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闹漕与清代地方社会秩序
相关主题
中国形不成南北割据揭秘史上的幾次大遷徙(圖)
清代漕运:一项重大的国家事务古代作官工作强度有多大?
千年婊子N姓家奴孔府的辉煌历史zt浅谈儒法合流ZZ
崇祯为什么治不了左良玉?[合集] 假如朱标不死,朱棣会不会造反?
明亡一症 (转载)刚才读了不平等条约《中美望厦條約》
元明清向北京运粮食为什么走大运河?考察苏俄后,蒋介石为什么坚定反共?
汉语的优缺点和汉语改革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具体是怎么去就国的?
牧和刺史啥分别?中国古代四大海盗,都有谁?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漕粮话题: 清代话题: 地方话题: 社会秩序话题: 蠲免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g
发帖数: 9656
1
作者:肖丽红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0-14 9:33:00
闹漕,包括漕控、个人日常反抗(即丑米挜交、逋欠、诡寄、包漕等)与集体公开闹漕
。在清代漕粮征派中,“闹漕”
现象屡见不鲜,是漕运这一国家事务影响地方社会秩序的具体体现。闹漕在冲击地方社
会秩序与漕政的同时,又为地方社会
秩序的重整提供了契机。闹漕对于地方社会的冲击主要在于影响地方政治秩序的变动,
并导致生活秩序的紊乱。
闹漕对生产生活的冲击
闹漕即拒绝缴纳漕粮。不管是漕控、个人日常反抗还是集体公开闹漕,其直接结果均对
本地漕粮征收情况造成一定障
碍。而且闹漕中,往往出现“邻省效尤”与“各处民众观望”的现象,漕粮征收因此受
阻。如咸丰四年,河南省辉县戴莹挟
花户抗纳漕粮,此次闹漕并不严重,但却引起辉县接壤州县的效尤,最后酿成了“各署
聚众抗漕”案件。此例并非个别现
象,因为诸如“此处一动,邻境因之生心,此处甫平,彼处效尤又起”与“一邑滋事而
各邑仿效”的征漕感受频见于清代官
员文集。
清代漕粮征收与地方官考成直接关联,漕粮完不及额,地方官可能因此被罚俸、降职乃
至革职。在清代漕案搜集整理过
程中也发现,不管是何种形式的闹漕,案件背后通常伴随着地方官府权力阶层的人员调
动。如湖南省醴陵县的匡光文漕控,
导致了王述徽、金德荣、张孔言三任县令的不断离职与接任;湖北省崇阳县的钟九闹漕
,导致折锦元、金云门、师长治几任
县令频繁交接;江西省也曾因逋欠太严重而频繁调任地方官。地方官关系地方社会治理
,频繁的调任自然影响了地方社会治
理格局。以江西省为例,因逋欠积习难改,蔡士英曾一次性降调在任正官三十员,结果
反倒滋长了地方胥吏的侵渔之风,钱
粮征收与地方社会治理因此受到更严重冲击(详见蔡士英:《抚江集》,清顺治刻本)。
不管是漕控还是集体公开闹漕,在闹漕的过程中,绅民往往贻误生产,且须为此付出大
量的财产,不少缙绅即因漕控拖
累至倾家荡产。嘉、道之际,历时近四年的匡光文闹漕,让匡光文不仅付出了生命且倾
尽了财产。在漕控成功后,新任县令
还为了表示怜悯,将嘉庆七、八、九三年漕米奇零尾银二千余两赈济其家。(案件见民
国《醴陵县志》之《人物传四·匡光文
传》)
闹漕还影响了整个社区民众的生活秩序。《清稗类钞》记载了一起道光初年浙江省归安
县的陆名扬闹漕,地方官为了追
捕陆名扬,不断增兵前往归安县射村,导致民众不断外逃,因逃不及时或留守家中的村
民遭遇更惨,妇女往往被弁兵淫
掠,不少因此而死。另外,因有陆名扬本是吴姓子孙一说,地方官在遣兵七百名往挖名
扬祖坟时,射村一带陆、吴两姓无主
的坟墓均遭挖掘。此次闹漕严重干扰了归安县射村绅民的生活秩序。
正因为漕控与集体公开闹漕这两种闹漕形式扰乱了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绅民往往需要
为此付出更大代价,所以清代绅
民抗纳漕粮时,更多选择逋欠、逃亡、诡寄与丑米挜交之类的闹漕方式。因为个人日常
反抗的低姿态可避免公开反抗的集体
风险。
双刃剑: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然而,在重视闹漕对于地方社会冲击的同时,还必须关注闹漕另一个方面的作用,即为
地方社会秩序重整与漕运制度的
调整提供了契机,体现出了某种程度上的有益冲突功能。
闹漕之于制度调整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漕粮蠲免。漕粮作为维正之供,
例不蠲免。然而,漕粮蠲免为何
频见史册?闹漕与之关系甚密。从清代漕粮蠲免的名目上看,除了普蠲与恩蠲乃龙心大
悦的客观效应外,荒蠲、灾蠲与民欠
蠲多是因为民力难完,朝廷体恤民情的施恩举措。因为在百姓积欠极多、民众缴纳艰难
的情况下,新征加上旧欠,百姓往往
剜肉补疮。民力难完的情况下,只能进行各种形式的闹漕。为了体恤民情,清廷往往下
诏蠲免,一则希望减轻民众负担,减
少抗闹,二则希望民众因此感恩输纳。虽然蠲是为了更好的完,这一政策多少有点讽刺
意味,但却是清代漕粮例不蠲免的成
例下,屡有蠲免的主要原因。闹漕的频发是上传民情,促使清廷蠲免漕粮的重要动因。
其二,本、折色改革。漕粮征收以本
色为主,但本色征漕的制度缺陷往往加剧民累,激成民众闹漕。如本色征收时,民众为
了交纳漕粮入仓,不仅费时守候,且
往往还要受到官吏旗丁的刁难勒索。且一旦本邑缺粮,只能籴米上纳,籴米过程中自然
又多了米商的盘剥,加剧了民累,于
是民众不断闹漕。所以清代不少州县上疏改折,因为折色征收不仅可以杜绝绅民掺和丑
米等个人日常闹漕,更可避免本色征
漕给民众带来的诸多不便(如运漕路途遥远、交仓守候、旗丁勒索等等)。而一旦折价
与米价出现矛盾,官吏利用在折价确
定上的主动权侵蚀漕利时,民众闹漕又不断出现,于是改折为本的改革呼声又因此高涨
。有清一代,漕粮征收时的本、折之
争是清廷面对闹漕不断进行制度调整的结果。
闹漕还不断地调谐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私利追求是闹漕的主要动因,刁监劣绅包漕渔
利,地方豪强侵漕渔利,一般民
众则反抗浮收勒索,维护一己之利,因此闹漕是官、绅、民之间利益冲突的结果。但在
清代漕案搜集整理过程中,我们发现
各个阶层之间的斗争并不坚决,联盟也并不稳固。缙绅为了私利,可与地方官勾结,共
同鱼肉百姓;亦可与百姓结成联盟,
共同抗击官府。地方官亦是如此。也就是说,三方均可能根据自己的私利追求,因形势
改变自己的行为与策略,选择不同的
同盟关系。在这种周旋中,群体之间的关系不至于太过于绝对,群体之间的冲突自然不
会太激烈,其结果往往有益于群体关
系的协调与整合,从而重整地方社会秩序。所以,清代漕粮征派领域官、绅、民之间虽
然关系变动频繁,整个社会结构却不
至于有太大变化。
以往学界通常将闹漕作为抗粮的一部分研究,鲜有涉及闹漕与地方社会秩序的关系。即
便稍有论述,亦认为其作为一种
群发性事件,冲击了地方社会秩序。在此,我们认为,辩证看待闹漕的社会功能,能更
好地理解清代漕粮征派与地方社会秩
序的关系。
作为一种社会动乱,闹漕对社会的破坏显而易见。但有必要指出的是,“对社会的破坏
”并不等于“对社会秩序的
影响”——前者更多的是从直接结果而言,如人员伤亡、设施破坏等等;而后者则更多
的是强调所引发的政策变化,以及社
会政治、经济生活格局的变动。由此而言,闹漕在冲击地方社会秩序的同时,亦宣泄了
社会群体的不满情绪,并为社会秩序
重新调整提供了一个有利契机,缓和了矛盾,体现出了有益冲突的功能。但是,并不是
所有的闹漕在清代地方社会都体现这
种功能。闹漕对地方社会秩序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其程度取决于冲突的起因、闹漕的
规模、闹漕中利益关系的调整状况。
(作者:肖丽红 单位:厦门大学历史系)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中国古代四大海盗,都有谁?明亡一症 (转载)
1800年,汉族人口成功的达到世界的40%元明清向北京运粮食为什么走大运河?
奉化官员自杀前守塌楼5天5夜 留有遗书(图)汉语的优缺点和汉语改革
网剧审查“紧箍咒”将至 哪些雷区碰不得?牧和刺史啥分别?
中国形不成南北割据揭秘史上的幾次大遷徙(圖)
清代漕运:一项重大的国家事务古代作官工作强度有多大?
千年婊子N姓家奴孔府的辉煌历史zt浅谈儒法合流ZZ
崇祯为什么治不了左良玉?[合集] 假如朱标不死,朱棣会不会造反?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漕粮话题: 清代话题: 地方话题: 社会秩序话题: 蠲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