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n******g 发帖数: 17225 | 1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李干杰
[摘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体现了党和政府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全力以赴打
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
战要做到“六个坚持”。下一步工作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是克服“四种消极情绪和心态
”、做到“五个坚定不移”、落实“六个坚持”、打好“七大标志性战役”。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顺应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
民认可、能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党的十九大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
战、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全面部署。2018年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研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要求打赢蓝天保卫战等七大标志
性战役。5月18日至19日,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加
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再部署,提出新要求。6月16日,中共
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明确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2019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
记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强调要解决好
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这一
系列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
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
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进展与形势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
大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进
展。2018年目标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均达到年
度目标和序时进度要求。
2018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79.3%(2020年目标是达到80%以上)
;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24.6%(2020年目标
是下降18%);国家地表水评价考核断面中,I-Ⅲ类断面比例为71.0%(2020年目标是
达到70%以上),劣V类断面比例为6.7%(2020年目标是控制在5%以内)。二氧化硫、氮
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18.9%、13.1%、8.5%、8.9%(
2020年目标是分别减少15%、15%、10%、10%)。2019年以来,全国水和大气环境质量总
体稳定。前8个月统计数据,全国地表水I-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5.0%,劣Ⅴ类断面比
例为4.0%;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81.7%;PM2.5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
米,同比持平。其中,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
总体而言,工作进展有成效。但同时要清醒看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还存在不少
的问题、面临不小的挑战。
一是思想认识上的摇摆性。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想理解不深不透,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认识不到位,对绿色发展认识不
高、能力不强、行动不实,重发展轻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
下,部分地方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出现了弱化,将经济下行压力简单归结于环
境监管过严的模糊认识有所抬头,放松环境监管的风险有所增加。
二是污染治理任务的艰巨性。随着环境治理措施深入推进,一些问题解决的难度在
加大。特别是在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农业投入结构调整方面,部
分地区仍对传统产业存在路径依赖,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突出。运输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农业投入结构调整还需完善切实有效的政策机制。全国污水管网存在40万公里左右的
缺口。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等案件仍高发频发。重化工产业
布局性风险隐患大。突发环境事件、垃圾焚烧等项目开工建设的社会风险不容忽视。
三是工作进展的不平衡性。从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看,部分地区大气环境改善难度
加大,少数地区劣Ⅴ类水体比例、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指标改善程度不高,个别地
区化学需氧量、氨氮指标未达到序时进度要求。从区域角度看,东南沿海地区前期工作
基础好,总体进入工业化后期,生态环境压力相对缓解;中西部地区处于工业化中后期
,承接了不少相对落后产业,环境压力正在加剧。同时,城乡发展和环境治理不平衡,
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仍然相当普遍。
四是工作基础的不适应性。从工作能力上看,生态环境队伍薄弱,尤其是基层专业
人员严重缺乏。从工作方式上看,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从工
作作风上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存在。个别地区、领域和行业的“一刀切”
行为影响恶劣。
五是自然因素影响的不确定性。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还不稳固,受自
然条件变化影响较大,特别是大气环境质量受气象条件影响明显。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
关联合中心的研究显示,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的影响,年际可达±10%,对个别城市可
达±15%,月际可达±30%以上。
六是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中美贸易摩擦等国际形势变化可能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进程,将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产生新的压力。一些发达国家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动力开始
显现不足,个别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开倒车。国际社会期待我国在国际环境治理尤其应
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领导者角色,同时我国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进一步减排和出资的
压力。
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目标是约束性指标,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庄严承诺,是
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如果这些目标任务没有完成,将直接影响各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认可,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我们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做到未雨绸缪,确保打好
打胜污染防治这场大仗硬仗苦仗。
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要做法
在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过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通过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举措创新支撑工作开展,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概括为“
六个坚持”:
(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
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
实践问题。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在“八个观”,即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
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
统观、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
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开放鲜活的思想体系。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对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
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
、不松劲、不开口子;在出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再次强调,要保
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了对生态文明
建设坚韧执着的战略思考。
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而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重要的价值观又是重要的方法论
,是做好工作的指南针和金钥匙。在谋划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和布局中,要善于领悟
这一重要思想对大势的把握,不断提高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在遇到问题、
困难和矛盾时,要善于运用这一重要思想找方向、寻路径、求答案。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党
的十九大提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一方面,始终为了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积极回应人民群
众的所想、所盼、所急。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标志性战役,国务院印发实施《打赢
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
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等攻
坚战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按照“以气定改、以供定需、不立不破”的原则,统筹兼顾
温暖过冬和清洁取暖,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由12个增加到35个,累计完成改造
1000万户以上。推进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2018年1586个水源地6251个问
题整改完成率达到99.9%,5.5亿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升。大力整治黑臭水
体,36个重点城市1062个黑臭水体中1009个已消除或基本消除黑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
整治,2016-2018年累计完成8.5万多个建制村环境整治。坚决禁止洋垃圾入境,2018
年固体废物进口总量同比减少46.5%。严厉打击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行
为,2018年挂牌督办的1308个突出问题中1304个完成整改。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2018年全国实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8.6万件、罚款数额152.8亿元,分别比2014年增加
124%、382%。
另一方面,充分依靠人民,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将人民来信来访和举报作为精准发
现生态环境问题线索的“金矿”,让人民群众成为我们发现问题的帮手、同盟军,变成
我们监督力量的一部分。2016-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共受理群众举报159.2万件
,基本做到按期办结。
(三)坚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各
相关部门要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管发展的、管生产的、管行业的必须按“一岗双
责”的要求管好环保。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
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相继出台。我们将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地方党委
和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底线,完善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实行严格问责和“一票否决
”,全面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推动下,全面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从2015年12月河北省试点开始,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对全国31个省(市、区)和新疆生
产建设兵团第一轮例行督察全覆盖,2018年又分两批对20个省(区)开展“回头看”,
共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15万余个。2019年已完成第二轮第一批对上海、福建
、海南、重庆、甘肃、青海等6个省(市)和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有
限公司2家中央企业的督察进驻工作。总的来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达到了“中央
肯定、地方支持、百姓点赞、解决问题”的显著效果,已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想、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平台、机制和抓手。我们将持续推动中央生态环境
保护督察向纵深发展。
(四)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体现了工作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有利于强化科学
治污、系统治污,更好地调动地方积极性,让环境治理措施更有针对性;有利于使环境
治理成效与老百姓的感受更加贴近,让人民群众有明显的获得感。
坚持把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
在规划计划方面,将空气质量和地表水质量改善作为约束性指标,提出重点任务和保障
措施。在深化改革方面,完善总量指标分配机制,将质量与总量挂钩,环境质量差的地
方要承担更多的总量减排任务。在环评审批方面,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区域环评规划、
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的“三挂钩”机制。在考核评价方面,坚持环境
质量考核和总量减排考核相结合,总量减排考核结果服从环境质量考核结果。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推动环境监测数据归真。如果数据不真实准确,就无法判断各地
生态环境质量,无法判断政策措施是否见效,无法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各级认真贯
彻落实《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
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
等改革文件,尤其是改革生态环境监测机制,完成国家空气和地表水质量监测事权上收
,由过去的“考核谁、谁监测”变成现在的“谁考核、谁监测”,实现了前后的数据相
匹配、相一致。同时,建立生态环境质量排名和公开制度,定期发布168个城市空气质
量及改善幅度相对较好和较差城市名单,发布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
境质量排名,并对生态环境质量恶化且改善幅度排名靠后的、污染防治攻坚任务严重滞
后的城市,实施预警、约谈、问责,有效传导压力,推动了一批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实施,抓出了一批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果。
(五)坚持落实“六个做到”
一是做到稳中求进。既打攻坚战,又打持久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要有
坚定的决心和信心,也要有历史的耐心和恒心。
二是做到统筹兼顾。既追求环境效益,又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力争每一项工
作都能够同时实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
利于推动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
,消除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最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多赢。
三是做到综合施策。既要发挥好行政、法治手段的约束作用,又要发挥好经济、市
场和技术手段的支撑保障作用。特别要依法行政、依法推进,做到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对地方既要有督促和要求,又要有支持和帮扶。对企业既要
做到严格监管,又要做到热情服务。重视企业对环境监管的合理诉求,加强对企业治污
的指导帮助。
四是做到两手发力。既抓宏观又抓微观。抓宏观要发挥好传统优势,强化顶层设计
、政策制定和统筹指导。同时抓好微观推动落实,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
加依靠地方落实好各项任务措施。当前,除了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来抓督促落实
、传递压力外,还建立了强化监督机制,聚焦重点任务和重点问题,针对重点区域、重
点领域,统筹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力量,帮助地方和企业查找并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强化监督主要包括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统筹强化监督。主要针对污染防治攻坚
战重点任务,在全国范围每年开展一次,分两个阶段进行。在2019年5月开展的第一阶
段统筹强化监督中,全国生态环境系统1000余名同志,围绕水源地保护等7个专项任务
,现场核查25个省份3804个点位,发现各类环境问题5206个。通过把涉及同一地区的多
项检查任务进行整合,实现了“一个平台、多项任务”,一拨人干几项活,与统筹前相
比,区县监督频次减少60%,监督人员总数减少70%,进驻时间减少80%,既克服了形式
主义,又减轻了地方负担。
第二种模式是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定点帮扶。主要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进行,常态化开展。2017年向地方政府交办涉气环境问题3.89万个
,2018年新交办5.2万个,整改率达到99%以上。目前是每15天一个轮次,向重点区域39
个城市的550个区县派驻300个左右普通工作组,持续开展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秋冬
季期间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同时,针对专业性较强的重点任务安排特别工作
组。
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在2017年圆满完成《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
划》任务目标的基础上,2018年重点区域空气质量又进一步得到大幅改善,京津冀及周
边地区“2 26”城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11.8%,汾渭平原11个城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
10.8%。这些成效,是诸多治污措施共同发力的结果,其中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发挥了不
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强化监督之所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一机制比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工
作推进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了压力传递不到位的问题,解决了形式主义、官
僚主义问题,解决了地方干预问题,某种程度上也解决了寻租和腐败的问题,解决了工
作不平衡、监管执法不公平的问题,使得监管方式更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我国体制
特点、符合我国社会背景、符合公共管理规律。
五是做到点面结合。既整体推进,又突出重点,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问
题,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力求实现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六是做到求真务实。既妥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又攻坚克难把基础夯实。对形式
主义、官僚主义“零容忍”,扎扎实实围绕目标解决问题,坚决杜绝“数字环保”“口
号环保”“形象环保”,确保实现没有“水分”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六)坚持不断强化基础能力建设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不断加强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为推动工作夯实基础、
提供保障。
在机构建设方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
理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正在有序推进。特别是在生态环境机构改
革方面,顺利完成生态环境部组建,成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管理局,在7大流
域设立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管局,强化了政策规划标准制定、监测评估、监督执法、督
察问责“四个统一”,实现了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里、陆地和海洋、城市和农村、一
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五个打通”,以及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贯通,在污染防治上改变了
九龙治水的状况,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上强化了统一监管。
在队伍建设方面,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
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不断引导党员、干部秉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中华儿
女的民族情怀、心中有民的为民情怀、爱岗敬业的事业情怀,努力打造政治强、本领高
、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在能力建设方面,加强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初步形成“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
覆盖、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生态环境监管格局,实时自动监控系统已覆盖20个重点行业
的2万余家重点排污单位和近3.5万个监控点。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成1436个国控
城市空气监测站,实现1-3天空气质量精准预报及7-10天空气质量潜势预报;建成
1881座水质自动监测站;整合近8万个土壤监测点位。同时,强化信息系统建设和环境
科技支撑,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和效率。下一步,要结合推进生态环境领域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加强。
三、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坚守阵地、巩固成果,保持方向、
决心和定力不动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动力,以解
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以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责
任为抓手,围绕污染物总量减排、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环境风险管控三类目标,突
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领域,强化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完善生态环境
治理体系三大基础,坚决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当前,就生态环境系统具体推动这
场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而言,可以概括为“四、五、六、七”。
(一)强化斗争精神,克服“四种消极情绪和心态”
一是自满松懈的情绪和心态。坚决抵制“胜利就在眼前,成功就差一步”的骄傲自
满心态,以及“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松懈倦怠情绪。要时刻保持警醒,不
松懈、不放松、不歇脚。二是畏难退缩的情绪和心态。要保持信心不动摇,迎难而上,
坚决纠正“遇到问题绕着走”等消极思想和行动。三是简单浮躁的情绪和心态。最典型
的就是“一刀切”。有的地方以督察为由搞“一刀切”,要求企业一律关停。有的在执
法中搞“一刀切”,不给企业预留整改时间,发现问题就断水断电、先停先关再说。对
于环保领域的“一刀切”问题,要坚决反对、严格禁止,在督察执法中,既查不作为慢
作为、又查乱作为滥作为,发现一起、严惩一起。要保持理性、淡定、客观,坚持一切
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能力导向,有序推进攻坚战各项任
务。四是与己无关的情绪和心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只是个别部门和单位的事情,
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同向发力。同时,要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放
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考量,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二)保持战略定力,做到“五个坚定不移”
坚定不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
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环
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确保到2020
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
控,使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三)弘扬宝贵经验,落实“六个坚持”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
双责,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落实“六个做到”,坚持不断强化基础能
力建设。这“六个坚持”,既是我们摆布和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具体工作的宝贵经
验,也是基本策略和方法。
(四)聚焦重点任务,打好“七大标志性战役”
“七大标志性战役”指的是,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
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治理攻坚战,以生态
环境质量改善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继续推进
“三线一单”编制和落地。深化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继
续推动重大项目环评工作,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持续推进工业污染
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完成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推进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大力
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二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这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要紧紧扭住“四
个重点”,即重点区域是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重点防控污染因子是
PM2.5,重点时段是秋冬季和初春,重点行业和领域是钢铁、火电、建材等行业以及“
散乱污”企业、散煤、柴油货车、扬尘治理等领域;优化“四大结构”,即优化产业结
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强化“四项支撑”,即强化环保执法督察、区域
联防联控、科技创新和宣传引导;实现“四个明显”,即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
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三是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坚决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实施长江保护
修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攻坚战行动计划或实施
方案。重点是保好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治差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持续推动
长江流域、渤海入海河流国控断面消除劣Ⅴ类,推进长江入河、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整
治。组织开展“千吨万人”(日供水千吨或服务万人)以上农村饮用水源调查评估和保
护工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整治农村生态环境。
四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重金属污染突
出区域农用地以及拟开发为居住和商业等公共设施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强化土壤污染风
险管控。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力争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深入推进“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加强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处置
全过程监管。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置。
五是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监
管平台建设。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
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开
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做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
筹备工作。
六是强化保障措施。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
责”。推动出台中央和国家机关相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加快制修订固体废物
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规,严格环境执法。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加快组建
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全面完成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改革。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逐步建立生态环境领域常
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
度。完善助力绿色产业发展的价格、财税、投资等政策,激发企业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
任的内生动力。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快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责任编辑:年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