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USANews版 - 从软埋看作弊统治时期的中国社会
相关主题
还没投票就开始指责对方舞弊,是输不起还是给自己找台阶?总统对政党改革的力量
假设世界上有两种国家,一种黑人至上,一种白人至上obama pushes banks to lend money to minority owned business
分析一下法国黄背心运动,及其国运GOP的最后一招,大搞人身攻击。
谁在美国搞土改,老子就支持谁 (转载)美国人民想要change
纽约市长上狐狸台汗尼迪[合集] 现在可以放心地说一点真相了:为奥巴马极力助选的极左刊
Obama的高明极左的国会议长Nancy Pelosi的后院会起火吗?
八马为何不动?居然没有赌盘开.
认识奥巴马:《奥巴马的国度:极左政治和个人崇拜》极左工会等组织支持的极左候选人在阿肯色州联邦参议员初选中失败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软埋话题: 小说话题: 土改话题: 方方话题: 极左
进入USANew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f***e
发帖数: 5443
1
评论:作弊在Mitbbs是丧家之犬,原因是绝大多数大陆华人都曾经自己或自己知道的亲
人被作弊侵害
4月底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路遥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评委们把大奖颁给了湖北作家方方
的《软埋》,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位土改中失去惨痛记忆的老妇人的故事,评委们给出了
这样的评价:“她固然不是选取土改题材的唯一作家,但她却是把同类题材处理得恰到
好处的作家,让批判性与文学性打到了很高程度的融合。”
就在这部小说获得这项民间奖项的前一天,在方方的家乡武汉举办了一场针对小说
的批判会,亲身经历土改的老革命、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及其后代参加了该会
。武汉钢铁厂原组织部长殷学元发言说,方方污蔑土改,意在颠覆共产党。座谈会上还
挂着一个大横幅“《软埋》是一株大毒草”。
不久,中国一批极左派人物撰文对小说《软埋》以及作者方方进行政治批判,认为
小说是为地主阶级翻案,否定中共的土地改革政策,并认为当下中国文艺界需要认真贯
彻习近平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5月22日、23日、24日接连三天,前
中共中组部部长张全景、解放军上将赵可铭、中共中央宣传部研究室原主任刘祖禹三位
中共高官在红色文化网,分别发表文章《〈软埋〉是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
反映》、《〈软埋〉是对土改的反攻倒算》、《<讲话>之后发表<软埋>是极不正常的》
,对《软埋》进行政治批判。5月27日,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王诚也在察网发表批判,称
“《软埋》其实就是一颗颜色革命的信号弹,通过伪造一个地主家庭被软埋的历史,来
为刘文采、黄世仁们翻案。”
对于极左派运动式的大批判,方方也不停地在自己的微博进行回应与反击,称自己
是一位自由的作家,并感慨“文革”阴魂不散。方方5月22日写道:“我的写作,一向
关注社会进程中作为个体的人的命运。有读者一定要肢解小说,并恶意解读其内容,以
夸张的方式,向诸多不读作品的人们传达错误信息,这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想知道
我为什么‘不倒’吗?”方方5月23日再次反击写道。“我身后当然有大背景!而且是
巨大无比的背景!他的名字叫常识。常识,这正是你和你的极左伙伴们所缺少的。”
但是到了5月25日,方方微博称《软埋》停印。随后《软埋》在当当、京东等网上
书店下架。不过,小说《软埋》却因极左人物的批判与方方的回应,成为热门读物,许
多读者赶紧在书店或是淘宝购买还未下架的图书以示支持。《软埋》的Word文档或是
PDF文件更是在读者中秘密传播。
方方,原名汪芳,当代著名作家,1987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风景》被视为新写实主
义开山之作,代表作有《祖父在父亲心中》、《乌泥湖年谱》。现为湖北省作协主席。
她不甘于历史与记忆的被“软埋”,用三年时间将小说写出,2016年8月由人民文学出
版社出版,本来并未引起社会的太大关注。在极左批判之后,不仅“软埋”成为一个热
门词汇,用来形容当代中国的历史与记忆,中共土改的历史也再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20万字的小说《软埋》,讲述的是一位老妇人丁子桃突然陷入痴呆后,她的儿子吴
青林无意中发现父母身世的故事。原来父亲吴家名原是山西一个地主家的少爷,全家在
1948年的土改中被杀后,隐姓埋名成为医生。母亲原名黛云,在1950年代土改时期,娘
家人被杀、婆家全家集体自杀且被“软埋”,即不入棺椁直接被泥土埋葬。黛云侥幸逃
出,被吴家名救活,但从此失去记忆。就在吴青林发现自己父母家族的可怕历史时,被
记忆折磨了两年多的丁子桃去世,没有和儿子说一个字,她的记忆从此软埋。
方方在小说后记中写到,书名及故事来源于她的一位朋友的母亲。朋友的母亲当年
只身从四川逃出,后给人做保姆。后来朋友买了别墅,母亲依然紧张和恐惧,即便得了
老年痴呆症,依然清晰地说:我不要软埋。“人死之后没有棺材护身,肉体直接葬于泥
土,这是一种软埋;而一个活着的人,以决绝的心态屏蔽过去,封存来处,放弃往事,
拒绝记忆,无论是下意识,还是有意识,都是被时间在软埋。一旦软埋,或许就是生生
世世,永无人知。”
就这部小说掀起的波澜之时,方方接受了采访。采访用邮件进行,经过删减与编辑。
问:小说后记中你提到你的家族历史片段,能说说你家族在土改中的经历吗?你们
的家庭记忆也被“软埋”?关于土改,你查阅过相关历史资料吗?
答:小说内容跟我的家族其实没有任何关系。我在写完小说后,想写一部百年社会
动荡和变革之中一个家族的命运,所以就去老家看看。因为我父母的家庭还是非常有代
表性的。由于我父母年轻时即出来读书工作,我从来没有去过老家。小说写完后,交给
了出版社,然后才第一次回到老家。的确,我在乡下了解到许多过去从未听说的事。几
十年过去了,知道一点往事的只剩有两个表哥,其他晚辈也几乎都不知道。小说的原型
人物是我朋友的母亲,但也只有一点点痕迹。我在后记里也提到。正是被她母亲所说的
“软埋”两个字所击中,放下手上的他作品,开始写这部书。
我是上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的,曾在电视台工作,经常下乡去拍纪录片,后来又
下乡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这种经历,使我有机会在乡下看到许多无主大宅,或说
是老式庄园。也有的宅园会有一二后人,偏居一隅,多是贫困潦倒者,更多的则连主人
都没有。好奇中问村民,他们也会跟我说一点当年往事。这些我见多和听多了,便会沉
淀在心里。
此外小说中所写的川东,我也专门去过。因为涉及到土改,我自然会查阅资料。很
多与土改相关的资料非常小众,毕竟这是过去了多年的事。而这样一件影响到中国社会
进程的大事,大家也都忘记得差不多了。现在,倒因为《软埋》一书的遭禁,这些资料
反而流传开来。这也让我很意外。当然,我读或查到的,应该比流传得更多一些。我写
过不少有历史背景的小说,我的写作习惯就是在开笔之前,一定要把案头资料工作做足
。非但如此,我还会去现场查看。几乎每一部小说都是如此。
问:《软埋》以否定土改而引起争议,不过,小说中土改历史并没有正面出现,而
是在一位失忆老人的记忆中再现的。与其说这是一部土改小说,不如说是一部土改记忆
的小说。可以这么说吗?
答:也可以这么说吧。小说其实并无反对土改的议论,甚至没有反对的倾向。对历
史事件不作评价,这大概也是我写作的一个基本态度吧。因为很多历史进程中的事件,
经常有着非常复杂的背景和非常特殊的原因。是非对错,不是由一个作家来评判的。文
学是人学,我的小说关注是的在这些历史进程中受到冲撞而被改变命运的人。社会事件
只是人物的背景而已。甚至,归到这部小说中,我倒是更多的有一种与历史和解的态度
。这种和解表现在我对遗忘者的体谅。毕竟这是一段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的历史,与
此相关的几乎整整一代人都业已逝去,留下来的后代也可以放下这些,以向光明处看的
心态,过好现在的生活。
所以我觉得他们可以遗忘,但社会精英会应该对这件事有所记录。一个社会的重要
事件,不能让时光软埋掉,我们需要记录下来。个人可以不需要记忆,但历史和民族需
要。记录的目的是可以以史为鉴,为后来的社会进步提供文本参照。
问:那么,你怎么看土改的历史?既然小说其实并没有正面写土改,你认为,小说
《软埋》为什么会触怒极左,引起他们的大批判?
答:我本来就没有对土改这一事件进行正面描述的想法。我只是想写在那样的背景
下,一个人和一些人的命运。至于土改本身,我一向的看法是:一个新政权的建立,进
行土地改革或许也是必然。实现耕者有其田,抑豪强,均贫富,大约也是一种社会理想
。但是怎么改?是否需要这么残酷?是否需要杀掉这么多人?我作为一个人本主义者,
持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显然的。其实这部小说中人物命运是有些悲惨,但却是一部观点温
和的小说,仅仅涉及到土改这个题材而已。
之所以引起极左围攻,我想有极左自身原因。因为任何派别一旦走向极端,就会随
时寻找攻击目标,如果他们不攻击别人,便会自己相互攻击。只有在攻击他人的情况下
,他们方可团结一致。当然,或许有人背后策动,比方我在评奖和评职称过程,对一些
四处搞活动的人进行过批评,显然这些人对我也是相当仇恨的。利用极左的情绪,对我
个人进行报复大有可能。不然,很难理解,三个退休高官(指前中共中组部部长张全景
、解放军上将赵可铭和中共中央宣传部研究室原主任刘祖禹——编注)几乎在同时看了
小说,并且同时期写出内容大体相同、文风大体接近的文章。而且这三个退休高官的共
同点都是喜欢书画。有时候,一些事看起来很复杂,稍加搜索,追踪寻迹,一下子就能
看到是怎么回事。所以,引发这么一个事件的导火索,很可能就是我得罪的某一个人,
他寻找他的哥们帮忙,而极左的“网络新文革”也正好需要目标人物作为突破口,他们
也要有他们的存在感,发出他们的声音。这个话题,或许正好合他们的意。两下里一拍
即合。由此,所有极左的骨干人物几乎全体上阵,没有写文章的,也通过转发表态,声
势真是非常的浩大。用词之激烈、之凶狠,也非常让人惊讶。从普通的底层百姓,到北
京高官,都来批判这一部小说——一部观点如此温和的小说,的确是不可思议的事。它
不可能不成为事件。
实际上,他们从第一篇文章开始,就不是在谈作品,而是针对作家。以他们列出来
的罪状,放在过去,都是杀头罪,放到现在,也让官员们高度胆寒。他们甚至是一而再
、再而三,一波一波地示意官府:这个人的小说是在反对你们,你们应该严惩她。他们
也吃定了官方心理。为了维稳,官方一定会听从他们摆布。
问:赵可铭〝仍然认为文学是阶级斗争或政治宣传的工具〞,这种论调的出现,很
容易让人想起文革。你认为为什么如今还会出现这样的批判和论调?
答:我们在大学时,曾经联合湖北省的文学期刊《长江文艺》杂志社做过一次专题
讨论,即:文学是不是阶级斗争的工具。那时间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或八十年代初
。我们大部分同学都坚决否定“工具论”这一说。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认为这是一个早
已解决了的问题,根本不用再讨论。文学当然不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虽然它时而可以作
为工具。但它的本质不是用来当任何工具的。所以,再次看到具有文革风格的文章,我
还是吃了一惊,真的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
上海华东师大钱谷融先生曾经有一句名言,这句话深深地影响到我。他说:“文学
是人学”。我极认同这个观念。你不能要求一个作家必须是政治家或革命家,要求他们
的写作是为政治或为革命;也不能要求作家的写作必须按规定去写,或者按上级要求去
写。如果历史上过往作家都是这么写作的,我们今天哪里还有那么多的文学经典可以一
读?文学更多的是一种个人表达,无数个人的表达,汇集起来,才是一个时代的表达。
问:《软埋》一方面得到民间文学奖“路遥文学奖”,另一方面遭到左派人士张全
景、赵可铭等人的围攻,你自己是怎么理解当下中国这个奇怪的现象?如何看待当下中
国这两种严重对峙的情况?
答:我不介意得不得奖。而且我之前也并不知道有一个路遥奖。但在一片批判声中
,评委们把路遥文学奖给了我,我还是非常感动并感谢的。这种感动感谢并非是得了奖
,而是一种认同。它让我知道,在文学界,至少有不少人与我有着相同想法或相近的价
值观。对于极左的围攻,我最初也是备觉意外。先没当回事,因为很多作家都被攻击过
。像陈忠实、莫言余华等,他们也都有(受)过攻击。
我是完整经历过文革和改革开放的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一直在反左,反左的
力度并且非常大,对社会上影响也很深。很长时间,极左都没有市场,一个极左者,一
定会被社会所唾弃,也被众人所厌恶。当然,也许也有文革的拥护者,但那时没有互联
网,他们没有发声机会。现在的极左人士其实与文革中的左派也是不同的人。应该说,
改革开放让中国社会走出了困境,经济上得到腾飞,但这个过程,很多人都付出了代价
,尤其是生活在底层社会的人们。虽然社会整体富裕了,生活比之以前都得到改善,但
贫富差距的扩大、日常生活的艰难,比方看病、买房、教育、就业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再加上层出不穷的贪官和永远懈怠的官员如此之类。改革中的失误,许多后果是由他
们承担下来了。国家长时间没有修正这些失误,便导致了他们深深的失望感。而他们的
声音很难发出去,他们的诉求也经常被忽略,甚至他们积压的情绪也得不到安抚。
互联网让他们聚集在一起,彼此回首往事,怀念当年要穷一起穷,要苦一起苦的清
贫岁月,这已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安慰剂。极左们正是利用这样一些深怀失望感的人。个
人际遇,使他们很容易情绪化,只要有人煽动,就会相信煽动者真是他们的代言人。这
样一群人的基数非常之大。直到今天,我们的政府,仍然没有拿出更好的办法,来改变
他们的生活状态,以及让他们更新自己的观念,从而融入现代生活。我想,要化解现在
的对峙,最重要的还是要重视民生并改变民生。这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可能需要漫长的
改革过程。
问:1942年5月2日,毛泽东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成为中国文学创作指导思想。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作为作家,
你怎么看待这两个座谈会所造成的影响?
方方:第一个会议中的“延座讲话”,我这样年龄的人,在文革中都学习过。毫无
疑问,这个讲话对中国的文学有着极大的影响。第二个会议,我没有参加。毕竟我在国
内也不是个积极分子。我虽然在湖北作协当主席,但在中国作协仍是边缘人物。何况我
一向也不喜欢开会。没有资格参加这个座谈会,大概也是我们双方的乐见之事。说起来
,无论第一次或第二次座谈会,都显示着高层领导对文学的喜爱和看重。他们的观点,
自是对中国文学的走向影响巨大。这个影响不能用简单的文字陈述会出现在哪些方面等
等,也无法用很精准(的)词汇来作一个判断。或许是一种综合性的影响吧。但需要说
的是: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无论有多少领导的重要讲话,他们仍然会按自己的内心需求
去完成每一部作品。
c******t
发帖数: 2478
2
中国现在左的很厉害,文革小将现在60多岁了,正是现在掌握核心权力的一代人。一个
人的思维20来岁就定型了,所以现在中国左倾也不奇怪。再过20年等改开后一代人成了
权力核心中国还是会右倾,每一代人都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此外,看看美国现在的年轻人,可以看到30年后的美国大致会是个什么样子。
T**********e
发帖数: 29576
3
很多年没看方方小说了,记得她写武汉市井卖鸭脖子女挺有意思。
1 (共1页)
进入USANew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极左工会等组织支持的极左候选人在阿肯色州联邦参议员初选中失败纽约市长上狐狸台汗尼迪
疤蟆极左医疗法案的又一个后果Obama的高明
发现了,嫌中产缴税少的,都是不交税的八马为何不动?
今天极左媒体比如yahoo,msnbc都噤声了认识奥巴马:《奥巴马的国度:极左政治和个人崇拜》
还没投票就开始指责对方舞弊,是输不起还是给自己找台阶?总统对政党改革的力量
假设世界上有两种国家,一种黑人至上,一种白人至上obama pushes banks to lend money to minority owned business
分析一下法国黄背心运动,及其国运GOP的最后一招,大搞人身攻击。
谁在美国搞土改,老子就支持谁 (转载)美国人民想要change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软埋话题: 小说话题: 土改话题: 方方话题: 极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