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o***s 发帖数: 42149 | 1 在如今的京城,后海附近的房价是10多万/㎡,那里有一个出名的老北京民俗展览馆,50㎡大小,成千上万件展品,都来自一位北京大爷。
这位大爷叫宋振忠。在京城收藏的江湖里,他曾有一个风声水起的名字:阿龙。而现在,江湖人称三爷。
60年代出生的三爷,家境平凡,小学5年纪就辍学,却用30年的时间,一手打造了这个估值天价的展室。
可这里没有奢侈的宫廷古玩,也没有香艳女图,全都是1900年到1970年间老北京胡同里平民百姓生活中的各种物件,大至桌椅、自行车,小到烛台、碗筷。大部分都是老北京拆迁时没人要的破烂玩意。
宋振忠从小就是个学渣,一上学就头疼,小学五年纪就辍学和父亲学做买卖,放到今天,定被人说是个没出息的,没念过几年书,也说不清几个历史,一开始还有很多汉字都不认识。
但是宋振忠从小孝顺家。母亲腿脚不便,他一有空就骑着三轮车带着母亲,陪她去逛旧货市场,给她买蝈蝈玩。
母亲倒是像个小孩子似的,习惯了他的照顾。
以前旧货市场,外国人很多。每天都能听到别人感叹说:“那个外国人又把我们的好东西给买走了。”年级小小的宋振忠嘴上不说,但心里总不甘心,只要手头有点零钱,就去买了旧货。
在北京,说到淘旧货,人们就会想到潘家园。宋振忠最开始收旧东西的时候,潘家园还没有现在这么火,他也不常去。
1990年后,老北京的拆迁,流出了一大批老物件。当时宋振忠去得最多的地方,是老北京的拆迁区。
收老物件不比其他收藏,不只有钱说了算。有的东西跟了人一辈子,就有了感情,得要宋振忠三顾茅庐。
有一次德胜门附近拆迁时,有个老太太手里有件上百年的线板。旧时女人做针线活,用这个来缠线。老太太操持家务,这个线板陪了她一辈子的针线活,她念旧不肯卖。
宋振忠为了这个物件,就跑了3趟。第一次去,和老太太聊天,聊老北京胡同里过去的故事;第二次去,提着水果上门,还是聊天。一来二去,老太太到底是看出了宋振忠的心思,她说,“有个韩国人开价500元,我都没有卖,这个东西我自己也舍不得,但你是真心喜欢,就卖你了。”
所以,那时宋振忠的大部分朋友,还少有鬼市和潘家园做买卖的,大多是那些挨家挨户,拉着嗓子收破烂的,他们扎入北京老胡同拆迁的血脉中,能牵出魂魄来。
宋振忠收老物件这30年,这些朋友遍布京城,散落在市井之中,藏龙卧虎,自成江湖。
“整个北京,我有300多个收破烂的朋友,分布在东南西北城,都很挂念我,他们一旦发现什么老物件,就会立马喊叫我去看看,他们都很支持我。”说这话的时候,阿龙的眼神带着一丝安慰。
所以,阿龙总能在全京城,淘到很多人想也想不到,跑遍旧货市场也买不到的东西。都是地道的老北京物件。
但即便是这样用心,比起当时收藏宫廷文物的人,他在很多人眼里也只算半个收破烂的。连亲姐姐都强烈反对,说这是“花钱买破烂”。旧的门,碎了的老镜子,生锈破洞了的杯子。经常被姐姐前脚扔出去,后脚就得捡回来。
家里已经被旧东西堆得太乱了,12间半房堆满了旧东西,姐姐每天都要说,住在垃圾堆里。
“哟,阿龙又收到什么宝贝了?”这样的嘲笑曾经每天都能听到。
除了蹲点拆迁区,宋振忠也会去别人手里淘货。潘家园火了之后,宋振忠偶尔也去去,发现东西卖得很贵。陌生人第一次去,随便买点都可能因为不懂行路被黑。宋振忠钱不多,怕买到假货,之后去那儿也转得少。
可假货哪里都有。有一次,他在后海野摊儿上看见一个香炉,好多人围着看,这个出100元,那个出120元,一个个很急迫的样子。
他仔细端详,又生怕被人买走了,赶紧说“一百六,我买了”。当时他身上只有20元钱,立马给了大爷10元钱押金,便骑着车,飞似的从后海回到家里,进门就跟妈妈说,“今天我看见一个刚出土的香炉,您快给我200元!我得赶紧取回来。”
没想到第二天,却发现,是一滩烂泥做的。收旧物的水很深,就算泡在里面几十年,买几件假货,被骗几次,也属正常,有时候会沮丧到奔溃,尤其是连续收到假货的日子。
入行30年,靠的还得他是对这件事情的坚持。
60年代出生的阿龙,虽然祖上五代是老北京,但解放前老北京的生活对于他来说,隔一代就是隔一座山。要收服这些老器具,还得有点那时候的魂魄。
收来的老物件具体有什么用途和故事,一窍不通的时候太多了。总归得给他们编制起来,分门别类不说,还为他们一一建立档案库。
所以就得请教胡同里80岁以上的老人。有时同一个东西,老人们各有说法,于是一般至少要找3个老人,听完大多数的故事,才能最终确认。
有些老人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宋振忠很担心,有一天他收到一个从未见过的老物件,但是没有人再和他讲故事了。
现在的宋振忠,总是习惯穿着一件素衣,出没于胡同里,眉目和善,目光有神,像是藏身于市井,不动声色的武林高手。
他有一张清明上河图般的老北京手绘图,很多美国老外出过极其高昂的价格,他也没有卖。其实他的任何一件收藏拿出去都可以换个好价钱,可他舍不得。
“过去,人家玩古玩,都说皇上用过的文物,是上品,可皇上才有几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才是历史。历史不分上品下品。历史无价。
即便阻碍很多,阿龙最后还是依靠庞大的收藏数量实现了开老物件展览馆的梦。忠于过去的人,时间总会给他以厚待。
那些曾经嘲笑他们的人从没想过,这装了一屋子破烂玩意的老房子,竟会如此身价不菲。
2008年,阿龙的民俗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他找来了发小王金铭,做展览馆的大当家。
王金铭从小和阿龙一起长大,对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非常熟悉。从过去的人怎么吃一口饭喝一口水,到他们怎么赚钱打买卖,他能讲三天三夜的好故事。
展览馆被布置得像是一户人家,很亲近。像是胡同的拐角走错了门,就穿越了。据说有时,阿龙年近八旬的母亲会身穿一身艳红唐装,戴一串五彩佛珠,坐在正门的榆木太师椅上,神色安详地看着前来参观的客人。
这时候,王金铭会给大家沏上一杯老茶,像是过去日子里那样,对你说:来,来,过来坐。
这是一种过去的生活。
旧时候的烧水的铜壶,道光年间的糕点模子,宝丽来彩虹相机,摩托罗拉大哥大。在阿龙的展览室,还有一个物品留言本,可以算是一本独家版的国际杂志了。来自全球的外国朋友们一次次来这里留言。英语、法语、日语……
如今阿龙除了开民俗博物馆,还在收集各种老北京的声音。老北京叫卖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吆喝声”。旧时京城社会底层的小商小贩,在胡同里为了招揽生意、出卖手艺会在街头巷尾,喊卖。
50多岁的宋振忠,到现在为止,已向50多位老师拜师学艺,其中年长师父有97岁的老大爷。
他还找来了自家4兄妹,组成了民俗吆喝师兄妹,正式出道,经常穿着老北京的衣裳,在外面给大家表演。其中宋振忠的大哥宋振华今年已经66岁了。
有一次,一位近80岁的老人看他们“表演”,误以为真。
于是语重心长地拉着宋振忠的手说:“你明天还来吗?"
看见宋振忠的衣服破了口子,老人还说:“明天在这个地方,我拿针线来帮你缝上。”
老人走后不放心,又返回来,硬要塞20元钱给他,让他去补衣服。
葫芦儿——冰糖的哎”“送财神爷来啦——请喽”“哎!活鲤鱼呀,活鲤鱼……”50多岁的宋振忠依然还在坚持着守护民俗。
民俗博物馆,民俗表演,宋振忠的下一个目标是开一家老北京民俗餐厅。
他说:“里面要摆上老北京最有代表的民间老物,让每一张桌子,每一个凳子都有一段历史、一种文化,让人进了店就有一种回到过去的感叹:老北京啊!!”
30年前的破烂王,如今是收藏界颇有名气的大爷,阿龙的故事在民间是一段传奇。
曾经嘲笑他的人,如今都不得不佩服他。
就像他自己所说:“这些东西曾经又旧又不值钱,和垃圾没什么两样,不是我让它们有了第二次生命,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也不是我运气好,是很多琐碎的事情,很多人瞧不上,也坚持不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