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ineseClassics版 - 建安抒情小赋的文学价值
相关主题
刘勰死后千年谜未解H-1B延期没有改变,某些媒体制造恐慌消费大众情感
圣诞快乐,我们列一下今年看过的古典文化书吧版务专贴楼
觳中四夜,第一,二夜H-1B延期没有改变,某些媒体制造恐慌消费大众情感
七律一首 秋夜独坐六、敌我形势消长的对比
七绝 季秋四韵《金瓶梅》的“壶奥”到底怎么讲?
书法艺术需要用“文化”和“心性”滋养中芭红色娘子军大群舞
写写自己经历过的一些“失足妇女”蒙古汉子,台湾妞和芭蕾女
H-1B延期没有改变,某些媒体制造恐慌消费大众情感【华山论歌】 我歌3第十一期 喜欢这期阿玲唱的歌 爱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小赋话题: 抒情话题: 建安话题: 汉大赋话题: 文学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M******8
发帖数: 10589
1
姓名:蒋程安
学号:200440101559
指导老师:李洪亮
摘要:作为两汉主流文学形式的赋,发展到东汉末年,其创作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
张衡的《归田赋》开始,大赋渐渐向抒情小赋转变。到了建安时期,则形成了以抒情小
赋为主的创作高潮。比如曹植赋,除8篇仅存数句而无法详勘内容外,现存44篇,骚体
赋2篇,散文大赋1篇,而抒情小赋却有41篇。这时期的小赋相对于汉大赋来说在文学史
上有其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描写对象上的转变,二、人性的回
归,三、形式上的灵活风格,四、艺术风格——楚骚传统的回归。
关键词:抒情小赋 建安时期 文学价值
赋是两汉文坛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样式,但到了东汉末年,赋体文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出现了由以体物、叙事为主的大赋向抒情小赋发展的趋势。到了建安时期,抒情小赋则
成了赋创作的主要形式。所谓的抒情小赋是一种灵活多变的赋体,在汉代就已经出现,
在汉大赋兴盛的同时,小赋已有所发展。这些小赋一般没有大赋的主客对答结构,句式
则以韵文为主,[1]在表现手法上灵活多变,“或借物抒情,或序志述行”。刘勰曾评
价这类小赋:“至于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则触兴致情,因变取会。拟诸形容,则言务
纤密;象其物宜,则理贵侧[2]附:斯又小制之区畛,奇巧之机要也。”汉代的抒情小
赋的特点是既吸收了屈骚浓烈的抒情性,又去掉了其中纷沓繁密的想象,语旨清俊明丽
,篇幅也相对短小,结构简朴,句法则与汉大赋的骈散结合有所不同,明显地趋于对偶
整齐。在汉代,抒情小赋虽已兴起,但作为文人创作的主流仍然是大赋。到了建安时期
,铺张扬厉的大赋才为抒情小赋所取代,篇幅明显的缩短,像汉代“古赋”那样的长篇
巨制已经少见了,本文拟就建安抒情小赋的产生及文学价值作一探讨。一、产生的原因
要了解抒情小赋在建安时期兴起的原因,首先,我们要弄清“建安”这个文学概念,建
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公元196
年—公元220年)。但中国文学史上“建安文学时期”实际上要略长于此,建安文学通
常指汉末到魏初这段文学时期,上可追溯到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下延伸到魏黄初
十年,即230年前后的四十多年的文学,被称为建安文学,这段时期就是文学史上的“
建安时期”。这一时期作家众多,典型的代表是“三曹”、“七子”。“三曹”即曹操
、曹丕、曹植,“七子”是围绕在曹氏集团周围,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
应瑒、刘桢等七人。众所周知,东汉中叶以后,多数皇帝年幼,导致局势日趋混乱,外
戚与宦官两大势力迭相掌权,他们相互倾轧、杀戮,作恶多端,豪强地主的势力也日益
膨胀。到东汉末年,社会一片黑暗,是非颠倒,民不聊生,经济萧条,邪恶横行,终于
在中平元年爆发了黄巾农民大起义。各豪强集团在镇压农民起义时乘机壮大自己,形成
了各自割据的势力,汉代也名存实亡了。动乱中,文士们的生存成了很大的问题,他们
时常感到朝不保夕,比如孔融死于政治斗争之中,杨修也是如此。所以此时社会上既缺
乏汉大赋中出现的歌功颂德的对象,而作家也难有唱赞歌的心绪,故而他们就不可能有
时间去写洋洋数千言的鸿篇巨著,因而抒发人们性情描绘周围一草一木的抒情短制,也
就应运而生了。抒情小赋在建安时期的繁荣除了上述的社会原因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建安以前小赋的创作已有所发展,这为建安抒情小赋的发展作了铺垫。汉大赋
繁荣的时期,小赋已有创作,东汉末年出现了不少抒情小赋家,如:张衡、赵壹等。其
次,东汉末年,垄断了两汉300多年的儒学已走向崩溃,迅速地衰弱,而此时的士人们
也由于找不到精神的依托,心中尤其苦闷,所以此时的赋家对周围的事物尤为敏感。如
对“夕阳”、“苦草”的描写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中特别多。他们更倾注于内心感情
的抒发,更倾向于表达个人主观的情绪。同时,屈赋传统的影响亦不可忽视,正如马积
高在谈赋的起源问题时说:“骚体赋源于[3]楚辞,散体文赋源于诸子问答体和游士的
说辞,诗体赋源于《诗经》。”而骚体赋本身就有很大的抒情性,可以看出,屈赋在很
大程度上推动了建安抒情小赋繁荣局面的到来。二、文学价值建安时期的抒情小赋在赋
发展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其“抒情”这一特点,得到了众多赋家的赞扬。
除了“抒情”这一特点外,与以前的汉大赋相比,它更具有文学性。下面就它与汉大赋
的特点作以下几方面的比较:(一)、描写对象上:由汉大赋的宫廷、苑囿、车骑、田
猎等至建安抒情小赋的一事一物的转变汉武帝时,国家空前强大,汉大赋得到了发展,
并成为两汉的主流文学样式。此时的著名赋家有司马相如、东方朔、董仲舒等。汉大赋
是适应此时客观社会现状的,它所表现的内容大都是宫廷、苑囿、车骑、田猎等,其目
的是为了表现出了汉帝国繁荣、强盛的一面。与汉大赋相比,建安抒情小赋更注重作家
周围一事一物的描写。据曹植亲手编订的集本《前录自序》中说:“余少而好赋,其所
尚也,雅好慷慨,所著繁多。虽触类而作,然芜秽者众,[4]故删定,别撰为《前录》
七十八篇。”现综观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的《陈思王集》、清人丁晏《曹集
铨评》、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陈王植集》,存赋54篇(包括残
篇)。其中咏物赋17篇,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咏物赋中主要有咏动物类、咏植物类、咏
珍奇器物类等,其典型的咏物赋作如:《橘赋》、《槐树赋》、《鹦鹉赋》《蝉赋》、
《神龟赋》等。由此可以看出,建安时期赋的描写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汉大赋
的宫廷、苑囿、车骑、田猎等至建安抒情小赋的对作家周围一事一物的描写。
(二)、人性的回归
首先我们要弄清什么是人性?所谓人性,是指人与生俱来的自然素质。例如爱情、亲情
、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等,它具有历史的普遍性。人性是与个人感情紧密相连的,
而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则是最能体现人性的。在两汉,人们受儒家传统精神影响,表现
出强烈的出仕精神,因此个人情感被压抑了,故而汉大赋中很少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表
现的往往是国家的强盛、帝王出行的盛况等,所强调的是社会的整体意识,如对国家、
社会的看法等。此时的大赋往往是客观的铺述,少有个人的情感。比如写山川,宫廷时
,大赋中只是机械地描摹其外表,有时连山川的面貌也是模糊的,给人的印象只是一座
抽象的山,把它放在长安可以,放到其他地方也可以。再比如打猎,也看不出作者的爱
憎和感情,只知道一些士兵奉皇帝之命去围捕禽兽,他只告诉读者:有一群勇猛的士兵
抓住了不少野兽,以此炫耀帝王出猎的盛况,仅此而已。而建安抒情小赋与此大不相同
,抒情成分增加了,抒情的范围扩大了。比如曹植的《洛神赋》: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
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之道殊”无从结合而惆
怅分离。在这篇赋中作者对洛神的外形神貌和风韵气度都的作了具体的描写,赋中写到
她的身体、长相、穿着打扮,还写到女神活泼可爱的一面“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
采旄,右荫桂旗。攘皓[5]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再如王粲著名的《登楼赋》”
,也充满激烈的感情波澜。无论是写景,还是抒发个人感情都是如此。比如:“登兹楼
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6]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简简单单26字,既写
出了周围的环境,又道出了作者的情感—”—愁。总之就抒发情感而言建安抒情小赋与
汉大赋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注重个人情欲的描写。如果说汉代
的体物大赋主要表现为:“曲终奏雅,劝百讽一”的汉代主流意识,那么建安抒情小赋
则主要承担起抒发作者一己之情的任务。《孟子》中曾说:“食色,性也。”所以人们
很早就看出“衣食男女”是人的一种自然本性。在儒学独尊的时代,男女关系特别是涉
及到情欲时,人们是很难越过儒家思想禁锢的,就更不用说反映到作品中了。而在建安
时期描写男女私情和情欲方面的作品很多,而且大都反映在抒情小赋中。比如杨修、王
粲和陈琳都写过《神女赋》,可以说形成了一种“神女”现象。如杨修的《神女赋》写
道:“嘉今夜之幸遇,获帷裳乎期同。情沸踊而思进,彼严厉而静恭。”看到神女的美
貌想欲行欢娱之事。作者这样写是很大胆的,也可以说是作者个人本性的自然流露。王
粲的《神女赋》中也有这样的情感流露:“彼佳人之难遇,真一遇而长别。顾大罚之淫
愆,亦终身而不灭。”这里神女的美貌情态使作者性情激荡。这些内容似乎有些庸俗,
但并不是真的不堪入目、十分庸俗的东西,而是最能体现个人真实本性的作品。综上所
述,体现人的本性是建安抒情小赋不同于汉大赋的又一个特点。
(三)、形式上的巨大转变[7][8]
刘勰说:“赋者,铺也,铺采攡文,体物写志也。又云“写物图貌,蔚似雕画””。用
以概括汉大赋的特点,这就是说汉赋着力于描写客观事物的声貌,而且写得很成功,就
像雕刻绘画那样惟妙惟肖。汉大赋为了突出这个特点,在形式上更是变本加厉。到了建
安时期,赋的这种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篇幅短小、语言清丽自然。比如王粲的赋,
虽然也夸张,但不唯奇,基本上不堆砌奇僻的字,不故作深奥,如在《打猎赋》中,王
粲叙述打猎的情景,虽然有点夸张,但让人感到是真实的,如果让司马相如写的话,其
结果就大不相同了。《上林赋》是大家熟悉的,当他写到所获时,几乎把字典中有关野
兽的字都收进赋中来了,人们倘不是为了科研,仅仅是为了欣赏是很难读下去。同是打
猎的赋,王粲的赋读起来让人有轻松愉悦的感受,两种赋体给人的感受不同。总之抒情
小赋较之汉大赋在形式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1、篇幅短小,由洋洋几千言的大赋
变为短短数十字的小赋,如应瑒的《征赋》,全篇仅有十六句,通体结构完整,并无短
缺。而汉大赋则不同,它铺张扬厉、长篇巨制;堆砌奇字,罗列一大堆鸟兽草木之名,
用以描绘宫廷、苑囿、车骑、田猎等,读之令人感到生涩难懂,如同嚼蜡。2、抒情成
分的增加使作家的表达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注意到了周围的景物与
个人主观情感的关系,做到了情景结合、情景交融。如王粲的《登楼赋》最成功之处就
是做到了情景结合、情景交融。3、前面讲过抒情小赋一般没有大赋的主客对答结构,
句式则以韵文为主,在表现手法上灵活多变,比如阮瑀的《止欲赋》“历千:代其无匹
,超古今而特章。执妙年之方盛,性聪惠以和良。禀纯洁之明节,后申礼以自防。”4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到:“夫文本同而末异,盖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
丽。”[9]把诗与赋绑在一起,舍弃二者的区别,用“丽”字来概括其共同的特征。可
见,主观上曹丕把诗、赋看得很近,不仅如此,曹丕的一些赋也显示了诗的特征。所以
,建安抒情小赋以其篇幅短小,抒情成分多,摆脱了汉大赋繁冗迁缓、雕琢堆砌、艰深
难识的弊病,从而把抒情小赋推向了一种更加完美的境界。
(四)艺术风格上:气格遒上、意绪绵渺的悲观基调——骚赋传统的回归
在建安赋的研究发面,刘熙哉曾说过:“建安名家之赋,气格遒上、意绪绵渺,骚人情
深,此种尚延一线,”又云:“《楚辞》风骨高,西汉赋气息厚,建安及由西汉复于楚
辞者。”[10]他以“气格遒上、意绪绵渺”“风骨高”等来给建安赋的艺术风格定调,
认为是楚辞的回、归,体现了他独特的见地。这些观点可以说是很中肯的,他概括了这
一时期赋的主要特点,但不能说此时所有的赋家都具有这样的特点,这个观点只是个概
述。比如“风骨高”、“气格遒上”、就不太符合曹丕的特点,但“意绪绵渺”就很贴
近。建安抒情小赋的这些艺术风格是与其抒情性的特点分不开的,因为感情抒发本身就
有哀怨凄婉与古直苍凉之分,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是很符合事实的。同时,人们习惯用
“建安风骨”来概括建安诗风,虽说“风骨”一词是用来形容诗歌的,但也符合建安抒
情小赋的特点,如曹植的《白马篇》,我们从中可以明显感受到“风骨高”“气格遒上
”的气息。而其后期作品《洛神赋》表现的就是另、一种风格——意绪绵渺。在西汉初
年,汉大赋的艺术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楚辞的影响。贾宜、枚乘等深受楚辞的影响,
大力进行赋的创作,如贾宜的《吊屈原赋》,是以骚体写成的抒怀之作,在这篇作品中
,作者表现出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和尊敬,揭露了造成诗人不幸的社会现实。由此我们可
以看出,屈原的“士不遇”文学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显现了楚骚传统影响的痕迹。但随
着汉帝国的强大和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的到来,楚骚传统的光辉渐渐
暗淡下去了,尤其在扬雄之后,大赋的创作风格就更倾向铺张扬厉的一面了,完全成了
统治者娱乐与统治的工具了。赋家们很少再去抒发自己的感情了,甚至认为赋是娼门歌
女口中低贱的东西。如扬雄,虽深受楚辞的影响,早年喜好辞赋,但晚年对赋持否定的
态度。这些原因都压抑了骚赋传统精神的光环,一直到了建安时期,随着抒情小赋的发
展与繁荣局面的到来,才改变了这种状况。从此,骚赋传统精神又大放光芒了。“骚人
情深”,这四个字概括了建安抒情小赋的特点,是最有意味的,也就是说建安抒情小赋
受楚骚的影响很大,骚赋的感情基调影响了建安抒情小赋的感情基调,此外,骚赋在描
写手法、方式上也影响了建安的赋家们,如对女性的描写,王粲、陈琳等大都写过《神
女赋》。所以我们可以把建安抒情小赋定位骚赋传统的回归。大家知道赋的产生与发展
是多种文学样式影响的结果。据有关研究表明,赋体的产生至少受到了《诗经》、《楚
辞》、纵横家辩辞、诸子散文、隐语等的滋润。但抒情小赋就不一样了,主要上承骚体
赋,更多地受到楚辞的影响。那么楚辞给抒情小赋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呢?众所周知,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其题目就充满了悲伤的情绪。司马迁与王逸都对《离骚》题
目作过训诂。司马迁认为是:遭受忧患,王逸认为是:离别的忧愁。不管是哪一种说法
,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其哀伤凄婉的感情基调,总观整篇文章,也皆是屈原报国无门的悲
痛哀怨,感情缠绵悱恻,其苦闷、哀伤不可扼止地反复迸发,并为中国“士不遇”文学
定下了悲婉的感情基调。此外《九歌》、《国殇》、《湘君》《湘夫人》等也是充满了
悲伤的感情,形成了悲愤深沉的风格特征。建安时期表达作者悲哀之情的小赋随处可见
,如曹植的《洛神赋》、王粲的《登楼赋》等都偏重悲哀之情的抒发。这一时期的赋家
们尤擅长写悲情。抒情成为这一时期辞赋创作的主要倾向,而“悲”也成为这一时期抒
情的主调。比如《洛神赋》、《登楼赋》等。刘熙哉对这一文学现象有很好的总结,他
在《艺概·赋概》说:“王仲宣《登楼赋》出于《哀郢》,[11]曹子健《落神赋》出于
《湘君》、《湘夫人》者也。”
由此可见,楚辞和抒情小赋的悲情传统可谓是一脉相承。随着楚辞悲情典范的确立,后
世各种文体当中的骚人怨语始终不绝于耳,更何况直接脱胎于楚辞的抒情小赋呢。建安
抒情小赋悲伤基调的确立除了上述原因外,还与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关。在前面讨论
建安抒情小赋兴盛的原因时,我们说过它的产生与兴盛是符合客观历史情况的。同样,
时代的动荡也是建安抒情小赋悲情基调形成的一个原因。刘勰曾说:“世积离乱,风衰
俗怨。”(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在这样的环境下,作家的命运大多是“人未尽才,
诚哉斯谈,可为叹息”。(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所以反映时代的漂泊和苦闷的悲伤
自然就成了这一时期抒情小赋的共同主题了,比如:《登楼赋》、《初征》、《寡妇》
,曹植的《幽思》、《临欢》、《洛神赋》等皆如此。所以说,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世积离乱,风衰俗怨,在一定程度上也使作家的创作不自觉地向楚辞靠拢。此外,从
建安时期开始文学进入了自觉时代,作家们开始摆脱儒家的政教功用说,受长期压抑的
个体情感逐步被唤醒,文学的最大功用从汉代的“立德”转向“抒情”,即抒发作家的
真情实感,这样一来,时代所造成的悲伤和痛苦情绪也就成为这一时期的最强音。建安
辞赋之所以向楚辞回归其根本原因即以曹植赋为代表的建安辞赋与以屈赋为代表的《楚
辞》具有共同性。《楚辞》是伟大作品。其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充分展现了屈原、宋玉等
人的个体生命意识和境界。特别是屈赋,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具
有实现个体生命价值的充分条件和基础,又“正道直行,竭忠劲智以事其君”,具有强
烈坚定的道德生命观,然而“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个
体生命价值终究不能实现。现实的悲惨遭际,强烈的历史使命,生命价值的无径可展,
生命时间的转瞬即逝,使他产生激越奋发、不可遏制的生命意识和情感,所以屈原在赋
中反复地陈述表达自己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认识,并尽情展现着丰富复杂的生命意识流程
。而曹植的赋虽没有屈赋那样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但也以委婉的方式表现了作者个人
的生命价值,这是与屈赋相同之处。除此以外,我们可以用“怨”、“愁”两字把二者
联系起来,因为两者都把其生命意识用“怨”、“愁”来表现出来。有人说屈赋以刚强
的生命意识为美,而《洛神赋》则以“委曲”的生命意识为美。屈原这种尽情展现个体
生命意识和境界的文学传统,为其后宋玉所继承,但到了汉代,这一文学传统却趋于式
微。到了建安时期,以曹植为代表的赋家们又重拾屈赋的精神实质。所以,我们可以说
建安抒情小赋向楚辞回归,即楚骚传统的回归。综上,建安抒情小赋的繁荣与发展,为
晋代抒情小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取得的成就,对赋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
如曹丕的“诗赋欲丽”,赋的诗化现象推动了骈赋、律赋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说在赋发
展的长河中,抒情小赋是最受推崇的,也是最能体现其文学审美功能的一种赋体。
注:
[1]谢佩媛李永田主编陈洪治编著·赋·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位置[M].北京:北京出版
社,2004年第1版215页.
[2]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81页.
[3]马积高.赋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98页.
[4]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三国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1143页.
[5]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篇第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89页.
[6]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篇第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85页.
[7]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80页.
[8]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81页.
[9]王启敏.曹丕以诗写赋论略[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42页.河北师范学
院中文系.三曹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228页.
[10][11]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47页.
参考书目:
[1]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三国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
[2]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
[3]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三曹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4]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5]马积高.赋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6]费振刚胡双宝宗明华.全汉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7]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8]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9]谢佩媛李永田主编陈洪治编著.赋·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位置[M]·北京:北京出版
社,2004年·
[10]龚克昌.中国辞赋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
[11]韦春喜.试论曹植辞赋中的个体生命意识主题[J]·克山师专学报,2001年第2期.
[12]董家平.论曹植的赋[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1月第29卷第1期.
[13]王洲明.汉代抒情赋的人性[J].山东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14]刘伟.魏晋抒情小赋与汉大赋的文学价值的比较[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
年7月第1卷第2期.
[15]李新宇.魏晋南北朝抒情小赋以悲情为主调的原因[J].晋阳学刊,2004年第4期·
[16]王启敏.曹丕以诗写赋论略[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 (共1页)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华山论歌】 我歌3第十一期 喜欢这期阿玲唱的歌 爱七绝 季秋四韵
说起身材实在忍不住推一下王启敏书法艺术需要用“文化”和“心性”滋养
“江郎才尽”的原因究竟何在 你知道吗写写自己经历过的一些“失足妇女”
十七大安徽省代表名单H-1B延期没有改变,某些媒体制造恐慌消费大众情感
刘勰死后千年谜未解H-1B延期没有改变,某些媒体制造恐慌消费大众情感
圣诞快乐,我们列一下今年看过的古典文化书吧版务专贴楼
觳中四夜,第一,二夜H-1B延期没有改变,某些媒体制造恐慌消费大众情感
七律一首 秋夜独坐六、敌我形势消长的对比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小赋话题: 抒情话题: 建安话题: 汉大赋话题: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