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 发帖数: 4574 | 1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宣化上人
摘要:◎一九七四年宣化上人讲于美国加州三藩市金山禅寺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悬谈 《佛说四十二章经》,这部经
的名字有七个字,这七
◎一九七四年宣化上人讲于美国加州三藩市金山禅寺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悬谈
《佛说四十二章经》,这部经的名字有七个字,这七个字有通、有别。通,就是这
一个“经”字,这是个通名,佛所说一切经典的通名就叫“经”。在“经”的上边又有
一个别名,别名就是这一部经自己的名字,是一个特别的名字,和其他经不一样的名字
。就好像我们人都叫人,这是一个通名;人又有自己的名字,姓张的叫张某某,姓李的
叫李某某,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佛说经也是这个样子,有通名,有别名。
“佛说四十二章”是这部经的一个别名,别名里边又分出来这部经是人法立题。“
人”,佛是人;四十二章经,是“法”,所以叫人法立题。这部经是佛所说的法,佛的
弟子在结集经藏的时候,把它一章一章地结集在一起,这也可以说是佛的语录,把佛所
说的话聚集在一起,成为一部经。四十二章就是四十二段的语录。
这是最初传到中国的经,由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位尊者用白马驮经到中国,在洛阳
那儿就造了一座白马寺。白马寺是皇帝造的,就是在汉明帝的时候。
汉朝时,佛法就传到中国了,这是佛教在中国最初的一个开始。可是当时中国盛行
的是道教,佛教传到中国时,道教有一些道士就生了妒忌心,对皇帝说:“佛教是假的
,是外国的宗教,不是中国的,所以不应该令它在中国流传,要把佛教赶出去!若不把
佛教赶出去,就要来比较一下。”
怎么样比较呢?就是把佛所说的经典和道教所说的经典,放在一起用火烧。谁的经
典若烧了,谁就是假的;谁的经典若烧不了,就是真的。
当时道教有一个道士叫褚善信,他是道教的首领,带着五百个道士把道教的经典、
灵文都放在一起,就祈祷太上老君说:“道德天尊哪!您一定要显大灵感,令我们道教
的经不要烧了,让佛教的经烧了。”
当时的道士很多有神通的──有能腾云驾雾的,有能飞天遁地的,有能隐形的。隐
形就是你这么看着他在前面这儿,忽然间就没有了!这么样有本事的道士都有。他能藉
着遁法──奇门遁甲就逃跑了,藉着道教这种的符呀、咒呀,就有很大的神通。
可是这时候用火一烧,怎么样呢?佛教的经典都没有烧着,都放光!佛的舍利也放
五色的光,经典也放光到空中,好像太阳照耀世间似的。
而道教的经典呢?一烧就烧着,都被火烧没有了。能腾云驾雾的,也不能腾云,也
不能有神通了;能飞天的,也不能飞天了;遁地的,也不能遁地了;能隐形的,也不能
隐形了。他们的符咒也都不灵了,没有功效。这时候,道教的经典都被烧了,褚善信和
费正清这些道士当场都气死了,他们这些徒弟也当场把头发剃去,有二、三百人都做了
和尚。所以这是最初佛教和道教斗法,把道教斗失败了。
之后,迦叶摩腾、竺法兰这两位尊者就踊身虚空,现十八变,身上出火,身下出水
;身下出火,身上出水;在虚空里走路,在虚空里躺着睡觉,在那儿现种种的神变。当
时这一班人,连皇帝也都一起信了佛教。所以这一部经是很重要的,最初佛经传到中国
,就是这一部经,因此今天和大家共同来研究这一部经典。
现在先讲一讲这个佛字,“佛”是梵语,具足叫“佛陀耶”,翻译成中文是“觉者
”。觉有三种: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自觉和凡夫是不同的,凡夫是不觉。二乘人他能自觉,自己觉悟了,所以和凡夫不
同。二乘人虽然能自觉,却没有觉他,你若再能觉他,这就和二乘人不同,这就是菩萨
了。菩萨既能自觉,又能觉他;既能自利,又能利他。他看一切众生都平等,所以他自
己觉悟了,也愿意一切众生都觉悟,这叫觉他。菩萨虽然能觉他,可是没能做到觉行圆
满。佛是既能自觉,又能觉他,觉行都圆满了,因为三觉圆满,所以就成佛。
说,这部经是佛说的。“说”的意思是“悦所怀也”,就是把自己心里所欢喜的事
情说出来,就觉得更欢喜了。
四十二章,这部经有四十二章,就是四十二段佛的语录,也就是佛所说四十二章的
佛法。
经,这一个字具有贯、摄、常、法四种意思。“贯”就是贯穿所说义。好像一串念
珠,把经的道理一个字、一个字贯穿在一起,这叫贯穿所说义。“摄”是摄持所化机,
摄持所化的一切众生。怎么叫“常”呢?古今不变曰常。过去也不变,现在也不变,将
来也不变,古今都不改变,这叫常。“法”,三世同遵曰法。三世就是过去世、现在世
、未来世,三世都遵照这个法去修行,所以叫贯、摄、常、法。
此外又有“涌泉义”,好像水从地里涌出来了。又有“绳墨义”,绳墨就是一条绳
,上面沾了墨,是木匠用来画直线的东西,这比喻经是法的准绳。经还有很多种的意思
,“经”就是教人修行的方法,所以又有一个“径”的意思──就是修行的一条道路。
以上是《佛说四十二章经》经题简略的意思。
述译
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
这是佛教里最初传入中国的一部经。传入中国后,必须要有人翻译,所以在后汉时
,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迦叶摩腾是一个人,竺法兰又是另一个人,他们两位
都是中印度的人,一同翻译这部《四十二章经》。
汉朝有东汉、西汉,后汉就是指东汉。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当时皇帝的年号叫永平
,在第三年的时候),这一年的岁次是庚申,汉明帝作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金人,这
个金人头顶上有一种光,这光是一种圆的光。他从空中飞来,飞到汉明帝所住的宫殿。
第二天,汉明帝就问文武百官,这个梦是何征兆?
这时有个太史叫傅毅,他对皇帝说:“我听说在西印度有一种神,一般人给这个神
起个名字叫‘佛’,现在陛下您所梦见的,一定就是佛了!”
又有个博士叫王遵,也向皇帝说周朝留下一部书,这部书叫《异记》,有什么奇怪
特异的事情,都记载在这书上。
这书记载什么呢?书上说佛诞生于周昭王二十六年,这一年叫甲寅。这时候江河泛
溢,江水、河水都涨了,流到河外边去;大地也都震动了。这是佛出生的时候,有江河
泛溢,大地震动的瑞相。天上又有五色祥光,贯穿太微星。
当时有个太史──太史就是管天文学的,也是管算数的──他的名字叫苏由,他用
《易经》来占卦,一占就占到乾卦,得到九五。乾卦九五是“飞龙在天”。得这一卦,
他就知道这是西方有大圣人出世,这个圣人在印度传一种教法,这种教法在一千年以后
,就会传到中国来,这是太史苏由占算的结果。
于是周昭王就命令人把这事情,刻在石头上记载下来,并将这石头埋在城南边的一
个地方,预备将来看看是不是会这样子,一千年以后是不是那种教法会传到中国来?
后来在周穆王的时候,天地又都震动了,并且有白虹十二──白天有十二道白虹贯
着太阳。当时有位太史叫扈多,他用《易经》来占算,知道这是西方印度的大圣人入灭
了;也就是周昭王二十六年,岁次甲寅出生的大圣人,现在入涅槃了。所以佛出世,这
不是偶然的。佛在印度出世,中国的江河都泛滥了,大地也都震动了。佛圆寂的时候,
在天上又有十二道白虹贯日,这是佛的出生和入灭,虽然印度离中国这么远,但是中国
也都知道,中国人当时也有会算数的,都知道这情形。
从周穆王到后汉明帝时,大约有一千年左右了,所以汉明帝作梦,梦见佛之后,在
永平七年的时候,这一年的岁次是甲子,皇帝就命令蔡愔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
个人到印度去求佛法。在中印度就遇到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尊者,他们就和蔡愔、秦
景、王遵回到中国来,这时候是永平十年了。因为他们来的时候以白马驮经,所以汉明
帝就造一座白马寺,他们回来的这一年叫丁卯。
等到永平十四年五月一日,就有中国五岳山(编按:五岳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的道士来障碍佛教,这就是前面讲的烧经书,结果
道教的经都给烧毁了,佛教的经典没有被烧,佛的舍利就放五色的光,到空中结成好像
一个伞盖似的,罩着所有的大众,大众见到这情形,就都相信佛教了。
经序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于鹿野苑中
。转四谛法轮。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复有比丘所说诸疑。求佛进止。世尊教敕
。一一开悟。合掌敬诺。而顺尊敕。
世尊:就是释迦牟尼佛,这是佛的十号之一。成道已:就是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
而悟道的时候 ,作是思惟:他作这么一种想──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佛想:“应该
先度哪一个呢?应该先做什么呢?”离欲,就是没有欲念,没有染污法。寂 静就是清
净,无所作为,在那儿如如不动。这是最殊胜,最不可思议的。
住大禅定:在大禅定里住着,这是最为殊胜。能住大禅定,所以也就能降诸魔道:
一切的魔王外道也能降伏了。
于鹿野苑中:佛作是思惟观察,看憍陈如这五个人应该先得度,所以就到鹿野苑中
,转四谛法轮:四谛就是苦、集、灭、道。苦,是世间之果;集,是世间之因;灭,是
出世之果;道,是出世之因。苦集灭道,这叫四谛法。
佛成佛之后,先说《华严经》度法身大士。因为看凡夫还都不能接受这个大法,所
谓“有眼不见卢舍那,有耳不闻圆顿教”,所以才到鹿野苑。这个鹿野苑是以前有两只
鹿王,在那儿教化鹿群,所以就叫鹿野苑。这在讲《楞严经》的时候,讲得很清楚,愿
意知道这个公案,可以到《楞严经浅释》上查一查。
这时候,马胜、小贤、摩诃男、憍陈如和十力迦叶,他们都在鹿野苑修行,这五个
人以前都是和佛在一起的,也是佛的亲戚。马胜、小贤、摩诃男是佛父党的亲戚;憍陈
如和十力迦叶是佛的舅舅,是母亲的亲戚。他们五个都是佛的父亲派去侍候佛的人,可
是憍陈如和十力迦叶受不了苦,就先走了;以后马胜和小贤、摩诃男三个人,看见佛吃
天女送的粥,认为佛不能修苦行,也跑了,都到鹿野苑去了。
佛成道,说《华严经》之后,观察一切应该度的机缘,应该度的众生,知道憍陈如
他们五个人应该先得度,就先去找这五个侍者。所以佛就到鹿野苑里边,转四谛法轮─
─转,是辗转;四谛,就是苦、集、灭、道;法,是方法、法则;轮,因为佛所说的法
,是从心性里边流出来的,流到众生的心里头,令众生反迷归觉,所以这叫轮。轮以摧
伏为义;摧,是把它摧破了;伏,是降伏。摧,是无坚不摧,越坚固的,越把它摧坏了
,也就是能将坚固的外道、坚固的魔王破了,这是轮的意思。
转四谛法轮,是这个世界最先有佛法的时候。转法轮含有三转,三转四谛法轮──
第一转是示转,示就是指示你;因为你不懂,那么我要指示你,我要告诉你,这叫
示转法轮。怎么叫示转法轮?就是指示这四谛法是什么。示转又叫初转,就是一开始转
法轮,就说:
此是苦,逼迫性。
此是集,招感性。
此是灭,可证性。
此是道,可修性。
“此是苦,逼迫性”,怎么逼迫呢?这种苦很厉害的,令你连气都透不过来,气都
不能喘了。压迫着你,这是逼迫性,逼迫得很厉害。苦,什么苦呢?就是三苦、八苦、
无量诸苦。
三苦,就是(一)苦苦、(二)坏苦、(三)行苦。什么叫苦苦?就是苦上更苦,
苦中加苦,所以叫苦苦。这是什么样的人呢?就是很贫穷的人,吃也吃不饱,穿也穿不
暖,所谓受饿、受冻。本来有一间木头房子,晚上可以睡觉。虽吃不饱、穿不暖,但有
个地方可睡,这还算不啦!可是打了飓风,或者下了大雨,把房子打烂了,也没有得住
了。既然吃不饱、穿不暖,又没有地方住了,你说这是不是苦?
或者有地方住,也可以吃饱,但没有衣服穿,这也是苦中之苦。或者有衣服穿、有
地方住,但没有饭吃,这也是苦中之苦。所以这叫贫穷的困苦,贫穷困苦是不容易受的
,这种苦逼迫得很厉害。那么富贵就没有苦了吗?孰不知富贵有坏苦。很富贵、很有钱
的人,被土匪绑架去了,土匪看你身家值多少钱,譬如你财产有五百万,他就要你六百
万,你借也要借一百万块钱给绑票的土匪。这岂不就是坏了吗?把富贵坏了,这叫富贵
坏苦。
没有贫穷困苦,也没有富贵坏苦,但这一生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念念
迁流,念念不停,所以有行苦,这合起来叫三苦。
八苦,就是:(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爱别离
苦、(六)怨憎会苦、(七)求不得苦、(八)五阴炽盛苦。
除了这些苦外,又有无量诸苦,所以说此是苦,逼迫性。
“此是集,招感性”,集就是集聚烦恼,这是一种招感的。你内里边有烦恼,外边
烦恼才来;你内里边有贪瞠痴,外边不如意的事情才来了,所以说此是集,招感性。
“此是灭,可证性”,寂灭为乐,这是可证的,可以证得这寂灭之乐。
“此是道,可修性”,道是戒定慧的道──戒道、定道、慧道。戒定慧这个道,要
是往多了说呢,就是三十七道品──七菩提、八正道、五根、五力、四念处、四正勤、
四如意足。道是可修性的,你可以修道。
以上是初转四谛法轮,也就是示转。
第二转是劝转,就是劝转四谛法轮。佛说:
此是苦,汝应知。
此是集,汝应断。
此是灭,汝应证。
此是道,汝应修。
劝其他人来修四谛法,这叫劝转。
第三转是证转,是证转四谛法轮。
此是苦,我已知。
此是集,我已断。
此是灭,我已证。
此是道,我已修。
证,就是说我不是单单教你们要知苦,要断集,要慕灭,要修道。我还告诉你们:
“此是苦,我已知”,我已经知道啦!“此是集,我已断”,因为集是烦恼,我已经断
烦恼了,不是说我教你们断,我不断。因为我断了,觉得自在,所以我教你们也来断烦
恼,知道这种苦。“此是灭,我已证”,这寂灭之乐,我已证得,所以我现在才告诉你
们,也应该证得这寂灭之乐。“此是道,我已修”,说苦集灭道这个道,我已经修好了
,我已经不需要再修了。那么现在我希望你们也都知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这
个法。
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在三转四谛法轮的时候,憍陈如最初闻到佛所说的法
,即刻就开悟了,初证圣果,所以叫解本际,又叫最初解。
憍陈如怎么先开悟呢?这是佛过去在因地做忍辱仙人的时候,歌利王把他四肢都给
割断了,问他:
“瞠恨不瞠恨?”
“不瞠恨!”
“有什么证明你不瞠恨呢?”
“我若瞠恨,我这四肢就不能恢复如初;若不瞠恨,被你所剁断的还会长出来。”
说这话之后,四肢又都长出来了。
然后忍辱仙人就发愿说:“我成佛的时候,要先度你,因为你是我的善知识。”
在过去生中,憍陈如就是歌利王;忍辱仙人就是今生的释迦牟尼佛。所以佛成佛了
,一看,我应该先度谁呢?应该先度剁我手脚的这个人,所以到那儿给他一说法,他就
开悟了,这是憍陈如。
其次,佛又说持戒、布施,怎么样布施?怎么样修持戒律?怎么样能升天?就呵斥
欲,说:“有欲念,是不对的,是不干净的!离欲才能清净,得到真正的快乐。”在这
时候阿湿婆(马胜比丘)和跋提(小贤)两个人也开悟了,这是第二个开悟的。
第三个,就是在佛又说种种法门的时候,拘利和十力迦叶也都开悟了。这五位先出
家做比丘,最先开悟证得四果阿罗汉,所以说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得道果了。
复有比丘所说诸疑:又有其他的比丘,以后向佛请法,来问他们所疑难不明白的道
理。 求佛进止:请佛决定他们是可以向前修行?还是停止?求佛给他们一个决定的选
择。 世尊教敕,一一开悟:佛有教敕。教,教化;敕,敕令,就是给他们命令。佛为
他们开示教化,每一个比丘都开悟了,以后合掌敬诺,而顺尊敕:合起掌来恭恭敬敬而
应诺,应诺就是秉承随顺世尊所教的道理去修行。
本来我以为每个人都懂了,所以在讲经的时候,就把“比丘”忽略过去了,想不到
还有人不太懂。
“比丘”是梵语Bhikshu,译成中文有三个意思:(一)破恶、(二)怖魔、(三
)乞士。因为含有三个意思,若只翻译为“乞士”,就没有“破恶”、“怖魔”了;翻
译“破恶”,就没有“怖魔”、“乞士”了。因为有多种意思,所以多含不翻,这是五
不翻之一。
翻译经典,有五种不翻,保留梵音,不译其义:(一)多含不翻、(二)尊重不翻
、(三)此方无不翻、(四)顺古不翻、(五)秘密不翻。所以保留“比丘”两个字,
就因为它有多含不翻的意思。比丘三种意思是:
(一)破恶。我们有烦恼,这就是恶,所以应该断烦恼,这叫破恶。 | q****n 发帖数: 4574 | 2 第十一章.施饭转胜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持五戒者万。
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
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
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这一段文,是比较一下福田的胜劣,令人知道供养的胜劣。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所以佛说,你想行布施,你也要知道怎么样布施
才是重要的;你想种福田,你若不会种,不懂得种福的法,那么你种了,也是没有福的
。所以说,你布施饭给一百个恶人,你还不如布施饭给一个善人那个福田多。
为什么?你给一百个恶人饭吃,他们吃饱了饭,也只知道去做恶事──他们所做的
恶事,都是你帮助的;你是一个帮凶,你帮助他们做恶,帮助他们做坏事。你若布施给
一个善人饭吃,他吃饱了,就去做好事──那么他所做的好事,可以说都是你成就他做
的好事。所以不如饭一善人。
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你布施饮食、财宝,这个饭也就包括一切布施的缘
在里头了。甚至于你布施头目脑髓,帮助人做善事,你把生命都布施出来了,那么他做
的善事都是你成就他的。你若帮助恶人,你布施生命,那反而造罪了。可是你饭一千个
善人,这善人就是不做恶事的善人,不如布施给一个持五戒的人这个功德大。
饭持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你布施饭给持五戒的人,持五戒就是皈依三宝、
受持五戒、修十善的这个人。可是你布施给一万个受五戒的这种人,不如供养饭给一个
证初果须陀洹的圣人那个功德大。
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你供养百万个初果须陀洹的圣人,不如供养饭给
一个二果斯陀含的圣人。因为初果不知道二果的境界,初果是破见惑,二果是破欲界六
品的思惑,这前面都已经讲过了。所以你供养饭给二果斯陀含,比供养初果须陀洹的功
德更大的。
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你供养饭给千万个断了欲界六品思惑的二果斯陀
含,不如供养饭给一个三果阿那含的圣人。三果阿那含,也就是把欲界九品的思惑全都
断了,才证三果。
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你供养饭给一亿个证三果阿那含的圣人,不如供
养饭给一个阿罗汉的功德大。
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你供养饭给十亿这么多的阿罗汉,又不如供养饭
给一位辟支佛。辟支佛叫缘觉,阿罗汉叫声闻。声闻是闻佛的声音而悟道;缘觉是在有
佛出世时,修十二因缘法而悟道的。若在无佛出世时,观一切万物幻化无常的这种境界
而悟道的,这叫独觉。所以你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位辟支佛。
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供养百亿那么多的辟支佛,不如供养一位佛。过
去、现在、未来这三世诸佛,无论哪一尊佛,你都供养他。
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供养饭给千亿三世诸佛
,也不如你供养饭给一个无念、无住、无修、无证的圣者。无念,念而无念;无住,住
而无住;无修,修而无修;无证,证而无证,这个就都到圆教初地的果位上了。这些无
念、无住、无修、无证的圣者,也就是法身大士,他们都能“八相成道,百界作佛”,
都能有这种能力了。
所以我们供养,应该要知道供养的理,知道供养哪一类人有什么好处,因此我们要
亲近善知识。你若亲近恶知识,就学得邪知邪见;你若亲近善知识,就会学得正知正见
。你若供养恶人,就造罪了;你供养善人,就有功德了,所以这是我们要知道的。
------------------------
更多内容,可以看这里:
http://www.jlamtb.com/html/fujiaojingdian/2009/0510/521_3.html
我前面谈过自己的看法,理解. 但现在我以法师的讲解为准,因为自己的理解,只是理解
和猜测,不是非常可靠. 需要以这些大证悟者的讲解为准. | Y**u 发帖数: 5466 | 3 清虚道人好..:)
我觉的还是蕅益大师的讲解更明白一些:
"復次前之八番。皆是約田。此第九番。卽是約心。蓋未達一切諸法。念本無念。住本
無住。修本無修。證本無證。故於平等法中。分勝分劣。若了達無念無住無修無證妙理
。則下自惡人。上至諸佛。罔非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所以人上佛飯。佛施餓狗。功
德無異。"
此第九番。卽是約心, 何为約心, 自己不去做哪个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 还到那
里去找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 所以说最后一个饭和前面八个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不
能一概去理解成给某个人饭吃。。如果那样讲, 难道三世诸佛不是无念无住无修无证
之者吗? 总的来说, 前八者讲的是着相布施, 最后一个讲的是不住相布施。 我是这
么看的。。
【在 q****n 的大作中提到】 : 第十一章.施饭转胜 :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持五戒者万。 : 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 : 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 : 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 这一段文,是比较一下福田的胜劣,令人知道供养的胜劣。 :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所以佛说,你想行布施,你也要知道怎么样布施 : 才是重要的;你想种福田,你若不会种,不懂得种福的法,那么你种了,也是没有福的 : 。所以说,你布施饭给一百个恶人,你还不如布施饭给一个善人那个福田多。 : 为什么?你给一百个恶人饭吃,他们吃饱了饭,也只知道去做恶事──他们所做的
| q****n 发帖数: 4574 | 4 善哉. 甚为赞同你的看法.
"復次前之八番。皆是約田。此第九番。卽是約心", 这话说得非常好,非常关键. 前面
的供养别人,包括罗汉和佛等等,这些人都是福田,我们供养他们,有福,有大福. 第九幡,
是"约心", 就是讲说我们自己,我们自己修心,要了达"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妙理". 也就
是有功德了.
最后的"饭", 不是完全字面意义上的"给饭吃",大概是"供养,成就,帮助成就"等等.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清虚道人好..:) : 我觉的还是蕅益大师的讲解更明白一些: : "復次前之八番。皆是約田。此第九番。卽是約心。蓋未達一切諸法。念本無念。住本 : 無住。修本無修。證本無證。故於平等法中。分勝分劣。若了達無念無住無修無證妙理 : 。則下自惡人。上至諸佛。罔非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所以人上佛飯。佛施餓狗。功 : 德無異。" : 此第九番。卽是約心, 何为約心, 自己不去做哪个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 还到那 : 里去找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 所以说最后一个饭和前面八个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不 : 能一概去理解成给某个人饭吃。。如果那样讲, 难道三世诸佛不是无念无住无修无证 : 之者吗? 总的来说, 前八者讲的是着相布施, 最后一个讲的是不住相布施。 我是这
| q****n 发帖数: 4574 | 5 也要注意到宣化上人和蕅益大师都讲到: 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人 都有 "八相成就,百界
做佛"的能力.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清虚道人好..:) : 我觉的还是蕅益大师的讲解更明白一些: : "復次前之八番。皆是約田。此第九番。卽是約心。蓋未達一切諸法。念本無念。住本 : 無住。修本無修。證本無證。故於平等法中。分勝分劣。若了達無念無住無修無證妙理 : 。則下自惡人。上至諸佛。罔非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所以人上佛飯。佛施餓狗。功 : 德無異。" : 此第九番。卽是約心, 何为約心, 自己不去做哪个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 还到那 : 里去找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 所以说最后一个饭和前面八个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不 : 能一概去理解成给某个人饭吃。。如果那样讲, 难道三世诸佛不是无念无住无修无证 : 之者吗? 总的来说, 前八者讲的是着相布施, 最后一个讲的是不住相布施。 我是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