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中美两国谁更怕军备竞赛?
相关主题
兰德公司:对华冲突——前景、后果与威慑战略解放军已告别防御时代 已开始学习如何进攻
天朝“马歇尔计划”初显威力----观希腊力助撤侨有感美国专家提出对华作战新方案:用小导弹艇打大舰
中美大力发展进攻性武器 双方战略克制愈加脆弱英国的核打击能力-足以威慑任何国家,也轻易灭掉俄罗斯这样的巨
两岸军力严重失衡 冲突的结果只会是急统三一集团大力拓展印尼市场 出口最大吨位起重机
兰德报告《与中国开战》全译版瓦轴实现为5兆瓦风电机组配套 全球仅有3家企业
美国未来恐更加好斗 发动战争成本将大大降低三一竟然是中国企业.
10多年前,在美国商场买衣服杜建国:看媒体如何布局推动“民资春天”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目的为了拉中国入局俄罗斯的科学正在走向死亡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美国话题: 中国话题: 可能话题: 方面话题: 军事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t**********8
发帖数: 1683
1
长期以来,主流学界和媒体一方面看轻了中国工业与科技以及军备研发的实力,另一方
面则过分高估了美国的领先优势。对于他们来说,无论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无论经过
了多少岁月,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对于其他国家的优势,将永远是无法追赶且一
成不变的,在军事方面尤其如此。轻中重美,这两方面可谓是一体两面,互为因果。
若谈到中国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那么多数中国人的反应恐怕会说这是不自量力,是乞
丐与龙王比宝。其实,现在中国起码已经不是乞丐了,那么剩下的问题在于:美国还继
续是龙王吗?
之所以是龙王爷,那是因为美国同时拥有无与伦比的制造业水平、充足的军费以及强大
的研发队伍,这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这三方面来看,美国已是今不如昔。制造
业衰败,财政紧张,研发队伍后继乏人,我们大致可以对美国的现状做这样一个概括,
尽管这一概括还不够全面准确。
一、制造业衰败
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最近有俄罗斯学者甚至认为目前
中国工业产值至少应该是美国的两倍。起码从各类工业产品产量方面来看,这一说法并
不算夸张)。自进入二十世纪超越昔日世界工厂英国以后,美国制造业规模一直在全球
独占鳌头。美国能够在二战中获胜并随之确立全球霸权,所仰仗的正是其强大的工业生
产能力。现在美国制造业头把交椅的地位已经被中国挤占了,那么美国会像当年英国那
样在失去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后随之丧失军事优势吗?中国会像当年美国那样顺其自然地
获得与其制造业相匹配的军事力量吗?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2011年3月16日刊登了美国新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阿贝?登
马克的文章(中译文《中国制造业产值超美的军事意义》,《参考消息》2011-3-22)
,认为不必为此而对美国产生悲观情绪。因为第一,美国制造业具有在战争时期提升军
工生产的惊人能力,像二战时期,民用工业大规模地改产军品就效果显著。第二,制造
业对军事力量的影响已经不如往昔。20世纪是大兵团、机械化战争的年代,制造业的生
产能力是决定军力的关键因素,而现代战争则不同,军力的关键不只是大规模制造能力
,更重要的是迅速、灵活、协调和精准等特性。这些都是美国军队的长项和优势。第三
,与之相反,中国国防工业尽管在质量上和技术上已有所改善,但似乎仍然大大落后于
美国,而且在近期不大可能赶超上来,中国军队将继续依赖用数量弥补质量的老办法。
此说不无道理,不过,找到与之相左的意见或证据也并不困难。下面我们逐条分析一下。
首先,二战时期美国工业在民转军方面表现优异,并不意味着今天依旧能够如此。二战
之前美国是世界工厂,正苦于生产能力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巨额军事订货恰好为此提
供了出路。而今天美国制造业的水平至少从上世界七十年代开始就已持续下滑,其所患
者可能不是生产能力过剩,而是生产能力不足。底特律的许多汽车生产线现在已经因缺
乏竞争力而关闭了,又怎能断定它们在未来能像二战时期那样,一朝改产坦克就返老还
童呢?
据悉,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21世纪初为美国海军建造“布什”号航母的时候,船厂40
%-45%的工人只有不到5年的工作经验,而在上世纪就是年代开始建造“里根”号和“杜
鲁门”号的时候,这个比例只有15%。有经验员工越来越少,造成生产率的不断下降,
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因素,这直接导致航母建造速度放缓而成本却大幅上升(郑文浩:〈
美军装备发展陷入四大困局〉,2011年10月10日解放军报)。
其次,最近二十年来,美国军方之所以强调军力的关键在于迅速、灵活、协调和精准,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在一系列战争中并没有遇到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对手根本
就不具备与美军抗衡的能力。倘若换成一个实力接近的对手呢?军事评论专家宋宜昌最
近就以美国的杀手锏F-22隐形战斗机的意义为例,对此进行了分析。二十年来,凭借F-
22独有的隐身能力、机动性以及有源相控阵雷达,美国可以轻松地打击任何一个对手,
而对手面对这种打击时,既缺乏防护能力,也缺乏还击手段。有了这个前提,美国才敢
把军队建设的重点放在迅速、灵活、协调和精准等方面。现在中国也有了自己的隐形战
斗机J-20,假设未来中国凭借其生产能力拥有了上千架规模的J-20,也许那时候,美军
所看重的就不再仅仅是迅速、灵活等等,而更多地是如何躲避打击,即强调生存能力或
隐藏能力,毕竟战争中打击敌人和保护自己是同样重要的。
即便对手如此不堪,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来看,美军现有的规模也显得过于单薄了。
5月22日,即将离任的罗伯特?盖茨在讲演中指出,美国“为了应对21世纪复杂多变且难
以预测的国际安全环境,需要具备规模(size)、武器(steel)和力量(strength),也就
是所谓'3S’的强大军事力量做后盾”。盖茨表述得很明确,军队仅有尖端武器是不够
的,仅有所谓的迅速、灵活、协调和精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足够的规模,否则将难
以完成军事任务。两天后,盖茨在自称为最后一次重要政策表态的演讲中再次强调,美
国尽管财政紧张,但是不能大幅度削减军费,因为这样将无法保证军队的规模和武器装
备的更新,无法保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盖茨的观点可概括为:先进武器+大规模=硬
实力,这首先取决于制造业实力和军费开支。
第三,登马克对中国的看法,有过于轻视的倾向,可参阅拙文《中国是“小姑娘”还是
“钢铁巨人”?》(《环球财经》2011年第9期),兹不赘述。
由此可见,阿贝·登马克对美军的乐观情绪未必是可靠的。
二、军费拮据
当然,罗伯特·盖茨在国内时大揭美军老底,恳求“再穷不能穷军队”,这并不妨碍他
一转脸面对中国时,依旧摆出一幅阔佬的架势。盖茨于6月2日警告中国,要以苏联为前
车之鉴,不要尝试着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六天后,香港《南华早报》网站所刊登的美
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执行主任布拉德·格洛瑟曼的文章《美国必须警
惕夸大的中国威胁》,与盖茨一样也拿当年的美苏军备竞赛来做警示,不过这回被警示
的对象换成了美国:“中国战略家正在对美国推行类似的策略吗?北京是否正在故意刺
激美国,迫使其将越来越短缺的资源用于国防,使这些资源无法用于其他更具生产能力
的方面?……中国走出了全球经济危机,对自己的优势和美国的相应弱点有了新的认识
。美国的政策制定者面临一个新的经济事实——资金紧张。美国不得不在支出的轻重缓
急方面做出越来越艰难的选择。”
一句话,美国现在缺钱,玩不起军备竞赛。
七月上旬,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来华访问。与以往不同,中国军方首次
敞开大门,向美国高级将领直接展示了自己现役的“杀手锏”,这可以看做是对不久前
盖茨警告的正式回应。马伦近距离参观了二炮的武器,钻进了东海舰队潜艇的内部,登
上了中国改造的配有有源相控阵雷达的苏-27战斗机的驾驶座舱。当被问及具备攻击移
动中航母能力的DF-21D弹道导弹的情况时,总参谋长陈炳德不再予以否认或遮遮掩掩,
坦率承认中方“还在研究中”。许多西方观察家认为中国拥有DF-21D弹道导弹比拥有第
一艘航母的战略意义还要大,声称这一武器将改变整个西太平洋的战略态势。
中美双方对此事有何反映?
中国军事科学院罗援少将在《环球时报》撰文认为,让马伦直接接触中方的重要武器装
备一事,展示了中国军队的“能力”和“自信”,“我们敢于给你亮出好的,就等于我
们还有更好的”;中国军队目前“称霸不足,自卫有余”。罗援最后警告,通过这一展
示,美军“必须”要得出以下结论:“千万别招惹中国”。中国军方如此强硬的表态,
过去很少见到。
美国方面,7月14日《纽约时报》刊登了迈克尔·崴恩斯的文章《美中尽力协调军事战
略》(中译文为〈中美两国间军事关系很难驾驭〉,环球时报7月18日),对马伦访华
后“世界最强大和崛起最快的军队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如果“美国将被
迫加入又一场军备竞赛”,那么结局并不乐观,因为“与冷战不同,这次中国拥有巨额
资金发展新式武器,而美国或许不得不在枪炮和黄油之间做出选择。”如此说来,中美
之间,龙王爷与乞丐的位置现在渐呈互换的趋势了。
美国《海军时报》网站10月7日传出消息,据两位来自五角大楼的消息人士透露,由于
军费削减造成的压力,美国海军官员正在研究让准备更换核燃料的乔治·华盛顿号航空
母舰及其飞行联队提前退役的可行性。乔治·华盛顿号航母,部署在西太平洋,主要是
针对中国的。美方有人戏称,不劳他国军队动手,军费紧张就将乔治·华盛顿号击沉了。
2011年11月,美国高调宣布“重返太平洋”。不过几乎与此同时,兰德公司却在最新报
告《与中国的冲突:前景、后果和威慑策略》中称,“与中国进行军备竞赛,至少在区
域范围(即西太平洋地区——引者注),美国赢得这一竞赛的压力很大”。
三、研发能力下降
说美国制造业衰落,军费紧张,这一些大家可能都能够接受,不过,要让人们相信美国
的研发能力也同样呈下降之势,就没那么容易了。时至今日,世人依旧对美国的创新能
力赞不绝口,相信即使制造业衰落了,美国的研发能力仍旧可以傲视全球,足以保障美
军装备水平继续长期领先世界。不过,美国的两任国防部长似乎并不这样乐观。
早在2008年,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小布什政府任期结束前——就坦言,“美国是
唯一一个既没有对其核武库进行现化代,也没有生产新型核弹头能力的核武国家”,“
长远的未来,我认为前景黯淡”。美国想设计新式核武器,却缺乏足够的设计人员和技
术人员。
盖茨认为“前景暗淡”,他的继任者利昂·帕内塔似乎也看不到光明。彭博新闻社网站
9月14日刊登了报道《帕内塔寻求在预算削减问题上安抚军工企业》(中译文为〈美防
长为预算大减安抚军火巨头〉,参考消息9月16日)。近期华盛顿削减军费的消息不绝
于耳,关于未来十年内削减额度的说法有从三千多亿到一万亿美元不等。为此,利昂·
帕内塔专门召集军火巨头们召开会议。在加以安抚的同时,帕内塔指出必须要重振美国
的制造业,并承认“100年来”,国防部首次面临缺少“活跃的有人驾驶飞机设计队伍
”的局面。
美国竟然缺乏飞机设计师!这话若不是出自美国国防部长之口,恐怕会遭到多数人的嘲
笑。不过,看看美国的现实,帕内塔的判断就不会让人感到意外了。美国被寄予厚望的
F-35联合战斗机,迟迟不能定型,而价格却一涨再涨直至天价,这已令美国军工企业成
为全球的笑柄。F-22隐形战斗机成军已久,却始终没有参加任何战斗,近期因为系统的
氧气设备故障,竟然造成整个作战编队停飞的尴尬局面。为此,最有近消息称,已经服
役多年的F-16与F-18等战斗机可能不得不要延长服役年龄了。
多年以来,美国一直就存在抱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个词的缩写)人
才匮缺的声音。可是抱怨归抱怨,改善并不明显。从2011年5月26日《时代》周刊网站
的一篇文章来看,这一问题可能越来越严重了,以至于美国将面临缺乏科学家的局面。
美国的军事研发和装备能力,无疑会受到这一现象的影响。而就在此文刊发前几天,《
华盛顿邮报》网站5月21日刊发了马修·斯特里姆劳的文章《年轻科学家,去中国吧!
》。作者指出由于美国政府减少了对科技领域的资金支持,如今许多科学家,特别是年
轻科学家面临着经费短缺的严峻局面。中国近年来则设立了大量的研究机构,而且设备
先进,经费充足。因此,“中国将来或许会成为急需经费的美国科研人员的更好选择。”
不久前史蒂夫·乔布斯的去世,令中国掀起了一股赞美甚至膜拜美国创新能力的思潮。
不过学者王小东对此却不认同:在IBM如日中天的时候,苹果的崛起属于锦上添花;而
当苹果乃至微软的市值超过甚至远远超过IBM时,这就变成国家衰落的标志了。因为现
在本末倒置了,做基础开发的人少了、钱没了,今后你那聪明的创意靠什么去实现呢?
美国不仅科技人才匮乏,甚至合格的兵源现在都难以保证了。美国教育部长阿恩·邓肯
曾说过,“当前约有1/4的9年级学生在4年内毕不了业。在经合组织国家,只有墨西哥
、西班牙、土耳其和新西兰的辍学率高于美国。”五角大楼则有这样的数据:“17至24
岁的美国年轻人有75%无法参军,因为他们高中没毕业、有犯罪记录或身体不好”(《
纽约时报》网站9月8日文章《美国有未来吗?》,作者戴维·弗曾姆)。
四、“思想自由”——唯一的竞争优势?
不久前美国副总统拜登刚刚完成了对华访问,9月7日回国后的拜登在《纽约时报》发表
了文章《中国的崛起不代表我们的终结》。拜登认为面对中国的竞争,美国将继续保持
优势,因为“21世纪竞争的性质有利于美国。在20世纪,我们衡量一个国家的财富主要
是通过它的自然资源、陆地面积、人口和军队。在21世纪,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将在于
其国民的创造性意志,和创造能力。”
创新能力,的确很重要。不过从本文前面所列举的一些材料和观点来看,离开了制造业
的繁荣,离开了经费的充盈,创新能力就难以保持一枝独秀了。
既然缺乏这些支撑,那么拜登为何依旧相信美国能够继续保持创新优势呢?拜登指出,
这来自于美国对思想自由的重视。很遗憾,除了思想自由之外,拜登再也没能向我们列
举出美国能所拥有的任何一种竞争优势(中国主流媒体和学界所艳羡的美国那些数量庞
大的律师和金融家银行家,在拜登眼里好像并不属于竞争优势)。
那么好吧,我们姑且就承认美国是思想自由的国度,姑且承认好多国家在这方面要比美
国逊色。但是,仅仅靠思想的自由就足以抵消制造业衰落和经费紧张的负面影响从而继
续支撑着美国保持创新优势吗?起码拜登的文章无法让我们打消疑虑。
链接:美刊:中国制造业产值超美的军事意义
2011年03月22日 13:21:47  来源: 新华国际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3月16日文章】题:不要担心,中国会未富先老(作者美
国新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阿贝·登马克)
中国崛起的经济实力持续创造新纪录。在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几个
星期之后,美国一家经济咨询机构的报告估计中国在最近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
的制造业国家(以产值计),从而结束了美国在该领域长达110年的主导地位。专家们指
出,这标志着“劳务分工的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在近期不大可能变化。
坦率地说,此事并不意外。中国辽阔的土地和规模经济(更不用说低廉的工资以及
对民事和环境问题的疏于保护)使其自然而然成为重型制造业的中心。由于拥有世界总
人口的大约五分之一,中国在缓慢地拥抱市场经济政策的过程中继续赢得经济上的主导
地位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不过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从长远来说远非那么肯定。由于独生子女政策,中国的远
期人口状况并不喜人,中国也许在还未致富前就变得老态龙钟。中国还正面临着严重的
内部挑战,这些挑战源自人们对猖獗的腐败、经济上巨大的不平衡以及环境退化的失望
。此外,中国庞大的人口意味着每年都有新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而高水平的经
济增长———大约每年8%———必须得到维持,这仅仅是为了降低失业率。
那么,崛起的经济强国中国拥有高于美国的制造业产值,这将具有怎样的军事意义
呢?这有点像是一种死亡仪式,因为美中之间的大规模军事对抗将可能产生可怕的经济
和人员损失———如果可能的话,所有人都应努力避免出现这样的损失。不过下面的思
考值得玩味:英国人在1885年前后失去了在制造业的主导地位,而且并没有意识到这一
点,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尝到苦头时才如梦初醒。美国会成为下一个英国,眼睁睁
看着世界远离我们过时的经济体系而去吗?
只有时间能作出回答,不过我对此不以为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表现出了
在需要的时候以制造业能力提升军工产业的惊人能力。汽车制造厂被加以改造生产坦克
和飞机。美国最终在生产方面战胜了敌人。就个人而言,我决不会低估美国工业界在需
要的时候所具有的创造能力。
此外,战争的性质可能在过去1 2 5年里发生了改变。1885年英国丧失了其在制造
业的领先地位,当时是大兵团、机械化战争的年代,制造业的生产能力是决定军力的一
个关键因素。而今天,按照我的老上司拉姆斯菲尔德部长的说法,军力的关键不只是大
规模制造能力,更重要的是一支迅速、灵活、协调和精准的军队。这些都是美国军队极
其擅长的任务,而我们在这方面的优势在可预见的未来是不大可能衰退的。中国的国防
工业尽管在质量上和技术上有所改善,但似乎仍然落后了好几步,而且在近期不大可能
赶超上来。因此,中国军队的诀窍是用数量来弥补质量的不足。
但愿我们永远不必验证这些理论。套用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话说,贸易总是
要比战争好很多。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3/22/c_121216821.htm
美军装备发展陷入四大困局
科曼奇隐身直升机
新闻提示
时速高达20马赫的“猎鹰”飞行器试验以失踪坠毁告终,美海军、陆战队、空军通
用的F-35项目研发进度屡屡拖延,而造价却直线上升,更为雪上加霜的是,美国正在削
减装备研发和采购经费……种种迹象显示,美军装备发展陷入四大困局。
美军,从二战以来就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美国依靠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
力,用先进的装备把美军武装到了牙齿。几十年来,美军一直引领着世界武器发展的潮
流。但是现在,美军却遇上了不小的麻烦。
困局一:目标贪多嚼不烂
美军的装备研发,历来以领域广泛、技术复杂而著称。这在冷战期间表现得尤其明
显,美国和苏联几乎在海陆空天等所有的领域都展开了激烈竞争。美军的装备研发,基
本上是以遏制敌对国家军队为根本目标。但是从反恐战争开始后,美军又开始面对一个
崭新的对手——超越国界的恐怖组织。
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军的重型装备明显水土不服。美军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研
发针对游击战、路边炸弹、狙击手的新型装备。与此同时,美军还想在高技术局部战争
上,依然保持对那些地区性大国的巨大技术优势。
虽然美国一直以来都没有放弃大型装备的研发工作,但不可忽视的现实是,几乎所
有的大型主战装备研制计划,如陆军的FCS未来战斗系统、科曼奇隐身直升机、海军的
DDG-1000驱逐舰,不是被取消,就是制造数量被大大削减。而美海军、陆战队、空军通
用的F-35项目,研发进度屡屡拖延、造价直线上升,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
造成这种态势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在装备的研制上设置了太多的目标。美国不但想
要各种适应反恐战争的新型装备,而且还需要各种复杂的全球作战的装备。从美军的一
些装备研发上,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变态的指标,例如在机动性上要求超高速、全地
域(空域)作战,在电子战上具有全频谱作战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隐形能力,等等。
一般来说,现代武器装备在性能上是一个综合折中的产物,必然是有所侧重。但是
美军的装备却设置了异常苛刻的条件,而且想要在几乎所有的指标上超过对手。这必然
造成贪多嚼不烂的后果。
困局二:经费缩水雪上加霜
贪多嚼不烂不但造成装备研制技术复杂,而且必然带来极大的浪费。现在美国联邦
政府的前100个最大的合同商,有相当部分是军工企业,而前10名中,有7个是军工企业
,前5名中,全部是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波音公
司、通用动力公司、雷西恩公司,就是5头最凶猛的军工“巨鳄”。
以2009年为例,这五家公司和美国政府的总合同额为1125亿美元,占前100名合同
商合同总金额的38%。如果按照每年大概1000亿美元的合同额来看,“9·11”以来的10
年中,美国政府撒向几大军工巨头的资金至少有1万亿美元。
大面积撒钱,在经济能够正常运转的时候,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刺激美国军工的发展
。但是如果美国经济出现了大问题,那么必然带来重大的后退。例如在盖茨担任国防部
长以来,由于装备研制范围太过广泛,不断增发的国防预算经费难以满足需求,只能砍
掉部分项目或者缩减采购数量来丢车保帅。
现在,美国有些媒体已经在讨论,美国削减装备研发和采购经费的做法,是否会对
美国的军事工业造成伤害。因为美国的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大程度
上依然靠着国防订单和武器销售。例如前面提到的五大军工巨头,其武器销售占总销售
额的比例,平均在72.8%。波音公司的军品比率较低,大约为50%,而雷西恩公司的军品
销售比例甚至达到91%。
可想而知,如果美国的装备研发和采购经费缩水,肯定会对这些军工巨头产生严重
的影响。
困局三:制造业效率降低
美国装备研发的困境,与美国制造业整体下滑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显露出的表象
就是美国军工的生产率持续下降。以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为例,他们21世纪初为美国
海军建造“布什”号航母的时候,船厂40%-45%的工人只有不到5年的工作经验,而在10
-15年前建造“里根”号和“杜鲁门”号的时候,这个比例只有15%。有经验员工越来越
少,造成生产率的不断下降,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因素,这直接导致成本的直线上扬。
在军用航空领域也存在这个问题。例如BAE公司曾经声称F-35采用柔性装配技术,
效率可以达到1天(生产日)1架的速度。但是一些零部件在生产上的短板,却直接拖累
整个进度。这是美欧制造业空心化、生产率下降所带来的必然结果。F-35不可能在一个
制造业低生产率的环境中保持高生产率的速度。
现在美国一些新型装备,例如F-35、F-22、濒海战斗舰等等,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
一些质量上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一些部件的故障(例如F-22的氧气设备),造成整个作
战编队处于趴窝的状态。这也显露出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不但降低了生产率,而且危
及到了产品质量。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台后屡次重申要重振美国制造业,显然不是简单为了增加就业
。然而美国制造业要想恢复冷战时期的辉煌,是不大可能了,因为整个产业链已经不可
逆转地向新兴国家转移。如何保证制造业特别是军工企业的高级人才和技工,对美国政
府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美军装备研发和军工企业很可能会
陷入更大的危机。
困局四:关键技术突破困难
尽管信息化战争、新军事革命已经蔚然成风,但信息技术给军事装备带来的最大改
变,是在火力(或者能量)投送的精确化和快速化上。然而在装备平台本身,却越来越
接近极限。
20世纪以来,人类在军事技术发展上,相继在新合金、复合材料、大规模集成电路
、化学能、核能等基础领域实现突破,带动了现代机械化武器装备和核武器这类大规模
杀伤性武器的飞速发展。而到了21世纪,上述新技术已经利用到了极限,很难有提高的
空间。
以美国一些高超音速打击平台项目为例,屡次失败,最近一次时速高达20马赫的“
猎鹰”飞行器试验仍然以失踪坠毁告终。这表明在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上,存
在很多未知的研究领域。
此外,美军在激光反导、舰载电磁轨道炮、舰载自由电子激光炮等新型能量武器的
研发上,也由于储能、供能等问题停滞不前。
美军的DARPA每年都会公布一些新概念武器的研制计划,的确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但实际来看,绝大部分的新概念都无法实现,因为已经超出了现有技术的实现能力。
从前人类在新军事技术领域的突破,完全得益于物理、数学等基础研究上的重大创
新成果。
只有在理论基础上有新的建树,人类才能深入认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够
衍生出来新一代革命性的军事科学技术。
创新对于美军装备发展来说,同样也是一个严峻的课题。那些战场上美国特种兵使
用iphone的手法只能算是一种炒作的噱头。随着以往技术储备的耗尽,美国军事科技下
滑的趋势依然无法扭转。(郑文浩)
http://www.cnr.cn/junshi/gjjs/201110/t20111010_508594433_3.html
中国是“小姑娘”还是“钢铁巨人”?
(《环球财经》2011年第9期)
航空母舰的中国符号
□ 杜建国
中国第一艘航母即将下水、为建党90周年献礼的消息,让国人兴奋不已。不过就在
消息传出不久后,4月26日,某知名媒体军事评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反对中国建造航
空母舰,支持或反对并不足奇,奇怪的是他反对的理由:“中国不是一个世界性的海洋
国家,造航母用处不大”;“英国是一个海洋大国,都不自己造航母了,觉得花几十亿
美元不值,因为它不存在需要用航母对抗的敌人了”;现在中国造航母,如同“小姑娘
开悍马,不相称”。
中国造航母不是“小姑娘开悍马”
这番评论令人有恍如隔世之感,难道这位评论员先生指的不是今天的中国,而是20
年前的中国?难道今天的中国,还算不上海洋大国吗?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
一出口大国。中国生产的无数工业产品,通过东部海港运往世界各地。而世界各国大量
的农矿产品和工业产品,也几乎以同样的规模运抵中国的港口。中国海洋港口吞吐总量
已经连续七年保持世界第一,2010年在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最前的十大港口中,中国稳
占八席。中国现在每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五亿吨,相当于新建一个上海港。2010年中国
的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这三大造船指标,首次同时跃居世界首
位。
中国的远洋船队,也正以相应的规模驰骋于大洲大洋间。2011年2月,哥伦比亚总
统胡安·桑托斯透露,中国正计划在哥伦比亚修建一条连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陆上铁路
,作为巴拿马运河的代替选择。从以上角度来看,中国可以称得上是全球顶尖的海洋大
国。
至于该评论员说英国人认为航母“不需要”和“不值得”了,这种说法有欠妥当。
众所周知,英国正在建造“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不自己造航母”这回事并不存在
。当然,英国对建造航母不是没有不同意见,但不是说造航母不值得,而是因为担心军
费紧张,负担太重。英国经济长期低迷,财政紧张,想维持现有的军事规模有心无力。
将来即使是航母建成了,那么也可能缺乏舰载机,只能“裸航”。英国最近向法国发出
了联合使用航母的建议,英国提供航母,法国提供舰载机,这实是出于无奈。
缺钱的不仅是英国,美国也如此。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2月11日报道,由于
国会迟迟没有通过2011财年预算,海军一直按照前一年的拨款水平进行运转,这迫使海
军正取消许多军舰的维修计划,而类似“弗吉尼亚”级潜艇和濒海战斗舰的新军舰建造
计划甚至可能也将遭到削减。
与英美两国的入不敷出相比,中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埋头苦干、辛勤积累,早已由眼
巴巴地盼着西方来投资的旧愁容,换成了资本出海的新笑颜。
就在该评论接受采访的前一天,有报道称中投公司将很快获得数额1000亿至2000亿
美元的新注资。而据年初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一项数据表明,在2009和2010年间,
中国两家主要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公司至少
发放了1100亿美元贷款,超过了同期内世界银行及其下属机构对发展中国和地区所做的
贷款承诺1003亿美元。去年希腊爆发财政危机,引起社会动乱,中国果断施以援手。近
期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宋哲称中国可能会扩大购买欧洲国家政
府债券的规模。
2011年1月20日,芝加哥市长理查德·戴利向出访美国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表白
道,“我们希望把芝加哥打造成对中国最友好的美国城市,成为中国进入美国的门户。
芝加哥市欢迎中国企业前来投资兴业,欢迎更多中国旅游者前来旅游。”
这些话对中国人来说是多么熟悉啊,却又有些时空错位之感。因为这些话都是过去
中国人对西方投资者讲的,可是不知不觉间,双方的位置已经颠倒了过来。4月26日有
媒体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份报告中预测“美国时代”将在5年后结束,因为按
购买力平价计算2016年中国的GDP将超过美国。
目前中国工业繁盛,财政充盈,与其说像是一个小姑娘——如该评论员所言,不如
说像是一个正在快速成长的小伙子。中国造航母,是一个与国力增长相匹配的形象,而
不是“小姑娘开悍马”。
中国工业高端技术研发能力或被低估
中国被低估的除了经济实力之外,可能还有工业高端技术产品的研发能力。就拿中
国即将完工的第一艘航母来说,其舰载机起飞采用了滑跃式,这比美国航母采用的蒸汽
弹射起飞方式要落后。但是最近有报道称,中国在研制航母电磁弹射器方面取得了突破
性进展。航母电磁弹射属于最新式的舰载机起飞方式,美国也仅仅处在研发阶段。此消
息若属实,那么中国将会因此而由无航母国家一跃而进入航母技术领先国家之列。
在航空领域可能也是如此。飞机发动机制造是最高等级的军事技术,这一直是中国
的软肋,美国方面估计中国要取得重大突破需要15至20年。但是4月10日,中航工业集
团公司总经理林左鸣公开表示,按照现在的势头,5年内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就会实现飞
跃。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五月号刊登文章《重新审视中国军事崛起的速度》,文中
认为西方对中国军力的估计常常是错误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J-20的研发速度和航母的
建造规模。充足的财力、庞大的生产能力和新一代高素质的科技研发人员,这三者合在
一起,足以让中国在陆海空诸多领域同时展开大规模的研发和生产。
中国的军事研发从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中获益匪浅。长期以来,中国工业在人们眼
里是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的象征,对此最典型的概括就是中国人无非干的是“拿八亿件
衬衫换一架空中客车380飞机”的苦差而已。但是不知不觉间,中国工业生产的规模和
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纺织服装产品在1986年取代石油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产品,
不过这一地位仅仅维持了10年左右,到1995年就被机电产品取而代之了。近年来,高科
技产品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稳步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不为大家注意的是,早在2006年中
国就已经超越欧盟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高科技产品出口国了。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
第一大制造业生产国,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的规模至少位居世界第二。
不久前日本因海啸引发核电事故,东京电力公司紧急请求中国的三一重工驰援一台
臂架长62米的泵车,用于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的注水作业,该泵车运抵日本后在事
故现场大显身手。不过这台泵车并不足以令人惊叹,因为由三一重工所保持的世界纪录
还要比它长出整整十米。过去中国人一提到日本的三菱重工,可谓是如雷贯耳,谁曾料
到关键时刻,日本人在家门口倒用起中国造的大型机械来了。其实近年来中国的重型机
械制造企业在世界各地一直都很活跃,2010年10月智利圣何塞重大矿难事故期间,三一
重工的大型履带式起重机也曾参与救援。
强大的工业不仅是中国自行建造航母的基础,甚至现在西方国家建造航母时,竟然
也离不开中国了。2010年12月17日,由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公司负责建造的一架
起重量1000吨级的龙门吊被装上大型货轮驶离上海,航行1.4万海里后抵达目的地苏格
兰的罗塞斯造船厂。这座龙门吊被命名为“哥利亚”(《旧约》中的大力士),用来组
装英国海军在建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今天在航母的发源地,正在使用中国的机
械设备来完成最关键的组装工作——这则新闻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但它的重要性不容
小觑。对于一个大国来说,拥有自行制造航母的能力的意义,要远远大于拥有一艘航母
。另外,这个1000吨级的龙门吊对于英国来说是“哥利亚”,但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就
算不上大块头了,因为由我们所保持的世界纪录比之还要多出整整600吨。
2008年4月,美国CNN主持人卡蒂弗曾指责中国企业只能生产“垃圾产品”。闻讯后
振华港机发表公开声明,称卡蒂弗“把中国高质量、高技术产品说成'垃圾’⋯&#
8943;是集无知、傲慢、愚昧于一身,是已消亡的殖民主义者借尸还魂⋯⋯
美国东西海岸已从振华港机购买近200台大型集装箱机械,它们的高效工作是美国赖以
进行近万亿美元进出口商贸活动的主力军。我们请这位卡先生去美国的码头看一看矗立
在各大港口的来自中国的钢铁巨人,如果他敢在铁证面前再次叫嚣是'垃圾’,我们会
立即在美国请律师以诽谤罪起诉他。”振华港机的底气与豪迈缘自他们的港口机械占据
了世界市场75%以上的份额。今天,振华这一“来自中国的钢铁巨人”正在建造美国西
海岸的最新地标建筑——旧金山新海湾大桥。几年前,美国中断了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改由其他国家来供应美国军人佩戴的贝雷帽。如今看来旧金山新海湾大桥的承建,除了
交由中国企业,很难另有合适的选择了。
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生产摩托车起家的吉利汽车公司,如今将大名鼎鼎的沃尔沃
品牌纳入旗下,这些都充分展示了中国制造企业在全球竞争中那种力图后来居上的劲头。
除了制造业产值已经占据世界榜首,中国的科研人员数量也在迅速增长,据统计,
目前中国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暂居世界第二,仅落后于美国。伴随着“中国制造”的成
长,中国工人的结构组成也在悄然改变,过去的代表形象是“农民工”、“外来妹”,
现在则包括了越来越多的软件工程师和各种生产线上的高级技工。2010年五、六月间,
广东佛山本田汽车厂的工人发起停工,本田方面最后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工人的工资,此
事在国内媒体得到了广泛报道。如果现在“广本”的工人技术水平体依旧很低,如果中
国工业化的规模依旧局限于少部分地区,那么资本方可以随时随处轻松地找到替代者,
如同上世纪80、90年代那样,还需要向工人妥协吗?
中国工业单单靠“拿八亿件衬衫换一架空中客车380飞机”的时代,正在远去。中
国企业已经能够在美国舆论的叫板下骄傲地展示自己的“钢铁巨人”形象,但是在国内
媒体界和学界,持有“小姑娘心理”的大有人在。与振华港机集团同在上海的中国作家
韩寒,最近就嘲讽中国企业生产不出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军民产品,对此,想必英国海军
和美国旧金山政府都不会同意。■
http://bbs.city.tianya.cn/tianyacity/content/333/1/114879.shtml
美国必须警惕夸大的中国威胁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8日发表题为《美国必须警惕夸大的中国威胁》文章,以下为
主要内容:
有一种很普遍的说法,将冷战的结束归功于美国一项使苏联破产的战略。华盛顿充分意
识到了出色的经济表现为其带来的优势,迫使莫斯科陷入了—场军备竞赛,这场竞争耗
尽了苏联的资源。根据这种说法,里根总统提出的战略防御计划——不管现实与否——
是把苏联压垮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战略家正在对美国推行类似的策略吗?北京是否正在故意刺激美国,迫使其将越来
越短缺的资源用于国防,使这些资源无法用于其他更具生产能力的方面?虽然这可能显
得十分牵强,但有证据证明中国正在这样做。我们可以称其为又一次冷战。
中国走出了全球经济危机,对自己的优势和美国的相应弱点有了新的认识。美国的政策
制定者面临一个新的经济事实——资金紧张。美国不得不在支出的轻重缓急方面作出越
来越艰难的选择。
中国正试图令这种战略成形——一面贬低自己对美国的可能威胁,一面夸大自身的能力
。如此也可以解读中国去年进行反卫星测试,或者今年1月当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
茨访华之际试飞隐形战机等举动。
虽然这种理论听上去也十分牵强,但它似乎正在奏效。例如,美国国防界对中国部署航
母越来越关切。这很合理,但有关地区力量均衡发生改变的歇斯底里和警告却不合理。
最重要的是,这种又一次冷战战略——如果它的确存在——的成功依靠美国将主动权让
给中国。几乎没有证据表明这种情况正在发生。但美国的确关注中国的发展,以及这些
发展对美国在西太平洋的优势和美国及其盟友利益的保护构成的潜在威胁。这种策略是
正确的,但美国的决策者不应该夸大中国威胁。
美国必须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尤其是其与盟友、朋友和伙伴的关系。这些同盟和关系
能使美国的力量倍增。美国与其盟友结合得越紧密,美国向潜在对手发出本国致力于保
护这些伙伴的信号就会更令人信服——换句话说,这增强了美国的威慑力。这是美国亚
太安全战略的最重要因素。(作者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执行主任布
拉德·格洛瑟曼)
中美两国间军事关系很难驾驭
美国《纽约时报》7月14日文章,原题:美中尽力协调军事战略 为改善难以驾驭的中美两
军关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与其中国同行互致友好承诺。直到他本周离开中
国时,人们还一直怀疑双方的军事计划是否真的建立在将另一方视为敌手的基础上。但
事实确实如此,乌云般的现实笼罩着双方的会谈。这使得修复世界最强大和崛起最快的
军队间的关系变得极其艰难。
随着美军放眼未来尤其是在一个强大的新亚洲,愈发至关紧要的对华关系却与其愿望背
道而驰。分析家一方面认为,中国的军事雄心可以理解。正如美国所做的,中国遍布全球
的贸易足迹及对海外资源的依赖,令其打造一支先进且活动范围广阔的军事力量以确保
利益的做法顺理成章。但另一方面,中国提高军事能力的核心目标是遏制西太平洋的美
军。绝大部分中国正在研发的先进武器,都是为抗衡已统治太平洋半个多世纪的美国舰
队。
“我们并非需要有一个苏联式的敌人”,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葛
莱仪表示。按美国人的观点,中国人对其意图向来模棱两可。但中国军方认为,美国必定
会阻扰中国崛起为全球大国的正当诉求。他们注意到美国将多艘航母从大西洋转移到太
平洋。他们还注意到,中国要求美军减少对其东海岸的空海侦察,但美国却置若罔闻。华
盛顿也没修订对台军售法案。北京认为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是两军建立真正互信的前提。
于是,中国正在打造他们所称的纯粹防御力量,尽管这包括主要用于打击美国军事目标的
武器。
马伦访华时强调,美国在太平洋的行动是其在该地区数十年存在的一部分,不会对中国构
成威胁。中国军方也曾表示,中国军事发展难以达到美国的技术实力,“从来没主动挑战
美国的意图。”但对太平洋两岸而言,每当一方展示某种新武器或加强与老盟友的关系
时,就不可避免地引发对方怀疑。
美中两国的行动和反行动将破坏任何令双边军事和外交得以真正和解的机会。美国将被
迫加入又一场军备竞赛,与冷战不同,这次中国拥有巨额资金发展新式武器,而美国或许
不得不在枪炮和黄油之间做出选择。▲(作者迈克尔·崴恩斯,王会聪译)
(责任编辑:林秀敏)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兰德公司报告:
美国与中国的冲突——威慑的前景、后果和战略
全文模式
突:前景、后果和威慑战略
在今后20 年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防预算可能会超过美国。因此,如果中
国选择这样做的话,它可能会成为要比苏联和纳粹德国在鼎盛时期更为强大的对手。但
是,中国所谋求的既不是领土扩张,也不是对邻国发挥意识形态上的影响。它对在军事
开支上赶上美国、获得与之相当的全球影响力,或者在本国直接的周边地区以外的地方
做出防务方面的承诺丝毫也没有显示出兴趣。虽然其意图方面的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大概会获得相当多的警报,因为从做出开发这种能力的决策到
实际开发之间,必须留出很长的时间。
尽管中国的政策很谨慎和务实,但是与美国发生冲突的风险依然存在。随着中国的
国力增强,这种风险在重要性方面将会增加,其概率也可能会增大。下面我们回顾一下
我们认为最有可能在今后30 年内造成中美两国之间的军事冲突的冲突来源,其发生的
概率按照递减的次序排列。所有这些冲突来源都处于中国直接的周边地区。在那里,我
们认为中国在安全方面的利益和实力仍将是集中的。
在这些情况的任何一种之下,我们都不认为中美发生军事冲突是可能的,但是这种
判断所依据的是一种看法,即美国将会保持在整个这一期间对可能会导致这种冲突的行
为进行威慑的能力。在回顾发生冲突的貌似可能的来源之后,我们考虑一下这些情况可
能会给美国带来的军事行动上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防务和威慑方面的要求。我们考
察一下美国将需要保持的实力,以确保与中国之间的冲突不会发生。我们在结尾部分提
供有关美国在应对崛起中的中国所构成的挑战方面的长期战略的一些想法。
发生冲突的场合
朝鲜
朝鲜如果垮台,可能是由于经济失败、金正日死后在权力的过渡中发生争执,或者
在与韩国之间的一场战争中失败。在任何此类情况下,朝鲜的局势都可能会出现混乱。
数以十万计的,也许是百万计的平民就会朝着朝鲜的边境地区迁徙,以寻求食物和躲避
相互对立的武装集团之间的冲突。中央控制的崩溃还会危及朝鲜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
中国可能会在沈阳军区全面动员的导弹资源的安全。中国还很可能会派遣大量部队越过
鸭绿江,以图在边境的朝鲜一边解决难民流动问题。
对美国在韩驻军/联军司令部来说直接的行动方面的担忧是确保弹道导弹和大规模
杀伤性武器发射场的安全。如果朝鲜并非完全溃不成军,那么可能还必须使朝鲜人民军
威胁首尔的远程火炮失去作用。对于完成这些任务来说,特种部队、强行进入和空运方
面的能力将会十分必要。同时,中国也会很担心美韩军队进入非军事区以北地区,因而
会调遣本国军队进入,如果它尚未开始这样做的话。这不仅是为了遏制混乱,而且是为
了在美韩军队接管全国之前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
虽然在执行这些任务方面,韩国将提供大量部队和实力,但对于应付朝鲜全面崩溃
的范围与复杂性来说,这是不够的。美国地面部队的大量和范围广泛的投入将是必要的
,以迅速夺取若干方位并确保其安全。其中一些地方是范围广袤的。特种部队与专门的
化学、生物、放射性、核和高当量爆炸物(化生放核爆)部队将不足以应付这一局面。
美中两国军队之间发生对抗——无论是意外的与否——的可能性很大,对抗升级的
可能性也很大。除了进行干预和应对朝鲜失败的直接后果的压力之外,美国还将被迫面
对理想的终极状态这一棘手的问题:即统一(我们的盟国韩国所偏好的结果)或者朝鲜
半岛继续分裂(中国的强烈偏好)。
台湾
虽然中国与台湾之间的关系已经并且不断改善,但是在两国之间的重要问题上,
一直没有取得任何有意义的进展。这个问题就是该岛的最终地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
政权还是作为“统一后的”中国的一部分——是否、何时以及如何决定。台海两岸之间
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只要根本的分歧继续存在的话。
海峡两岸间如果发生冲突,可能会采取许多形式,包括中国封锁台湾的港口、对台
湾的目标实施不同水平的轰炸,以及直接的入侵企图等。如果美国直接插手任何此类应
急行动,其目标就是阻止中国胁迫或者征服台湾,以及在可能的程度上限制对台湾的军
队、经济和社会造成的损害。对美国来说的核心使命包括阻止中国获得制空权和制海权
,限制北京的陆地攻击导弹的影响——这种影响全都通过主动和被动的防御与进攻行动
的灵活的结合来实现——以包括美国对与进攻台湾相关的大陆目标进行打击的可能性,
以及所有随之而来的进一步升级的风险。实际上,中国完全可能预料到并且谋求采取先
发制人的措施阻止美国的这种行动,就是通过对美国在该地区的资源发动攻击。
随着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取得进展,美国胸有成竹地完成这些使命的能力正在受到侵
蚀。在近期内,中国即将部署威胁美国的陆地和海洋力量投射平台——空军基地和航母
——以及台湾自己的防御力量的实力。如果没有该地区军事力量对比的持续不断变化的
可能性极小的逆转,那么即使考虑到针对顽强抵抗的当地力量发动一场两栖进攻方面的
相当大的困难,直接保卫台湾也已经成为一项挑战,在今后几年里,其难度很可能会不
断增大。
网络空间
中美之间的网络战争可能会成为武装敌对行动的一个方面——或前奏。抑或,它也
可能会在网络空间中开始,并停留在那里。这种情况局限于这一领域,尽管有引发武装
冲突的一定危险。
由于对美国的网络实施了一再的闯入,以获取敏感的数据,却没有遭到美国的报复
,所以解放军可能会谋求并获得授权,以干涉美国有关中国的战略核计划的情报搜集与
传播。中国的文职领导人可能不会认识到,这种行动会被美国界定为网络袭击,因而导
致报复行动。这种袭击可能会破坏美国赖以获得重要情报——包括警报——的系统。如
果美国相信解放军是袭击者,它就有可能决定进行报复。由于解放军相应的情报网络不
容易进入,美国还选择显示出冲突升级的危险,所以美国可能会针对支撑中国的运输系
统——包括商业航运和军事后勤——的网络实施报复。这样一来,对中国的贸易的影响
可能是直接的。此外,由于美国观察中国军力的能力受到损害,所以太平洋司令部可能
会被要求加强兵力的戒备状态。虽然中国不希望发生武装冲突,但是它可能会针对充当
太平洋上的C4ISR网络的美国卫星实施“软杀伤”袭击(例如链接干扰),从而做出反
应。而美国则采取相应的对策。由于中美两国的网络防御体系在这种大规模的、动用先
进武器的袭击面前价值有限,所以双方可能会采取反击,以图恢复威慑。
在随后发生的升级之中,中美两国都可能会遭受重要网络的暂时、但却是严重的中
断,因而加剧股票、货币、信贷和贸易市场上的冲击。虽然双方都避免冲突升级为动武
,但是经济上的损失会相当大。中美两国在伊朗问题上的合作很可能会中止。朝鲜半岛
的局势可能会恶化。没有任何生命方面的损失——仅仅是范围广泛的破坏、对抗的加剧
和对网络安全信心的丧失而已。不会有任何“赢家”。
南中国海
南中国海地区有许多可能的热点。中国对几乎整个地区都提出一定程度的主权要求
,这与许多别国的竞争性要求相矛盾。帕拉塞尔群岛和斯普拉特利群岛周围地区自从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以来尤其发生了有限的冲突。例如,如果越南和中国之间的一场海洋
争端升级为两国间的陆地战争,海上的对抗就可能会导致范围更为广泛的冲突。由于存
在美国的缔约盟国菲律宾,如果南中国海或者其周围发生严重的危机,对华盛顿来说,
利害关系可能会更大。中国最近声称,该地区是其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因而应当由中
国管辖。这是对自由航行的全球规范的考验,是对美国在东亚的利益的直接挑战。
美国的目标可能会各不相同,从针对中国企图控制南中国海的海上活动实施航行自
由,到帮助菲律宾实施自卫,以防范海上和空中袭击、在发生东南亚的陆地战争情况下
支援越南和保卫泰国——另外一个缔约盟国——都有,具体情况要看冲突的性质的和严
重程度。如果南中国海或者东南亚发生任何可能的紧急情况,都要求美国提供空中和海
上力量来确保战斗空间为友邦所主导。如果发生陆地战争,可能会要求美国提供地面部
队——特别是特种部队和强行进入的实力。中国当前的向南中国海地区投射强大力量的
实力是有限的。尤其是,人民解放军陆基的战机缺乏充分的航程,以便从基地出发执行
有效的远程作战任务。如果中国在今后几年内形成航母和空中加油实力,这种评估就会
改变。南中国海和东南亚地区的直接防御在今后20 年内仍将是一项可行的战略。
日本
中日关系起码由于两个原因是有争议的。首先,在中国方面,日本从19 世纪最后
几年到1945 年的所作所为引起的愤怒、恐惧和不满依然存在。由于中国所认为的日本
麻木不仁或者蛮横无理的行为,这种情绪经常更为严重。其次,尖阁列岛/钓鱼岛所引
起的持续不断的领土争端以及对南中国海地区的专属经济区的相互重叠的领土要求使两
国关系不断发生摩擦。如果东中国海发生海上事件,或者一场争吵由于某种海上遭遇而
升级,就可能会爆发冲突。
一旦中日两国之间发生争端,美国的目标就是帮助保卫日本,并且必定是阐明,尽
管中国崛起了,但是美国在亚洲仍然是安全方面的首选的合作伙伴。要这样做,就必须
帮助限制日本及其军事力量所遭受的损失,恢复对直接的领空和领海的控制权。这可能
会要求考虑到美国和日本针对中国大陆的目标实施打击,而与之相伴随的将是对冲突升
级风险的担忧。
中国的军事实力,尤其是海军、空军和导弹力量投射部队的扩充,将会使应对此类
紧急情况的代价不断增大。然而,如果美军不从西太平洋地区全面撤退,或者日本的自
卫力量不显著削减,那么在今后20 年到30 年内,直接保卫日本就仍将是一项可信的—
—即使是越来越富于挑战的——战略。
印度
中印两国彼此把对方看作亚洲大陆上的地缘政治竞争对手。两国间如果发生冲突,
可能会是由于两国有争议的漫长的共同边界线上的一起事件,或者在如何应对缅甸等失
败邻国问题上的纠纷。除了世界上这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之间的一场冲突所构成的危险
之外,双方之间的核武器的影响也造成相当大的冲突升级风险。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美国大概都会寻求不卷入冲突,因为它的主要的直接担忧是该
地区的数以万计的美国平民的安全,以及在一个或者更多的受影响国家实施大规模的和
复杂的非作战撤退行动的可能的需要。政治上的障碍将是复杂的,行动上的挑战令人却
步。重要的空中和海上力量以及地面部队将是必要的。美国很可能会为印度提供明确的
外交上的支持,并悄悄地向新德里提供情报和军事装备。美国的战略目标将是阻止中国
获胜,以及避免垂直性的升级(即动用常规或者具有核武装的弹道导弹)或者水平升级
(例如巴基斯坦的卷入)。
军事行动上的影响
以上事例标志着美国在今后10 年内及其以后时期可能会面临的涉及中国的可能的
军事紧急情况的范围。它们显示出,虽然中美之间的敌对行动也许不大可能,但是美国
需要范围广泛的发达军事实力来产生威慑作用或者取胜,并且在任何情况下维护稳定,
在地区事务中发挥影响,尽管中国的实力和影响范围不断增大。这种需要正在受到实力
不断增强的解放军和冲突可能会发生的不同的情况、地理及领域——陆地、海洋、空中
、太空、电脑网络——的影响。在朝鲜,美国的地面部队、空中战术部队、打击部队和
特别行动部队可能需要投入;在台湾,需要投入一系列海军和空军力量;在南中国海,
美国可能需要占居深海优势。此外,这些应急情况可能会对美国的C4ISR 实力(主要是
基于太空的)提出严格的要求,因为距离遥远、可能的高强度和美国有关军事行动的概
念等。除了朝鲜半岛之外,紧急情况并不要求美国提供大量的地面部队。除了在朝鲜半
岛之外,美国在东亚任何地方卷入大规模陆地战争中的可能性都很小。朝鲜垮台的情况
——被判断为可能性极小——很可能会涉及一定的竞争,但却可能不会涉及与中国之间
的公开的冲突。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情况都要求派出大量的地面部队。
总的来说,作为一项行动选择,美军提供直接的防御目前是可行的,尽管在这方面
的信心各不相同,从南中国海(高)到朝鲜(中等)和台湾(中低)都有。这种结果是
由于中国的反接近、地区封锁和有限的力量投射实力——例如短程导弹——方面的改善
迄今为止所确定的地理位置。这种情况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地区
尤为明显。在今后几年内,中国将会发现,很难在朝鲜的紧急情况中利用这些优势,南
中国海位于中国的传感器、通信和导弹的射程之外,就更甭提力量投射的范围了。随着
时间的推移,中国将不仅能够加强其在现存的范围内的反封锁优势,而且将其扩大到太
平洋地区,东北亚,最终还有东南亚。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电脑网络和反卫
星实力可能将能够破坏美国的C4ISR 实力,因而破坏其直接的防御力量。总的来说,在
前沿地区作战的美军可能比较容易受到伤害,而这恰恰是中国的军事投资和部署的主要
重点。
直接防御的难度可能会由于中国开发和利用网络袭击和反卫星武器而大大增加。由
于美军和美国的作战理念依赖电脑联网的和基于太空的C4ISR。因此,解放军看来认为
,太空和电脑空间中的敌对行动会有利于中国,因而可能会为其提供动力。与此同时,
由于中国扩大自己的力量和C4ISR 的范围,使之进入太平洋地区,所以它可能会很容易
受到美国的网络袭击和反卫星武器的侵害。无论如何,中美之间的任何武装冲突都会越
来越多地受到这些新的领域中的战争的影响,即使不是决定性的影响。
直接防御实力受到侵蚀会推动美国加强武器、增加射程和改进地理位置以及目标,
不仅为了重新获得生还能力,而且为了打击中国的力量、发射器、传感器和大陆的(或
者在直接相关的战区以外的本地区其它地方的)实力。此外,由于解放军开发电脑网络
和反卫星实力,而且依靠先进的C4ISR,所以美国必须考虑打击中国的卫星和电脑网络
。因此,这些发展趋势会导致双方扩大其目标选择的范围,以获得对任何特定的地理目
标的控制权,无论这种控制多么有限。
确保直接防御方面的越来越大的难度可能是举足轻重的,即使中美之间的敌对行动
不大可能也是如此,因为它们可能会刺激中国采取冒险行动,增加对美国设置的障碍,
削弱美国的盟国和中国的邻国在与更加强烈地要求按照自己的条件解决争端的中国争锋
相对方面的决心。这些趋势是由于构成其基础的总的技术进步、军事开支方面的可持续
的增长、解放军的改革和理论调整,以及中美两国在地理上相距遥远。另一方面,中国
的大多数邻国的经济和技术越来越先进,一些国家可能会选择在质量上,即使不是在数
量上与中国在军事领域中的进展保持同步。
除非发生使美军及其C4ISR 有把握获得生还能力的没有预见到的技术发展,否则美
国就不可能或者无法承担反抗这些潮流的任务。由于保卫台湾对美军来说已经很成为问
题(例如航母和附近的空军基地),因此一旦与中国在朝鲜垮台和东南亚危机问题上发
生对抗,美国在军事行动上的选择也会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将会感觉到有必要
越来越多地依靠其比较远距离的和不容易遭受打击的实力。随着美国的前沿作战生还能
力下降,其打击的射程必须增加。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作战重点因而将会从地理
上有限的直接防御转变为比较可能会升级的反应,并最终在就连这些反应也不够充分的
情况下,从基于封锁的威慑转
变为基于以惩罚相威胁的威慑。转变的速度将各不相同,首先从台湾开始,然后在晚些
时候转移到东北亚和东南亚。
这将会迫使美国在使冲突升级——以及基于对中国对升级的担忧的威慑——和不参
与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可能会造成直接的武装冲突的敌对行动之间做出选择。冲突的升级
可能会采取若干路径。从最严重的升级开始,美国可能会更为明确地阐明其战略中对中
国的仅仅是含糊其辞的暗示:如果常规防御失败,如果美军面临失败或者如果美国在该
地区的重要利益受到侵害,就以动用核武器相威胁。尽管如此,上述的任何一种情况都
没有危及美国的重要利益。此外,无论美国发出的核威胁在今天的可信度多么低,今后
由于中国具有明确的决心和充分的能力建立能够挫败美国的导弹防御力量(例如通过具
有机动能力的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多弹头重返大气层运载工具/多弹头分导
重返大气层运载工具和穿透辅助系统)的具有生还能力的第二次打击威慑力量,所以美
国的这种可信度将会更低。
对美国来说,两条比较合理的和相应升级的路径就是使中国的卫星和电脑网络丧失
能力,从使中国力量能够作战的卫星和电脑网络开始。在反卫星和网络战两方面,比较
容易的做法都是设想敌对行动将如何开始,而不是其将会如何结束——这种结束很可能
会伴随着双方攻击对方的重要的非军事和经济太空系统及网络。这种看法的主要理由是
美军和解放军所依靠的太空与网络基础设施的很大一部分的军民两用性质。使问题复杂
化的是,这两个升级领域都是进攻占主导地位的,因为无论是卫星还是电脑网络都很难
防御实力强大的攻击者,而且防御的代价很大。即使拥有优越的反卫星和网络战实力,
美国在太空和网络冲突升级方面可能会遭受的损失起码也与中国一样大,因为美国更加
依赖这些领域来完成军事和情报方面的任务,维护自己的经济健康。
对美国来说,也许最有希望的——最可信的、危险最小的,在效应方面也是最为单
方面的——军事升级路径就是针对中国大陆的、或者无论是部署在任何别的地方的中国
作战与战争支援目标发动常规的精确打击。由于这种打击可能会从具有生还能力的平台
或中国中程导弹射程之外发动,所以美国能够不仅重新获得技术上的(在任何距离上进
行瞄准方面的),而且获得地理方面的优势。美国还可能会制止或者扭转美国的C4ISR
越来越容易遭受中国的网络和反卫星武器袭击的局面。如果这种优势得到恢复,那么在
超越下一个10 年左右的范围内,能够在多长时间内延续这种优势取决于中国花费多长
时间才能扩大其监视、瞄准和打击实力的范围。由于中国的经济和技术潜力,所以对于
美国的长期规划来说,答案也许并不是令人惬意的。无论如何,美国的常规力量升级,
因而还有基于以这种升级相威胁的威慑,都冒着使中国升级,包括电脑网络和反卫星实
力升级的风险——通过谨慎地选择目标(避免战略位置、平民、经济和领导层打击目标
),这种风险可能会被减轻,但却不会被消除,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增大。对中国
的核力量的指挥和控制权的常规威胁甚至可能会迫使中国采取核对策。
重点实力
随着中国的反接近和地区封锁进一步得到改善,美国将会更加依赖与冲突升级威胁
相关的实力。表一显示出目前很重要的实力,以及今后可能更为相关的实力。
表一 重点实力
重点 直接防御 冲突升级
水面舰队 ×
潜艇(攻击) ×
潜艇(打击) ×
战术空中 ×
远程空中打击 ×
远程导弹 ×
重型陆地力量 ×
高度机动性 ×
轻型远征陆地力量 × ×
快速机动性 × ×
特种部队 × ×
无人操作的平台 ×
弹道导弹防御 ×
网络战(攻防) ×
反卫星 ×
经济战
由于与军事力量相关的风险、低成本效益和骂名过于严重,所以制裁措施一般是美
国所偏好的选择。但是,中国远非具有一般性,鉴于中美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的
规模和强度。诚然,对中国来说,如果失去出口收益、信贷的利息和流动性、投资回报
以及重要的进口(石油、食品和初级产品等),会对其经济,可能还有国内的稳定产生
灾难性影响。然而,对美国的股票和信贷市场、美元的价值、通胀、投资、消费和就业
的影响——尽管在GDP 中所占百分比较小——也会是毁灭性的和持久的。对中国发动的
经济战更为确切地讲就是与中国——美国主要的债权国和工业产品来源国——两败俱伤
的经济战。这种战争很可能会带
来要比2008-2009 年度的萎缩严重得多的全球萎缩。
因此,对美国来说的问题——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就是它能否制订对中国造成
不成比例的沉重打击的经济措施,即使是在承认其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冲击的情况下。
一项此类措施就是干涉中国的石油海运(因为即使是在战争情况下,干涉食品运输的可
能性也极小)。然而,由于石油运输及其安排的状况,所以美国若对中国的贸易实施远
距离封锁,结果就是包括日本在内的整个地区都会遭受某种程度的中断。当然,中国会
认为,这种行动是冲突的严重升级,旨在重创其经济和危及其国内稳定与政权本身。中
国一直在扩充其战略石油储备,建设通往中亚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以减轻这种危险。
它还很可能会采取其它手段进行报复。
战略上的替代选择
在今后几十年里,美国确保其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友邦和盟国的防务的能力将会减弱
。这可能会通过美国愿意采取冲突的水平和垂直升级措施来抵消。然而,中国在这方面
也有可供选择的对策。对美国来说,一项基于冲突升级以及最终通过惩罚来实现的威慑
的战略,意味着今后要比过去承担更大的风险,以实现相同的目标。美国在该地区的一
些利益可能会证明,这种风险的增加是不合理的。这表明,需要用其它形式的劝阻、抵
制和说服来为军事威慑提供补充。
相互确保的经济毁灭(MAED)
除了一场核交火之外,如果与中国发生任何冲突,最大的损害很可能会出现在经济
领域。中美之间若发生任何严重的武装冲突,的确会造成经济上的重大相互损害,即使
双方避免动用经济武器也是如此。两国经济彼此之间及其与世界其余国家的联系是史无
前例的。这种相互依赖性能够成为一种十分强大的威慑力量,实际上是一种相互确保的
经济毁灭。目前的情况对美国有利。但是,在这种竞赛中,就连胜利者也会但愿竞争本
可避免。
MAED 的运作与经典的相互确保毁灭(MAD)有所不同。起码从理论上讲,把一场军
事冲突的升级限制在次核水平上是可能的。而如此限制经济后果则不可能。在美中两国
海军在南中国海台湾附近的某处发生冲突时,中国是不会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苹果公
司不会从设在中国的工厂运输iPad 平板电脑。市场会预测,美中贸易和世界贸易将发
生普遍的中断,并酿成其后果,无论北京和华盛顿多么努力地寻求限制这种损害。像
MAD 的情况一样,就连比较虚弱的一方,通过相互的,即使是不均匀分布的毁灭,也会
在威慑方面受益。然而,今后几十年的某个时候,可能会达到这样一个临界点,即依赖
程度的对比变得严重不利于美国,以至于对中国侵害美国在东亚的重要利益来说,这种
相互依赖不再构成一项有效的威慑。
这并不是主张要寻求让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脱钩,因为这样做简单而言就是在现有
的威慑效应还很强大的时候剔除这种效应。这是一个理由,以确保这种相互依赖不会过
于不利于美国。人们常说,强大的经济是强大的国防的基础。在中国的情况中,强大的
美国经济不仅是强大国防的基础,而且其自身也是防范中国冒险的最有效手段。
依靠外交
在近期内,如果美国的本地化的直接防御由于中国的反接近实力而处于危险之中,
在中期到长期内,美国的升级又受到不断增大的风险和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影响的制约
,那么美国就可能越来越少地留有在涉及中国力量的地区事变中可以采取的有效的军事
行动替代选择。正如几个此类事例所表明,在牵扯到美国重要利益得失的事变中,这种
情况可能不利于美国插手。除非中国进行赤裸裸的和大规模的侵略——需要说明的是,
中国目前动用武力的模式表明,它不会这样做——否则这可能会牵扯到美国对外交手段
的进一步依赖,以及美国试图通过迎合中国的利益来避免冲突,尤其是如果这样做有好
处的话。当然,由于直接防御的有效性不断下降,以及冲突升级的(因而还有威慑的)
风险性不断增大,所以对于争端,从海洋和领土争端一直到朝鲜和台湾的命运问题,会
产生什么结果,美国的影响力将会减弱。
增强伙伴国的实力
避免直接的军事防御和升级并不等同于美国在具体的事变中,笼统而言在地区安全
方面采取消极态度。正如去年的事态发展所显示,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国日本、韩国和澳
大利亚的实力是强大的,其它现有的和潜在的伙伴国也已经对中国的日益强大和自信采
取针锋相对的策略。迄今为止,没有迹象表明,中国邻国的决心有所减弱。这种格局是
继续存在,得到加强,还是由于中国克服美国的直接防御以及使美国让冲突升级的威胁
失去作用的能力得到增强而发生逆转,取决于美国如何促使该地区各国在政治上和实际
生活中“起来反对”中国。在谋求刺激该地区各国实现进一步的独立自主方面,美国必
须避免两种可能的陷阱。第一就是想要避免提供自己可能不想兑现的担保,从而实际上
减少促使该地区国家在防务方面做出很大努力的激励因素。其次就是如果美国被看作企
图与东亚东家结盟反对中国——它迄今为止一直着意避免这样做——这可能会刺激与中
国之间的一场军备竞赛。在这种竞赛中,最起码在该地区,美国将会受到很大压力,必
须获得胜利。
如果恰恰相反,美国遵循一种双重战略,就是与中国保持接触,包括在地区安全合
作方面,同时支持中国的东亚邻国,并为其活动提供保障,那么它就有可能促进地区的
稳定,保持美国的影响力,并最起码维护,即使不是推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为盟国
和伙伴国提供军事实力方面的支撑,从而增加中国发动侵略的代价,可能会包括两个基
本的组成部分:(1)提供只有美国才能提供的关键性的实力(例如监视和目标的瞄准
),以及(2)以对抗性升级相威胁,包括在太空和反太空方面,从而对中国自己的升
级选择产生威慑,以及在关系到美国切身利益的罕见情况下采取核威慑。
改善美中关系
相互不信任与猜疑的气氛给美中关系蒙上阴影,从而造成了安全方面的可能的困境
。如果这种动态被忽略,就可能会失控。要想改变这种状况,美中两国就都必须从根本
上重新思考自己的国家安全目标,及其在亚洲以及亚洲以外地方的战略假设。美中两国
之间的竞争不应当被看作一种零和博弈。实际上,改变这些看法对美国十分有利。由于
中国成为真正同等水平上的竞争对手,所以它也可能会成为防务以及经济领域中的更为
牢固的合作伙伴。目前,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监督全球公共领域、保护
国际商务和旅行以及维护国际安全方面所承担的负担是不成比例的。像世界上大多数国
家一样,中国在这些努力方面也是一个免费搭车的国家。即使美国在今后几十年里保持
防务方面的承诺,推进自己在东亚的利益,它也会希望鼓励世界上这新兴的另外一个超
级大国在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因此,中国在打击印度洋海盗方面的努
力及其对联合国维和任务的越来越大的兴趣应当成为美中两国加强合作的基础。在长期
里,美国将希望寻求采取其它方法,不仅限制中国的实力,而且对这种实力加以利用。
在实力相对强大的情况下这样做会比较容易和安全。因此,启动这一合作进程宜早不宜
迟。
结束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实力的增强,美国将会发现,自己不得不做出调整,放弃通
过封锁实现的、建立在对本国利益和西太平洋地区盟国利益的直接防御基础上的威慑,
而是采取通过惩罚实现的、建立在以冲突的升级相威胁、利用射程较远的武器和生还能
力较强的平台基础上的威慑。虽然美国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掌握升级方面的控制权,但是
假如它准备对中国大陆实施常规打击,中国就会制订自己的升级选择方案,包括反卫星
和网络战进攻实力,从而使美国在升级方面的风险增大。由于中国的战略核力量增强,
以及中美之间发生冲突的最有可能的情况的有利之处有限,所以美国以动用核武器相威
胁的可信度将会减弱。
要改善直接防御的前景和减少升级的风险,一个办法就是美国为中国的邻国的实力
与坚强意志提供保障和支持。这种战略的制订应当是为了增加中国动用武力的代价,遏
制中国在牺牲本地区稳定和美国的利益情况下过于自信。这种战略不应当成为——或者
被看作是——美国企图包围中国或者与该地区结盟来反对中国,以免引起中国的更大敌
视。实际上,应当做出并行不悖的努力来吸纳中国参加安全方面的合作,不仅是为了避
免造成建立反华联盟的表象,而且也是为了获得世界上位居第二的强国对国际安全的更
大贡献。美国还应当继续探索合作性的解决办法,以解决上述的一些冲突来源问题。例
如,如果朝鲜垮台,可能会成为美中协作的一个契机。
中美之间如果发生冲突,其在经济上的后果可能会是史无前例的,即使双方避免经
济战也是一样。这是一种强有力的相互威慑。这种威慑目前对美国稍微有利一些。加强
美国经济是最佳的途径,以确保这种相互依赖的力量对比及其相关的威慑在今后几十年
里不会朝着对美国的不利程度达到危险地步的方向转变。虽然与中国发生冲突的风险不
容忽略,但是也不应夸大。任何数量的其它冲突都更有可能,其中一些的爆发地点我们
目前甚至不能模糊地预见到,就像没有人在1989 年预见到我们参与巴尔干地区事务,
在2001 年9 月10 日预见到我们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或者在6 个月前预见到我们目前
在利比亚做出的承诺一样。这些更有可能发生的冲突是在与同中国截然不同的对手之间
发生的,因而其所要求的能力也截然不同于与真正同等水平上的竞争对手打交道所必需
的能力。单个而言,这些事变都将不如与中国之间的一场冲突后果严重。但是它们集体
而言却将深刻影响两国交往的国际环境,并从根本上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实力和决心的看
法。成功地应对这些较小的挑战可能会成为确保我们永远也不必卷入更大的冲突的最佳
途径之一。
返回列表
[首页] | [网页版首页]
w*********r
发帖数: 42116
2
中国更怕军备竞赛。
军备竞赛必然会影响在其它方面的投入,美国人会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利益的,中国人
会为了自己利益而背后捅TG的刀子。除非TG能让中国人过上美国一样的生活,否则中国
人不直接帮美军打TG,就算不错了。

【在 t**********8 的大作中提到】
: 长期以来,主流学界和媒体一方面看轻了中国工业与科技以及军备研发的实力,另一方
: 面则过分高估了美国的领先优势。对于他们来说,无论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无论经过
: 了多少岁月,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对于其他国家的优势,将永远是无法追赶且一
: 成不变的,在军事方面尤其如此。轻中重美,这两方面可谓是一体两面,互为因果。
: 若谈到中国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那么多数中国人的反应恐怕会说这是不自量力,是乞
: 丐与龙王比宝。其实,现在中国起码已经不是乞丐了,那么剩下的问题在于:美国还继
: 续是龙王吗?
: 之所以是龙王爷,那是因为美国同时拥有无与伦比的制造业水平、充足的军费以及强大
: 的研发队伍,这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这三方面来看,美国已是今不如昔。制造
: 业衰败,财政紧张,研发队伍后继乏人,我们大致可以对美国的现状做这样一个概括,

s*****o
发帖数: 2317
3
主要是看美帝肯不肯转变观念了
如果说美帝的目标还是要保持绝对优势,那美帝会很吃力的
通俗地说,美帝花10个亿,搞一个东西
土工花2个亿山寨一个,大概有点那个意思,然后噼里啪啦变成白菜;
美帝觉得不把握,只好再花20个亿搞一个新东西……
如果说保持基本优势下的平衡,还是没问题的
l*****i
发帖数: 20533
4
现在跟冷战不一样。冷战时期那是没有互信机制,真的随时可能擦出火花就爆炸。而现
在谁都知道炸不了,所以不会有真格的军备竞赛。
中国玩的就是狗皮膏药战术。美国想甩是甩不掉的,想硬打中国也不给他那个机会,用
经济链条给他缠着。中国希望‘和平崛起’,也就是没有战争的情况下逐步上位。
当然,局部战争还是有可能的。不过那个谈不上搞军备竞赛。
r******y
发帖数: 12263
5
当年是千方百计勾引苏联来军备竞赛
现在是劝中国不要军备竞赛
不过TG军备竞赛成本不高 不要求领先 在大杀器上面紧紧跟着你就可以了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俄罗斯的科学正在走向死亡兰德报告《与中国开战》全译版
毛时代建立的基础工业就是个大笑话,一文不值美国未来恐更加好斗 发动战争成本将大大降低
didadida 封 addadd3 在 Military 版 (转载)10多年前,在美国商场买衣服
中国现在有多少技术是世界第一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目的为了拉中国入局
兰德公司:对华冲突——前景、后果与威慑战略解放军已告别防御时代 已开始学习如何进攻
天朝“马歇尔计划”初显威力----观希腊力助撤侨有感美国专家提出对华作战新方案:用小导弹艇打大舰
中美大力发展进攻性武器 双方战略克制愈加脆弱英国的核打击能力-足以威慑任何国家,也轻易灭掉俄罗斯这样的巨
两岸军力严重失衡 冲突的结果只会是急统三一集团大力拓展印尼市场 出口最大吨位起重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美国话题: 中国话题: 可能话题: 方面话题: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