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P****R 发帖数: 22479 | 1 《不得已》新篇
有些事情,发生一两次不奇怪,如果此起彼伏、步步升级,就会显得离奇。比如说
,5月13日西方母亲节这天,我看到了两条新闻:40多位政协委员联名吁请设置中华母
亲节,还拟定亚圣孟子的诞辰为正日子——不为孟子,只为他“三迁择教”、因他而著
名的娘亲;湖北竹山县举行女娲公祭大典,200人共拜东方圣母,为此该县还投资了
1500万元建设“女娲文化”景观,并“考证”出当地特产绿松石即是当初女娲补天用的
“五色石”——至于为何“五色”变“一色”,消息里未作说明。
我以为这些都是别致有趣的新闻,可留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是又蓦地想起,关于节庆和纪年的较劲已经不止一次了:去年年底,有博士联名
呼吁抵制西方圣诞节;几个月前,有学者建议中国废弃公元纪年,改用轩辕纪年;不久
前,某大学校长在人代会上提出议案,为增强国人的民族认同,应缩短“五一”、“十
一”长假,延长春节假期……
至于纪念女娲,此前早已有甘肃天水、山西万荣、河北邯郸、陕西临潼等各地版本
,且每一地都认为自己的女娲才是正版。有古典文学学者在某地考研后指出,“中华之
母女娲”确有其人,她身上集中体现的“聪明智慧、勇敢无畏,忍辱负重、自强自立,
无私奉献、不计名利,胸怀宽广、博爱慈悲,勤劳刻苦、维护正义,热爱和平、造福人
类,厚德载物、生生不息”的“女娲精神”,构成了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这
位母亲的伟大,已远超“三迁择教”的孟母和“刺字示儿”的岳母,因此他不赞成把中
华母亲节定在孟子生日,而认为定在女娲诞辰较妥。当然,女娲确切生日很难查考,并
且究竟是否实有其人还真说不准,但不妨碍我们把该日子定在民间传说的“娲皇圣诞”
——农历三月初十这一天。
说起“公祭”,也是近年一大热门,各地政府牵头,不但祭黄帝、炎帝、伏羲、女
娲、神农、尧、舜、禹等诸神大帝,还祭孔子,祭屈原,祭伍子胥……凡够得上当地一
传说的,都有被“公祭”的可能。我正等着我的故乡小城某日传来公祭袁崇焕和菊花女
的消息——前者是抗清英雄,在我故乡打了最后的英勇一仗;后者是本地民间传说的女
主角,正以村姑的形象立在渤海之滨。
既然说到炎帝和神农,就不能不说起另一则新闻:最近,来自全球的500多位中医
药界人士齐聚“炎帝神农中医药发展论坛”,并首次发表《中医药发展宣言》,坚决反
对任何形式的废除、排斥、歧视中医药的言行。有人马上议论道:“中医所蕴涵的学术
价值是比价值连城的文物国宝还要价值无比的国粹……中医之道表面上看是治病之道,
事实上也是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科学等领域必须遵循之道。因此,那些轻言废除
中医的人,说轻点是对中华文化的无知,说重点是这些人别有用心……力挺中医,就是
力挺中国文化。”
既然提到了孔子,那就更说不完啦:前有孔子标准像轰轰烈烈确立,现有于丹老师
《论语心得》走红,更有十博士联名(又是博士联名)呼唤国人对圣贤经典的“敬畏之
心”……
既然说到了于丹,那就不能不提央视“百家讲坛”,这个坛对于培养吾国吾民的“
传统文化热”、“国粹热”,以及确立于丹老师经典诠释的正统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
。若干天前,在李零先生新作《丧家狗——我读论语》的研讨会上,我有幸一睹该坛总
策划某某先生的风采,并记住了他振聋发聩的一句话:“各位学者还别忙着这么早给于
丹下结论,到底谁对谁错,历史自有定论。”回想起于丹老师关于“民无信不立”和“
支离疏的故事”等等前无古人的讲解,我不禁对此君稳操胜算的气概仰慕不已。什么叫
话语权?这就叫话语权——不问是非对错、只按我的需要给“历史”定稿的权。至于“
我”是谁,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肯定不是我。
照这么扯下去,离奇之事一整版也写不完,暂且就此打住。这些事离奇归离奇,却
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从字面上看,这是一个良好意愿,凡华
夏儿女炎黄子孙,都不该有意见——中国作为“大国”,在物质文明上已“崛起”了,
文化上不为人类做出点独特贡献,说不过去。从以上列举的情况看,此种文化潮流的“
独特性”毫无问题,但能否算得上“贡献”,我就没有把握。让中国人不过西方节,只
过中国节,不用西历,改用黄历,对人类有何贡献?或者,调门别那么高,就说对咱中
国人自己,有何贡献?暂时看不出来。
但是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看出了一样好处——有利于让每个和中国人打交道的外
国人,都成为一个历法演算专家。
如今世界是个地球村,中国人和外国人少不了有各种交往约会,如果我们用了轩辕
历,预约时间就足以动用一番脑筋——洋人说约会时间要在公元2008年5月23日上午10
点,我说不行,得在轩辕五千八百二十三年十月初八寅时,由于双方都停留在自己的纪
年里,为了明白对方说的时间到底距现在多久,就需要进行一番历法演算。为了保持国
格和增强民族认同感,我们是坚决不能把轩辕时间换算成公元时间的,那就等他们换算
成我们的。但计算仪器又发生了问题:洋人用的是西方霸权主义的科学仪器推算历法,
我们是用数千年前黄帝时期仁爱和平的中华传统仪器推断历法——至于这种仪器是怎么
找到的,自有提议轩辕历的专家负责——洋人怎么能找到同样的仪器,以便推算时间呢
?那就让他们进口吧,顺便学习学习我中华民族悠久伟大的传统文化。但可恶的是,洋
鬼子都是些惟利是图、趋利避害的动物,他们经过一番成本核算,觉得和中国人打交道
的时间成本、物质成本以及脑细胞成本太高,性价比太低,就不和我们玩了。同理,阿
拉伯兄弟、非洲兄弟都会遇到这一障碍,有些兄弟的民族自尊心比我们还强,更不和我
们玩了。最后,我堂堂中华终将孤家寡人,悠然独处,其乐陶陶,不亦快哉?
这一思路,正与三百年前“我大清”的一位官员不谋而合。该人名杨光先,当官期
间主要和一个叫汤若望的德国传教士叫板,留下了一部名为《不得已》的文集。该文集
有两大闪光点需被后人牢记:一是指摘新历书封面不该用“依西洋新法”五字;二是留
下了一句名言——“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用现在的话说,就
叫“回归中华文化本位”。皇帝也害怕文人的意识形态,背不起“数典忘祖”的罪名,
在杨大人坚持不懈的上书下,汤若望终被判罪,杨大人也终于坐上了汤教士钦天监监正
的位子。只可惜,天朝道统并未因杨大人之流的维护而免于崩溃,反倒是故步自封的愚
昧,加速了一个大国的衰亡。
七十多年前,鲁迅先生曾说:“杨光先的《不得已》是清初的著作,但看起来,他
的思想是活着的,现在意见和他相近的人们正多得很。”现在重温此语,我恍如进入了
一架时光轮回机之中,感到实在离奇。王小波认为,从一个错误的前提出发,经过周密
的逻辑运算,最后会得出千奇百怪的结论;因此如果我们的生活太过离奇,多半不是好
兆头——它表明此种生活的前提一定出现了错误。根据以往的经验,社会生活中错误的
前提所导致的现实结果,比纸面上的错误演算可怕得多,因此还是尽早纠正这些错误的
前提比较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