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x******o 发帖数: 630 | 1 来源:文汇报 作者:姜澎
出门在外饥肠辘辘,到路边店买上一根用塑料袋包着的玉米棒恭喜你,此时随着玉
米下肚的,还有塑化剂;清早上班,急匆匆带上用塑料袋包着的点心,塑化剂也就成了
点心的重要组成成分;当你做好新发型、抹上定型水,那么也要恭喜你没能躲开塑化剂
,因为定型水的重要成分就是塑化剂;而当你给自己涂上粉底液、指甲油、唇膏时,你
有很大可能也遭遇了塑化剂……
邻苯二甲酸酯这个陌生的学名正随着台湾的“毒饮料”事件,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关
注。但实际上,这个“毒饮料”的罪魁祸首,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到的塑化剂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存在的范围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广。“现在即便是城市的水体中,也可以
检测出塑化剂”,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姜庆五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目
前环境中检测出的塑化剂含量非常非常低,并不足以对人体产生伤害,但我们依然要关
注长期暴露在塑化剂中会对人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生活中每天会遭遇到”
“在大陆的食品行业,截至目前还没有见到故意添加塑化剂的报道,但我们在生活
中,每天会遭遇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主任厉曙光教授说。
塑化剂(即增塑剂)一共有20多种,是一种化学原料。其中最常用的有三种,DEHP
、DVP和DOP。此次台湾发现的是DEHP,即邻苯二甲酸酯(2-乙基己基),为人工合成的化
学物质,常常用于塑胶中,例如农膜、塑料袋、玩具、橡胶管等,占全球塑料增塑剂消
费量的86%,可增加塑胶的弹性。
此次台湾爆出的“毒饮料”事件,就是黑心商人用DEHP替代有同等功效的棕榈油,
用于食品乳化剂的生产。DEHP的成本只是棕榈油的五分之一,但毒性却与后者不可同日
而语,从来就被禁止用于食品。乳化剂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常用于饮料、果冻,以避
免产品出现油水分层。常见原料是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或葵花油。而塑化剂往往
是用在化工产品中,使化学原料能够很好地融合,也使塑料材料制品能够更软化。
就在台湾爆出“毒饮料”事件后不久,香港又发布新闻,称99%的市民血液样本中
检出塑化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告诉记者,其实在大陆地区,市民血液中检出塑
化剂成分的比例也非常高。这是因为塑化剂添加的范围极广,不少塑料制品中不可避免
地存在这一成分。
但是据厉曙光教授介绍,欧盟早在2005年就对6种邻苯二甲酸盐物质进行限制,后
来增至15种。甚至对于儿童玩具和儿童类物品中的含量都有严格限制。继欧盟之后,美
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也发布了与欧盟类似的法律或标准。
我国大陆目前尚无与欧盟指令类似的法律,仅在2008年对邻苯二甲酸酯在食品包装
材料上的应用做出了有关规定。但是由于邻苯二甲酸酯不是食品,也不属于食品添加剂
,因此我国大陆食品生产事实上是禁止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的。
塑化剂应纳入政府监测范围
现在全世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年产量超过200万吨,其中90%被用于增塑剂。而且
,许多化妆品和纺织品的生产也离不开邻苯二甲酸酯。环境中残留、积累的邻苯二甲酸
酯普遍存在,而人体主要通过食品和空气两个途径吸收它。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
过去几十年来男性精子数量和生育能力的下降,与摄入越来越多的邻苯二甲酸酯有相关
性。厉曙光教授建议:“现在也许政府应该将塑化剂纳入环境监测的范围。”
厉曙光教授称,塑化剂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所析出的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环境激素。
他谨慎地表示,一般来说,环境激素主要对人体的生殖系统产生伤害,对于女性会引起
乳腺疾病、子宫肌瘤等,对于男性则会造成精子活力下降、不育症,甚至更严重的生殖
系统癌症等。目前通过小鼠实验已经发现,塑化剂会对小鼠的几代都产生致畸等影响。
但是至今还没有专门针对人体内“塑化剂”的情况作过毒理试验,它在人体内的含量有
多少、多少含量属于安全范围、超过多少量有危害性、危害性是什么等相关研究,均未
知。
面对应用范围如此之广的塑化剂,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在厉曙光教授看来,隐忧
无处不在,我们只有自我防范。他建议,少用塑料制品盛放食品,尤其是热的和油的食
物。因为大多数时候塑料制品并不适合保存这些热的和有油脂的食物,即便是我们所认
为安全的密胺制品,也会析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包括著名的“三聚氰氨”。对于儿童
,尤其要杜绝使用塑料用品作为食品器皿。需要强调的是,即便是号称安全的塑料制品
,也都不要给儿童使用,至于微波炉加热时,更不可用塑料制品或者保鲜膜之类。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塑化剂也被用于化妆品和洗护用品。”厉曙光教授说,“
至于现在洗护用品和化妆品、护肤品中的塑化剂含量以及对人长期暴露其中产生的危害
,我们课题组正在进行研究。”
本报记者 姜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