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y*******8 发帖数: 1693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uNan 讨论区 】
发信人: crazyman (嘉天之锡), 信区: HuNan
标 题: 闲话曹丕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14 03:57:10 2011, 美东)
闲话曹丕
2010年08月2日 | 作者: Betty
在三国演义中,曹丕几乎完全是一个反面角色:父亲曹操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一点都
没遗传到,曹操的奸诈倒学了个十足十,靠阴谋登上世子位置,篡汉献帝的皇位,害死
兄弟曹彰、曹熊,嫉妒并逼迫兄弟曹植,几乎做尽了坏事。
然而,陈寿的《三国志》中却是这样评价曹丕的:“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
识,才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
何远之有哉!”说曹丕如果再加把劲,就跟古代的贤主差不多了!古代的贤主那可是不
得了啊,基本上也就是尧舜禹汤之侪,汉文帝、隋文帝之辈才能当得起这种称呼(这么
巧,曹丕的谥号也是文帝),虽说曹丕比起他们还是颇有不如,但那也是极高的评价了
。
曹丕在正史和演义里的形象差别为什么那么大?这里面有演义讲故事的需要,曹丕本身
也确实有不少缺点。不过我倒觉得,曹丕的很多缺点,几乎是典型的文人士大夫的缺点
。
曹丕大概是中国皇帝中唯一一个文人士大夫(如果王莽不算的话……)。先秦就不谈了
,不是皇帝。秦汉以后,非开国皇帝的,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肯定没有士大
夫的心态。开国皇帝要么出身穷苦农民,要么出身军旅,要么出身贵族。只有曹丕,经
历与众不同。他并未真正建立国家,却确实是魏国的第一位皇帝。他小时候,曹操还是
汉朝的臣子,那时不仅曹丕没想到当皇帝,大概曹操也没想到。曹丕成长的时候,和普
通的官员子弟差不多,习得文武艺,报效帝王家。想当皇帝的野心,都是后来随着形势
变化慢慢滋生出来的。这种环境让他像一个文人士大夫那样成长,以一个文人士大夫的
标准来要求自己。
曹丕交游的也全是文人士大夫,他是建安文学的实际领袖,建安七子的亲密朋友和“七
子”这个称呼的提出者。史学家常说曹丕对文人非常宽松,不摆架子。我想,其实并不
是他宽松,而是他根本就把自己看作文人中的一员。曹丕和文人一起游宴玩乐,饮酒论
文,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做一个文人而能名垂青史,立德、立
功、立言三样中能沾一样,就很理想了吧。
看看曹丕的诗吧,比如《燕歌行》(这是中国第一首完整独立脱离了楚辞腔调的七言诗
):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完全看不出一丝帝王气,倒是有很重的文人气、公子气,婉转深情、千回百折。
顺便说一句,曹操的诗,现在评价很高,什么雄浑苍劲、慷慨悲凉之类,当时可不是这
样。六朝时期的钟嵘《诗品》中把曹植的诗列为上品,曹丕列为中品,曹操比较惨,只
能和曹丕的儿子魏明帝曹睿并列,都在下品。曹睿的诗估计没几个人听说过吧,可见曹
操在当时人心目中的文学地位也不怎么样。钟嵘生活的年代和三国时期很接近,可以部
分反映当时的人对曹家这几个人文学成就的看法。
要了解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看看他在正史中的本传。好,我们
打开《三国志·魏志·文帝纪》,猛一看字挺多,陈寿的原文加上裴松之的注,加起来
洋洋洒洒好几万字。再仔细一看,发现其中大部分都围绕着一个主题:群臣不停地上书
劝曹丕当皇帝,汉献帝也接二连三地下诏要把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则再三再四地回信
谦让推辞。这带来了三个坏处。一,这篇人物传记变得很无聊,满篇都是“您当皇帝吧
?我不当”这样的车轱辘话来回说。二,显得曹丕很虚伪,因为我们都知道他后来还是
当皇帝了,那之前的推辞显然就只是做做样子。三,显得曹丕一生好像除了篡位就没做
过什么事。
这篇传记写得实在不怎么样,开头说曹丕出生了,然后一下子就到了曹丕继承曹操王位
,继位之前的事一点都没写。曹丕继位之前什么都没做过吗?那时他都三十四岁了呀。
继位之后就是专心篡汉献帝的皇位,这件事占去了大部分篇幅。好不容易登上皇位,才
六年就死了,几乎还是没做什么事。之后录了曹植给曹丕的祭文,一下子又占了几千字
。只有最后引用的曹丕自己写的一些回忆性文字,能让人稍微了解一下这个人。
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可能有三个原因:1,曹丕确实没做什么事。2,曹丕做过的某些
事,为了避讳而不能写。3,作者对曹丕没有爱……
所以我们只在本纪的字里行间找寻曹丕,而从中我就看出不少文人习气:(引用都是来
自志和注)
官名、地名改成古称
以颍阴之繁阳亭为繁昌县。封爵增位各有差。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奉
常为太常,郎中令为光禄勋,大理为廷尉,大农为大司农。郡国县邑,多所改易。
这一点和王莽有点像,不过没王莽那么过分,但也要考虑到曹丕在位只有六年,如果他
在位时间长一点,不定会改多少呢。
读书人的小聪明小得意
魏书曰:初,郑甘、王照及卢水胡率其属来降,王得降书以示朝曰:“前欲有令吾
讨鲜卑者,吾不从而降;又有欲使吾及今秋讨卢水胡者,吾不听,今又降。昔魏武侯一
谋而当,有自得之色,见讥李悝。吾今说此,非自是也,徒以为坐而降之,其功大于动
兵革也。”
自吹智计过人倒不算稀奇,奇的是自己举了一个历史上的例子来反驳自己,然后又论证
说这个历史上的例子和现在的情况不一样,所以不算是反驳……实在是很有书呆子风范
。
在诏令中引用自己的诗
吾闲作诗曰:‘丧乱悠悠过纪,白骨纵横万里,哀哀下民靡恃,吾将佐时整理,复
子明辟致仕。’
在诏令中引用自己的诗!什么样的人才会做这种事啊……现在搞学术的论文自引是为了
增加引用数和灌水,古代的帝王自引是图什么呢?
自己进谏自己
夏五月,有鹈鹕鸟集灵芝池,诏曰:“此诗人所谓污泽也。曹诗‘刺恭公远君子而
近小人’,今岂有贤智之士处于下位乎?否则斯鸟何为而至?其博举天下鉨德茂才、独
行君子,以答曹人之刺。”
这话太像是臣子进谏皇帝的。皇帝自己主动说这种话,比较奇怪。
乱发议论
九月甲午,诏曰:“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髃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
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
孙盛曰:……至于魏文,遂发一概之诏,可谓有识之爽言,非帝者之宏议。
实在太像是一个书生在那指点江山大发宏论了。连孙盛都觉得这话不像是帝王说的。
其他略。
再闲扯几句别的。
魏氏春秋曰:帝升坛礼毕,顾谓髃臣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说曹丕登基之后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三国演义里也引用了这个桥段。其实这事
不太可能发生。倒不是曹丕有多高尚,而是他登基之前与汉献帝及群臣来往劝进、推辞
的文书里已经无数引用舜禹之事做例子了,不用在登基之后才知道……
关于曹丕曹植两兄弟的关系,三国志中记载曹植不停地给曹丕上书说兄弟应该很亲密,
要求见曹丕,曹丕不肯见。这些表章,我努力看了十分钟,实在忍不住了,“您能不能
说重点!”太长了,而且东拉西扯,典故堆成了山,都不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曹丕死
后,曹植还写给曹丕了一篇极长的诔文。这些事的解释有两个可能:1,其实曹植对曹丕
很有感情。2,曹植实在是太有才了,才华多到要溢出来了,逮着个机会就拼命写……
曹丕自叙,某次
尚书令荀彧奉使犒军,见余谈论之末,彧言:“闻君善左右射,此实难能。”余言
:“执事未鷪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彧喜笑曰:“乃尔!”
曹植诗里说“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和曹丕的话意思大同小异,也不知道这兄弟
俩是谁抄谁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