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 发帖数: 4956 | 1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開元
寺版六千一百十七卷、思溪版五千九百十八卷、磧砂版五千八百零二卷。元朝有杭州版
六千零十一卷。明朝有南藏六千三百三十一卷、北藏六千三百六十一卷、武林版六千七
百七十一卷。清朝有雍正刻龍藏,乾隆續藏。
宋、元、明諸版本,多半亡佚,只有南宋磧砂版尚存孤本,藏於西安臥龍、開元兩寺之
中。
藥師經(回頂端)
藥師經有五種譯本:
一、東晉帛尸梨蜜多羅所譯的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脫經,佛說灌頂經十二所載。
二、南朝宋慧簡譯藥師琉璃光經(不入藏經)。
三、隋朝達摩笈多譯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一卷。
四、唐朝玄奘譯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一卷。
五、唐朝義淨譯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二卷。
前四譯單譯出藥師如來之部,第五譯前卷譯出六佛,後卷譯出藥師佛。因此單言藥藥師
經,則為前四譯,尤其是玄奘的譯本。義淨所譯的,則稱為七佛藥師經。
各家的疏註如下:
藥師經疏一卷,唐窺基撰。
藥師經鐙燄一卷,淨挺著。
藥師經直解一卷,靈耀撰,附梵文神咒。
藥師經古跡二卷,新羅太賢撰。
藥師經鈔二卷,善珠撰。
藥師經纂解四卷,亮汰撰。
觀音經(回頂端)
法華經卷第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一品別行者,稱為觀音經。一卷,秦羅什譯長
行,隋闍那崛多譯偈頌。
法華傳記一:「唯有什公普門品,於西海而別行,所以者何,曇摩羅懺,此云法豐,中
印人,婆羅門種,亦稱伊波勒菩薩,弘化為志,遊化蔥嶺,來至河西,河西王沮渠蒙,
歸命正法,兼有疾患以語菩薩,即云:觀世音此土有緣,乃令誦念,病苦即除,因是別
傳一品,流通部外也。」各家之疏註如下:
觀音玄義二卷,隋智顗說,灌頂記。
觀音玄義記四卷,宋知禮述記。
觀音義疏二卷,隋智顗說,灌頂記。
觀音義疏記四卷,宋知禮記。
六祖壇經(回頂端)
詳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慧能於韶州大梵寺壇上說法,門人記錄下來,便尊稱為六祖壇經。簡稱為壇經
。
夾註輔教編六壇經贊題註上說:「始其眾人欲請宗門第六祖大鑑禪師開演東山法門於韶
陽大梵寺,尊敬大鑑之道,乃封土為壇,以資其說法,其後其弟子者集大鑑之說,因而
目為壇經也。」
疏註二家如下:
六祖壇經增註,日本山田大應注。
六祖壇經箋註,丁福保注。
金光明經(回頂端)
有三種譯本:
一、北涼曇無讖譯,四卷,題為金光明經。
二、隋寶貴等取前譯補譯,合入其缺品八卷,題為合部金光明經。
三、唐義淨譯,十卷,題為金光明最勝王經。三譯中以第三譯文義最周足。但金光明經
因天台智者說玄義及文句,因此以第一譯流傳最廣。
各家之註述如下:
金光明經疏一卷,隋吉藏撰。
金光明經玄義二卷,隋智者大師說,門人灌頂錄。
金光明經文句六卷,隋智者大師說,門人灌頂錄。
金光明義疏一卷,慧遠著。
金光明經文句記十二卷,宋知禮述。
金光明經玄義拾遺記六卷,宋知禮述。
金光明經玄義順正記二卷,宋從義撰。
金光明經文句新記七卷,宋從義撰。
金光明經照解二卷,宋宗曉述。
金光明經玄義科一卷,明明得排定。
金光明經玄義拾遺記會本六卷,明明得會。
金光明經文句科一卷,明明得排定。
金光明經文句記會本八卷,明明得會句並記入經。
金光明經科註四卷,明受汰集,附受汰重輯金光明經感應記。
阿彌陀經(回頂端)
佛說阿彌陀經一卷,秦羅什譯。淨土三部經之一。這部經略說西方淨土依正莊嚴等事,
令人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即得往生,最為切要。這部經揀除小善根福德因緣,唯攝一
類純篤之機。
各家的註述如下:
阿彌陀經義記一卷,隋智顗說,灌頂記。
阿彌陀經義述一卷,唐慧淨述。
阿彌陀經通贊疏三卷,唐窺基撰。
阿彌陀經疏一卷,唐元曉述。
阿彌陀經疏一卷,唐窺基撰。
阿彌陀經義疏一卷,宋智圓述。
阿彌陀經義疏聞持記三卷,宋元照述,戒度記。
阿彌陀經句解一卷,元性澄句解。
阿彌陀經略解一卷,明大佑述。
阿彌陀經疏鈔四卷,明袾宏述。
阿彌陀經疏鈔事義一卷、阿彌陀經疏鈔問辯一卷、阿彌陀經疏鈔演義四卷,明古德法師
演義,智願定本。
淨土已訣一卷,明大惠釋。
阿彌陀經要解一卷,智旭解。
阿彌陀經舌相一卷,淨挺著。
阿彌陀經直解正行一卷,了根纂註。
阿彌陀經略註一卷,續法錄註。
阿彌陀經略解圓中鈔二卷,明大佑述,傳燈鈔。
阿彌陀經摘要易解一卷,真嵩述。
阿彌陀經約論一卷,彭際清述。
阿彌陀經要解便蒙鈔三卷,明智旭要解,達默造鈔,達林參訂。
阿彌陀經疏鈔擷一卷,明袾宏疏鈔,徐槐廷擷,阿彌陀經應驗附。
阿彌陀經釋一卷,鄭澄德、鄭澄源排定。
阿彌陀經註一卷,鄭澄德、澄源合註。
阿彌陀經箋註,丁福保注。
金剛頂經(回頂端)
金剛頂經與大日經、蘇悉地經同為密教三部經。也是金剛界諸經之總名。梵本共有十萬
偈十八會,現今中國所流布的有三種:
一、不空所譯的教王經,三卷。詳稱為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這本
教王經在十八會之第一會的四品之中,只翻譯第一品。
二、施護所譯教王經,三十卷。詳稱佛說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教王經。翻譯十
八會之第一會的四品。
三、金剛智所譯的略出經,四卷。詳稱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
以上三本都稱為金剛頂經,但是普通所說的金剛頂經,都是指不空所譯的那一本。
法華經(回頂端)
詳稱為妙法蓮華經。
妙法的意義是:揭示三乘歸一之旨,使二乘迴小向大,故稱為妙法。
蓮華有兩個意義:
一、出水之意,表示所詮之理出離二乘泥濁水。
二、開敷之意,表示以勝教言開真理。
法華經有三個譯本:
一、姚秦鳩摩羅什譯,七卷。
二、晉竺法護譯,稱為正法華經,十卷。
三、隋闍那崛多,達摩笈多共譯,八卷,稱為添品法華經。
現今流通最廣的是第一種譯本。
金剛經(回頂端)
詳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經以空慧為體,專說一切法無我之理,繁簡適中,最便於誦持。
共有六種譯本:
一、姚秦鳩摩羅什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二、元魏菩提流支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三、南朝陳真諦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四、隋朝達摩笈多所譯的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五、唐朝玄奘所譯的能斷金剛分,收載於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五百七十七卷。
六、唐朝義淨所譯的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現今通行的,為鳩摩羅什的譯本。
心經(回頂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簡稱,又稱為般若心經。心經的經文很簡短,然而大般若經精要,
都濃縮在其中,因此命名為心經。心,就是精要的意思。
心經一共有七種譯本:
一、姚秦鳩摩羅什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二、唐朝法成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三、唐朝玄奘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四、唐朝般若共利言等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五、唐朝法月所譯的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六、唐朝智慧輪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七、宋朝施護所譯的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現今通行的是玄奘的譯本。
蘇悉地經(回頂端)
詳稱為蘇悉地羯羅經,譯為妙成就業經,三卷,唐朝輸婆迦羅譯,密宗三部經之一。
蘇悉地羯羅,譯為妙成就作業,指成就一切世間出世間作業之妙法。
蘇悉地經疏一:「羯羅者,又稱迦羅抳,此云作也,又羯賴麼呢,此云業,又迦抳,此
云務也,並應通用。」
開元錄九:「蘇悉地羯羅,唐云妙成就法,此與蘇婆呼並是咒毘奈耶,不曾入於曼荼羅
,不合輒讀,同未受具人盜聽戒律,便成盜法。」
蘇悉地經說蘇悉地之法,真言經一百餘部內,雖皆說速疾成就之法,而此經獨為其至極
,故名妙成就法。
佛說佛名經(回頂端)
佛名經有好幾部:
一、元魏菩提流支所譯的佛說佛名經,十二卷,舉一萬一千九十三尊。
二、失譯人名,三十卷。
三、隋朝闍那崛多譯的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滅罪經,八卷。
四、失譯人名,三劫三千諸佛名經,三卷,簡稱三千佛名經。
五、隋朝那連提耶舍所譯的百佛名經,一卷。
大方等大集經(回頂端)
大方等為大乘經之通名,佛在欲色二界中間廣集十方之佛菩薩,說大乘之法,稱為大集
經。
大集經沒有全本,前後諸師,各譯一部分,高麗藏本收諸師譯本為一部,有六十卷。其
中前二十六卷及三十一卷至三十三卷之日密分三卷,北涼曇無讖譯,為諸譯中之大本,
其他的藏本稱為大方等大集經而別行之,第二十七卷至三十卷之無盡意菩薩品四卷,為
智嚴寶雲所譯,別行本題為無盡意菩薩經。第三十四卷至四十五之日藏分十二卷,隋那
連耶舍譯,別行本十卷,稱為大乘大方等日藏經。第四十六卷至五十六卷之月藏分十一
卷,高齊那連提耶舍譯,別行本十卷,稱為大方等大集月藏經。第五十七、五十八兩卷
之須彌分二卷,別行本題為大乘大集經,第五十九、六十兩卷之十方菩薩品,後漢安世
高譯,別行本題為佛說明度五十校計經。
仁王經(回頂端)
仁王經有二本:
一、羅什譯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二卷。
二、不空譯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二卷。
仁王,指當時十六大國之國王,佛對諸王各護其國,使國家安穩,因此為他們演說般若
波羅蜜多深法之經文。能夠受持講說此經,則七難不起,災害不生,萬民豐樂,因此自
古以來認為是護國三部經之一,消災祈福時,便讀誦這部經。
各家的註述及有關著作列舉如下:
仁王經疏六卷,隋吉藏撰。
仁王護國般若經疏五卷,隋智顗說,門人灌頂記。
仁王經合疏三卷,隋智顗說,灌頂記,明道霈合。
仁王經疏三卷,隋智顗說,灌頂記,成蓮合。
仁王經疏七卷,唐良賁述。
仁王疏疏六卷,唐圓測撰。
仁王經疏法衡鈔六卷,唐遇榮集。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疏神寶記四卷,宋善月述。
注仁王經疏科一卷,宋淨源錄。
仁王經疏四卷,宋淨源撰集。
仁王經科疏科文一卷,明真貴述。
仁王經科疏懸談一卷,明真貴述。
仁王經科疏五卷,明真貴述。
高王觀世音經(回頂端)
東魏天平年中,高王時人所感得之觀音經。續高僧傳二十九,法苑珠林二十五稱為觀世
音救生經,又稱為高王觀世音經,佛祖統紀五十四稱為十句觀音經,稽古略二稱為救苦
觀音經。
續高僧傳二十九:「昔元魏天平,定洲募士孫敬德,於防所造觀音像,及年滿還,常加
禮事,後為劫賊所引,禁在京獄,不勝拷掠,遂妄承罪,並處極刑...夢一沙門教誦觀世
音救生經,經有佛名,令誦千遍,得免死厄。德既覺已,緣夢中經,了無謬誤,比至平
明,已滿百遍,有司執縛向市,且行且誦,臨欲加刑,誦滿千遍,執刀下斫,折為三段
,三換其刀,皮肉不損,怪以奏聞,丞相高歡,表請免刑,仍敕傳寫,被之於世,今所
謂高王觀音經是也。」
天龍八部讚(回頂端)
天龍為八部眾中之二眾,八部之中以此為上首,故標舉為天龍八部,八部者,一天、二
龍、三夜叉、四乾闥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侯羅迦。
華經提婆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被龍女成佛。」
天龍八部讚出於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大乘經,大雲輪請雨經,普遍光明大隨
求陀羅尼經之卷末及毘奈耶雜事四。
無垢大乘經卷末:「天阿蘇羅、藥叉等,來聽法者應至心,擁護佛法使長存,各各勤行
世尊教,諸有聽徒來至此,或在地上或居空,常於人世起慈心,晝夜自身依法住,願諸
世界常安隱,無邊福智益群生,所有罪障並消除,遠離眾苦歸圓寂,恒用戒香塗瑩體,
常持定服以資身,菩提妙華遍莊嚴,隨所住處常安樂。」
阿含經(回頂端)
阿含,梵語,義譯為無比法,又譯為法歸,它的意義是「萬法悉歸趣於此」。
阿含經共有四部:
一、增一阿含經,共五十卷,東晉僧伽提婆譯,主明人天因果。
二、長阿含經,共二十二卷,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譯,主破邪見。
三、中阿含經,共六十卷,東晉僧伽提婆譯,主明諸深義。
四、雜阿含經,共五十卷,宋求那跋陀羅譯,雜集不攝於前三經的篇章,因此稱為雜阿
含,主明諸禪法。
這四部阿含經均屬於小乘經。
佛母經(回頂端)
詳稱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三卷,不空譯。
佛母大孔雀明王,又稱為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大金色孔雀王、大孔雀明王、大孔雀王
、孔雀明王、佛母明王,以能生諸佛神變之德為主,因此稱為佛母,佛母乘金色孔雀,
因此稱為大金曜孔雀明王。
內容敘述佛在祇園,莎底苾芻為眾破樵,為黑蛇所螫,不堪苦痛,阿難向佛求救,佛為
他說大孔雀明王神咒而救之。
佛母經有好幾種譯本,最流通的是不空的譯本。
伽耶山頂經(回頂端)
有四種譯本:
一、秦羅什所譯文殊師利問菩提經,一卷,又稱為伽耶山頂經。
二、元魏菩提留支所譯伽耶山頂經,一卷。
三、隋毘尼多流支所譯佛說象頭精舍經,一卷。
四、唐菩提流志所譯大乘伽耶山頂經,一卷。
內容敘述佛初成道在伽耶山時,最初文殊菩薩問佛發菩提心之深義,次應諸天子等交相
請問,而文殊自答種種之菩薩道者。
尊勝陀羅尼經(回頂端)
有五種譯本:
一、唐杜行顗譯,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一卷。
二、唐地婆訶羅譯,佛頂最勝陀羅尼經,一卷。
三、唐佛陀波利譯,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一卷。
四、地婆訶羅重譯,最勝佛頂陀羅尼淨除業障經,一卷。
五、唐義淨譯,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一卷。
六、宋施護譯,尊勝大明王經,一卷。
在這六種譯本中,不空三藏的弟子法崇,就第三譯佛陀波利本作疏二卷,流行於世。
提謂波利經(回頂端)
有二部:
一、提謂經一卷,真本。
二、提謂經二卷,偽撰本。
出三藏記集卷五偽經偽撰雜錄第三:「提謂波利經二卷,右一部,宋孝武時,北國比丘
曇靖撰。」
唐高僧傳一:「又有沙門曇靖者,以創開佛日,舊譯諸經並從焚蕩,人間誘導,憑准無
因,乃出提謂波利經二卷,意在通悟,而言多妄習,舊錄別有提謂經語同,但靖加五方
五行,用石糅金,致成偽耳。」
大有經(回頂端)
勝論六句義中之說大有句義者。
仁王經上:「一切眾生煩惱不出三界藏,一切眾生果報二十二根不出三界,諸佛應化法
身亦不出三界,三界外無眾生,佛何所化,是故我言。三界外別有一眾生界藏者外道大
有經中說,非七佛之所說。」
起信論:「若說三界外更有眾生始起者,即外道經說。」
良賁仁王疏中一:「若言界外有眾生者,即是外道吠世史迦六句義中大有經說,非佛教
也。」
觀普賢經(回頂端)
詳稱為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一卷,劉宋曇摩蜜多譯。
本經說觀念普賢菩薩而懺悔六根之罪之法,與法華經之普賢勸發品相表裏,因此定為法
華之結經,且天台修法華之懺法,全宗此經。
疏註如下: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義疏科一卷,失名。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義疏二卷,宋本如述,處咸續解。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箋註,丁福保注。
華嚴經(回頂端)
詳稱為大方廣佛華嚴經。本經為佛成道後第一次說法,於大乘中最為宏博。「大方廣」
為所證之法,「佛」為證此法理之人,「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
此華莊嚴果地,故稱為華嚴。
華嚴經相傳由文殊菩薩與阿難結集,經龍神收入龍宮,後來龍樹菩薩入龍宮見之,有上
、中、下三本,下本十萬偈,中本四十九萬八千偈,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
龍樹受持下本,流傳於閻浮提,中國所翻譯的三種,都是從下本抄略出來的。
華嚴經的譯本有下列幾種:
一、東晉佛馱跋陀羅譯本六十卷,稱為六十華嚴。
二、唐實叉難陀譯本八十卷,稱為八十華嚴。
三、唐般若續譯四十卷,稱為四十華嚴。
理趣經(回頂端)
又稱為般若理趣經,大樂金剛不空真言三摩耶經。
有關的著述有:
不空譯的理趣釋二卷。
日本弘法的理趣經開題五卷。
亮典的純秘鈔三卷。
金剛智所譯的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一卷,也簡稱為理趣經,那是般若經的異譯本。
四品法門經(回頂端)
一卷,趙宋法賢譯。
經說法有四品類:
一、界法,六界十八界等也。
二、處法,十二處也。
三、緣起法,十二緣起也。
四、處非處法,道理非道理也。
了此四品類,則為智人,不了則為愚人。
十二部經(回頂端)
一切經分為十二種類。
一、修多羅,指契經。
二、祇夜,指重頌。
三、伽陀,譯為諷頌。
四、尼陀那,譯為因緣。
五、伊帝目多,釋為本事。
六、闍多伽,譯為本生。
七、阿浮達摩,又稱為阿毘達摩。
八、阿波陀那,譯為譬喻。
九、優婆提舍,譯為論議。
十、優陀那,譯為自說。
十一、毘佛略,譯為方廣。
十二、和伽羅,譯為授記。
這十二部中,修多羅與祇夜及伽陀三者,為經文上之體裁,其餘九部從經文所載之別事
而立名。
中論(回頂端)
詳稱中觀論,四卷,龍樹菩薩造,青目菩薩釋,姚秦鳩摩羅什譯,三論之一。
中論主張最徹底之中道,破空破假,進而并破執中之見,說八不中道,即無所得之中道
,而為般若思想者也,書中分為破因緣品,破去來品,破六情品,破五陰品等二十七品
。
受中論影響而產生的作品有:
一、順中論二卷,中阿僧佉釋,瞿曇般若譯。
二、般若燈論釋十五卷,分別照明菩薩釋,波羅頗迦羅譯。
三、大乘中觀釋論九卷,安慧釋,惟淨等譯。
以上皆為中論之異出,西藏也有中觀學派二系統。
唯識二十論(回頂端)
一般稱為二十唯識,一卷,世親菩薩造,唐玄奘譯。
唯識二十論由偈頌之數而命名,論中共有二十一頌,後一頌為結嘆,並非表明宗義。
有三種譯本:
一、後魏般若流支譯,題為唯識論或楞伽經唯識論。
二、陳真諦譯,題為大乘唯識論。
三、唐玄奘所譯的二十唯識論。
註釋有唯識二十論述記,二卷,唐慈恩作,以玄奘譯書的旨趣,解釋唯識二十論。
因明入正理論(回頂端)
陳那之弟子,商羯羅主著,唐玄奘譯,一卷。明真能立、真能破、真現量、真比量、似
能立、似能破、似現量、似比量之八門,而辯自悟悟他之兩益者。
本論各家之註解如下:
因明入正理門論述記一卷,唐神泰述。
因明入正理論疏三卷,唐交軌述。
因明入正理論疏六卷,唐窺基撰。
因明入正理論義斷一卷,唐慧沼述。
因明入正理論義纂要一卷,唐慧沼集。
因明入正理論續疏二卷,唐慧沼述。
因明入正理論疏前記三卷,唐智周撰。
因明入正理論疏後記三卷,唐智周撰。
因明入正理論疏鈔略記一卷,唐智周撰。
因明入正理論解一卷,明真界集解。
因明入正理論集解一卷,明王肯堂集釋。
因明入正理論直解一卷,明智旭述。
因明入正理論直疏一卷,明明昱疏。
因明論瑞源記八卷,鳳潭著。
念佛三昧寶王論(回頂端)
寶王,佛陀之尊稱也,佛以諸功德為莊嚴,故稱寶王。
楞嚴經:「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恒沙眾。」
往生論註:「華嚴經寶王如來。」
寶王三昧,為念佛三昧之美稱,念佛者為三昧中之至寶,故稱寶王三昧。
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九:「善男子善女人,雖能以上一切世界盛滿七寶眾具,供施一
切眾生,功德雖廣,然故不及前善男子善女人等聞此三昧寶王名字。」
寶王論:「法華三昧者,念佛三昧也,是以如來名此勝定為三昧寶王,為光明藏,為除
罪珠,為邪見燈。」
念佛三昧寶王論簡稱寶王論,三卷,唐終南山飛錫撰,開二十門而勸贊念佛。
金錍論(回頂端)
本名金剛錍,一卷,荊溪湛然著。
闡明無情草木悉皆成佛之義。各家的撰述如下:
金剛錍論私記二卷,唐明曠記。
日本辨才會,金剛錍科一卷,宋仁岳撰。
金剛錍科一卷,宋智圓集。
金剛錍顯性錄四卷,宋智圓集。
金剛錍論義一卷,宋可觀述。
金剛錍論義解中卷,宋善月述。
金剛錍論釋文三卷,宋時舉釋,海眼會。
評金剛錍一卷,宋善熹述。
註金錍論一卷,傳教著。
金錍論逆流批三卷,鳳潭著。
金剛錍科解一卷,慧證著。
十二門論(回頂端)
一卷,龍樹菩薩造,秦羅什譯,三論之一。
內容敘述觀因緣門至觀生門之十二門而入於空義者。有吉藏疏二卷、及略疏一卷、元康
疏二卷、法藏疏一卷。
三十唯識論(回頂端)
又稱為三十唯識,唯識三十論頌。一卷,世親菩薩造,唐玄奘譯。成唯識論之本頌。
註釋如下:
唯識三十論直解一卷,明智旭解。
唯識三十論約意一卷,明明昱約譯。
雜阿昆曇心論(回頂端)
雜有雜揉之義,本論即法勝阿毘曇心論的解釋,法救尊者造,十一卷,劉宋僧伽跋摩譯
。簡稱為雜心論,也稱作雜阿毘曇經。
釋摩訶衍論(回頂端)
十卷,龍樹菩薩造,筏提摩多譯。釋起信論者,常略稱為釋論。
各家的疏注如下:
釋摩訶衍論疏六卷,缺中卷本末,唐法敏集。
釋摩訶衍論贊玄疏五卷,宋法悟撰。
釋摩訶衍論記六卷,宋普觀述。
釋摩訶衍論通玄鈔四卷,宋志福撰。
百法明門論(回頂端)
詳稱大乘百法明門論。一卷,唐玄奘譯。自瑜伽論本事分中略錄百法之名數者,常略稱
為百法論。
各家之註述如下:
百法明門論解二卷,附科文一卷,唐窺基註解,明普泰增修。
百法明門論疏二卷,唐普光撰。
百法論顯幽鈔二十卷,唐從芳述。
百法論義一卷,明德清述。
百法明門論纂一卷,明廣益纂釋。
百法明門論贅言一卷,唐窺基註解。明明昱贅言。
百法明門論直解一卷,明智旭解。
四分律(回頂端)
四律之一,六十卷。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譯。
四分律為五部中曇無德部之律藏,佛滅後百年,法正尊者於上座部之律藏中契同己見者
,采集成文,隨說而止,而為一分、四度完結,故稱為四分律。
四分之名,非依義而判段章之名,乃四度結集之,分之為四夾,故名為四分。初分二十
卷、二分十五卷、三分十四卷、四分十一卷。
戒本疏一上:「佛滅百年,興斯名教,相傳云,於上座部搜括博要,契同己見者,集為
一部,四度傳文,盡所詮相,故云四分,此據說所至,非義判也,故二十犍度離分三分
,可義開耶。」
資持認上一之一:「以法正尊者於根本部中隨己所樂采集成文,隨說而止即為一分,凡
經四番,一部方成,故號四分,非同章疏,約義判文。」
寄歸傳一:「云十誦四分者,多是取其經夾以為題目。」
首楞嚴經(回頂端)
詳稱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十卷。
首楞嚴,三昧之名,萬行之總稱。
經題:「一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於灌頂部錄出別行,大唐神龍元年龍集乙巳五月
己卯朔二十三日辛丑,中天竺沙門般剌蜜帝於廣州制止道場譯,菩薩戒弟子前正諫大夫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授,烏長國沙門彌伽譯語。」
開元釋教錄九:「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十卷,右一部十卷今現
在,沙門釋懷迪州人也,住羅浮山南樓寺.....後因遊廣州遇一梵僧,賚梵經一夾,請共
譯之,勤成十卷,即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是也。」
閱藏知津:「阿難示墮摩登伽難,佛放頂光說咒,敕文殊將咒往護,提獎來歸,啟請大
法,佛為先開圓解,次示圓行,次明圓位,乃至精研七趣,詳辨陰魔,此宗教司南,性
相總要,一代法門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也。」
楞嚴經(回頂端)
詳稱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首楞嚴為佛所得三昧之名,萬行之總稱也。楞嚴經闡明心性本體,文義皆妙為一代法門
之精髓,然而因楞嚴經不載唐、宋、元、明四大藏,在學者間頗有真偽之爭。
楞嚴經有唐中天竺沙門般刺密帝譯,十卷。
楞嚴經屬於大乘秘密部,無法不備,無機不攝,為學佛之要門。
等不等觀雜錄一:「楞嚴楞伽之楞字,說文作棱,他書從之,惟佛經內專用楞字,疑係
譯經時所定,當從之,不必更改也。」
楞伽經(回頂端)
楞伽,為師子國(現今之鍚蘭島)之山名,楞伽經,就是佛在楞伽山所演說的經典。
楞伽經有四種譯本,現今只存三種:
一、宋求那跋陀羅譯,稱為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共四卷。
二、元魏菩提流支譯,稱為入楞伽經,共十卷。
三、唐實叉難陀譯,稱為大乘入楞伽經,共七卷。
這三種譯本之中,以唐譯較為條暢。
各家的著述如下:
入楞伽經心玄義一卷,唐法藏撰。
楞伽經註卷二卷五,唐智儼註。
楞伽經通義六卷,宋善月述。
楞伽經集註四卷,宋正受集註。
大乘入楞伽經註十卷,宋寶臣註。
楞伽經纂四卷,宋楊彥國纂。
觀楞伽經記八卷,明德清筆記。
楞伽補遺一卷,明德清撰。
楞伽經玄義一卷,明智旭撰述。
楞伽經合轍八卷,明通潤述。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註解八卷,明宗泐如圯同註。
楞伽經參訂疏八卷,明廣莫參訂。
楞伽經宗通八卷,明曾鳳儀宗通。
楞伽經心印一卷,淨挺著。
楞伽經心印八卷,前有科文函是疏。
楞伽經精解評林一卷,明焦竑纂。
楞伽經疏卷中,殘缺。
地藏本願經(回頂端)
詳稱地藏菩薩本願經,二卷,唐實叉難陀譯。
經中記載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復召地藏大士,永為幽明教主,使世人有親者,皆得
報本薦親,咸登極樂。此經多說地獄諸相,及追薦之功德,為佛門中之孝經。
有關的著述如下:
地藏本願經科文一卷,靈桀定,岳玄排。
地藏本願經綸貫一卷,靈桀撰。
地藏本願經科註六卷,靈桀撰。
地藏菩薩像靈驗記一卷,宋常謹集。
地藏經開蒙三卷,清釋品玵集。
小乘經(回頂端)
求佛果為大乘,求阿羅漢果、辟支佛果為小乘,佛果,為開一切種智,為盡未來際眾生
化益之悟,阿羅漢果與辟支佛果雖然有淺深之別,然而皆為灰身滅智歸於空寂涅槃之悟
。
乘,運載之意,使人乘之到達悟岸,阿羅漢果以四諦為教體,辟支佛果以十二因緣為教
體,小乘有二道,因此又稱為二乘,這二乘為佛成道後十二年間經律論三藏所詮釋的要
義,因此天台又稱之為三藏教,佛寂滅之後,印度的小乘分為二十個流派,傳到我國之
後,立宗名為俱舍、成實、及律三派。
小乘經說明四諦十二因緣之理,詮釋空寂之涅槃,十二部經中只剩下九品,如四部阿含
經,就是小乘經典。
維摩詰所說經(回頂端)
又稱為不可思議解脫經。以此經明不可思議解脫之法門故也。簡稱維摩經。三卷,秦羅
什譯。
有三種譯本:
一、吳支謙譯,題為維摩詰經。
二、秦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
三、唐玄奘譯,是為說無垢稱經。
各家疏註如下:
維摩詰所說經註十卷,姚秦鳩摩羅什、僧肇、道生三家註中集出。
注維摩經十卷,後秦僧肇注,常稱為註維摩。
維摩經義記八卷,隋慧遠撰。
維摩經玄疏六卷,隋智顗撰,常稱為淨名玄。
維摩經文疏二十八卷,隋智顗撰,常稱為廣疏。
維摩經略疏十卷,隋智顗說,唐湛然略。世稱為淨名疏。
淨名玄論八卷,隋吉藏述。
維摩經遊意一卷,隋吉藏述。
維摩經義疏六卷,隋吉藏述。
維摩經疏五卷,隋吉藏述。
維摩經疏記三卷,唐湛然述。
維摩經疏記鈔卷四卷五,唐道暹私記。
說無垢稱經疏六卷,唐窺基撰。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十卷,宋智圓述。
維摩經疏科一卷,明失名著。
維摩經評註十四卷,明揚起元評註。
維摩經無我疏十二卷,明傳鐙著。
維摩經饒舌一卷,淨挺著。
大寶積經(回頂端)
略稱為寶積經,共一百二十卷,唐菩提流支譯。
說法共四十九會,七十七品。前後諸師譯一會或數會而別行之,唐菩提流志新譯三十六
會三十九卷,取舊來諸師所譯二十三會八十一卷合之,以四十九會一百二十卷為全本。
寶積者,法寶之集積也,為大乘深妙之法,故稱之為寶,無量法門攝在此中,故稱為積
。
寶積經論一:「大乘法寶中,一切諸法差別義攝取故,所有大乘法中諸法差別者,彼盡
攝取義,故名曰寶積。」
大方便佛報恩經(回頂端)
七卷,失譯。
佛在羅鷲山,阿難聞外道譏佛非孝,以日佛,佛乃放光,集十方之菩薩,說嘗為須闍提
太子,以身肉濟父母之難,或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等,有九品,係結集家之手草。
大方廣寶篋經(回頂端)
二卷,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佛在祇園先說法,文殊後來,與須菩提應答,而使之默,舍利弗目連等各述文殊之智慧
辯才。
方廣大莊嚴經(回頂端)
十二卷,唐地婆訶羅譯。
佛在祇洹,中夜入佛莊嚴三昧,放頂髻之光,照淨居天,淨居天子來問法,佛受其請,
晨朝為眾宣說,有二十七品,說佛住兜率天宮乃至降生成道轉法輪之八相,與普曜經同
本,但品有開合。
大方廣師子吼經(回頂端)
一卷,唐地婆訶羅譯。
內容敘述佛在日月宮中,使勝積菩薩往北方歡樂世界法起如來之所,法超如來為師子吼
,後告於大眾,釋迦牟尼即我法起也。
大方等無想經(回頂端)
又稱大方等大雲經。六卷,北涼曇無讖譯。有大雲密藏菩薩使諸問雲興,讚許而說種種
不可思議解脫之法門,有三十七品。最後,南方諸天子來問經名,佛答三名:一大雲、
二大般涅槃、三無想,并授記末法中之事,第三十六品為祈雨之神咒。
有大雲密藏菩薩使請問雲興,讚許而說種種不可思議解脫之法門,有三十七品。最後,
南方諸天子來問經名,佛答三名:一、大雲,二、大般涅槃,三、無想,並授記末法中
之事,第三十六品說祈雨之神咒。
灌頂經(回頂端)
佛說灌頂經,又稱為大灌頂經、大灌頂神咒經。十二卷,東晉帛尸梨蜜多譯。
自三歸五戒經至生死得度經集十二部之經者,十二經一一有佛說灌頂四字,故名灌頂經
,此就其功德而言,非灑水灌頂之義。
灌臘經(回頂端)
灌臘經詳稱為般泥洹後灌臘經。一卷,西晉竺法護譯。
灌者,四月八日之灌佛也,臘者,七月十五日之盂蘭盆也。這一日為比丘安居之終日,
故稱臘。
佛依阿難之問,說滅後於此兩日可設齋會者。
觀無量壽經(回頂端)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一卷,宋疆良耶舍譯。
經中說佛應韋提希夫人之請,而臨頻婆娑羅王之宮中,分十六觀而說觀想阿彌陀佛之身
相,及淨土之相。
各家疏註如下:
觀無量壽佛經疏一卷,隋智者大師說。
觀無量壽經義疏二卷,隋慧遠撰。
觀無量壽經義疏一卷,隋吉藏撰。
觀無量壽佛經疏四卷,唐善導集記。
釋觀無量壽佛經記一卷,唐法聰撰。
觀無量壽佛經妙宗鈔六卷,宋知禮述。
觀無量壽佛經融心解一卷,宋知禮撰。
觀無量壽佛經義疏三卷,宋元照述。
觀經扶新論一卷,宋戒度述。
靈芝觀經義疏正觀記三卷,宋戒度述。
觀無量壽經疏妙宗鈔科一卷,宋知禮排定,明真覺重排。
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會本五卷,明真覺分會,日本實觀改修。
觀無量壽佛經圖頌一卷,明傳燈述。
觀無量壽經直指疏二卷,續法集。
觀無量壽佛經約論一卷,彭際清述。
觀無量佛經箋註,丁福保註。
四十二章經(回頂端)
相傳為後漢摩騰、竺法蘭共譯,為大小乘中攝集四十二章經,佛教傳入中國的第一部經
。
各家註述,列舉於下:
四十二章經御註一卷,宋真宗皇帝註。
四十二章經註一卷,明守遂註,了童補註。
四十二章經解一卷,明智旭著。
四十二章經指南一卷,明道霈述。
四十二章經疏鈔五卷,續法述。
大樹緊那羅五所問經(回頂端)
四卷,秦羅什譯。
佛住在耆闍崛山,大樹緊那羅玉與他的眷屬一同去詣見佛,他彈琴的技巧非常高妙,使
大眾及山川都翩翩起舞。天冠菩薩問大樹緊那羅王為什麼不成佛,大樹回答說:菩薩十
二無滿足之法,大樹請問寶住三昧,佛答以修習生起八十種之寶,於世出世之寶得自在
。天冠菩薩問佛,大樹為什麼以伎樂教化眾生,佛詳細的回答他。於是佛便應大樹之請
,率領大眾到香山去,受他們供養,為他們演說妙法,又返回靈山,為阿闍世王等,說
三十二種菩薩之法器。
菩薩善戒經(回頂端)
又稱菩薩地,九卷,劉宋求那跋摩譯,有三十品,第一序品與大寶積經優婆離會第二十
四同。佛在給孤獨園說三十五佛悔除罪之法,時有優婆離由禪定起請廣說決定毘尼,佛
為分別聲聞菩薩之持犯不同,次敕文殊使說究竟毘尼,第二品以下並與瑜伽論中之菩薩
地同意,彌勒菩薩以此經為宗,成十地論,而地持經又由十地論錄出別行,因此地持經
與善戒經大略相同。
另有菩薩善戒經一卷,明六重八重四十八輕,說菩薩受戒之法。即上經戒品中之別出,
與玄奘所譯的菩薩戒本、菩薩戒羯磨文大同小異。
佛印三昧經(回頂端)
一卷,後漢安世高譯。
印,決定不變之義,諸法實相為諸佛之大道,決定不變,故名佛印。
止觀二:「有解此者成大道,是名佛印。」
同輔行:「既是實相,故名佛印。」
內容敘述佛在耆闍崛山入於三昧,光照十方,大眾雲集,彌勒舍利弗,問文殊以佛身所
在,文殊使入三昧觀之,皆不能見,須臾佛現,乃問其義,佛言住於深般若佛印三昧故
也。
盂蘭盆經(回頂端)
盂蘭盆經的緣起,是因為目蓮的母親墮入餓鬼道中,食物入口,便化為烈火,目連求救
於佛,佛便為他說了這部經,教他在七月十五日作孟蘭盆,以解救他的母親。
盂蘭盆是梵語,又叫作烏藍婆拏,義譯為倒懸。七月十五日,為僧侶們結夏圓滿之期,
結夏九旬,參學得道的人很多,在這一天修供,福德百倍,因此佛教中人在這一天作孟
蘭盆,施捨佛陀和僧侶們,以報答父母的恩德。現今在中元節作盂蘭盆會,就是這樣流
傳下來的。
盂蘭盆經一卷,西晉竺法護所譯。
善生經(回頂端)
有以下幾種:
一、後漢安世高譯,稱為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二、西晉支法度譯,稱為佛說善生子經。
三、善生經,在中阿含第三十三。
四、善生經,在長阿含第十一。
五、善生經,在優婆塞一集會品。
善生童子,順婆羅門之法,每朝洗浴,禮拜六方,佛見之而說佛法之六方禮:父母為東
方,應以五事敬順,師長為南方,應以五事敬奉,妻婦為西方,應以五事敬待,親族為
北方,應以五事觀敬,僮僕為下方,應以五事敬授。以沙門婆羅門為上方,應以五事供
奉,禮敬如是諸方,則死得生天。
彌勒上生經(回頂端)
詳稱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一卷,宋沮渠京聲譯。
內容說彌勒上生兜率天及兜率內院(即彌勒淨土)之樂事。
疏註如下:
彌勒上生經宗要一卷,新羅元曉撰。
觀彌勒上兜率天經贊二卷,唐窺基撰。
彌勒上生經料簡記一卷,唐憬興撰。
彌勒上生經述贊卷一,譯者失名,內容不全。
彌勒下生經(回頂端)
有兩種譯本:
一、後秦鳩摩羅什譯彌勒下生經,說彌勒自兜率天下生閻浮成佛之事。
二、竺法護譯,觀彌勒菩薩下生經。
本經之疏註如下:
彌勒下生經疏一卷,唐憬興撰。
彌勒下生經述贊卷二,譯者失名,內容不全。
解深密經(回頂端)
解深密經為法相宗的重要經典,全書共八品,屬於大乘方等部。
共有四種譯本:
一、劉宋求那跋陀羅所譯的相續解脫經,一卷。
二、元魏菩提流支所譯的深密解脫經,五卷。
三、梁朝真諦所譯的解節經,一卷。
四、唐朝玄奘譯的解深密經,五卷。
現今流通的是第四譯。
大般涅槃經(回頂端)
略稱為涅槃經,有大乘小乘二經。
小乘之大般涅槃經三卷,晉法顯譯,與白法祖所譯的佛般泥洹經二卷及失譯的方等泥洹
經二卷,皆與長阿含遊行經同本。
大乘之大般涅槃經有兩本:
一、四十卷,北涼曇無懺譯,稱為北本涅槃,分十三品。
二、三十六卷,劉宋慧觀與謝靈運共同治北本,稱為南本涅槃,天台章安依此經作疏。
梵網經(回頂端)
詳稱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梵網經本與華嚴經同部,有百二十卷六十一
品。羅什三藏於長安翻譯經論,最後譯出經中專明菩薩行地之菩薩心地戒品第十之一品
,此時道融道顥等三百餘人即受菩薩戒,各誦此品,且寫八十一部流通於世。
梵網者,從譬也,大梵天王之因陀羅網,重重交徹,無相障閡,諸佛之教門,亦重重無
盡,譬如梵王之網。
各家著述如下:
梵網經記二卷,唐傳奧述。
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六卷,唐法藏撰。
梵網經菩薩戒本述記四卷,唐勝莊撰。
梵網經菩薩戒本疏五卷,現存卷二及卷四,唐智周撰。
梵網經菩薩戒疏四卷,現存上卷,唐法銑撰。
梵網經菩薩戒注三卷,宋慧因註。
菩薩戒本經箋要一卷,明智旭箋。
菩薩戒羯磨文釋一卷,明智旭箋。
梵網經玄義一卷,明智旭述。道昉訂。
梵網經合註釋經上下七卷,明智旭述,道昉訂。
梵網經菩薩戒略疏八卷,明弘贊述。
梵網經直解釋經上下四卷,明寂光直解。
菩薩戒疏隨見錄一卷,明今釋造。
梵網經菩薩戒初津八卷,書玉述。
梵網經直解事義一卷,梵網經戒光一卷,淨挺著。
梵網經順硃釋經上下二卷,德玉順硃。
菩薩戒本持犯要記一卷,新羅元曉述。
菩薩戒本宗要一卷,新羅大賢撰。
梵網經古跡記釋經上下四卷,新羅大賢撰。
梵網經菩薩戒本私記卷上,新羅元曉造。
梵網經菩薩戒本疏三卷,新羅義寂述。
頂生王經(回頂端)
有兩部:
一、佛說頂生王故事經,一卷,西晉法炬譯。
二、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六卷,趙宋施護譯。
這兩部經都描述頂生王的行蹟,而其中有一部分出入。
從前有一位布殺陀王,有一天頭上突然長了個皰,從皰裏頭生出一個小孩來,這個孩子
長大以後成為金輪王,又稱為頂生王,頂生金輪王征服四天下之後,便上忉利天,想要
加害上帝,自己來取代上帝的位置,後來沒有成功,困病而死,頂生王,也就是釋迦佛
。
俱舍光記八:「曼馱多,是王名,唐云我養,是從布殺王頂皰而生,顏貌端正,王抱入
宮,告誰能養,諸宮各言我養也,故以標名,舊云頂生王,此義翻也,然非正目,此王
長大為金輪王。」
觀所緣緣論(回頂端)
一卷,陳那菩薩造,唐玄奘譯。
本論以因明三支之法,說明心外之所緣緣非有,心內之所緣緣非無者。
註釋如下:
觀所緣緣論會釋一卷,明明昱會釋。
觀所緣緣論直解一卷,明智旭解。
觀所緣緣論釋記一卷,附問答釋疑,明明昱錄記。
觀所緣緣論釋直解一卷,明智旭解。
雜集論(回頂端)
又稱為分別名數論,廣陳體義論,是無著等所造,今盛行者,唯覺師子之釋論及安慧菩
薩之糅論。
攝大乘論(回頂端)
又稱為廣包大義論,無著菩薩所造,釋論為天親及無性造。
有三種譯本:
一、後魏佛陀扇多譯,二卷。
二、陳真諦譯,三卷。
三、唐玄奘譯,三卷。
前兩本稱為攝大乘論,後一本稱為攝大乘論本。
成實論(回頂端)
十六卷,訶梨跋摩造,姚秦羅什譯。
成實者,成立修多羅中實義之意,有惠影的成實論義章二十卷,道藏的疏十六卷,已經
亡佚。
無著攝論(回頂端)
五攝論之一。無著所造之攝大乘論。
有三種譯本:
一、後婆佛陀扇多譯,二卷,稱為攝大乘論。
二、陳真諦譯,三卷,稱為攝大乘論。
三、唐玄奘譯,三卷,稱為攝大乘論本。
辨正論(回頂端)
八卷,唐沙門法琳撰。
論中以道、儒二教與佛教作對比,辨明佛教正直之書,書中分三教治道篇以下十一品,
書後記載撰者與尚書右僕射蔡國公之書。
大宗地玄文本論(回頂端)
二十卷,馬鳴菩薩造,陳真諦譯。
論中以十種愛樂心、十種識知心、十種修道心、十種不退心、十種真金剛心,及一大極
自然陀羅尼地之五十一種為法門之大宗地,以顯示一多相即無礙自在之大緣起門者,但
五十一種之名字,存梵語,且以古來未疏釋,而解之至難,其論體似釋摩訶衍論。
百論(回頂端)
二卷,提婆菩薩造,天親菩薩釋,鳩摩羅什譯,三論之一。
依提婆之梵本,原有二十三品,每一品有五偈,合有百偈,故稱百論。
世親攝論(回頂端)
又稱為天親攝論,五攝論之一,謂世親所著之無著攝論、釋論。
有三種譯本:
一、陳真諦譯攝大乘論釋,十五卷。
二、隋笈多譯攝大乘論釋論,十卷。
三、唐玄奘譯攝大乘論釋,十卷。
文殊師利問經(回頂端)
二卷,梁僧伽婆羅譯。
有十七品,分別大乘之諸戒,悉曇之字母,佛滅後小乘二十部之分出等,屬大乘律藏。
阿毘達摩發智論(回頂端)
佛滅後三百年末,迦多衍尼子造,唐玄奘譯,二十卷。
六足論義門少,發智論最廣,故後代論師以彼六論為足,發智論為身,因而命名為發智
身論,以上六足一身七論,為一切有部宗之根本論。
同本異譯有阿毘曇八犍度論,苻秦僧伽提婆,竺佛念共譯,三十卷。犍度,積聚之義,
發智論以有篇章八聚,稱為八犍度論。
王法正理論(回頂端)
一卷,唐玄奘譯。詳稱佛為優填國王說王法正論經。與不空所譯的王法正論經同本,皆
瑜伽論決擇分中尋伺地之別行。
內容說帝王十種之過失、十種之功德、五種之衰損法、五種之方便法、五種之可愛法、
五種之能引可愛法。
文殊悔過經(回頂端)
一卷,西晉竺法護譯。文殊菩薩所說之懺悔法。
佛在耆闍崛山,新學菩薩蔽於狐疑,有如來齊光照耀菩薩,為之請問文殊,文殊為說懺
悔、隨喜、請法、興供、迴向、發願諸法,彼等皆得無生法忍,佛遙聞而讚嘆之。
大乘玄論(回頂端)
五卷,隋嘉祥寺之吉祥撰。第一、二諦義,第二、八不義,第三、佛性義,第五、一乘
義,第六、涅槃義,第七、二智義,第八、教跡義,第九、論跡義。將三論宗的要義加
以委曲詳盡的解說。
大智度論(回頂端)
簡稱為智度論,也稱為大論。共一百卷,龍樹所造,姚秦鳩羅什翻譯。
智度就是梵語般若波羅蜜的義譯,這本大智度論是為了詮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而作,因
此命名為大智度論。
與中觀論、十二門論、百論合稱四論。
大乘五蘊論(回頂端)
大乘五蘊論為世親所造,唐玄奘譯。共一卷。
此論詳盡的說明色、受、想、行、識五者之義。為法相宗所胚胎,研究相宗者,應當先
從大乘五蘊論開始。
安慧有大乘廣五蘊論,即是推廣此論的大意而作。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回頂端)
一卷,秦羅什譯。
佛初得道在伽耶山,入諸佛甚深三昧諦觀諸法之性相,文殊知之,問云何發心,佛答無
發是發,次月淨光德天子,與文殊問答菩提之義。
成唯識論(回頂端)
十卷,護法等十菩薩各造論十卷,釋世親之三十頌,唐玄奘師合糅為十卷,為瑜伽宗的
重要典籍。
大乘起信論(回頂端)
馬鳴菩薩造,有新舊二譯,舊譯者為梁朝真諦所譯大乘起信論一卷,新譯者為唐實叉難
陀所譯二卷。現今通行的是舊譯本。
本論演說如來藏緣起之理,各家著述甚多,以隋慧遠起信論義疏、唐法藏起信論義記等
,最為著名。
五教章(回頂端)
三卷,唐法藏著。述自宗所立五教之教義。
本書題名不一,和本之上中兩卷,題為華嚴一乘教記,七字題,和本之下卷,題為華嚴
經中一乘五教分齊義,十一字,唐本三卷,稱為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
宋淨源序:「華嚴一乘教分記,新羅崔致遠所著賢首傳曰華嚴五教章,宋朝四大家,皆
用唐本,然賢首送新羅義湘寄海東師之書,謂為一乘教分記,又自著之華嚴傳中,謂為
華嚴教分記三卷。」
註疏列舉如下:
再治之唐本有:道亭之義苑疏十卷。
觀復之析薪記五卷。
師會之復古記三卷。
希迪之集成記五卷。
未治之和本,有指事記三卷,今開為六卷,通路記五十卷,問答鈔十五卷,纂釋三十卷
,皆和人所作。
四教儀(回頂端)
六卷,隋智顗著。明化儀化法四教之義。
註解各書如下:
四教儀集解三卷,宋從義撰。
四教儀備釋二卷,元元粹述。
四教儀集註科一卷,元蒙論排定。
四教儀集註節義一卷,靈耀節。
四教儀註彙補輔宏記二十卷,性權記。
佛遺教經(回頂端)
詳稱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
各家之論註如下:
一、佛遺教經論疏節要一卷,天親菩薩論,宋智圓疏,宋淨源節要,明袾宏補註。
二、遺教經論住法記一卷,宋元照述。
三、遺教經論記三卷,宋觀復述。
四、佛遺教經補註一卷,明守遂註,了童補註。
五、佛遺教經解一卷,明智旭述。
六、遺教經指南一卷,明道霈述。
優填王經(回頂端)
佛說優填王經,一卷,西晉法炬譯。
這部經與佛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同為大寶積經九十七卷優陀延王會之異譯。
內容敘述優填王之正后歸依佛,得須陀洹果,國王聽信無比夫人之譖言,想要殺害正后
,國王朝正后發了三支箭,箭卻停在國王的頭頂上,國王非常驚訝,也後悔自己的作為
,便和無比夫人到佛這裏來懺侮他們的罪過,佛為他們講說大夫及夫人之道。
金剛壽命經(回頂端)
有兩部:
一、佛說一切金剛壽命陀羅尼經。唐金剛智譯,佛在殑伽河側對四天王說延壽之陀羅尼
。
二、金剛壽命陀羅尼念誦法,唐金剛智譯,報身佛自色界頂下須彌山,應一切如來之請
,說延壽之陀羅尼。
這部經有兩本:一本是金剛壽命陀羅尼經,一本是金剛壽命陀羅尼經法,常稱為壽命經
。
人仙經(回頂端)
一卷,宋法賢譯。
頻婆娑羅王命終為毘沙門天王之太子,名曰人仙,述忉利天上梵王說法之事。與長阿含
闍尼沙經同本。
大日經(回頂端)
本名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為密教三部經之一。毘盧遮那為日之別名,因此又稱
為大日經。
大日經有唐朝善無畏的譯本,七卷。前六卷為正經,第七卷為供養法,秘密部胎藏界真
言之本經。
譬喻經(回頂端)
梵文稱為阿波陀那,這部經用譬喻的方式,使人明瞭義旨之所在。
正理論四十四:「言譬喻者,為令曉悟所說義宗,廣引多門,比例開示,如長喻等契經
所說。」
法華經方便品:「亦說於因緣譬喻并祇夜。」
藏經中題譬喻經有五部:
一、比丘道略集之雜譬喻經,一卷。
二、失譯之眾經撰雜譬喻經,二卷。
三、吳康僧會譯之舊雜譬喻經,二卷。
四、失譯之雜譬喻經二卷。
五、後漢支婁迦讖所譯譬喻經一卷。
以上五部同名別本。
經律異相等引十卷譬喻經,今不傳。
此外湮滅之同名經十部,載於出三藏記。
又有佛說譬喻經一卷,唐義淨譯,佛為勝光王說空并、樹根、二鼠、四蛇、毒龍、蜜滴
、蜂螫、火燒等譬喻。
無量壽經(回頂端)
二卷,曹魏康僧鎧譯。淨土三部經之一。
此經說無量壽佛之因地修行,果滿成佛,國土莊嚴,攝受十方念佛眾生往生彼國等事,
該括無遺。無攝之機,通於聖凡,凡位具攝三輩,唯除五逆十惡,誹謗正法。此經前後
有十二譯,中存五譯欠七譯。
各家的註述如下:
無量壽經義疏二卷,隋慧遠撰。
無量壽經義疏一卷,隋吉藏撰。
無量壽經記二卷,上卷殘,下卷逸,唐玄一集。
無量壽經連義述文贊三卷,唐璟興撰。
無量壽經宗要一卷,新羅元曉撰。
無量壽經起信論三卷,彭際清述。
無量壽經會譯一卷,魏源會譯。
蓮華三昧經(回頂端)
這本經在藏內沒有收錄,經中有歸命本覺心法身等偈文八句,說顯密之極旨。日本安然
的菩提心義及教時義,盛引此文,弘法之異本即身義中題為無障礙經,引此文,日本慧
心之真如觀,也題為無障礙經,引此文,日本續藏經第一輯第三套第五冊題為妙法蓮華
三昧秘密三摩耶經,不空三藏譯,舉一卷。
谷響集一:「台家經旨相承口訣中云:蓮華三昧經亦云無障礙經,具題云妙法蓮華三昧
秘密三摩耶經,智證大師拔十卷中至要請來云。」
鹿王禪院如意寶珠記:「茲有經其名云蓮華三昧經,震旦國中唯一部之經也,故震旦青
龍寺法全阿闍梨,受此經於惠果和尚,和尚轉傳所受於大日如來之經也。弘法大師傳教
大師入唐時,雖望傳斯經,不授之,法全及示寂,大聖文殊遣護法善神告法全,汝所秘
之蓮華三昧經,無可授之器,願可授我,法全乃授之,昔日本西園寺前太政大臣孫竹園
院禪師投三千五百兩黃金於大宋國,求此經,時清涼山竹林寺長老為五臺山修造替三千
五百兩黃金,是時童子現來,開寶藏授蓮華三昧經,爾來今在我朝,天台山代代座主傳
之為真言秘密法。」
勝鬘經(回頂端)
詳稱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一卷,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此經旨趣以一乘為宗,與妙法蓮華經同,妙法蓮華廣說,此經略說。法華有三會及種種
權實,此則有二死五住之言,廣略雖異,理可互明。
此經為大寶積經第四十八勝鬘夫人會之異譯。佛在給孤獨園,波斯匿王末利夫人共致書
於其女阿踰闍國王妃勝鬘夫人稱揚佛德,勝鬘得書歡喜說偈,遙請佛來現,佛即現身,
勝鬘說偈讚歎其德,佛為授記,勝鬘復發十弘誓願,感天花天音,乃至說大乘了義,廣
明二乘不了義,佛讚印是放光昇空而還獨園,告阿難及天帝釋結名付屬。
本經之註述如下:
勝鬘經寶窟六卷,隋吉藏撰。
勝鬘經義記上卷,缺下卷,隋慧遠撰。
勝鬘經述記二卷,唐沙門基說,義令記。
勝鬘經疏義私鈔六卷,日本聖德太子疏,唐明空私鈔。
圓覺經(回頂端)
詳稱大方廣圓覺修所羅了義經,一卷,唐佛陀多羅譯。
內容敘述佛入神通大光明藏三昧,現諸淨土,文殊普賢等十二大士次第請問因地修證之
法門,佛一一答之,因而一經有十二章。
各家註述如下:
圓覺經略疏四卷,唐宗密述。
圓覺經大疏鈔科三卷,存中與下,唐宗密製。
圓覺經略疏之鈔二十五卷,唐宗密於大鈔略出。
圓覺經大疏十二卷,唐宗密述。
圓覺經大疏釋義鈔十三卷,唐宗密撰。
圓覺經略疏科一卷,唐宗密撰。
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注四卷,唐宗密述。
圓覺經略抄十二卷,唐宗密於大鈔略出。
圓覺經鈔辨疑誤二卷,宋觀復撰。
圓覺疏鈔隨文要解十二卷,宋清遠述。
御註圓覺經二卷,宋孝宗皇帝註。
圓覺經類解八卷,宋行霆解。
圓覺經略疏序注一卷,宋如山注。
圓覺經略疏序注一卷,載下半,宋如山註序。
圓覺經心鏡六卷,宋智聰述。
圓覺經集注二卷,宋元粹述。
圓覺經夾頌集解講義十二卷,宋周琪述。
圓覺經直解二卷,明德清解。
圓覺經近釋六卷,明通潤述。
圓覺經要解二卷,明寂正要解。
圓覺經句釋正白六卷,弘麗著。
圓覺經連珠一卷,淨挺著。
圓覺經析義疏四卷,通理述。
圓覺經精解評林卷上,明焦竑纂。
圓覺經講義二卷,諦閑講演。
稱讚大乘功德經(回頂端)
一卷,唐玄奘譯。
佛在寶華殿,德嚴華菩薩問何等是新學菩薩惡友宜遠離者,佛言無如樂二乘之人,寧墮
地獄,不可起二乘之作意,次明謗大乘之罪,及釋大乘之名義。
賢劫經(回頂端)
在佛經之中,過去之住劫,稱為莊嚴劫,未來之住劫,稱為星宿劫,現在之住劫,稱為
賢劫,現在之住劫二十增減中,有千佛出世,因此稱讚為賢劫。
賢劫經,譯為賢劫定意經。前半部說諸三昧,諸度無極,佛之神通功德事,後半部說賢
劫千佛事。
賢劫經八卷,西晉竺法護譯。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回頂端)
又稱為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至菩薩授記經,一卷,宋曇無竭譯。
佛在鹿苑為華德藏菩薩說如幻三昧之後,放光照安樂世界,觀音勢至二大士來,佛說其
過去發心之因,並授補處成佛之記。
大乘經(回頂端)
凡說作佛道法之一切經典,統稱為大乘經。佛以眾生的根機大小不同,因此說教也有大
小之別,對小機說聲聞、緣覺之法,稱為小乘。對大機說六度之法,稱為大乘。佛滅度
之後,弟子將佛的說法結集起來,分別大小二經,各為一藏。
無問自說經(回頂端)
十二部經之一,梵名優陀那,譯為無問自說。
無問者,佛自說之,如阿彌陀經。
大乘義章一:「第五名為優陀那經,此翻名為無問自說,不由諮請而自宣唱,故名無問
自說經也。」
論議經(回頂端)
十二部經之第十二,梵名優婆提舍,譯為論議。經中設問答而辨明法相之處,稱之為論
議經。
智度論三十三:「論議經者,答諸問者釋其所以,又復廣說諸義,如佛說四諦,何等是
四,所謂四聖諦,何等是四,所謂苦集滅道聖諦,是為論議。
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回頂端)
四卷,劉宋智嚴、寶雲共譯。
文殊師利以神通力,與舍利弗同到十方世界,供養佛。集一切菩薩還祇園,請轉不退之
法輪,佛因說羅漢成就五逆滿足五欲遠離正見等之密語,眾會驚疑,文殊釋之,其他有
菩薩之密語,佛之解釋,菩薩之讚偈等,法華部之攝。
摩訶摩耶經(回頂端)
又稱為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二卷,齊曇景譯。
佛一夏昇於忉利天為母摩耶說法,使證初果,後目天下,漸次化度,受魔王之請,入於
涅槃,摩耶趣來棺所,開佛棺,母子相見,說法以彰明孝道。
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回頂端)
一卷,宋疆良耶舍譯。
佛在青蓮華池精舍放眼光照二菩薩之頂,現十方之佛事,二菩薩各說咒,獻瓔珞於佛,
佛授二菩薩成佛之記,次說其觀法,說五十三佛之名,最後為阿難說二菩薩往昔之因緣
。
蓮華面經(回頂端)
二卷,隋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將入涅槃,敕使阿難諦觀金身,為說舍利弗所作之佛事,又為現將來壞法之惡事,使
生厭離,次至菩提樹下,諸天哀歎,佛為懸記蓮華面破佛缽。
法苑珠林(回頂端)
一百二十卷,唐釋道世撰,以佛經故實分類編排,共一百篇。每篇或有述意,或無述意
,為例不一,大旨推明罪福之由,用生敬信念,為引經據典之作。
雜阿含經(回頂端)
四阿含經或五阿含經之一。
雜集不攝於其他阿含經中的篇章,而成為雜阿含經。
譯本有三:
一、雜阿含經五十卷,宋求那跋陀羅譯。
二、雜阿含經十六卷,失譯。
三、雜阿含經一卷,失譯。
盧至長者經(回頂端)
詳稱為慮至長者因緣經,一卷,失譯。記慳貪的盧至長者得道之因緣。
盧至長者,又稱為盧志長者、留志長者。
佛在世的時候,舍衛城有一位長者,名叫慮至,他的家裏有很多錢財,做人卻很貪心又
吝嗇,平日穿破衣,吃糠菜,常常被人嘲笑,一天,城裏有節會,人們把房屋佈置得很
莊嚴,準備了飲食歌舞來慶祝。盧至回到家,開了寶庫,取出五錢,他想,如果在家裏
,還有母親妻子眷屬,一定要花很多錢,就用兩錢買麵,兩錢買酒,一錢買蔥,從家裏
抓了一把鹽,到城外去,到了一棵樹下,他看到樹下有很多黑鳥,怕牠們來搶,便到墳
墓去,又碰到豬和狗,便又逃避到空靜的地方,酒裏摻了鹽,和著麵喝著,醉酒之後,
他一面跳舞,一面唱著:
「我今節慶會,縱酒大歡樂,逾過毘沙門,亦勝天帝釋。」
那時天帝釋在佛之前,以方便門打開盧至的寶庫,把他的錢財都施捨給世人,盧至不知
如何是好,便到佛的地方去,佛為他說法解度。
菩薩瓔珞經(回頂端)
十四卷,姚秦竺佛念譯,又稱為現在報經。
瓔珞,取菩薩以十德莊嚴其體之義。菩薩瓔珞經說種種大乘之法門。
月光童子經(回頂端)
月光童子,又稱為月光兒,他的父親德護是摩揭陀國王舍城之長者,德護聽信六師之言
,做火坑想要害佛,月光童子向他諫止,德護不聽,後來佛到了之後,火坑變成涼池,
德護非常後悔,便皈依了佛,得須陀洹果,佛與月光童子以成佛之記,且說佛滅後當作
支那國王,興隆三寶。
佛說月光童子經一卷,西晉竺法護譯,其他同本異譯的有佛說德護長者經、申日兒本經
、佛說申日經。
菩薩內戒經(回頂端)
一卷,劉宋求那跋摩譯。內容敘述佛十五日說戒之時,文殊請問初發意,道俗之菩薩當
作何功德,佛為說十二時戒法。
月上女經(回頂端)
月上女,維摩詰之女,才出生沒有多久,就長得像八歲那麼大,容貌美麗,姿態端正,
城裏的人都爭相來向她求婚,月上女對他們說:我自己會選擇我的夫婿的,於是選定了
一天,和城內的士人們會面,月上女在眾人面前登上天空,演說佛偈給眾人聽,大眾聽
了之後,都拋除了淫蕩之心,向月上女叩頭行禮,從此之後,月上女便到佛所與舍利弗
對揚深義。
佛說月上女經二卷,隋闍那崛多譯。
菩薩戒本經(回頂端)
一卷,彌勒菩薩說,北涼曇無懺譯,此即每半月誦之戒本,此譯最善,但為瑜伽稟承宗
之戒本。
月燈三昧經(回頂端)
月燈三昧,佛對月光童子說一切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之法門,因童子之名,稱為月
燈三昧。
有兩種譯本:
一、高齊那連提耶舍譯,十卷。
二、劉宋先公譯佛說月燈三昧經,一卷。
阿闍世王經(回頂端)
阿闍世,又作阿闍貫、阿闍多設咄路。
摩竭陀國國王頻婆娑羅,王后韋提希。韋提希懷胎的時候,相師為她占卜,說她腹中的
這個孩子長大以後一定會陷害父親,因此命名為阿闍世,就是未生怨的意思,還沒有出
生便結了怨的意思,國王知道了很不高興,便和王后商量,在阿闍世生日這一天,把他
從樓上摔下來,不料阿闍世只折傷了一根指頭而沒有死,因此又命名為折指。
阿闍世長大之後,受到壞朋友提波達多的煽動,把父母囚禁起來,即位以後,併吞小國
,威震四鄰,建立統一印度的基礎大業。後來因為害父之罪,遍體生瘡,他到佛那裏去
懺悔,身體立刻平癒了,從此之後,他便皈依佛陀,佛滅度之後,五百羅漢結集佛說,
阿闍世王為他們護法。
佛說阿闍世王經,二卷,後漢支婁迦讖譯。與佛說未曾有正法經同本異譯。這部經說的
是阿闍世王聞文殊師利菩薩說法而得悟,屬於方等部。
三轉法輪經(回頂端)
佛說三轉法輪經,一卷,唐義淨譯。
佛於鹿野苑對於五比丘三轉四諦,使生眼智明覺。
三轉,包括示轉、勸轉、證轉。
一、示轉,此是苦也,此是集也,此是滅也,此是道也,此示四諦之四相。
二、勸轉,苦當知,集當斷,滅當證,道當修,此勸諦之修行。
三、證轉,苦者我已知,集者我已斷,滅者我已證,道者我已修,此佛自舉己為證。
於此三轉,上根者以第一之示轉,中根者以第二之勸轉,下根者以第三之證轉,而各悟
道。又此三轉如次第配於見道修道無學道。
法華經化城喻品:「三轉十二行法輪。」
維摩經佛國品:「三轉法輪於大千,其輪本來常清淨。」
文句七:「三轉者謂示勸證。」
俱舍論二十四:「此苦聖諦,此應遍知,此已遍知,是名三轉。」
菩薩戒經(回頂端)
姚秦羅什譯梵網經中之菩薩心地戒品第十,共二卷,題為梵網經慮遮那佛說菩薩心地戒
品第十。又別錄下卷中偈頌以後所說之戒相為一卷,以便誦持。台祖智者稱為菩薩戒經
,弟子章安,記智者之說,作義疏二卷。華嚴之法藏題為梵網經慮舍那佛菩薩十重四十
八輕戒,作疏五卷。
各家之註述如下:
菩薩戒義疏二卷,隋智顗說,門人灌頂記。
菩薩戒經義疏會本二卷,隋智顗說,灌頂記,日本徵隱分會。
菩薩戒經疏刪補三卷,唐明曠刪補。
菩薩戒經疏註八卷,宋與咸入疏箋經加註釋疏。
菩薩戒經義疏發隱五卷,明袾宏發隱。
菩薩戒經義疏發隱事義一卷,明袾宏述。
菩薩戒經義疏發隱問辨附事義一卷,明袾宏述。
佛本行集經(回頂端)
六十卷,隋闍那崛多譯。內容敘述佛一代化跡之本紀。
經末有:「或問曰:當何名此經,答曰:摩訶僧祇師名為大事,薩婆多師名此經為大莊
嚴迦葉,維師名為佛生因緣,曇無德師名為釋迦牟尼佛本行,彌沙塞師名為尼藏根本。
」
金剛光焰止風雨陀羅尼經(回頂端)
一卷,唐菩提流志譯。
佛在摩伽陀國逢暴風雨,說制伏為風雨害之惡龍之壇法神咒,終則大身蘗嚕茶王自座起
,復說降伏惡龍之神咒,名曰金剛觜光焰睒電真言,蘗嚕茶為金翅鳥,故名金剛觜。
佛地經(回頂端)
一卷,唐玄奘譯。
佛地,通教十地之第十位,第九地之菩薩最後頓斷煩惱所知二障之習氣而成道之位。
佛地經一一細釋佛為妙生菩薩說佛地之五相,謂清淨法界及四智。
有佛地經論七卷,親光菩薩造,唐玄奘譯。
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經(回頂端)
詳稱大乘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經,一卷,唐菩提流支譯。
佛為普思義菩薩,說金剛髻珠王化生悉陀太子,修行金剛如來心品三摩地,及說外道苦
行之惡報,並不師受三摩耶法,自作法咒之惡果。
蘇婆呼童子請問經(回頂端)
三卷,唐輸婆迦羅譯。與趙宋法賢所譯的妙臂菩薩所問經同本,屬於密三藏中毘尼藏的
秘經要典。
開元錄九:「蘇婆呼童子,唐言妙臂童子。」
希麟音義七:「蘇摩呼,此云妙臂。」
妙吉祥觀門經(回頂端)
詳稱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觀門大教王經。五卷,趙宋慈賢譯。
佛在舍衛國,彌勒菩薩等問佛三乘妙法門之外,更有法否,佛言有摩訶三昧耶秘密門法
,修者得速成佛,即放五色之光,化現毘盧遮那等五佛,並諸菩薩諸金剛而說持誦之法
。
乳光經(回頂端)
詳稱乳光佛經。一卷,西晉竺法護譯。
佛示有風疾,命阿難乞乳於梵志家,梵志譏嫌,維摩說法開悟之,帝釋化為童子,穀牛
、牛母牛子歡喜布施,阿難以之白佛,佛說牛之往因,授成道之記。
本事經(回頂端)
十二部經之一。梵曰伊帝目多伽謂佛說弟子菩薩聲聞等過去世行業事歷之經文。
顯揚論:「本事有謂如來說聖弟子前世等事。」
又有本事經七卷,唐玄奘譯。有三品,從法品第一,說一法之法數,乃至三法品第三說
三法數。
法句經(回頂端)
又稱為曇缽偈,二卷,法救尊者造,吳維祇難等譯。
法句經即法句譬喻經中三十九品之法句,共有七百五十二偈,巴利文的原本現存。
法句譬喻經四卷,西晉法炬譯,有三十九品。
無量義經(回頂端)
一卷,蕭齊曇摩伽陀耶舍譯。
佛將於法華說無量之法歸於實相之一,先說此經明無量之法,由一實相而生,故謂之為
法華之開經,又法華論列法華十七名,無量義經為其中一名,是法華之實相,有自生無
量義之理,故以為別名。
優婆離經(回頂端)
有兩部:
一、中阿含經三十三,苦行尼犍的弟子之中,有一位優婆離居士,他說三業之中以意業
最重,他本想難破佛的立義,反而被佛所感化,斷除疑惑求得正果。又稱為別一優婆離
。
二、中阿含經五十二,就七滅諍等問答如法不如法者,是持律第一之優婆離。
耶祇經(回頂端)
一卷,劉宋沮渠京聲譯。
內容說迦奈國婆羅門耶祇捨外道歸佛,不能受持五戒向佛還戒,佛默不答,有五鬼神來
欲害之,佛放光救之得蘇生,外道懺悔更受戒,即得初果。
延壽經(回頂端)
詳稱佛說延壽妙門陀羅尼經。一卷,宋法賢譯。
內容敘述佛在菩提道場時,因金剛手菩薩之請,而說延壽之妙咒。
其他同本異名的有:護命法門神咒經、善方便陀羅尼經、金剛秘密善門陀羅尼經。
胞胎經(回頂端)
一卷,西晉竺法護譯。
內容說入胎之因緣及胎中三十八個七日生長之相貌,出胎七日後所生八萬尸蟲之名字,
末說五陰皆無常,苦無我我所。
本經即大寶積經第十三佛為阿難說人處胎會之異譯。
法華三昧經(回頂端)
一卷,劉宋智嚴譯。
內容敘述眾會欲問佛,佛放口光,遍照十方,即不見佛,大眾各入三昧,亦觀察不可得
,羅閱王辯通及女利行等來,佛由地涌出,坐蓮華之上,利行問佛,乃至得道,與眾問
答,諸女發心皆出家,王亦出家得授記。
尼母經(回頂端)
又稱作毘尼母論,八卷,失譯。
母經,梵語稱為摩夷,譯為行母,是詮顯行法能生行,如母之生子,故稱為行母,為論
藏之別名,今為毘尼之論釋,故名毘尼母經。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回頂端)
一卷,趙宋法賢譯。
寶授童子年紀才三歲,便用金蓮供佛,與目連舍利弗互相問答,明大乘之法義,又與妙
吉祥菩薩問答,寶授依次以一器之飲食,遍供佛僧而不盡。
放缽經(回頂端)
一卷,失譯,即普超三昧經奉缽品之別譯本。
內容敘述二百天子欲退大心,佛化作一人,持百味飯食使獻佛,佛即置缽於地下入地中
,至賴毘羅耶佛剎懸空中,使諸弟子索之,不得,最後,文殊師利索之,還獻佛所,賴
毘羅耶佛因為諸弟子說諸菩薩在娑婆世界行苦道,二百天子聞之,遂發大心。
古尊宿語錄(回頂端)
四十八卷,宋賾藏主集。蒐集南嶽懷讓以下數十人之語錄,為南嶽下禪風之主要典籍,
出於大明三藏目錄、閱藏知津四十二等。
密嚴經(回頂端)
詳稱大乘密嚴經,前後有兩譯:
一、唐地婆訶羅譯,三卷。
二、唐不空譯,三卷。
內容敘述佛住出過三界密嚴國有金剛藏菩薩,問佛第一義法性,佛答以如來藏不生不滅
,次對金剛藏菩薩諸士,開說如來藏阿賴耶識等大乘法相,一經始終,皆係此說。
鹼水喻經(回頂端)
佛說鹹水喻經一卷,失譯。
佛陀舉出沈沒於海水的人乃至渡海水人七種比喻,以譬喻沈沒於生死的人乃至到達彼岸
的人七種,而講說佛法。
阿闍世女王經(回頂端)
佛說阿闍世王女阿術達菩薩經,一卷,西晉竺法護譯。
阿闍世王的女兒,名叫無畏德,年十二,與舍利弗、目連等諸聲聞論難,盡使屈服。
本經與大寶積經無畏德菩薩會第三十二同本異譯,攝於方等部。
無常經(回頂端)
一卷,唐義淨譯。又稱為佛說無常經、三啟無常經。簡稱三啟經。
無常經說老病死三法之不可愛,後附五言頌十二首,七言頌四首,稱為無常偈,西天僧
葬時頌之。
教王經(回頂端)
有三部:
一、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上,三卷,唐不空譯。
二、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二卷,唐不空譯。
三、佛說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三十卷,趙宋施護譯。
一般所稱的教王經,指得是不空的譯本。
諸佛要集經(回頂端)
二卷,西晉竺法護譯。
佛遊於奈叢樹間,於石室之中晏坐三月,變身到東方普光世界天王佛處,與諸佛說要集
之法,乃至說文殊盡其神力不能起離意女人之入定事。
悲華經(回頂端)
十卷,北涼曇無讖譯。
寶海梵志,勸無諍念王及其千子詣寶藏如來所,發無上心,使各取淨土,無諍念王受無
量壽之記,王之第一子,受觀世音之記,第二子受大勢至之記,乃至千子悉受記也。
龍施女經(回頂端)
一卷,吳支謙譯。
須福長者的女兒名叫龍施,她在河邊沐浴的時候,遠遠見到佛的相貌莊嚴姣好,便發了
菩提心。魔道變為父之相,起初引誘龍施女去修小乘,龍施女心堅不動,魔道又教她投
樓而死,龍施女變為男子,因而得道。
菩薩藏經(回頂端)
一卷,梁僧伽婆羅譯。
舍利弗問懺侮隨喜勸請迴向,佛具答之,初明十世界之十佛,使結壇受持,後明過去大
光明聚如來時,世尊為竭伽陀天女受持此經,即轉女身。
咒齒經(回頂端)
一卷,東晉竺曇無蘭譯。
經云:南無佛,南無法,南無比丘僧,南無舍利弗,大目犍連比丘,南無覺意名聞邊北
方犍陀摩訶延山,彼有蟲名羞吼無,在某牙齒中止,今當遣使者無敢滄某牙及牙中牙根
牙邊,蟲不即下器中,頭破作七分,如鳩羅勒蟻梵天勸此咒,南無佛使我所咒皆從如願
,是為經之全文,而不說咒。
普賢經(回頂端)
詳稱為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以普賢菩薩為本尊,說修法華三昧之法,故天台以為法華之結經,於法華三十講之末日
結講。
了本生死經(回頂端)
一卷,吳支謙譯。
見了十二因緣,即是見法見佛,與大乘舍黎娑擔摩經同本,但說人不同,此為舍利弗對
比丘而說者。
大隨求經(回頂端)
詳稱為普遍光明燄鬘清淨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經。又稱為大隨求
陀羅尼經、隨求陀羅尼經、隨求經等,二卷,唐不空譯。
佛在大金剛須彌峰樓閣,集一切大眾,放頂毫之光,照十方一切佛剎說大神咒,稱為普
遍光明大隨求陀羅尼,並說種種靈驗之事。
另有寶思惟所譯的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一卷,同本抄略。
三明經(回頂端)
有婆羅門,通達三部異典,求生於梵天,稱為三明婆羅門。佛為三明婆羅門二弟子破三
明所說梵道之虛妄,說真實之梵道,攝於長阿含十六。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回頂端)
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
普門品,為觀世音菩薩說普門圓通之德。示現三十三身普使一切眾生圓通於佛道。
法華科註八:「普門即圓通之門也。」
嘉祥法華義疏十二:「普門者,普以周普為義,門覺開通無滯之名,能通道令物悟入,
故稱為門。」
寶兩經(回頂端)
十卷,唐達摩流支譯,又名顯授不退轉菩薩記。
內容敘述佛於伽耶山頂放光明,遍照十方,攝入面門,授記於月光天子,當於支那國作
女王,東方蓮華眼佛世界止一切蓋菩薩來問一百一事,佛以十法答之。
善住秘密經(回頂端)
有兩部:
一、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的簡稱,不空譯,三卷。
二、廣大寶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的簡稱,善無畏譯。三卷。
這兩部為同本異譯。
金剛三昧經(回頂端)
二卷,失譯人名。
內容敘述佛於靈山入金剛三昧,說一乘真實之法,攝法華部中。
註述有兩種:
一、金剛三昧經解四卷,明圓澄註。
二、金剛三昧經通宗記十二卷,誅震述。
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經(回頂端)
一卷,梁錄失譯。
佛在雞羅莎山頂,一比丘為惡病所持,一比丘為惡鬼所持,請虛空藏菩薩哀求於佛,佛
現神力,七佛於空中各說一咒。
大意經(回頂端)
大意為童子名。大意想要濟助國內貧窮的人,便到海裏去採寶。他聽說海底有明珠,想
要把海水分開,把明珠採出來。天帝被他的精誠所感,特地來幫助他,海神知道了之後
,非常駕恐,連忙把明珠交出來,大意把明珠帶回去,施捨國內貧窮的人,大意就是釋
迦佛。
大意經一卷,宋朝求那跋陀羅譯。
清淨毘尼方廣經(回頂端)
一卷,秦羅什譯。
文殊與寂調伏音天子問答第一義諦,又問答聲聞菩薩之律行不同及種種之法門,因明菩
薩住於五無間業而成無上道。
法苑義林章(回頂端)
詳稱大乘法苑義林章,法相宗慈恩撰。
內容說大乘之法相名數,七卷,因此別號七卷章。
有關的著述如下:
大乘法苑義林章補闕卷四卷七卷八,唐慧沼撰。
大乘法苑義林章決擇記四卷,唐智周撰。
虛空藏菩薩經(回頂端)
一卷,姚敷佛陀耶舍譯。
虛空藏菩薩,從西方之勝華秦藏佛所現大神力而來,佛說其頂上寶珠之因,消一切之罪
,滿一切之所求。
三千佛名經(回頂端)
詳稱三劫三千佛名經。
經錄則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一卷、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一卷、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一卷,
元藏合為一部,題為三劫三千佛名經。日本的蘗藏也仿效這樣的做法。
添品妙法蓮華經(回頂端)
八卷,隋闍那崛多、達摩笈多共譯。
多用什師之譯文,變其品之前後,添羅什本之不足,增加提婆達多一品,並藥草喻品中
生育之一喻,故稱為添品。
入定不定印經(回頂端)
一卷,唐義淨譯。
妙吉祥問菩薩之退行不退行,佛言有五種之行,一、羊車行,二、象車行,三、日月神
力行,四、聲聞神力行,五、如來神力行。前二種有退,名為不定,後三種不退,名為
入定,即入定與不定之法印也。
福力太子因緣經(回頂端)
三卷,趙宋施護譯。
諸苾芻共會,相謂何行業最多獲義利,阿難言色相行業,聞二百億言精進行業,阿尼樓
陀言工巧行業,舍利弗言智慧行業,以問佛,佛言其中智慧最勝,而修福因緣為極勝,
因說福力太子之因緣證之。
雜譬喻經(回頂端)
有五部:
一、舊雜譬喻經二卷,西土賢聖集,吳康僧會譯。
二、雜譬喻經一卷,又稱作眾經撰雜譬喻經,比丘道略集,秦羅什譯。
三、雜譬喻經二卷,失譯。
四、雜譬喻經一卷,後漢支婁迦讖譯。
五、譬喻經十卷,不入藏經。
造塔功德經(回頂端)
一卷,唐地婆訶羅譯。
說佛在忉利天為觀音菩薩分別「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之一偈,書寫後安置於塔內。
寶女所問經(回頂端)
寶女,又稱為玉女,轉輪王七寶之一。
法華經:「轉輪王寶女,聞香知所在。」
智度論:「瞿毘耶是寶女,故不孕子。」
寶女所問經又稱為寶女三昧經,簡稱寶女經,為大方等大集經寶女品第三之別譯,分為
十三品,有寶女為舍利弗說大乘之深義,佛明其往因。
造像功德經(回頂端)
詳稱大乘造像功德經。二卷,唐提雲般若譯。
佛在忉利天上,優填王初造佛像,佛自天而下,王問功德,佛深讚之,彌勒因問滅業障
之事,佛一一細答。
十上經(回頂端)
佛敕舍利弗使說法,舍利弗因說十上法。一、成法,二、修法,三、覺法,四、滅法,
五、退法,六、增法,七、難解法,八、生法,九、知法,十、證法。由這十法,於第
一法說十法,各增十,而說五百五十法。出自長阿含經九。
授學無學人記品(回頂端)
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九品之名。
學人,聲聞乘四果中預流,一來,不還之三果云學人,阿羅漢果云無學人。
此品記法華跡門三周說法中之因緣周,由於彼等聞往昔之因緣,初迴小乘心,發無上菩
提心,佛於彼等授當來必當作佛之記別,故謂之授學無學人記品,常略名人記品。
八大人覺經(回頂端)
一卷,後漢安世高譯。
八大人覺,有八法為菩薩聲聞緣覺大力量人所覺悟,因此而命名。
註解列舉如下:
八大人覺經略解,一卷,明智旭解。
八大人覺經疏,一卷,續法述。
眾許摩訶帝經(回頂端)
十三卷,趙宋法賢譯。
佛在迦毘羅國,釋眾欲聞過去種族之事,佛敕目連說之,次敘摩耶之生緣,乃至一代教
化之事蹟,釋尊一生教化之記錄。
謗佛經(回頂端)
一卷,元魏菩提流支譯。
有師子遊戲菩薩等十大菩薩,已經作了七年陀羅尼,雖然精進修業,卻不得悉地,因而
對佛法產生疑惑,捨戒還家,做鄙劣的行為,當時阿闍世王設大施,十大菩薩都在會座
,不畏行善菩薩問佛十大菩薩之事,佛為他們闡明過去世謗佛的因緣,且說惡業消滅之
陀羅尼。
須真天子經(回頂端)
二卷,西晉竺法護譯。
須真天子發三十三問,佛一一答之。須真又以三十二事問文殊,文殊一一答之,乃至有
須真與文殊諸種之問答。
寶星陀羅尼經(回頂端)
寶星陀羅尼經簡稱寶星經,八卷,唐波羅頗蜜多羅譯,即大方等大集經中寶幢分之同本
別譯。內容為調伏魔王護持國土。
寶星,三昧之名,舊經稱為寶幢三昧,得此三昧,則觀見一切法如寶星,猶如在高幢而
下觀,故稱為寶星、寶幢。
寶星經:「時光味仙人,即得菩薩三昧,名曰寶星,所得三昧於菩薩三昧一切觀見,如
在高幢。」
解脫戒經(回頂端)
詳稱為解脫戒本經。一卷,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列迦葉毗部別解脫戒之本條。
又為一切戒經之通名,智度論二:「解脫戒經,即是大師。」
菩薩處胎經(回頂端)
詳稱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七卷,姚秦竺佛念譯。
經中記二月八日半,佛臥於金棺以神通力示現處於母胎之宮殿,集十方之菩薩,說種種
大乘之法,說完之後,將此經付囑給彌勒菩薩,身復本形臥於金棺,寂然無聲。後篇記
分舍利起塔供養,大迦葉集八億四千聖眾,結集八藏。
過去現在因果經(回頂端)
四卷,宋求那跋陀羅譯。
佛說過去於普光佛所,得授記,行生生菩薩之道,乃至於今生八相成道,示一一往因,
中有與仙人論破冥諦及非想天之事,太子瑞應本起經,異出菩薩本起經與之同本。
大方廣如來秘密義經(回頂端)
二卷,失譯。
東方寶杖佛所有菩薩,名叫無量志莊嚴王菩薩,問佛以如來秘密藏之法,佛答以發一切
智心為首,說種種之法,迦葉更請說秘密藏之法,佛說逼惱菩薩,亦以菩薩之願力而無
害,如倒於地者,還依地而起,打栴檀者,亦得香氣,次說極重之十惡,能解如來之因
緣說,亦即除滅。說,亦即除滅。
無極寶三昧經(回頂端)
二卷,西晉竺法護譯。
佛入無極寶三昧,召集十方菩薩,舍利弗與十方來之菩薩及文殊師利問答法要。
入楞伽經(回頂端)
十卷,元魏菩提留支譯。
另有舊譯四卷,題為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新譯七卷。
楞伽為師子國之山名,佛入彼山而說此經,故稱為入楞伽經。
無盡意菩薩經(回頂端)
四卷,劉宋智嚴等譯。
無盡意菩薩,在金剛界曼荼羅外廓北方,密號曰定慧金剛,無盡金剛,賢劫十六尊之一
,白色,右持梵篋,左為拳。
無盡意菩薩從東方不眴國普賢佛所來,說八十無盡法門,與大集經無盡意品同。
寶悉地成佛陀羅尼經(回頂端)
一卷,唐不空譯。
佛在摩伽陀國清淨園白蓮池側,七寶如意樹王下,住於如意寶珠王三摩地,而說佛設利
之神咒及修法。
寶,即如意寶珠,標眾生心性之寶珠,且標佛舍利之寶印。
智光滅業障經(回頂端)
詳稱佛說智光滅一切業障陀羅尼經,一卷,趙宋施護譯。與佛說智炬陀羅尼經同本異譯
。
佛在日月天子宮說佛菩薩之名及咒,普賢菩薩讚嘆而勸受持。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回頂端)
一卷,唐實叉難陀譯。
佛於菩提樹下成正覺時,十方之諸佛,現菩薩之形,為觀音普賢等,無量之菩薩,現聲
聞之形,為舍利弗等,佛入三昧,名如來不思議境界,於諸相中現十方之佛剎,於諸好
中現往昔之行門,於是德藏菩薩問普賢菩薩此三昧之名,普賢說其名義及證得此三昧之
一福德因緣。
無垢優婆夷問經(回頂端)
一卷,後魏般若流支譯。
有無垢優婆夷、賢優婆夷等,問佛佛塔地,乃至四梵行三歸戒之功德差別,佛決之。
舊城喻經(回頂端)
佛說舊城喻經,一卷,宋法賢譯。與佛說緣起聖道經、佛說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同
本。
經中說十二因緣之觀法,或逆或順,觀十二因緣,如行舊道達舊城,因此命名為舊城喻
經。
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回頂端)
一卷,唐彌陀山等譯。
劫毘羅城之戰荼婆羅門,知七日後當命終,恐懼來見佛,佛敕使修理古塔,念誦神咒,
因之命根增長,生於極樂國乃至成佛,遂廣說造塔及咒法。
勝軍五所問經(回頂端)
一卷,宋施護譯。與沮渠京聲譯之諫王經,玄奘譯之如來示教勝軍王經,義淨譯之佛為
勝光天子說王法經大同小異。
內容為:佛為波斯匿勝軍王說王法,并說十二因緣,但四山一喻後之三經,合於老病死
衰之四,此合於邪行老病死之四,名為四怖。
大莊嚴法門經(回頂端)
二卷,隋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在耆闍,文殊化現殊勝之身色衣服,度淫女勝金色光明德,使得順忍之悟,此女化現
死壞惡相,使長威德長老恐怖,詣佛聞法亦得順忍,佛為二人次第授記。
五無反復經(回頂端)
佛說五無反復經,一卷,劉宋沮渠京聞譯。
王舍城之梵志來舍衛國,途見耕者之子死,而其父母及奴僕等五人不愁哭,以為大逆而
無反復之人。佛說理開梵志之心。
大法鼓經(回頂端)
二卷,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佛在祇洹說有非有之法門,波斯匿王擊鼓吹貝而來,佛言我當說大法鼓經,使迦葉令不
堪聞大法者盡去座,說如來之常樂我淨,不般涅槃及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空經皆有
方便。
不思議神通境界經(回頂端)
詳稱佛說大乘不思議境界經,三卷,趙宋施護譯。
佛住法界光明菩薩宮,入普遍光明三摩地,而放大光明,殑伽沙之菩薩雲集,妙吉祥菩
薩入無垢普光三摩地,現大神變而來,普華幢天子問修何法,而得如是神通,佛以四種
之四法答之,又說妙吉祥最初發心轉女成男之因緣。
大品般若經(回頂端)
羅什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有二十七卷本與十卷本兩種。一種稱為大品般若經,一種
稱為小品般若經。
嘉祥法師吉藏有大品經義疏十卷、缺卷二,又有大品經遊意一卷。
大悲心陀羅尼經(回頂端)
詳稱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也略稱為千手經。
現今流通的大悲咒,就是這部經之中的咒語。
譯本有唐伽梵達磨所譯一卷。
大威德陀羅尼經(回頂端)
二十卷,隋闍那崛多譯。
佛為阿難說陀羅尼之法本,一一法中示多種之名,多種之義,亦廣說末世惡比丘之事,
及說菩薩住於母胎中之樓閣莊嚴。
六字神咒經(回頂端)
一卷,唐菩提流支譯。說文殊菩薩之六字咒,與陀羅尼經第六文殊師利菩薩法印咒同本
異譯。別為六字神咒王經。彼為觀音之六字章句陀羅尼也,今之六字為唵婆髻馱那莫。
大白傘蓋經(回頂端)
有兩種譯本,元朝時,自西藏喇嘛教之經本譯出:
一、光錄大夫司徒三藏法師沙羅巴譯,題為佛頂大白傘蓋陀羅尼經。
二、俊辯大師唧囀銘得哩連得囉磨寧等譯,題為佛說大白傘蓋總持陀羅尼經,一卷。前
卷記白傘蓋佛母之畫像念誦法,後卷附總讚嘆禱祝偈。
元本藏經記收前譯,明本藏經載後本,內容敘述白傘蓋佛母之陀羅及其功德。
大悲經(回頂端)
大悲經為佛臨涅槃時所說,以法付囑伽葉、阿難等,示供養舍利之功德及滅後結集之法
。
高齊那連提耶舍所譯大悲經,共五卷。
一字佛頂輪五經(回頂端)
唐菩提流支譯,六卷。簡稱五佛頂經。
佛以金剛密跡主菩薩之請,入大三摩地,現大轉輪王之相,說一字佛頂輪王咒已。時大
千震動,魔宮火起,地獄苦息,觀世音金剛主二大菩薩,悶絕躄地,佛復說一切佛眼大
明母咒,二大菩薩即醒起身,次說白傘蓋頂輪王咒,次說光聚頂輪王咒,次說高頂輪王
咒,共有十三品。
菩薩藏經(回頂端)
一卷,梁僧伽婆羅譯。
舍利弗問懺悔隨喜勸請迴向,佛具答之,初明十世界之十佛,使結壇受持,後明過去大
光明聚如來時,世尊為竭伽陀天女受持此經,即轉為女身。
八名普密經(回頂端)
詳稱八名普密陀羅尼經。一卷,唐玄奘譯。有另外的譯本,稱為秘密八名陀羅尼經。
佛告金剛手菩薩,有八名咒,受持之者,廣大之威德易成,秘密之神用無損,故說八名
咒。八名者神咒之八種德名也,一、功德寶藏,二、莊嚴象耳,三、善勇猛,四、勝諦
雲,五、成熾然,六、微妙色,七、嚴飾,八、金剛。
王法經(回頂端)
詳稱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一卷,義淨譯。
有同本異譯者如下:
一、施護所譯佛說勝軍王所問經。
二、沮渠京聲所譯諫王經。
三、玄奘所譯如來示教勝軍王經。
內容為舍衛國波斯匿王說治國之正法。
八師經(回頂端)
一卷,吳支謙譯。
八師為殺、盜、邪淫、妄語、飲酒、老、病、死、佛師此八法而修道。
內容敘述梵志邪旬,問佛之師,佛以八師答之。
善思童子經(回頂端)
二卷,隋闍那崛多譯。
佛乞食毘耶離城,至毘摩羅詰家,善思童子獻華禮佛,誓成菩提,佛為說法,童子證無
生忍。
八佛名號經(回頂端)
一卷,隋闍那崛多譯。
內容為佛因舍利弗之問而說東方八佛之名號,聞者不退菩提。
又有八吉祥經一卷,蕭梁僧伽婆羅譯。與八佛名號經同本。八吉祥即八佛之名號。
另有八陽神咒經一卷,西晉竺法護譯。為八佛名號經之異譯。
阿毘達摩藏顯宗論(回頂端)
尊者眾賢著,顯揚自宗者,唐玄奘譯,四十卷。
四法經(回頂端)
有三種經:
一、佛說大乘四法經,一卷,唐地婆訶羅譯,說菩薩所修之四法。
二、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一卷,同人譯。與上經義同而文稍異。
三、大乘四法經,一卷,唐實叉難陀譯,說種種之四法。
碧巖錄(回頂端)
又稱為碧巖集。十卷。
宋圜悟於澧州夾山靈泉院碧巖方丈提倡雪竇頌古百則,圜悟弟子大慧宗果,提起教外別
傳不立文字之真趣,一旦燒棄之,後人更拾集其燼餘,傳之於今。
黃檗宗大智為之註釋,名種電鈔。
四願經(回頂端)
一卷,吳支謙譯。
佛對純陀說凡夫有四願:一欲吾身長壽康,二欲財產俸祿長富饒,三欲妻子眷屬長恩愛
榮樂,四欲放心恣意淫五樂等,而命終時,四頤隨人魂神不去,空為之固告。
法界觀門(回頂端)
一卷,華嚴初祖終南杜順著。
書中明三重之法界觀,是華嚴宗觀門之創始。
內文有:「修大方廣佛華嚴法界觀門,略有三重,真空第一,理事無礙第二,周遍含容
第三。」
占察經(回頂端)
詳稱占察善惡業報經。二卷,隋菩提燈譯。
地藏菩薩說投木牌占吉凶善惡之法,兼示懺悔之法,次示一實境界二道之觀道事理具備
。
明智旭著有占察經疏三卷,占察行法一卷。
五教止觀(回頂端)
一卷,華嚴宗之初祖杜順著。約五教而明止觀。
五教章冠經上:「杜順禪師乃文殊師利菩薩之化身,弘以華嚴訓以一乘,遂造法界觀一
卷,五教止觀一卷,是華嚴根本之章,圓宗最初之觀,被五教止觀者,即約五教各別止
觀,故五教之名正始彼觀。」
甘露經(回頂端)
詳稱佛說甘露經陀羅尼,一卷。唐實叉難陀譯。因為經文有「取水一掬,咒之七遍,放
於空中,其水一渧,變成十斛甘露,一切餓鬼,並得飲之,無有乏少,皆悉飽滿。」因
此稱為施甘露真言,也稱為十甘露咒。
大莊嚴論(回頂端)
又稱為莊嚴體義論,本頌為慈氏菩薩造,釋為天報菩薩造。
明論(回頂端)
又稱為韋陀論。韋陀譯為明,明是明智的意思,又有明察實事的意思。婆羅門立四明論
,佛教立五明論。
勝鬘寶窟中本:「五明論此是明智人之所造,又學此論者亦能生人慧明,故稱五明。」
唯識述記一:「明論者,先云韋陀論,今云吠陀論,吠陀者明也,明諸實事故。」
辨中邊論(回頂端)
又稱為離僻彰中論,本頌是慈氏菩薩造,釋論是天親菩薩造。
法界無差別論(回頂端)
詳稱大乘法界無差別論,一卷,堅慧菩薩造,唐提雲般若譯。主旨在明菩提心。
本論之注疏如下:
法界無差別論疏一卷,唐法藏撰。
法界無差別論疏領要鈔科文一卷,宋普觀錄。
法界無差別論疏領要鈔二卷,宋普觀述。
十誦律(回頂端)
六十一卷,後秦弗若多羅,羅什共譯。四律之一,有部之本律。
摩訶僧祇律(回頂端)
四十卷,東晉佛陀跋陀羅與法顯共譯。為大眾部所傳之律藏。
法顯傳:「法顯本求戒律,而北天竺諸國,皆師師口傳,無本可寫,是以遠涉乃至中天
竺,於此摩訶衍僧伽藍得一部律,是摩訶僧祇眾律,佛在世時,最初大眾所行也,於祇
洹精舍傳其本,自餘十八部各有師資,大歸不異,然小小不同,或用開塞,但此最是廣
說備悉者。」
法華經論(回頂端)
詳稱為妙法蓮華經論優婆提舍,一卷,後魏菩提流支譯。
優波提舍為論藏之異名,天親菩薩釋法華之論藏也,有元魏勒那摩提之異譯一卷,題為
妙法蓮華經論優波提舍。
瑜伽師地論(回頂端)
彌勒菩薩說,唐玄奘譯,共一百卷。
瑜伽,相應之義。
瑜伽師,即指禪定相應之人,三乘之修觀行者,皆稱為瑜伽師。
地,瑜伽師所依所行的境界。共有十七地,從第一五識身相應地至第十七無餘依地。
瑜伽師地論闡明瑜伽師所行的十七地,因此稱為瑜伽師地論。
大薩遮尼犍子受記經(回頂端)
十卷,元魏菩提留支譯。
大薩遮尼犍子,為嚴熾王說法,遂受記於佛,其所說世出世之法,曲盡其妙,文義亦通
暢,世最流通。
另有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三卷,為此本之異譯,缺王論品。
稻桿經(回頂端)
又稱為稻芊經,稻簳經。稈、簳,都是禾莖。有兩種譯本:
一、稻芊經,一卷,失譯,說十二因緣之法,十二因緣之次第生,等於稻芊之由種生芽
,由芽生葉等,故取以為喻。
二、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簳喻經,一卷,不空譯。
入阿毘達摩論(回頂端)
塞建陀羅阿羅漢造,唐玄奘譯。單簡述有部宗之法相者,一卷。
顯揚論(回頂端)
又稱為總包集義論,無著菩薩所造。
分別瑜伽論(回頂端)
又稱為攝散歸觀論,慈氏菩薩所造。
阿毘達摩順正理論(回頂端)
尊者眾賢著,駁世報之俱舍論,又稱為俱舍雹論,唐玄奘譯,八十卷。
五分律(回頂端)
詳稱為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五部律中彌沙塞部之律本。三十卷,宋佛陀什等譯。
善見律(回頂端)
詳稱為善見毘婆沙律,又稱為善見律毘婆娑,十八卷,蕭齊僧伽跋陀羅譯,小乘律部五
論之一,廣釋四分律。
阿毘曇心論(回頂端)
尊者法勝嫌婆沙論太博,而略撰其中要義,成阿毘曇心論。晉僧伽提婆、惠遠共譯,四
卷。
阿毘達摩大毘婆沙論(回頂端)
毘婆沙,譯為廣說。唐玄奘譯,二百卷。
佛滅後四百年初,五百羅漢由健陀羅國迦膩色迦王之請,廣解釋發智論之論本。
阿毘達摩雜集論(回頂端)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之簡稱,又稱對法論,解釋阿毘達摩集論,十六卷,安慧造,玄奘
譯。
阿毘達摩俱舍論(回頂端)
解釋阿毘達摩俱舍論本頌的釋論,唐玄奘譯,三十卷。
俱舍,譯為藏,包藏之義,世親造本頌,後造釋論,釋論中固牒舉本頌。
又有阿毘達摩俱舍釋論,婆藪盤豆造,陳真諦譯,二十二卷,與俱舍論同本異譯。 |
R*o 发帖数: 3781 | 2 吓人吧
所以很多年轻人更愿意去信基督教
【在 G*******s 的大作中提到】 :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 大藏經(回頂端) :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
G*******s 发帖数: 4956 | 3 其实我觉得很多佛学居士都不读佛经的
只要念阿弥陀佛,然后顿悟就行了
【在 R*o 的大作中提到】 : 吓人吧 : 所以很多年轻人更愿意去信基督教
|
J******s 发帖数: 7538 | 4 你不要人云亦云,看见什么就瞎说
先读读书了解一下不好麽?
【在 G*******s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我觉得很多佛学居士都不读佛经的 : 只要念阿弥陀佛,然后顿悟就行了
|
R*o 发帖数: 3781 | 5 这个有个说法是看人资质
不过念佛那是和祷告一样,集中精神而已
【在 G*******s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我觉得很多佛学居士都不读佛经的 : 只要念阿弥陀佛,然后顿悟就行了
|
R*o 发帖数: 3781 | 6 他觉得人写的东西没啥好读的
我都奇怪他会在这里摆出一副想学佛的姿态
那个myelsa死不肯读佛经的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你不要人云亦云,看见什么就瞎说 : 先读读书了解一下不好麽?
|
G*******s 发帖数: 4956 | 7 你看到那个目录了么?那么长,跟改革宗清教徒的著作有的一比了,哪里看得过来啊
要么谈谈小乘佛教的经典有哪些?我觉得小乘应该比大乘靠谱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你不要人云亦云,看见什么就瞎说 : 先读读书了解一下不好麽?
|
G*******s 发帖数: 4956 | 8 读读都有好处的。只是要小心被魔鬼给利用了就行
【在 R*o 的大作中提到】 : 他觉得人写的东西没啥好读的 : 我都奇怪他会在这里摆出一副想学佛的姿态 : 那个myelsa死不肯读佛经的
|
J******s 发帖数: 7538 | 9 seeu让你读阿含,你先读读吧,哈哈
你啊,看起来滔滔不绝,其实不用心的
我觉得你对圣经也是一个样子
【在 G*******s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看到那个目录了么?那么长,跟改革宗清教徒的著作有的一比了,哪里看得过来啊 : 要么谈谈小乘佛教的经典有哪些?我觉得小乘应该比大乘靠谱
|
R*o 发帖数: 3781 | 10 satan is bound now
【在 G*******s 的大作中提到】 : 读读都有好处的。只是要小心被魔鬼给利用了就行
|
|
|
G*******s 发帖数: 4956 | 11 为什么不先读 金刚经呢?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seeu让你读阿含,你先读读吧,哈哈 : 你啊,看起来滔滔不绝,其实不用心的 : 我觉得你对圣经也是一个样子
|
J******s 发帖数: 7538 | 12 你真不上道,还是抱着圣经吧,哈
【在 G*******s 的大作中提到】 : 读读都有好处的。只是要小心被魔鬼给利用了就行
|
R*o 发帖数: 3781 | 13 他就是要保证自己不步入异端,保证上天堂
其他都不必认真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seeu让你读阿含,你先读读吧,哈哈 : 你啊,看起来滔滔不绝,其实不用心的 : 我觉得你对圣经也是一个样子
|
G*******s 发帖数: 4956 | 14 我看到一个说法很好
现在神在三层天,撒旦在二层天
等神到了地上,撒旦就到地狱了
所以现在的捆绑还是只捆绑了一部分
【在 R*o 的大作中提到】 : satan is bound now
|
J******s 发帖数: 7538 | 15 摘录几句话,就可以上天堂了?
【在 R*o 的大作中提到】 : 他就是要保证自己不步入异端,保证上天堂 : 其他都不必认真
|
R*o 发帖数: 3781 | 16 耶稣说,信我就上天堂
他要做的,就是保证自己信的路子没错
错了就下地狱的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摘录几句话,就可以上天堂了?
|
G*******s 发帖数: 4956 | 17 上天堂是通俗说法
其实很简单就是信福音就行了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摘录几句话,就可以上天堂了?
|
G*******s 发帖数: 4956 | 18 Reo同学理解的不错。
\(^o^)/~
【在 R*o 的大作中提到】 : 耶稣说,信我就上天堂 : 他要做的,就是保证自己信的路子没错 : 错了就下地狱的
|
R*o 发帖数: 3781 | 19 撒旦还不是上帝的打手
你好好遵守爱人爱神的诫命,神不会让撒旦来玩你
【在 G*******s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看到一个说法很好 : 现在神在三层天,撒旦在二层天 : 等神到了地上,撒旦就到地狱了 : 所以现在的捆绑还是只捆绑了一部分
|
J******s 发帖数: 7538 | 20 关键是,谁证明第一句话是对的?
【在 R*o 的大作中提到】 : 耶稣说,信我就上天堂 : 他要做的,就是保证自己信的路子没错 : 错了就下地狱的
|
|
|
R*o 发帖数: 3781 | 21 我就是看透你了
一上来就贴信经,对具体一些经文理解,还有爱人如己,圣灵果实等问题囫囵吞枣
所以我说正统基督教派邪的很啊
就是要保证“主义”真,其他天伦人理都不必管了
【在 G*******s 的大作中提到】 : Reo同学理解的不错。 : \(^o^)/~
|
J******s 发帖数: 7538 | 22 恩,你看的透彻,lol
【在 R*o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就是看透你了 : 一上来就贴信经,对具体一些经文理解,还有爱人如己,圣灵果实等问题囫囵吞枣 : 所以我说正统基督教派邪的很啊 : 就是要保证“主义”真,其他天伦人理都不必管了
|
R*o 发帖数: 3781 | 23 他已经完成了这个飞跃
我就没有,我其实接触基督教时间应该比他长
就是说有些人的感性思维就是适合去信基督教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关键是,谁证明第一句话是对的?
|
J******s 发帖数: 7538 | 24 是宁愿把自己交付于感性思维的人更适合信基督教
【在 R*o 的大作中提到】 : 他已经完成了这个飞跃 : 我就没有,我其实接触基督教时间应该比他长 : 就是说有些人的感性思维就是适合去信基督教
|
G*******s 发帖数: 4956 | 25 这你可冤枉我了
我贴信经,是因为我看到太多异端的观点,对基督教信仰的误解。
其实你去教会,你会发现讲的都是什么。
其实爱是最重要的
【在 R*o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就是看透你了 : 一上来就贴信经,对具体一些经文理解,还有爱人如己,圣灵果实等问题囫囵吞枣 : 所以我说正统基督教派邪的很啊 : 就是要保证“主义”真,其他天伦人理都不必管了
|
J******s 发帖数: 7538 | 26 什么是爱?
【在 G*******s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你可冤枉我了 : 我贴信经,是因为我看到太多异端的观点,对基督教信仰的误解。 : 其实你去教会,你会发现讲的都是什么。 : 其实爱是最重要的
|
G*******s 发帖数: 4956 | 27 爱是基督教里最重要的主题
主耶稣在回答一个关于律法的总结的时候说,核心就是爱。
首先是爱神
其次是爱人如己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什么是爱?
|
R*o 发帖数: 3781 | 28 教会还不是充斥着一帮子对佛教充满误解和诋毁的人
其实基督教就是划个圈子,拉进去的人照样过日子,该犯错的犯错,毛病问题一大堆
但就是看圈子外的人,就是糊涂的不明真相的拜偶像的没光明没前途的
造成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在一起继续过属世生活的圈子
【在 G*******s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你可冤枉我了 : 我贴信经,是因为我看到太多异端的观点,对基督教信仰的误解。 : 其实你去教会,你会发现讲的都是什么。 : 其实爱是最重要的
|
R*o 发帖数: 3781 | 29 你也别忽悠了,
就是圣经是真理,不符合圣经是歪理
而圣经怎么理解,以主流教派为准
【在 G*******s 的大作中提到】 : 爱是基督教里最重要的主题 : 主耶稣在回答一个关于律法的总结的时候说,核心就是爱。 : 首先是爱神 : 其次是爱人如己
|
G*******s 发帖数: 4956 | 30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考虑有两种爱,一种是神的爱
来自神的,无条件的爱,其最高点是神自己为我们这些不值得爱的人舍弃了其独生爱子。
还有人的爱,具体阐述在林前13,但是两种爱其实也是一种爱
因为人的爱来源于神的爱,如果没有神的爱,人是爱不起来的。
【在 G*******s 的大作中提到】 : 爱是基督教里最重要的主题 : 主耶稣在回答一个关于律法的总结的时候说,核心就是爱。 : 首先是爱神 : 其次是爱人如己
|
|
|
J******s 发帖数: 7538 | 31 说的不错!
【在 R*o 的大作中提到】 : 教会还不是充斥着一帮子对佛教充满误解和诋毁的人 : 其实基督教就是划个圈子,拉进去的人照样过日子,该犯错的犯错,毛病问题一大堆 : 但就是看圈子外的人,就是糊涂的不明真相的拜偶像的没光明没前途的 : 造成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在一起继续过属世生活的圈子
|
G*******s 发帖数: 4956 | 32 我说的当然是符合圣经真理的观点了
也没有跳出正统观点的范畴啊
【在 R*o 的大作中提到】 : 你也别忽悠了, : 就是圣经是真理,不符合圣经是歪理 : 而圣经怎么理解,以主流教派为准
|
S**U 发帖数: 7025 | 33 这没有佛经根据。是个人的想像。
【在 R*o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有个说法是看人资质 : 不过念佛那是和祷告一样,集中精神而已
|
J******s 发帖数: 7538 | 34 谁证明圣经是真理?
【在 G*******s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说的当然是符合圣经真理的观点了 : 也没有跳出正统观点的范畴啊
|
G*******s 发帖数: 4956 | 35 神能证明
圣经自己也自证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谁证明圣经是真理?
|
J******s 发帖数: 7538 | 36 神在哪儿?
圣经怎么自证?
【在 G*******s 的大作中提到】 : 神能证明 : 圣经自己也自证
|
G*******s 发帖数: 4956 | 37 问下板斧,你知道福音的内容是什么么?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谁证明圣经是真理?
|
G*******s 发帖数: 4956 | 38 神无处不在
圣经里面已经宣称是神的启示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神在哪儿? : 圣经怎么自证?
|
J******s 发帖数: 7538 | 39 所有跟我传教的,我都说sorry
我家就有圣经
我接触过牧师之类的,完全接受不了他们说的话
【在 G*******s 的大作中提到】 : 问下板斧,你知道福音的内容是什么么?
|
G*******s 发帖数: 4956 | 40 我要睡觉了
给你推荐两本书:
真道初阶 又名 圣言小学的开端
圣经的权威 里程
里面对你的问题都有解答。
以后再聊吧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神在哪儿? : 圣经怎么自证?
|
|
|
J******s 发帖数: 7538 | 41 原来你来佛版传教的?lol
【在 G*******s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要睡觉了 : 给你推荐两本书: : 真道初阶 又名 圣言小学的开端 : 圣经的权威 里程 : 里面对你的问题都有解答。 : 以后再聊吧
|
G*******s 发帖数: 4956 | 42 接不接受相不相信是另外一回事
知道内容是一回事
就像我知道一些佛教的观点,但是我不相信他就是对的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所有跟我传教的,我都说sorry : 我家就有圣经 : 我接触过牧师之类的,完全接受不了他们说的话
|
J******s 发帖数: 7538 | 43 我基本就没兴趣了解,lol
【在 G*******s 的大作中提到】 : 接不接受相不相信是另外一回事 : 知道内容是一回事 : 就像我知道一些佛教的观点,但是我不相信他就是对的
|
G*******s 发帖数: 4956 | 44 你问问Reo我为什么来这里,呵呵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原来你来佛版传教的?lol
|
r****n 发帖数: 7315 | 45
看来你不懂念佛也不懂祷告。
【在 R*o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有个说法是看人资质 : 不过念佛那是和祷告一样,集中精神而已
|
J******s 发帖数: 7538 | 46 他又不信佛,他也不信耶稣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来你不懂念佛也不懂祷告。
|
G*******s 发帖数: 4956 | 47 这就有问题了。
刚才谁劝我来着,都了解,有对比,然后有选择。
如果都不了解,那么恩,呵呵。
陪你笑 lol O(∩_∩)O哈哈~
真的要睡觉了。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基本就没兴趣了解,lol
|
J******s 发帖数: 7538 | 48 你啊,无处不透着感性,lol
【在 G*******s 的大作中提到】 : 这就有问题了。 : 刚才谁劝我来着,都了解,有对比,然后有选择。 : 如果都不了解,那么恩,呵呵。 : 陪你笑 lol O(∩_∩)O哈哈~ : 真的要睡觉了。
|
G*******s 发帖数: 4956 | 49 晚安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啊,无处不透着感性,lol
|
r****n 发帖数: 7315 | 50
不信也可以弄清楚。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他又不信佛,他也不信耶稣
|
|
|
l*****a 发帖数: 38403 | 51 这个就是他的真理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神在哪儿? : 圣经怎么自证?
|
G*******s 发帖数: 4956 | 52 你的倩影无处不在啊
我要换个你找不到之处了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就是他的真理
|
d**********l 发帖数: 647 | 53 圣经里说,要走窄门,走窄到,真信耶稣要按耶稣说的话去做,新约里耶稣对信徒的要
求更要高过旧约,还是依教奉行吧。基督的信没你说的那么简单。真信的人,真正按照
耶稣说的去做的人,才可以去天堂。
【在 R*o 的大作中提到】 : 耶稣说,信我就上天堂 : 他要做的,就是保证自己信的路子没错 : 错了就下地狱的
|
J******s 发帖数: 7538 | 54 天堂和净土在你心里什么区别?
你为什么不信基督教信佛教?
【在 d**********l 的大作中提到】 : 圣经里说,要走窄门,走窄到,真信耶稣要按耶稣说的话去做,新约里耶稣对信徒的要 : 求更要高过旧约,还是依教奉行吧。基督的信没你说的那么简单。真信的人,真正按照 : 耶稣说的去做的人,才可以去天堂。
|
l*****a 发帖数: 38403 | 55 这你就说对了
另外同学你不是悲愤到宣称少上网了么,怎么又跑这儿活跃来了
【在 G*******s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的倩影无处不在啊 : 我要换个你找不到之处了
|
G*******s 发帖数: 4956 | 56 当然少上网了,少上网是因为忙,悲愤从何而来啊?
我们靠着主 常常喜乐,不住祷告,凡事谢恩
来这里也没有活跃,只是为了完成跟Reo一天一章的作业而已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你就说对了 : 另外同学你不是悲愤到宣称少上网了么,怎么又跑这儿活跃来了
|
l*****a 发帖数: 38403 | 57 老霍,算了吧,你的信用基本是无限趋近于零亚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Belief/31340027.html
【在 G*******s 的大作中提到】 : 当然少上网了,少上网是因为忙,悲愤从何而来啊? : 我们靠着主 常常喜乐,不住祷告,凡事谢恩 : 来这里也没有活跃,只是为了完成跟Reo一天一章的作业而已
|
d**********l 发帖数: 647 | 58 净土的描述参见净土三经,那是佛教道场,一到极乐世界,就是不退转菩萨,且六尘说
法,有机会闻诸佛菩萨说法,是阿弥陀佛报土,在三界之外,远超天堂。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天堂和净土在你心里什么区别? : 你为什么不信基督教信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