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发帖数: 3584 | 1 太极拳从形、法、意、气、神等的学习过程是个严谨的科学的系统性学习过程,如何让
学员能够在短时间最有效地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是每个真诚授拳的拳师长期 构思的
教学手段。针对目前学拳多年都不能真正入门这一普遍性的现象,我向陈沛菊老师请教
探讨,陈老师提供了她多年来教学总结出来的教学大纲,特此让大家参 考,对照自己
是否已经掌握到相关技能。
第一阶段技术部分:
1.学习基本动作:身型、手型、步型;身法、手法、步法。
2.学习陈氏太极拳一路。
第一阶段理论部分:
1.陈氏太极拳技术的风格、特点
2.陈氏太极拳技术要领:身体各部位要求及练习方法
第二阶段技术部分:
学习拳术发劲动作练习方法。
第二阶段理论部分:
1.太极拳的健身理论
2.拳术的连贯、转换技术,发劲方法。
第三阶段技术部分:
学习推手基本方法:单推手、双推手、
合步四正手、顺步四正手。
第三阶段理论部分:
推手技术基本理论和训练方法、推手技术运用理论
第四阶段技术部分:
学习陈氏太极拳二路
第四阶段理论部分:
柔极至刚,劲力连贯,发劲完整。
经陈老师悉心的讲解指导,一个上午把太极混元桩的主要技术要领都领会了,根据我的
练拳20来年的功底,陈老师要求我每天最少练定桩30分钟。站桩的目的, 初期就是练
身肢的放松放长、周身劲力的传递方式、松胯松肩的方法、身姿自我调整的能力等,同
时感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等效果。在此基础上,练内外三合,强 调意、气、劲的练
习。陈老师说,只要桩功的方法正确,要领都能学到身上。
下午,绿荫广场的老地方,陈老师先将太极混元桩定桩的要领重复一遍, 让我保
持站桩的姿势,不停指点校正,生怕我做不到位。她说:“教给你的东西,你能明白是
一回事,能不能练到身上又是一回事,所以你必须将我讲的内容记熟, 回去后一条一
条地对照,检查自己是否练到身上。”
接着陈老师又讲授了活桩功法之一--------双云手。我先把双云手做了一遍,调侃
地说:“这个动作我可已经练二十年了啊”。
她的几个弟子在一旁呵呵地笑起来,陈老师喊着其中一位弟子:“小盛,你为什
么笑,说个理由。”“小盛”收敛了笑容,认真地说:“他的云手动作猛一看还是 挺
顺畅的,比较有型,但实际上没有一个地方是正确的,第一不懂劲力的传递方法,第二
不会用腰,第三,妄动,身子晃动太厉害”。
陈老师点头表示 满意,对我说:“这个双云手练好了,就等于你会练传统套路了
。”我插话道:“我以前学拳时,老师们都说练云手是练缠丝劲的,没想到云手还有这
么大的作 用。”陈老师说:“啥叫缠丝劲?怎么才算缠丝劲?不仅仅是太极拳,任何
一种拳术动作都有缠丝劲”。说着做了一个出右拳的动作,“你手臂前伸出拳,里面就
要 自然地带着缠丝劲,西方拳击每个出拳动作也都是包含着缠丝劲。所以不要把划圆
当做是在做缠丝,你出直拳,里面也是缠丝。”接着陈老师讲了缠丝劲在周身运动 的
原理和方法。
一个下午,反复地练习定步双云手,陈老师是一直不停地“浇灌”方法,校正动作
。才算知道了什么叫基本功,什么是太极拳的功法, 这么多年,名师见了不少,但这
一天学到的东西,都是没有听人讲过,更没人指点过。叫人如何不感慨!这一天学到的
内容太多了,我对陈老师说:“你给我讲的东 西太珍贵了,也很多,我估计回去得练
半个月消化。”陈老师笑着回答:“你能在一个月都消化掉就很不错了。”于是,与陈
老师约定一个月后再来郑州继续下一步 的学习。
还记得上完课休息的时间,与陈老师的一段对话。
我:“书店不少太极拳书也谈桩功的练法,讲解的练法很简单,你讲的桩功外面
都没听说过。今天站这一会时间,就感到浑身是自然、顺活。以前总是强求虚领顶 劲
,反而练的头晕、眼胀、脖子僵硬发疼,以前总是可以去意守丹田,现在才明白架势和
方法到位了,立刻就有这些感觉了,根本就不能去意守的。”
陈老师:“我昨天给我**叔(我以前在陈家沟学拳的陈老拳师)打了电话,就是
想了解你的情况,看可教不可教。说实在的,对于来路不明、不可靠的人、心不正的人
,我是不会教的。这些东西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教的。”
我笑答:“谢谢陈老师不嫌弃!我还是值得教的嘛。"陈老师也爽朗一笑。
我继续道:“陈老师,虽然咱们见过才两次面,我很崇拜您的太极拳才学,而且
您的品质和传拳的胸怀更让我敬重,所以我有个请求,希望陈老师答应。”
陈老师:“什么事?”
我指着旁边正在练拳的她的几个弟子,说:“我要和他们一样,向您拜师学艺,
陈老师您可千万别推辞,除非是我有哪些方面配不上做您的弟子。”
陈老师摇摇手,道:“你第一次到我家里,那是做客,你是客人,你有不明白的
地方问我,我给你讲解,那是友情。你现在打算长期跟我学,我也看得出你的确很喜
欢太极拳,我也会诚心教你,所以咱们现在是师生关系,只要你能牢记咱们本门的门规
戒律,专心练拳,我就诚心教你就行了,没必要搞那么多名堂。”
我坚持道:“尤其是今天您给我上这一天课,让我大开眼界,对太极拳有颠覆的
认识,我可算是知道太极拳有多么高深、多么宝贵了,您的教拳方法又很科学,所以我
有个长期学习钻研太极拳的决心,所以我得向您磕头拜师啊。”
陈老师:“太极拳的确需要一批全面传承的人才骨干。”她手指着那几个弟子,
“他们就是我的期望。门内传授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方法之一,有不少弊端,但也
有其实际的意义和必要性。人一生只要有10名徒弟,能教出来名堂,就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收徒教拳,是个很严肃很庄重的事情,等以后条件成熟了再说吧。”
我接受了陈老师的意见。
我要乘晚火车回去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才忽然想起差点把一件大事请给忘
了。我掏出一个装有5000元的红包伸手递向陈老师,说“陈老师,这是我最近这段时间
要学习的学费,请您务必接受,要不然我就没法再来学了。”
陈老师呵呵一笑:“你不也是个工薪族嘛,怎么也充起阔佬来了?收起来吧,等
你以后发达起来了,成富豪了,给我们建立个拳馆就好了。”
我坚持道:“至少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也表达我的诚意啊。”
陈老师:“教学20多年了,虽然教人不多,我还从没向学生收过费,你也不要例
外。拳钱不能交易,交易就是对拳不敬。你若想表心情,下次来时把你那里的红薯给我
扛一袋子过来”。 一串爽朗的笑声。
果然是太极名门一代宗师形象。有《临江仙》为赞:
“太极拳坛名家多,五洲四海名扬,各领风骚赛风光。谁知风雨后,沛菊正傲霜
。”
又有歪诗一串:
“花乱迷人眼,尘扬目光短。明师固难寻,峰回又路转。提耳授玄机,妙理一恍
然。太极五层阁,今始入门槛。”
2个星期后,我按约准时来到郑州绿荫广场。先向陈老师汇报这半个月的学习情况:1.
能够用腰胯劲,感到大腿肌肉累得酸痛,但其他地方都不会累。2.膝盖转 动的毛病改
了,即便架子再低,基本不会跪膝坐胯。3、四大关节有松开、松顺的感觉,劲力的传
递顺畅。4.有了整体合劲的感觉。
陈老师听了满意 地点头认可,又给我纠正了一遍动作。定桩中浑元桩的姿势要求
,开合桩的动作要领和心法,双云手的动作要领和方法,强调肩肘手和胯膝脚的上下对
应的要求,内 外相合周身一圆的要求。这样一遍指导下来,已经用了两个小时左右的
时间。陈老师讲的内容就像竹筒倒豆,使劲往我脑子里灌。我是一边按老师要求做动作
,一边 随时把老师讲的内容要点记笔记。这么多东西都不是一下子都能领会、练到身
上的。有些地方还是不能领会,回去后要看着笔记练。
这一次上课陈老师 只教了一个新动作:活步双云手。这个动作一看就会模仿,看
似很简单,我却学了半个上午、一个下午。陈老师说,你要想象着自己从没有练过太极
拳,心像一张白 纸,把所有技术要领都要装在这个动作里。这一个动作练到位,太极
拳所有招式的主要技术要领和功法都掌握住了。不论是大架小架,不论是孙式、杨式、
吴式还是 武式等太极拳,都有质的变化。
陈老师要求我每天练这几个定桩和活桩不少于三个小时,练习一个月后再来找她学
习。
每天保持3个小时,经过一个月的桩功训练,效果很出乎意料。第三次来郑州上课,
陈老师先询问我的练功感受。我说了定桩时气贴脊背、后背松活、命门饱满的 感受等
,练活桩时由肩肘手和胯膝脚劲力传递而沉肩坠肘一脉贯通的感受、上下贯穿的感受等
,但开步双云手时两胯只能偶尔松到位,腰劲不满,两臂和两腿(尤其 两腿)轴感觉
不明显。
陈老师听了表示满意,说练了这一个月就应该达到这种效果,告诉我这一天上课的
内容还是桩功。我问陈老师桩功要学习多久,她说要学3个月,今后每天练拳前要站桩
至少一个小时。
就这样,这一天的学习过程,陈老师把桩功从架子开始,不停地捏动作,讲运用心
法。中间休息时,我对陈老师说:“您讲的东西本来是很复杂的,很难练的,可是听您
讲课,
一听就明白,基本当时都能学会。”
陈老师:“这与在北体上学有很大关系。”
我:“您讲的这些东西都是太珍贵了,很神奇,效果太好了,根本不是靠自己苦练
悟出来的。您教拳真的是毫无保留啊。”
陈老师:“保守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再保守我们的陈家拳就要灭绝了。我不忍心看
到这种结局。”
后来,陈老师让我练一遍老架一路,我说我这一个多月没练了,今后也不想再练了
,既然跟了陈老师学,我就要学小架。陈老师说,既然我已经练老架这么多年,只要把
桩功练好,老架自然就能练好,而且我家不在郑州,来往不方便。陈老师要我按桩功的
各项要求练一遍套路。
我平心静气从双脚分开的动作开始,仔细想着桩功的细节要求,练着练着忽然发
现自己能把老架每个动作的转关过节、劲力走向,身姿的协调等都弄明白了。比如 起
式,先落胯而膝盖自然弯曲,双脚自然踏实踩涌泉穴;双抬手时后背圆而松开,劲力由
肩井、三里直达中指尖;落双手时,臀部微泛,丹田充实,肩肘手合中有 开,形成周
身一圆,浑然一体,肌肉与骨骼分离,筋脉领劲,无刚无柔,若静若动,宛若无极之相
。而这一切,陈老师都没教过,都是在桩功的基础上一通万通地应 用。
我这才明白陈老师让我练套路的用心。正如陈沛菊老师所言,把双云手做好了,整
个太极拳套路就知道咋练了。不论各式各派,都是如此。
我的心得:太极拳的精华和珍贵东西其实就在这个看似很简单的桩功里面,这个桩
功要练一辈子的。至于能不能练好桩功,就看师傅懂不懂、愿意不愿意传授。
又一个月很快过去了,这次来郑州,随行的还有一位练陈式太极拳二十多年的拳师
,他在我们当地太极拳圈子里还是很有威望的,也是名师的弟子,一直很想拜 见陈沛
菊老师。他向陈沛菊请教了一个既很简单有很复杂的问题-----放松。这个情景在我开
篇时候就已经提到过了。陈老师用了大约十分钟的时间给他讲了放 松的原理和方法,
以及在身体的应用效果。这位拳师佩服得简直是五体投地:“听您一句话,胜过我练十
年拳,我真是相信了。”
接下来陈老师开始给我上课了。我首先是汇报练拳的效果,并连声道谢:这一个
月的练习过程收获太神奇了,所谓“上中下一气把定,身手足八面支撑”基本能掌握
到位了,虚灵劲真真实实地有了“若有鬼神,助我虚灵”的感觉。活步云手基本上达到
力走骨缝、力达四稍,两胯根筋力更强,腰裆劲能灵活运用了。这个效果在练 习之初
是根本不敢期望的。太感激陈老师教拳的慷慨和无私。
陈老师竟然很认真地说:“我也应该谢谢你呀。”
我惊愕、纳闷。
陈老师继续道:“谢谢你这么多年有心于太极拳研练,你现在能踏实勤奋地练拳
,就是对太极拳事业的支持。我们陈氏太极拳很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人士来传承推 广
,我也很想有一批人品好、有志向的人能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啊。我只是我们陈家沟陈氏
太极拳的其中一个传承人,我没资格把家族传下来的精华保守封闭,我有的 只是责任
,这个责任就是把陈氏太极拳全面地推广出去、发扬光大。”
宽广无私的胸襟,高尚伟大的思想!我非常感动!
陈老师看了一遍我的活桩练习后,开始提问我的练拳细节效果,比如“五趾抓地
的方法和效果”、“胯跟转换时的劲力传递过程”、“力达四梢的劲力传递和效果”、
“背丝扣的整体劲力传递”等。又是整整一个上午的捏架子和讲解。
随行的拳师朋友看得目瞪口呆,下课后对我说,很多地方他都听不懂,但是他能
感觉到这些东西的珍贵和神奇,后悔认识陈老师太晚。
下午上课,陈老师说我:你这个月要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训练,即点对点的训练,
把云手的各个点找出来、练出来。这个内容太大,一个下午靠脑子是根本记不完的,
所以我用录像把陈老师讲解的云手每个找“点”的过程录了下来。陈老师说,初练云手
,是四个点,熟练后是八个点,再往后是16个点,每个点都是一个开合、转 换、发力
的地方。这16个点都练到身上了,下一阶段开始把各个点串联成圆的过程,也就是把原
先的横平竖直方型的架子逐渐找圆的过程。也就是在松、活、柔、 顺的基础上,内劲
一气贯穿,劲力上的找“圆”。
说道这里给大家补充说明一下:陈鑫有言,先方后圆。太极图之圆,取材于河图
洛书之方。初练太极拳,先练方,即陈老师说的找各个动作点,这个过程在陈家沟叫
“娃娃架”、“基础架”,比如单云手,手划的是方形而不是圆形,单鞭、揽扎衣出手
是直线而不是弧线。待把各个运动点都练到位了,基本功法要领都练到身上 了,开始
找圆,即不断地把方形“削角”的过程,把四角都削成8角形,8角形削成16角形……渐
渐练到出手即是弧,云手即是圆,周身一个大圆,全身无处不是 圆。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大师、宗师们的教拳光盘,一出手就是“成手架”,让许多初
学者跟着学习,一上手就是两手画圈、画弧,身子乱晃着去找重心、找转换、找内 劲
、找缠丝……没学会走路,就开始学跑,你能跑吗?看了冯志强老师的视频动作,仿佛
轻描淡写地随意一挥舞而已,其实已饱含诸多高层武学功法,若你去模仿他 的动作,
岂不贻笑大方?!
前面有读者说到张先生与鲍静潜先生的对比,我压根就不想去讲解。行家一看就
知,鲍是在以点对点地示范教学动作,不是表演动作。结果有些读者就说鲍的架子没
功夫、鲍水平低,呵呵,真是好笑。张先生则纯属表演动作,而且是陈家沟称之为“小
手”表演。所谓“小手”,就是“成手”之前的东西。你啥时候看见过小旺老 师、正
雷老师表演过“小手”?
是行家就能一眼看出,鲍静潜的劲力转换过程达到了转换于无形,所以劲力始终
是连绵不断的。有的人练一辈子始终腰裆不活,胯不到位。也就是尾椎未呈“人”字开
松,腰裆不活,后背始终无法撑圆,所以他的发劲主要在手上,而不是在身上,即“后
背”。
这一个月的桩功训练,活步双云手每天练一个小时,然后按照陈老师教的桩功方法要领
练两遍老架一路。尽管陈老师并没有指点我的老架的任何一个招式,但每一招 式的拳
理拳法都豁然开朗了,感觉每天练的套路都在进步,后背松圆后的整体劲力越来越强。
尽管陈老师告诫我“有心有柔,无欲成刚”,但随着柔度不断提高,产 生出来的“绵
里藏针”的刚劲感也越来越强,我的认识是增一份柔就有一份刚。双脚与上体一气贯通
,劲力传递越来越顺畅。
整整半年,每天就是先练习基本功,再把功法用到老架套路中。好多以前不明白的、不
得机得势的地方都迎刃而解了,不由得很惊叹基本功的重要性。经常看到陈老 师的几
名弟子练的小架,因此对小架有一定的认识。小架自始注重保持推手实战的身形,搭手
既是推手。肩肘手与胯膝脚始终对应,保持六合守中,对陈鑫所讲的 “界限”要求很
明朗,没有平面,周身立体。以前我练的大架在转换时是靠两膝扭转,当扭转力度不够
时,就要靠胸肩往两边摇摆来借力转换,结果是膝盖扭伤了, 身子总是向两边晃荡。
而小架两膝根本不用力,两脚抓地,劲力一蹬即传递到胯,裆胯一转即完成转换,身体
基本不用晃动,转换已经轻灵到位。所以,通过定桩活 桩练习,我基本上掌握了太极
拳诸多功法,用小架的拳理功法,练老架套路。
从功力上讲,基本达到了周身一圆,一气贯通。陈老师的要求是:1.每天练套路5
遍以上“去僵求柔”。2“.重心所在须求虚,劲力不够形来补”,加强劲力的 锻炼。3
.“周身无处不是拳’,把每个动作的八个点扩展到16个点,以求“挨着何处何处击”
。以上内容要求我练3个月。
这三个月的练拳任务,陈老师要求我打练结合。每天早上我和拳友们在一起练拳,我
先练5遍拳,注重学习这三个要点,然后与拳友们推手。至此,已经没有一个 拳友能推
过我了。我的那位拳师朋友自从见过陈老师以后,也开始跟陈老师学习,但毕竟我是捷
足先登,他的推手实战能力始终不如我,大家都是很惊讶也很羡慕我 功力提高的速度
,踊跃与我搭手切磋。
每一个功法的应用、要领的掌握,都要经推手实战后才能充分理解掌握、练到身
上,所以我每天都要和拳友们过招。一个月的时间,觉得差距太大,拳友们基本上都
不能给予指点,与大家一起过招,都只是一下,只一下就见分晓了。为了提高实战能力
,曾有个冲动去找我们市里那几位很出名的拳师切磋学习,但仅是个冲动的想 法而已
。若真的冒然找人家切磋指点,可能会惹麻烦的。我就每个周末奔向郑州,跟陈老师的
弟子们“动手”。 动手就是个知己知彼、综合运用各项功法的过程,动手就是在不断
进步。当初第一次和刘正楷见面搭手,轻轻一碰就被扫了个趔趄,让我找不着北,现在
与刘正楷推 手,总算还能找到很多感觉,能配合着进行棚捋挤按了。更可贵的是,推
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陈沛菊老师的弟子们都会很实在地给我指点,这使我的实践应用
能力 突飞猛进。
到第三个月时,早上与拳友们晨练,我让大家不拘任何打法,只管放马过来。陈
老师教的“找点”的技能我就运用得越来越熟练了。比如,我就只用一个“白鹅晾 翅
”,不论你或踢或踹,或撕或扯,我尽量地发挥“挨着何处何处击”的方法,很灵活地
化解、进攻。为了不让拳友们扫兴难堪,我总是“化”的多,“打”的少。 当然,“
打即是化,化即是打”,打对方,我始终是点到为止,所以与大家相处的很开心。
一般人练拳,初学时必须规矩地把一招一式的架子练到位,然后逐步系统地把拳理和
功法装进一招一式中,这个过程若有明师指导,每天练拳3个小时以上,一年 时间还是
可以轻松达到“招熟”层次的。我佩服陈沛菊老师能够因材施教,为了改正我的错误,
也为了灌输正确的功法,她只教了我定桩和活桩的功法。我因为已经 练老架二十来年
了,尽管有许多严重的技术性错误,但至少也混了个“架熟”,对我的老架一、二路的
招式纠正和提高效果已经很神奇了。所以,我的“招熟”阶段 是在桩功的基础上练出
来的,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哈哈。
陈老师并没有直接对我讲,但我是忽然醒悟到,这三个月的“打练结合”其实就是
引我进入 “懂劲”阶段的。“找点”的过程,不仅是找发劲的点,而且还是劲力转换
、传递的找点,是“懂劲”运用的初步方法。推手,就是找对方的破绽,找破绽就需要
用 内劲去“听”,用内劲去权衡来劲。“一窥其势,一觇其隙”,16个点中,总有一
个点是最佳攻击之势。这个阶段运用的是虚灵劲,陈老师说“一分刚,一分僵; 一分
柔,一层功”,让我时刻注意“内三合”的运用。平时一走套路,就有一种浑然一圆、
内气催形、至大至刚的感觉。
“功夫上身理自明”,这个时 候看网上传播的太极拳视频,从拳理上看大多都是
表演作秀型,银样蜡枪头,有扎实功夫的廖若星辰,上海那个黄x达的太极神功的猫腻
一眼都看穿了。“武林大 会”中, 陈自强作为武林大会冠军是当之无愧的,其周身内
劲之松活圆透、刚柔劲力的把握,果然是深得小旺大师的真传。但“武林大会”总体是
个商业化操作的游戏而已, 上场的太极“高手”们真是羞死人了,太极拳三百多年的
英名被这些“高手”们糟蹋得惨不忍睹。
学太极拳,学的就是功法,功法兼有拳理指导,就练成功夫。很多人沉迷于花里胡哨的
套路表演,却不去认真学习太极功法、不去求教拳理,这样练一辈子还是空架子的结果
是可想而知了。
今年11月份在新乡举办的全国太极拳锦标赛,有全国各省的太极拳专业代表队参
赛。各省的专业代表队员代表着我国太极拳新一代传承推广的人才力量,他们的技 术
水平决定着国家今后推广太极拳的优劣程度。本人录下了不少视频,总体的结论是:太
极舞蹈。除了太极拳冠军队福建队能够体现出太极拳一些关键的技术要领、 还算是能
称得上“太极拳”外,其他省太极拳队把太极拳套路夸张化、戏剧化地舞来舞去,的确
十分养眼,但的确不是太极拳,的确就是“太极舞”,内行人都一眼 就看出来的。不
讲功力,不讲技击,只论架子作秀-----这就是我们国家太极拳专业队的现状吗?!那
些太极拳教头们拿着国家的经费、拿着我们纳税人的血汗 钱在拼命打造新一代“太极
舞蹈家”。悲乎哉?
专业太极拳运动员尚且如此,社会上众多业余爱好者们又如何呢?大家可以评判
一番。
何为太极?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在阴阳分而未分之中讨消息。求的是欲动之机,轻
灵玄妙,对拉拔长,劲形逆从,舒适得力,深悟腾挪二字!
何为拳呢? 一阴一阳谓之拳,制人御侮之术。
何为太极拳呢? 在太极的状态下,达到一种制人之法,看其有形,摸其无形,百
变无敌,制人而不伤人。
怎样能练出太极的机灵劲呢?即在动态之中,随时保持一触即发之势,就好象鱼
在水里边似动非动的那种动,动中显静。再受到外界干扰,倏!不见了。又好比老鼠夹
一样,看其静止,动在瞬间,这就是刚柔,柔长刚短。
练太极的,不明白十指连,背丝扣,还练什么太极拳?拳家者,身力最为难借,
地力难得,知彼更为不易。这里边都是有窍门的!交手的经典名言:闪战空费拔山 力
,腾挪乘虚任意入,贵在空与反空中见奇!外家拳法,就好比鸡蛋,壳子硬,打进去全
是稀水!人身有好多误区,前手不实,后手无力,骨节不正,寸劲不生!
太极拳高明在那里呢?它就是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明白了什么是太极、什么是太极拳、学太极拳要学什么东西,这些道理明白了,就知道
自己往哪个方向走。河南温县是陈式太极拳发源地,近水楼台先得月,河南的 郑州、
焦作练陈式太极拳人口最多。既然我们河南的太极拳迷们能入门的占不到1%,那么外省
的拳迷们又有几人能入门而不走弯路??
2010年2月是陈家沟我师父的生日,(虽然根陈沛菊老师学拳多半年了,还不是师徒
关系呢),见到师父,我讲述了我跟随陈沛菊学习太极拳的情况,年迈的 师父很高兴
,说学拳是缘分,能学到陈沛菊家的东西就是缘分。接着让我练一段套路,而我当时还
没开始学小架,就把老架一路练了一段。师父连连称赞我把陈氏太 极拳的功法很有神
地体现出来了。现场有个师兄听了,很想和我推手切磋,师父摆摆手阻止了他,说:“
你推不过他,你俩不是一个档次了。”那天,师父和我谈了 很多,酒没少喝,开心。
应师傅的挽留,当天没走。晚饭后,给师父讲了我跟随陈沛菊老师学习的主题内容,师
父就说:“架子熟练了,关键就是一个理、一个法。每传给你一个法,你就是 一层进
步;没有这个法,你就是进步不了。沛菊她家里还是很有东西的,我也听说过一些....
...她人很实在,你能跟她学,她又肯这样教你,要珍惜呀。”
师父兴致很好,让我和他推手。我们就简单地转了几圈,师父连连点头说好:“
以身领劲,劲力传递很顺畅,一动一静腰胯间,腰裆活泛,很圆活。听劲感觉好,我
稍微一动你就想化我......柔劲有余,刚劲不足。你跟她学习还不到一年,练到这种程
度我不说你也心里清楚,进步非常大。要是你自己练,可能五年、八年 也练不出来。
有些东西不教你,一辈子也练不出来。”
我聆听指教,说平时主要练一路,二路基本不多练,刚劲不多用,还不习惯用。
师父建议我改练小架,说陈老师的小架里面东西多。我点头接受,同时对师父的博大胸
怀很感动,感激!
第十个月,也就是完成陈沛菊老师制定的三个月学习计划完成以后,陈老师说要传授我
推手实战的技能。以前都是大家在一起听陈老师的指导,而这一次,她让其他 的学生
都到一边练拳,回避,只给我一个人讲。陈老师说:“你以前练过的推手都是练的推手
架子,缺少实际内涵,你两手往前一递,双手中必须有东西,而不是空 空的两只手。
推手,在我们村叫挌手。推手时要把各个点的劲力走到、都能明确地应用出来,才能做
到浑圆一体,不让对方找出破绽,被人打,都是从点上突破的。 你如何打人?一是找
出对方的破绽,一是想打对方何处,要学会定位。什么是定位?就想导弹发射之前的制
导锁定一样,想打对方哪个地方,只要你定位好,他就躲 不掉。平时实战也是如此,
掌握好定位的方法,不论对方用什么招式来打你,你只需用一个金刚捣硾,你就能打对
方想打哪就打哪儿。”这个上午,陈老师讲的内容 只有半个小时,我却需要一个上午
反覆地练习。我真算是开眼界了,原来推手的技法如此玄妙、珍贵!如果不是老师无私
的讲传,根本不可能靠自己苦练“悟”出来 的。
双方一搭手,你就要想到你是太极两仪的一个仪,对方是一仪,这样两个人就成
一太极了。阴阳互为其根、互消互长,要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用一个 “沾
”字把住对方,然后“连”在一起,你的目的就是“消”对方而“长”自己。真经不可
轻传,在此泄露这其中的一点奥秘,以给诸位大家一点启发。
双方一搭手,你就要想到你是太 极两仪的一个仪,对方是一仪,这样两个人就成一太
极了。阴阳互为其根、互消互长,要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用一个“沾”字把
住对方,然后“连”在一 起,你的目的就是“消”对方而“长”自己。真经不可轻传
,在此泄露这其中的一点奥秘,以给诸位大家一点启发----------这就是打法,有的人
练到程 度了,不用我再往下说,一看就会明白的。
下午,陈老师仍然是给我一人授拳,教的是“寸劲”。陈老师先让我背下一段口
诀:“发劲一寸间.......”我很快背熟了,但茫然不懂。陈老师一边讲解口 诀的每一
句话,一边比划动作说明运用的方法。我认识到此刻陈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是精华,都
很珍贵。因为不允许录音录像,我拼命地想把每句话铭刻进脑子里。 接下来就是寸劲
的练习,一个下午没有休息,陈老师不停地指导身法心法的应用,我是不停地在动作中
找感觉。每当一个要点练到位了,立即就有很神奇的劲力效 果。当时的心情,很庄重
又很激动,如此珍密的陈老师的家传武学能够传授给我。
太极拳打人,用的就是寸劲,不会用寸劲,就不是太极拳。看武林大会上的比赛
视频,仿佛场上人物都还不曾掌握“寸劲功夫”。
寸劲挨打是什么滋味?那天下午太阳快落、准备下课时,我基本上把练寸劲的大概功法
牢记下来了,我问陈老师寸劲打出来的效果是啥样子,陈老师环顾了一下四周,顺手拾
起学员们放在旁边的一个小背包,让我拿着,说:“抓紧背包,仔细听我打到背包上的
声音。”
只见陈老师抬起手很随意地往背包上打一拳,一股力道震得我浑身有种骨肉分离
、身体要垮掉的感觉,同时后退了两步。
陈老师问:“打到背包上是什么声音?”
我答:“冷脆。”
陈老师:“对了。”
然后陈老师拿起背包,让我打。我尽量用刚学会的劲力一拳打过去。
陈老师:“什么声音?”
我:“很闷的‘噗’声。”
陈老师:“听声音就可以知道劲力功夫水平。你这一拳打到人身上,对方的皮肤
横向张力、骨骼的反作用力已经把你的力量化掉了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对方真正受到
的冲击只有你打出来的力量的三分之二。但是刚才我这一拳,是穿透劲,所以声音就很
脆,这个劲对方无法化解,垂直打到身体里面,甚至打透气。”
我惶惑。
陈老师笑笑,晃了晃拳头,道:“你过来,今天让你见识见识我们陈家的打人功
夫。”
我赶忙走近,两脚站稳,摆出一副准备挨打的架势,心里暗喜:“即便挨打,能
体验太极拳打人的滋味,实属荣幸。平时想让陈老师出手是很难的。”
陈老师笑道:“不打你你不知道劲力的使用方法,只有挨打才会知道怎样练到身
上。”说着,她好像漫不经心地随手朝我肚子上扬了一拳,立刻感到象有个长锥子一下
子从肚子前面穿透到后面,连退几步,疼得我冷汗骤起,连吸冷气,弯着腰捂着肚子。
陈老师:“明白没有?”
我连连点头,道:“明白了。真是不可思议啊,好像把肚子打穿了。”
陈老师呵呵一笑:“我还没敢用劲呢,如果我用劲,打的又是你的穴位,你才叫
吃不了兜着走。”
我一边点头,一边领悟地笑。继而是惊愕,心想:“太可怕了!太神奇了!”
谈到寸劲,本人的体会是,发于腰际,开即是发劲,合就是蓄劲,开合就在一寸间。我
以前练大架时候,是靠两膝盖转倒8、身子左右晃动、用两手来发劲的,现在 明白是靠
腰胯发劲。而且,你何必非要把身体左右扭动着、两手使劲舞动着来开合发劲?两胯微
微一动(一寸即可),劲力就发出去啦,哈哈哈。
遵照陈老师的安排,我要把推手和寸劲的方法要领练习三个月。以前已经学过推手的,
但是经陈老师一指点,才发现以前的推手只是个外形,把人打出去全靠的是手 上巧劲
(所谓的小手)。而现在的推手,是在周身松透、内气贯通、手中无形如有形的条件下
,以气催形的运动。发劲时,不会用寸劲就是外行。
这三个月练得很刻苦,早上晚上都练,越练感觉越好,内劲越充实。我的一帮拳
友都是推手练习的对象。大家不再担心我会把他们打疼了,因为都说只要搭着我的手
臂,感觉时软绵的、柔和的。大家水平不一,用劲方式不同,而我正好在这不同的拳友
推手过程中感受、应对各种力量。这个时候,深刻地认识到“拳者,权也”的 精辟阐
释。
又是三个月的刻苦练习,终于理解了陈老师经常讲的“初期练拳是拳练你,入门练拳是
你练拳”、“以气催形心内求”,这时候已经不是讲求招式身姿的正确与否, 而是劲
力的到位程度、松活顺遂程度了。走套路时,能够内气充盈地一气贯通,真个如长江大
河滔滔不绝了。在此番状态,更能领会陈鑫所言的“神、情、景”的境 界了。窃以为
,练太极拳与佛教的打坐参禅、道家的吐纳辟谷来性命双修是异曲同工之妙,甚至速度
更快、效果更好。
这次去见陈老师汇报学习情况时,陈老师不像往常那样先问我学习的过程、感觉和心
态,再看看我练的动作,而是直接和我推手。我还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和陈老 师推过
手呢,当时欣然应诺。一搭手,那种接触的力度就仿佛是衣服和皮肤接触相挨程度,不
论我如何转换、如何用劲,这种力度始终不弃不离、不丢不顶,如三春 祥和。
陈老师对我的要求是:1、心到位了,劲就整了,现在开始练心不练形;2、胯“找
平”还需要作为重点训练技能。
陈老师继续道:“你已经跟我学习一年了,我们陈家拳的拳理拳技的基本要领都已
经掌握个差不多,你又不是专攻技击的,所以你能达到这个程度,健身、修养的话,这
一辈子够用了。作为自卫防身,你也已经够用了。”
我由衷地感激:“我以前有时做梦也在练拳,但是做梦也没想到会有机会跟您学拳
,这一年来学到的东西胜过我这20年学到的东西,让我真正达到了明理练拳、功夫上身
的程度了。真的做梦也不敢想象的事。”
陈老师:“我也是在拿你做实验呢。这些年我一直在研究将现代体育教学法和传
统武术师徒传承方法相结合,摸索一个快速高效的教拳方法,能够快速地培养一批 系
统传承太极拳事业的人才。我不想让不了解太极拳的误解或看扁我们的陈家拳,再等几
年我退休了,我要全心投入到教拳上,向社会证明我们陈家拳的技击实战效 果不是嘴
吹出来的。清朝和民国时期我们的祖先们凭功夫实力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现在我要
把陈家拳发扬光大,培养一批未来的太极拳名家。我拿你做实验,现 在看来效果还是
比较理想,多谢你的合作啊。”
我赶忙道:“那我现在就先做你的专业人才吧。”
陈老师:“你不行。”
我惊愕,急忙问为什么。
陈老师:“因为你的初衷只是习拳悟道,你并没有全面传承太极拳拳术和推广太极拳的
心愿,你是个自我修炼型。而我希望的太极拳人才,不仅仅要把我们陈家拳系统完整地
练到身上,而且还要成为下一代陈氏太极拳的明师,能够从事国内外的太极拳推广事业
才行。”
我:“我是越练越感到太极拳的神奇和魅力,越感到自己学到的很浅薄,我是要学
习一辈子的。”
陈老师笑道:“你学习的内容就已经够练一辈子了。”
我:“登高自卑啊。”
陈老师呵呵一笑:“行,你的心态挺到位的。继续学吧,有时间就过来。”
我欣喜不已。
陈老师给我制定了学习小架套路的计划,从此每周末只要没事,我就去郑州跟 陈
老师和刘正楷学习小架套路了。
因为有一年的小架功法训练的基础,又有多年的老架套路基础,我用了7天时间就学完
了小架一路。小架和老架的技术上理论上的差异认识更加鲜明了。陈老师说, 练拳正
规不正规,就看脚下有没有。在大部分架势上,大架脚尖往外撇,小架脚尖正对前方,
这就决定了小架和老架劲力运用的不同。小架要求脚尖往内扣,这样才 能开后档,劲
力从两胯、大腿外侧向里合,周身抱圆,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气沉丹田”的效果;大架
脚尖往外撇,第一个弊端是腰胯坐死了,腰胯不活则无法转换, 导致练大架的要么用
力开前裆,要么靠晃动上身双肩、扭转两膝来转换方向和重心,丹田处收紧,气不能沉
下。这就是为什么练大架的普遍乱晃妄动的原因吧。脚尖 外摆的第二个弊端是两膝没
有了合劲,劲丢了;第三个弊端是当重心向一方转移后,后腿就会跪膝;第四个弊端是
造成前开后合,与陈鑫的拳理“后开前合”南辕北 辙,与“注后不注前”相悖。
为什么说“学会腰裆胯,打遍全天下”?《太极拳述真》的《应用篇》之十六可能
是个很好地解释:“沾连粘随,两胯机关,含放在我,擒纵悠然,丹田气竦, 弹抖瞬
间,我形未露,敌已跌翻。”也就是说,沾连粘随的应用,靠的是两胯窝同时一含一放
,就可以达到随意地对付敌手,或擒活放,随意掌握。若同时丹田内气 鼓荡,就能突
然之间把敌手弹抖出去,却仿佛未曾出手一般。
关于“我形未露,敌已跌翻”的理解,我在前文已经谈过“寸劲”。为何叫“寸劲
”而不是叫做“尺劲”或“分劲”?这是因为两胯的走劲,一含一放,也就是一寸的距
离,打人就全在这一寸间。既然是“寸劲”,自然是“出手不见手,见手不能走”了。
这才是太极拳的真正打法。正所谓“挨着何处何处击,周身无处不是拳”、“打人
出手不见手,全凭丹田气一抖”。
太极拳打人,以得人为本,以不见形为妙。在学习小架套路的过程中,每学一个招式
,老师都详细讲述其技击所用,为了能把讲的技术要领和功法练到身上,刘正 楷、陈
老师总是要不断地和我推手,让我明确在实战中的应用方法,陈沛菊老师把这种教学方
法叫做“打练结合,体用兼明”。与刘正楷交手,他只是身体的微动, 仿佛没有动一
样,连化带打都已经有了。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某一夜成名的著名大师讲解太极拳的技击特点,但见他打他的陪
练(或托儿)的动作技法,真不敢恭维。为啥?全是手上动作,这叫小手,是属于擒拿
格斗一流的东东,根本不是太极拳“以身打人”的本领。也就是说,小打小闹还是可以
的,但尚未登上大雅之堂。
每天坚持练拳2个小时,感觉到每天都在进步。跟老师学的那些技术要领和理论,通过
天天练套路逐渐练到身上了。身体越练越松,虚灵劲越练越充实。
至此,陈老师让我开始练用法。我特地请假两周,从“身”字诀、“心”字诀、
“意”字诀、“着”字诀、“理”字诀和“气”字诀,一气学完。其中“身、心、 意
、理”每个字诀各练两天,“着”字诀和“气”字诀各练三天。每个字诀都由陈老师口
授,要求我当时记下来,当天背熟,背熟后把记的文字烧掉。每句话的含义 理解、技
击应用陈老师讲的详细,教得仔细。很多要领功法不是你知道了就行了,教你的东西,
必须有老师动手指点拿捏才行。
“身、心、意”掌握的难度不很大,学习“着、理、气”明显感到压力很大。口诀
的内容倒是好理解,但是往身上练还真不容易。每个字诀是一层境界,要在这半个月学
这么多,有点囫囵吞枣。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不停地按口诀的要求去练。
以“着”字诀为例,怎样才算是把“着”字诀练好呢?对套路的各招式理技兼明
,对身体各部位的单式训练都专项练习过,周身一气贯穿了,此时不论你怎么做动 作
已经没有所谓的对和错的概念了,随心所欲都是拳,不论你是“横竖颠倒、立卧坐挺”
,都可以练拳。与“意”字诀结合起来,就是“意在形先,肌骨相沾”,练 拳就可以
脱规矩了。因为招式“形于手足亦成迹象”,所以,只要能够“理宰于中而气行于外”
,即为“着熟”,也叫“招熟”。
“理”字诀虽然只学了两天,但陈老师说这个难度和深度最大,“理景本无尽”,不单
要靠老师讲解,还要靠自己去觉悟,“理”不明,练拳无依靠,理技兼备,才是练家。
内气鼓荡,贯通周身,就是建立在一个“理”字,所以陈鑫曰“气不离理,一言可磬”。
作为一名拳师,光会技术不是一个合格的拳师。不但要教给徒弟“什么”,而且
还有让徒弟知道“为什么”,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道所以然,理明路通。有的拳 师
教徒弟,手把手地把动作重复来重复去,徒弟还是练不到位,师父教得辛苦,徒弟学得
很累,效果还不好。如果拳师明白个中理论,给弟子讲明白,弟子就能片刻 间练到身
上了。我前面说过“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沉肩坠肘”等基本功,本是一系列
技术到位后产生的结果,可是不少人却给当做方法去练,这就是不懂 “理”。
太极拳依据太极阴阳之变化为核心理论,是文化拳,所以学太极拳者,文化程度越高,
上手越快,“经拳互用,补短截长”是也。文化水平低者,对太极理论认识达 不到高
度,其拳理自然无法阶级上乘,技术水平到一定程度就无法突破了。所以纵观武林各家
大师,无不是技术精湛,同时也是理论大师,理论的权威。
自我封闭了这两个月,让各位久等了。
按照陈沛菊老师的几个字诀练过后,最明显的就是劲力充实多了,技击应用的方法
迎刃而解,不用老师教就恍 然大悟了。陈老师说这个时候是进入懂劲阶段的最关键时
刻,就象打铁看火候一样,要不失时机抓紧练功。于是这两个月来除了上班时间外,基
本都没浪费时间地练 拳。练套路十分钟后就会进入无我状态,周身一圆,连绵无间,
我即是拳,拳即是我,身不复身,无我无拳。 |
a*******l 发帖数: 2353 | 2 看得太累了。
他有没有视频给大家看看?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太极拳从形、法、意、气、神等的学习过程是个严谨的科学的系统性学习过程,如何让 : 学员能够在短时间最有效地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是每个真诚授拳的拳师长期 构思的 : 教学手段。针对目前学拳多年都不能真正入门这一普遍性的现象,我向陈沛菊老师请教 : 探讨,陈老师提供了她多年来教学总结出来的教学大纲,特此让大家参 考,对照自己 : 是否已经掌握到相关技能。 : 第一阶段技术部分: : 1.学习基本动作:身型、手型、步型;身法、手法、步法。 : 2.学习陈氏太极拳一路。 : 第一阶段理论部分: : 1.陈氏太极拳技术的风格、特点
|
b********r 发帖数: 7725 | 3 一个练了几天推手的,就开始看不起全世界了,呵呵。
穿透劲就是陈家打人的手法?呵呵。还点穴?还外家是生鸡蛋?呵呵。寸劲是指两胯间
的一寸距离?普通外家的一个马步,他扯半天老架小架就是为了说明比外八字高明?太
极水平与文化理论水平有关?你要文盲的话,“技术水平到一定程度就无法突破了”?
刚刚从迷雾中走出来,一个猛子,又扎进了另一坨迷雾中。这次,能不能出来就看运气
了。 |
w********o 发帖数: 10088 | 4 马克思说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螺旋形上升的,要有否定之否定的一个顺序嘛
你得允许人家在否定的时候说说话不是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一个练了几天推手的,就开始看不起全世界了,呵呵。 : 穿透劲就是陈家打人的手法?呵呵。还点穴?还外家是生鸡蛋?呵呵。寸劲是指两胯间 : 的一寸距离?普通外家的一个马步,他扯半天老架小架就是为了说明比外八字高明?太 : 极水平与文化理论水平有关?你要文盲的话,“技术水平到一定程度就无法突破了”? : 刚刚从迷雾中走出来,一个猛子,又扎进了另一坨迷雾中。这次,能不能出来就看运气 : 了。
|
l*******e 发帖数: 3584 | 5 我觉得有趣的是陈沛菊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让作者练小架,
而是站桩和双云手,之后按桩功的要求练老架。
而这时笔者觉得自己打老架的感觉已经进步了很多。
再后是双云手找点, 加活步双手。
看笔者的东西有点儿看武侠的感觉。 |
w********o 发帖数: 10088 | 6 其实他说的这个训练顺序没啥问题啊,本应如此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有趣的是陈沛菊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让作者练小架, : 而是站桩和双云手,之后按桩功的要求练老架。 : 而这时笔者觉得自己打老架的感觉已经进步了很多。 : 再后是双云手找点, 加活步双手。 : 看笔者的东西有点儿看武侠的感觉。
|
b********r 发帖数: 7725 | 7 这是对的,我以前也是只站桩和基本功,想都不去想其他,一年后天壤之别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有趣的是陈沛菊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让作者练小架, : 而是站桩和双云手,之后按桩功的要求练老架。 : 而这时笔者觉得自己打老架的感觉已经进步了很多。 : 再后是双云手找点, 加活步双手。 : 看笔者的东西有点儿看武侠的感觉。
|
b********r 发帖数: 7725 | 8 你说得不错,很多人能够在第一阶段否定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在第二阶段就很难做到
了,在第三第四阶段那就更难了。这不光是人的心态问题,也是他的所见所闻决定的。
如果转一个圈算是否定之否定,那人们大多卡在1.5、2.5个圈的位置。
学功夫或者其他好玩的东西,不能把自己放在老师的同一侧,也不能把自己放在老师的
对立面。主动去套或者主动去绕,都是不对的。我觉得应该是主动去找。而作为老师,
永远不能说太多,所以也教学方法也很重要。
老实说,打个人真没必要那么复杂,散打拳击三个月,出来牛比多了。真心喜欢武术,
要多看看别人的东西,迷信是要不得的。
【在 w********o 的大作中提到】 : 马克思说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螺旋形上升的,要有否定之否定的一个顺序嘛 : 你得允许人家在否定的时候说说话不是
|
l*******e 发帖数: 3584 | 9 我现在的师傅很有意思,他可是师出名门,
拜过陈立清,也拜过陈伯祥,三十几年下来,
还是很有些功夫的。
可是他就是不教站桩,应该是当初没有学过,
他总说因为是外姓人,学的时候很多东西师
傅都不教的。
我现在也不想别的了,就把架子练到位,练
熟了再说。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对的,我以前也是只站桩和基本功,想都不去想其他,一年后天壤之别
|
G*****9 发帖数: 3225 | 10 就是,动不动扯历史传承的,一般不会是什么高手。还不如练练拳击散打,把各路“大
师”全部打翻,这个世界就太平了。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说得不错,很多人能够在第一阶段否定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在第二阶段就很难做到 : 了,在第三第四阶段那就更难了。这不光是人的心态问题,也是他的所见所闻决定的。 : 如果转一个圈算是否定之否定,那人们大多卡在1.5、2.5个圈的位置。 : 学功夫或者其他好玩的东西,不能把自己放在老师的同一侧,也不能把自己放在老师的 : 对立面。主动去套或者主动去绕,都是不对的。我觉得应该是主动去找。而作为老师, : 永远不能说太多,所以也教学方法也很重要。 : 老实说,打个人真没必要那么复杂,散打拳击三个月,出来牛比多了。真心喜欢武术, : 要多看看别人的东西,迷信是要不得的。
|
b********r 发帖数: 7725 | 11 嘻嘻
【在 G*****9 的大作中提到】 : 就是,动不动扯历史传承的,一般不会是什么高手。还不如练练拳击散打,把各路“大 : 师”全部打翻,这个世界就太平了。
|
G*****9 发帖数: 3225 | 12 教我拳的老师,关于师承的东西只是断断续续地提了提。不让问,也不让学生自己讨论
。老师常说的就是,有扯那些东西的时候,都打两套拳了。至于别门别派的东西,老头
就一句话,太极拳是开放的,先练好自己的,再吸收别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