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 发帖数: 867 | 1 http://www.chandao.com/fojiaoweishizong/1/21.htm
唯识学在佛法中的地位(惟贤法师)
2004年7月21日讲于重庆慈云寺
一、唯识学思想的发展历史
佛在世时说法,当时无文字记载,佛灭度以后,佛说的法,经过弟子们三四次结集,这
就形成大小乘经典。因为是佛亲口宣说,内容即是佛的自证境界,是圣言量。后世的大
小乘论师们,根据佛的经典,加以研究发挥,就成为论义,于是有小乘论、大乘论。根
据时间的推移,论的内容,是有系统的,逐步将佛所说的法发挥光大。太虚法师在《判
摄佛法》中提到:佛灭度以后,初五百年,是小行大隐时期,就是说当时流通的是小乘
佛教,大乘佛教是隐而不彰。第二个五百年,是大主小从时期,大乘佛教开始逐步发扬
。第三个五百年,是密主显从时期,由于当时印度王朝处于衰落时期,婆罗门教复兴,
佛教的弘扬不得不依靠婆罗门教,以婆罗门教的形式来发扬佛教中观思想,采取一种密
宗的方式,所以这个五百年呢,是密主显从时期,以密宗为主,显宗为辅。大概在这个
时期,印度佛教就衰落了。
(一)第一个五百年,小行大隐时期
小乘在结集的时候,分为两部,就是上座部和大众 |
a*******g 发帖数: 867 | 2 二、唯识的中心思想,从小乘到大乘
佛最初说法,从讲“四谛十二因缘”开始,这时主要是讲业感缘起,十二因缘,说明众
生怎样流转世间,怎样出离世间。流转世间,无非是由于业。业呢就是由于烦恼、无明
,无明烦恼生起,造业是由于什么呢?心!小乘的“业报论”重点就是突出这一点。唯
心因果,是佛教的基本思想。
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把心分为生灭门、真如门,由生灭门流转生死,由真如
门回到解脱的境界,证得法身。这就是对于小乘思想的进一步发扬。到了六七百年间,
龙树菩萨、提婆菩萨发扬大乘般若。般若就是讲智慧,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
若三种。文字、观照、实相都离不开能观智,所观境,也离不开心。中国天台宗继承了
这个思想,即“一心三观”,一个心对诸法作三种观察,空、假、中,三谛圆融,都是
把般若思想进一步发挥,还是离不开心。龙树菩萨有首偈子:
诸佛出生处,
堕地狱未减,
成佛原未增,
应敬礼此心。
到了无著、世亲菩萨时代,就把大乘经典如《华严经》、《解深密经》、《楞伽
经》、《胜鬘经》等等,进一步发扬,明确的提出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三界唯心”就是指三界的业报,业、报都离不开心,唯心所造。“万 |
a*******g 发帖数: 867 | 3 三、唯识学的系统
从佛说《解深密经》、《楞伽经》的内容到无著菩萨的《摄大乘论》、世亲菩萨的
《唯识三十颂》、十大论师的《成唯识论》,是有系统的,内容是一层接一层。
唯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说明:
什么叫唯识?唯识的内容如何?
唯识不是否定一切色法,它是色不离心,境不离识,它不象一般的哲学、科学把心
与物分开,它不是这样讲的。唯识,有心就有境,有境就有心,境不离心,色不离识。
但是色与境,是虚妄的、幻化的,梦幻泡影,应该认识心的主要,心的能动性,在修行
方面,就需要净化心灵,目的是达到转识成智。转识成智,就证大菩提,消灭无明烦恼
,就证大涅槃。大菩提、大涅槃,其中心思想是不舍众生,它的修学是有次序,有阶梯
的。所以,唯识者,唯即一切外境离不开心识,有识就有境,有境就有心,外境是虚妄
的,要改变外境,以心为主,心能转化一切,心是主要的因,这即是唯识的意义或者宗
旨。
现在讲什么西洋唯心论、唯物论,这些思想在古代的印度和中国都有。佛家所讲的
“唯识”,恰恰不是那么一回事,所以说到唯识唯心,有人认为是空虚的,不是那回事
,它是个综合观点,看问题是综合的,不偏于哪方面,但要抓住根本。它的教义,细分 |
a*******g 发帖数: 867 | 4 四、唯识理论的建立
建立唯识理论,是由因明学来的,要懂因明。十大论师的陈那论师,是因明学的祖
师之一,写了《因明正理门论》(在陈那之先,由商羯那主写了《因明入正理门论》)
,它是根据事实、根据道理来建立,来显出真理,它不是乱说的,要合乎因明嘛,现在
讲要合乎逻辑,因明主要是根据八法,自悟悟他,来建立逻辑,建立论理,八法中有四
法是衡量自悟,有四法是衡量悟他,你自己都没有悟,没有根据,怎样去悟他呢?
自悟是哪几种呢?真现量、真比量、似现量、似比量。现量是根据现在实证,现证
现知,这个现量不象现在实验的科学,只见到物质一边,现量的内容很宽广的,包括五
俱现量、意识现量、自证现量、瑜伽现量四种。
五俱现量就是根据五根(眼耳鼻舌身)现量所证。
意识现量就是结合眼耳鼻舌身同时意识,正确的观察,得到的结论。
自证现量,就是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证得了悟的境,真实不虚。
瑜伽现量,就是你所见的,与佛的真理,与涅槃菩提、与佛的教理行果都相应。这
个现量现证就比唯物的科学宽得多了。假如违反这一点,就是似现量,是相似的,假的
。比量就是根据已知得到未知,比如你看那座山,若是起了烟,起了雾,就知道要下雨 |
a*******g 发帖数: 867 | 5 五、唯识学既通于现在,更胜于现代
为什么这样说呢?现代社会讲人本主义,讲科学,科学就主张实验、分析、归纳、
判断,不轻信,不轻易下决断。而唯识的系统,他的理论的根据,恰恰就是这个方法,
它不是懵懂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需要说出道理的,它根据因明,有分析、有归
纳,举出事实,所以现在的大学中的研究院,研究唯识的不少。现代的科学发展,用科
学方法观察事物,完全有关系,可以说出道理,要能说出所以然,若知其然而不能知其
所以然,就不行。
那么,它胜于科学的方面是哪些呢?心物综合,谈唯识,并不是离开色,离开境,
有识就有色、就有境,有见分就有相分,色不离心,见不离相,综合的观点,就胜于科
学了,而且对于唯物论、经验论还有指导思想,可以纠正一些偏向。譬如说现在讲究物
质,讲究自然科学,专门在物质方面发展,结果人心偏向,私心杂念多,就破坏了物质
,破坏了自然,破坏了人与人的关系,不融洽,就发生社会染污、环境染污、水源染污
,什么都染污。清除这个现象,物与心不能分离,要有理性、德性,发挥人生价值,来
应用这个物质科学,纠正他的偏向,若不纠正偏向,只是从物质、经济发展,结果人欲
、我执心更重,形成争 |
a*******g 发帖数: 867 | 6
果真没人学了吗?没弟子可教了吗?出不了人才了吗?已经断掉了? |
S**U 发帖数: 7025 | 7 太虛法師、「唯識學在佛法中的地位」是以如來藏立場理解唯識學。支那內學院不會同
意。印順法師就曾指出阿賴耶是真心還是妄心是如來藏,唯識學的根本爭論之一。 |
r****n 发帖数: 8253 | 8
我前面说这个是指法门传承断掉的各种可能原因,不是专门针对唯识宗的。
唯识宗传承到了智周的时候就断掉了,断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唯识名相太繁琐太复杂,学的人不多。
其他还有唯识的种姓思想和中国传统佛法的所有众生都能成佛冲突,另外唯识宗内部也
打架
【在 a*******g 的大作中提到】 : : 果真没人学了吗?没弟子可教了吗?出不了人才了吗?已经断掉了?
|
a*******g 发帖数: 867 | 9 你的说法太武断。唯识宗也绝不是只传了一代就“没人学了,没弟子可以教了”。前面有
人已经说过了,至少智周的弟子如理还是在学的,还写过唯识方面的书的。虽然不是什
么大人物,但是不至于连人也算不上吧。
这个法门到现在仍然有人在学,仍然有法师在讲。今后能否出人才,是我们不能预见的
事情。
大乘许多宗派都没有建立明确的师承体系(除了后世的禅宗),没有每代都选个祖师来继承法统。因此让人
感觉是传承中断,但是,不是说就“没人学了,没弟子可以教了”。
只要佛经在,佛法的传承是不会中断的。
中文“传承”也是有许多定义的,不是要一定要按你给的定义才是传承,其他就不是了。
杂,学的人不多。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前面说这个是指法门传承断掉的各种可能原因,不是专门针对唯识宗的。 : 唯识宗传承到了智周的时候就断掉了,断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唯识名相太繁琐太复杂,学的人不多。 : 其他还有唯识的种姓思想和中国传统佛法的所有众生都能成佛冲突,另外唯识宗内部也 : 打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