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礼记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R*****g
发帖数: 682
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读懂《礼记》10句,做“会说话”之人
俗话说: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无论是说多话,或是说错话,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
个人的人格褒贬。言由心生,智者慎言,该说则说,适时而言,说话是一门艺术,用心
揣摩和学习说话之道,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1、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
信也。——《礼记·表记》
译文:君子的举止要不失体统,仪表要保持庄重,言语要谨慎,不要说错话和说不该说
的话。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使人敬畏,仪表足以使人感到威严,言语足以使人信服。
感悟:此句意在说明做人要谨言慎行,对人不要说不该说的活,也不要做不该做的事。
这既可以避免授人以柄,招致非议,也是君子的个人修养。事情的成败得失,很多时候
取决于说话之人能否在适当的场合说出适当的话。
2、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
可谓孝矣。——《礼记•祭义》
译文:一开口说话而不敢忘记父母,因而不说恶毒伤人的话,也就没人用忿恨恼怒的话
说你,然后才能做到不辱身体,不让父母蒙羞,这样做可以说是孝了。
感悟:曾子说“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反过来怎样对待...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11593
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感受我天朝之礼——读《礼记》
说来惭愧,对于一向被奉为经典的四书五经,我的所知其实相当有限。四书中,大约只
在中学课本里学了点论语和孟子的片段;五经还好点,易经作为算命书读着好玩,诗经
是诗集,偶尔要附庸风雅时也拿出来读一读。但是其他就完全不知道了。
这次在版上看到wh贴的梁实秋老先生的文,对礼记略微引用了两句,这两句意外地引起
了我对礼记的兴趣——仅仅从被引用的部分看来,礼记应该是一部相当实用的教人各种
礼仪的书。于是,赶紧找出来翻了一遍。
读过后的第一感受:我天朝果然不愧为礼义之邦!
借梁老先生那文中引用的寓言,豪猪们聚集在一起时,彼此要收敛身上的刺免得刺到别
人;而所谓礼,也就是在人与人接近到一个地步时,为了避免互相冲撞冒犯而约束自己
的准则,其原则无非是律己以及为别人着想两样。这两样,在礼记里有颇多体现。
礼记的大部分内容有其历史局限性,譬如皇帝的仪式、祭祀的规矩、哀悼与戴孝的准则
,乃至衣服的式样,现在已经用不上了——ps那里头关于悼念死人的规矩也未免太多了
一点……另有一些特别强调阶级之分的,看了未免不爽。不过也有很多礼仪准则,到今
天仍然很是实用。我觉得最实用的,大约是曲礼上下两章,梁老先生所引用的,...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感受我天朝之礼——读《礼记》
读得真快啊。礼记不长吗?
小时候过年吃白斩鸡,我和我妹常用筷子蘸着酱油+香油+蒜末的酱料吃,很香!第一次
吃上海小绍兴白斩鸡时也用筷子蘸过调料吃,特别好吃。肯定还蘸过其他酱料调料吃,
都很好吃……
前两天读叶广岑的一篇小说正好也说到生活在中国的日本遗孤去往日本,正逢家丧,按
中国丧礼穿白服,给每个吊唁者认真磕头,陪每个吊唁者掉眼泪。“来自礼仪大国的传
统风范使日本人感动”。不过这些丧礼传统在中国可能也只在乡村看得到了。
帖子里引的这段餐桌礼仪,前面都挺细致周到(看到霸占着某样菜吃就想起王安石的无
心之霸……)。饭后客人必帮忙收拾、主人必谦让不要他收拾,这些本意也很礼貌客气
,但固定为仪式可能流于客套。不知道礼记有没有规定主人必须给客人添饭添菜,客人
必须谦让不要不要,哪怕他心里说要要要,而主人又必须坚持要要要……这个经典的中
外文化差异段子(美国主人在客人说不要后不会继续劝说),常被用来证明中国文化的
虚的一面,更激烈的就批为虚伪了。这么来看礼仪也是把双刃剑。
b*****d
发帖数: 61690
4
5月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常务会议上讨论简政放权时,痛斥部分政府办事机构
设置的“障碍”简直是“笑话”。5月12日,在国务院召开的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
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再次强调简政放权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在会上,李克强表示,人民群众对审批之弊感受最深,对改什么、如何改最有发言权。
要开门搞改革,从政府部门“端菜”变为人民群众“点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反
映突出问题入手。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还在会上引了《礼记》《论语》详解政府工作报告中“大道至简
,有权不可任性”的表述。他说,纵观中国历史,凡盛世往往都“居敬行简”、轻徭薄
赋,政府施政要义,在于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
李克强说,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
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本届政府成立伊始,开门办的第
一件事就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先手棋”
P**5
发帖数: 7467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P235 (老来多健忘 能饮一杯无),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礼记-曲礼》,狗肉是给神的贡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22 22:09:08 2015, 美东)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歲徧。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歲徧。大
夫祭五祀,歲徧。士祭其先。
凡祭,有其廢之,莫敢舉也;有其舉之,莫敢廢也。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
無福。
天子以犧牛,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剛鬣,豚曰腯肥,羊曰柔毛,雞曰翰音,犬曰羹獻
,雉曰疏趾,兔曰明視,脯曰尹祭,槀魚曰商祭,鮮魚曰脡祭,水曰清滌,酒曰清酌,
黍曰薌合,(梁)〔粱〕曰薌萁,稷曰明粢,稻曰嘉蔬,韭曰豐本,鹽曰鹹鹺,玉曰嘉
玉,幣曰量幣。
--------------
犬曰羹獻
看网上说献(獻)字从犬,看来狗是很重要的献祭材料
--------------
http://www.vividict.com/WordInfo.aspx?id=2891
甲骨文图像在此
s*****n
发帖数: 1998
6
这个就是山东人女人不上桌的来源, 你可以说礼记过时了, 现在约炮通奸是常态, 但
是你不能因为你乱草,就觉得不乱草的人不正常。
P**5
发帖数: 7467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P235 (老来多健忘 能饮一杯无),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礼记-曲礼》,狗肉是给神的贡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22 22:09:08 2015, 美东)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歲徧。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歲徧。大
夫祭五祀,歲徧。士祭其先。
凡祭,有其廢之,莫敢舉也;有其舉之,莫敢廢也。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
無福。
天子以犧牛,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剛鬣,豚曰腯肥,羊曰柔毛,雞曰翰音,犬曰羹獻
,雉曰疏趾,兔曰明視,脯曰尹祭,槀魚曰商祭,鮮魚曰脡祭,水曰清滌,酒曰清酌,
黍曰薌合,(梁)〔粱〕曰薌萁,稷曰明粢,稻曰嘉蔬,韭曰豐本,鹽曰鹹鹺,玉曰嘉
玉,幣曰量幣。
--------------
犬曰羹獻
看网上说献(獻)字从犬,看来狗是很重要的献祭材料
--------------
http://www.vividict.com/WordInfo.aspx?id=2891
甲骨文图像在此
g******t
发帖数: 18158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华简是不是曹操墓?
北大撕逼文,不知道房德邻有没有领到NED的狗粮
http://www.hist.pku.edu.cn/news/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 科研 >> 正文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收录的《尹诰》是一篇伪作(定稿)
 房德邻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1]收录的《尹诰》是一篇伪作,要证明这个观点
,我得从编者为《尹诰》所加《说明》的一处错误说起。《说明》写道:“《尹诰》为
《尚书》中的一篇,或称《咸有一德》……《殷本纪》云‘伊尹作《咸有一德》’,事
在汤践位后,介于《汤诰》、《明居》之间,而孔传本及《书序》则以为太甲时,列于
《太甲》三篇之下,与《殷本纪》不合。按司马迁曾问学于孔安国,孔安国亲见孔壁《
尚书》,所说自然可信。现在简文所叙,很清楚时在汤世,伪《咸有一德》的谬误明显
。”这一段有一处错误,即说《书序》将《咸有一德》误列于《太甲》三篇之下。其实
《书序》不错,它只有一句话“伊尹作《咸有一德》”,未说作于何时。编者说它错,
可能是因为编者误把伪古...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上博简、清华简都是真的
北大房顶在此
http://www.hist.pku.edu.cn/news/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 科研 >> 正文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收录的《尹诰》是一篇伪作(定稿)
 房德邻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1]收录的《尹诰》是一篇伪作,要证明这个观点
,我得从编者为《尹诰》所加《说明》的一处错误说起。《说明》写道:“《尹诰》为
《尚书》中的一篇,或称《咸有一德》……《殷本纪》云‘伊尹作《咸有一德》’,事
在汤践位后,介于《汤诰》、《明居》之间,而孔传本及《书序》则以为太甲时,列于
《太甲》三篇之下,与《殷本纪》不合。按司马迁曾问学于孔安国,孔安国亲见孔壁《
尚书》,所说自然可信。现在简文所叙,很清楚时在汤世,伪《咸有一德》的谬误明显
。”这一段有一处错误,即说《书序》将《咸有一德》误列于《太甲》三篇之下。其实
《书序》不错,它只有一句话“伊尹作《咸有一德》”,未说作于何时。编者说它错,
可能是因为编者误把伪古文《咸有一德》正文开头的一段话当作...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651
1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中国5000年历史沉积下来的三千精华语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记)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2.知耻近乎勇。(礼记)
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19.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27.君子坦荡荡... 阅读全帖
O******1
发帖数: 13088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老子与圣经》
一、春秋末年,老子、孔子、墨子的哀叹:大道隐去了!
有一个时代,我们引为自豪,它的灵魂却充满了羞愧。
有一群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传世之宝,他们却为失去的东西痛惜了一生。
我指的是春秋末年,大约在公元前六百年先后。那时出了老子、孔子和墨子,创
立了道家、儒家和墨家1。如今古老苍黄的中国文化,就是那时呱呱坠地的。此后两千
多年间,中国有了独特的血液和乳汁,有了自己的先哲与圣贤,有了敬仰、骄傲和玩味
的国宝 2。
然而,事实令人难堪。不是别人,正是孔子、老子和墨子告诉我们,那是一个中
华道统大失落的可悲年代,他们无力回天、痛心疾首、遗恨终生,而儒术不过是万般无
奈中退而求其次的替代品而已!
孔子
孔子一生的遭遇便是那个时代的写照。孔子35岁时,鲁国斗鸡引发战乱,移居齐
国。齐国大夫想害他,又返回鲁国。看到鲁君沉溺于美女舞乐三日不上朝,愤然去了卫
国。卫君听信谗言用兵骚扰他,只好去陈国。路上误被复仇民众围困了五天,又回到卫
。卫君爱美色胜过爱德行,孔子失望而去。在宋国,司马想害他。逃到郑国,郑国人称
他是丧家狗。到了陈国,正赶上晋、楚、吴轮番地攻打,便感叹说,还是回老家吧。路
过蒲邑,孔子被一伙... 阅读全帖
E****e
发帖数: 63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egina (猫宝宝),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五千年历史沉积下来的精华语(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22 22:50:32 2012, 美东)
:中国五千年历史沉积下来的精华语(转载)作者:龙梅
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象传》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象传》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记)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2.知耻近乎勇。(礼记)
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7.一叶障目...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6858
13
:中国五千年历史沉积下来的精华语(转载)作者:龙梅
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象传》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象传》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记)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2.知耻近乎勇。(礼记)
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19.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14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 zt
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
──兼谈《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况
张 岩
《左传》是编年史,《国语》是国别史,二者史料价值相近,是后人了解春秋时期历史
情况的基本依据。笔者注意到,在《国语》和《左传》中存在着一些特征分明的 “典
型文体”,是由一些相对独立的记事单元构成。这些“文体”与商代甲骨卜辞的“辞格
”相似,有着特定的内容和体式。由此可以引发两个问题。第一,这些典型文体的性质
及其源流情况。第二,从文体分析的角度来考察《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
况。
一.《国语》《左传》中的典型文体
《国语》凡二十一卷,内分八个部分,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
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在八个部分之间,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互异
之处。在篇幅方面,晋语最长,其长度略少了另外七个部分的总和;郑语最短,仅为晋
语的二十分之一。在年代方面,周语最早。在体裁方面,齐语通篇的连贯性最好,郑语
次之。在内容方面,吴语和越语均以吴越相争为主要记述对象,二者的重复之处最多。
在追叙古史以及对礼乐文化和制度的论述方式上,八个部分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
象。
一部史书的编写,至少...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11319
15
转自十五言
http://www.15yan.com/story/lfDh0XWn6il/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一个失落的黄金时代,一个一去不返的理想国,当你翻开有关两周时代的典籍时,
多半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周礼规范着宗法制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举止,使“郁郁乎文哉”的气息弥散在当时华
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人与人之间一派脉脉温情,至少表面上如此。贵族士大夫们也因
此显得“文质彬彬”,举手投足都是一股诗礼风流。假如能穿越成这个时代的贵族,你
将有幸目睹一个“礼”想国。
礼仪,一举一动都要有
假如真的有幸穿越成先秦时期的某位士子、大夫、卿或诸侯,甚至周天子本人,你
最先要牢牢记住的是,有一样东西是你在这个时代的立身之本,那就是——礼。
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对周代贵族而言,所谓的“礼”绝不只是“见人要主动微笑
打招呼”、“多说请和谢谢”那样简单,它是一门学问,一种生活方式,甚至一套社会
秩序。
大约3000年前,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后,在各地分封了大小数百个诸侯国,诸侯们
要么是宗室子弟,要么彼此通婚,基本都沾亲带故。客观条件和自身实力的限制,使周
天子无法通过强制力,而只能靠着亲缘关...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11319
16
欧洲的“贵族文化”一直苟延残喘到现在
西周的那些繁琐礼数,和近代欧洲日本的仪式/习俗何其相似!
=====================================================
http://www.15yan.com/story/lfDh0XWn6il/
周礼规范着宗法制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举止,使“郁郁乎文哉”的气息弥散在当时华
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人与人之间一派脉脉温情,至少表面上如此。贵族士大夫们也因
此显得“文质彬彬”,举手投足都是一股诗礼风流。假如能穿越成这个时代的贵族,你
将有幸目睹一个“礼”想国。
礼仪,一举一动都要有
假如真的有幸穿越成先秦时期的某位士子、大夫、卿或诸侯,甚至周天子本人,你
最先要牢牢记住的是,有一样东西是你在这个时代的立身之本,那就是——礼。
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对周代贵族而言,所谓的“礼”绝不只是“见人要主动微笑
打招呼”、“多说请和谢谢”那样简单,它是一门学问,一种生活方式,甚至一套社会
秩序。
大约3000年前,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后,在各地分封了大小数百个诸侯国,诸侯们
要么是宗室子弟,要么彼此通婚,基本都沾亲带故。客观条...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elloterran (hi you),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13 14:07:47 2015, 美东)
转自十五言
http://www.15yan.com/story/lfDh0XWn6il/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一个失落的黄金时代,一个一去不返的理想国,当你翻开有关两周时代的典籍时,
多半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周礼规范着宗法制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举止,使“郁郁乎文哉”的气息弥散在当时华
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人与人之间一派脉脉温情,至少表面上如此。贵族士大夫们也因
此显得“文质彬彬”,举手投足都是一股诗礼风流。假如能穿越成这个时代的贵族,你
将有幸目睹一个“礼”想国。
礼仪,一举一动都要有
假如真的有幸穿越成先秦时期的某位士子、大夫、卿或诸侯,甚至周天子本人,你
最先要牢牢记住的是,有一样东西是你在这个时代的立身之本,那就是——礼。
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对周代贵族而言,所谓的“礼”绝不只是“见人要主动微笑
打招呼”、“...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netiemyshoe (onetiemysho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14 10:15:33 2015, 美东)
发信人: helloterran (hi you),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13 14:07:47 2015, 美东)
转自十五言
http://www.15yan.com/story/lfDh0XWn6il/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一个失落的黄金时代,一个一去不返的理想国,当你翻开有关两周时代的典籍时,
多半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周礼规范着宗法制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举止,使“郁郁乎文哉”的气息弥散在当时华
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人与人之间一派脉脉温情,至少表面上如此。贵族士大夫们也因
此显得“文质彬彬”,举手投足都是一股诗礼风流。假如能穿越成这个时代的贵族,你
将有幸目睹一个“礼”想国。
礼仪,一...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netiemyshoe (onetiemysho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14 10:15:33 2015, 美东)
发信人: helloterran (hi you),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13 14:07:47 2015, 美东)
转自十五言
http://www.15yan.com/story/lfDh0XWn6il/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一个失落的黄金时代,一个一去不返的理想国,当你翻开有关两周时代的典籍时,
多半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周礼规范着宗法制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举止,使“郁郁乎文哉”的气息弥散在当时华
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人与人之间一派脉脉温情,至少表面上如此。贵族士大夫们也因
此显得“文质彬彬”,举手投足都是一股诗礼风流。假如能穿越成这个时代的贵族,你
将有幸目睹一个“礼”想国。
礼仪,一...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netiemyshoe (onetiemysho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14 10:15:33 2015, 美东)
发信人: helloterran (hi you),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13 14:07:47 2015, 美东)
转自十五言
http://www.15yan.com/story/lfDh0XWn6il/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一个失落的黄金时代,一个一去不返的理想国,当你翻开有关两周时代的典籍时,
多半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周礼规范着宗法制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举止,使“郁郁乎文哉”的气息弥散在当时华
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人与人之间一派脉脉温情,至少表面上如此。贵族士大夫们也因
此显得“文质彬彬”,举手投足都是一股诗礼风流。假如能穿越成这个时代的贵族,你
将有幸目睹一个“礼”想国。
礼仪,一...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张古代星图,请大家指教
最早纪录星象的是《夏小正》罢?不过那时候还没有象后来那样龟腚出那么多的星座。
网上搜到一篇文章,研究夏小正星象年代从而推断它编纂年代的:
夏小正星象年代研究
胡铁珠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010)
一 文献与研究回顾
《夏小正》的经文存在于西汉戴德所编《大戴礼记》的《夏小正传》中,共有四
百余字。它按12个月记载了每月的天象、物候、民事等等,可以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完整的星象物候历。对这部历法,《礼记·礼运》中记有:“孔子曰‘我欲观夏
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也’”。郑玄注云:“得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
者有小正”。 《史记·夏本记》亦有:“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后人
多据此认为《夏小正》是夏代的历法,也有人认为它成书于战国时代。这篇文章的目
的就是通过对《夏小正》星象的计算确定该历可能的使用年代。关于《夏小正》的版
本源流等等,因台湾庄雅洲先生已有详尽的研究,本文将不再涉及[1][2]。
《夏小正》经文中给出的星象共有17个:
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
三月:参则伏。
四月:昴则...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张古代星图,请大家指教
最早纪录星象的是《夏小正》罢?不过那时候还没有象后来那样龟腚出那么多的星座。
网上搜到一篇文章,研究夏小正星象年代从而推断它编纂年代的:
夏小正星象年代研究
胡铁珠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010)
一 文献与研究回顾
《夏小正》的经文存在于西汉戴德所编《大戴礼记》的《夏小正传》中,共有四
百余字。它按12个月记载了每月的天象、物候、民事等等,可以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完整的星象物候历。对这部历法,《礼记·礼运》中记有:“孔子曰‘我欲观夏
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也’”。郑玄注云:“得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
者有小正”。 《史记·夏本记》亦有:“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后人
多据此认为《夏小正》是夏代的历法,也有人认为它成书于战国时代。这篇文章的目
的就是通过对《夏小正》星象的计算确定该历可能的使用年代。关于《夏小正》的版
本源流等等,因台湾庄雅洲先生已有详尽的研究,本文将不再涉及[1][2]。
《夏小正》经文中给出的星象共有17个:
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
三月:参则伏。
四月:昴则...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华简是不是曹操墓?
清华简《保训》献疑
稿源: 《中国哲学史》2010年3期 作者: 丁进
清华简《保训》照片与释文已于《文物》2009年6期上刊登,新一轮考释热潮随之展开
。前段时间,笔者曾经对《保训》有所怀疑,由于没有看到该文的图版,因此没有参与
讨论。现在图版已经公布,笔者辨析了图版中的用词、行文、字体和竹简形制后,发现
《保训》存在诸多疑点。在笔者看来,作伪者的相关知识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撰写古
文的能力也比较高,以致不少学者丧失了警惕。但是再高明的作伪者也是难以真正达到
百分之百仿真的,在伪造品之中多多少少要留下一些痕迹。《保训》只有二百三十余字
,却在用词、语法、制度、逻辑关系、书法等方面留下了多处漏洞,暴露了作伪者深层
次上知识和能力储备的缺陷。姜广辉先生前此已经提出多项质疑,①笔者在此提出四条
疑问,敬请海内外关心《保训》篇的学人批评指正。
一、从《尚书》学史角度看《保训》的破绽
现依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保护与研究中心的释文,并根据文意将《保训》全文分段
排列如下:
惟王五十年,不瘳。王念日之多历,恐坠宝训。
戊子,自靧。己丑,昧爽……王若曰:
“发,...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华简是不是曹操墓?
还是那句话,清华简到底真的假的我现在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有不同意见,学术讨论不
同意见很正常,谁是谁非两说。这些不相信清华简的人也可能错了,但我不相信他们都
是在NED等领狗粮的
清华简《咸有一德》《说命》真伪考辨(一)
张岩
【按语】本文原是为一次学术讨论会(“古史史料学研究的新视野——新出土文献
与古书成书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撰写的参会论文,但在会前提交论文时被会议主办
方(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及上海大学历史系主办,中国先秦史学会协办)拒绝。
数月前,会议主办方给我发来的会议邀请函(见附录:本次学术讨论会的邀请函)提到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是近年来最重要的“新出土文献”之一,这些“新材料”对
“古代文献学以及相关的历史学课题的研究都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我据此选定参
会论文的主旨:清华简是否属于“新出土文献”。据我所知,学术会议主办方(不是因
为论文主旨超出规定的论题范围,也不是因为论文质量问题)拒绝一篇参会论文的情况
十分罕见。其原因:我的文章是在质疑此次学术会议的研究前提(也就是对清华简的证
伪)。
本文的研究结论:(1)清华简《咸有一德》和《说命》中的作伪破绽十分明...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上博简、清华简都是真的
《中国哲学史》房顶
清华简《保训》献疑
清华简《保训》照片与释文已于《文物》2009年6期上刊登,新一轮考释热潮随之展开
。前段时间,笔者曾经对《保训》有所怀疑,由于没有看到该文的图版,因此没有参与
讨论。现在图版已经公布,笔者辨析了图版中的用词、行文、字体和竹简形制后,发现
《保训》存在诸多疑点。在笔者看来,作伪者的相关知识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撰写古
文的能力也比较高,以致不少学者丧失了警惕。但是再高明的作伪者也是难以真正达到
百分之百仿真的,在伪造品之中多多少少要留下一些痕迹。《保训》只有二百三十余字
,却在用词、语法、制度、逻辑关系、书法等方面留下了多处漏洞,暴露了作伪者深层
次上知识和能力储备的缺陷。姜广辉先生前此已经提出多项质疑,①笔者在此提出四条
疑问,敬请海内外关心《保训》篇的学人批评指正。
一、从《尚书》学史角度看《保训》的破绽
现依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保护与研究中心的释文,并根据文意将《保训》全文分段
排列如下:
惟王五十年,不瘳。王念日之多历,恐坠宝训。
戊子,自靧。己丑,昧爽……王若曰:
“发,朕疾适甚,恐不汝及训。昔前代传宝...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来自主题: Talk版 - 治国大道(九):礼治模型
治国大道(九):礼治模型
李道真
九、礼治模型
在这一章中,我们解析一下儒家依据礼义治国所形成的机制,即儒家礼治的模型。
《礼记•礼运》中说:圣人能够使整个天下成为一个家庭,使全体国民变成一个
人,这并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而是通过了解人情、洞晓人义、明白人利、熟知人患,
然后才能够做到的。
什么叫做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种不学就会的感情就是人情。什么
叫做人义?父母慈爱、子女孝敬、兄长友爱、幼弟恭顺、丈夫恩义、妻子顺从、长者惠
下、幼者顺上、君主仁慈、臣子忠诚,这十种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就叫做人义。讲究诚
信、维持和睦,这叫做人利。你争我夺,互相残杀,这叫做人患。
圣人凭借着礼来疏导七情、维持十义、推崇人利、去除人患,除了礼以外,也没有其它
更好的办法。饮食男女,是人的最大欲望所在;死亡贫苦,是人的最大厌恶所在。这最
大欲望和最大厌恶,构成了人心日夜思虑的两件大事。每个人都把心藏在肚子里,表面
上难以揣测。人把美好与丑恶的想法都深藏在心里,从外表上谁也看不出来,要想统一
治理好这些,除了礼之外没有别的办法。(47)
这里说,圣人将整个国家化为一个家庭,将全国百... 阅读全帖
n*********s
发帖数: 256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comments (New Comments),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转载 古代中国尊师与敬孔是两种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10 01:46:53 2013, 美东)
古代中国尊师与敬孔是两种礼
http://www.yuandao.com/thread-54233-1-1.html
我们的祖先非常重视教育,他们认为,一个社会是不可能仅仅依赖利诱和惩罚来维持长
久稳定的,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社会,需要向人民提供良好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
的善良本性,从而愿意遵从这种本性来生活。《中庸》上说:“上天使我们不得不拥有
的,叫做‘性’,遵从这种‘性’来生活,叫做‘道’,寻找这条‘道’,叫做‘教’
”。
《礼记·学记》上说:“君子的教育方式,是引导而不是牵引,是促其自强而不是压
抑,是开启而不是送达。”[1]
《礼记·学记》又说:“今天的教学者,把自己都不理解的内容念给学生听,要求学生
不断回答问题,把同样的内容反复灌输,完全不顾及学生内心的不满,让他们从小就学
会放弃真... 阅读全帖
w****j
发帖数: 5581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rclee (marc),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方舟子真给力。。““天才”韩寒的文史水平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24 05:56:24 2012, 美东)
广州媒体人、和韩寒有私人交往的周筱赟在微博上说:“我早在2009年就说韩寒就
是当代的鲁迅。我需要阅读获得启蒙,而韩寒从不看书,却能说出鲁迅胡适一样的话,
韩寒就是天才。”“事实上,韩寒从18岁开始,就不再看任何书了。……他的思想完全
是天生的。”
我讽刺说:“鲁迅胡适看了无数的书才能说出那样的话,而韩寒从不看书却能说出
鲁迅胡适一样的话,比鲁迅胡适牛多了,说他是当代鲁迅那是贬低他了,岂止是天才,
就是神嘛。”
之后周筱赟发了个道歉声明:“韩寒新博文提到均为18岁前的中小学阅读,但我没
想到他从小阅读量如此大,由此我的原结论完全错了:韩寒思想还是来自看书。”即便
如此,鲁迅、胡适18岁以后还要不断地阅读充实自己,韩寒还是比他们伟大多了。
周筱赟说的韩寒新博文,指的是那篇攻击我和麦田的《正常文章一篇》,其中韩寒
为... 阅读全帖
A****0
发帖数: 12393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贴---山海经是世界地图
山海经其实是世界地图
在上古时,人类只有一种语言,世界大同,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有氏族或称部落。每个
不同的氏族有着不同的分工,有专司天文,有专司地理,有的专司农耕,彼此之间没有
歧视,皇族的部落之间的转换我们后人称为“禅让”。所谓黄帝活了几百岁不过是黄帝
的氏族掌握皇权几百年而已,并不但指那个人,一旦分清了这个道理,你再看看是不是
上古的脉络开始分清了。
《圣经》中记载,上古的人类为了为了上到“天”,建造史前巨观“通天塔”,但通天
塔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未造好便倒塌了,于是参加建造的各个氏族之间相互埋怨,诋毁,
互不信任,不欢而散,氏族之间的隔阂造成互相之间的不向往来,语音便产生了变异,
渐渐的连语义也发生了变化,记录的符号也变得越来越不一致了。
而在中央帝国,皇族使用的文字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傲慢的皇族将他们的旨意传达给信
使,信使再口头转告臣民以及下属的氏族,而那些地处遥远的氏族将听到的口头旨意以
简单的十多个语音符号记录下来,这便是拼音字母的由来。
轩辕皇帝的封地在轩辕之丘,也就是现今的欧洲的匈牙利,公元前3633年,黄帝的氏族
在涿鹿击败了炎帝的氏族,夺得了中央帝国的皇权。公元前36...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10963
30
广州媒体人、和韩寒有私人交往的周筱赟在微博上说:“我早在2009年就说韩寒就
是当代的鲁迅。我需要阅读获得启蒙,而韩寒从不看书,却能说出鲁迅胡适一样的话,
韩寒就是天才。”“事实上,韩寒从18岁开始,就不再看任何书了。……他的思想完全
是天生的。”
我讽刺说:“鲁迅胡适看了无数的书才能说出那样的话,而韩寒从不看书却能说出
鲁迅胡适一样的话,比鲁迅胡适牛多了,说他是当代鲁迅那是贬低他了,岂止是天才,
就是神嘛。”
之后周筱赟发了个道歉声明:“韩寒新博文提到均为18岁前的中小学阅读,但我没
想到他从小阅读量如此大,由此我的原结论完全错了:韩寒思想还是来自看书。”即便
如此,鲁迅、胡适18岁以后还要不断地阅读充实自己,韩寒还是比他们伟大多了。
周筱赟说的韩寒新博文,指的是那篇攻击我和麦田的《正常文章一篇》,其中韩寒
为了表明自己有写拉丁文的能力,如此炫耀当时自己读书之多:
“十七岁的我很幼稚,当时我崇拜钱钟书,梁实秋和陈寅恪。我从小喜欢阅读,小
学的时候我的阅读量已经超过了五百本课外书。当然都是一些少儿科普和童话寓言,我
几乎每两个晚上都要看掉一本书。到了初中高中,我拼命的读各种书,...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4596
31
“天才”韩寒的文史水平
(2012-01-21 10:14:39)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其他
广州媒体人、和韩寒有私人交往的周筱赟在微博上说:“我早在2009年就说韩寒就
是当代的鲁迅。我需要阅读获得启蒙,而韩寒从不看书,却能说出鲁迅胡适一样的话,
韩寒就是天才。”“事实上,韩寒从18岁开始,就不再看任何书了。……他的思想完全
是天生的。”
我讽刺说:“鲁迅胡适看了无数的书才能说出那样的话,而韩寒从不看书却能说出
鲁迅胡适一样的话,比鲁迅胡适牛多了,说他是当代鲁迅那是贬低他了,岂止是天才,
就是神嘛。”
之后周筱赟发了个道歉声明:“韩寒新博文提到均为18岁前的中小学阅读,但我没
想到他从小阅读量如此大,由此我的原结论完全错了:韩寒思想还是来自看书。”即便
如此,鲁迅、胡适18岁以后还要不断地阅读充实自己,韩寒还是比他们伟大多了。
周筱赟说的韩寒新博文,指的是那篇攻击我和麦田的《正常文章一篇》,其中韩寒
为了表明自己有写拉丁文的能力,如此炫耀当时自己读书之多:
“十七岁的我很幼稚,当时我崇拜钱钟书,梁实秋和陈寅恪。我从小喜欢阅读,小
学的时候我的阅读量已经超过了五百本课...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761
32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ZT imac 出品:三字经今解
16.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
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治平。
古人说,读完了《小学》才能开始读《论语》、《孟子》、《中庸》和《大学》。《论
语》有二十课,是孔子的弟子记录他精彩言论的书。《孟子》只有七课,讲的是仁义道
德的基础理论。《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孔伋(子思)写的牛文章,被收录在《礼记》里
面,讲做人要不偏不倚,坚持原则。《大学》也是《礼记》里的一课,据说是孔子的弟
子曾参(曾川赶快出来……)写的,讲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小学》其实不是一本书,讲的就是
认字这个事。这句话挺废的,不认字能读四书吗?当然写文章有过渡句…… 写paper有
灌水段落……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论语》这本书吧,挺好的,里面名人名
言多得数不清,背不下来。北宋的总理赵普同志曾经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当然
有夸张了。赵普同志是个贫困乡村教师,水平本来就不高,论语的字认识一半,故有此
言。
(《孟子》者... 阅读全帖
h**d
发帖数: 5161
33
来自主题: Pingpong版 - 谁能帮HH 回复这一篇?
“天才”韩寒的文史水平
  ·方舟子·
广州媒体人、和韩寒有私人交往的周筱赟在微博上说:“我早在2009年就说
韩寒就是当代的鲁迅。我需要阅读获得启蒙,而韩寒从不看书,却能说出鲁迅胡
适一样的话,韩寒就是天才。”“事实上,韩寒从18岁开始,就不再看任何书
了。……他的思想完全是天生的。”
我讽刺说:“鲁迅胡适看了无数的书才能说出那样的话,而韩寒从不看书却
能说出鲁迅胡适一样的话,比鲁迅胡适牛多了,说他是当代鲁迅那是贬低他了,
岂止是天才,就是神嘛。”
之后周筱赟发了个道歉声明:“韩寒新博文提到均为18岁前的中小学阅读,
但我没想到他从小阅读量如此大,由此我的原结论完全错了:韩寒思想还是来自
看书。”即便如此,鲁迅、胡适18岁以后还要不断地阅读充实自己,韩寒还是比
他们伟大多了。
周筱赟说的韩寒新博文,指的是那篇攻击我和麦田的《正常文章一篇》,其
中韩寒为了表明自己有写拉丁文的能力,如此炫耀当时自己读书之多:
“十七岁的我很幼稚,当时我崇拜钱钟书,梁实秋和陈寅恪。我从小喜欢阅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阅读量已经超过了五百本课外书。当然都是一些少儿科普... 阅读全帖
n*********s
发帖数: 256
34
古代中国尊师与敬孔是两种礼
http://www.yuandao.com/thread-54233-1-1.html
我们的祖先非常重视教育,他们认为,一个社会是不可能仅仅依赖利诱和惩罚来维持长
久稳定的,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社会,需要向人民提供良好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
的善良本性,从而愿意遵从这种本性来生活。《中庸》上说:“上天使我们不得不拥有
的,叫做‘性’,遵从这种‘性’来生活,叫做‘道’,寻找这条‘道’,叫做‘教’
”。
《礼记·学记》上说:“君子的教育方式,是引导而不是牵引,是促其自强而不是压
抑,是开启而不是送达。”[1]
《礼记·学记》又说:“今天的教学者,把自己都不理解的内容念给学生听,要求学生
不断回答问题,把同样的内容反复灌输,完全不顾及学生内心的不满,让他们从小就学
会放弃真诚并且言不由衷。这些教师不打算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用悖乱的方式教
学,却希望学生们能达到他们所要求的‘效果’。结果,学生们都不愿意提及自己所学
的东西,讨厌他们的老师,觉得学习是一个苦差事,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益处。即使勉强
完成学业,一旦离开教师,很快就会放弃所学的内容。教学之道之不行,就...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isdomlover (一片冰心在玉壶), 信区: Wisdom
标 题: 儒家文化倡导下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17 15:04:02 2011, 美东)
中国古代的婚姻政策,是指历代政府对婚姻所奉行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它反映了历代政
府对婚姻所持的基本态度。总起来看,古代婚姻政策从未越出礼的规范,在礼的框架内
,历代律令又根据各时期经济、政治的需要,对婚姻作出了一系列的条文规定。
一、导民婚配
西周时期,已设有“大司徒”、“媒氏”等管理婚姻的官员。据《周礼•地官&#
8226;司徒》载:大司徒“以阴礼教亲,则民无怨。”郑玄注曰:“阴礼谓男女之礼,
昏姻以时,则无旷怨。”这是说大司徒一职的职责是用婚姻礼仪去教化百姓,帮助他们
及时嫁娶,以减少社会上的怨女旷夫。古代男二十、女十五即行成年礼,表示成人,可
以婚嫁。倘若男三十、女二十尚未婚嫁,政府就要督促其婚配。《周礼•地官&#
8226; 司徒》说,媒氏的职责之一,就是“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3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天才”韩寒的文史水平zt
·方舟子·
http://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blog/hanhan4.txt
广州媒体人、和韩寒有私人交往的周筱赟在微博上说:“我早在2009年就说
韩寒就是当代的鲁迅。我需要阅读获得启蒙,而韩寒从不看书,却能说出鲁迅胡
适一样的话,韩寒就是天才。”“事实上,韩寒从18岁开始,就不再看任何书
了。……他的思想完全是天生的。”
我讽刺说:“鲁迅胡适看了无数的书才能说出那样的话,而韩寒从不看书却
能说出鲁迅胡适一样的话,比鲁迅胡适牛多了,说他是当代鲁迅那是贬低他了,
岂止是天才,就是神嘛。”
之后周筱赟发了个道歉声明:“韩寒新博文提到均为18岁前的中小学阅读,
但我没想到他从小阅读量如此大,由此我的原结论完全错了:韩寒思想还是来自
看书。”即便如此,鲁迅、胡适18岁以后还要不断地阅读充实自己,韩寒还是比
他们伟大多了。
周筱赟说的韩寒新博文,指的是那篇攻击我和麦田的《正常文章一篇》,其
中韩寒为了表明自己有写拉丁文的能力,如此炫耀当时自己读书之多:
“十七岁的我很幼稚,当时我崇拜钱钟书,梁实秋和陈寅恪。我从小喜欢阅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阅读量已经...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2192
37
中国古代的婚姻政策,是指历代政府对婚姻所奉行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它反映了历代政
府对婚姻所持的基本态度。总起来看,古代婚姻政策从未越出礼的规范,在礼的框架内
,历代律令又根据各时期经济、政治的需要,对婚姻作出了一系列的条文规定。
一、导民婚配
西周时期,已设有“大司徒”、“媒氏”等管理婚姻的官员。据《周礼•地官&#
8226;司徒》载:大司徒“以阴礼教亲,则民无怨。”郑玄注曰:“阴礼谓男女之礼,
昏姻以时,则无旷怨。”这是说大司徒一职的职责是用婚姻礼仪去教化百姓,帮助他们
及时嫁娶,以减少社会上的怨女旷夫。古代男二十、女十五即行成年礼,表示成人,可
以婚嫁。倘若男三十、女二十尚未婚嫁,政府就要督促其婚配。《周礼•地官&#
8226; 司徒》说,媒氏的职责之一,就是“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
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古代统治者大多关注男女婚姻和人口增长对国家富
强的重要影响,因此奉行鼓励婚配和生育的国策。《韩非子•外储说右》载:“
(齐桓公)下令于民曰: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唐太宗在贞观六年(632)
曾下诏规定:“...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780
38
襁褓——指不满周岁
孩提——指2~3岁
髫( tiáo) 年——指女孩7岁。垂髫( tiáo) :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
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龆年——指男孩8岁
总角——幼年泛称。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
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
无成。”
黄口——指10岁以下
金钗之年——指12岁(女)
豆蔻年华——指13岁(女)
舞勺之年——指13~15岁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之年——指15岁(女)。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
”,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指16岁(女)
舞象之年——指15~20岁
桃李年华——指20岁(女)
弱冠——指20岁(男)。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
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花信年华——指24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来自主题: Talk版 - 治国大道(八):儒家治国
治国大道(八):儒家治国
李道真
中华文化起源于道家,是建立在道家基础之上的道传文化。东周时期百家争鸣,其实除
老子传的大道外,其余诸子百家的思想都取自于道家,或从道家思想中分离出一小部分
独成一家;或盗取了道家思想,再杂合进其它的东西成为一家;或站在自己基点上,邪
悟、歪曲了道家思想而成一家。
春秋末期时,孔子整理总结了自尧舜以来的文明教化,以及史前文明周易,建立了儒家
学说。儒家学说是从道家文化中分离出来的入世做人的部分。也就是说,在初期的道传
文化中,出世修仙与入世做人这两部分是一体的。到了孔子时,就将道家入世做人的部
分单独分离出来,独成儒家,到汉武帝时全面推行于世,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所以儒
家是依附于道家的,可看作是道家低层的一部分,其以道家思想为核心与基础,称为“
外儒内道”。
前面讲了,儒家主张王道,施行仁义,以礼乐治理天下。儒家治国,主要采用的是礼乐
之术。礼,指的是礼义;乐,是指乐舞。关于乐,请参见前面的《乐舞仙踪》文化专题
,不再多述,这里主要谈论儒家礼治。
孔子说:大道施行的时代,和夏商周三代杰出君王在位的时代,我虽然没能赶上,但都
留下有历史记载。大道施行的时... 阅读全帖
j******u
发帖数: 41683
40
【一丁不识】 一字不识。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意林》卷一引《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 惟圣
人能行
之。”《汉书·萧何传》:“夫能诎於一人之下,而信於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一
人,
谓天子;万人,谓百官。多指地位崇高权势显赫的大臣。
【一人之交】 好友;至交。谓亲密如一人。
【一人有庆】 《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孔传: “天子
有善,
则兆民赖之,其乃安宁长久之道。”后常用为歌颂帝王德政之词。
【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谓满堂之上,一人不乐,众皆为之不欢。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语本汉淮南王刘安举家升天的传说。汉王充《论衡 ·道虚
》:“
儒书言: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
会淮
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於天上,鸡鸣於云中
。”
后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
【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①古谚语。比喻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 ②喻
凡事为
...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41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Abbott123(奈斯兔米特油), 信区: Returnee
标题: 一种奴性思维:“非此即彼”论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ue Aug 1 09:01:33 2017,GMT)
鲁迅在《说“面子”》中有一段“闲话”,即“现在说话难,如果主张‘非孝’,
就有人会说你煽动打父母,主张男女平等,就有人会说你在提倡乱交——这声明是万不
可少的。”鲁迅的笔是极深刻的,但不知为何,他却没有给这种论事的法子起一个名目
。现在重读这段闲话,我想,也实在是难以给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取一个确切的名
号,姑且称之为奴性思维罢。
在差不近百年之后的今天,之所以想起这段闲话,是因为这种思维仍盘遗憾在一些
人的头脑里。记得是十多年前,江苏省人大在修订一部社会治安管理方面的法规时,去
掉了“没有结婚证的男女不能同住一间房”的规定,于是有人便说:这岂不是在提倡非
婚男女外出同居们?有一段时间,有人提出要取消“大学生不准谈恋爱”的校规,又有
人立马说:这是在鼓励在校的学生们谈婚论嫁。再后来,新颁布的婚姻登记办法中取消
了申请结婚登记,须持单位证明的规定,很有一些人士便担心“不用开证...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42
那学校的语文教研室老师全体拉出去打屁股二十分钟
《礼记·曲礼》说:“子许嫁,笄而字。”女子是在许嫁之后举行笄礼、取表字。《礼
记·杂记》:“女子十有五年许嫁,笄而字。”如此,则许嫁的年龄是十五岁。如果女
子迟迟没有许嫁,则可以变通处理,《礼记·内则》郑玄注:“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笄礼的概况
男有冠礼,女有笄礼。笄礼的年龄比冠礼小。
《礼记·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
十五岁:古时,女子以十五岁为成人。十五岁以后,就可以许嫁、行笄礼了。
许嫁:许嫁之后,必行笄礼。这里说的许嫁,是指完成了婚礼六礼中的“纳征”礼。许
嫁后所行笄礼,称“许嫁笄”。
二十岁:如果已经成人的女孩子迟迟未许嫁,那么到了二十岁也必须行笄礼。《礼记·
内则》郑注:“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也就是说,一个女孩子到了十五岁,就随时可以许嫁,也随时可以行笄礼了。如果许嫁
时已经行过笄礼,则无需再行。如果还没有行过,则必须行笄礼才能够被夫婿家以“亲
迎”之礼接走。未行笄礼的姑娘,不能嫁人。如果一个姑娘长期待字闺中(其实也就说
明了她还未行笄...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4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礼法合一的古代法治形态
以礼治国,重视德教,这是儒家礼治主义政治学说的基本思想。孔子就明确说过: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但是,重视“为政以德”并不意味着古
代中国不存在法治。徐国栋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存在着伦理型、宗教型和现实型三
大法的类型。除了伦理型的中华法系之外,还存在着宗教型的印度法系和伊斯兰法系,
以及属于现实型的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从政治形态上看,伦理型的中华法系明显体
现出礼法合一的特征。
德为本刑为用
在礼治与法治关系上,“尚德不尚刑”,主张以礼为主。在儒家看来,礼乐乃德治
之器,仁义为德治之体。与此相反,先秦法家则视其为罪恶的渊薮,认为“礼乐,淫佚
之征也;慈仁,过之母也”,极力主张以刑赏之法作为政治的根本手段。正如《韩非子
》中所说:“圣王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于是形成了儒法两家政
治观的直接对立。
但是,儒家虽然主张“尚德不尚刑”,实际上也并不排斥刑罚在政治上的惩戒作用
。《礼记·乐记》就明确说过:“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
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所不同的是,儒家强调在
政治实践中不能以刑罚作...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44
我国自古是“礼治”社会。前贤先哲们将“知礼”作为个人修身的重大命题,把做
一名“君子”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国传统礼仪称谓各异、形式多样,而其核心价值
理念可归为孝、敬、雅三字。
孝 亲
孝是人类最自然的情感,子女长大成人之后,理应用“孝行”来表达感恩之心。子
女对于父母的孝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体现了不同的层次。《礼记》说:“父命
呼,唯而不诺,手执业则投之,食在口则吐之,走而不趋。”“唯”和“诺”都是应答
他人召唤的声音,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比较短促,回应的速度比较快,而后者是拉长了
腔调的应答,回应的速度也比较慢。很显然,前者的回应比较积极,后者比较怠惰。因
此,孝顺的孩子对于父母的召唤,一定是“唯而不诺”。不但如此,如果手上正拿着“
业”,就是写着老师传授的学问的木版,一定要先放下;如果正在吃东西,要先把食物
吐出来;赶快到父母那里去,也许有急事,怠慢不得。如果内心没有敬意,就不会有这
样的表现。
《礼记》又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
必有婉容。”凡是深深敬爱父母的人,脸上必然会有和气、愉色、婉容,而不会有厌烦
之心、恼怒之色。
仅仅做到以... 阅读全帖
d***3
发帖数: 75
4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中国士大夫精神
五(本文引自《文明的呼唤》知识产权出版社08年版)
问题:
何谓中国士大夫精神?它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有何影响?
讨论:
欧洲人有骑士精神,绅士风度;日本人有武士道精神;美国人有实用主义精神。
当然,还有更为广义的基督教精神,穆斯林精神,那么,中国人有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几篇文章:
礼记•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
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
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岳 阳 楼 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
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也。然则北通巫峡,南
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於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1616
46
http://iel.cass.cn/expert.asp?newsid=783&expertid=58
刘宗迪博士
一、 钟敬文先生与现代《山海经》研究
廖明君(以下简称廖):宗迪兄,最近你发表了关于《山海经》研究的系列论文,对《
山海经》这部古老典籍提出了与传统观点大相径庭的解释,尤其是你证明此书的《海经
》部分其实讲的不是地理,也不是神话,而是讲的上古天文历法制度,是一部被人遗忘
的“天书”,可谓出人意表,在学术同行中引起了很大的兴趣。我本人对你的研究也深
感兴趣,你对《山海经》新解释的意义其实已经超出了《山海经》本身,它涉及到中国
学术史,尤其是上古学术史中许多重大问题,因此,今天请你就这一研究的缘起、基本
观点和学术意义等系统地谈一下。
刘宗迪(以下简称刘):很高兴有这个谈论《山海经》的机会,不过,在开谈之前,请
容许我先向您以及《民族艺术》杂志的同仁表示感谢,非常感谢贵刊的慷慨,拿出这么
大的篇幅连载本人的《山海经》研究论文,这在今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廖:我们的刊物对于有创见、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历来就不吝惜篇幅,传播新知、推进学
术是学术刊物的使命嘛。好了,我们不用客套了。... 阅读全帖
t***u
发帖数: 807
47
来自主题: WorldNews版 - 君子不食溷豚!
这篇文章是穆斯林的文宣把,
网络上统一口径到处贴了几万张。
别的不说了。
礼记里根本没有君子不食溷豚这句话,
找下礼记·少仪的 很容易就能查到原话:君子不食圂腴。
意思是君子不吃猪狗肠子,什么时候说过君子不吃猪肉了?
因猪狗皆为以米粟为食的动物,猪狗的肠子又似人肠,君子不食此处以表不同类相残的
仁爱之心,或表不与肮脏沆瀣一气之意(溷字用作厕所之意的出处在《礼记》之后很多
年,可能为引申义),而非不食猪肉。
某些穆斯林首先就援引错误,将‘溷腴’擅自改为‘溷豚’,还有一些没有援引错误,
但又擅自把‘肠子’直接改成‘肉’,这是不对的
礼记·少仪的还写了,人又再拜稽首。其礼,大牢则以牛左肩,臂臑,折九个。少牢则
以羊左肩七个,犆豕则以豕左肩五个。
猪自古就是汉民族财富和吉祥的象征,祭奠祖先要供猪头,皇帝陪葬要用陶猪俑,龙的
形象的一部分就是猪,“家”的意思就是房子和猪,汉武帝的小名就叫“彘儿”,意思
就是猪儿。汉民族什么时候把猪当成不洁不详之物了?用“猪”来骂人只存在于很短的
时期内,是一部分地方的民间俗语,并不代表汉民族歧视猪,就像北京人说“姥姥”是
骂人,其他地方会认为“姥姥”是骂人吗?
q*********8
发帖数: 5776
48
搜了下,还是不懂为啥贴教室墙上,挖苦小日本的?
“礼不反兵”大概出自《礼记》。
《礼记。檀弓》中原文为“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
:“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曰:“请问居昆弟之
仇如之何?”曰:“仕弗与共国,衔君命而使,虽遇之不斗。”曰:“请问居从父昆弟
之仇如之何?”曰:“不为魁,主人能,则执兵而陪其后。”
《礼记。曲礼》中原文为“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
.不同国.”
《礼记》里的这两段虽然内容略有出入,但在“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一点上还
是完全一样的
《东周列国志》这里的“礼不反兵”的大概取《檀弓》里的意思,杀父之仇不共戴
天,碰到了就算没带兵刃也要去和仇人搏斗,而不能回去拿兵器再来搏斗,也就是“礼
”不能“反兵”
f*****n
发帖数: 12752
49
先看维基关于科举: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在乡试及会试皆以四书的内容命题,要求考生以古人的语气阐述经义
,“代圣人立言”,用八股文作答。八股文有很多格式上的要求,极为讲究形式。只有
到了科举最后一关,用以决定名次的殿试,才会改为考时务策问。但是考生答策的内容
很多时都并不重要,清朝便惯以试卷的书法高下,取定殿试名次的高低。
热衷科举的人只识四书五经,其他以外的知识,统统都成了“杂学”,很多读书人都是
一概不通。讽刺科举的小说《儒林外史》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进士出身的山东学道范进
的幕宾对范进讲了个笑话,说有一个四川学差在上任前其老师说:“四川如苏轼(苏东
坡)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该学差后来向老师汇报,他在四川三年,查不到苏轼
来应考。范进不知谁是苏轼,答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
而就算是对四书五经的内容,科举亦只要求因循前人的思想,以华丽词藻作出合乎格式
的漂亮文章,近乎文字游戏;不能有独立思考、创新见解。考生的实际见识和才学在八
股文的要求下反而被忽略。不少考生索性舍四书五经,专门钻研为应付考试而设,称为
“帖括”的八股文范文选刻本。当时一些人称八股文为“敲门砖”,意即考取...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