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梅兰芳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i******n
发帖数: 538
1
来自主题: Xiqu版 - 梅兰芳唱红上海滩
梅兰芳唱红上海滩
沈鸿鑫
由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最近提前公映,观众反响热烈。这使人想起在将近一个
世纪之前,梅兰芳初次到上海的情景。
梅兰芳出身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是京剧名旦,“同光十三绝”之一,父亲梅竹芬
也是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谭鑫培的琴师。他八岁学戏拜师朱霞芬、吴菱仙学青衣,
十四岁在喜连成科班搭班学艺,后又投师王瑶卿。十七岁那年,梅兰芳在北京各界“菊
榜”评选中列为“探花”,就是第三名。梅兰芳在北京已经崭露头角。然而,真正唱红
成名却是在上海。
壹 首次露演申城 一炮打响
1913年秋天,上海丹桂第一台老板许少卿专程到北京,邀请名角王凤卿和梅兰芳到
上海演出。王凤卿是王瑶卿之弟,初习武生,后改老生。14岁入四喜班,后搭三庆班,
汪桂芬对其十分赏识,收为弟子,向他亲授了《朱砂痣》《取成都》等拿手杰作,并指
点他《文昭关》《鱼藏剑》等戏目。王凤卿嗓音宽亮,气势充沛,武功底子深厚。清光
绪三十四年(1908)被选入清内廷升平署。至民国初年,他已经是南北驰名的须生了。
而梅兰芳只是个不足20岁、初出茅庐的青年。讲定王凤卿以须生挂头牌,包银每月3200
元;梅兰芳以旦角挂二牌,包...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2
来自主题: Xiqu版 - 梅兰芳与程砚秋 (徐城北)
同庚同科两童伶:梅兰芳与周信芳的不解之缘
1949年5月,上海刚解放,周信芳就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表示他对上海解放的喜
悦之情。梅兰芳则率剧团在上海南京大戏院连演三天,热情慰问解放军战士。
朝鲜战场“清唱会”
1951年夏天,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潮。先是周信芳与华东
京剧实验剧团一起排演了新编历史剧《信陵君》,这出戏通过窃符救赵的故事,歌颂了
在邻邦人民遭受侵略荼毒时,不畏强暴,英勇救援的信陵君。周信芳塑造的信陵君形象
异常生动,给观众强烈的感染。接着上海京剧界发起通过义演购买“京剧号”战斗机的
活动。周信芳率先带领华东戏曲研究院在大众剧场义演三天《四进士》。紧接着是老艺
人捐献义演专场,周信芳、盖叫天都参加了,梅兰芳正在上海养病,也抱病参加。那天
的大轴是《龙凤呈祥》,梅兰芳饰孙尚香,周信芳前演乔玄,后演鲁肃,盖叫天饰赵云
,这次演出十分轰动。
1953年10月,梅兰芳、周信芳参加了第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前往朝鲜演出。慰
问团的总团长是贺龙将军,梅兰芳、周信芳任副总团长。参加慰问团的有梅兰芳率领的
梅剧团,周信芳率领的华东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剧团,还有程砚秋和...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3
来自主题: Xiqu版 - 梅兰芳与程砚秋 (徐城北)
梅兰芳看戏,吓傻了张君秋,马连良急救场
40年代初,马连良到上海演出,带的旦角是十七岁的张君秋。他们是接尚小云的班。那
一次尚小云没有唱得很红,在他返京之前,特地到当时沪上名票孙多褆家辞行,尚对孙
说:“这次马连良带了个旦角不错。”孙多褆随口说:“是吗?有空时请过来坐坐。”
那时到上海唱戏的京角,除了梅兰芳外都要拜客,所谓的“客”是指当时上海的上层人
士及帮会头目,目的有两个,一是请他们出来捧场,二是遇事时帮助摆平。梅兰芳自是
不用拜客,只要他出演,必定场场爆满,而且没人会找他的麻烦。
按当时的规矩,张君秋是马连良带来的,应由马连良带他到孙家拜客,可是尚小云第二
天就把他带来了,进屋客套一番后,尚小云就对张君秋说:“给三爷(孙多褆行三,人
称“孙三爷”)吊一段”一般情况下,演员拜客时是不演唱的,因尚小云是张君秋老师
,关系非同一般,,自然就随便些。张君秋就来了一段《汾河湾》的原板,嗓子又亮又
甜,唱完,一屋子的人全乐了。本来尚小云的嗓子就够响亮的了,外号“小雷子”,结
果张君秋比他还亮。尚小云笑着说:“瞧,比我还响。”其实不仅比他响亮,声音还比
他甜。尚的嗓音是阳刚有余,阴柔不足,而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梅兰芳幼子,也是梅兰芳家族中唯一的亲传弟子,京剧大师梅葆玖今日去世。梅兰芳与
他的梅派艺术是一代传奇,而在京剧世界,像梅氏父子这样均取得极高艺术成就的“父
子档”,少之又少。遗憾的是,梅兰芳辞世过早,梅葆玖又无子女,子侄又赶上八个样
板戏的年代,男旦靠边站,老戏不让唱。”随着梅葆玖今日永远“谢幕”,梅氏一个世
纪的京剧艺术传奇,曲终人散。
梅葆玖与梅兰芳,18岁与父同台
1934年3月29日,梅葆玖出生在上海思南路87号。兄弟姐妹九个人里梅葆玖最小。梅葆
玖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剧,他和父亲梅兰芳
同台演出,也是梅派领军人物,深得其父在艺术上的教诲和指导。
18岁开始与其父同台演出。他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就梅派艺术的弘扬来讲,
梅葆玖的影响力不言而喻,甚至对当今的京剧界来说也是举足轻重。
【教育】父亲认为,光学戏没有文化是不行的
梅葆玖10岁开始学戏,学戏之前的小学和中学都是在上海租界的教会学校念书,因为父
亲梅兰芳认为,光学戏没有文化是不行的。回忆起小时候的上学时光,梅葆玖说,那所
学校是中法合办的,那时候圣诞节要唱赞美诗,白天上学,晚上... 阅读全帖
n*****t
发帖数: 6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vie 讨论区 】
发信人: nascent (nascent), 信区: Movie
标 题: 从电影《梅兰芳》谈梅兰芳 / 章诒和 颜长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9 14:51:05 2008)
从电影《梅兰芳》谈梅兰芳 / 章诒和 颜长珂
雲邊居士按:
http://www.zmw.cn/bbs/thread-91739-1-1.html
受章诒和先生委托,发表其最新作品“从电影《梅兰芳》谈梅兰芳”一文,若有见 到
媒体发布类似此文的,请以本文内容为准,特此说明。需要转载的朋友,请完 整转载
,并注明出处。
2008年12月6日
从电影《梅兰芳》谈梅兰芳
章诒和 颜长珂
梅兰芳(1894—1961)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号畹华,别署缀玉轩主 人
艺名梅兰芳,江苏泰州人。祖父巧玲,父竹芬皆名伶,世居北京。光绪24年 (1897)
丧父,从伯父梅雨田。
1902年8岁,居姐夫朱小芬(蔼云)家中,开始与朱幼芬、表兄王蕙芳一起在云和 堂学
正工青衣,师从吴菱仙。1904年10岁在广和楼初次登台,17岁(1910)与名
a******i
发帖数: 174
6
梅兰芳、孟小冬、杜月笙三人的情感传奇

1924年孟小冬刚到北国时,参加永庆社、庆麟社、崇雅社等坤班演出,频繁演出于京、
津两地。她正值豆蔻年华,明慧照人,台风、演技竟能与当时著名男角老生相颉颃,一
时成为风靡九城的红角。据说袁世凯的女婿、剧评人薛观澜曾将其姿色与清末民初的雪
艳琴、陆素娟、露兰春等10位以美貌著称的坤伶相比,结论是“无一能及孟小冬”。
虽然演戏要男、女分班,但大宅门的堂会并不受这个限制。那时最红的旦角,是有“伶
王”之称的梅兰芳,以男性扮女人;最红的生角是孟小冬,以女性扮男人。乾旦坤生,
颠倒阴阳。有好事者大力促成他们合作,演出了《四郎探母》、《游龙戏凤》等戏,男
、女角色颠鸾倒凤,演来精彩纷呈而又富于罗曼蒂克。大家进而更撮合他们成了一对佳
偶,成为轰动剧坛的佳话。
孟小冬出身梨园世家,自小生得聪慧秀丽。1924年她离开上海初闯京城时,正值18岁青
春妙龄。她举止优雅,气质高贵,楚楚动人,当时北平许多人都以她为心目中的情人偶
像,暗恋于她;包括近代著名人士章士钊,亦是终生对她倾慕。其中就有京城达官之子
、“疯狂追星族”王维琛。
这段时间,也正是梅兰芳访日返京后的日子...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254
7
来自主题: Xiqu版 - 梅兰芳与绘画之渊源
http://www.meilanfang.com.cn/collection/images/pic-painting1.jpg
梅兰芳大师一生收藏绘画作品相当丰富。他与绘画之渊源也很深。梅兰芳早在青年时,第
一次赴上海演出,在沪即于老画家吴昌硕相会,结为忘年交。当时吴老赠予梅兰芳梅花绘
画一幅,从此,引起了梅先生对绘画的兴趣。返京后就首先向名画家王梦白开始学习绘画
,王先生按时授课,教梅绘花卉、翎毛、草虫、山水、人物等。梅兰芳觉得绘画的图案色
彩为戏剧服装设计和化妆术的改进,均大可参考。同时绘画也能提高本身的艺术修养。另
外中国画里那种虚与实、简与繁、疏与密的关系的联系。但这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
长期锻炼,因此梅先生有时间就学习和观摩绘画,同演戏一样的努力。梅兰芳又结识了多
位名画家,有师有友,交往频繁。早年经常在他北京东城无量大人胡同旧宅中的“缀玉轩
”书斋聚会,切磋画法,梅兰芳即向他们请教,学习画技。此后梅先生对绘画的兴趣越来
越浓,兴之所致,看到什么都想画它。后他有位挚友劝告说,你学画目的主要是喜爱和想
从中为戏剧找些帮助,应属业余课程,把时间多消耗在绘画上面,会影响你演戏
n*n
发帖数: 456
8
来自主题: Xiqu版 - 《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 ZZ
难得它写得详细,顺带介绍了剧情。文字中偶有令人发笑之处,各自眼中略过,呵呵。:)
【梅兰芳舞台艺术】Stage Art of Mei Lanfang
梅兰芳字畹华,是中国当代杰出的戏曲艺术家。原籍江苏泰州,1894 年生于北京,祖父
和父亲都是著名的京剧演员。9 岁学戏,11 岁开始登台演出,1961 年 8 月 8 日逝世,
享年 67 岁。在 60年的艺术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勤修苦练,勇敢地探索,继承了中国戏
曲的优良传统,多方面地革新创造,在旦角行当的表演艺术上形成了独具风格、流传最广
的“梅派” ,和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一起被京剧界和广大观众公认为“四大名旦”
(详见 T·87)。梅兰芳的表演风格平易近人,惊采绝艳,嗓音甜美、澄静、圆润、清脆
而有水音,动作自然典雅,雍容大方,熨贴动人,表演艺术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
合的特色,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梅兰芳非常喜欢这样一副对联:“看我非我,我
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这副对联,不仅工整,精巧,风趣,
而且充满了艺术辩证法。它是梅兰芳几十年艺术生涯的精辟总结。梅兰芳是个赤胆忠心的
爱国者。在抗日战争时
k***u
发帖数: 48
9
一位著名的学者从美国哈佛大学讲学归来,见到胡适时说美国只知道三个中国人,即蒋
介石、宋子文和胡适。胡适笑道:“还有一个,梅兰芳。”梅兰芳之所以能成让美国知
道的“还有一个”的中国人,盖因从这年2初月到6月末他在美国巡回演出,大获成功,
使美国人第一次“见识”了有我国“国剧”之称的京剧,引起轰动。梅兰芳的美国之行
是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是当时中国“万众瞩目”的大事,不过30年后梅兰
芳本人的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对这一段“生活” 却绝口不提,而不久前的电
影《梅兰芳》对此也仅一笔代过。
梅兰芳赴美演出,具体事务由他的“智囊”和“戏袋子”齐如山精心打理,可谓功莫大
焉。更难得的是,齐氏确是历史的“有心人”,归国后写下《梅兰芳游美记》,详细记
下了此行的点点滴滴——不仅记下诸如此事如何促成、怎样筹措演出经费、如何寻找美
方“经纪人”、演出盛况、美国政学各界及从戏剧专家到普通观众的反应等“大事”,
而且细到中美舞台对比、所乘舟船所住饭店价格及房间是否有浴室、参观好莱坞各电影
公司名字、甚至出国前为防在外国“出洋相”在西餐馆如何练习吃西餐并且连参加“演
练”人员的名单都一一“
S****9
发帖数: 8108
10
发信人: hopeusw (云子), 信区: Collectibles
标 题: 聊聊我和梅兰芳邮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9 14:04:18 2010, 美东)
随便写写以前集邮的老故事。
高中时代我在的班上有位同学,他家里是集邮协会的,家里有的邮票对那时候的我来说
就是博物馆级别,不过他有几套老纪特没配齐,其中就有“梅兰芳舞台艺术”这套。所
以每次一起逛邮市,听这位老兄念叨最多的就是“梅兰芳天女散花有吗?”,后来到毕
业他也没配到这张,但是我是牢牢记住了这套邮票。
出国后重新捡起邮票本,在Ebay上大胆上的第一套老纪特就是这套邮票,我清楚得记得
当时的价格是$195,寄来后发现背胶发黄严重,我还义正严词地发信说了卖家一通,但
我那时候土到连退都不知道,所以阴差阳错留了下来。
在遥远的十年前,我买东西还远没有现在这么疯狂,也没什么投资概念,所以偶尔上
Ebay出个价钱,90%以上都买不到,经常一个月都没什么收获,但是我的梅兰芳无齿票
和小型张都是莫名其妙地买下来的。大概在02年的某天,在Ebay上看到一套阔边梅无齿
,里面还有几个有厂铭,于是上手随便出...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梅兰芳可是民国大师
无知,你根本不了解京剧就扯淡一,梅兰芳本身戏曲创新和和大成都是在北洋时期,二
,梅兰芳主要的创新和作用是旦角的崛起,三,但说在戏曲界的地位,马连良,程砚秋
还有N多人都不差与梅兰芳,梅兰芳更多的名气是日本侵华蓄胡明志。四,要说京剧大
师,事实上袁世海比梅兰芳更符合民国大师要求。五,样板戏不少演员水准也够大师水
平,只是80年代后彻底打压了。六,说京剧如何如何,就别扯淡文革,因为京剧的发展
文革有着很大的推动和创新。一边扯淡京剧大师,一边扯淡文革破坏文化,LOL。

发帖数: 1
12
来自主题: bagua版 - 宣传梅葆玖还是宣传梅兰芳
近来听说京剧大师梅葆玖去世了,享年八十来岁。我很惊讶,因为我从来都没有
听说有这个人,从我从妈妈肚子里一直到现在都一点印象都没有。梅葆玖突然冒出了,
吓死宝宝了。据说还是京剧大师,我咋不知道。难道我跟时代脱节了么?没有。狗仔们
在媒体上特意强调了一点,说梅葆玖是梅兰芳的儿子。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人是梅
兰芳的儿子。
瞬间我觉得媒体真可恶,在人家刚去世后不久就发出“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去世”
的消息,实在是对死人的大不敬。为啥这个京剧大师生前的时候不大肆渲扬,让人家的
名声广播天下,让人家的知名度提高一点,也可以提高他的经济条件,为啥不在他生前
把他报道出来。人家死了以后狗仔们才忙着报道,还特意在前面加上“梅兰芳之子”。
这样才可以吸引人,因为是梅兰芳的儿子所以大家都来看。我觉得这是在宣传梅兰芳而
不是宣传梅葆玖,我觉得这对梅葆玖不公平。这反映出了媒体追名人的马屁精神。在这
件事情上,媒体应该像梅葆玖的家人道歉,这条消息不应该被输送,因为这污蔑了死人
的尊严。
h*****w
发帖数: 8561
13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聊聊我和梅兰芳邮票
随便写写以前集邮的老故事。
高中时代我在的班上有位同学,他家里是集邮协会的,家里有的邮票对那时候的我来说
就是博物馆级别,不过他有几套老纪特没配齐,其中就有“梅兰芳舞台艺术”这套。所
以每次一起逛邮市,听这位老兄念叨最多的就是“梅兰芳天女散花有吗?”,后来到毕
业他也没配到这张,但是我是牢牢记住了这套邮票。
出国后重新捡起邮票本,在Ebay上大胆上的第一套老纪特就是这套邮票,我清楚得记得
当时的价格是$195,寄来后发现背胶发黄严重,我还义正严词地发信说了卖家一通,但
我那时候土到连退都不知道,所以阴差阳错留了下来。
在遥远的十年前,我买东西还远没有现在这么疯狂,也没什么投资概念,所以偶尔上
Ebay出个价钱,90%以上都买不到,经常一个月都没什么收获,但是我的梅兰芳无齿票
和小型张都是莫名其妙地买下来的。大概在02年的某天,在Ebay上看到一套阔边梅无齿
,里面还有几个有厂铭,于是上手随便出了个1200就去睡觉了,本来也没想到能买到
,结果起来看到国内的朋友给我发了好几封信,说看你出了价,就劝退了两个要出价的
,登陆Ebay一看果然拿到了。那时候Ebay对参加拍卖的买家的信息还不加隐... 阅读全帖
e***e
发帖数: 3872
14
电影节归电影节 《梅兰芳》归《《梅兰芳》
崔卫平 @ 2009-2-23 17:59 评论(12) 引用通告 分类: 未归类
http://www.cuiweiping.net/blogs/cuiweiping/archives/133338.aspx
一家媒体谈到刚刚闭幕的柏林电影节,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颗粒无收”
,感到不可理解。为什么2007年该电影节上《图雅的婚事》能够赢得金熊奖?为什么
2008年同一个地点场合王小帅的《左右》能够抱得银熊归?而无论如何,“《梅兰芳》
都要比之前两部影片有份量”。这种看法或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今后诸如此类的困
惑恐怕还会一再出现,因此需要谈几句。
首先,电影节这种东西,虽然其中也有若干“竞赛单元”之内,但是最终挑选出来“好
坏”完全不同于体育竞赛。体育竞赛有着人人一望即知的硬指标,谁比谁跑得更快,谁
比谁跳得更高,或者这支球队与那支球队之间的输赢,这些都是没有疑问的。
而电影属于文化产品,文化产品的特点是独特性,一部影片从题材、手法、风格上都是
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哪怕是非常不成熟的产品,它的毛病也是只有它自己才会犯
G********s
发帖数: 456
15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参加活动)梅兰芳邮票
对中国邮票情有独钟, 特别是梅兰芳邮票一直是自己的最爱。梅兰芳有齿, 无齿和型
张我想版上有的人肯定不少。这次为了参加活动,把我最喜欢的藏品和大家分享。一套
梅兰芳有齿带厂铭和一套梅兰芳无齿带厂铭。 其中那套无齿带厂铭是我历经4年终于凑
齐的顺上左厂铭, 虽然历时长久, 但也乐在其中。充分体现了邮藏的精髓,为伊消得
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最后一张更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在机缘巧合之下不期而至。
园了4年的梦。
x*****u
发帖数: 3419
1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黄裳:鲁迅·刘半农·梅兰芳 z
鲁迅·刘半农·梅兰芳
作者:黄 裳读书 年8期 字数:3242 字体: 【大 中 小】
近得友人见告,北京某单位在整理旧存文献资料时发现了一套《梅兰芳歌曲谱》,
一函两册,真丝面料,红色书衣。装帧十分讲究,是萨空了旧藏物。扉页有刘复与鲁迅
手题。刘题是:“品论梨园艺事,当做考订北平社会旧史,不知君以为如何。半农”(
下有钤章)
鲁迅有题记三行:
天华·半农新作
迅自留
一九三十年上海
据我看,刘半农的手迹是无疑的真品,但没有上款,这中间透露了他与鲁迅之间的
关系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微妙情况。至于鲁迅的三行手书,我看也是真迹。谨求教于广
大读者与鲁研界诸专家学者,以求证定。鲁迅对此书的观感是淡淡的,未加确切评价,
只说留作参考,而置天华于半农之前,视为学术性的“新作”,也多少透露了当时彼此
间的关系。两段短短的题记,传达了两位老朋友之间感情的微妙变化,是值得细细体味
的。
关于此书的出版及流传,刘曾复老先生有很好的回忆。
大约是一九二九年十月间,梅先生正式公布了赴美消息,当时李石曾在齐化门大街
世界社约请社会名流,为梅饯行……《梅兰芳歌曲谱》的编纂大概也在此时开始进行。
该书精选了梅兰芳十
n*****t
发帖数: 6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vie 讨论区 】
发信人: nascent (nascent), 信区: Movie
标 题: 有人要看一个弄脏了的梅兰芳吗?(含剧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9 14:33:30 2008), 转信
有人要看一个弄脏了的梅兰芳吗?其实你们都看了
作者:巴乌(Pig in Flower)
记得早些时候给杂志组关于《梅兰芳》的新闻稿,次标题用了余叔岩先生《战太平》的
一句词:“但愿此去扫荡烟尘”结果被领导生提成大标题,印出来当当正正的黑体字,
耀眼的很——陈凯歌想要用《梅兰芳》打翻身仗。结果却失败了,在我看来,是彻底失
败了。陈凯歌已经不是当年的陈凯歌了,就算是当年的陈凯歌,用梅先生借尸还魂,也
是需要技术的。京剧是随便动的吗?好吧,即使你不懂戏,没关系,你找个懂戏的。可
问题是棒槌加棒槌,都棒槌一窝儿去了,底下观众如何不憋气?好,再退一步:不懂戏
没关系,电影语言起码要合格。朋友说:剪辑很不好,跳的太多。我说:这片子有剪辑
么?有摄影吗?故事情节,用戏曲术语就是“一道汤”、“太瘟”,换成时髦点儿的词
汇就是没有G点没有高潮,真是一
w**********6
发帖数: 15
18
来自主题: _mitbbsharborfishingfriend版 - 鲁迅为何对梅兰芳进行苛刻的人身攻击
鲁迅与梅兰芳除了1933年在上海共同出席过一次欢迎英国文豪萧伯纳的聚会外,并未有
过什么接触与交往。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举办的纪念鲁迅生辰和忌辰的活动中,作为
中国文联副主席的梅兰芳不仅从不讲话,而且很少出席,勉强来了,也往往是迟到和早
退。
一代京剧大师对鲁迅如此的态度,这又是为什么呢?
对于京剧,鲁迅小时候就不怎么喜欢。他自1902年至1922年的20年间,总共看过两
回京剧,而给他留下的印象无非是“咚咚咣咣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一大班人
乱打”,“两三个人互打”。
到了五四时期,鲁迅对京剧的偏见并没有改变,甚至不承认京剧是戏,认为它只是
“玩把戏”的“百纳体”,“毫无美学价值”。据郁达夫回忆:“在上海,我有一次谈
到了茅盾、田汉诸君想改良京剧,他(鲁迅)根本就不赞成。再如对于人们公认的京剧表
演中的象征艺术,鲁迅就很不以为然。他说:脸谱和手势,是代数,何尝是象征。除了
白鼻梁表丑角,花脸表强人,执鞭表骑马,推手表开门之外,哪里还有什么说不出、做
不出的意义?”
如果鲁迅仅仅是否定京剧也就罢了,最要命的是他对梅兰芳苛刻的人身攻击,以至
于梅兰芳在建国后还耿耿于怀,并在一些
G***o
发帖数: 5158
19
于我心有戚戚焉.不喜欢京剧.
============
鲁迅与梅兰芳除了1933年在上海共同出席过一次欢迎英国文豪萧伯纳的聚会外,并未有过
什么接触与交往。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举办的纪念鲁迅生辰和忌辰的活动中,作为中国
文联副主席的梅兰芳不仅从不讲话,而且很少出席,勉强来了,也往往是迟到和早退。一
代京剧大师对鲁迅如此的态度,这又是为什么呢?对于京剧,鲁迅小时候就不怎么喜欢。
他自1902年至1922年的20年间,总共看过两回京剧,而给他留下的印象无非是“咚咚咣咣
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一大班人乱打”,“两三个人互打”。到了五四时期,鲁
迅对京剧的偏见并没有改变,甚至不承认京剧是戏,认为它只是“玩把戏”的“百纳体”
,“毫无美学价值”。据郁达夫回忆:“在上海,我有一次谈到了茅盾、田汉诸君想改良
京剧,他(鲁迅)根本就不赞成。再如对于人们公认的京剧表演中的象征艺术,鲁迅就很不
以为然。他说:脸谱和手势,是代数,何尝是象征。除了白鼻梁表丑角,花脸表强人,执
鞭表骑马,推手表开门之外,哪里还有什么说不出、做不出的意义?” 如果鲁迅仅仅是
否定京剧也就罢了,最要命的是他对梅兰芳苛刻的
r****y
发帖数: 26819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vie 讨论区 】
发信人: daxiaoguai (daxiaoguai), 信区: Movie
标 题: 还记得《霸王别姬》的小豆子吗?梅兰芳里有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0 22:06:42 2008)
http://www.uogo.net/index.php/talk/view/id-5061
还记得少年程蝶衣吗?那个学戏时老唱错词,嘴巴被戳的鲜血直流的孩子。他叫尹
治。
本是男儿郎总扮女娇娥 黎明替身竟是尹治。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削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为
何腰系黄绦,身穿直裰,见人家夫妻们撒落,一对对着锦穿罗,不由人心急似火,努把
袈裟扯破…… "15年前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让京剧《思凡》中的这段念白得到
了前所未有的普及,也让那个可怜的小豆子(少年程蝶衣)深深留在了影迷的心中。日
前,电影《梅兰芳》正在热映,因为种种原因,黎明扮演的中年梅兰芳的舞台戏不得不
由替身完成,昨日记者获悉,黎明的替身就是当年在《霸王别姬》中饰演"小豆子"的尹
治。时光飞逝,当年的"小豆子"如今已到了而立之年
i******n
发帖数: 538
21
来自主题: Xiqu版 - 梅兰芳与程砚秋 (徐城北)
摘自《四大名旦比较说》
认真把梅兰芳与程砚秋二位进行比较。比较他们二位,某种程度上足以代表整个京剧的
两种风格,至少也是北中国京剧的两种风格,从作艺直至做人。我归纳了一下,似有八
点:
第一、梅派艺术有华彩,本质是信奉中庸,各艺术单项之间尽力找平衡,因此平均分高
,在竞争中容易获胜。其舞台艺术貌似“大路货”,但又“没法学”,其艺术一直居于
京派京剧的中轴线上,位置高也,堪称“王者”。程伶砚秋,早年学艺遭大曲折,恨而
愤走,终成一家格局——且是大格局和大气候。他抓的是最重要的“唱儿”,连王瑶卿
也认可这一点。为人柔中有刚,是“霸者”的典型,惯于叛逆,惯于挑战,不喜欢平淡
而舒适的生活。
第二,梅在为人上宽容大度,几乎“无性格”。从不得罪人,但又不是“无原则”。当
抗日步步逼近他时,便毅然蓄须明志。始终站在高处,愿意和任何人和平共处。大多数
人也愿意这样接受他和崇拜他,其位高也,不是寻常人就能侵犯和对抗的。程则极有性
格,很多地方都愿意讲清楚和做明白,有时就不免要得罪人。唱的是男旦,但心性极高
,容不得半点恶势力的冒犯。
第三,梅有如神助,自然而然“广结交”,包括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各种对立着...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937
22
http://ny.usqiaobao.com/important-news1/56103-2014-07-27-14-08-
为纪念梅兰芳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京昆艺术传承与革新的一代宗师,更好地推动京昆
艺术的发展,由梅派艺术掌门人、梅兰芳之子梅葆玖提议,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策划
,以“双甲之约”命名的“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120周年梅派精品剧目展演活动”正式
开启。该活动将于8月份来到美国,18日至25日在纽约林肯中心寇克剧院(David H.
Koch Theatre)演出,8月26日至31日在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演出,剧目为《梅
华香韵》与《穆桂英挂帅》。
...
“双甲之约”8月来到美国,在纽约、华盛顿演出梅派经典《梅华香韵》与《穆桂英挂
帅》。演出阵容庞大,包括演员46位,乐师41位。京剧梅派艺术掌门人梅葆玖先生唯一
的男旦弟子胡文阁也将担任主演,他亦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梅派唯一的乾旦传人。《梅华
香韵》是由梅派代表作《天女散花》、《廉锦枫》、《抗金兵》、《霸王别姬》、《贵
妃醉酒》五段折子戏组成。
...
《梅华香韵》(150分钟,包括中场休息15分钟)演出时间:8月20日...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937
23
http://ny.usqiaobao.com/important-news1/56103-2014-07-27-14-08-
为纪念梅兰芳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京昆艺术传承与革新的一代宗师,更好地推动京昆
艺术的发展,由梅派艺术掌门人、梅兰芳之子梅葆玖提议,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策划
,以“双甲之约”命名的“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120周年梅派精品剧目展演活动”正式
开启。该活动将于8月份来到美国,18日至25日在纽约林肯中心寇克剧院(David H.
Koch Theatre)演出,8月26日至31日在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演出,剧目为《梅
华香韵》与《穆桂英挂帅》。
...
“双甲之约”8月来到美国,在纽约、华盛顿演出梅派经典《梅华香韵》与《穆桂英挂
帅》。演出阵容庞大,包括演员46位,乐师41位。京剧梅派艺术掌门人梅葆玖先生唯一
的男旦弟子胡文阁也将担任主演,他亦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梅派唯一的乾旦传人。《梅华
香韵》是由梅派代表作《天女散花》、《廉锦枫》、《抗金兵》、《霸王别姬》、《贵
妃醉酒》五段折子戏组成。
...
《梅华香韵》(150分钟,包括中场休息15分钟)演出时间:8月20日... 阅读全帖
a***o
发帖数: 969
24
http://ent.sina.com.cn/m/p/2008-12-03/01252276739.shtml
梅兰芳这个比女人还女人的男人,在泰国准确的定义就是个人妖,陈凯歌自以为是文艺
大师,慷国家之慨为这个国产的人妖树碑立传,殊不知,影片《梅兰芳》背后,简直是
群魔乱舞:陈凯歌与编剧严歌苓潜规则,陈红得知后气不过,主动投怀送抱勾引孙红雷
,两对野鸳鸯各取所需,各得其乐!
孙红雷这几年在内地以及澳门豪赌赢了一千多万,陈凯歌早就耳闻,于是一直密谋劫取
他一百万,在选邱如白一角时,陈凯歌赤裸裸向孙红雷提出了“百万换主演”的方案,
孙红雷早就想摆脱一惯的流氓嘴脸,想饰演一个斯文形象,于是动心了,不但放弃了片
酬,还倒贴一百万,当然孙红雷虽说赌博手气好,来钱快,可多少还是有些心疼,这也
为后来陈红主动勾引他,他想到陈凯歌曾吃他黑,他正好变相复仇而下定了决心。
其实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虽然陈凯歌借口研讨剧本与严歌苓频频零距离接触,陈红
明着不能反对,但是女人的第六感觉告诉她,她家老陈与严歌苓有情况,特别是2007年
夏天,有一次陈凯歌从严歌苓处回来,匆匆忙忙就直奔洗澡间冲凉,陈红随手拿起陈
i***s
发帖数: 39120
25
11月17日“李玉刚十年经典演唱会”全球首演(北京)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后,李玉刚接受媒体群访。他回忆了自己从离开家到现在的从艺经历,也谈到了出演喜剧的感受和对今年春晚的准备。
回忆最痛苦的十年:曾跳河自杀
谈及自己的过去,李玉刚坦言,从1996年离开家到2006年参加《星光大道》是最辛苦的十年,不过“没有那十年也没有今天的我”。“我在新自传《野草开花》里用‘十载漂泊路’形容(这段时间的经历)。这段时间经历了流浪的生活,经历了人生中很多低谷。这十年算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十年,但同时也是我人生之路上的宝贵财富。”
“我1996年离开家,当时认为自己应该能闯出一片天地,没有想到走入社会却非常迷茫。我大概在1997年的时候在营口选择了人生中最愚蠢的一件事情——跳河自杀。还好我的生命保留了下来。那一年是我生命最苦楚的一年。所以我现在非常珍惜我的生命和生活。”他说。
为“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道歉
2006年,李玉刚通过央视《星光大道》出道,至今已整整十载,从北漂、草根成为了正式演员。“最早参加《星光大道》时,我认为自己是不可能成功的,然后亲友团就打出了‘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的标语。... 阅读全帖
y****n
发帖数: 743
26
来自主题: Seattle版 - 看了《叶问》和《梅兰芳》
《叶问》和《梅兰芳》好像是同一个故事
影片是以男主角命名的。
故事的开始男主角已经是业内的高手,但还要与其他高手进行较量。
男主角的胜利奠定了其宗师的地位,也引来无数粉丝。
日本人来了,男主角被日本人关押,并且胁迫其与日本人合作。
男主角不怕威逼利诱,断然拒绝与日本人合作,最终成功。
日军中有一个军官很欣赏男主角,但因为男主角的不合作而死。
时间突然跳到1945年日本投降,影片结束。
不好意思,我看混了。
总是印象叶问的大伯留了一份遗书劝叶问退出武林;梅兰芳在比武中打死日本军官。
wh
发帖数: 141625
2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梅兰芳与程砚秋 (徐城北)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OnStage 讨论区 】
发信人: BeardPapa (cream puffs), 信区: OnStage
标 题: 梅兰芳与程砚秋 (徐城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5 00:23:36 2010, 美东)
摘自《四大名旦比较说》
认真把梅兰芳与程砚秋二位进行比较。比较他们二位,某种程度上足以代表整个京剧的
两种风格,至少也是北中国京剧的两种风格,从作艺直至做人。我归纳了一下,似有八
点:
第一、梅派艺术有华彩,本质是信奉中庸,各艺术单项之间尽力找平衡,因此平均分高
,在竞争中容易获胜。其舞台艺术貌似“大路货”,但又“没法学”,其艺术一直居于
京派京剧的中轴线上,位置高也,堪称“王者”。程伶砚秋,早年学艺遭大曲折,恨而
愤走,终成一家格局——且是大格局和大气候。他抓的是最重要的“唱儿”,连王瑶卿
也认可这一点。为人柔中有刚,是“霸者”的典型,惯于叛逆,惯于挑战,不喜欢平淡
而舒适的生活。
第二,梅在为人上宽容大度,几乎“无性格”。从不得罪人,但又不是“无原则”。当
抗日步步逼近他时,便毅然蓄须明志。始终站在高处,愿意和任何人和平共
w****y
发帖数: 377
2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外行影评--- 电影《梅兰芳》挑刺
首先,我觉得霸王别姬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称道的地方。是不不坏的电影,但说它是华
语电影巅峰就显得太牵强了。
其实,无论是霸王别姬也好,还是梅兰芳,虽然演的都是和京剧有关的内容,但即便你
不懂京剧也不会受多大影响,因为它们毕竟是电影而不是京剧。所以,如果觉得看不懂
,那不是因为你不懂京剧,而是这个电影本身有问题。
陈凯歌不是一个会讲故事的导演,从霸王别姬就开始了,让人感觉他在刻意追求一种意
识流的表现方式,整个电影看下来突出的感觉就是--乱。还有一个感觉就是各种各样的
东西都在“飞”,剧中人上蹿下跳,各种纤维制的东西--幕布,窗帘,衣服……也是上
下翻飞,看多了这些让人有一种类似于“晕车”的感觉。
总而言之,梅兰芳是一部很失败的电影。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题材的电影不好拍,但这
也并不能成为失败的理由,因为你陈凯歌事前吹得太玄了。
w****y
发帖数: 377
2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外行影评--- 电影《梅兰芳》挑刺
首先,我觉得霸王别姬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称道的地方。是不不坏的电影,但说它是华
语电影巅峰就显得太牵强了。
其实,无论是霸王别姬也好,还是梅兰芳,虽然演的都是和京剧有关的内容,但即便你
不懂京剧也不会受多大影响,因为它们毕竟是电影而不是京剧。所以,如果觉得看不懂
,那不是因为你不懂京剧,而是这个电影本身有问题。
陈凯歌不是一个会讲故事的导演,从霸王别姬就开始了,让人感觉他在刻意追求一种意
识流的表现方式,整个电影看下来突出的感觉就是--乱。还有一个感觉就是各种各样的
东西都在“飞”,剧中人上蹿下跳,各种纤维制的东西--幕布,窗帘,衣服……也是上
下翻飞,看多了这些让人有一种类似于“晕车”的感觉。
总而言之,梅兰芳是一部很失败的电影。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题材的电影不好拍,但这
也并不能成为失败的理由,因为你陈凯歌事前吹得太玄了。
n*****t
发帖数: 6
30
来自主题: Xiqu版 - 唐德刚:梅兰芳传稿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vie 讨论区 】
发信人: nascent (nascent), 信区: Movie
标 题: 唐德刚:梅兰芳传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9 14:43:20 2008)
作者:唐德刚
如果男性之间也有一个人可以被称做「天生尤物」的话,这个人应该就是梅兰芳!
兰芳的名字不用说将来是与中国的历史同垂不朽了。但他之所以能垂名史策,不是因为
他实为今日的「人大代表」﹔也不是因为他曾经立过什么「功」、什么「德」足以造福
人羣,而是因为他能以男人扮演女人的成功!
一个曾经看过梅剧的苏联剧作家问中国驻苏大使颜惠庆说:「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用个
男人来扮演女人呢?」颜说:「如果以女人来扮演女人,那还算什么稀奇呢?」
兰芳现在是名满全球了!但是老实说西方人之欣赏梅剧,恐怕多少要受几分好奇心的驱
使。可是我们看惯了「男人扮演女人」的几万万中国人和日本人,为什么又对他疯狂地
爱慕呢?这分明不是因为他「稀奇」;而是因为他「更别有系人心处!」
兰芳才四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十年之后母亲又死了。他既无兄弟,又无姐妹,所以一
小便孤苦伶仃,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世
B*******a
发帖数: 452
31
40年代初,马连良到上海演出,带的旦角是十七岁的张君秋。他们是接尚小云的班。那
一次尚小云没有唱得很红,在他返京之前,特地到当时沪上名票孙多褆家辞行,尚对孙
说:“这次马连良带了个旦角不错。”孙多褆随口说:“是吗?有空时请过来坐坐。”
那时到上海唱戏的京角,除了梅兰芳外都要拜客,所谓的“客”是指当时上海的上层人
士及帮会头目,目的有两个,一是请他们出来捧场,二是遇事时帮助摆平。梅兰芳自是
不用拜客,只要他出演,必定场场爆满,而且没人会找他的麻烦。
按当时的规矩,张君秋是马连良带来的,应由马连良带他到孙家拜客,可是尚小云第二
天就把他带来了,进屋客套一番后,尚小云就对张君秋说:“给三爷(孙多褆行三,人
称“孙三爷”)吊一段”一般情况下,演员拜客时是不演唱的,因尚小云是张君秋老师
,关系非同一般,,自然就随便些。张君秋就来了一段《汾河湾》的原板,嗓子又亮又
甜,唱完,一屋子的人全乐了。本来尚小云的嗓子就够响亮的了,外号“小雷子”,结
果张君秋比他还亮。尚小云笑着说:“瞧,比我还响。”其实不仅比他响亮,声音还比
他甜。尚的嗓音是阳刚有余,阴柔不足,而张君秋则兼而有之,而且刚柔结合恰到好处
i******n
发帖数: 538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usic 讨论区 】
发信人: ilmioben (ilmioben), 信区: Music
标 题: 翻唱京剧贵妃醉酒 梅兰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8 17:39:29 2010, 美东)
看到板主贴越剧,加上今天有空,忍不住就唱了这段刚自学的梅兰芳的贵妃醉酒。今天
感冒嗓子不好,请原谅。这段四平调前面的过门有点长,差不多1分16秒的样子。我觉
得挺好听的,大家如果嫌长,可以跳过。
唱词:
海岛冰轮初转腾
见玉兔又早东升
冰轮离海岛
乾坤分外明
皓月当空
恰便是嫦娥离月宫.
i******n
发帖数: 538
33
虞姬唱是要给项羽解闷的,希望他振作起精神来的。再加上两个人在一起很久了,如果
唱得低缓,悲哀,那怎么能给自己的爱侣以振作呢。她最后刚烈的以死明志,不也有这
个意思吗。虞姬能被项羽看上,跟了他那么久,最后自刎的。我觉得她不会是个一般的
女性。我觉得她还是骨子里比较刚烈的,有骨气,有性格的,到了这种境地,不会像一
般的那样哭哭啼啼,哀哀怨怨的。
“成败兴亡一刹那”这个词是梅兰芳后来改的,以前25,31年他唱的都是“富贵穷通一
刹那”。而且“赢秦无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这句在以前也是没有,是后来他
加上的。从梅兰芳改这些词,我体会他的用意可能是这样的。“赢秦无道把江山破,英
雄四路起干戈”这句加的很好,对项羽的英雄一生有了个交代。同样因为这是虞姬死前
的绝唱了,她这句话也是回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一段时光。这句词一是有气势,二是显
得虞姬对和项羽在一起的日子不后悔,感到骄傲。
至于“成败兴亡一刹那”,我的理解和你不同。我不认为这是像佛家一样感叹人生无长
,一切成空的这种比较消极悲伤的感叹觉悟。我觉得这还是虞姬在劝解试图激励项羽.
世事无常变化莫测,成败兴亡这些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还是...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34
对京剧表演艺术的一点体会
作者:梅兰芳
京剧的表演艺术,如唱腔、音乐、身段、动作,与宽大的行头、脸谱、长胡子、水
袖、厚底靴、马鞭、船桨等等是有密切关系的,而且是自成体系的,我们谈到艺术改革
,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仔细研究,慎重处理。 解放以后,我们废除了跷工,隐蔽了检
场,这在澄清舞台形象上是有成就的,但对于脸谱,就不能这样做。有些定型的脸谱如
三国戏里面的曹操、关羽、张飞等,已为人民大众所熟悉,那目前就没有改的必要,这
些人一出场,不用自己报名,观众就知道他是什么人,歌剧表演的习惯,需要开门见山
,集中地来表现,这是和话剧基本上不同的。可是有些碎脸、破脸形象恐怖丑恶的部分
,是应该加以修改的。我收藏了从明朝到近代的脸谱图画,看出来是由简单而趋复杂,
其中说明了发展过程,但是如果把这许多脸谱拿起来比较一下,有的发展得很好,也有
新的不如旧的,这就需要摆在面前仔细地评判鉴定,加以提高。我这些年来,每逢和外
国戏剧家谈到中国戏剧的时候,他们总是提到脸谱,我送给他们的脸谱模型和图片,他
们都很感兴趣,认为这是戏剧上东方民族形式的特征。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应该
不是取消而是如何... 阅读全帖
y*******o
发帖数: 746
35
来自主题: Xiqu版 - 梅兰芳的游园惊梦
老年的梅兰芳,扮相确实不好看
即使是资深昆曲粉丝(一位大教授),也说“不能光看人家脸这么丑,就觉得昆曲不好
看”
不过年轻时候的梅郎,真的是惊为天人啊
我就亲耳听一位70岁的老太太说,她小时候在上海和母亲一起看梅兰芳的戏,她妈妈告
诉她那漂亮的旦
角是男人,她死也不肯相信,LOL
i******n
发帖数: 538
36
来自主题: Xiqu版 - 梅兰芳“随机应变”
梅兰芳“随机应变”
姜凤山
我从青年时代就为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操琴伴奏。1952年,慰问团到朝鲜战场为志愿军
和朝鲜人民军演出。演出经常是在露天搭起的舞台上,条件不好,再遇上刮风,对演出
更为不利。
一天,梅先生演出《贵妃醉酒》,由姜妙香、萧长华二位助演裴力士、高力士。那
天就赶上有风。演到后半部,杨贵妃在百花亭醉酒,已有醉意,但唐玄宗还是没有来。
杨贵妃心里烦闷,便拿伺候她的两个力士耍笑。戏里有杨贵妃把高力士的帽子戴在自己
凤冠上的情节,称为“冠(官)上加冠(官)”。梅先生刚把高的帽子戴在自己凤冠上
,不想帽子竟掉在舞台上。
这时,如果演员心里慌乱,自己蹲下身去捡,或者不捡了,都必让观众知道出了失
误,还会引起哄笑。梅先生没有慌乱,继续做出醉态,向扮高力士的萧长华先生一指,
然后再向舞台上的帽子一指,示意他把帽子捡起来,再由自己戴上。萧先生领会其意,
把帽子捡起来,递在梅先生手里,随说:“瞧您醉成这个样儿,留点儿神吧!”梅先生
重新把帽子戴上,戏继续演下去。台下观众谁都没觉得这处是个失误,都认为梅先生在
这儿加了戏,突出表现杨贵妃的醉态。
另一次,在政协礼堂演《凤还巢》。演到程雪娥遵...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37
不能这么胡来,两个人不是一个层次上的,梅兰芳才影响了几个人。
M***D
发帖数: 117
38
少许的道理不能说没有。
梁启超的主要学术活动在民国
梅兰芳的艺术活动在TG也有,但是早过了巅峰期。
巅峰期显然在民国
x****o
发帖数: 29677
39

看谁在什么时候成名,梅兰芳是在民国时成名的,属于民国大师
梁启超在清末和民国都有出名,属于清末民初大师
g***j
发帖数: 40861
40
那就把梅兰芳换成侯宝林
x*******o
发帖数: 2581
41
梅兰芳保存还不是太难,那些金粉的保存比较困难
s***t
发帖数: 1234
42
来自主题: SanFrancisco版 - 终于去看了梅兰芳
四个字评价:虎头蛇尾
一直懒得去看,终于托不过了,周六下午去买电影票的时候,一点看不出经济危机的景
象来,刚刚下午三点多,前面排队的人有几百个,乌恙乌恙地拐着弯,当然很多是看非
诚勿扰的,这么多好电影可以看,幸福啊。
现在国内的电影票也都很容易买到打折票了,全球通的用户,每个月都可以买两张打折
票,原价60RMB,35可以买到。
电影院和米国几乎一模一样,就是感觉座位好像稍微挤些。嗯,爆米花的筒也没米国的
大。
电影算得上制作精良了,摄影,道具,服装,化妆都还不错,还是值得去电影院去观赏
的。
电影的前大部分,大概70%很吸引人的眼球,料很多,演得也很精彩,基本能让观众如
我看得如醉如痴。可是后一部分,尤其是结尾,陈凯歌同学又犯了老毛病,非要升华一
下主题,安排的梅兰芳不屈日本鬼子势力的戏,拖沓,无聊令人生厌。这个蛇尾真是让
人遗憾啊。
演员表演来说,十三燕的表演很精彩,孙红雷的表演的确实现了自我突破,值得肯定。
章子怡对比以前作品来说,这次的表演让人有小的惊喜。陈红那张苦脸,为什么让人怎
么看怎么讨厌啊。他和黎明的戏份又多又矫情,真是此电影的败笔啊。至于黎明,唉,先是他的形象实在不适
t*******y
发帖数: 10477
43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梅兰芳首日封
近日获得一对梅兰芳首日封上品一对,算是为首日封Collection封顶了。至此老纪特首
日封六大战役S38, S44, S56, S57, S61, C94 均已告捷。
t*******y
发帖数: 10477
44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我的梅兰芳
集邮这么多年,终于有了自己的梅兰芳。加上数件别的中高档邮品,我的邮集继06年集
全老纪特首日封,07年集清票后又上了一个台阶。贴上几件刚收到的宝贝。。。
s*****o
发帖数: 1540
45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我的梅兰芳
我说呢,原来是两年前的老贴子。如果是现在的,谁还能弄个梅兰芳?
m*****u
发帖数: 19562
46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我的梅兰芳
one 梅兰芳 is 100K RMB? 14K US$?
t*******y
发帖数: 10477
47
此贴在老收藏版发过,为庆祝新版,再发一遍,以助声色。
集了数年,全部PRC首日封已基本全部集齐(当然不包括W系列与老纪特小型张首日封)

第一系列为梅兰芳与五大主力。
j*****2
发帖数: 137
48
靠,太牛了~
金鱼、黄山、蝴蝶、牡丹……
外加梅兰芳……
这些我在国内只在一个老右派家里看见过……
b*****n
发帖数: 6324
49
我在google上搜索:
梅兰芳首日封,结果搜这里来了,
楼主太牛叉了,呵呵
b*****n
发帖数: 6324
50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梅兰芳小型张成交价破20万
还是我最惨!
梅兰芳有齿小票都没有,现在2000刀还未必买得到全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