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
相关主题
中国要在北极建立足点 引西方强国关注新一代“向阳红10”号海洋科考船入列 将主要活动在印度洋
中国 正在积极筹建一艘新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土鳖的洋气玩意
我国将为首艘国产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公开征名刘延东考察我国南极科考站转达胡锦涛问候
有些人替雪龙号瞎操心特大喜讯:中国将在南极新建两个科考站
作为一个非中国人,看到雪龙号突围真是悲愤不已我党果然要借机大举进军南极
中国军人在南极实施高难定向爆破建雷达站(解放军理工大学很牛啊2)雪龙号已正式接到命令投入救援
俄南极受困船被浮冰包围5天 74人被困雪龙号科考船在南极卸货引企鹅围观
中国在南印洋发现白色漂浮物:为啥不拍照?日海保:中国科考船密集现身钓鱼岛附近“挖泥” 最多时3艘同时作业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雪龙话题: 南极话题: 雪龙号话题: 极地话题: 北极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r******y
发帖数: 12263
1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雪龙”号破冰船
“雪龙”号破冰船
我国第三代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号于1993年从乌克兰进口。前苏联解体后,因为这
条船是乌克兰赫尔松船厂造的,没办法继续,中国以1750万美元低价购得,然后船厂按
照中国的需求于1993年3月25日改造完工。自1994年10月首航南极以来,“雪龙”号已
先后11次赴南极、3次赴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北京时间2010年8月6日凌
晨4时29分,雪龙号“轻松”打破了中国航海史最高纬度纪录——北纬85度25分。
目录
简介
名字由来
特点
改造
参数
性能
设施
展开
简介
名字由来
特点
改造
参数
性能
设施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该船耐寒,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技术性能先进
,属国际领先水平,也是我国进行极区科学考察的唯一的一艘功能齐全的破冰船。
“雪龙”号前后投入了将近2亿人民币的改造,据国内有关权威估算,该船现价应
在7亿人民币左右。
自1994年10月首次执行南极科考和物资补给运输,至2012年已5次赴北极执行科学
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
编辑本段名字由来
中文名“雪龙号”这个名字是第一任南极考察的主任武恒起的名字,‘龙’代表中
国,‘雪’意味着南极的冰雪世界。
英文名为chinare。
编辑本段特点
“地图”多
在“雪龙号”上的餐厅、会议室、驾驶室、走廊,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地图,有世
界地图、北极地图、南极地图、科学考察航次图、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路线图,还有
南极中山站、长城站的地形图……不少队员还自带了地图,甚至地球仪。驾驶室内还有
大量的海图。
“规矩”多
雪龙号上有好多好多“守则”。
环保守则:垃圾实行分类管理,不准将垃圾倾倒入海;
安全守则:居住舱外不准穿拖鞋,因为在船上穿拖鞋不方便,也容易受伤;
消防守则:船上居住舱外禁止吸烟。由于科考携带了直升机,并携带了航空汽油,
因此严禁吸烟。
节水守则:要节约用水,原因不用说。
“照片”多
雪龙号上关于极地的照片很多,有企鹅、冰山、中山站、长城站等,历届科考队员
们拍摄的这些照片,都用镜框挂在墙上,构成了雪龙号上独特的风景。
“讲座”多
参加极地科考队的科技人员分别来自多个不同领域。为增进了解,增加对各学科和
课题的认识,考察队经常举办各式各样的讲座。
编辑本段改造
“雪龙”号是苏联解体前准备造的8条同型的供给北冰洋地区的一个运输公司使用
的破冰船之一。前苏联解体,因为这条船是在乌克兰赫尔松船厂造的,没有办法继续造
下去,中国以1750万美元低价购得,然后船厂按照中国的需求于1993年3月25日改造完
工。
第一次改造海洋局投入约三千万人民币;在1994、95年进行了第二次改造,再次投
入了近三千万人民币;在2006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彻底改造,前后投入了将近2亿多人民
币。
编辑本段参数
“雪龙”船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于1993年建造。我国购进后,投资改造成极地考察
船。“雪龙”号总长167.0米,型宽22.6米,型深13.5米,满载吃水9.0米,自重11400
吨,总吨位14997吨,满载排水量21025吨,最大航速17.9节,续航力19000海里。该船原
设计为北极地区多用途运输船。主机13200千瓦*1台,副机880千瓦*3台、载重量10225
吨。“雪龙”船属B1*级破冰船,能以1.5节航速连续破冰1.2米(含0.2米雪)前行。[1]
编辑本段性能
“雪龙”号考察船是我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我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
只。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船装有可调式螺旋桨,
航行时操作灵活,有利于破冰。船体用E级钢板制作,即使在零下40℃的严寒气候条件
下,也不会变形。该船可运输杂货、大型重型货物及各种车辆(带滚装仓)、冷藏货物
、贵重货物、炸药、矿物、标准集装箱以及各种油料。
经升级改造后,“雪龙”号主甲板以上的所有设备设施全部更新。船上的实验室面
积也从原来的200多平方米扩大到580平方米,并全部更换了实验室设备。改造后的“雪
龙”号具有先进的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配备有先进的通讯系统及能容纳两架直
升机的平台、机库和配套设备。船上设有大气、水文、生物、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气
象分析预报中心和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气象等一系列科学考察实验室。可航
行于世界任何海区。
编辑本段设施
雪龙号备有先进的通讯系统,拥有能容纳2架Ka-32直升飞机的机库和1个停机坪。
以及完善的医疗设施和生活娱乐设施。船上设有大气、水文、生物、计算机数据处理中
心、气象分析预报中心和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气象和洁净等一系列科学考察
实验室。船上有铺位128张,为极区考察工作提供了基本必备条件。
我国在“雪龙”号的水文资料采集室中,安装了可以用来探寻磷虾及其它极区水生
动物的鱼探仪;可在航行时测定海水流速、方向的多谱勒海流计;以及用于测量海水温
度、盐度、深度的“CTD”等一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船上设有海洋物理、海洋化学、
生物、气象和洁净实验室面积200平方米。另外还新建了大气取样室、数据处理中心、
样品间、伸缩吊车等科研设施。
全船共7层,可乘载人员130人。一般考察队员两人一屋,每间10平方米左右,有中
央空调,有24小时供应热水的卫生间,冰箱、衣柜、写字台等一应俱全,房间里还有端
口可供上网发邮件。
“雪龙”号还设有游泳池、图书馆、健身房、室内篮球场、网吧、卡拉OK、洗衣房
、手术室等。游泳池所用的海水都是从洁净的大海里新抽取的,自然没有污染。
另外,还配备了1架“雪鹰”号直升机、1艘黄河艇以及1只中山驳。
编辑本段极地科考
雪龙号科考船出发开赴南极
雪龙号科考船出发开赴南极
2009年10月11日上午10时许,我国唯一一艘极地考察船“雪龙”号驶离位于上海浦东新
区的中国极地考察专用码头,搭载着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员启程奔赴南极。按计划,
“雪龙”号将经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港停靠补给后,到长城站卸运物资,再经阿根廷乌
斯怀亚港加油、加水补给后,到中山站卸货。
2007年11月12日上午十时,中国唯一从事极地破冰航行的科考船“雪龙”号,首次
从自己的“家”——位于外高桥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专用码头出发,开赴南极执行
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
在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首次投入使用的极地科考船专用码头上,彩旗迎风招展
;已旧貌换新颜的“雪龙”号身披红装从这里启航奔赴南极。此前,“雪龙”号已从上
海港张华浜码头完成了包括首台南极天文望远镜阵CSTAR,南极长城站改造工程所需的
二千一百余吨钢筋构件、多辆雪地车和工程车等各种科考必需物资的装载任务。
据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负责人表示,经过七个多月升级改造的全新“雪龙”号,
于九日凌晨首次靠泊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专用码头,这也标志着中国首个极地考察船
只专用码头正式投入使用。它位于浦东外高桥五号沟地区,与长兴岛隔江相望。此次投
入使用的是已建成的一期考察船码头,可靠泊二点五万吨级船舶。
“雪龙”号船长沈权说:“这次出征赴南极科考长达五个多月,要到明年四月十八
日才能回‘家’”。据透露,此次乘“雪龙”号出征奔赴南极的科考队员共有九十一人
,船员四十人,由五十多个单位的人员组成,多是各个科研领域的精英人才。为了确保
科考队员能够按时开赴征程,外高桥边检部门专门制定了“雪龙”号出境边防检查工作
预案,还加派警力专门负责对“雪龙”号靠泊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周边区域进行巡
逻,确保中国第二十四次南极科考队顺利出征。
有两名科考队员乘飞机从澳大利亚搭乘“雪龙”号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
这次南极科考在南极冰穹A地区进行冰盖典型断面综合考察、冰穹A冰芯钻探、地球
物理探测和天文学观测等,冰穹A是南极冰盖的最高区域,气候环境极其严酷,被称为
“人类不可接近之极”。
此次科考创下了多个“第一”:在世界上首次绘制出南极冰穹A地区四百五十平方
公里范围内的一比五万地形图,首次在南极内陆地区进行地震观测,首次进行光学天文
的实验观测等一系列有开创性的壮举。天文学家在南极冰穹A地区进行天文台选址,计
划建一个天文自动观测站,建几百个望远镜的庞大矩阵,开展变星统计、宇宙暗物质等
研究。还进行打钻,钻取约三千二百米深度的冰盖完整冰芯,查看冰穹A地区是否存在
超过一百五十万年的古老冰体。
而这次科考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冰穹A大本营及周围六千平方公里范
围内考察,测定南极内陆考察站址及环境参数,为建设中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奠定基础
。除这些科研任务外,随队的建筑人员将负责对长城站、中山站的大修工作,对原有站
点进行拆除、改造、新建等工作。
1999年7月至9月,中国政府组织了对北极地区的首次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极地考
察船“雪龙号”搭载着124名考察队员首航北极,历时71天,航行14180海里,对北极海
洋、大气、生物、地质、渔业和生态环境等进行了综合考察。
2003年7月,中国政府组织了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雪龙号”搭载109名考察队员
远征北极,破冰挺进北纬80度,全程历时74天,航行12600海里,开展了海洋、大气、
海冰和生化等多学科的综合考察,并运用了水下机器人等高新技术,深化了对北极海洋
、海冰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研究。
自1994年10月首航南极以来,“雪龙”号已先后18次赴南极、4次赴北极执行科学
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
编辑本段科考活动
南极中山站附近
自1994年10月首航南极以来,“雪龙”号已先后11次赴南极、2次赴北极执行科学
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
“雪龙”号第一次改造海洋局投入约三千万人民币;在1994、95年进行了第二次改
造,再次投入了近三千万人民币;在2006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彻底改造,前后投入了将近
2亿多人民币。
2007年3月,“雪龙号”驶进上海浦西修船码头进行升级改造。通讯导航系统是船
的“眼睛”。经过改造,“雪龙号”的通讯导航设备全部更新,摒弃了原有的指南针指
引航向,采取激光路径指引航行。改造后的“雪龙号”将成为世界上第一艘配有“宽带
全球区域网络"(BGAN)系统的科考船。这种移动通讯系统可以实现每秒钟512K比特的上
网速率。
此外,改造后的“雪龙号”还安装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机舱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
现无人值班,船舶的主机、副机、锅炉及相关辅助设备全部可以在驾驶室内进行控制。
耗资1亿多元的升级改造,使“雪龙”船的内部布局更为合理,可以为科学家提供更为
便利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船上的海洋科学考察设备也全部升级换代,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表面海水采集分
析系统,这一系统应用在船上在中国还数首次,在国际上也只有美国等极少数国家使用。
时间:2010年06月25日
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25日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驶离上海,前往厦
门,参加厦门市政府组织的一系列科普宣传和出征送行等活动。
根据计划,“雪龙”号将于27日抵达厦门。在厦门期间,“雪龙”号将面向公众开
放两天,接待社会各界的参观;厦门爱乐乐团将为考察队员举行专场音乐会,第四次北
极科学考察首席科学家余兴光还将在厦门市人民大会堂举行极地科普报告,向公众介绍
我国此次北极科考情况。
“雪龙”号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艘专门从事极地科学考察的破冰船。自1993年从乌
克兰购进以来,“雪龙”号先后进行了多次南北极科学考察,足迹遍布五大洋,最北航
行到北纬85度25分,最南航行到南纬70度21分,创下了我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
目前,“雪龙”号上装备了先进的通导、定位、自动驾驶、数据处理中心、安保监
控中心、机舱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科考调查设备,拥有能容纳2架直升机的机库和1个停机
坪,5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可进行多学科海洋调查。此外,船上还设有商务中心、图书
馆、医院、游泳池、桑拿、健身房等设施。
根据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的计划安排,“雪龙”号将于7月1日从厦门一路北上
奔赴韩国济州岛,迎接8位参加考察的国外和台湾科学家上船。此后将穿过对马海峡到
达日本海,穿过宗谷海峡抵达鄂霍次克海,经北太平洋到白令海,穿越白令海峡,抵达
楚科奇海和加拿大海盆,在沿途和重点海域开展一系列海洋科学考察。[2]
编辑本段中国南极科考大事记
●1984年11月20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编队由上海起航,同年12月26日抵达南极。
12月31日,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王岛,并举行长城站奠基典礼,第一面五星红旗插上了
南极洲。1985年2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站落成。
●1986年3月30日至1987年1月2日,由12名队员组成的越冬队在长城站越冬,并进
行科学考察和观测。
●1989年1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奠基。2月26日,中山站落成。同年,一支20人
的越冬队首次在中山站越冬并进行科考。
●2002年,中国第19次南极考察历时121天,是中国历次南极考察时间最短的一次
。但科考队首次在南极埃默里冰架钻探成功,并收集了大量陨石,在南极冰盖研究、地
质研究、陨石研究和南大洋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第25次南极考察期间,中国建成了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并对中山
站的科考能力进行了扩建。
编辑本段携冰芯和陨石凯旋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经历182天考验,昨天乘坐“雪龙”号考察船,安全返回位
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
、副局长陈连增,上海市副市长沈骏等出席欢迎仪式。
第26次南极考察队由249名队员组成,共执行科学考察任务59项、后勤保障工程21
项。本次考察安全航行32000余海里,又一次刷新了“雪龙”号的航行纪录。途中,考
察船先后6次穿越西风带,是“雪龙”号历年来穿越西风带最多的一次。
在“雪龙”号带回的珍贵样本中,冰芯和陨石最为抢眼。在南极“冰盖之巅”――
―海拔4093米的冰穹A地区,内陆考察队员钻取了一支超过130米长的冰芯,创造了冰穹
A地区浅冰芯钻探的新纪录。同时,考察队还在昆仑站附近建成了一个8米深的“大地窖
”―――深冰芯钻探场地,以便今后在此钻探超过3000米的深冰芯,开展百万年来的全
球气候变化研究。另一支考察小分队则在格罗夫山地区采集到1618块陨石,总重量达17
公斤。至此,我国拥有的南极陨石数量累计达11452块,排名世界第三,这些“天外来
客”将成为研究全球变化的样本。
昨天随“雪龙”号凯旋的,还有去年10月11日起航时,上海市政府赠送给考察队的
本届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据透露,我国极地科考的相关成果还将参加本届世博会,
具体展品正在商议中。
编辑本段女驾驶员首次加盟
据了解,中国第26次南极科考队队员共计250多人,是自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
以来人员最多的一次。其中,年龄最大的59岁,年龄最小的仅20岁。此次科考队整体趋
向年轻化,队员平均年龄仅为35.8岁。本次考察队中共有12名女队员,包括1名女性驾
驶员、2名女性气象保障人员和2名女内陆队员等。其中,“雪龙”号极地科考船迎来了
其历史上首位女性驾驶员谢洁瑛。今年27岁的谢洁瑛是上海海事大学的教师。
作为此次“雪龙”号4名驾驶员之一的她,曾专门到上海海事大学的校船“育锋”
轮上实习了一个月,并驾驶“雪龙”号进行了试航。
编辑本段“雪龙”号防海盗
随着我国“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进入海盗经常出没的赤道海域,11月21日“雪
龙”号进入一级戒备状态。
装备武器
“尽管我国在南极科学考察中没有真正遇到过海盗打劫,但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
做好一切准备。”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魏文良介绍说:“为了防海盗,雪龙
船此次南极之行携带了冲锋枪、机枪、手枪和近万发子弹。船上成立20多人的武装小组
,每个人都有持枪证。”
21日,雪龙船上的武装小组在船尾进行了防海盗实弹演习。从当天凌晨开始,船上
的考察队员组织起来,晚上值班巡逻,加入防海盗队伍。
“海盗有两类,一类是有严密组织,对计划打劫的目标船只事先探听好。一般来说
,他们对科学考察船兴趣不大,尤其是“雪龙”号上有140多人,装载的大都是科学考
察仪器设备,油水不大。还有一类海盗是盲目的流窜部队,不管遇见什么船都抢,没什
么计划,“雪龙”号最需要提防的是这类海盗。”“雪龙”号政委汪海浪说。
根据应急计划,一旦“雪龙”号遭遇海盗劫船,值班驾驶员将鸣放长达30秒的报警
信号,全船广播;船长任总指挥,掌握敌情,负责对外联系;政委担任现场指挥,组织
动员人员,根据敌情随机应变;值班水手打开甲板上所有照明灯、操纵探照灯;水手长
和机匠长负责准备自卫武器,分别控制生活区和机舱通道;木匠和三管轮分别负责接水
龙头和启动消防泵;轮机长负责指挥机舱人员,应急操纵机器,组织关闭机舱;船上其
他人员在餐厅集合,根据需要组成自卫队。
海盗猎物
根据有关海盗事件资料分析,海盗袭船大都集中在夜间,绝大多数海盗事件是利用
深夜,船员视线不佳、警戒心降低的时段进行。遇袭船舶有58%处于锚泊状态,海盗攀
爬锚链上船抢劫,也有海盗冒充海警执法人员,蒙骗登轮乘机抢劫;另有33%海盗事件
发生在航行中,海盗驾驶快艇追艉,伺机贴靠船边,或强行攀爬上船洗劫。
什么样的船只容易成为海盗的猎物?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散装船遭到抢劫的次数最
多,占25%,其次为杂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化学品船。除船型种类因素外,遇袭船
舶也可能和船籍所属国有关。
近年来,随着全球海盗组织性犯罪情形普遍,海盗使用枪械增加,其“船坚炮利”
的火力配备甚至超过一般海警装备,且海盗目的逐渐转为劫持整艘船变卖,伤害船员概
率大为增加。
自卫手段
如何有效防海盗?雪龙号政委汪海浪介绍,船舶防海盗袭击的手段没有定规,从一
些外派船成功阻止海盗登轮经验看,航行应严格执行防海盗规定,若发现海盗欲登船,
可利用高压水龙头喷射海盗及其艇筏,使其无法靠近或登船。使用5公斤/平方厘米以上
高压水柱喷射可有效阻止登船,高压水柱还可淹没、损坏快艇上机具和电力系统,打掉
海盗为登船抛出的绳钩。
此外,为降低对海盗的诱惑,港口作业应严格控制舱单过于清楚地标示出每项货物
所在舱位;船舶出港前,应严格按照船舶离港检查规定彻底清查船舱,对于招募不同国
籍船员的船公司,船公司和船长应该对上船船员背景资料充分掌握,以免海盗冒充船员
或事先偷渡上船,卧底作案。特别是航行时注意接收NAVTEX播发的通告,关注航经海域
海盗活动的特点,做好船舶防范工作。
编辑本段"北极热"中的和平之旅
近年来,围绕着北极的资源和领土,国际上正掀起一场"北极争夺战"。
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物和渔业资源。加上北极冰层因全球变暖
快速融化,冰雪消融将使新的航道出现,从而令获取北极储量巨大的碳氢化合物变得更
为容易,这将从根本上改变该地区的地缘战略态势。因此,北极已成为新的国际战略角
力热点。
实际上,对北极领土的争夺由来已久。上个世纪50年代初,加拿大便率先宣布对北
极享有领土主权,并一直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力量。而环北冰洋的美国、丹麦、俄罗斯
、挪威等国也都没有放弃对该地区拥有领土主权的要求。2007年夏,俄罗斯在北冰洋底
插上一面钛合金国旗,打响了新一轮北极"主权争夺战"。随后,美国和丹麦相继派出科
考队前往北极地区。
这场纷争甚至有可能由军事实力来决定结果。今年5月,美国在阿拉斯加举行代号
为"北方边陲-2008"的大规模联合演习,而这仅仅是五角大楼正在实施的一系列旨在确
保其在北极地区作战计划的一部分;俄军作战训练总局局长沙马诺夫不久前透露,俄国
防部已着手制定北极作战部队训练计划,俄罗斯军人准备捍卫对这一地区的主权。今年
3月欧盟的一份报告特别强调,未来几十年可能因争夺北极控制权而爆发"重大冲突"。
那么,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有无资源争夺方面的战略考量?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
书记吴金友对此态度明确:中国主张与国际社会一道和平开发北极,此次科考将主要围
绕气候环境、生物资源、地质地理等进行,没有油气资源考察项目。"'国际极地年'是
一次极地科考合作的国际盛会,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在'极地年'期间安排北极考察,就
是要体现大国对人类生存与发展负责任的态度,为国际极地研究奉献智慧,为人类长久
的生存发展贡献力量。"
吴金友说,了解北极冰情对于认识北极至关重要。一旦北极冰川融化,将在地球上
出现一条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西北航道",这将成为连接亚洲和欧洲之间最短的海上
通道,大大降低航运成本。"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海冰加速消融,加上中国科考
能力的提升,预计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将有望突破第二次科考到达的最北纬度(北纬80
度),前进到北纬82度至85度之间。"这将为人类探寻"西北航道"作出重要贡献。
编辑本段"中国造"下的科技之旅
作为国内唯一一艘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号"可谓中国极地科考事业的"见证者"。
在圆满完成多次南北极科考后,2007年3月,"雪龙号"驶进上海浦西修船码头进行升级
改造。据现任"雪龙号"船长王建忠介绍,如今的"雪龙号"无论是在科技含量还是内部装
潢上,都堪称"国际领先水平"。
通讯导航系统是船的"眼睛"。经过改造,"雪龙号"的通讯导航设备全部更新,摒弃
了原有的指南针指引航向,采取激光路径指引航行。改造后的"雪龙号"将成为世界上第
一艘配有"宽带全球区域网络"(BGAN)系统的科考船。这种移动通讯系统可以实现每秒钟
512K比特的上网速率。"这与改造前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
'雪龙号'上的海事卫星每秒钟9600比特的上网速率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王建忠笑
言,此前要想从"雪龙号"上发送一张照片回国,往往需要传输两至三个小时,如今这个
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此外,改造后的"雪龙号"还安装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机舱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
无人值班,船舶的主机、副机、锅炉及相关辅助设备全部可以在驾驶室内进行控制。令
这位多年从事极地科考事业的年轻船长颇感欣慰的是,耗资1亿多元的升级改造,使"雪
龙"船的内部布局更为合理,可以为科学家提供更为便利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王建
忠说,"如果说老'雪龙号'的设施水平可以达到两星或三星级,那么新'雪龙号'的设施
就相当于四星到五星级。"
船上的海洋科学考察设备也全部升级换代,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表面海水采集分
析系统,这一系统应用在船上在我国还数首次,在国际上也只有美国等极少数国家使用。
张海生表示,"我们这次科考使用的设备,即使面对世界最高水平,也并不逊色多
少,而且很多都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造'"。
编辑本段破中国航海史纪录
北京时间2010年8月6日凌晨,雪龙号在北纬85度25分的北冰洋航行。北京时间2010
年8月6日凌晨4时29分,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
雪龙号“轻松”打破了中国航海史最高纬度纪录——北纬85度25分。
在我国1999年进行的第一次北极科学考察中,“雪龙”号最北航行到北纬75度02分
;在2003年的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中,“雪龙”号在中国航海史上首次跨越北纬80度;
在2008年的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中,“雪龙”号继续向北挺进到北纬85度25分。随着“
雪龙”号航行的纬度越来越高,我国北极科学考察的范围越来越广,但同时也充分表明
北极海冰正在快速融化。
研究“北极海冰快速变化机理”和“北极海洋生态系统对海冰快速变化的响应”,
是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的两大科学目标。[3]
中国第四次北极科考队队员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通过北纬85度25分线,
突破了中国航海史上的最高纬度纪录。
在本次科考过程中,“雪龙”号最早在北纬70度附近的楚科奇海域进入浮冰区,考
察工作一度深受浮冰困扰。根据国家海洋局预报中心每天提供的冰情图,结合考察计划
,考察队决定“雪龙”号在北纬75度以后向西北方向航行,从西经169度逐渐“斜跨”
到目前的西经178度,以寻找冰情较轻的海域。
连日来,“雪龙”号在一路北上过程中,遇到许多大块浮冰中裂开的开阔水道,船
员们称之为“清水塘”。在这些“清水塘”,“雪龙”号几乎可以全速前进。
“在北纬85度的北冰洋还有如此多的‘清水塘’,确实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这些天
来,‘雪龙’号不是在走冰道,而像是在走水道,从一条水道跨到另一条水道,层层向
北迈进,”“雪龙”号船长沈权说。
编辑本段第28次南极科考返航
北京时间2012年3月20日凌晨3时53分左右[4],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乘“雪龙”
号科考船由印度尼西亚西部的望加锡海峡越过赤道,返回北半球。
“雪龙”号科考船本次航行的总航程已超过2.6万海里。本次航行中,“雪龙”号
科考船航迹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4次成功驶过以狂风巨浪著称的西风
带。按计划,“雪龙”号科考船将于4月8日停靠上海码头。
编辑本段雪龙号起航赴北极科考
简介

7月2日上午,我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将从青岛出发,乘坐"雪龙号"科考船前往北
极进行科考任务。历时三个月,总航程逾3万公里,"雪龙号"此行,也将成为我国北极
科考历史上,历时最长、航程最远、考察内容最丰富的航次。[5]
路线
这次“雪龙号”将走东北航道,也就是从太平洋进入北冰洋,再尝试沿着东北航道
进入大西洋,这也是我国考察船之前没有走过的航线,总航程约是17000多海里,也就
是3万多公里,预计在9月29号返回上海港。
据了解,这次北极科考将会造成五个首次,将首次从俄罗斯的北方海穿越高纬度航
线,如果条件允许将有可能到达北极点。将首次执行国家极地专项北极航次,将首次挺
进北大西洋访问冰岛,将首次在北冰洋、大西洋扇区开展科学考察,首次开展地球物理
学综合考察。
凯旋
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科学考察任务,9月27日乘坐“雪龙”号极地
科学考察船凯旋归来,国家海洋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共同
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
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119名考察队员于今年7月2日从青岛乘坐“雪龙”号启
程,在为期80多天的考察过程中,“雪龙”号共航行18500海里,其中在北极冰区航行
5370海里,并首次穿越北极航道往返大西洋和太平洋,开创了我国船舶从高纬度穿越北
冰洋航行的先河,最北到达北纬87度40分。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日海保:中国科考船密集现身钓鱼岛附近“挖泥” 最多时3艘同时作业作为一个非中国人,看到雪龙号突围真是悲愤不已
各国为啥要到南极 ”争地盘”中国军人在南极实施高难定向爆破建雷达站(解放军理工大学很牛啊2)
雪龙号已脱困驶离长城站,53名队员拟乘机回国。俄南极受困船被浮冰包围5天 74人被困
号外:TG万吨巨舰开赴黄页岛中国在南印洋发现白色漂浮物:为啥不拍照?
中国要在北极建立足点 引西方强国关注新一代“向阳红10”号海洋科考船入列 将主要活动在印度洋
中国 正在积极筹建一艘新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土鳖的洋气玩意
我国将为首艘国产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公开征名刘延东考察我国南极科考站转达胡锦涛问候
有些人替雪龙号瞎操心特大喜讯:中国将在南极新建两个科考站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雪龙话题: 南极话题: 雪龙号话题: 极地话题: 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