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x**b 发帖数: 290 | 1 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段祺瑞都保持着极其规律的作息。每天吃过早饭,就在书房里看公事,看完公事即赴其公署。中午回家吃饭,饭后午睡,醒后会客,客来除交谈外,也常对弈几局。下午除下棋外,也起诗社,王揖唐、曹纕蘅、梁鸿志等酬和最多,并自编有一部《正道居集》,同时他也参加过徐世昌的晚晴簃诗社。晚饭则常同棋友或诗友一起,乘兴继续切磋。膳毕则照例打麻将,一般8圈到12圈,也不至于太晚。老朋友冯国璋、张勋等都是牌友,也有因会“打牌”而博得他的重用者,如傅良佐就被讥为“打牌打出的督军”。督军团进京开会的时候,段祺瑞家的牌局最为热闹,许多军政大事,都决定于牌局之上。
段祺瑞对围棋非常痴迷,水平极高,长子段宏业受他影响,棋艺堪称国手,曾得到过日本的段位。段祺瑞还养了一批国手陪自己下棋,最为后人熟知的当属吴清源。退隐津门,段祺瑞更有时间打点棋艺。他下野后,日渐虔诚礼佛,曾受聘为中日密教研究会的会长,亲朋故旧辐辏在侧,形成了一个信佛的小圈子。在这个圈子里,大家互以佛界人物相称,段祺瑞当仁不让,自称“释迦牟尼”。
信守“三一八惨案”之后立下的誓言,段祺瑞不仅吃素,而且吃得很简单,主食之外,常只是一碟雪里蕻加一碟辣椒。由于其太过简单,其家人多不与他同桌共餐。段祺瑞不止饮食简单,在生活作风上也有值得称道之处,可谓戛戛不同于流俗。他号称“六不总理”,即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段祺瑞一生爱穿布衣长衫,邋里邋遢,自己从不在意。他也不事产业,生活但求自给,贵为总理时,车马服饰还不如一个次长,到了晚年,更是潦草度日。
虽然下野,但麻烦仍就接踵而至,最直接的就是来自日本人的拉拢。在北洋政府中,段祺瑞曾是“亲日派”。在袁世凯死后,他奉行迎合日本的“经济援华”政策,并谋求“中日亲善”。他力主对德宣战的战略,也是为了得到日本的借款。自1916年底,他就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操作借款事务,表面上借款的名义是“经济开发”或“参加欧战”,但事实上则是贯彻其“武力统一”政策。1918年5月,段祺瑞又派徐树铮、王揖唐与日本签订了《中日军事协定》。所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方面找到段祺瑞,请他“调停”中日关系,有“就地停战”之语。段祺瑞回答道:“我们在野之人,若要出面调停,说话就要有根据。以就地停战作为调停,恐非易事。当局若问到东三省,将如何答复?如今中国军队士气之高,不下于关东军。若说停战,也应由日军先停,因为是日军先开战的。”
围棋国手吴清源亦曾回忆道:段祺瑞最擅长的手法是打入对方,在对方的空地中活一小块,并自称为“在公园里搭建小房子”。日本在东北扶植满洲国时,段祺瑞以棋喻事:“搭个小房子可以,据为己有就不行了。”
蒋介石也在争取段祺瑞。他通过国民党皖籍要员吴忠信引见,在北京饭店和段祺瑞的侄子段宏纲见过一面。蒋介石对段宏纲道:“我也是保定陆军学堂学生,段先生是我的老师。我因公务繁忙,不能前往天津看望先生。”蒋介石早年曾就读于保定军官武备学堂,段祺瑞当时兼任该校总办,虽未为蒋介石直接授业解惑,但也算有师生之谊。会见后,蒋介石派吴忠信去天津拜访段祺瑞,送去两万元生活费。以后经常赠送巨款,保障段祺瑞全家的日用开销。这些钱对于捉襟见肘的段祺瑞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1933年1月19日,蒋介石派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永铭迎段祺瑞南下。年近七旬的段祺瑞本想在北方颐养天年,但当时风传日本人要劫持段祺瑞的消息,因此他也同意南下。段祺瑞对钱永铭说:“我已老,不中用了,如介石认为我南下于国事有益,我可以随时就道。”
1月22日,段祺瑞抵达南京。蒋介石亲自到下关码头迎接段祺瑞,执弟子礼甚恭。次日,蒋介石又陪他拜谒了中山陵。之后,段祺瑞谢绝了蒋介石提出的留居南京的建议,以探望女儿为名,赴上海定居。
到南京之初,蒋介石想藉段祺瑞之口激励民众的士气。在记者面前,段祺瑞慷慨陈词:
“当此共赴国难之际,政府既有整个御侮方针和方法,无论朝野,皆应一致起为后援。瑞虽衰念,亦当勉从国人之后。”
几日后在上海,段祺瑞又一次面对记者说道:
“日本横暴行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国惟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救,语云:‘求人不如求己。’全国积极备战,合力应付,则虽有十个日本,何足畏哉!”
段祺瑞在上海依然冠盖云集,不惟蒋介石常来奉教,如章太炎等名流,亦常来府上拜谒。人虽驳杂,但他始终超然处之。1935年,段祺瑞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却一直未就职。著名报人王芸生曾采访段祺瑞,向他询问对国事的看法。段祺瑞坦然道:“吾觉得治国之道很简单,‘维持人民,提倡商业’八个字足以尽之。中国传统文化轻视商业,这不行,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没有商业怎么行?蒋先生几次来信问我治国之策,我寄给他一首诗:‘忧乐与好恶,愿尽与民同。三章法定汉,民足国不穷。兴邦用顺守,世民竟全功。提倡兴百业,四海扬仁风。’其大旨便是吾方才所说八字的意思。”
段祺瑞接着说道:“中国的事情太过复杂,人才太缺。现在中国无一等人才,二等人才也很少,蒋先生是沾二等边上的。就治军论,蒋先生是个人才,但历时数年,将兵数十万,还未将江西肃清,则中国事之难可知。”
王芸生又询问段祺瑞对中日关系的看法,段祺瑞说中日关系阔大,牵扯多个国家,富有世界性,并非局限中日两国之间。王芸生又问道:“中日关系将推演至何种地步?”段祺瑞答道:“中国本无亡国之理,而目前的情形却向亡国之途以趋。中国吃亏在‘大’字上,日本却得力于‘小’与‘穷’。日人的妄念太重,当然有碰钉子的那一天,不过中国人若长此池沓,前途实难乐观。”这或许是段祺瑞对时局最后的看法了。
1934年春,段祺瑞突患胃溃疡,经治疗后暂愈。随后由蒋介石安排赴庐山调养三个月,车马劳顿,身体转弱。1936年暑间,他因贪吃了几片西瓜,致腹泻数日。入秋后腹部又感不适,吐血便血,确诊为胃溃疡复发。这时,医生劝他开荤增强体质,段祺瑞说:“人可死,荤绝不能开!”10月下旬,前安福系首脑李思浩自华北来,谈及长城内外国土日危,段祺瑞听后十分悲哀,病情转重,数日后即不治而逝,终年七十一岁。
段祺瑞临终留下遗书,内讲“八勿”。文曰:
余年已七十余,一朝怛化,揆诸生寄死归之理,一切无所萦怀。惟我瞻四方,蹙国万里,民穷财尽,实所痛心……国虽危弱,必有复兴之望。复兴之道,亦至简单。勿因我见而轻启政争,勿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固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骛时尚之纷华。本此八勿,以应万有。所谓自力更生者在此,转弱为强者亦在此矣。
段祺瑞去世后,国民政府明令特予其国葬注。段祺瑞的葬礼依照佛教礼仪,于右任、张群、居正等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前往致祭,当日上海下半旗致哀。葬礼结束,段祺瑞的灵柩被运抵北京西山卧佛寺后殿。段祺瑞灵柩运抵北京当天,老对头吴佩孚出现在公众面前,为段祺瑞送上一副传诵一时的挽联:
天下无公,正未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奠国著奇功,大好河山归再造;
时局至此,皆误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战,忧民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勋。
而多年前梁启超对段祺瑞的评说,更是耐人寻味——“其人短处固所不免,然不顾一身利害,为国家勇于负责,举国中恐无人能比。”(zz)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