G**W 发帖数: 1865 | 1 六识论者的窘境
楞严经经文 :
『由此许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深入佛法观行的弟子, 对于色、受、想、行、识等五阴,应该说是虚妄的呢? 或者应该
说是实有的呢? 这两个问题是所有坚持六识论者永远无法解决的大问题,所以无论他们
在为人说法时,或者他们自己在佛法的理解上,到了最后都会产生「虚实失措」的现象
出来。因为若判定五阴全都虚妄,恐怕坠入断灭空,就会因为无法解决断灭空的死胡同
而回头落入意识我见中,绝对无法明确断除我见我执,更别说是断尽五阴我执的习气种
子了。
反过来说,若是要依经中圣教来判定五阴生灭不住而不是实有,想要判定五阴终归断灭
而主张实无,想要将五阴全都判定为生灭法而不是本住法、常住法,又会变成断灭见,
与断见外道完全相同。
所以六识论者研究佛学时往往落入「有无俱非」之中,却又不知道「有无俱非」以后
究竟应该是麽境界,都在这裡面无法脱身,于是「虚实失措」。 这正是现代许多佛学
研究等人的落处,所以六识论的古今一切应成派中观师,不论是谁,全都无法脱离这个
窘境。只好一面宣称五阴全都虚妄,坠入断见中。然后又因为解决不了断见的死胡同,
只能再回头来建立细意识常住说,或者建立意识极细心常住说,又落人意识中,不脱出
识阴范畴,再度坠入常见,双具断常二见。
而此时 当别人提出对他们的断见与常见证据时,他们又无法提出合理而符合圣教与理
证的说法,于是就只能提出「有无俱非」的说法,当对方提出质疑: 「有无俱非」以后
,究竟是断灭空或常见有? 总不能只是『有无俱非』的名词或想像境界吧? 他们就无法
自圆其说了,于是坠入「虚实失措」的窘境中。 这正是今天所有坚持六识论法师、居
士们的处境,也是达赖喇嘛等人的处境。
因此,当佛子有福德因缘证悟如来藏而实证般若以后,阅读六识论法师的著作时,一定
会发觉他们正是落在这裡面。 | G**W 发帖数: 1865 | 2 六识论就是认定欲界有情只有前六识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并没有第七识(末那识)与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存在. | f*******e 发帖数: 5594 | 3 如果把第七识,第八识改个名称,称作灵,神什么的,可能就看的清楚一些了。 | G**W 发帖数: 1865 | 4 是的,这也是六识论者的另一条死胡同,
由於实証不了六识外之七,八识,
只能背违经论,说 佛陀说的七,八识是神我.
正坠断见,走不出来.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把第七识,第八识改个名称,称作灵,神什么的,可能就看的清楚一些了。
| S***n 发帖数: 1281 | 5 五石兄好!好久没见!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把第七识,第八识改个名称,称作灵,神什么的,可能就看的清楚一些了。
| S***n 发帖数: 1281 | 6 最近我的感受是:不同的法是帮不同的人搬除障碍的,都是拐杖,无有绝对正确的法与
定论。。
因为我们共业在这个特定世界的这个特定部分(法境),所以加了这个预设前提,才有
了一些对应的规律(法)可言。。
所以不必挑剔拐杖的错误,只需看启发的效果是第一准则,适时提醒一下别用过头把自
己卡住了是第二准则,也就可以了。。
所以就你这话题,你需看到实在有人定论过头走不出来才说,才是适时。。你没有看到
有人那样而依然会提出,那其实就是你自己否定的力量过强了,反而是自己的问题了。。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是的,这也是六识论者的另一条死胡同, : 由於实証不了六识外之七,八识, : 只能背违经论,说 佛陀说的七,八识是神我. : 正坠断见,走不出来.
| t******g 发帖数: 17520 | | f*******e 发帖数: 5594 | 8 只有六识,而没有七识,八识,同样可以不堕断见,这正是佛陀所说空经的关键。通常
,我们会认为一定有一个什么东西的联系,才会有事情的前后连贯性,但佛法说这个是
不必须的。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是的,这也是六识论者的另一条死胡同, : 由於实証不了六识外之七,八识, : 只能背违经论,说 佛陀说的七,八识是神我. : 正坠断见,走不出来.
| f*******e 发帖数: 5594 | 9 色空兄好!前段时间有事较忙,没能上来。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五石兄好!好久没见!
| G**W 发帖数: 1865 | 10 那又坠无因论, 还是外道,
终究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正如主文述之 "后祭昏瞢无可道故".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只有六识,而没有七识,八识,同样可以不堕断见,这正是佛陀所说空经的关键。通常 : ,我们会认为一定有一个什么东西的联系,才会有事情的前后连贯性,但佛法说这个是 : 不必须的。
| | | G**W 发帖数: 1865 | 11 这种根本的法界实相,
等你有需要知道的时侯再自已去探讨,
现在就跟著薰习就好,
不用学著说些言不及义的事情.
。。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我的感受是:不同的法是帮不同的人搬除障碍的,都是拐杖,无有绝对正确的法与 : 定论。。 : 因为我们共业在这个特定世界的这个特定部分(法境),所以加了这个预设前提,才有 : 了一些对应的规律(法)可言。。 : 所以不必挑剔拐杖的错误,只需看启发的效果是第一准则,适时提醒一下别用过头把自 : 己卡住了是第二准则,也就可以了。。 : 所以就你这话题,你需看到实在有人定论过头走不出来才说,才是适时。。你没有看到 : 有人那样而依然会提出,那其实就是你自己否定的力量过强了,反而是自己的问题了。。
| f*******e 发帖数: 5594 | 12 杂阿含经中说“老死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这个也是
外道吗?
如果七识,八识与前六识时如此的不同,换一个名称又有何妨?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那又坠无因论, 还是外道, : 终究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 正如主文述之 "后祭昏瞢无可道故".
| G**W 发帖数: 1865 | 13 换一个名称绝对可以,不见得要用一定的名词.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杂阿含经中说“老死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这个也是 : 外道吗? : 如果七识,八识与前六识时如此的不同,换一个名称又有何妨?
| t******g 发帖数: 17520 | 14 也有可能是你没看明白
:这种根本的法界实相,
:等你有需要知道的时侯再自已去探讨,
:现在就跟著薰习就好,
:不用学著说些言不及义的事情.
:【 在 Sekon (求空,其实是色)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近我的感受是:不同的法是帮不同的人搬除障碍的,都是拐杖,无有绝对正确的
法与
:: 定论。。
:: 因为我们共业在这个特定世界的这个特定部分(法境),所以加了这个预设前提,
才有
:: 了一些对应的规律(法)可言。。
...... | S***n 发帖数: 1281 | 15 确实你没能理解我的意思。。
好,换种说法。任何“对立”的双方的见解,其实在未设“场合”的情况下,是不分对
错的。。比如说“无我”的状态,就是个未预设场合的情景。。在无我的态之下,一切
皆是“纳”。。没有贪,也没有嗔。。不拉近,也不推远。。
一旦分了场合,对错就有所分了。。这其实意味着,在一种场合时这个对,在另一种场
合却反而是那个对了。。
但这种分场合,恰恰很有可能是你自己起了“分别心”的产物。。
所以。。一旦发现有分别,赶快就观察自己的立足点。。make sure不是自己在预设场
合,只是在顺应对方的场合。。
只是熏习,你对自己的要求也太低了吧。。智慧,是key,是The Way。。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这种根本的法界实相, : 等你有需要知道的时侯再自已去探讨, : 现在就跟著薰习就好, : 不用学著说些言不及义的事情. : : 。。
| c***h 发帖数: 2262 | 16 冒昧问一下
五石兄问,非自非他……
GWZW兄如何看待
“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 ?
是看到一半断掉,想延续一下
非反驳甚么
============================
另,你们应该达成部分共识了
五石兄换个名词,GWZW兄说可以。
============================
再另,
你们可能达成某种共识
五石兄似乎要说,不能以”主体”看待苦乐的生成
GWZW兄,似乎…….可能……也同意,
唯识并非认为有个甚么”主体”来延续或造成现在的某种情况
============================
我这样说,对不对?????
发信人: GWZW (GWZW),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六识论者的窘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5 18:32:50 2016, 美东)
换一个名称绝对可以,不见得要用一定的名词.
发信人: fivestone (fivestone),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六识论者的窘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5 17:34:56 2016, 美东)
杂阿含经中说“老死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这个也是
外道吗?
如果七识,八识与前六识时如此的不同,换一个名称又有何妨?
发信人: GWZW (GWZW),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六识论者的窘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5 17:06:46 2016, 美东)
那又坠无因论, 还是外道,
终究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正如主文述之 "后祭昏瞢无可道故".
发信人: fivestone (fivestone),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六识论者的窘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5 14:13:36 2016, 美东)
只有六识,而没有七识,八识,同样可以不堕断见,这正是佛陀所说空经的关键。通常
,我们会认为一定有一个什么东西的联系,才会有事情的前后连贯性,但佛法说这个是
不必须的。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那又坠无因论, 还是外道, : 终究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 正如主文述之 "后祭昏瞢无可道故".
| G**W 发帖数: 1865 | 17 秋兄过年发大财 !
五石兄说那个 :
“杂阿含经中说“老死非自作丶非他作丶非自他作丶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
您不觉得跟龙树中论的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 有着异曲同功的指月 ?
杂阿含的老死一法, 也就是中论裏所述的诸法之一, 所以也都是指向一处.
意识也是诸法之一, 如果从阿含诸经来说, 根, 尘相触才生识, 那麽就是共生, 如果是
共生, 那麽五石兄所举的杂阿含及龙树菩萨的中论岂不都说错了 ? 但其实五石兄所举
的杂阿含及龙树菩萨的中论都没有说错, 只是覆藏而说, 小弟的白话文如下 :
〝眼识(蕴处界诸法之一) 不会自已出生, 也不是从其他的蕴处界法出生, 也不是从其
他几个蕴处界诸法共同的来出生, 但是又不是无缘无故(没有因)能出生. 所以蕴处界诸
法的出生是从非蕴处界这个根本因的作用出生的, 而这个非蕴处界的根本因没有生灭,
所以诸法依这个不生灭的而生生灭灭, 其实也是没有生灭 (是故知无生)〞
〝自然的衰老与死亡并不是自已能造作的, 也不是他人造作的, 更不是自已与他人共同
做, 也不是不是自他一起作, 更不是没有根本因, 而是这个根本因执持有情行阴业种的
势力流注而成就老死.〞
而这个外於蕴处界的根本因, 佛经上叫如来藏, 也叫第八识. 而如五石兄说的换一个名
称又有何妨?当然无妨, 这是在说明在蕴处界万法外, 有其他作用的存在, 用什麽名称
,无所谓.阿含經上不是也常說"無記"?
而这个蕴处界万法外的作用非色法, 无形无色, 那里有个”主体” 可说 ? 就如同佛教
徒喜欢说的一句 “功德无量”, 功德又不是物质色法, 怎麽量 ? 那来的主体 ? 如
果说有体那也只是方便说.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冒昧问一下 : 五石兄问,非自非他…… : GWZW兄如何看待 : “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 ? : 是看到一半断掉,想延续一下 : 非反驳甚么 : ============================ : 另,你们应该达成部分共识了 : 五石兄换个名词,GWZW兄说可以。 : ============================
| t******g 发帖数: 17520 | | t******g 发帖数: 17520 | 19 楞严经讲的色法(眼识)就是有问题的, 校长拿来做佐证。。。摇头 | n********n 发帖数: 8336 | 20 【〝自然的衰老与死亡并不是自已能造作的, 也不是他人造作的, 更不是自已与他人共同
做, 也不是不是自他一起作, 更不是没有根本因, 而是这个根本因执持有情行阴业种的
势力流注而成就老死.〞】
你搞出个“根本因”是错的。因就是因,没有什么“根本因”,如环之无端。
因缘法讲“根本因”了吗?因缘法只讲“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
不生不灭就是清凉寂静之意,如树之断根,跳出因缘,无关七识八识。
据此,中阴身的说法也不合佛陀本意。
就事论事。 | | | t******g 发帖数: 17520 | 21 方便说已经是N多人乱造词的借口了, 还有 覆藏而说。。。这种解释出来
到时候可以有根本无明, 根本识, 根本灭, 根本无我,根本涅磐
只有同意“有”如来藏的, 才是根本的, 其他都是不根本的, 但是不能说是错的
而是覆藏而说。。。。这种逻辑是无敌的
这就是人的本性, 当一个难题出现了, 不求“正确”, 只求最简单, 自以为合理
就可以了
种的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自然的衰老与死亡并不是自已能造作的, 也不是他人造作的, 更不是自已与他人共同 : 做, 也不是不是自他一起作, 更不是没有根本因, 而是这个根本因执持有情行阴业种的 : 势力流注而成就老死.〞】 : 你搞出个“根本因”是错的。因就是因,没有什么“根本因”,如环之无端。 : 因缘法讲“根本因”了吗?因缘法只讲“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 : 不生不灭就是清凉寂静之意,如树之断根,跳出因缘,无关七识八识。 : 据此,中阴身的说法也不合佛陀本意。 : 就事论事。
| t******g 发帖数: 17520 | 22 印顺法师对中论的诠释,
其他人的注释, 看的也是大同小异
-----------------------------
观六情品第三
世间,不但指山河大地;反而主要的是指有情的自体。阿含经中有人问佛:什么是
世间,佛就拿『眼是世间,耳鼻舌身意是世间』答复他。不断变化中(世间)的现实生命
,由过去的业力所感;感得的,佛说是五蕴六处六界。这蕴处界的和合是有情的自体。
有了有情的自体,就有来去的活动。所以外人建立实有的六情,目的还是成立来去,来
去成立了,一切也自然成立。六情,理应译为六根。什公却译做六情。情是情识,这是
因为六根与六境相涉,有生起六识的功能。同时,六根和合是有情的自体。眼等五根取
外境;意根取内境,他就是情,能遍取五根。五根与意根,有密切的关系,五根所知的
,意根都明白;有了意根,才有五根的活动。六根中意根是重心,所以就译为六情了。
蕴处界,这是一般的次第,但古时却每每是六处为先,阿含经中的六处诵,就是专谈这
六处中心的世间集灭的。我们的一切认识活动 [P103] ,就因为这六根,六根照了六尘
,引发心理的活动──六识。根境识三者和合就有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
有等,生死的流转,就是从六处的认识活动出发的。解脱,也还是从六根下手,所以阿
含经的六处诵,特别注重『守护六根』。这因为六根取境的时侯,如能认识正确,不生
烦恼,不引起行业,那就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
生、老死灭了。
如来依世俗说有六根、六境、六识;一般声闻学者,就把六根看为有实在的自体,
有见色闻声等自性的作用。本品,就是从一切法性空的立场,扫除六情的妄计。这不但
显出性空的六情;并且因为能观察六根的空无自性,不起戏论颠倒,那就不起爱、取等
惑业,得到清净、解脱,所以说『空即无生,是大忏悔』。
乙二 别观
丙一 观世间 [P104]
丁一 观六情
戊一 立 眼耳及鼻舌 身意等六情 此眼等六情 行色等六尘
有所得的小乘学者说你说诸缘不生,也就不来不去,但在我看来,是有生的,有六
根就有有情的来去,怎么可说无来去呢?假使真的没有,佛为什么说六根?「眼耳鼻舌
身意」的「六情」,有「行」(照了)「色等六」境的作用,就是眼见色,耳闻声,鼻!C
熂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见闻觉知的对象,叫做「尘」,我们所以能认识境界
,是依六根的取境而后能认识,所以就依能取的六根,把认识的境界,分为色等六尘。
戊二 破
己一 广观眼根不成
庚一 观见不成 是眼则不能 自见其己体 若不能自见 云何见余物 [P105] 火喻则不能
成于眼见法 去未去去时 已总答是事 见若未见时 则不名为见 而言见能见 是事则不然
初观眼根,不成其为能见。关于见色,有部说见是眼根的作用;犊子部说我能见;
大众部说眼根不能见,眼识才能见,不过要利用眼根才能见。这里破眼根能见,是针对
有部的。有部说眼根是色法,是一种不可见而有对碍的色法,不是指外面可见的扶根尘
,是指分布在瞳人里里面的微细清净色,叫净色根。瞎子不能见,就因净色根坏了。据
性空者看来,这自性眼根的见色,大成问题。他们承认眼根实有而能见的,这种见性,
是眼根特有的作用。眼根既不因他(色识等)而自体成就能见性,那么,在没有见色生识
的时候,眼根的能见性已成就,应该有所见;这时,既不见色而有能见性,那就应该能
见到自己,否则,怎么能知道他是能见性呢?但事实上,他从来只见到外境,「不能自
见其己体」的。眼根不能离色境等而有见的作用,这见的作用,显然是众缘和合而存在
的,不能自己见自己,怎么说眼根是能见的自性 [P106] 呢?「若不能自」己「见」自
己,就证明了见色不是眼根自性成就的作用,那怎么还说他能「见」其「余」的事「物
」呢?
外人说:你不能这样说,我举个「火」烧的譬「喻」吧。火自己不能烧自己,却能
烧柴等他物。眼根也是这样,自己虽不能见到自己,却能见色境,所以眼根名为能见。
这譬喻,其实「不能成」立「眼」是能「见法」,因为火喻的自不烧而能烧他,我是不
共许的。本来,这问题在上面已「去、未去、去时」的三去无去中,「已」经「总答」
的了!可惜你自己不觉得。请问:火是怎样的烧呢?已烧是不能烧,未烧也不能烧,离
却已烧未烧,又没有正烧的时候可烧。能成的火喻,尚且不能成立,那怎能成立所成的
眼见呢?
你一定要执着眼根能见,那就应常见,无论开眼、闭眼,光中、暗中,有境、无境
,一切时、一切处,都能见。事实上并不如此,在「见」「未见」色的「时」候,「不
名为见」,这就是众缘和合而有见了。「而」还要说 [P107] 「见能见」,怎么能合理
呢?所以说「是事则不然」(楞严经中主张眼根的见性常在,开眼见色,闭眼见暗,与
中观的见地不合)。
庚二 观见可见见者不成 见不能有见 非见亦不见 若已破于见 则为破见者 离见不离见
见者不可得 以无见者故 何有见可见
本颂依青目的解说:上面说能见性的眼根,不成其为能见;这又破非见性的眼根不
能见。或者想:因为不能自见,证明他的非见性;这,他该是非见性,在色等众缘和合
下,他才能见。这还是不行。说他是「见」性,尚且「不能」成立「有见」色的功能;
若转计「非见」,就与瞎子一样,或耳朵、鼻子一样,他如何能见?所以也「不」能「
见」。非见者能见,佛法中,本是没有这种计执的,不过怕他转计他性能见,所以作这
样的推破,如依安慧释看来,本颂的意思是:上文说见性的眼根自体不可见,这是说非
见的色等他物也不应当见。既见性不能见,非见性也不能见,这就是根境和合也不 [
P108] 能见。所以见性的眼根,非见性的色尘(可见物),如有独立的自性,都是不成见
事的。依无畏释:这见与非见,是总结上文的。在眼见色时,不能自见;不能自见,所
以眼不能有决定的见用;在不见外色时,更不成其为见。这也不可见,那也不可见,见
既「已破」了,自然也就「破」了「见者」。因为,有了见,所以称之为见者,见都不
可得,那里还会有见者呢?
破见名,主要是破犊子系各部的,他们主张眼根不能见,要见者我使用眼根才可见
。现在破道:你说见者能见,到底怎么见的?若说「离见」的眼根有见者,那么没有眼
根的人,也应该能见,而事实上离却眼见,「见者」就「不可得」。若说「不离见」,
要利用眼根才有见者可见,这岂不就是眼根能见,何必要有这多余的见者?你如果说,
单是眼根没有见的作用,非要有见者利用眼根才可见。那么,眼根既没有见用,见者自
体又不能见,都没有见用,补特伽罗利用了眼根,如瞎子与瞎子相合,也还是不能见的
。「见者」既不成立,那还「有」什么「见」与「可见」?上一颂是从法无而推论 [
P109] 到人无;这一颂从人无推论到法无。人法不可得,也就是见者,见与可见都不可
得。
庚三 观见可见所起之果不成 见可见无故 识等四法无 四取等诸缘 云何当得有
从自性「见」根与「可见」境的没有,影响到从根境和合所生起的一切法,都无从
建立。阿含经说:『内有眼根,外有色法,根境二合生识,识与根境三和合触,触缘受
,受缘爱』。这从根境而起的识、触、受、爱四法,是心理活动的过程,都是要依根境
的和合,才得发生。现在既没有「见」与「可见」的自性,那能依的「识等四法」当然
也「无」有了。经上说有六六法门:就是六根,六境,六识,六触(眼根所生触,耳根
所生触……意根所生触),六受(眼触所生受……意触所生受)。六爱(眼受所生爱……意
受所生爱)。这就是说十二缘起中现实生命活动的一系:识是识,境是名色,根是六处
,触就是触,受就是受,爱就是爱,这可见十二缘起的因果连系, [P110] 是以六根为
中心的。他是前业感得的有情自体,依着他,又有烦恼业力的活动,招感未来的果报。
爱,已到达了烦恼的活动,爱着生命与一切境界,再发展下去,就是取。取有欲取、见
取、戒禁取、我语取「四取」。因了爱的染着系缚,由染着而去追求执着,就是取。因
爱取烦恼的冲动,造种种非法的身语恶业;纵然生起善业,也总是在自我的执着下,是
有漏的生死业。业是身心活动而保存的功能,所以十二支中叫做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这种「诸缘」的因果相生,因根本(根境)的不成,都不能成立,所以说「云何当得有
」?从缘起无自性的见地来看,自性有的十二有支,都不可得。
己二 例观五根不成 耳鼻舌身意 声及闻者等 当知如是义 皆同于上说
上说见可见及见者的不可得,是依眼根而说的,这里再观其它五根的不可得。「耳
鼻舌身意」,是五根,五根的对象,是「声」香味触法五尘。我能闻声,叫「闻者」,
能!C熂香,叫!C熂者,能尝味,叫尝者,能觉触,叫觉者 [P111] ,能知法,叫知者。
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实在独立的自性。所以不成的意「义」,「同于上」面破眼根不
成中所「说」的。破的方法是一样的,不过所破的根境不同,所以这里也就不消多说的
了。 [P112] | t******g 发帖数: 17520 | 23 好好看中论吧, 别覆藏而论了
如来藏的根本目不是想让为“外境”“实有依”,就是想让“内镜”“实有依”
因为他们解释不了“空”和“万有”, 根本是对龙树的中观之道背离而弃的行为 | f*******e 发帖数: 5594 | 24 大家新年好!
GWZW兄提到第七第八识“换一个名称绝对可以”,这个第八识是在“在蕴处界万法外”
的东西。那么这里有3个问题,
1. 既然起什么名称没有太大关系,那么第八识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而通常说的六识
,以及名色等却是蕴处界内的东西,一内一外是有很大差别的,应该是远远超过名色识
之间的差别,那么当初为什么要把这个当作是“识”的一部分,而叫做第八识?如果把
这个第八识称为灵,或者神,以示与通常的名色识的差别,说这个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
,那么是否更加合理?
2.先不管这个蕴处界之外叫什么名称,先假设叫“Y”,而蕴处界之内称为“X”。那么
你所说的对于生死的根本因的解释,其实就是说Y因,导致了X果,那么这个是不是“他
作”呢?从科学的角度有一种定义,是说我们这个宇宙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和能够影响
到我们的事物的总和。那么这个Y现在影响到了X,从这个角度来说,Y是应该是我们宇
宙的一部分,也就是其实也是属于名色识了。
3. 有没有蕴处界之外的之外呢? | n********n 发帖数: 8336 | 25 [〝眼识(蕴处界诸法之一) 不会自已出生, 也不是从其他的蕴处界法出生, 也不是从其
他几个蕴处界诸法共同的来出生, 但是又不是无缘无故(没有因)能出生. 所以蕴处界诸
法的出生是从非蕴处界这个根本因的作用出生的, 而这个非蕴处界的根本因没有生灭,
所以诸法依这个不生灭的而生生灭灭, 其实也是没有生灭 (是故知无生)〞]
你这个“非蕴处界”显然和跑日的“涅磐界”有一比较。但是:
“禅界(涅槃界)绝对不是精神本体,不是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大乘是错误的将禅界
(涅槃界)的存储业力种子,色法种子的功能赋予了一个精神性的阿赖耶和如来藏,又使
得其具有创生万法的能力,进而造成了神我常见。同样,禅界(涅槃界)也不是婆罗门所
说的大梵,因为婆罗门的梵,是精神本体,并且能创生万物。”
不过跑日有认为:
“业力种子,累世记忆存储于非现象界的禅界(涅槃界),每个人的业力以及累世记忆,
和这个生命个体保持一种密切的纠缠。使得业力不会导致错乱。” | G**W 发帖数: 1865 | 26 跑日的那个 :
『不过跑日有认为:
“业力种子,累世记忆存储于非现象界的禅界(涅槃界),每个人的业力以及累世记忆,
和这个生命个体保持一种密切的纠缠。使得业力不会导致错乱。”』
这个非现象界的,不就是六识外另一个不是六识的作用吗 ?
跑日讲那个"得业力不会导致错乱"的功能,佛经唯识上叫做"圆成实性",是第八识的功能
之一,, 现观前六识就不具有这种功能.
至於跑日是研究过唯识再将佛经上的叙述转由他自已的语言而说或者是他自己的观察而
得,
那就不得而知了.
“禅界(涅槃界)绝对不是精神本体,不是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大乘是错误的将禅界
(涅槃界)的存储业力种子,色法种子的功能赋予了一个精神性的阿赖耶和如来藏,又使
得其具有创生万法的能力,进而造成了神我常见。同样,禅界(涅槃界)也不是婆罗门所
说的大梵,因为婆罗门的梵,是精神本体,并且能创生万物。”
不过跑日有认为:
“业力种子,累世记忆存储于非现象界的禅界(涅槃界),每个人的业力以及累世记忆,
和这个生命个体保持一种密切的纠缠。使得业力不会导致错乱。”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眼识(蕴处界诸法之一) 不会自已出生, 也不是从其他的蕴处界法出生, 也不是从其 : 他几个蕴处界诸法共同的来出生, 但是又不是无缘无故(没有因)能出生. 所以蕴处界诸 : 法的出生是从非蕴处界这个根本因的作用出生的, 而这个非蕴处界的根本因没有生灭, : 所以诸法依这个不生灭的而生生灭灭, 其实也是没有生灭 (是故知无生)〞] : 你这个“非蕴处界”显然和跑日的“涅磐界”有一比较。但是: : “禅界(涅槃界)绝对不是精神本体,不是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大乘是错误的将禅界 : (涅槃界)的存储业力种子,色法种子的功能赋予了一个精神性的阿赖耶和如来藏,又使 : 得其具有创生万法的能力,进而造成了神我常见。同样,禅界(涅槃界)也不是婆罗门所 : 说的大梵,因为婆罗门的梵,是精神本体,并且能创生万物。” : 不过跑日有认为:
| t******g 发帖数: 17520 | 27 这就是对 蕴处界 一知半解, 然后用自己学到的(量子力学?)找一个自己觉得爽的
答案
界诸
灭,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眼识(蕴处界诸法之一) 不会自已出生, 也不是从其他的蕴处界法出生, 也不是从其 : 他几个蕴处界诸法共同的来出生, 但是又不是无缘无故(没有因)能出生. 所以蕴处界诸 : 法的出生是从非蕴处界这个根本因的作用出生的, 而这个非蕴处界的根本因没有生灭, : 所以诸法依这个不生灭的而生生灭灭, 其实也是没有生灭 (是故知无生)〞] : 你这个“非蕴处界”显然和跑日的“涅磐界”有一比较。但是: : “禅界(涅槃界)绝对不是精神本体,不是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大乘是错误的将禅界 : (涅槃界)的存储业力种子,色法种子的功能赋予了一个精神性的阿赖耶和如来藏,又使 : 得其具有创生万法的能力,进而造成了神我常见。同样,禅界(涅槃界)也不是婆罗门所 : 说的大梵,因为婆罗门的梵,是精神本体,并且能创生万物。” : 不过跑日有认为:
| G**W 发帖数: 1865 | 28 1. 既然起什么名称没有太大关系,那么第八识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而通常说的六识
,以及名色等却是蕴处界内的东西,一内一外是有很大差别的,应该是远远超过名色识
之间的差别,那么当初为什么要把这个当作是“识”的一部分,而叫做第八识?如果把
这个第八识称为灵,或者神,以示与通常的名色识的差别,说这个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
,那么是否更加合理?
A: 為什麼第八识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却要叫做识 ? 这个不难理解, 识是了别的意识,
第八识的了别不同於前六识在六麈境上的了别, 而是外於六麈的了别, 最简单的
就是业种的了别,例如某有情一直积聚畜生种 (杀盗淫),在下段分段生死,此第八识
流注的就是恶道色身的种子於此有情. 又比如有些孩子生来有缺陷,那就是第八识依业
种所成就的,因為它无我非我,只依业种. 因能识别业种,所以叫"识".
2.先不管这个蕴处界之外叫什么名称,先假设叫“Y”,而蕴处界之内称为“X”。那么
你所说的对于生死的根本因的解释,其实就是说Y因,导致了X果,那么这个是不是“他
作”呢?从科学的角度有一种定义,是说我们这个宇宙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和能够影响
到我们的事物的总和。那么这个Y现在影响到了X,从这个角度来说,Y是应该是我们宇
宙的一部分,也就是其实也是属于名色识了。
A: 你不是举杂阿含 "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 说也不是不是自己和他人做,也不是没有
原因造成.如果没有了蕴处界之内“X”的造作,也不会有Y中延续下段分段生死的种子,
但是如果没有 X的能勳,也不会有Y的勳. 依二乘法的名色识 (五阴十八界),阿罗汉
入灭时是灭尽自已的五阴十八界,灭尽自我,但不是断灭,叫无餘涅盘.这个有情已经
没有了,属不属于名色识,对他来讲,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是不是如您说的属于名色识 ?
大乘经典上那个"非一非异",也有金刚经的:「须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
须菩提!眾生眾生者,如来说非眾生,是名眾生。」「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
蜜,
是名般若波罗蜜。」
3. 有没有蕴处界之外的之外呢?
A: 没有了! 第287经记载,一路往前追,追查到「识」时,就「齐识而还,不能过彼」。
这是说,佛陀追查生命的缘起,到「识」的界限而返回;从「名色」追查到「识」后
就折返回「名色」;只是「老死」到「识」的范围。
这就是十因缘法, 名色(色,受,想,行,识)的出生是因為六识外的另一个识(功能),而这个
识是 ultimate,没有再超过它的了,所以 "不能过彼". 十因缘法所开示的识,不同於十
二因缘的识.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大家新年好! : GWZW兄提到第七第八识“换一个名称绝对可以”,这个第八识是在“在蕴处界万法外” : 的东西。那么这里有3个问题, : 1. 既然起什么名称没有太大关系,那么第八识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而通常说的六识 : ,以及名色等却是蕴处界内的东西,一内一外是有很大差别的,应该是远远超过名色识 : 之间的差别,那么当初为什么要把这个当作是“识”的一部分,而叫做第八识?如果把 : 这个第八识称为灵,或者神,以示与通常的名色识的差别,说这个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 : ,那么是否更加合理? : 2.先不管这个蕴处界之外叫什么名称,先假设叫“Y”,而蕴处界之内称为“X”。那么 : 你所说的对于生死的根本因的解释,其实就是说Y因,导致了X果,那么这个是不是“他
| f*******e 发帖数: 5594 | 29 1. 不错,识是一种了别。可是根据我的理解,蕴处界之内与之外的重要差别在于蕴处
界之内是可以有分别的(正是识的了别作用),而蕴处界之外是没有分别的。对于一个
没有差别的东西,如何去存储有差别的业力种子呢?
2. 你说“如果没有了蕴处界之内“X”的造作,也不会有Y中延续下段分段生死的种子
”, 那就是说X变成了因,Y是果。而你前面说的意思是Y是根本因,那么就是说,蕴处
界之内与蕴处界之外形成了一个因果循环。而佛法中说,解脱是十二因缘相续的断裂。
如果蕴处界之内外又有一个循环,那如何解脱?
3. “齐识而还,不能过彼”与解说名色识三芦相立是一个意思,它是说明我们这个五
蕴世间是由名色识为基础而演化出来的,名色识三者是相互依存的, 而不是有另一个
什么东西构成的。可是你说有五蕴世间之外的东西,而这个五蕴世间之外只有识吗?
色识
果把
东西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1. 既然起什么名称没有太大关系,那么第八识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而通常说的六识 : ,以及名色等却是蕴处界内的东西,一内一外是有很大差别的,应该是远远超过名色识 : 之间的差别,那么当初为什么要把这个当作是“识”的一部分,而叫做第八识?如果把 : 这个第八识称为灵,或者神,以示与通常的名色识的差别,说这个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 : ,那么是否更加合理? : A: 為什麼第八识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却要叫做识 ? 这个不难理解, 识是了别的意识, : 第八识的了别不同於前六识在六麈境上的了别, 而是外於六麈的了别, 最简单的 : 就是业种的了别,例如某有情一直积聚畜生种 (杀盗淫),在下段分段生死,此第八识 : 流注的就是恶道色身的种子於此有情. 又比如有些孩子生来有缺陷,那就是第八识依业 : 种所成就的,因為它无我非我,只依业种. 因能识别业种,所以叫"识".
| b*****l 发帖数: 3821 | 30 这个里面很多逻辑链条都是断开的,
比如判定五阴全都虚妄和坠入断灭空之间未必等价。
宣称五阴全都虚妄和坠入断见之间也未必等价。
六识的难处在于不好解释业力的隔代转移的问题。
有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但是这个其然未必是错的。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六识论者的窘境 : 楞严经经文 : : 『由此许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 :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 深入佛法观行的弟子, 对于色、受、想、行、识等五阴,应该说是虚妄的呢? 或者应该 : 说是实有的呢? 这两个问题是所有坚持六识论者永远无法解决的大问题,所以无论他们 : 在为人说法时,或者他们自己在佛法的理解上,到了最后都会产生「虚实失措」的现象 : 出来。因为若判定五阴全都虚妄,恐怕坠入断灭空,就会因为无法解决断灭空的死胡同 : 而回头落入意识我见中,绝对无法明确断除我见我执,更别说是断尽五阴我执的习气种 : 子了。
| | | G**W 发帖数: 1865 | 31 1. 不错,识是一种了别。可是根据我的理解,蕴处界之内与之外的重要差别在于蕴处
界之内是可以有分别的(正是识的了别作用),而蕴处界之外是没有分别的。对于一个
没有差别的东西,如何去存储有差别的业力种子呢?
A: 了知业种而不分别, 不是三界之内的分别, 它如镜,有什麽映什麽,没有人情我见我
执.集藏什麽业种缘熟了就倒出来给我们.由于它不分别, 所以这世间才有三恶道的有情
,意识做不了主. 然蕴处界之外这个没有分别的, 为什麽又会在三界内有现行 ? 依唯
识,那是因为第七末那识 (俱生我执)的关系 :
『圣教唯说依第七者。染淨依故。同转识摄、近、相顺故。第七意识俱有所依但有一种。
谓第八识。藏识若无定不转故。如伽他说:『阿赖耶为依。故有末那转。依止心及意。
馀转识得生。』阿赖耶识俱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彼识若无定不转故。』
第七,第八都是无始,第八是一切种子识,然因第七俱生我执(又称末那」恒与我见我慢相
应)的作用, 就有了三界. 二乘圣人修断我执,第七识没有执取了, 我们就不见了,完全
不存在, 我们的第八识是怎样也无所谓,因为它没有我性, 我们自已都完全消失了,
叫做无馀湟槃.
2. 你说“如果没有了蕴处界之内“X”的造作,也不会有Y中延续下段分段生死的种子
”, 那就是说X变成了因,Y是果。而你前面说的意思是Y是根本因,那么就是说,蕴处
界之内与蕴处界之外形成了一个因果循环。而佛法中说,解脱是十二因缘相续的断裂。
如果蕴处界之内外又有一个循环,那如何解脱?
A: 讲大家不爱听的语, 解脱就是把自己灭了,不再存在了,叫做解脱,接受不了就比较难
断我见,然灭了自已所剩下的那个蕴处界外的,根本不知有"我"这回事,它没有"我"的做
用,
不知自己存在, 所以根本没有解脱不解脱可言 :
「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3. “齐识而还,不能过彼”与解说名色识三芦相立是一个意思,它是说明我们这个五
蕴世间是由名色识为基础而演化出来的,名色识三者是相互依存的, 而不是有另一个
什么东西构成的。可是你说有五蕴世间之外的东西,而这个五蕴世间之外只有识吗?
A: 您如果不喜欢五蕴世间之外的这个叫故识, 其实也不必一定给它安立任何名相,这个
东西还有太多的作用, 比如世间山河大地的形成,就是此间所有众生共业种子的作用.
ETC....., 所以不是有那个 :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1. 不错,识是一种了别。可是根据我的理解,蕴处界之内与之外的重要差别在于蕴处 : 界之内是可以有分别的(正是识的了别作用),而蕴处界之外是没有分别的。对于一个 : 没有差别的东西,如何去存储有差别的业力种子呢? : 2. 你说“如果没有了蕴处界之内“X”的造作,也不会有Y中延续下段分段生死的种子 : ”, 那就是说X变成了因,Y是果。而你前面说的意思是Y是根本因,那么就是说,蕴处 : 界之内与蕴处界之外形成了一个因果循环。而佛法中说,解脱是十二因缘相续的断裂。 : 如果蕴处界之内外又有一个循环,那如何解脱? : 3. “齐识而还,不能过彼”与解说名色识三芦相立是一个意思,它是说明我们这个五 : 蕴世间是由名色识为基础而演化出来的,名色识三者是相互依存的, 而不是有另一个 : 什么东西构成的。可是你说有五蕴世间之外的东西,而这个五蕴世间之外只有识吗?
| G**W 发帖数: 1865 | 32 傻哥新年发大财,
那是说坚持认定识阴六识外没有其他的作用,其实就是断见的一个层面, 然以虚妄之六
识解释业力的隔代转移的问题,又会坠入常见,所以就有 :
『立五阴中死后俱非丶心颠倒论。』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里面很多逻辑链条都是断开的, : 比如判定五阴全都虚妄和坠入断灭空之间未必等价。 : 宣称五阴全都虚妄和坠入断见之间也未必等价。 : 六识的难处在于不好解释业力的隔代转移的问题。 : 有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 但是这个其然未必是错的。
| f*******e 发帖数: 5594 | 33 1. "了知业种而不分别",那就不是“识”了。识的作用就是分别,不分别,就谈不上
“识”。如果蕴处界之外没有分别,那也就没有“识”。
2. 你的意思是说解脱就是不知有"我"这回事,那么石头也不知道有"我"这回事,石头
算是解脱吗?“不再存在了”是断见吗?“根本没有解脱不解脱可言”,那解脱与否都
无所谓了?
一个
种。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1. 不错,识是一种了别。可是根据我的理解,蕴处界之内与之外的重要差别在于蕴处 : 界之内是可以有分别的(正是识的了别作用),而蕴处界之外是没有分别的。对于一个 : 没有差别的东西,如何去存储有差别的业力种子呢? : A: 了知业种而不分别, 不是三界之内的分别, 它如镜,有什麽映什麽,没有人情我见我 : 执.集藏什麽业种缘熟了就倒出来给我们.由于它不分别, 所以这世间才有三恶道的有情 : ,意识做不了主. 然蕴处界之外这个没有分别的, 为什麽又会在三界内有现行 ? 依唯 : 识,那是因为第七末那识 (俱生我执)的关系 : : 『圣教唯说依第七者。染淨依故。同转识摄、近、相顺故。第七意识俱有所依但有一种。 : 谓第八识。藏识若无定不转故。如伽他说:『阿赖耶为依。故有末那转。依止心及意。 : 馀转识得生。』阿赖耶识俱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彼识若无定不转故。』
| G**W 发帖数: 1865 | 34 石头无心识,乃无情物,说石头有无解脱,不成类比,只成游辯.
兄有能力将自已变成石头 ?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1. "了知业种而不分别",那就不是“识”了。识的作用就是分别,不分别,就谈不上 : “识”。如果蕴处界之外没有分别,那也就没有“识”。 : 2. 你的意思是说解脱就是不知有"我"这回事,那么石头也不知道有"我"这回事,石头 : 算是解脱吗?“不再存在了”是断见吗?“根本没有解脱不解脱可言”,那解脱与否都 : 无所谓了? : : 一个 : 种。
| f*******e 发帖数: 5594 | 35 如果变成石头就是解脱,那我倒是要学一学了。
石头是无情,那有情的不知有我,就是解脱?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石头无心识,乃无情物,说石头有无解脱,不成类比,只成游辯. : 兄有能力将自已变成石头 ?
| k*******n 发帖数: 141 | 36 我把标点重新点了一下,希望没有什么背景的人看了也能受益。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
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这是佛在阐述第八种外道。由“此”的“此”说得是这样一段经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
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
颠倒论。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
,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
失措。}
是说这些在三昧中的修行人觉察到行阴在相续不断的扰动,他入了一个什么境界呢,那
就是前三阴已经断了(色受想),但是行阴还在,所以他看东西,见有非有,观无不无
,所以认定 “死后俱非” “有相无相”。说白了,没看清真相,把自己绕糊涂了。要
知道,这些是已经离欲了的大修行人,尚且堕入外道,可见修行之路不易。
六识论者的窘境
楞严经经文 :
『由此许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深入佛法观行的弟子, 对于色、受、想、行、识等五阴,应该说是虚妄的呢? 或者应该
说是实有的呢? 这两个问题是所有坚持六识论者永远无法解决的大问题,所以无论他们
在为人说法时,或者他们自己在佛法的理解上,到了最后都会产生「虚实失措」的现象
出来。因为若判定五阴全都虚妄,恐怕坠入断灭空,就会因为无法解决断灭空的死胡同
而回头落入意识我见中,绝对无法明确断除我见我执,更别说是断尽五阴我执的习气种
子了。
反过来说,若是要依经中圣教来判定五阴生灭不住而不是实有,想要判定五阴终归断灭
而主张实无,想要将五阴全都判定为生灭法而不是本住法、常住法,又会变成断灭见,
与断见外道完全相同。
所以六识论者研究佛学时往往落入「有无俱非」之中,却又不知道「有无俱非」以后
究竟应该是麽境界,都在这裡面无法脱身,于是「虚实失措」。 这正是现代许多佛学
研究等人的落处,所以六识论的古今一切应成派中观师,不论是谁,全都无法脱离这个
窘境。只好一面宣称五阴全都虚妄,坠入断见中。然后又因为解决不了断见的死胡同,
只能再回头来建立细意识常住说,或者建立意识极细心常住说,又落人意识中,不脱出
识阴范畴,再度坠入常见,双具断常二见。
而此时 当别人提出对他们的断见与常见证据时,他们又无法提出合理而符合圣教与理
证的说法,于是就只能提出「有无俱非」的说法,当对方提出质疑: 「有无俱非」以后
,究竟是断灭空或常见有? 总不能只是『有无俱非』的名词或想像境界吧? 他们就无法
自圆其说了,于是坠入「虚实失措」的窘境中。 这正是今天所有坚持六识论法师、居
士们的处境,也是达赖喇嘛等人的处境。
因此,当佛子有福德因缘证悟如来藏而实证般若以后,阅读六识论法师的著作时,一定
会发觉他们正是落在这裡面。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六识论者的窘境 : 楞严经经文 : : 『由此许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 :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 深入佛法观行的弟子, 对于色、受、想、行、识等五阴,应该说是虚妄的呢? 或者应该 : 说是实有的呢? 这两个问题是所有坚持六识论者永远无法解决的大问题,所以无论他们 : 在为人说法时,或者他们自己在佛法的理解上,到了最后都会产生「虚实失措」的现象 : 出来。因为若判定五阴全都虚妄,恐怕坠入断灭空,就会因为无法解决断灭空的死胡同 : 而回头落入意识我见中,绝对无法明确断除我见我执,更别说是断尽五阴我执的习气种 : 子了。
| t******g 发帖数: 17520 | 37 网上看到这个帖子, 挺有意思就转了
==============================================
因为楞严咒是事关佛法存亡的。
宣化上人要求我们:“能念楞严咒就是利益众生,不能念就不能利益众生。各位赶快把
楞严咒学会,背得出,再研究明白了,才是佛教徒所应有的行为,想学楞严咒,持诵楞
严咒的人最好能发大心,为全世界诵持,把所有的功德回向给全世界。”
宣化上人说:“在佛教里再没有比楞严咒更重要的了。楞严咒是正法的代表,有楞严咒
就有正法,没有楞严咒就没有正法,不会背楞严咒不配做佛教徒。”
宣化上人开示
我现在给你们讲《楞严咒》,这楞严咒,百千万劫也没有人讲一次,也不容易讲一次。
这么一个法会是很稀有的,难遭难遇的。在我给各位讲时,我知道没有人听得
懂,就是有人自以为懂得,也不是真懂。有人自以为懂了,所以不注意,那也等于不懂
。在佛教里头,楞严咒是最重要的一部咒,是咒中之王,也是咒里边最长的一
个咒,这个咒关系整个佛教的兴衰。楞严咒是支持天地没有毁灭的灵文,楞严咒是支持
世界不到末日的灵文。所以我常说,世间上若有一人会念楞严咒,这世界就不
会毁灭,佛法也不会毁灭的。等到世上没有人会念楞严咒时,这个世界就快毁灭了,因
为正法不存在了。
现在就有一些天魔外道说,《楞严经》和楞严咒都是假的,这是天魔外道派出魔子魔孙
来造出这些谣言,令人不相信《楞严经》和楞严咒,《楞严经》和楞严咒,这
是正法最要紧的一部经和一部咒,《楞严经》就是为楞严咒而说的,这《楞严经》就是
解释楞严咒的一部经,《楞严经》和楞严咒的重要性是没有法子能说的完的,
尽未来际也说不完它的这种功德和妙用,所以是不可思议。说来说去,归纳起来,《楞
严经》就是赞叹楞严咒的,如果有一人能在世界上念楞严咒,这妖魔鬼怪都不
敢公然出现于世,因为他们所怕的就是楞严咒。如果一个人也不会背楞严咒了,这时候
妖魔鬼怪就都出现于世,他们在世界上为非作歹,一般人也不认识他们了。现
在因为有人会念楞严咒,妖魔鬼怪就不敢公然出现于世。所以若想世界不灭,就赶快念
楞严咒、读《楞严经》,这就是正法住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8 兔兄您不是派楞严经的不是 ?
现在是咋的 ?
忏悔了 ?
『 楞严经讲的色法(眼识)就是有问题的, 校长拿来做佐证。。。摇头 | t******g 发帖数: 17520 | 39 说句正经的,即使是禅宗, 开始是注重坐禅的, 到后来也是断了传承(我没说
没有会的), 现在汉传的, 又有几个知道 坐禪三昧經的, 又有几个大德说过哪?
没实修的,扯什么三昧 | t******g 发帖数: 17520 | 40 说其他的你不理我, 现在觉得我有痛脚给你抓, 你就上来了
不管如何
校长你是个实诚人, 我钦佩地很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兔兄您不是派楞严经的不是 ? : 现在是咋的 ? : 忏悔了 ? : 『 楞严经讲的色法(眼识)就是有问题的, 校长拿来做佐证。。。摇头
| | | t******g 发帖数: 17520 | 41 转帖
==============================================================
今天开始讲楞严咒,楞严咒的“楞严”两个字,就翻译成“究竟坚固”。
这楞严咒的名字叫“摩诃萨怛多般怛罗陀罗尼”,又叫“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罗无
上神咒”。“佛顶”就是佛的顶上化佛,所以这楞严咒是微妙不可思议的。楞
严咒里边所说的,都是降伏天魔、制诸外道的,从一开始到终了,每一句都是诸佛的心
地法门,每一句有每一句的用途,每一个字有每一个字的奥妙,都具足不可思
议的力量。即使只念一字、一句、一会,或念全咒,都是惊天动地,所谓惊天地、泣鬼
神,妖魔远避,
魑魃遁形。所以佛顶光明,这光明也就是表示咒的力量,是能破除一切黑暗,能成就法
界一切功德。你若能受持楞严咒,将来一定是成佛的,一定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你若常
常诵念楞严咒,就能消除你宿世的业障,往昔的罪业都可以消除,这是楞严咒的妙用。
=================================================================== | t******g 发帖数: 17520 | 42 转载
==================================================
摩诃是梵语,翻译中文叫“大”,英文叫big。那么什么叫大?就是体、相、用都
是大的。体遍十方,所以叫大;这个用是尽虚空遍法界的;相,它是没有相的,可是无
相无不相。这个用也可以说它没什么用,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用。这用是大用,这个相
是大相,这个体也是大体,周遍十方,尽虚空、遍法界,这是摩诃的意思。萨怛多也是
梵语,翻译过来叫做“白”,就是清净的意思,也就是没有污染的意思。所谓白净法,
清净没有污染的法,这《楞严咒》是白净法。
般怛啰也是梵语,翻译中文叫“伞盖”。伞盖是譬喻,这个伞盖它是用荫万德,这
伞盖的用,就是保护一切有德的人,谁有德行,谁就能遇到这种白净法;没有德行的人
,是遇不到这种法的。所以才说:
三光普照透三才 阎浮世界你不来
大德大善能于得 无德无善不明白
“三光普照透三才”,这三光不是日、月、星,是你诵持《楞严咒》,身上有身光
,口里有口光,你心里头有心光,身口意这三业都放光。三才就是天、地、人。“阎浮
世界你不来”,在阎浮界你找不着,你各处找不着,你一定要受持《楞严咒》才能得到
这种光。“大德大善能于得”,你若有大的德行、大的善,才能得到这种法门。“无德
无善不明白”,你若没有德行,没有善功德来栽培着,你就是当面也会错过,交臂也会
失之。见到黄金你以为是铜,见到钻石你以为是玻璃,都会不认识。你见到《楞严咒》
了,以为这是很普通的,没有什么,所以就不知道宝其所宝,不知道妙其所妙!不知道
《楞严咒》这种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这方才说三光,还不只这身口意三业放出清净的光明,还有红光缭绕。你《诵楞严
》咒,自然就有红光缭绕,所以才说:
千朵红莲护住身 坐驹骑着墨麒麟
万妖一见往里躲 济公法师有妙音
“千朵红莲护住身”,有千朵的红莲来护住你的身,红莲华放出红光。你一唸《楞
严咒》最前面二十九句咒文,就会出现这个境界。“坐驹骑着墨麒麟”,一唸这《楞严
咒》,这持咒的人是坐在一个麒麟的身上。“万妖一见往远躲”,什么妖魔鬼怪一见都
跑了,他不敢面对这种大威德的相。我们人人都知道佛教里有一位济公,当初济公就是
专用这一段咒文来降服天魔、制诸外道,很灵感的,所以说“济公法师有妙音”。这一
段咒文是教我们“皈依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一切菩萨、一切声闻缘觉、一切诸
天。”这也是护持三宝的一段,所以唸这一段咒的时候,一切妖魔鬼怪都要退避三舍;
不只退避三舍,要退到他所不能退的地方去,他们都不敢作怪,都老实了。
========================================================= | t******g 发帖数: 17520 | 43 转帖
======================================================
这是说这一段咒文大概的意思,至于若详细说,这楞严咒是妙不可言的,所以又说:
“奥妙无穷实难猜,金刚密语本性来,
楞严咒里有灵妙,五眼六通道凡开”。
“奥妙无穷实难猜”,这个楞严咒,非常奥妙,它的变化也不可思议,很不容易测度的
。“金刚密语本性来”,楞严咒是密中之密,这是金刚来护持这个咒。本性
来,它是从自己那个佛性中生出来的。“楞严咒里有灵妙”,楞严咒也叫做灵文,因为
它特别灵,特别有力量,所以说楞严咒里有灵妙。“五眼六通道凡开”,你若
能常持楞严咒,专心一致,心不旁骛,你可以得到五眼六通,可以有不可思议的那种境
界来变化莫测,所以不是一般凡夫俗子可能知道的。因为这个,所以希望大家
都能读诵“楞严经”,背诵楞严咒。你一诵楞严咒,为什么妖魔怪不敢出来?因为力量
太大了,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有这种祥光瑞气弥漫着。所以有人
诵楞严咒,就是补天地正气的不足。一个人念楞严咒,就有一个人的力量;百人念楞严
咒,就有百人的力量,这世界妖魔鬼怪都会老老实实的。所以多一些人念楞严
咒是最好的。
===================================== | t******g 发帖数: 17520 | 44 转帖
==================================================================
无上神咒,什么叫“无”呢?这个无,就是高明无极,也光明到极点了,没有再超过这
种高和光明的,这叫“无”。“上”呢?是没有再比这更高贵、更高尚了,这
叫“上”。神就是不可思议,就是威灵叵测,这叫"神”。“咒”就是感应道交,有一
种力量,你念这咒就有感应。“佛顶光明摩诃怛多般怛罗无上神咒”,这是说
佛顶的光明,犹如大白伞盖来阴罩我们一切持咒的人。
这个咒是没有人明白的,也不能一句一句、一个字一个字去讲,不过
你自己想要明白它,我可以勉强讲给你听。单单这楞严咒,一年也讲不完,三年讲不完
,甚至于十年也讲不完。现在我把这个咒的大意讲一讲,它有五会,这五会就
表示五方,五方就是东、南、西、北、中。东方就是金刚部,阿cuo佛为教主;南方就
是宝生部,宝生佛为教主;中央就是佛部,释迦牟尼佛做教主;西方就是莲
华部,阿弥陀佛做教主;北方叫羯摩部,成就佛做教主,共有这五部。这五部就是统治
这世界五方的五大魔军,因为有这五魔,所以佛也分开五方,镇压这个魔。如
果没有佛,那魔就会出现于世了。所以你一诵楞严咒,这五方的五大魔军就俯首低头,
老老实实,不敢违犯楞严咒的这种威力。楞严咒具足这五部,所以这个楞严咒
是最好不过了;可是你要没有执著,若有所执著,就不会太妙了。
楞严咒有五会,其中分出了三十几部法。我过去这东北的时候,能对治一切人的比病痛
,都因为楞严咒的这种力量。可是楞严咒不是随随便便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若使用也不
是全面的,因为分出来有三十几部法。这是大概,若往详细说了,有一百多种
这个法,有“成就法”:就是一诵这楞严咒,你无论修什么法门,求什么事情,求什么
愿,都会成就的,这是一种。又有增益法,就是譬如你修道,道心不够,你一
诵这个咒,能增益你的智慧,增益你的菩提心,增益你的愿力,一切一切都会增加。你
诵这个咒,对你自己有所求,也可以增益;对于旁人也可以增益,这是增益
法。
“息灾法”:就是你有什么灾难,你一诵这个咒就没有了,消灾了。譬如本来这个人应
该掉海里淹死,一念这个楞严咒,就把它化解过去了,掉到海里也淹不死了;
或者你搭船,这个船应该会沉了,念这个咒,这个船也不沉了;或者坐飞机,这个飞机
在空中应该爆炸,你一念这个咒,它也不爆炸了。但是你还是要靠自己,把你
自己心里的灾,也要消除出去。你心里有什么灾呢?譬如你单靠着念咒,你心里还是乱
打妄想,尽想一些不好的念头,你有这些不清净的杂念,欲念,那你心里头那
根本的灾没有除去,
念什么咒也没用。所以,想要息你的灾,你必须要心里先清净,心里清净了,那是真息
灾。你心里要是贪,嗔,痴装满肚子,你念什么咒都不灵的。所以这心是最要
紧的,心一定要慈悲善良,愿意帮助其他人,要有一种好心。
============================================================= | t******g 发帖数: 17520 | 45 按宣化上人的说法, 不光是6识者在窘境了,多少不读楞严经的
不念楞严咒的, 都在窘境啊。。。校长你应该也囧吧? | n********n 发帖数: 8336 | 46 佛陀是反对念咒的, 对吧?
【在 t******g 的大作中提到】 : 按宣化上人的说法, 不光是6识者在窘境了,多少不读楞严经的 : 不念楞严咒的, 都在窘境啊。。。校长你应该也囧吧?
| t******g 发帖数: 17520 | 47 这个问题以前讨论过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佛陀是反对念咒的, 对吧?
| t******g 发帖数: 17520 | 48 一些禅修的地方, 会在早晚开始结束时用巴利语念一些顶礼三宝, 三皈依,
受持戒律的条文, 和一些祈求宽恕, 互相谅解, 回向,”散发“慈心等等的一些条
文。
葛因卡老师的禅修营坐的前后是葛老念的法句经的一些偈子 | c***h 发帖数: 2262 | 49 有些争论指向”业”的传递。
到底”业”是如何由现在影响未来?
包含这一分钟影响到下一分钟,这一世影响到下一世。
我的看法如下。不一定对,只是说说而已。
我所知,应该有许多佛弟子也有类似我这样的看法 (当然也有其他各种看法)
1.不存在有个器皿、储存容器….或类似的东西来储存”业的种子”
“业的种子”,这样的概念似乎较为固定,似乎有某种主体或不变的东西或甚么东西的
概念
(当然,可能有些人只是用”种子”当成比喻,并没有上述这样的概念)
2. ”业”的传递是”流动变化的过程”
举例说明,
这一阵风是怎么形成的
这一响声是怎么形成的
于是我们讨论,那是因为以前的谁谁谁做了某个动作。
于是,有这一阵风,于是有这一阵响声。
这个动作,我们若以”种子”来称呼,似乎也不恰当或者说不精准。
若当成一种简单比喻,只是要让习惯于有具体东西来思考的人来明白,
应该也行
但较准确说,不存在原来有个 ”风的种子”、”声音的种子”
然后,”种子”放在某个特别地方
某时机成熟,于是这个”种子”一下子就被触发了
一个动作做下去,就是在这世上三界一直流动传递的互相影响下去,
对于人,就是无明所盖,爱结所系,它就在你身上(五蕴)表现出来,你就受影响。
用个风吹的比喻
一阵风吹到一棵树上,小树可能被吹倒,大树就掉几片叶子,
风吹到大石头上,没甚么影响(暂不讨论风化现象)
一般人是小树,随时倒
阿罗汉是大石头,不受影响。
人生苦短,目标要做甚么
只是不受其苦,灭苦之道。
重要的是,如何不受其苦,中箭赶快治疗,注意自己的身心(五蕴)就够了,
不是探究箭(风)从哪里来,如何形成
how? 佛陀已经在阿含中教我们了
人类世界的五蕴可能我还稍微明白一点点,
鬼神仙的五蕴及其世界,我是不明白,显然和人不同。等待科学家去研究。
人神鬼的五蕴之外是不是还有甚么东西是一直流动传递的互相影响,
也许吧,我不知道,等待科学家去研究
但那也是这个世界的东西一直流动传递互相影响。 | c***h 发帖数: 2262 | 50 发信人: GWZW (GWZW),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六识论者的窘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8 16:30:55 2016, 美东)
发了一点小财,心里很高兴 : )
很像,中论是龙树观察缘起法的心得报告,整理得很好,很佩服。以前看过,有此印象。
但很久没看了。
,
非自非他…..
我所知,好像不是这个意思
没时间,下次再说 | | | n********n 发帖数: 8336 | 51 同意你的说法。
轮回是业力的推动,但显然业力和轮回都属于世间法,而不是出世间的。就像水流的动
力不会脱离水而存在。业力就是因缘,就是趋势(势能)或动力。
至于轮回的个体性,例如佛陀也说有自己的前世,仍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我想轮回之
说的产生,首先必然是经验的延伸,例如观察到四季往复交替,生物的生殖(种豆得豆
)等等,以至扩展到六道的轮回。
当然,种豆得豆现在用遗传学很好解释了,那是基因的传递导致。至于六道轮回,应该
是涉及到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内部的转化吧 :))那就是食物链能量物质的传递
了,例如腐肉可以营养树木之类的,传递的是什么?物质和能量吧,信息就不用考虑了
:)
好多古老思想是可以用科学部分解释的!这完全是世间法,不必涉及出世间法。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些争论指向”业”的传递。 : 到底”业”是如何由现在影响未来? : 包含这一分钟影响到下一分钟,这一世影响到下一世。 : 我的看法如下。不一定对,只是说说而已。 : 我所知,应该有许多佛弟子也有类似我这样的看法 (当然也有其他各种看法) : 1.不存在有个器皿、储存容器….或类似的东西来储存”业的种子” : “业的种子”,这样的概念似乎较为固定,似乎有某种主体或不变的东西或甚么东西的 : 概念 : (当然,可能有些人只是用”种子”当成比喻,并没有上述这样的概念) : 2. ”业”的传递是”流动变化的过程”
| t******g 发帖数: 17520 | 52 你说出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A B 是世间法, C D 是出世间法
牛顿是世间法, 因为看地到, 有计算
而相对论在能实证之前是出世间法?
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方式, 你不能够把世间和出世用刀切的, 也是龙树在中论中解释
了的
有前世后世就要有一个个体贯通? 这是一个你被时间欺骗了的结果
你觉得时间像河流一样过去就是寂灭
龙树是这样解释时间的, 这和现代物理学对时间的诠释很像了
观时品第十九
此下有三品,明从因到果──向得中的问题。向与得,是通于三乘的。三乘圣者,
由现观而悟证圣果,所经的时劫不同。如说:声闻,利根三生成办,钝根六十劫证果;
缘觉,利根四生成办,钝根百劫证果;菩萨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所以现观品以下,说观
时品。三乘圣者的修因证果,也有不同。如说:声闻修四谛的因,证阿罗汉果;缘觉修
十二因缘的因,证辟支佛果;菩萨修六度万行的因,证无上佛果:所以说观因果品。三
乘圣者的修行,到某阶段,即成就他所应成就的功德;在某些情形下,又失坏了他的功
德。如初果有退或无退;七地前有退或无退等:所以说成坏品。上来所说的诸品,是各
就一事说;这三品,虽约向得中的问题而说,却可以通于一切,而含有普遍性的。所以
,这三品研究到普遍的概念,不同上面诸品,观察具体的事情。时间,因果,成坏──
三概念,佛法与外道的见解不同,中国与外国的 [P349] 看法也不同。然而这三类概念
,不特有思想的,有知识的,就是常识不丰富的一般人观念中也是有的,可说是最极普
遍的。现在以佛法的正观,开示不同外道的时间、因果、成坏观。
时间,是很奥秘的。人人有这直觉的时间观念,但不是人人所能认识的。不加推论
,觉得时间的滚滚而来,倒也不觉得他的奇突;如加以三世的考察、推论,那就立刻发
现他的难以理解了。印度外道的时间观,如胜论师,以为时间是有实体的,一切表现在
时间的流动过程中。凡是存在的,都有时间性。时间别有实体,他与一切法和合,使一
切法表现出前后、来去、变迁的时间相。时间如灯,黑暗中的一切,由灯可以现见;诸
法的动态,也由时间可以现出。所以,时间是诸法的显了因。又如时论外道,以为时间
是万有的本体,一切的一切,都从时间实体中出来。一切受时间的支配和决定;一切法
的生起灭亡,都不过是时间实体的象征。到了这时这法生,到了那时那法灭,一切以时
间而定的。所以,他说:『时来众生熟,时去则摧促;时转 [P350] 如车轮,是故时为
因』。这样的时间,是一切法的生因。
释尊说法,不详为时间的解说。佛法的真义,要从圣典的综合研究中理解出来。佛
灭后,声闻学者,对这一问题,略有不同的两派:一、譬喻师说:时间是有实体的,是
常住的。常住的实体的时间,是诸法活动的架格;未来的通过了现在,又转入过去。过
、现、未来三世,是有他的实体而严密的画出界限的。所以,诸行是无常的,而诸行所
通过的时间,却是常住的。这是绝对的时间观。二、其它学派,都说时间并没有实体,
是精神物质的活动所表现的;不是离了具体的事物,另有实在的时间。依性空者看来,
二派都不免错误。绝对的时间,是非佛法的,不消说。一般以色法心法为实有,以时间
为假有,不但依实立假,是根本错误;抹煞时间的缘起性,也是大大不可的。在后一派
中,所说依法有生灭而立时间,然表现时间的诸法生灭,怎样入于过去,怎样到达现在
,怎样尚在未来,这又是很有诤论的。一切有部,主张法体实有,虽表现为三世而都是
实有的。那怎可以说有三世呢?大毘 [P351] 婆沙论中,有四大论师的解说不同。被推
为正宗的有部学者,是这样的:法的引生自果作用,已生已灭是过去,未生未灭是未来
,已生未灭是现在。时间性,就在这作用的已起未起、已灭未灭中显出;法体是实有的
,恒住自性的。大众、分别说系及经部师,以为现在的法是实有,过去未来法是假有的
。这在大乘法中,如唯识学者的三世观,也是现在实有的。过去已经过去了,不能说实
有;他虽生起现在,有功能到现在,但这已是现在的。现在起用或潜藏在现在,并不在
过去。我们觉得过去是有,不过依现在的因果诸行,而推论他的有所来而已。未来也是
这样,现在有功能,可以引起未来,未来是有的。然此只是当来可以有,此能引生未来
的,实际上还在现在。大乘性空论者,是三世有的。以记忆过去来说:记忆过去的经验
,从能记忆的意识说,从再现于意识的影像说,好象过去是依现在而假立的;其实,意
识现起的意象,是指示过去所经验的。记忆意象所指的,是过去的经验,不是现在的认
识;过去的经验并没有来现在。约预测未来说,预测未来有某事发生, [P352] 就预测
的意识说,好象未来是现在的;其实他所预测的境界,是未来,而不是现在的想象。现
在实有论者,把心封锁在短促的现在。不知道,心识了境的能力,回想到过去,所缘就
在过去;推想到未来,所缘就在未来。说一切有部,也是属于三世有的,但他是实有论
者。性空论者是三世幻有论者,所以能圆满的解说时间。现在实有者,有一根本的错误
。不知现在是不能独立的;没有绝对的现在可说。现在是观待过去未来而有;离了过去
未来,还有什么现在?没有前后相的时间,根本是破坏时间特性的。凡建立现在有的,
被剎那论所缚,还不得解脱呢?大乘佛学者,还有说三世各有三世(也从声闻学派演化
而来),三三有九世,九世同在一念中,称为十世。九世不碍一念,一念不碍九世,九
世一念,是圆融无碍的。这可说是三世有与现在一念有的综合者。但他是拟议的;结果
是笼统的忽略时间的历史差别性。现在,论主以性空幻有正见的时间观,破斥实有自性
的学者们。
丁二 向得 [P353]
戊一 观时间
己一 观别法之时
庚一 正破
辛一 破相待时 若因过去时 有未来现在 未来及现在 应在过去时 若过去时中 无未来
现在 未来现在时 云何因过去
先破别有实体的时间。时间是有三世相的,就以三世来观察。时间的三世,还是各
别而存在的,还是彼此相依而有的。如以为三世是相依而实有,那且以过去时为例来说
。如「因过去时」而「有未来、现在」;那么,现在、未来不能独存,不依过去,就没
有未来、现在了。现在与未来,既是待过去而有的,那「未来及现在」的实有性,果不
离因,就「应」当是「在过去时」中了。假使「过去时中」没有「未来、现在」,那「
未来、现在时」,就不应当说因过去时有。所以说:「云何因过去」?不离过去,现在
、未来 [P354] 就在过去中有,这在实有时间别体家,是不能承认的。未来与现在,如
真的在过去,那就一切时都是过去,没有现在、未来时可说了。不承认过去时中有未来
现在,那未来、现在的二时,就是不因过去而成为自有的了。这是逼犯自宗相违的过失
,他是主张相依的。而且,离了过去,怎么能知道是现在、未来呢?所以说现、未实有
而因过去,就有全成过去的危险,失掉时间的前后性。如过去中没有现、未,又不能说
因过去,失却了相待有的自义。时间的别体实有者,无论他怎样说,都是不可通的。
辛二 破不待时 不因过去时 则无未来时 亦无现在时 是故无二时
如承认时间的三世各别,互不相依;三世各有自相,过去有过去相,现在有现在相
,未来有未来相,那又别有过失了。未来、现在的所以有,是因观于过去而知道是有的
。不因过去时而有未来、现在,这在外人,或以为是可以的;但「不因过去时」,就没
有「未来」、「现在」,所以「二时」都 [P355] 不可得的了。这因为,过去与未来是
对待的;有过去、未来的两端,才有现在。如不观待过去,怎能成立未来、现在呢?如
未来、现在不可得,过去也就难以成立。失坏三世的过失,都因不相待而成立。
庚二 例破 以如是义故 则知余二时 上中下一异 是等法皆无
未来、现在时,因不因过去时有,有此等过失;过去、未来时,因不因现在时有;
现在、过去时,因不因未来时有,同样的不能成立,是可以比例而知的。还有上、中、
下的三根,如因上有中下,中下应在上;不因上而有中下,中下就不可得。因上有中下
是这样,因不因中有下上,因不因下有中上,也是这样。还有一与异,如同证一解脱而
说有三乘。如因一有异,异应在一中;如不因一而有异,异就不可得。因异有一也如此
。其它如长短、高低、大小、好歹,都是可以此观门而破他们的实有执。所以说:「以
」上面 [P356] 所说的这些意「义」,可以「知」道其「余」的「二时」,「上中下」
的三根,「一异」,这一切一切的「法」,都「无」所有了。
己二 破即法之时 时住不可得 时去亦叵得 时若不可得 云何说时相
上面所说的,主要在破外道。大智度论卷一,也有此文。此下,主要是遮破佛教内
的有所得人──依法立时。现在观察此法,还是住而后知时间?不住而后知时间?佛教
内的学者,每执着实有剎那,剎那时是最短的一念。分析时间到最短的一念,以为一切
法是剎那剎那生灭的。剎那生灭的法,有以为有剎那住相,住是剎那间的安定不动。因
为分析到了这不可再分割的时间点,那就此是此而不是彼,彼是彼而不是此的住相了。
诸法的生灭流动,是在从未来到现在,从现在到过去,相续变迁上所表现的;一念中是
可以有此暂住的性质。诸法作用的起灭中,有此暂住,因此可以知剎那的时间。然而,
时间决不能因诸法的住相而成立的。如有一念或更短的不动,这住相的当体,就不知他
是时间了。时间是有前后的,有前后就有变迁。没有变动相 [P357] ,就失去时间的特
性了。所以说:「时住不可得」。有以为:诸法没有住相,念念不住,息息不停,所以
知道是时间。其实,「时」间在诸法「去」相中,也是不可「得」的。在此又在彼,这
才显出时间相;既不住,那怎么知有时间呢?要知道,念念不住,与念念暂住,不过是
同一内容的不同说法。住与去,「时」间都「不可得」,怎么还可「说」依法而有「时
」间「相」呢?所以,时间为缘起的,剎那是假名的,时间并不能分割。三世相待不相
离,而三世各有如幻的特相。不相离,所以不断;不相即,所以三世宛然而不常。住与
去是动静的别名,在去来品中已说过的了。缘起法的似动而静,静而常动,三世并非隔
别,而前后的时间性宛然。如偏执实有,实有剎那,即一切难通了。因此,说有去的流
动相,是对执常者说的。其实,无常是常性不可得;如以无常为剎那灭尽,即是断灭的
邪见。
因物故有时 离物何有时 物尚无所有 何况当有时
色心具体的法,是存在的,有作用起灭,所以依此而立过、未、现的三 [P358] 世
。时间是不实在的,而物是实在的,这是实在论者的见解。现在评破他们说:有实在的
事物,或许可说「因物故有时」。既知因物而有,那就「离物」没「有时」了,为什么
还戏论时间相呢?况且,切实的观察起来,是没有真实物体的。既然「物」体「尚无所
有」,那里还可说「有时」呢?这不过是从他所承认的而加以破斥吧了。中观者的真义
:『若法因待成,是法还成待』。所以,不但时是因物有的,物也是因时而有的。物与
时,都是缘起的存在,彼此没有实在的自性,而各有他的缘起特相。 [P359]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同意你的说法。 : 轮回是业力的推动,但显然业力和轮回都属于世间法,而不是出世间的。就像水流的动 : 力不会脱离水而存在。业力就是因缘,就是趋势(势能)或动力。 : 至于轮回的个体性,例如佛陀也说有自己的前世,仍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我想轮回之 : 说的产生,首先必然是经验的延伸,例如观察到四季往复交替,生物的生殖(种豆得豆 : )等等,以至扩展到六道的轮回。 : 当然,种豆得豆现在用遗传学很好解释了,那是基因的传递导致。至于六道轮回,应该 : 是涉及到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内部的转化吧 :))那就是食物链能量物质的传递 : 了,例如腐肉可以营养树木之类的,传递的是什么?物质和能量吧,信息就不用考虑了 : :)
| t******g 发帖数: 17520 | 53 讨论这些真地很累, 因为版上除了几个, 其他大多是稍微看了一点东西
就开始瞎扯。。。。 | S***n 发帖数: 1281 | 54 挺喜欢业的传递是流动变化的过程这个说法的。。
不过,觉得以风吹石头不动做比喻,感觉不能体现那种容纳大度的境界,好像依然是在
抵抗了似的。。
传递,更像是多米尼或者更复杂的传递链似的,但因为有个“动量守恒”在里面,所以
就象钟摆一般,或早或晚,终会摆回来的。。
这一阵风是怎么形成的
这一响声是怎么形成的
于是我们讨论,那是因为以前的谁谁谁做了某个动作。
于是,有这一阵风,于是有这一阵响声。
这个动作,我们若以”种子”来称呼,似乎也不恰当或者说不精准。
若当成一种简单比喻,只是要让习惯于有具体东西来思考的人来明白,
应该也行
但较准确说,不存在原来有个 ”风的种子”、”声音的种子”
然后,”种子”放在某个特别地方
某时机成熟,于是这个”种子”一下子就被触发了
一个动作做下去,就是在这世上三界一直流动传递的互相影响下去,
对于人,就是无明所盖,爱结所系,它就在你身上(五蕴)表现出来,你就受影响。
用个风吹的比喻
一阵风吹到一棵树上,小树可能被吹倒,大树就掉几片叶子,
风吹到大石头上,没甚么影响(暂不讨论风化现象)
一般人是小树,随时倒
阿罗汉是大石头,不受影响。
人生苦短,目标要做甚么
只是不受其苦,灭苦之道。
重要的是,如何不受其苦,中箭赶快治疗,注意自己的身心(五蕴)就够了,
不是探究箭(风)从哪里来,如何形成
how? 佛陀已经在阿含中教我们了
人类世界的五蕴可能我还稍微明白一点点,
鬼神仙的五蕴及其世界,我是不明白,显然和人不同。等待科学家去研究。
人神鬼的五蕴之外是不是还有甚么东西是一直流动传递的互相影响,
也许吧,我不知道,等待科学家去研究
但那也是这个世界的东西一直流动传递互相影响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些争论指向”业”的传递。 : 到底”业”是如何由现在影响未来? : 包含这一分钟影响到下一分钟,这一世影响到下一世。 : 我的看法如下。不一定对,只是说说而已。 : 我所知,应该有许多佛弟子也有类似我这样的看法 (当然也有其他各种看法) : 1.不存在有个器皿、储存容器….或类似的东西来储存”业的种子” : “业的种子”,这样的概念似乎较为固定,似乎有某种主体或不变的东西或甚么东西的 : 概念 : (当然,可能有些人只是用”种子”当成比喻,并没有上述这样的概念) : 2. ”业”的传递是”流动变化的过程”
| G**W 发帖数: 1865 | 55 六识论者的窘境
楞严经经文 :
『由此许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深入佛法观行的弟子, 对于色、受、想、行、识等五阴,应该说是虚妄的呢? 或者应该
说是实有的呢? 这两个问题是所有坚持六识论者永远无法解决的大问题,所以无论他们
在为人说法时,或者他们自己在佛法的理解上,到了最后都会产生「虚实失措」的现象
出来。因为若判定五阴全都虚妄,恐怕坠入断灭空,就会因为无法解决断灭空的死胡同
而回头落入意识我见中,绝对无法明确断除我见我执,更别说是断尽五阴我执的习气种
子了。
反过来说,若是要依经中圣教来判定五阴生灭不住而不是实有,想要判定五阴终归断灭
而主张实无,想要将五阴全都判定为生灭法而不是本住法、常住法,又会变成断灭见,
与断见外道完全相同。
所以六识论者研究佛学时往往落入「有无俱非」之中,却又不知道「有无俱非」以后
究竟应该是麽境界,都在这裡面无法脱身,于是「虚实失措」。 这正是现代许多佛学
研究等人的落处,所以六识论的古今一切应成派中观师,不论是谁,全都无法脱离这个
窘境。只好一面宣称五阴全都虚妄,坠入断见中。然后又因为解决不了断见的死胡同,
只能再回头来建立细意识常住说,或者建立意识极细心常住说,又落人意识中,不脱出
识阴范畴,再度坠入常见,双具断常二见。
而此时 当别人提出对他们的断见与常见证据时,他们又无法提出合理而符合圣教与理
证的说法,于是就只能提出「有无俱非」的说法,当对方提出质疑: 「有无俱非」以后
,究竟是断灭空或常见有? 总不能只是『有无俱非』的名词或想像境界吧? 他们就无法
自圆其说了,于是坠入「虚实失措」的窘境中。 这正是今天所有坚持六识论法师、居
士们的处境,也是达赖喇嘛等人的处境。
因此,当佛子有福德因缘证悟如来藏而实证般若以后,阅读六识论法师的著作时,一定
会发觉他们正是落在这裡面。 | G**W 发帖数: 1865 | 56 六识论就是认定欲界有情只有前六识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并没有第七识(末那识)与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存在. | f*******e 发帖数: 5594 | 57 如果把第七识,第八识改个名称,称作灵,神什么的,可能就看的清楚一些了。 | G**W 发帖数: 1865 | 58 是的,这也是六识论者的另一条死胡同,
由於实証不了六识外之七,八识,
只能背违经论,说 佛陀说的七,八识是神我.
正坠断见,走不出来.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把第七识,第八识改个名称,称作灵,神什么的,可能就看的清楚一些了。
| S***n 发帖数: 1281 | 59 五石兄好!好久没见!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把第七识,第八识改个名称,称作灵,神什么的,可能就看的清楚一些了。
| S***n 发帖数: 1281 | 60 最近我的感受是:不同的法是帮不同的人搬除障碍的,都是拐杖,无有绝对正确的法与
定论。。
因为我们共业在这个特定世界的这个特定部分(法境),所以加了这个预设前提,才有
了一些对应的规律(法)可言。。
所以不必挑剔拐杖的错误,只需看启发的效果是第一准则,适时提醒一下别用过头把自
己卡住了是第二准则,也就可以了。。
所以就你这话题,你需看到实在有人定论过头走不出来才说,才是适时。。你没有看到
有人那样而依然会提出,那其实就是你自己否定的力量过强了,反而是自己的问题了。。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是的,这也是六识论者的另一条死胡同, : 由於实証不了六识外之七,八识, : 只能背违经论,说 佛陀说的七,八识是神我. : 正坠断见,走不出来.
| | | t******g 发帖数: 17520 | | f*******e 发帖数: 5594 | 62 只有六识,而没有七识,八识,同样可以不堕断见,这正是佛陀所说空经的关键。通常
,我们会认为一定有一个什么东西的联系,才会有事情的前后连贯性,但佛法说这个是
不必须的。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是的,这也是六识论者的另一条死胡同, : 由於实証不了六识外之七,八识, : 只能背违经论,说 佛陀说的七,八识是神我. : 正坠断见,走不出来.
| f*******e 发帖数: 5594 | 63 色空兄好!前段时间有事较忙,没能上来。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五石兄好!好久没见!
| G**W 发帖数: 1865 | 64 那又坠无因论, 还是外道,
终究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正如主文述之 "后祭昏瞢无可道故".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只有六识,而没有七识,八识,同样可以不堕断见,这正是佛陀所说空经的关键。通常 : ,我们会认为一定有一个什么东西的联系,才会有事情的前后连贯性,但佛法说这个是 : 不必须的。
| G**W 发帖数: 1865 | 65 这种根本的法界实相,
等你有需要知道的时侯再自已去探讨,
现在就跟著薰习就好,
不用学著说些言不及义的事情.
。。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我的感受是:不同的法是帮不同的人搬除障碍的,都是拐杖,无有绝对正确的法与 : 定论。。 : 因为我们共业在这个特定世界的这个特定部分(法境),所以加了这个预设前提,才有 : 了一些对应的规律(法)可言。。 : 所以不必挑剔拐杖的错误,只需看启发的效果是第一准则,适时提醒一下别用过头把自 : 己卡住了是第二准则,也就可以了。。 : 所以就你这话题,你需看到实在有人定论过头走不出来才说,才是适时。。你没有看到 : 有人那样而依然会提出,那其实就是你自己否定的力量过强了,反而是自己的问题了。。
| f*******e 发帖数: 5594 | 66 杂阿含经中说“老死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这个也是
外道吗?
如果七识,八识与前六识时如此的不同,换一个名称又有何妨?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那又坠无因论, 还是外道, : 终究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 正如主文述之 "后祭昏瞢无可道故".
| G**W 发帖数: 1865 | 67 换一个名称绝对可以,不见得要用一定的名词.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杂阿含经中说“老死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这个也是 : 外道吗? : 如果七识,八识与前六识时如此的不同,换一个名称又有何妨?
| t******g 发帖数: 17520 | 68 也有可能是你没看明白
:这种根本的法界实相,
:等你有需要知道的时侯再自已去探讨,
:现在就跟著薰习就好,
:不用学著说些言不及义的事情.
:【 在 Sekon (求空,其实是色)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近我的感受是:不同的法是帮不同的人搬除障碍的,都是拐杖,无有绝对正确的
法与
:: 定论。。
:: 因为我们共业在这个特定世界的这个特定部分(法境),所以加了这个预设前提,
才有
:: 了一些对应的规律(法)可言。。
...... | S***n 发帖数: 1281 | 69 确实你没能理解我的意思。。
好,换种说法。任何“对立”的双方的见解,其实在未设“场合”的情况下,是不分对
错的。。比如说“无我”的状态,就是个未预设场合的情景。。在无我的态之下,一切
皆是“纳”。。没有贪,也没有嗔。。不拉近,也不推远。。
一旦分了场合,对错就有所分了。。这其实意味着,在一种场合时这个对,在另一种场
合却反而是那个对了。。
但这种分场合,恰恰很有可能是你自己起了“分别心”的产物。。
所以。。一旦发现有分别,赶快就观察自己的立足点。。make sure不是自己在预设场
合,只是在顺应对方的场合。。
只是熏习,你对自己的要求也太低了吧。。智慧,是key,是The Way。。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这种根本的法界实相, : 等你有需要知道的时侯再自已去探讨, : 现在就跟著薰习就好, : 不用学著说些言不及义的事情. : : 。。
| c***h 发帖数: 2262 | 70 冒昧问一下
五石兄问,非自非他……
GWZW兄如何看待
“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 ?
是看到一半断掉,想延续一下
非反驳甚么
============================
另,你们应该达成部分共识了
五石兄换个名词,GWZW兄说可以。
============================
再另,
你们可能达成某种共识
五石兄似乎要说,不能以”主体”看待苦乐的生成
GWZW兄,似乎…….可能……也同意,
唯识并非认为有个甚么”主体”来延续或造成现在的某种情况
============================
我这样说,对不对?????
发信人: GWZW (GWZW),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六识论者的窘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5 18:32:50 2016, 美东)
换一个名称绝对可以,不见得要用一定的名词.
发信人: fivestone (fivestone),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六识论者的窘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5 17:34:56 2016, 美东)
杂阿含经中说“老死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这个也是
外道吗?
如果七识,八识与前六识时如此的不同,换一个名称又有何妨?
发信人: GWZW (GWZW),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六识论者的窘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5 17:06:46 2016, 美东)
那又坠无因论, 还是外道,
终究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正如主文述之 "后祭昏瞢无可道故".
发信人: fivestone (fivestone),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六识论者的窘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5 14:13:36 2016, 美东)
只有六识,而没有七识,八识,同样可以不堕断见,这正是佛陀所说空经的关键。通常
,我们会认为一定有一个什么东西的联系,才会有事情的前后连贯性,但佛法说这个是
不必须的。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那又坠无因论, 还是外道, : 终究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 正如主文述之 "后祭昏瞢无可道故".
| | | G**W 发帖数: 1865 | 71 秋兄过年发大财 !
五石兄说那个 :
“杂阿含经中说“老死非自作丶非他作丶非自他作丶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
您不觉得跟龙树中论的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 有着异曲同功的指月 ?
杂阿含的老死一法, 也就是中论裏所述的诸法之一, 所以也都是指向一处.
意识也是诸法之一, 如果从阿含诸经来说, 根, 尘相触才生识, 那麽就是共生, 如果是
共生, 那麽五石兄所举的杂阿含及龙树菩萨的中论岂不都说错了 ? 但其实五石兄所举
的杂阿含及龙树菩萨的中论都没有说错, 只是覆藏而说, 小弟的白话文如下 :
〝眼识(蕴处界诸法之一) 不会自已出生, 也不是从其他的蕴处界法出生, 也不是从其
他几个蕴处界诸法共同的来出生, 但是又不是无缘无故(没有因)能出生. 所以蕴处界诸
法的出生是从非蕴处界这个根本因的作用出生的, 而这个非蕴处界的根本因没有生灭,
所以诸法依这个不生灭的而生生灭灭, 其实也是没有生灭 (是故知无生)〞
〝自然的衰老与死亡并不是自已能造作的, 也不是他人造作的, 更不是自已与他人共同
做, 也不是不是自他一起作, 更不是没有根本因, 而是这个根本因执持有情行阴业种的
势力流注而成就老死.〞
而这个外於蕴处界的根本因, 佛经上叫如来藏, 也叫第八识. 而如五石兄说的换一个名
称又有何妨?当然无妨, 这是在说明在蕴处界万法外, 有其他作用的存在, 用什麽名称
,无所谓.阿含經上不是也常說"無記"?
而这个蕴处界万法外的作用非色法, 无形无色, 那里有个”主体” 可说 ? 就如同佛教
徒喜欢说的一句 “功德无量”, 功德又不是物质色法, 怎麽量 ? 那来的主体 ? 如
果说有体那也只是方便说.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冒昧问一下 : 五石兄问,非自非他…… : GWZW兄如何看待 : “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 ? : 是看到一半断掉,想延续一下 : 非反驳甚么 : ============================ : 另,你们应该达成部分共识了 : 五石兄换个名词,GWZW兄说可以。 : ============================
| t******g 发帖数: 17520 | | t******g 发帖数: 17520 | 73 楞严经讲的色法(眼识)就是有问题的, 校长拿来做佐证。。。摇头 | n********n 发帖数: 8336 | 74 【〝自然的衰老与死亡并不是自已能造作的, 也不是他人造作的, 更不是自已与他人共同
做, 也不是不是自他一起作, 更不是没有根本因, 而是这个根本因执持有情行阴业种的
势力流注而成就老死.〞】
你搞出个“根本因”是错的。因就是因,没有什么“根本因”,如环之无端。
因缘法讲“根本因”了吗?因缘法只讲“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
不生不灭就是清凉寂静之意,如树之断根,跳出因缘,无关七识八识。
据此,中阴身的说法也不合佛陀本意。
就事论事。 | t******g 发帖数: 17520 | 75 方便说已经是N多人乱造词的借口了, 还有 覆藏而说。。。这种解释出来
到时候可以有根本无明, 根本识, 根本灭, 根本无我,根本涅磐
只有同意“有”如来藏的, 才是根本的, 其他都是不根本的, 但是不能说是错的
而是覆藏而说。。。。这种逻辑是无敌的
这就是人的本性, 当一个难题出现了, 不求“正确”, 只求最简单, 自以为合理
就可以了
种的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自然的衰老与死亡并不是自已能造作的, 也不是他人造作的, 更不是自已与他人共同 : 做, 也不是不是自他一起作, 更不是没有根本因, 而是这个根本因执持有情行阴业种的 : 势力流注而成就老死.〞】 : 你搞出个“根本因”是错的。因就是因,没有什么“根本因”,如环之无端。 : 因缘法讲“根本因”了吗?因缘法只讲“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 : 不生不灭就是清凉寂静之意,如树之断根,跳出因缘,无关七识八识。 : 据此,中阴身的说法也不合佛陀本意。 : 就事论事。
| t******g 发帖数: 17520 | 76 印顺法师对中论的诠释,
其他人的注释, 看的也是大同小异
-----------------------------
观六情品第三
世间,不但指山河大地;反而主要的是指有情的自体。阿含经中有人问佛:什么是
世间,佛就拿『眼是世间,耳鼻舌身意是世间』答复他。不断变化中(世间)的现实生命
,由过去的业力所感;感得的,佛说是五蕴六处六界。这蕴处界的和合是有情的自体。
有了有情的自体,就有来去的活动。所以外人建立实有的六情,目的还是成立来去,来
去成立了,一切也自然成立。六情,理应译为六根。什公却译做六情。情是情识,这是
因为六根与六境相涉,有生起六识的功能。同时,六根和合是有情的自体。眼等五根取
外境;意根取内境,他就是情,能遍取五根。五根与意根,有密切的关系,五根所知的
,意根都明白;有了意根,才有五根的活动。六根中意根是重心,所以就译为六情了。
蕴处界,这是一般的次第,但古时却每每是六处为先,阿含经中的六处诵,就是专谈这
六处中心的世间集灭的。我们的一切认识活动 [P103] ,就因为这六根,六根照了六尘
,引发心理的活动──六识。根境识三者和合就有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
有等,生死的流转,就是从六处的认识活动出发的。解脱,也还是从六根下手,所以阿
含经的六处诵,特别注重『守护六根』。这因为六根取境的时侯,如能认识正确,不生
烦恼,不引起行业,那就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
生、老死灭了。
如来依世俗说有六根、六境、六识;一般声闻学者,就把六根看为有实在的自体,
有见色闻声等自性的作用。本品,就是从一切法性空的立场,扫除六情的妄计。这不但
显出性空的六情;并且因为能观察六根的空无自性,不起戏论颠倒,那就不起爱、取等
惑业,得到清净、解脱,所以说『空即无生,是大忏悔』。
乙二 别观
丙一 观世间 [P104]
丁一 观六情
戊一 立 眼耳及鼻舌 身意等六情 此眼等六情 行色等六尘
有所得的小乘学者说你说诸缘不生,也就不来不去,但在我看来,是有生的,有六
根就有有情的来去,怎么可说无来去呢?假使真的没有,佛为什么说六根?「眼耳鼻舌
身意」的「六情」,有「行」(照了)「色等六」境的作用,就是眼见色,耳闻声,鼻!C
熂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见闻觉知的对象,叫做「尘」,我们所以能认识境界
,是依六根的取境而后能认识,所以就依能取的六根,把认识的境界,分为色等六尘。
戊二 破
己一 广观眼根不成
庚一 观见不成 是眼则不能 自见其己体 若不能自见 云何见余物 [P105] 火喻则不能
成于眼见法 去未去去时 已总答是事 见若未见时 则不名为见 而言见能见 是事则不然
初观眼根,不成其为能见。关于见色,有部说见是眼根的作用;犊子部说我能见;
大众部说眼根不能见,眼识才能见,不过要利用眼根才能见。这里破眼根能见,是针对
有部的。有部说眼根是色法,是一种不可见而有对碍的色法,不是指外面可见的扶根尘
,是指分布在瞳人里里面的微细清净色,叫净色根。瞎子不能见,就因净色根坏了。据
性空者看来,这自性眼根的见色,大成问题。他们承认眼根实有而能见的,这种见性,
是眼根特有的作用。眼根既不因他(色识等)而自体成就能见性,那么,在没有见色生识
的时候,眼根的能见性已成就,应该有所见;这时,既不见色而有能见性,那就应该能
见到自己,否则,怎么能知道他是能见性呢?但事实上,他从来只见到外境,「不能自
见其己体」的。眼根不能离色境等而有见的作用,这见的作用,显然是众缘和合而存在
的,不能自己见自己,怎么说眼根是能见的自性 [P106] 呢?「若不能自」己「见」自
己,就证明了见色不是眼根自性成就的作用,那怎么还说他能「见」其「余」的事「物
」呢?
外人说:你不能这样说,我举个「火」烧的譬「喻」吧。火自己不能烧自己,却能
烧柴等他物。眼根也是这样,自己虽不能见到自己,却能见色境,所以眼根名为能见。
这譬喻,其实「不能成」立「眼」是能「见法」,因为火喻的自不烧而能烧他,我是不
共许的。本来,这问题在上面已「去、未去、去时」的三去无去中,「已」经「总答」
的了!可惜你自己不觉得。请问:火是怎样的烧呢?已烧是不能烧,未烧也不能烧,离
却已烧未烧,又没有正烧的时候可烧。能成的火喻,尚且不能成立,那怎能成立所成的
眼见呢?
你一定要执着眼根能见,那就应常见,无论开眼、闭眼,光中、暗中,有境、无境
,一切时、一切处,都能见。事实上并不如此,在「见」「未见」色的「时」候,「不
名为见」,这就是众缘和合而有见了。「而」还要说 [P107] 「见能见」,怎么能合理
呢?所以说「是事则不然」(楞严经中主张眼根的见性常在,开眼见色,闭眼见暗,与
中观的见地不合)。
庚二 观见可见见者不成 见不能有见 非见亦不见 若已破于见 则为破见者 离见不离见
见者不可得 以无见者故 何有见可见
本颂依青目的解说:上面说能见性的眼根,不成其为能见;这又破非见性的眼根不
能见。或者想:因为不能自见,证明他的非见性;这,他该是非见性,在色等众缘和合
下,他才能见。这还是不行。说他是「见」性,尚且「不能」成立「有见」色的功能;
若转计「非见」,就与瞎子一样,或耳朵、鼻子一样,他如何能见?所以也「不」能「
见」。非见者能见,佛法中,本是没有这种计执的,不过怕他转计他性能见,所以作这
样的推破,如依安慧释看来,本颂的意思是:上文说见性的眼根自体不可见,这是说非
见的色等他物也不应当见。既见性不能见,非见性也不能见,这就是根境和合也不 [
P108] 能见。所以见性的眼根,非见性的色尘(可见物),如有独立的自性,都是不成见
事的。依无畏释:这见与非见,是总结上文的。在眼见色时,不能自见;不能自见,所
以眼不能有决定的见用;在不见外色时,更不成其为见。这也不可见,那也不可见,见
既「已破」了,自然也就「破」了「见者」。因为,有了见,所以称之为见者,见都不
可得,那里还会有见者呢?
破见名,主要是破犊子系各部的,他们主张眼根不能见,要见者我使用眼根才可见
。现在破道:你说见者能见,到底怎么见的?若说「离见」的眼根有见者,那么没有眼
根的人,也应该能见,而事实上离却眼见,「见者」就「不可得」。若说「不离见」,
要利用眼根才有见者可见,这岂不就是眼根能见,何必要有这多余的见者?你如果说,
单是眼根没有见的作用,非要有见者利用眼根才可见。那么,眼根既没有见用,见者自
体又不能见,都没有见用,补特伽罗利用了眼根,如瞎子与瞎子相合,也还是不能见的
。「见者」既不成立,那还「有」什么「见」与「可见」?上一颂是从法无而推论 [
P109] 到人无;这一颂从人无推论到法无。人法不可得,也就是见者,见与可见都不可
得。
庚三 观见可见所起之果不成 见可见无故 识等四法无 四取等诸缘 云何当得有
从自性「见」根与「可见」境的没有,影响到从根境和合所生起的一切法,都无从
建立。阿含经说:『内有眼根,外有色法,根境二合生识,识与根境三和合触,触缘受
,受缘爱』。这从根境而起的识、触、受、爱四法,是心理活动的过程,都是要依根境
的和合,才得发生。现在既没有「见」与「可见」的自性,那能依的「识等四法」当然
也「无」有了。经上说有六六法门:就是六根,六境,六识,六触(眼根所生触,耳根
所生触……意根所生触),六受(眼触所生受……意触所生受)。六爱(眼受所生爱……意
受所生爱)。这就是说十二缘起中现实生命活动的一系:识是识,境是名色,根是六处
,触就是触,受就是受,爱就是爱,这可见十二缘起的因果连系, [P110] 是以六根为
中心的。他是前业感得的有情自体,依着他,又有烦恼业力的活动,招感未来的果报。
爱,已到达了烦恼的活动,爱着生命与一切境界,再发展下去,就是取。取有欲取、见
取、戒禁取、我语取「四取」。因了爱的染着系缚,由染着而去追求执着,就是取。因
爱取烦恼的冲动,造种种非法的身语恶业;纵然生起善业,也总是在自我的执着下,是
有漏的生死业。业是身心活动而保存的功能,所以十二支中叫做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这种「诸缘」的因果相生,因根本(根境)的不成,都不能成立,所以说「云何当得有
」?从缘起无自性的见地来看,自性有的十二有支,都不可得。
己二 例观五根不成 耳鼻舌身意 声及闻者等 当知如是义 皆同于上说
上说见可见及见者的不可得,是依眼根而说的,这里再观其它五根的不可得。「耳
鼻舌身意」,是五根,五根的对象,是「声」香味触法五尘。我能闻声,叫「闻者」,
能!C熂香,叫!C熂者,能尝味,叫尝者,能觉触,叫觉者 [P111] ,能知法,叫知者。
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实在独立的自性。所以不成的意「义」,「同于上」面破眼根不
成中所「说」的。破的方法是一样的,不过所破的根境不同,所以这里也就不消多说的
了。 [P112] | t******g 发帖数: 17520 | 77 好好看中论吧, 别覆藏而论了
如来藏的根本目不是想让为“外境”“实有依”,就是想让“内镜”“实有依”
因为他们解释不了“空”和“万有”, 根本是对龙树的中观之道背离而弃的行为 | f*******e 发帖数: 5594 | 78 大家新年好!
GWZW兄提到第七第八识“换一个名称绝对可以”,这个第八识是在“在蕴处界万法外”
的东西。那么这里有3个问题,
1. 既然起什么名称没有太大关系,那么第八识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而通常说的六识
,以及名色等却是蕴处界内的东西,一内一外是有很大差别的,应该是远远超过名色识
之间的差别,那么当初为什么要把这个当作是“识”的一部分,而叫做第八识?如果把
这个第八识称为灵,或者神,以示与通常的名色识的差别,说这个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
,那么是否更加合理?
2.先不管这个蕴处界之外叫什么名称,先假设叫“Y”,而蕴处界之内称为“X”。那么
你所说的对于生死的根本因的解释,其实就是说Y因,导致了X果,那么这个是不是“他
作”呢?从科学的角度有一种定义,是说我们这个宇宙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和能够影响
到我们的事物的总和。那么这个Y现在影响到了X,从这个角度来说,Y是应该是我们宇
宙的一部分,也就是其实也是属于名色识了。
3. 有没有蕴处界之外的之外呢? | n********n 发帖数: 8336 | 79 [〝眼识(蕴处界诸法之一) 不会自已出生, 也不是从其他的蕴处界法出生, 也不是从其
他几个蕴处界诸法共同的来出生, 但是又不是无缘无故(没有因)能出生. 所以蕴处界诸
法的出生是从非蕴处界这个根本因的作用出生的, 而这个非蕴处界的根本因没有生灭,
所以诸法依这个不生灭的而生生灭灭, 其实也是没有生灭 (是故知无生)〞]
你这个“非蕴处界”显然和跑日的“涅磐界”有一比较。但是:
“禅界(涅槃界)绝对不是精神本体,不是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大乘是错误的将禅界
(涅槃界)的存储业力种子,色法种子的功能赋予了一个精神性的阿赖耶和如来藏,又使
得其具有创生万法的能力,进而造成了神我常见。同样,禅界(涅槃界)也不是婆罗门所
说的大梵,因为婆罗门的梵,是精神本体,并且能创生万物。”
不过跑日有认为:
“业力种子,累世记忆存储于非现象界的禅界(涅槃界),每个人的业力以及累世记忆,
和这个生命个体保持一种密切的纠缠。使得业力不会导致错乱。” | G**W 发帖数: 1865 | 80 跑日的那个 :
『不过跑日有认为:
“业力种子,累世记忆存储于非现象界的禅界(涅槃界),每个人的业力以及累世记忆,
和这个生命个体保持一种密切的纠缠。使得业力不会导致错乱。”』
这个非现象界的,不就是六识外另一个不是六识的作用吗 ?
跑日讲那个"得业力不会导致错乱"的功能,佛经唯识上叫做"圆成实性",是第八识的功能
之一,, 现观前六识就不具有这种功能.
至於跑日是研究过唯识再将佛经上的叙述转由他自已的语言而说或者是他自己的观察而
得, 那就不得而知了.
“禅界(涅槃界)绝对不是精神本体,不是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大乘是错误的将禅界
(涅槃界)的存储业力种子,色法种子的功能赋予了一个精神性的阿赖耶和如来藏,又使
得其具有创生万法的能力,进而造成了神我常见。同样,禅界(涅槃界)也不是婆罗门所
说的大梵,因为婆罗门的梵,是精神本体,并且能创生万物。”
不过跑日有认为:
“业力种子,累世记忆存储于非现象界的禅界(涅槃界),每个人的业力以及累世记忆,
和这个生命个体保持一种密切的纠缠。使得业力不会导致错乱。”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眼识(蕴处界诸法之一) 不会自已出生, 也不是从其他的蕴处界法出生, 也不是从其 : 他几个蕴处界诸法共同的来出生, 但是又不是无缘无故(没有因)能出生. 所以蕴处界诸 : 法的出生是从非蕴处界这个根本因的作用出生的, 而这个非蕴处界的根本因没有生灭, : 所以诸法依这个不生灭的而生生灭灭, 其实也是没有生灭 (是故知无生)〞] : 你这个“非蕴处界”显然和跑日的“涅磐界”有一比较。但是: : “禅界(涅槃界)绝对不是精神本体,不是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大乘是错误的将禅界 : (涅槃界)的存储业力种子,色法种子的功能赋予了一个精神性的阿赖耶和如来藏,又使 : 得其具有创生万法的能力,进而造成了神我常见。同样,禅界(涅槃界)也不是婆罗门所 : 说的大梵,因为婆罗门的梵,是精神本体,并且能创生万物。” : 不过跑日有认为:
| | | t******g 发帖数: 17520 | 81 这就是对 蕴处界 一知半解, 然后用自己学到的(量子力学?)找一个自己觉得爽的
答案
界诸
灭,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眼识(蕴处界诸法之一) 不会自已出生, 也不是从其他的蕴处界法出生, 也不是从其 : 他几个蕴处界诸法共同的来出生, 但是又不是无缘无故(没有因)能出生. 所以蕴处界诸 : 法的出生是从非蕴处界这个根本因的作用出生的, 而这个非蕴处界的根本因没有生灭, : 所以诸法依这个不生灭的而生生灭灭, 其实也是没有生灭 (是故知无生)〞] : 你这个“非蕴处界”显然和跑日的“涅磐界”有一比较。但是: : “禅界(涅槃界)绝对不是精神本体,不是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大乘是错误的将禅界 : (涅槃界)的存储业力种子,色法种子的功能赋予了一个精神性的阿赖耶和如来藏,又使 : 得其具有创生万法的能力,进而造成了神我常见。同样,禅界(涅槃界)也不是婆罗门所 : 说的大梵,因为婆罗门的梵,是精神本体,并且能创生万物。” : 不过跑日有认为:
| G**W 发帖数: 1865 | 82 1. 既然起什么名称没有太大关系,那么第八识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而通常说的六识
,以及名色等却是蕴处界内的东西,一内一外是有很大差别的,应该是远远超过名色识
之间的差别,那么当初为什么要把这个当作是“识”的一部分,而叫做第八识?如果把
这个第八识称为灵,或者神,以示与通常的名色识的差别,说这个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
,那么是否更加合理?
A: 為什麼第八识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却要叫做识 ? 这个不难理解, 识是了别的意识,
第八识的了别不同於前六识在六麈境上的了别, 而是外於六麈的了别, 最简单的
就是业种的了别,例如某有情一直积聚畜生种 (杀盗淫),在下段分段生死,此第八识
流注的就是恶道色身的种子於此有情. 又比如有些孩子生来有缺陷,那就是第八识依业
种所成就的,因為它无我非我,只依业种. 因能识别业种,所以叫"识".
2.先不管这个蕴处界之外叫什么名称,先假设叫“Y”,而蕴处界之内称为“X”。那么
你所说的对于生死的根本因的解释,其实就是说Y因,导致了X果,那么这个是不是“他
作”呢?从科学的角度有一种定义,是说我们这个宇宙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和能够影响
到我们的事物的总和。那么这个Y现在影响到了X,从这个角度来说,Y是应该是我们宇
宙的一部分,也就是其实也是属于名色识了。
A: 你不是举杂阿含 "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 说也不是不是自己和他人做,也不是没有
原因造成.如果没有了蕴处界之内“X”的造作,也不会有Y中延续下段分段生死的种子,
但是如果没有 X的能勳,也不会有Y的勳. 依二乘法的名色识 (五阴十八界),阿罗汉
入灭时是灭尽自已的五阴十八界,灭尽自我,但不是断灭,叫无餘涅盘.这个有情已经
没有了,属不属于名色识,对他来讲,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是不是如您说的属于名色识 ?
大乘经典上那个"非一非异",也有金刚经的:「须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
须菩提!眾生眾生者,如来说非眾生,是名眾生。」「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
蜜,
是名般若波罗蜜。」
3. 有没有蕴处界之外的之外呢?
A: 没有了! 第287经记载,一路往前追,追查到「识」时,就「齐识而还,不能过彼」。
这是说,佛陀追查生命的缘起,到「识」的界限而返回;从「名色」追查到「识」后
就折返回「名色」;只是「老死」到「识」的范围。
这就是十因缘法, 名色(色,受,想,行,识)的出生是因為六识外的另一个识(功能),而这个
识是 ultimate,没有再超过它的了,所以 "不能过彼". 十因缘法所开示的识,不同於十
二因缘的识.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大家新年好! : GWZW兄提到第七第八识“换一个名称绝对可以”,这个第八识是在“在蕴处界万法外” : 的东西。那么这里有3个问题, : 1. 既然起什么名称没有太大关系,那么第八识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而通常说的六识 : ,以及名色等却是蕴处界内的东西,一内一外是有很大差别的,应该是远远超过名色识 : 之间的差别,那么当初为什么要把这个当作是“识”的一部分,而叫做第八识?如果把 : 这个第八识称为灵,或者神,以示与通常的名色识的差别,说这个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 : ,那么是否更加合理? : 2.先不管这个蕴处界之外叫什么名称,先假设叫“Y”,而蕴处界之内称为“X”。那么 : 你所说的对于生死的根本因的解释,其实就是说Y因,导致了X果,那么这个是不是“他
| f*******e 发帖数: 5594 | 83 1. 不错,识是一种了别。可是根据我的理解,蕴处界之内与之外的重要差别在于蕴处
界之内是可以有分别的(正是识的了别作用),而蕴处界之外是没有分别的。对于一个
没有差别的东西,如何去存储有差别的业力种子呢?
2. 你说“如果没有了蕴处界之内“X”的造作,也不会有Y中延续下段分段生死的种子
”, 那就是说X变成了因,Y是果。而你前面说的意思是Y是根本因,那么就是说,蕴处
界之内与蕴处界之外形成了一个因果循环。而佛法中说,解脱是十二因缘相续的断裂。
如果蕴处界之内外又有一个循环,那如何解脱?
3. “齐识而还,不能过彼”与解说名色识三芦相立是一个意思,它是说明我们这个五
蕴世间是由名色识为基础而演化出来的,名色识三者是相互依存的, 而不是有另一个
什么东西构成的。可是你说有五蕴世间之外的东西,而这个五蕴世间之外只有识吗?
色识
果把
东西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1. 既然起什么名称没有太大关系,那么第八识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而通常说的六识 : ,以及名色等却是蕴处界内的东西,一内一外是有很大差别的,应该是远远超过名色识 : 之间的差别,那么当初为什么要把这个当作是“识”的一部分,而叫做第八识?如果把 : 这个第八识称为灵,或者神,以示与通常的名色识的差别,说这个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 : ,那么是否更加合理? : A: 為什麼第八识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却要叫做识 ? 这个不难理解, 识是了别的意识, : 第八识的了别不同於前六识在六麈境上的了别, 而是外於六麈的了别, 最简单的 : 就是业种的了别,例如某有情一直积聚畜生种 (杀盗淫),在下段分段生死,此第八识 : 流注的就是恶道色身的种子於此有情. 又比如有些孩子生来有缺陷,那就是第八识依业 : 种所成就的,因為它无我非我,只依业种. 因能识别业种,所以叫"识".
| b*****l 发帖数: 3821 | 84 这个里面很多逻辑链条都是断开的,
比如判定五阴全都虚妄和坠入断灭空之间未必等价。
宣称五阴全都虚妄和坠入断见之间也未必等价。
六识的难处在于不好解释业力的隔代转移的问题。
有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但是这个其然未必是错的。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六识论者的窘境 : 楞严经经文 : : 『由此许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 :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 深入佛法观行的弟子, 对于色、受、想、行、识等五阴,应该说是虚妄的呢? 或者应该 : 说是实有的呢? 这两个问题是所有坚持六识论者永远无法解决的大问题,所以无论他们 : 在为人说法时,或者他们自己在佛法的理解上,到了最后都会产生「虚实失措」的现象 : 出来。因为若判定五阴全都虚妄,恐怕坠入断灭空,就会因为无法解决断灭空的死胡同 : 而回头落入意识我见中,绝对无法明确断除我见我执,更别说是断尽五阴我执的习气种 : 子了。
| G**W 发帖数: 1865 | 85 1. 不错,识是一种了别。可是根据我的理解,蕴处界之内与之外的重要差别在于蕴处
界之内是可以有分别的(正是识的了别作用),而蕴处界之外是没有分别的。对于一个
没有差别的东西,如何去存储有差别的业力种子呢?
A: 了知业种而不分别, 不是三界之内的分别, 它如镜,有什麽映什麽,没有人情我见我
执.集藏什麽业种缘熟了就倒出来给我们.由于它不分别, 所以这世间才有三恶道的有情
,意识做不了主. 然蕴处界之外这个没有分别的, 为什麽又会在三界内有现行 ? 依唯
识,那是因为第七末那识 (俱生我执)的关系 :
『圣教唯说依第七者。染淨依故。同转识摄、近、相顺故。第七意识俱有所依但有一种。
谓第八识。藏识若无定不转故。如伽他说:『阿赖耶为依。故有末那转。依止心及意。
馀转识得生。』阿赖耶识俱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彼识若无定不转故。』
第七,第八都是无始,第八是一切种子识,然因第七俱生我执(又称末那」恒与我见我慢相
应)的作用, 就有了三界. 二乘圣人修断我执,第七识没有执取了, 我们就不见了,完全
不存在, 我们的第八识是怎样也无所谓,因为它没有我性, 我们自已都完全消失了,
叫做无馀湟槃.
2. 你说“如果没有了蕴处界之内“X”的造作,也不会有Y中延续下段分段生死的种子
”, 那就是说X变成了因,Y是果。而你前面说的意思是Y是根本因,那么就是说,蕴处
界之内与蕴处界之外形成了一个因果循环。而佛法中说,解脱是十二因缘相续的断裂。
如果蕴处界之内外又有一个循环,那如何解脱?
A: 讲大家不爱听的语, 解脱就是把自己灭了,不再存在了,叫做解脱,接受不了就比较难
断我见,然灭了自已所剩下的那个蕴处界外的,根本不知有"我"这回事,它没有"我"的做
用,
不知自己存在, 所以根本没有解脱不解脱可言 :
「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3. “齐识而还,不能过彼”与解说名色识三芦相立是一个意思,它是说明我们这个五
蕴世间是由名色识为基础而演化出来的,名色识三者是相互依存的, 而不是有另一个
什么东西构成的。可是你说有五蕴世间之外的东西,而这个五蕴世间之外只有识吗?
A: 您如果不喜欢五蕴世间之外的这个叫故识, 其实也不必一定给它安立任何名相,这个
东西还有太多的作用, 比如世间山河大地的形成,就是此间所有众生共业种子的作用.
ETC....., 所以不是有那个 :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1. 不错,识是一种了别。可是根据我的理解,蕴处界之内与之外的重要差别在于蕴处 : 界之内是可以有分别的(正是识的了别作用),而蕴处界之外是没有分别的。对于一个 : 没有差别的东西,如何去存储有差别的业力种子呢? : 2. 你说“如果没有了蕴处界之内“X”的造作,也不会有Y中延续下段分段生死的种子 : ”, 那就是说X变成了因,Y是果。而你前面说的意思是Y是根本因,那么就是说,蕴处 : 界之内与蕴处界之外形成了一个因果循环。而佛法中说,解脱是十二因缘相续的断裂。 : 如果蕴处界之内外又有一个循环,那如何解脱? : 3. “齐识而还,不能过彼”与解说名色识三芦相立是一个意思,它是说明我们这个五 : 蕴世间是由名色识为基础而演化出来的,名色识三者是相互依存的, 而不是有另一个 : 什么东西构成的。可是你说有五蕴世间之外的东西,而这个五蕴世间之外只有识吗?
| G**W 发帖数: 1865 | 86 傻哥新年发大财,
那是说坚持认定识阴六识外没有其他的作用,其实就是断见的一个层面, 然以虚妄之六
识解释业力的隔代转移的问题,又会坠入常见,所以就有 :
『立五阴中死后俱非丶心颠倒论。』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里面很多逻辑链条都是断开的, : 比如判定五阴全都虚妄和坠入断灭空之间未必等价。 : 宣称五阴全都虚妄和坠入断见之间也未必等价。 : 六识的难处在于不好解释业力的隔代转移的问题。 : 有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 但是这个其然未必是错的。
| f*******e 发帖数: 5594 | 87 1. "了知业种而不分别",那就不是“识”了。识的作用就是分别,不分别,就谈不上
“识”。如果蕴处界之外没有分别,那也就没有“识”。
2. 你的意思是说解脱就是不知有"我"这回事,那么石头也不知道有"我"这回事,石头
算是解脱吗?“不再存在了”是断见吗?“根本没有解脱不解脱可言”,那解脱与否都
无所谓了?
一个
种。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1. 不错,识是一种了别。可是根据我的理解,蕴处界之内与之外的重要差别在于蕴处 : 界之内是可以有分别的(正是识的了别作用),而蕴处界之外是没有分别的。对于一个 : 没有差别的东西,如何去存储有差别的业力种子呢? : A: 了知业种而不分别, 不是三界之内的分别, 它如镜,有什麽映什麽,没有人情我见我 : 执.集藏什麽业种缘熟了就倒出来给我们.由于它不分别, 所以这世间才有三恶道的有情 : ,意识做不了主. 然蕴处界之外这个没有分别的, 为什麽又会在三界内有现行 ? 依唯 : 识,那是因为第七末那识 (俱生我执)的关系 : : 『圣教唯说依第七者。染淨依故。同转识摄、近、相顺故。第七意识俱有所依但有一种。 : 谓第八识。藏识若无定不转故。如伽他说:『阿赖耶为依。故有末那转。依止心及意。 : 馀转识得生。』阿赖耶识俱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彼识若无定不转故。』
| G**W 发帖数: 1865 | 88 石头无心识,乃无情物,说石头有无解脱,不成类比,只成游辯.
兄有能力将自已变成石头 ?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1. "了知业种而不分别",那就不是“识”了。识的作用就是分别,不分别,就谈不上 : “识”。如果蕴处界之外没有分别,那也就没有“识”。 : 2. 你的意思是说解脱就是不知有"我"这回事,那么石头也不知道有"我"这回事,石头 : 算是解脱吗?“不再存在了”是断见吗?“根本没有解脱不解脱可言”,那解脱与否都 : 无所谓了? : : 一个 : 种。
| f*******e 发帖数: 5594 | 89 如果变成石头就是解脱,那我倒是要学一学了。
石头是无情,那有情的不知有我,就是解脱?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石头无心识,乃无情物,说石头有无解脱,不成类比,只成游辯. : 兄有能力将自已变成石头 ?
| k*******n 发帖数: 141 | 90 我把标点重新点了一下,希望没有什么背景的人看了也能受益。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
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这是佛在阐述第八种外道。由“此”的“此”说得是这样一段经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
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
颠倒论。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
,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
失措。}
是说这些在三昧中的修行人觉察到行阴在相续不断的扰动,他入了一个什么境界呢,那
就是前三阴已经断了(色受想),但是行阴还在,所以他看东西,见有非有,观无不无
,所以认定 “死后俱非” “有相无相”。说白了,没看清真相,把自己绕糊涂了。要
知道,这些是已经离欲了的大修行人,尚且堕入外道,可见修行之路不易。
六识论者的窘境
楞严经经文 :
『由此许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深入佛法观行的弟子, 对于色、受、想、行、识等五阴,应该说是虚妄的呢? 或者应该
说是实有的呢? 这两个问题是所有坚持六识论者永远无法解决的大问题,所以无论他们
在为人说法时,或者他们自己在佛法的理解上,到了最后都会产生「虚实失措」的现象
出来。因为若判定五阴全都虚妄,恐怕坠入断灭空,就会因为无法解决断灭空的死胡同
而回头落入意识我见中,绝对无法明确断除我见我执,更别说是断尽五阴我执的习气种
子了。
反过来说,若是要依经中圣教来判定五阴生灭不住而不是实有,想要判定五阴终归断灭
而主张实无,想要将五阴全都判定为生灭法而不是本住法、常住法,又会变成断灭见,
与断见外道完全相同。
所以六识论者研究佛学时往往落入「有无俱非」之中,却又不知道「有无俱非」以后
究竟应该是麽境界,都在这裡面无法脱身,于是「虚实失措」。 这正是现代许多佛学
研究等人的落处,所以六识论的古今一切应成派中观师,不论是谁,全都无法脱离这个
窘境。只好一面宣称五阴全都虚妄,坠入断见中。然后又因为解决不了断见的死胡同,
只能再回头来建立细意识常住说,或者建立意识极细心常住说,又落人意识中,不脱出
识阴范畴,再度坠入常见,双具断常二见。
而此时 当别人提出对他们的断见与常见证据时,他们又无法提出合理而符合圣教与理
证的说法,于是就只能提出「有无俱非」的说法,当对方提出质疑: 「有无俱非」以后
,究竟是断灭空或常见有? 总不能只是『有无俱非』的名词或想像境界吧? 他们就无法
自圆其说了,于是坠入「虚实失措」的窘境中。 这正是今天所有坚持六识论法师、居
士们的处境,也是达赖喇嘛等人的处境。
因此,当佛子有福德因缘证悟如来藏而实证般若以后,阅读六识论法师的著作时,一定
会发觉他们正是落在这裡面。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六识论者的窘境 : 楞严经经文 : : 『由此许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 :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 深入佛法观行的弟子, 对于色、受、想、行、识等五阴,应该说是虚妄的呢? 或者应该 : 说是实有的呢? 这两个问题是所有坚持六识论者永远无法解决的大问题,所以无论他们 : 在为人说法时,或者他们自己在佛法的理解上,到了最后都会产生「虚实失措」的现象 : 出来。因为若判定五阴全都虚妄,恐怕坠入断灭空,就会因为无法解决断灭空的死胡同 : 而回头落入意识我见中,绝对无法明确断除我见我执,更别说是断尽五阴我执的习气种 : 子了。
| | | t******g 发帖数: 17520 | 91 网上看到这个帖子, 挺有意思就转了
==============================================
因为楞严咒是事关佛法存亡的。
宣化上人要求我们:“能念楞严咒就是利益众生,不能念就不能利益众生。各位赶快把
楞严咒学会,背得出,再研究明白了,才是佛教徒所应有的行为,想学楞严咒,持诵楞
严咒的人最好能发大心,为全世界诵持,把所有的功德回向给全世界。”
宣化上人说:“在佛教里再没有比楞严咒更重要的了。楞严咒是正法的代表,有楞严咒
就有正法,没有楞严咒就没有正法,不会背楞严咒不配做佛教徒。”
宣化上人开示
我现在给你们讲《楞严咒》,这楞严咒,百千万劫也没有人讲一次,也不容易讲一次。
这么一个法会是很稀有的,难遭难遇的。在我给各位讲时,我知道没有人听得
懂,就是有人自以为懂得,也不是真懂。有人自以为懂了,所以不注意,那也等于不懂
。在佛教里头,楞严咒是最重要的一部咒,是咒中之王,也是咒里边最长的一
个咒,这个咒关系整个佛教的兴衰。楞严咒是支持天地没有毁灭的灵文,楞严咒是支持
世界不到末日的灵文。所以我常说,世间上若有一人会念楞严咒,这世界就不
会毁灭,佛法也不会毁灭的。等到世上没有人会念楞严咒时,这个世界就快毁灭了,因
为正法不存在了。
现在就有一些天魔外道说,《楞严经》和楞严咒都是假的,这是天魔外道派出魔子魔孙
来造出这些谣言,令人不相信《楞严经》和楞严咒,《楞严经》和楞严咒,这
是正法最要紧的一部经和一部咒,《楞严经》就是为楞严咒而说的,这《楞严经》就是
解释楞严咒的一部经,《楞严经》和楞严咒的重要性是没有法子能说的完的,
尽未来际也说不完它的这种功德和妙用,所以是不可思议。说来说去,归纳起来,《楞
严经》就是赞叹楞严咒的,如果有一人能在世界上念楞严咒,这妖魔鬼怪都不
敢公然出现于世,因为他们所怕的就是楞严咒。如果一个人也不会背楞严咒了,这时候
妖魔鬼怪就都出现于世,他们在世界上为非作歹,一般人也不认识他们了。现
在因为有人会念楞严咒,妖魔鬼怪就不敢公然出现于世。所以若想世界不灭,就赶快念
楞严咒、读《楞严经》,这就是正法住世。
=========================================================== | G**W 发帖数: 1865 | 92 兔兄您不是派楞严经的不是 ?
现在是咋的 ?
忏悔了 ?
『 楞严经讲的色法(眼识)就是有问题的, 校长拿来做佐证。。。摇头 | t******g 发帖数: 17520 | 93 说句正经的,即使是禅宗, 开始是注重坐禅的, 到后来也是断了传承(我没说
没有会的), 现在汉传的, 又有几个知道 坐禪三昧經的, 又有几个大德说过哪?
没实修的,扯什么三昧 | t******g 发帖数: 17520 | 94 说其他的你不理我, 现在觉得我有痛脚给你抓, 你就上来了
不管如何
校长你是个实诚人, 我钦佩地很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兔兄您不是派楞严经的不是 ? : 现在是咋的 ? : 忏悔了 ? : 『 楞严经讲的色法(眼识)就是有问题的, 校长拿来做佐证。。。摇头
| t******g 发帖数: 17520 | 95 转帖
==============================================================
今天开始讲楞严咒,楞严咒的“楞严”两个字,就翻译成“究竟坚固”。
这楞严咒的名字叫“摩诃萨怛多般怛罗陀罗尼”,又叫“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罗无
上神咒”。“佛顶”就是佛的顶上化佛,所以这楞严咒是微妙不可思议的。楞
严咒里边所说的,都是降伏天魔、制诸外道的,从一开始到终了,每一句都是诸佛的心
地法门,每一句有每一句的用途,每一个字有每一个字的奥妙,都具足不可思
议的力量。即使只念一字、一句、一会,或念全咒,都是惊天动地,所谓惊天地、泣鬼
神,妖魔远避,
魑魃遁形。所以佛顶光明,这光明也就是表示咒的力量,是能破除一切黑暗,能成就法
界一切功德。你若能受持楞严咒,将来一定是成佛的,一定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你若常
常诵念楞严咒,就能消除你宿世的业障,往昔的罪业都可以消除,这是楞严咒的妙用。
=================================================================== | t******g 发帖数: 17520 | 96 转载
==================================================
摩诃是梵语,翻译中文叫“大”,英文叫big。那么什么叫大?就是体、相、用都
是大的。体遍十方,所以叫大;这个用是尽虚空遍法界的;相,它是没有相的,可是无
相无不相。这个用也可以说它没什么用,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用。这用是大用,这个相
是大相,这个体也是大体,周遍十方,尽虚空、遍法界,这是摩诃的意思。萨怛多也是
梵语,翻译过来叫做“白”,就是清净的意思,也就是没有污染的意思。所谓白净法,
清净没有污染的法,这《楞严咒》是白净法。
般怛啰也是梵语,翻译中文叫“伞盖”。伞盖是譬喻,这个伞盖它是用荫万德,这
伞盖的用,就是保护一切有德的人,谁有德行,谁就能遇到这种白净法;没有德行的人
,是遇不到这种法的。所以才说:
三光普照透三才 阎浮世界你不来
大德大善能于得 无德无善不明白
“三光普照透三才”,这三光不是日、月、星,是你诵持《楞严咒》,身上有身光
,口里有口光,你心里头有心光,身口意这三业都放光。三才就是天、地、人。“阎浮
世界你不来”,在阎浮界你找不着,你各处找不着,你一定要受持《楞严咒》才能得到
这种光。“大德大善能于得”,你若有大的德行、大的善,才能得到这种法门。“无德
无善不明白”,你若没有德行,没有善功德来栽培着,你就是当面也会错过,交臂也会
失之。见到黄金你以为是铜,见到钻石你以为是玻璃,都会不认识。你见到《楞严咒》
了,以为这是很普通的,没有什么,所以就不知道宝其所宝,不知道妙其所妙!不知道
《楞严咒》这种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这方才说三光,还不只这身口意三业放出清净的光明,还有红光缭绕。你《诵楞严
》咒,自然就有红光缭绕,所以才说:
千朵红莲护住身 坐驹骑着墨麒麟
万妖一见往里躲 济公法师有妙音
“千朵红莲护住身”,有千朵的红莲来护住你的身,红莲华放出红光。你一唸《楞
严咒》最前面二十九句咒文,就会出现这个境界。“坐驹骑着墨麒麟”,一唸这《楞严
咒》,这持咒的人是坐在一个麒麟的身上。“万妖一见往远躲”,什么妖魔鬼怪一见都
跑了,他不敢面对这种大威德的相。我们人人都知道佛教里有一位济公,当初济公就是
专用这一段咒文来降服天魔、制诸外道,很灵感的,所以说“济公法师有妙音”。这一
段咒文是教我们“皈依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一切菩萨、一切声闻缘觉、一切诸
天。”这也是护持三宝的一段,所以唸这一段咒的时候,一切妖魔鬼怪都要退避三舍;
不只退避三舍,要退到他所不能退的地方去,他们都不敢作怪,都老实了。
========================================================= | t******g 发帖数: 17520 | 97 转帖
======================================================
这是说这一段咒文大概的意思,至于若详细说,这楞严咒是妙不可言的,所以又说:
“奥妙无穷实难猜,金刚密语本性来,
楞严咒里有灵妙,五眼六通道凡开”。
“奥妙无穷实难猜”,这个楞严咒,非常奥妙,它的变化也不可思议,很不容易测度的
。“金刚密语本性来”,楞严咒是密中之密,这是金刚来护持这个咒。本性
来,它是从自己那个佛性中生出来的。“楞严咒里有灵妙”,楞严咒也叫做灵文,因为
它特别灵,特别有力量,所以说楞严咒里有灵妙。“五眼六通道凡开”,你若
能常持楞严咒,专心一致,心不旁骛,你可以得到五眼六通,可以有不可思议的那种境
界来变化莫测,所以不是一般凡夫俗子可能知道的。因为这个,所以希望大家
都能读诵“楞严经”,背诵楞严咒。你一诵楞严咒,为什么妖魔怪不敢出来?因为力量
太大了,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有这种祥光瑞气弥漫着。所以有人
诵楞严咒,就是补天地正气的不足。一个人念楞严咒,就有一个人的力量;百人念楞严
咒,就有百人的力量,这世界妖魔鬼怪都会老老实实的。所以多一些人念楞严
咒是最好的。
===================================== | t******g 发帖数: 17520 | 98 转帖
==================================================================
无上神咒,什么叫“无”呢?这个无,就是高明无极,也光明到极点了,没有再超过这
种高和光明的,这叫“无”。“上”呢?是没有再比这更高贵、更高尚了,这
叫“上”。神就是不可思议,就是威灵叵测,这叫"神”。“咒”就是感应道交,有一
种力量,你念这咒就有感应。“佛顶光明摩诃怛多般怛罗无上神咒”,这是说
佛顶的光明,犹如大白伞盖来阴罩我们一切持咒的人。
这个咒是没有人明白的,也不能一句一句、一个字一个字去讲,不过
你自己想要明白它,我可以勉强讲给你听。单单这楞严咒,一年也讲不完,三年讲不完
,甚至于十年也讲不完。现在我把这个咒的大意讲一讲,它有五会,这五会就
表示五方,五方就是东、南、西、北、中。东方就是金刚部,阿cuo佛为教主;南方就
是宝生部,宝生佛为教主;中央就是佛部,释迦牟尼佛做教主;西方就是莲
华部,阿弥陀佛做教主;北方叫羯摩部,成就佛做教主,共有这五部。这五部就是统治
这世界五方的五大魔军,因为有这五魔,所以佛也分开五方,镇压这个魔。如
果没有佛,那魔就会出现于世了。所以你一诵楞严咒,这五方的五大魔军就俯首低头,
老老实实,不敢违犯楞严咒的这种威力。楞严咒具足这五部,所以这个楞严咒
是最好不过了;可是你要没有执著,若有所执著,就不会太妙了。
楞严咒有五会,其中分出了三十几部法。我过去这东北的时候,能对治一切人的比病痛
,都因为楞严咒的这种力量。可是楞严咒不是随随便便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若使用也不
是全面的,因为分出来有三十几部法。这是大概,若往详细说了,有一百多种
这个法,有“成就法”:就是一诵这楞严咒,你无论修什么法门,求什么事情,求什么
愿,都会成就的,这是一种。又有增益法,就是譬如你修道,道心不够,你一
诵这个咒,能增益你的智慧,增益你的菩提心,增益你的愿力,一切一切都会增加。你
诵这个咒,对你自己有所求,也可以增益;对于旁人也可以增益,这是增益
法。
“息灾法”:就是你有什么灾难,你一诵这个咒就没有了,消灾了。譬如本来这个人应
该掉海里淹死,一念这个楞严咒,就把它化解过去了,掉到海里也淹不死了;
或者你搭船,这个船应该会沉了,念这个咒,这个船也不沉了;或者坐飞机,这个飞机
在空中应该爆炸,你一念这个咒,它也不爆炸了。但是你还是要靠自己,把你
自己心里的灾,也要消除出去。你心里有什么灾呢?譬如你单靠着念咒,你心里还是乱
打妄想,尽想一些不好的念头,你有这些不清净的杂念,欲念,那你心里头那
根本的灾没有除去,
念什么咒也没用。所以,想要息你的灾,你必须要心里先清净,心里清净了,那是真息
灾。你心里要是贪,嗔,痴装满肚子,你念什么咒都不灵的。所以这心是最要
紧的,心一定要慈悲善良,愿意帮助其他人,要有一种好心。
============================================================= | t******g 发帖数: 17520 | 99 按宣化上人的说法, 不光是6识者在窘境了,多少不读楞严经的
不念楞严咒的, 都在窘境啊。。。校长你应该也囧吧? | n********n 发帖数: 8336 | 100 佛陀是反对念咒的, 对吧?
【在 t******g 的大作中提到】 : 按宣化上人的说法, 不光是6识者在窘境了,多少不读楞严经的 : 不念楞严咒的, 都在窘境啊。。。校长你应该也囧吧?
| | | t******g 发帖数: 17520 | 101 这个问题以前讨论过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佛陀是反对念咒的, 对吧?
| t******g 发帖数: 17520 | 102 一些禅修的地方, 会在早晚开始结束时用巴利语念一些顶礼三宝, 三皈依,
受持戒律的条文, 和一些祈求宽恕, 互相谅解, 回向,”散发“慈心等等的一些条
文。
葛因卡老师的禅修营坐的前后是葛老念的法句经的一些偈子 | c***h 发帖数: 2262 | 103 有些争论指向”业”的传递。
到底”业”是如何由现在影响未来?
包含这一分钟影响到下一分钟,这一世影响到下一世。
我的看法如下。不一定对,只是说说而已。
我所知,应该有许多佛弟子也有类似我这样的看法 (当然也有其他各种看法)
1.不存在有个器皿、储存容器….或类似的东西来储存”业的种子”
“业的种子”,这样的概念似乎较为固定,似乎有某种主体或不变的东西或甚么东西的
概念
(当然,可能有些人只是用”种子”当成比喻,并没有上述这样的概念)
2. ”业”的传递是”流动变化的过程”
举例说明,
这一阵风是怎么形成的
这一响声是怎么形成的
于是我们讨论,那是因为以前的谁谁谁做了某个动作。
于是,有这一阵风,于是有这一阵响声。
这个动作,我们若以”种子”来称呼,似乎也不恰当或者说不精准。
若当成一种简单比喻,只是要让习惯于有具体东西来思考的人来明白,
应该也行
但较准确说,不存在原来有个 ”风的种子”、”声音的种子”
然后,”种子”放在某个特别地方
某时机成熟,于是这个”种子”一下子就被触发了
一个动作做下去,就是在这世上三界一直流动传递的互相影响下去,
对于人,就是无明所盖,爱结所系,它就在你身上(五蕴)表现出来,你就受影响。
用个风吹的比喻
一阵风吹到一棵树上,小树可能被吹倒,大树就掉几片叶子,
风吹到大石头上,没甚么影响(暂不讨论风化现象)
一般人是小树,随时倒
阿罗汉是大石头,不受影响。
人生苦短,目标要做甚么
只是不受其苦,灭苦之道。
重要的是,如何不受其苦,中箭赶快治疗,注意自己的身心(五蕴)就够了,
不是探究箭(风)从哪里来,如何形成
how? 佛陀已经在阿含中教我们了
人类世界的五蕴可能我还稍微明白一点点,
鬼神仙的五蕴及其世界,我是不明白,显然和人不同。等待科学家去研究。
人神鬼的五蕴之外是不是还有甚么东西是一直流动传递的互相影响,
也许吧,我不知道,等待科学家去研究
但那也是这个世界的东西一直流动传递互相影响。 | c***h 发帖数: 2262 | 104 发信人: GWZW (GWZW),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六识论者的窘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8 16:30:55 2016, 美东)
发了一点小财,心里很高兴 : )
很像,中论是龙树观察缘起法的心得报告,整理得很好,很佩服。以前看过,有此印象。
但很久没看了。
,
非自非他…..
我所知,好像不是这个意思
没时间,下次再说 | n********n 发帖数: 8336 | 105 同意你的说法。
轮回是业力的推动,但显然业力和轮回都属于世间法,而不是出世间的。就像水流的动
力不会脱离水而存在。业力就是因缘,就是趋势(势能)或动力。
至于轮回的个体性,例如佛陀也说有自己的前世,仍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我想轮回之
说的产生,首先必然是经验的延伸,例如观察到四季往复交替,生物的生殖(种豆得豆
)等等,以至扩展到六道的轮回。
当然,种豆得豆现在用遗传学很好解释了,那是基因的传递导致。至于六道轮回,应该
是涉及到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内部的转化吧 :))那就是食物链能量物质的传递
了,例如腐肉可以营养树木之类的,传递的是什么?物质和能量吧,信息就不用考虑了
:)
好多古老思想是可以用科学部分解释的!这完全是世间法,不必涉及出世间法。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些争论指向”业”的传递。 : 到底”业”是如何由现在影响未来? : 包含这一分钟影响到下一分钟,这一世影响到下一世。 : 我的看法如下。不一定对,只是说说而已。 : 我所知,应该有许多佛弟子也有类似我这样的看法 (当然也有其他各种看法) : 1.不存在有个器皿、储存容器….或类似的东西来储存”业的种子” : “业的种子”,这样的概念似乎较为固定,似乎有某种主体或不变的东西或甚么东西的 : 概念 : (当然,可能有些人只是用”种子”当成比喻,并没有上述这样的概念) : 2. ”业”的传递是”流动变化的过程”
| t******g 发帖数: 17520 | 106 你说出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A B 是世间法, C D 是出世间法
牛顿是世间法, 因为看地到, 有计算
而相对论在能实证之前是出世间法?
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方式, 你不能够把世间和出世用刀切的, 也是龙树在中论中解释
了的
有前世后世就要有一个个体贯通? 这是一个你被时间欺骗了的结果
你觉得时间像河流一样过去就是寂灭
龙树是这样解释时间的, 这和现代物理学对时间的诠释很像了
观时品第十九
此下有三品,明从因到果──向得中的问题。向与得,是通于三乘的。三乘圣者,
由现观而悟证圣果,所经的时劫不同。如说:声闻,利根三生成办,钝根六十劫证果;
缘觉,利根四生成办,钝根百劫证果;菩萨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所以现观品以下,说观
时品。三乘圣者的修因证果,也有不同。如说:声闻修四谛的因,证阿罗汉果;缘觉修
十二因缘的因,证辟支佛果;菩萨修六度万行的因,证无上佛果:所以说观因果品。三
乘圣者的修行,到某阶段,即成就他所应成就的功德;在某些情形下,又失坏了他的功
德。如初果有退或无退;七地前有退或无退等:所以说成坏品。上来所说的诸品,是各
就一事说;这三品,虽约向得中的问题而说,却可以通于一切,而含有普遍性的。所以
,这三品研究到普遍的概念,不同上面诸品,观察具体的事情。时间,因果,成坏──
三概念,佛法与外道的见解不同,中国与外国的 [P349] 看法也不同。然而这三类概念
,不特有思想的,有知识的,就是常识不丰富的一般人观念中也是有的,可说是最极普
遍的。现在以佛法的正观,开示不同外道的时间、因果、成坏观。
时间,是很奥秘的。人人有这直觉的时间观念,但不是人人所能认识的。不加推论
,觉得时间的滚滚而来,倒也不觉得他的奇突;如加以三世的考察、推论,那就立刻发
现他的难以理解了。印度外道的时间观,如胜论师,以为时间是有实体的,一切表现在
时间的流动过程中。凡是存在的,都有时间性。时间别有实体,他与一切法和合,使一
切法表现出前后、来去、变迁的时间相。时间如灯,黑暗中的一切,由灯可以现见;诸
法的动态,也由时间可以现出。所以,时间是诸法的显了因。又如时论外道,以为时间
是万有的本体,一切的一切,都从时间实体中出来。一切受时间的支配和决定;一切法
的生起灭亡,都不过是时间实体的象征。到了这时这法生,到了那时那法灭,一切以时
间而定的。所以,他说:『时来众生熟,时去则摧促;时转 [P350] 如车轮,是故时为
因』。这样的时间,是一切法的生因。
释尊说法,不详为时间的解说。佛法的真义,要从圣典的综合研究中理解出来。佛
灭后,声闻学者,对这一问题,略有不同的两派:一、譬喻师说:时间是有实体的,是
常住的。常住的实体的时间,是诸法活动的架格;未来的通过了现在,又转入过去。过
、现、未来三世,是有他的实体而严密的画出界限的。所以,诸行是无常的,而诸行所
通过的时间,却是常住的。这是绝对的时间观。二、其它学派,都说时间并没有实体,
是精神物质的活动所表现的;不是离了具体的事物,另有实在的时间。依性空者看来,
二派都不免错误。绝对的时间,是非佛法的,不消说。一般以色法心法为实有,以时间
为假有,不但依实立假,是根本错误;抹煞时间的缘起性,也是大大不可的。在后一派
中,所说依法有生灭而立时间,然表现时间的诸法生灭,怎样入于过去,怎样到达现在
,怎样尚在未来,这又是很有诤论的。一切有部,主张法体实有,虽表现为三世而都是
实有的。那怎可以说有三世呢?大毘 [P351] 婆沙论中,有四大论师的解说不同。被推
为正宗的有部学者,是这样的:法的引生自果作用,已生已灭是过去,未生未灭是未来
,已生未灭是现在。时间性,就在这作用的已起未起、已灭未灭中显出;法体是实有的
,恒住自性的。大众、分别说系及经部师,以为现在的法是实有,过去未来法是假有的
。这在大乘法中,如唯识学者的三世观,也是现在实有的。过去已经过去了,不能说实
有;他虽生起现在,有功能到现在,但这已是现在的。现在起用或潜藏在现在,并不在
过去。我们觉得过去是有,不过依现在的因果诸行,而推论他的有所来而已。未来也是
这样,现在有功能,可以引起未来,未来是有的。然此只是当来可以有,此能引生未来
的,实际上还在现在。大乘性空论者,是三世有的。以记忆过去来说:记忆过去的经验
,从能记忆的意识说,从再现于意识的影像说,好象过去是依现在而假立的;其实,意
识现起的意象,是指示过去所经验的。记忆意象所指的,是过去的经验,不是现在的认
识;过去的经验并没有来现在。约预测未来说,预测未来有某事发生, [P352] 就预测
的意识说,好象未来是现在的;其实他所预测的境界,是未来,而不是现在的想象。现
在实有论者,把心封锁在短促的现在。不知道,心识了境的能力,回想到过去,所缘就
在过去;推想到未来,所缘就在未来。说一切有部,也是属于三世有的,但他是实有论
者。性空论者是三世幻有论者,所以能圆满的解说时间。现在实有者,有一根本的错误
。不知现在是不能独立的;没有绝对的现在可说。现在是观待过去未来而有;离了过去
未来,还有什么现在?没有前后相的时间,根本是破坏时间特性的。凡建立现在有的,
被剎那论所缚,还不得解脱呢?大乘佛学者,还有说三世各有三世(也从声闻学派演化
而来),三三有九世,九世同在一念中,称为十世。九世不碍一念,一念不碍九世,九
世一念,是圆融无碍的。这可说是三世有与现在一念有的综合者。但他是拟议的;结果
是笼统的忽略时间的历史差别性。现在,论主以性空幻有正见的时间观,破斥实有自性
的学者们。
丁二 向得 [P353]
戊一 观时间
己一 观别法之时
庚一 正破
辛一 破相待时 若因过去时 有未来现在 未来及现在 应在过去时 若过去时中 无未来
现在 未来现在时 云何因过去
先破别有实体的时间。时间是有三世相的,就以三世来观察。时间的三世,还是各
别而存在的,还是彼此相依而有的。如以为三世是相依而实有,那且以过去时为例来说
。如「因过去时」而「有未来、现在」;那么,现在、未来不能独存,不依过去,就没
有未来、现在了。现在与未来,既是待过去而有的,那「未来及现在」的实有性,果不
离因,就「应」当是「在过去时」中了。假使「过去时中」没有「未来、现在」,那「
未来、现在时」,就不应当说因过去时有。所以说:「云何因过去」?不离过去,现在
、未来 [P354] 就在过去中有,这在实有时间别体家,是不能承认的。未来与现在,如
真的在过去,那就一切时都是过去,没有现在、未来时可说了。不承认过去时中有未来
现在,那未来、现在的二时,就是不因过去而成为自有的了。这是逼犯自宗相违的过失
,他是主张相依的。而且,离了过去,怎么能知道是现在、未来呢?所以说现、未实有
而因过去,就有全成过去的危险,失掉时间的前后性。如过去中没有现、未,又不能说
因过去,失却了相待有的自义。时间的别体实有者,无论他怎样说,都是不可通的。
辛二 破不待时 不因过去时 则无未来时 亦无现在时 是故无二时
如承认时间的三世各别,互不相依;三世各有自相,过去有过去相,现在有现在相
,未来有未来相,那又别有过失了。未来、现在的所以有,是因观于过去而知道是有的
。不因过去时而有未来、现在,这在外人,或以为是可以的;但「不因过去时」,就没
有「未来」、「现在」,所以「二时」都 [P355] 不可得的了。这因为,过去与未来是
对待的;有过去、未来的两端,才有现在。如不观待过去,怎能成立未来、现在呢?如
未来、现在不可得,过去也就难以成立。失坏三世的过失,都因不相待而成立。
庚二 例破 以如是义故 则知余二时 上中下一异 是等法皆无
未来、现在时,因不因过去时有,有此等过失;过去、未来时,因不因现在时有;
现在、过去时,因不因未来时有,同样的不能成立,是可以比例而知的。还有上、中、
下的三根,如因上有中下,中下应在上;不因上而有中下,中下就不可得。因上有中下
是这样,因不因中有下上,因不因下有中上,也是这样。还有一与异,如同证一解脱而
说有三乘。如因一有异,异应在一中;如不因一而有异,异就不可得。因异有一也如此
。其它如长短、高低、大小、好歹,都是可以此观门而破他们的实有执。所以说:「以
」上面 [P356] 所说的这些意「义」,可以「知」道其「余」的「二时」,「上中下」
的三根,「一异」,这一切一切的「法」,都「无」所有了。
己二 破即法之时 时住不可得 时去亦叵得 时若不可得 云何说时相
上面所说的,主要在破外道。大智度论卷一,也有此文。此下,主要是遮破佛教内
的有所得人──依法立时。现在观察此法,还是住而后知时间?不住而后知时间?佛教
内的学者,每执着实有剎那,剎那时是最短的一念。分析时间到最短的一念,以为一切
法是剎那剎那生灭的。剎那生灭的法,有以为有剎那住相,住是剎那间的安定不动。因
为分析到了这不可再分割的时间点,那就此是此而不是彼,彼是彼而不是此的住相了。
诸法的生灭流动,是在从未来到现在,从现在到过去,相续变迁上所表现的;一念中是
可以有此暂住的性质。诸法作用的起灭中,有此暂住,因此可以知剎那的时间。然而,
时间决不能因诸法的住相而成立的。如有一念或更短的不动,这住相的当体,就不知他
是时间了。时间是有前后的,有前后就有变迁。没有变动相 [P357] ,就失去时间的特
性了。所以说:「时住不可得」。有以为:诸法没有住相,念念不住,息息不停,所以
知道是时间。其实,「时」间在诸法「去」相中,也是不可「得」的。在此又在彼,这
才显出时间相;既不住,那怎么知有时间呢?要知道,念念不住,与念念暂住,不过是
同一内容的不同说法。住与去,「时」间都「不可得」,怎么还可「说」依法而有「时
」间「相」呢?所以,时间为缘起的,剎那是假名的,时间并不能分割。三世相待不相
离,而三世各有如幻的特相。不相离,所以不断;不相即,所以三世宛然而不常。住与
去是动静的别名,在去来品中已说过的了。缘起法的似动而静,静而常动,三世并非隔
别,而前后的时间性宛然。如偏执实有,实有剎那,即一切难通了。因此,说有去的流
动相,是对执常者说的。其实,无常是常性不可得;如以无常为剎那灭尽,即是断灭的
邪见。
因物故有时 离物何有时 物尚无所有 何况当有时
色心具体的法,是存在的,有作用起灭,所以依此而立过、未、现的三 [P358] 世
。时间是不实在的,而物是实在的,这是实在论者的见解。现在评破他们说:有实在的
事物,或许可说「因物故有时」。既知因物而有,那就「离物」没「有时」了,为什么
还戏论时间相呢?况且,切实的观察起来,是没有真实物体的。既然「物」体「尚无所
有」,那里还可说「有时」呢?这不过是从他所承认的而加以破斥吧了。中观者的真义
:『若法因待成,是法还成待』。所以,不但时是因物有的,物也是因时而有的。物与
时,都是缘起的存在,彼此没有实在的自性,而各有他的缘起特相。 [P359]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同意你的说法。 : 轮回是业力的推动,但显然业力和轮回都属于世间法,而不是出世间的。就像水流的动 : 力不会脱离水而存在。业力就是因缘,就是趋势(势能)或动力。 : 至于轮回的个体性,例如佛陀也说有自己的前世,仍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我想轮回之 : 说的产生,首先必然是经验的延伸,例如观察到四季往复交替,生物的生殖(种豆得豆 : )等等,以至扩展到六道的轮回。 : 当然,种豆得豆现在用遗传学很好解释了,那是基因的传递导致。至于六道轮回,应该 : 是涉及到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内部的转化吧 :))那就是食物链能量物质的传递 : 了,例如腐肉可以营养树木之类的,传递的是什么?物质和能量吧,信息就不用考虑了 : :)
| t******g 发帖数: 17520 | 107 讨论这些真地很累, 因为版上除了几个, 其他大多是稍微看了一点东西
就开始瞎扯。。。。 | S***n 发帖数: 1281 | 108 挺喜欢业的传递是流动变化的过程这个说法的。。
不过,觉得以风吹石头不动做比喻,感觉不能体现那种容纳大度的境界,好像依然是在
抵抗了似的。。
传递,更像是多米尼或者更复杂的传递链似的,但因为有个“动量守恒”在里面,所以
就象钟摆一般,或早或晚,终会摆回来的。。
这一阵风是怎么形成的
这一响声是怎么形成的
于是我们讨论,那是因为以前的谁谁谁做了某个动作。
于是,有这一阵风,于是有这一阵响声。
这个动作,我们若以”种子”来称呼,似乎也不恰当或者说不精准。
若当成一种简单比喻,只是要让习惯于有具体东西来思考的人来明白,
应该也行
但较准确说,不存在原来有个 ”风的种子”、”声音的种子”
然后,”种子”放在某个特别地方
某时机成熟,于是这个”种子”一下子就被触发了
一个动作做下去,就是在这世上三界一直流动传递的互相影响下去,
对于人,就是无明所盖,爱结所系,它就在你身上(五蕴)表现出来,你就受影响。
用个风吹的比喻
一阵风吹到一棵树上,小树可能被吹倒,大树就掉几片叶子,
风吹到大石头上,没甚么影响(暂不讨论风化现象)
一般人是小树,随时倒
阿罗汉是大石头,不受影响。
人生苦短,目标要做甚么
只是不受其苦,灭苦之道。
重要的是,如何不受其苦,中箭赶快治疗,注意自己的身心(五蕴)就够了,
不是探究箭(风)从哪里来,如何形成
how? 佛陀已经在阿含中教我们了
人类世界的五蕴可能我还稍微明白一点点,
鬼神仙的五蕴及其世界,我是不明白,显然和人不同。等待科学家去研究。
人神鬼的五蕴之外是不是还有甚么东西是一直流动传递的互相影响,
也许吧,我不知道,等待科学家去研究
但那也是这个世界的东西一直流动传递互相影响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些争论指向”业”的传递。 : 到底”业”是如何由现在影响未来? : 包含这一分钟影响到下一分钟,这一世影响到下一世。 : 我的看法如下。不一定对,只是说说而已。 : 我所知,应该有许多佛弟子也有类似我这样的看法 (当然也有其他各种看法) : 1.不存在有个器皿、储存容器….或类似的东西来储存”业的种子” : “业的种子”,这样的概念似乎较为固定,似乎有某种主体或不变的东西或甚么东西的 : 概念 : (当然,可能有些人只是用”种子”当成比喻,并没有上述这样的概念) : 2. ”业”的传递是”流动变化的过程”
| G**W 发帖数: 1865 | 109 Keep up the good works ! | r*y 发帖数: 706 | 110 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sutra/chi_pdf/sutra1/T02n0102.pdf
没有找到一部经名称是 佛陀所说空经
你说的是这部经吗:
佛說五蘊皆空經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只有六识,而没有七识,八识,同样可以不堕断见,这正是佛陀所说空经的关键。通常 : ,我们会认为一定有一个什么东西的联系,才会有事情的前后连贯性,但佛法说这个是 : 不必须的。
| | | f*******e 发帖数: 5594 | 111 我说的是“第一义空经”,不是中阿含的大空经、小空经。
【杂阿含经】第335经 (第13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
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第一义空经。谛听。善思。当为
汝说。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
。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
亦如是说。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
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
。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
说。欢喜奉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