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f****m 发帖数: 7469 | 1 孙中山被神化是1927年党国建立后的事,原因嘛与北朝鲜神化金日成相似。为了寻找政
权合法性的依据,国民党及其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从奠都南京之日起,便不遗余力装扮和
神化孙中山。
它发表《宣言》向全世界宣布:“总理中山先生所创造之三民主义,实为结合中国民族
之历史的文化精神与现在世界之科学的学术经验而成之革命的最高指导原则。 此一原
则,不特足以指示中国之国民革龘命之理论与行动;全世界一切人类欲求得普遍而永久
之和平而进步,其政治的、社会的组织,国家与人民之行动,绝不能背离此原则。此实
过去与现在世界之一切政治的、社会的经验之所能确实证明者也。”
孙中山成了中国和世界的救世主。从此对孙中山只准顶礼膜拜,对其言行不准进行实事
求是的分析和学术探讨。神化孙中山,不过是神化其继承人蒋介石和国民党。他们以真
假参半的孙中山为符号,着力推行极权统治。孙中山成了他们实施文化专制主义的工具
。这些都是众所周知和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 | f****m 发帖数: 7469 | 2 谢缵泰(1872--1937,一说死于1938)是出生于澳洲的革命志士,1895年便参加了兴
中会。在其名著《中华民国革龘命秘史》中,他记下自己观察孙文的印象。1895年5月5
日,他会见孙文后写道:“孙逸仙看来是一个轻率的莽汉,他会为建立‘个人’的声望
而不惜冒生命的危险……他认为自己没有干不了的……‘大炮’!”6月23日又写道:
“孙是希望每一个人都听从他。”
宋教仁1907年2月28日的日记有如下的记载:“庆午(即黄兴)忽言,欲退会(指同盟
会),断绝关系,其原因则以己意制一新国旗,而庆午以为不善,请其改之,逸仙固执
不改 ,并出不逊之言,故庆午怒而退会……实则此犹小问题。盖素日不能开诚布公、
虚心坦怀以待人,作事近于专制跋扈,有令人难堪处故也……又思会自成立以来,会员
多疑心疑德,余久厌之,今又如是,则将来不能有所为,或亦意中事,不如另外早自为
计,以免烧炭党人之讥,遂决明日即向逸仙辞职,庆午事亦听之。”当时宋教仁是同盟
会司法部检事长和《民报》编辑。
谭人凤(1860-1920)是老同盟会员和重要骨干,多次参加起义,出生入死。1913年“
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到日本,为总结历史经验,他写下这么一段评语:“中山本中
国特出人物也,惜乎自负虽大而局量实小,立志虽坚而手段实劣。观其谋举事也,始终
限于广州一隅,而未尝终筹全局;其用人也,未光复以前,视为心腹者,仅胡汉民、汪
精卫、黄克强三人,既失败而后,藉为手足者,又仅陈英士、居觉生、田梓琴、廖仲恺
辈,而不能广揽人才;其办党也,又以个人为单位,始则放弃东京本部,专注重南部同
盟,继者拒旧日同人,邀新进别开生面,非皆局量之小,手段之劣乎?至揣测华侨心理
,知必发难后始能筹款,遂不计成败,嗾人轻举妄动,败后无力维持,则尤其失人心之
处也,以故前后举发十数次,靡费及数百万金,无一成功之效果,卒至进退失据,不亦
可惜哉!”
陶成章(1878-1912)是坚定的革命家,光复会和同盟会的重要骨干。1909年,同盟会
中包括他在内的一批人不值孙文的所作所为,要求罢龘免他的总龘理职务。他们起草了
一篇言辞激烈的传单,体现着中部同盟会一批成员的愤慨,不管是否完全符合实际,听
一听不无好处。同时 ,撇开一些颇难弄清的具体事实,有一些意见深刻剖析了20世纪
中国政治人物的通病和顽症 ,不失为不应忽视的警世箴言。
“所谓孙文也者,在两广内地,固无一毫势力,即在于南洋各埠,亦仅得新加坡一隅,
设一团体,彼时会员亦不过三十余人……弟等一片公心,尽力为之揄扬,承认其为大统
领,凡内地革命之事业,均以归之彼一人,以为收拾人心之具。于是彼之名誉乃骤起
……既得势,彼乃忘其所自始……遂以为众人独愚而彼独智,众人尽拙而彼独巧,谎骗
营私之念萌,而其毒其祸,遂遍于南洋之各埠矣。” 又如,他们指出:“凡反对彼一
人者,尽诬之为反对党,或曰保皇党,或曰侦探,意欲激怒极热心而不洞悉内情之同志
,使之互相倾轧,以快其初愿。”
章太炎是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他与孙文既有过并肩奋战的岁月,也有过
激烈争辩乃至分道扬镳的日子。孙文逝世,章太炎肯定“天生我公,为世铃铎……余岂
好邮,好是谔谔。”既承认孙文首倡革龘命之功,又坦言彼此的分歧,是有话直说的诤
友。孙文生前,他笔下已一再出现如下的字眼:“中山计划短浅,往往自败”,“中山
天性褊狭”, “中山为人卤莽轻听”,“中山名为首领,专忌人才,此仆辈所以事事
与之相左也。”
民初的名记者黄远庸对政坛人物观察入微,他对孙文的评价是“大言无实”四个字。最
终被孙指使刺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