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a*******e 发帖数: 3897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nchorage (issac),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转帖】赴美生娃比抢银行还划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8 18:16:28 2010, 美东)
赴美生娃比抢银行还划算
中国新闻周刊 @ 2010-11-26
内容提要:让孩子成为美国公民的得益肯定超过300万元,相当于6个双肩背书包装满人
民币,施瓦辛格州长那样的体格,抢银行也不过背6书包钱而已,所以把孩子生在美国
的回报率高过了抢银行,难得的是只要设计得当,就完全合法。
本刊记者/陈薇
1868年,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通过,修正案第一款即规定:“凡在美国出生或归化
美国的人,均为合众国和他们所居住州的公民。”
140余年后,因为这条修正案的鼓励,一些年轻夫妇从中国内地出发,选择把腹中的生
命诞在地球彼端的土地上。
他们希望用人力改变“天意”,让这个拥有美国护照的孩子,从来到世间那一刻起,便
有机会享有美国的优质教育、福利与居住环境;与此同时,一个为之服务的赴美生子产
业链也逐渐发展起来。在不乏“灰色”与投机的色彩下,中国父母和商家们各自追寻着
自己的梦想。
但让人深思的是,在移民热的背景下,“赴美生子”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国公民
对其所属国家公共服务与社会环境的评价,当现实让他们无可奈何时,他们选择了“用
脚投票”。
制造“美国人”
在一些赴美生子的家庭眼中,这是一项“回报率比抢银行还高”的投资行动。他们希望
尽自己所能来改变孩子的命运,让他们的孩子在出生时便站在最优的“起跑线”上
“我是济南人,也是美国人”,两岁半的聪聪已经学会了这样介绍自己。聪聪的母亲王
静曾是一位妇产科医生,2007年末利用一张商务签证去了美国。这项耗时三个月、花费
近20万的“投资”,回报给她的是一个拥有美国护照的儿子。
“当然,对于济南人和美国人究竟有什么不一样,聪聪还不知道。”王静说。这个问题
的标准答案,是由代办赴美生子业务的服务商们归纳的:成为美国人,能享受180多个
邦交国入境免签证、享受美国13年义务教育、进入美国大学学费节省上百万人民币、享
有各项社会福利措施、住低价高品质的老人公寓,甚至在其他国家政局动荡时,即使航
空封锁亦享有优先搭机离开的权利⋯⋯总之,“投资回报率简直比抢银行还
高”。
1868年生效的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规定,任何在美国出生的婴儿,不论其父母的种
族以及是否拥有合法身份,都自动成为美国公民。受此“落地公民权”吸引,有业内人
士统计,最近两年,每年约有四五百位中国大陆妈妈持旅行或商务签证赴美,在洛杉矶
、旧金山等地的月子中心生下她们的美国孩子,婴儿满月后再带回国内抚养,完成她们
的“生产之旅”。
条条理由选美国
“咔嚓”一声,2B铅笔的笔芯断了,可答题卡还没有涂满;作文在写最后一段,可是题
目总是想修改,手忙脚乱中,教室铃声骤然响起——这是时常惊醒上海姑娘李琳的噩梦
,那是高考的“苦难岁月”长久留下的“遗产”。如今已经30岁的李琳在上海一家外资
企业做财务工作,尽管已经离开校园多年,却仍然摆脱不掉那些阴影:“我是被国内的
教育制度折腾得死去活来了。”
三个星期前,她不经意间看到报纸上有到美国生子的服务信息,立刻决定要成为一名实
践者。她详细列好了自己的计划:为不让公司知道,她准备以别的理由获得公司开具的
在职证明,以申请签证;怀孕后,再托医院关系向公司获得至少三个月的病假许可,前
往美国生产。
当然,这其中的可变因素仍然很多。 她担心家里的活动资金可能不够,“中介说的两
万美金应该不够,得再存几个月钱准备三万美金才行”;她只去过新加坡、韩国等亚洲
国家,担心签证被拒;她还在苦苦寻觅性价比较高的月子中心,“毕竟是一个人单枪匹
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生孩子”。
不过,这些困难在“以留学生身份就读国内高校、以美国人身份进入美国知名大学”的
诱惑下,似乎不值一提,“想到孩子可别走咱的老路,能让他轻松一点是一点,我就觉
得这折腾得值。”
一切为了“孩子”,尤其是,当这个还未出世的“孩子”将会成为家里老二的时候。
同样住在上海的陈馨本来从未想过“一胎制”有什么不妥。她受着“计划生育”的教育
长大:小学课本上就讲,我国地大物博,人均资源占有量却总是世界倒数;春节晚会,
她也会看着“超生游击队”发笑。然而,当她知道第二个孩子已经孕育时,事情却不一
样了。“如果没有一胎制的政策,我会希望有两个孩子,我很期盼两个孩子在家打闹嬉
戏,长大后也能有个相互扶持。”她说。
陈馨试想过很多可能性。怀孕时得避开居委会的耳目,是担惊受怕地在家待产,还是躲
回乡下老家去?生了之后要罚款,根据《上海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若干规定》,将按
夫妻双方实际年可支配收入的三倍征收。“反正要罚款,不如拿了这笔钱去国外生”,
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老公很快做了决定,“既然国内不能要这个小孩,我们就把他(她)
生到美国去。”
更好的教育、“合理合法”的二胎,是众多赴美生子妈妈们的首要考虑,而其他理由则
不一而足。聪聪的妈妈王静,曾在国内一家大型医院妇产科工作。因为床位紧张,只有
临近生产状态的孕妇才会被送到待产室,“反正脱光了,有时候给你盖床被单,有时这
都没有。很多家属就在外面等着,就这么从人堆里推过去了,让我感觉挺没尊严的。”
王静至今仍有心理阴影。
还有的准妈妈只是“灵机一动”,比如公司恰好派去美国商务出差;或是赴美求学、培
训交流。更有出人意料的理由——“可以逃离婆婆老人家的魔掌”。有妈妈在网上留言
说,“免得老公在家‘里外不是人’,免得为婆婆一知半解的月子知识而吵架,让坐月
子就像在作战一样”。
精英妈妈群
2007年末,怀孕七个多月的王静终于站在温暖的加州阳光下。从签证到飞行、再到入关
,整个过程是严格按照中介的嘱咐进行的:确定怀孕后立刻预约面谈,避免签证官看出
迹象;最晚临产两个月前动身赴美(如果肚子太大还得提前);入关时穿深色上衣,手
臂上最好再披一件外套遮挡:在真正踏上美国国土前,“生孩子”还是准妈妈们必须千
方百计隐瞒的秘密。
一旦跨过这个难关,便有月子中心派来的专车在机场迎候,妈妈入住后甚至可能有个小
小的欢迎会:“生孩子”又立刻变得天经地义、正大光明。
月子中心在美国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地均有分布,以洛杉矶地区最为集中。它最早
专供移居美国的当地台湾人坐月子,后来才渐渐接待从台湾本土、从大陆来美国生孩子
的妈妈们,提供食宿、交通、联系医院、████等全套服务。
王静入住的,便是由一位四川人开办的、第一批成立的月子中心。每天早八点起床、晚
十点睡觉,每周一三五产检,二四去附近语言学校上课。一周还有三次外出购物的美妙
时光,日子舒适得“就像回到住在宿舍的大学时代一样”。
不过,她们的居住条件远非大学宿舍可比。王静所住的、带有独立卫生间的小套雅房,
与另一位准妈妈共用客厅、阳台与厨房,每月租金是两万元人民币。如果是坐月子,还
要加收一万八千元。
在国内,王静做的是外贸生意。未婚的她向签证官出示的资产包括,一套60平方的房子
、一辆十二万的福特汽车、二十多万存款以及相同金额的年收入证明。
在那些去美国的内地妈妈中,王静的经济状况似乎只能算这个群体的“下限”。一些妈
妈去奢侈品打折店,一次便刷掉六七万人民币;买的婴儿奶粉、衣服、家具,不得不租
用集装箱运回国内;还有的妈妈,生完孩子出了医院,直接让司机拉到拉斯韦加斯,在
赌场里一天就可以输掉几十万人民币,“有很多人真的非常有钱,很难想象”。
一家洛杉矶月子中心的老板Andy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这些财力充实的妈妈们,
大部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和其他省会城市,她们大多出生于1975至1985年间,“三
成左右有出国或留学经历,二成英文流利”。
“大多是企业老板、外企主管、政商名流、医生、律师、会计师、教授等等。”在国内
最早从事赴美生子中介服务的赵玲玲表示,能够有意愿、有条件且能成行的父母,在广
大的人口基数中,“还是少数富裕父母中的少数人”。
下文:美国式生产 http://magazine.inewsweek.cn/magazine/recommend-213-3.html
相关话题文章:
穿越大洋的生子链,揭秘的是那些神奇的赴美生子中介机构的运作远离,如果您有意走
这条路,值得一看。 http://magazine.inewsweek.cn/magazine/recommend-343.html
赴美生子至少持续十年。专家访谈,谈论十年的功夫。美国国会也有人提出堵住这个漏
洞,免得让更多人把孩子生在美国。美国的设想一直是把有技术、有钱、受过教育的移
民留下来,从现在的情况看来,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是这样的人。中国最优秀的人才用各
种各样的方式流出中国。 http://magazine.inewsweek.cn/magazine/recommend-344.html
原帖地址:http://www.bullogger.com/blogs/inewsweek/archives/370647.aspx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