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问题:人死了还剩下什么?
相关主题
阿含聖教中和阿賴耶識的連緊心与物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玄奘菩萨:「大乘见道阿赖耶识」
阿賴耶识非为外道神我、梵我等世间我如来藏是外道梵我、神我吗
『真常唯心』佛陀对于如何分辨及选择接受各种教义的开示
真常唯心---唯识诸经所说之无我与我关于持不殺生戒的开示
《楞严经》為什麼說:【陀那微细识,真非真恐迷】佛陀的第一次开示【转载】
若人生百岁 不见水老鹤 不如生一日 而得解了之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
金刚心天界有佛法弘传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阿赖耶识话题: 佛陀话题: 开示话题: 轮回话题: 坚住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t******s
发帖数: 119
1
rt。色受想行识五蕴,还剩下什么?还有什么?
f****u
发帖数: 443
2
感受一下无梦的睡眠
W*********E
发帖数: 197
3
為什麼生命会一世一世的轮迥 ?
人死了就死了, 烧了,埋了也就没了,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理在做用所以一期一期的分段生死不停的延续 ?
『佛教中告诉我们人类有八个心识合和运作, 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末那识与阿赖耶识",在佛法中称為唯识学 其中最后一个"阿赖耶识",就是有情眾生為什
麼能不断轮迥的原因, 以下星云法师的文章简单的告诉我们"阿赖耶识"的作用,个人觉
得说的简单明白 :』
---
星云大师浅谈阿赖耶识
各位读者,大家吉祥!
「阿赖耶识」是印度的语言,中文的意义就是「我」的意思。人有八识:眼识、耳识
、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前七识都有死亡、毁坏的时候,只有
第八阿赖耶识的「我」,是吾人的真心本性,它可以随著我们流转五趣六道、轮回天上
人间,是永恆而不会消灭的。(此我非彼我,是沒有"自我"的,方便說為"我")
阿赖耶识这个「我」的生命,就像念珠的线,把一颗颗的念珠串起来;阿赖耶识把我
们一期一期、一阶段一阶段的生命衔接起来。在三世流转的生命裡,虽然因為人有「隔
阴之迷」,因此不知道前世、来生,但生命的业力流转,那是丝毫不差的。
玄奘大师形容阿赖耶识是「去后来先做主翁」。意思是说,人到世间上来,阿赖耶识
比眼耳鼻舌身意先进入母胎;人死之后,阿赖耶识是最后离开的识,它是我们生命的主
体。阿赖耶识有四种比喻,恰好说明它的功能与特色:
一、阿赖耶识像一块田地:田地是生长禾苗的地方,播了什麼种子,就生长什麼果实
。阿赖耶识带著前六识所造的业,不管善的、恶的,经过第七识传送给它,它都会一一
接受。然后在八识田中随著业力成长,是善是恶、是幸是不幸,前面的诸识都不管了,
只有第八识像一块田,让种子发芽,成為果报。
二、阿赖耶识像一个仓库:仓库是存放东西的地方,金银财宝可以存放在仓库裡,桌
椅条凳也可以存放在仓库裡。阿赖耶识就像仓库一样,存放贪、执所造作的成果,在这
间仓库裡,都不会被人盗取,也不会烂坏。只要等到时机因缘成熟,就会显现报应,那
就是吾人在人间產生苦乐人生的主因了。
三、阿赖耶识像一片大海:在唯识家看来,阿赖耶识就像大海一样,河川溪水流到大
海,大海不会嫌弃、排拒;即使把肮脏的垃圾丢到大海,也不会污染大海的清洁。就等
於人在世间所造作的业力,尽管生命的主体阿赖耶识要去受业报,但业报是有尽的,生
命的存在是永恆的。所以人有生死,那是业报的现像;但是真实说来,生命主体的阿赖
耶识,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它永远与时空同在,与自然共存。
四、阿赖耶识像一条命根:阿赖耶识就是吾人生命的主体,这个主体的命根就如木柴
烧火,木柴烧了一根再烧一根,一根又一根的木柴尽管不同,但生命的火炬会一直延续
。这就如同我们在五趣六道裡流转,尽管张三、李四,猪、马、牛、羊,生命的形体不
一样,但是生命的火都是一样地燃烧,所以真正的生命是不死的。
所谓「木有本,水有源」,生命其来有自,并不要神明创造,也不要上天给予,那是
自然的循环、自然的业报。所以吾人在世间,只要管好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行善做功德
,就算这些不是真实的,但是会影响我们的主人翁阿赖耶识去受报,因此人生的幸与不
幸,就看自己的业报了。

【在 t******s 的大作中提到】
: rt。色受想行识五蕴,还剩下什么?还有什么?
t******s
发帖数: 119
4
像涅槃?

【在 f****u 的大作中提到】
: 感受一下无梦的睡眠
t******s
发帖数: 119
5
人死后还有识? 有贪爱吗?
原始佛教怎样看?

【在 W*********E 的大作中提到】
: 為什麼生命会一世一世的轮迥 ?
: 人死了就死了, 烧了,埋了也就没了,
: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理在做用所以一期一期的分段生死不停的延续 ?
: 『佛教中告诉我们人类有八个心识合和运作, 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 末那识与阿赖耶识",在佛法中称為唯识学 其中最后一个"阿赖耶识",就是有情眾生為什
: 麼能不断轮迥的原因, 以下星云法师的文章简单的告诉我们"阿赖耶识"的作用,个人觉
: 得说的简单明白 :』
: ---
: 星云大师浅谈阿赖耶识
: 各位读者,大家吉祥!

W*********E
发帖数: 197
6
阿含聖教中和阿賴耶識的連緊,
以下两篇阿含经文来说明 :
『破斥唯识
我是这么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于舍卫城游化,住在祇树给孤独园里。那时,嗏帝比丘生起了邪见,他说
:「我知道世尊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个识 。」比丘们知道了
,就去嗏帝比丘那里,问道:「嗏帝!你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吗?」嗏帝比丘回答说:「
各位贤者,正是如此!我知道世尊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个识
。」
当时,比丘们就诃责嗏帝比丘说:「你不要这么说!不可诬陷世尊!不可诽谤世尊!这
种行为是很不善的。世尊并不曾开示这样的法义。嗏帝!识由于因缘而生起。世尊曾多
方借喻,解说识乃基于特定的因缘而生起;若赖以生起的因缘消灭,识也会随之灭去。
嗏帝!你应该赶快捨弃你那种邪见才是。」...........,
佛陀就问道:「嗏帝!你可曾宣称如来一向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
个识?」嗏帝比丘回答说:「世尊!我确实知道您是这么教导我们的:在生死轮回中流
转的是同一个识。」佛陀接著问道:「嗏帝,你说的识是甚么呢?」嗏帝比丘回答说:
「世尊!我说的识就是吾人一切动静语默,乃至起心动念的主宰;不论投生此处或转世
他方,识造作善业恶业,也承受善恶果报。」..........,
于是,佛陀就问比丘们:「你们是否也认为我曾宣说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个识?
」当时,比丘们都回答说:「不是的!」佛陀又问:「那么,你们知道我宣说的法义为
何呢?」比丘们回答说:「我们知道世尊开示的法义,是说识由于因缘而生起。世尊!
您一向阐述识由于因缘而生起;识由于于特定的因缘而生起。若赖以生起的因缘消灭了
,识也会随之灭去。我们知道世尊您是这么说的。』
参考资料:中阿含第201经、Majjhima-38
====
以上 佛陀于中阿含第201经明白开示, 识阴六识虚妄, 告诉大家, 六识只存在一世, 去
不了下段的分段生死, 佛陀用了『识』字来阐述见闻觉知的六识, 所以这段经文中,
佛陀所破斥的唯识明显就是识阴六识.
同檥出于最保守上座部所释的另篇白话经典, 却也指出 佛陀开示虽然识阴六识虚妄,
又清楚的告诉大家除了六识外, 另有其它, 而 佛陀这回用了『心,意』两个字, 明白宣
示业种的储存与分段生死间的连系. 如下:
『临终一念的迷思
我是这么听说的:
有一段时期,佛陀在他的故乡迦毗罗卫国游化,住在尼拘律园里。这一天,释迦族的摩
诃男居士前来参访,向佛陀恭敬顶礼后,退坐在一旁,问道:「世尊,这迦毗罗卫是一
个富裕、繁荣而且人口众多的城邑,街道上充满熙来攘往的人潮。我出入其间,常遇上
疾走的象、奔驰的马、王家的兵车、民间的马车与形色匆匆的路人,而在这种混乱嘈杂
的情况下,我往往会忘失了对佛、法、僧的忆念。于是,我想到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
万一我在那种情况下忽然死去,我会往生到何处?」
佛陀开示道:「摩诃男,不要害怕。死亡不会令你受生于恶趣。摩诃男,譬如有人将一
瓶油掷入一个深水池里,瓶破油出,瓶子的破片会沈入池底,而油则会浮上水面。正如
同这个譬喻,摩诃男,一个人的心意一向为虔诚的信仰、精进、多闻、布施、智慧所薰
习,当他身坏命终之际,这由地、水、火、风所构成、父母所生、一向用衣食滋养装饰
的身体也就会归于坏散。他命终后,身体可能成为鸟兽的食物、火化、土埋而归于尘土
,而那久受善法薰习的心意必将使他受生于善处。」
佛陀接著说道:「摩诃男,倘若有一株大树一向都朝向东方倾斜生长,有朝一日它被人
从根部截断,它会朝向哪个方向倒下呢?」摩诃男居士答道:「它会朝向它一向倾斜的
方向倒下。」佛陀开示说:「摩诃男,长久以来,你以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摄心习
定,而且乐行布施、持戒,心意久受善法薰陶,死亡不会令你受生于恶趣,将来你会生
在天上。」
听了佛陀这番开示,摩诃男居士充满法喜,起身顶礼告退。』
参考资料:汉译杂阿含第九三○经、别译杂阿含第一五五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
55:21~22。
...
佛陀在第一段经文中用识这个字来开示识阴六阴的虚妄性, 暂有性, 只能存在一世, 去
不了下段分段生死. 但在第二段经文却又明白开示, 另有『心意』执持业种, 成就下一
世之异熟果报, 所以在第二段经文中「而那久受善法薰习的”心意”必将使他受生于善
处」。又说「”心意”久受善法薰陶,死亡不会令你受生于恶趣,将来你会生在天上」
. 这时候就用了心意二字了.
用「心意」二字说明”将使他受生于某处….”, 有别于虚妄的前六识. 很明显的, 佛
陀说的心意就是持种的『法』, 能连系过去到现在的『法』, 而这个法, 正就是三转法
轮 佛陀一再开示的阿赖耶识, 也就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开示的心与识, 并不是
虚妄见闻觉知心的前六识(也就是眼, 耳,鼻, 舌, 身及意识). 我们从二段阿含经文就
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其实是某些人误会了佛陀开示的唯识内涵与原意.
佛陀很明显的说了除了六识外, 还有第七, 第八, 只是不识这个字而用了心意.
部份原始佛法的学又误会说大乘唯识非佛说, 更是没有必要啦, 列出这二段上座部弟
子自己所翻译并崇尚的阿含经文, 不正正说明了其实 佛陀早在阿含中己经阐述了八识.
三乘佛法果然连贯! 并无冲突 ,这在般若系经典和方广唯识经典中也都是一再証明的,
因为初转法轮法义的宣说著重于灭除五阴十八界自我的解脱, 而 实相心, 如来藏阿赖
耶识的概念的开示并非那段时间教示的重点.
因此说, 大乘佛法中所教示的阿赖耶识 佛陀其实在早在阿含圣教中用不同的方式说了,
只是有些人错认了阿赖耶识为梵我, 神我,意识我, 才产生了诸多误会。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编按:
六波罗蜜经十曰:「集起说为心,思量性名意,了别义为识,是故说唯心。」
唯识论五曰:「薄伽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三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
是三别义。如是三义虽通八识而随胜显第八名心,集诸种法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
识等恒审思量为我等故,余六名识,于六别境粗动间断了别转故。」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http://bbs.foyuan.net/thread-200296-1-1.html
t******s
发帖数: 119
7
谢谢。读完经文, 我对心意有不同看法。
佛陀所说的心意可以是在世的心意。在世的心意就可以成就来世, 而不必是死后还有心
意, 就像树在活着时, 就决定了死去倒下的方向。所以可以没有识。

他说
:「
!这

【在 W*********E 的大作中提到】
: 阿含聖教中和阿賴耶識的連緊,
: 以下两篇阿含经文来说明 :
: 『破斥唯识
: 我是这么听说的:
: 有一次,佛陀于舍卫城游化,住在祇树给孤独园里。那时,嗏帝比丘生起了邪见,他说
: :「我知道世尊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个识 。」比丘们知道了
: ,就去嗏帝比丘那里,问道:「嗏帝!你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吗?」嗏帝比丘回答说:「
: 各位贤者,正是如此!我知道世尊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个识
: 。」
: 当时,比丘们就诃责嗏帝比丘说:「你不要这么说!不可诬陷世尊!不可诽谤世尊!这

W*********E
发帖数: 197
8
谢谢您肯花时间看回文,阿赖耶识显然不是您的菜, 不过请允许我将话讲完, 也不是要
别入硬去相信什麽,只是交流, 大乘佛法上, 有关於身灭,意识灭. 不灭的是什么的教
証讨论, 也就是众生有情的根本处.
世亲菩萨在《俱舍论》里说「身灭,意识灭」的道理,明白开示意识是有生灭现象的,
那么实相如果是意识心的话,那么实相就有生灭了,这样的说法就会造成在色身灭后,
真实也会跟着就灭了的情形出现,不再有实相存在,那么佛法不就跟外道法的理论一样
,成了「断灭论」吗?
再且,有灭则必有生,有生与灭的现象则不寂静,这又违反了佛法根本大义「三法印」
里的「涅盘寂静」义。复次,如果没有这个能够执持收藏记录一切种子的第八识的话,
那么众生所做所为的善恶业报,要如何成就因果报应呢?
《成唯识论》卷三 玄奘菩萨亦云:「谓契经说:杂染清净诸法种子之所集起,故名为
心,若无此识(阿赖耶识),彼持种心不应有故。谓诸转识在灭定等时,有间断故,根
境作意善等类别,易脱起故,如电光等不坚住故,非可熏习,不能持种,非染净种所集
起心。
此识(阿赖耶识)一类恒无间断,如苣胜等,坚住可熏,契当彼经所说心义;若不许
有能持种心,非但违经,亦违正理,谓诸所起染净品法,无所熏故;不熏成种,则应所
起唐捐其功,染净起时既无因种,应同外道执自然生。」
玄奘菩萨此处所说,亦证明持种识乃是阿赖耶识,因为阿赖耶识具有坚住性、不灭性
的缘故,所以能够于一切时为一切因缘的所依;又,不能坚住、会灭失乃是有为法的体
性,无为法因为无所为的缘故,具有坚住性与不灭性的特质,阿赖耶识具有坚住性与不
灭性,因此可知阿赖耶识具有无为法的体性;又,因为阿赖耶识是诸法种子之所集起心
,能够集藏与现起诸法种子的心本体不可能有生灭,真心不可能随着种子有生灭,妄心
才会有生灭,故知阿赖耶识不是妄心、故知阿赖耶识是一切因;因此,阿赖耶识即是众
生心、众生法身、真心、法性,亦是众生的实际根本处。

【在 t******s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读完经文, 我对心意有不同看法。
: 佛陀所说的心意可以是在世的心意。在世的心意就可以成就来世, 而不必是死后还有心
: 意, 就像树在活着时, 就决定了死去倒下的方向。所以可以没有识。
:
: 他说
: :「
: !这

t******s
发帖数: 119
9
谢谢。只要自圆其说就行了。
阿赖耶识就是常了,而不是五蕴。阿赖耶识是轮回的载体吧?无明才是一切因。所以除
了涅磐是常,还有阿赖耶识是常。那么阿赖耶识如何导向涅磐?换句话说,涅磐者的阿
赖耶识去哪里了?
(玄奘菩萨此处所说,亦证明持种识乃是阿赖耶识,因为阿赖耶识具有坚住性、不灭性
的缘故,所以能够于一切时为一切因缘的所依;又,不能坚住、会灭失乃是有为法的体
性,无为法因为无所为的缘故,具有坚住性与不灭性的特质,阿赖耶识具有坚住性与不
灭性,因此可知阿赖耶识具有无为法的体性;又,因为阿赖耶识是诸法种子之所集起心
,能够集藏与现起诸法种子的心本体不可能有生灭,真心不可能随着种子有生灭,妄心
才会有生灭,故知阿赖耶识不是妄心、故知阿赖耶识是一切因;因此,阿赖耶识即是众
生心、众生法身、真心、法性,亦是众生的实际根本处。)
P****S
发帖数: 2286
10
阿赖耶识比前六识和第七识更为基本。人依靠前七识产生的这些常断等概念,对于描述
阿赖耶识没有意义的。

【在 t******s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只要自圆其说就行了。
: 阿赖耶识就是常了,而不是五蕴。阿赖耶识是轮回的载体吧?无明才是一切因。所以除
: 了涅磐是常,还有阿赖耶识是常。那么阿赖耶识如何导向涅磐?换句话说,涅磐者的阿
: 赖耶识去哪里了?
: (玄奘菩萨此处所说,亦证明持种识乃是阿赖耶识,因为阿赖耶识具有坚住性、不灭性
: 的缘故,所以能够于一切时为一切因缘的所依;又,不能坚住、会灭失乃是有为法的体
: 性,无为法因为无所为的缘故,具有坚住性与不灭性的特质,阿赖耶识具有坚住性与不
: 灭性,因此可知阿赖耶识具有无为法的体性;又,因为阿赖耶识是诸法种子之所集起心
: ,能够集藏与现起诸法种子的心本体不可能有生灭,真心不可能随着种子有生灭,妄心
: 才会有生灭,故知阿赖耶识不是妄心、故知阿赖耶识是一切因;因此,阿赖耶识即是众

相关主题
《楞严经》為什麼說:【陀那微细识,真非真恐迷】心与物
若人生百岁 不见水老鹤 不如生一日 而得解了之玄奘菩萨:「大乘见道阿赖耶识」
金刚心如来藏是外道梵我、神我吗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l****u
发帖数: 2166
11
佛经里,讲述*craving* 是轮回的支持。
佛陀用的比喻是,两根可燃物(比如蜡烛)不接触,但是风可以把一根的火苗传播到另
一根。
风为传播的支持。
"Vaccha, when a flame is being swept on by the wind and goes a far distance,
I designate it as wind-sustained, for the wind is its sustenance at that
time."
"Vaccha, when a being sets this body aside and is not yet reborn in another
body, I designate it as craving-sustained, for craving is its sustenance at
that time."
Kutuhalasala Sutta: With Vacchagotta

【在 t******s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只要自圆其说就行了。
: 阿赖耶识就是常了,而不是五蕴。阿赖耶识是轮回的载体吧?无明才是一切因。所以除
: 了涅磐是常,还有阿赖耶识是常。那么阿赖耶识如何导向涅磐?换句话说,涅磐者的阿
: 赖耶识去哪里了?
: (玄奘菩萨此处所说,亦证明持种识乃是阿赖耶识,因为阿赖耶识具有坚住性、不灭性
: 的缘故,所以能够于一切时为一切因缘的所依;又,不能坚住、会灭失乃是有为法的体
: 性,无为法因为无所为的缘故,具有坚住性与不灭性的特质,阿赖耶识具有坚住性与不
: 灭性,因此可知阿赖耶识具有无为法的体性;又,因为阿赖耶识是诸法种子之所集起心
: ,能够集藏与现起诸法种子的心本体不可能有生灭,真心不可能随着种子有生灭,妄心
: 才会有生灭,故知阿赖耶识不是妄心、故知阿赖耶识是一切因;因此,阿赖耶识即是众

t******s
发帖数: 119
12
佛陀不愧为智者。贪爱(craving)导致轮回的倾向,业力的维持和受纳。两世间的跨
越,就像树的倒下(轮回),生前的倾斜角度(倾向)就是贪爱,而在重力(业力)作
用下倒。贪爱本身也是业力(因)。但是,生命之“火”(being)又是什么?

distance,
another
at

【在 l****u 的大作中提到】
: 佛经里,讲述*craving* 是轮回的支持。
: 佛陀用的比喻是,两根可燃物(比如蜡烛)不接触,但是风可以把一根的火苗传播到另
: 一根。
: 风为传播的支持。
: "Vaccha, when a flame is being swept on by the wind and goes a far distance,
: I designate it as wind-sustained, for the wind is its sustenance at that
: time."
: "Vaccha, when a being sets this body aside and is not yet reborn in another
: body, I designate it as craving-sustained, for craving is its sustenance at
: that time."

l****u
发帖数: 2166
13
有生命之火的上下文吗? 需要上下文才能产生比较正确的理解

【在 t******s 的大作中提到】
: 佛陀不愧为智者。贪爱(craving)导致轮回的倾向,业力的维持和受纳。两世间的跨
: 越,就像树的倒下(轮回),生前的倾斜角度(倾向)就是贪爱,而在重力(业力)作
: 用下倒。贪爱本身也是业力(因)。但是,生命之“火”(being)又是什么?
:
: distance,
: another
: at

t******s
发帖数: 119
14
"Vaccha, when a being sets this body aside and is not yet reborn in another
body".火传下去,类比being(生命,存在)传下去。BTW,Kutuhalasala Sutta请问这
经文的中文出处。

【在 l****u 的大作中提到】
: 有生命之火的上下文吗? 需要上下文才能产生比较正确的理解
l****u
发帖数: 2166
15
第一个问题:
传播的不是being, 是clinging & becoming. (两个动词, 非名词)。
经文是maha-nidana sutta 序号是dn 15
经是sn 44.9. 不清楚具体的中文出处。

another

【在 t******s 的大作中提到】
: "Vaccha, when a being sets this body aside and is not yet reborn in another
: body".火传下去,类比being(生命,存在)传下去。BTW,Kutuhalasala Sutta请问这
: 经文的中文出处。

t******s
发帖数: 119
16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dn/dn.15.0.than.html
你说的是十二因缘里的爱(craving)取(clinging)有(becoming),也就是贪爱。
所以轮回的是贪爱。

【在 l****u 的大作中提到】
: 第一个问题:
: 传播的不是being, 是clinging & becoming. (两个动词, 非名词)。
: 经文是maha-nidana sutta 序号是dn 15
: 经是sn 44.9. 不清楚具体的中文出处。
:
: another

C*******r
发帖数: 10345
17
又见佛教普及读物大师星云。

【在 W*********E 的大作中提到】
: 為什麼生命会一世一世的轮迥 ?
: 人死了就死了, 烧了,埋了也就没了,
: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理在做用所以一期一期的分段生死不停的延续 ?
: 『佛教中告诉我们人类有八个心识合和运作, 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 末那识与阿赖耶识",在佛法中称為唯识学 其中最后一个"阿赖耶识",就是有情眾生為什
: 麼能不断轮迥的原因, 以下星云法师的文章简单的告诉我们"阿赖耶识"的作用,个人觉
: 得说的简单明白 :』
: ---
: 星云大师浅谈阿赖耶识
: 各位读者,大家吉祥!

l****u
发帖数: 2166
18
佛陀一直强调 ‘过程‘, 当问到主体时,佛陀这样说的:
When this was said, Ven.-Moliya-Phagguna said to the Blessed One, "Lord, who
feeds on the consciousness-nutriment?"
"Not a valid question," the Blessed One said.
Phagguna Sutta: To Phagguna (sn 12.12)

【在 t******s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dn/dn.15.0.than.html
: 你说的是十二因缘里的爱(craving)取(clinging)有(becoming),也就是贪爱。
: 所以轮回的是贪爱。

t******s
发帖数: 119
19
佛陀的思路比较清楚了, 从过程和变化的角度来看, 主体不重要。无常就是变化, 是因
缘和合的推动。因为主体也在变化中, 可以说是变化的一部分, 主体就是过程,所以不
能单独列出谈论。轮回必须是在多于一个道中进行, 这不仅是因果业报的要求, 也是无
主体的要求。如果总是1:1道的轮回, 违反无常。轮回和识没有关系。识既然是因缘和
合的, 可以没有。什么时候没有? 在死后。有的只是无常的过程变化。

who

【在 l****u 的大作中提到】
: 佛陀一直强调 ‘过程‘, 当问到主体时,佛陀这样说的:
: When this was said, Ven.-Moliya-Phagguna said to the Blessed One, "Lord, who
: feeds on the consciousness-nutriment?"
: "Not a valid question," the Blessed One said.
: Phagguna Sutta: To Phagguna (sn 12.12)

l****u
发帖数: 2166
20
en, 对轮回的了解, 我是从读很多文章, 发展到只看佛经了, 因为各种说法太多了
。更主要的是
如果佛陀特意的指出‘not valid question', 我就把它当成这样了。

【在 t******s 的大作中提到】
: 佛陀的思路比较清楚了, 从过程和变化的角度来看, 主体不重要。无常就是变化, 是因
: 缘和合的推动。因为主体也在变化中, 可以说是变化的一部分, 主体就是过程,所以不
: 能单独列出谈论。轮回必须是在多于一个道中进行, 这不仅是因果业报的要求, 也是无
: 主体的要求。如果总是1:1道的轮回, 违反无常。轮回和识没有关系。识既然是因缘和
: 合的, 可以没有。什么时候没有? 在死后。有的只是无常的过程变化。
:
: who

相关主题
佛陀对于如何分辨及选择接受各种教义的开示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
关于持不殺生戒的开示天界有佛法弘传
佛陀的第一次开示【转载】客观世界-最后的结论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t******s
发帖数: 119
21
佛陀的观点是一致的。谈五蕴时,只讲无常和因果。五蕴因为是无常的,因缘和合的,
所以五蕴就是因果本身。拿人来说,人是因果的统一:前世的果和后世的因。没有人这
个主体,或者说人就是因果本身,无常变化之中。世间万物,只有因果,缘起。轮回也
不能问主体,只是因、果二字。
树上的果子哪里来?不是从无到有而来,而是从因而来,果必有因,不可能是“无”。
果子中的种子又是新树的因。因有果,果有因,因果不断。所以,要问谁养育了“识”
,就是问“识”的主体或主宰。识本来就是“因果自体”(因缘和合),暂存而已。所
以佛陀说这个问题不成立。要么,佛陀又要从缘起讲。

【在 l****u 的大作中提到】
: en, 对轮回的了解, 我是从读很多文章, 发展到只看佛经了, 因为各种说法太多了
: 。更主要的是
: 如果佛陀特意的指出‘not valid question', 我就把它当成这样了。

t******s
发帖数: 119
22
回到原问题:人死后还剩下什么?
色受想行识,今生的五蕴都没有了。但是生前以及累世的因(业力)尚在,必然结果。
来世的出生就像树结的果子一样,看似“从无中生有”,实际是果报。
假设死后仍有有其中某一项,就不能说是死,而是没死完。而无常,是刹那生灭,灭很
正常,就像生很正常一样。难道生和灭非需要一个主体的过渡吗?不需要过渡,跨越就
足够了,因果的跨越。对人来说,就是十二因缘里的今生的爱取有(贪爱)这样的“因
”,和往世的业。
l****u
发帖数: 2166
23
proverbs 26:11
摇头。

【在 t******s 的大作中提到】
: 回到原问题:人死后还剩下什么?
: 色受想行识,今生的五蕴都没有了。但是生前以及累世的因(业力)尚在,必然结果。
: 来世的出生就像树结的果子一样,看似“从无中生有”,实际是果报。
: 假设死后仍有有其中某一项,就不能说是死,而是没死完。而无常,是刹那生灭,灭很
: 正常,就像生很正常一样。难道生和灭非需要一个主体的过渡吗?不需要过渡,跨越就
: 足够了,因果的跨越。对人来说,就是十二因缘里的今生的爱取有(贪爱)这样的“因
: ”,和往世的业。

t******s
发帖数: 119
24
说说。
五蕴暂灭,不一定是涅磐,因为贪爱的因可在。

【在 l****u 的大作中提到】
: proverbs 26:11
: 摇头。

f****u
发帖数: 443
25
大多数生命来到世界上当然只有一次
秋日万物凋零花开花落组成花瓣的物质融入泥土又被根茎吸收组成新的花瓣 但其独特
性 已经不是从前那颗了
g*******r
发帖数: 1414
26
那如此说来也就没有涅磐的可能了
什么境界能把因果抛弃或是抵消? 我以为涅磐可以是瞬时的状态,若还不能有因果制
约,那无论如何都难入涅磐境界了吧
人死后留下的是不是就是此世的果,也就是来世的因?

【在 t******s 的大作中提到】
: 说说。
: 五蕴暂灭,不一定是涅磐,因为贪爱的因可在。

s********h
发帖数: 938
27
不如反问:人活着,真实地拥有什么?
l****u
发帖数: 2166
28
好问题 - 我试着回答一下:
知道着。或者 ‘存在着’
身体死后,还是知道着。。。存在着。。。
一个好的静坐topic 就是: 我需要思考来知道吗?我是如何知道的?

【在 s********h 的大作中提到】
: 不如反问:人活着,真实地拥有什么?
n********n
发帖数: 8336
29
身体死后,还是知道着。。。存在着。。。
谁知道,死后什么时候不知道了?
经文?

【在 l****u 的大作中提到】
: 好问题 - 我试着回答一下:
: 知道着。或者 ‘存在着’
: 身体死后,还是知道着。。。存在着。。。
: 一个好的静坐topic 就是: 我需要思考来知道吗?我是如何知道的?

s********h
发帖数: 938
30
好回答:)
给师兄摘一段楞严经:
“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
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
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
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那么,怎么判断“知道着”或者“存在着”的是不是法尘呢?

【在 l****u 的大作中提到】
: 好问题 - 我试着回答一下:
: 知道着。或者 ‘存在着’
: 身体死后,还是知道着。。。存在着。。。
: 一个好的静坐topic 就是: 我需要思考来知道吗?我是如何知道的?

相关主题
(zt)阿赖耶识成立之依据及意义探微--闽南佛学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
阿赖耶识--百度百科阿賴耶识非为外道神我、梵我等世间我
阿含聖教中和阿賴耶識的連緊『真常唯心』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N****n
发帖数: 6571
31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身体死后,还是知道着。。。存在着。。。
: 谁知道,死后什么时候不知道了?
: 经文?

N****n
发帖数: 6571
32
唉,楞严经我从来读不懂。

【在 s********h 的大作中提到】
: 好回答:)
: 给师兄摘一段楞严经:
: “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
: 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
: 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
: 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 那么,怎么判断“知道着”或者“存在着”的是不是法尘呢?

n********n
发帖数: 8336
33
还是你自己说了算。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N****n
发帖数: 6571
34
废话。学佛,大丈夫事。
自己都做不了自己的主人的,只好去做个奴才,去孝敬自己造出来的神了。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还是你自己说了算。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天界有佛法弘传真常唯心---唯识诸经所说之无我与我
客观世界-最后的结论《楞严经》為什麼說:【陀那微细识,真非真恐迷】
(zt)阿赖耶识成立之依据及意义探微--闽南佛学若人生百岁 不见水老鹤 不如生一日 而得解了之
阿赖耶识--百度百科金刚心
阿含聖教中和阿賴耶識的連緊心与物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玄奘菩萨:「大乘见道阿赖耶识」
阿賴耶识非为外道神我、梵我等世间我如来藏是外道梵我、神我吗
『真常唯心』佛陀对于如何分辨及选择接受各种教义的开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阿赖耶识话题: 佛陀话题: 开示话题: 轮回话题: 坚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