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朱家骅
1 2 3 下页 末页 (共3页)
c*********d
发帖数: 9770
1
谌旭彬 大象公会 微信号 idxgh2013
功能介绍
精神食粮。
文章来源:谌旭彬|短史记(ID:tengxun_lishi)
1943年11月7日,蒋介石在日记里,记载了一场「拍马屁风波」。
日记原文如下:
雪耻。上午党政办二十八期开学典礼,本准予同时举行党员献鼎典礼,以为制送一小纪
念物,以志本党取消不平等条约之永久纪念。惟见报载,该鼎耗费金钱二百万元,为时
一年有余,又要用数人抬杠,殊甚骇异。今晨到党政班时,正实习典礼至卄分钟之久,
此种费时耗钱,无益于党国抗战与民生之事,在此战危时困军民穷乏之际,而举行此事
,可谓无聊已极。此乃由组织部朱家骅毫无常识,只作謟奉之官僚生活,可痛已极,乃
斥责其非,一面令其作罢,故仅举行开学典礼。对于献鼎五百余人,远道而来者,在开
学致词时,乘便训导,并说明作罢理由,使一般党员亦能多得一教训,以后使之务实而
不尚虚文也。①
大意是:当天是中央训练团第28期举办开学典礼,蒋介石前去讲话。同时安排了一次「
党员献鼎典礼」的活动。蒋原本以为,这次活动是赠送一种小鼎,作为美、英取消所有
对华不平等条约的纪念。不料到了现场,发现并非小鼎,而且耗费甚巨,筹备...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465
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第一个把氢弹介绍给中国的人
2015年,于敏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能够给于敏老爷子发这个奖,是这个奖
项的荣幸。随后于老爷子获得了“感动中国”这个奖,其实这个奖要发给于老爷子的时
候,应该改个名字,叫“敢动中国?”
随着对于敏的宣传,氢弹作为五大流氓的标志之一,已经广泛深入人心。有了这玩意,
才能在安理会办公室里面有把椅子;才能在世界这个大棋盘上不作为棋子被人摆来摆去
;不会在屋子里别人开会讨论自己国家命运的时候,自己坐在走廊上等着宣布结果。有
了这东西,张爱萍才敢说“杀人放火足够了。”
于敏提出了中国的氢弹模型,但是第一个向中国人介绍氢弹的并不是他,在这次介绍氢
弹的时候,于敏还是个本科毕业刚刚一年的毛头小伙子,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更对氢弹的
威力毫无认识。这倒真的不怪他们,因为这个时侯距离世界上第一颗氢弹的爆炸还有两
年时间。
这篇介绍氢弹的文章发表在1950年,只有豆腐块那么大,在一份刊物的某一页的下面三
分之一的部分,上面三分之二介绍的是烧瓶、烧杯、锥形瓶的使用。在这片豆腐块大小
的文章里,首先向读者纠正了氢弹的名字和定义(不是什么氢气弹);然后指出氢弹可
能研究成功(果然有五个国家成功了,在去世...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25644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ingya (bing),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第一个把氢弹介绍给中国的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6 18:32:47 2015, 美东)
2015年,于敏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能够给于敏老爷子发这个奖,是这个奖
项的荣幸。随后于老爷子获得了“感动中国”这个奖,其实这个奖要发给于老爷子的时
候,应该改个名字,叫“敢动中国?”
随着对于敏的宣传,氢弹作为五大流氓的标志之一,已经广泛深入人心。有了这玩意,
才能在安理会办公室里面有把椅子;才能在世界这个大棋盘上不作为棋子被人摆来摆去
;不会在屋子里别人开会讨论自己国家命运的时候,自己坐在走廊上等着宣布结果。有
了这东西,张爱萍才敢说“杀人放火足够了。”
于敏提出了中国的氢弹模型,但是第一个向中国人介绍氢弹的并不是他,在这次介绍氢
弹的时候,于敏还是个本科毕业刚刚一年的毛头小伙子,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更对氢弹的
威力毫无认识。这倒真的不怪他们,因为这个时侯距离世界上第一颗氢弹的爆炸还有两
年时间。
这篇介绍氢弹的文章发表在195...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
[一种声音]去留与荣辱——《南渡北归》笔记【1】
来源: 千里 于 2016-03-29 09:30:56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
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
‘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对国民党来讲,黄金、贵重文物的搬迁不是问题,成问
题的是那些士林名流的去留行止。他们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共产党也没有闲着。一场
关乎人心、人才的争夺战开始打响。
争夺战的重点是当时中国教育文化的重镇平津地区。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
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
“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一,各
院校馆所行政负责人;二,因政治关系必离者;三,中央研究院院士;四,在学术上有贡
献并自愿南来者。
听风观涛,平津地区学人内心五味杂陈。
回想1937年7月末,北京沦陷,何基沣将军撤离北平时面对学生曾喊出了“同学们!北平
——我们一定会打回来的!”的誓言。因此,在随后按照国民政府教育部统一安排而撤
离平津的教...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5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陈寅恪南下岭表的象征与隐喻
陈寅恪南下岭表的象征与隐喻
作者:张少鹏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2011.10
摘要:陈寅恪南下岭表,在政治上象征着他不仅对中共不信任,而且对国民党失望。在
文化上则隐喻着他在祖、父两辈先人之卓绝人格的影响下想成为中国文化托命之人,一
方面承先哲之统绪,示来者以轨则,另一方面尊崇气节,贬斥势利,以转移一代世风。
而陈寅恪南下岭表则主要受国共两党划江而治、陈序经个人魅力及抗战末期在燕京大学
所受良好照顾等因素的影响。
1948年12月15日,陈寅恪随胡适乘国民党派往北平的专机飞往南京,第二天即乘火
车前往上海。1949年1月16日,陈寅恪偕夫人唐篑及女儿小彭、美延乘船南下广州。从
此,在广州康乐园终老。关于陈寅恪南下岭表而未飞赴台湾一事,学界聚讼纷纭。实际
上,就陈寅恪当时的地位而言,其南下岭表具有浓厚的政治象征与文化隐喻意味。揭示
其间的象征与隐喻,不仅可以解开陈寅恪南下岭表的“本事”,透视其崇高的人格魅力
和文化追求,而且可以加深我们对陈寅恪的认识,进而促使我们在陈寅恪精神的感召下
增进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
一、政治象征
陈寅恪随胡适乘机飞往南京时,虽然陈寅恪曾表示他很苦恼,“当...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6
1927年夏,蒋介石全面背叛了孙中山的革命路线,背叛了革命,致使国共合作全面破裂。醉心于德国军事化和工业化、对领袖崇拜和黩武精神有浓厚兴趣的蒋介石,转而向德国谋求军事援助,希望从这个欧洲军事强国引入先进的军事理念、战略战术,建立起一支忠实自己的强大武装,捍卫其独裁统治。
从1928年底开始,直至1938年中德关系恶化的十年中,蒋介石先后聘请了以马格斯·鲍尔、乔治·佛采尔、汉斯·冯·塞克特和亚力山大·冯·法肯豪森为总顾问的四任德国军事顾问团为其工作。尽管这些顾问团名义上均属私人性质,但这些德军精华来到了中国后,在帮助蒋介石整军建军、采购军火、发展经济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巩固蒋介石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马格斯·鲍尔:生前倍受赏识死后享尽哀荣
马格斯·鲍尔是蒋介石聘请的第一任德国军事总顾问,也是蒋介石掌权后第一个为他服务的外国人。他创立了顾问团的工作模式,在帮助蒋介石整训军队、发展经济方面颇有建树,为未来十年中德合作奠定了基础。
鲍尔是一位资历颇深、背景复杂、有着传奇经历的职业军人。1864年,鲍尔出生在德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军中服役,尔后成为德军总参谋部上校军官。鲍...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6566
7
朱家骅:苦守学术——朱家骅(1893~1963),字骝先,浙江吴兴人。历任国民政府教
育部长、交通部长、浙江省主席,1940年任中央研究院代理院长。历史地看,朱家骅是
中国教育界、学术界的泰斗、外交界的耆宿,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中国现代化的
先驱,然以其特出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精力,担当过教育、学术、政府、政党等多项重
要职务,与中国政局的演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影响现代中国甚巨。去台湾前,时任中
央研究院代理院长与教育部长的朱家骅负责将故宫、中央博物院的文物及书籍运往台湾
,为中央研究院迁台做准备,同时收容国内各地有名望的教授,成为中央研究院在台发
展的基础。他为在台重振中央研究院煞费苦心,最后却于1957年不得不黯然告退,让位
于对中央研究院无尺寸之功、由蒋介石圈定的王世杰。1963年1月2日,朱家骅在台北病
逝,终年71岁。蒋介石亲临吊唁,特赠“怆怀勋硕”挽额。
s*******w
发帖数: 2257
8
江沛:蒋介石与张伯苓及南开大学
来源: 《民国档案》 2011年01期  发稿时间: 2013-03-29 18:03
江沛
《民国档案》 2011年01期
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南开大学算是一个“异类”。不仅在于它是民国时期
私立大学中的佼佼者,名师集合,人才辈出,更在于其虽于抗战炮火中毁于一旦,却又
能依赖舆论及政治力量的运作得与北大、清华联合并肩且跻身国立,摆脱办学困窘并时
来运转。其实,南开命运转机的背后,既有蒋介石欣赏、尊重张伯苓执掌南开的教育理
念和利用张氏树立政府形象的政治意图,有校长张伯苓对蒋介石主导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及由此对蒋介石所发挥的影响力,有蒋介石视南开大学为战时中国文化不屈标志的态度
,当然也有蒋介石与张伯苓长期相交相知而日见加深的友情。
一、教育理念近似而惺惺相惜
私立南开学校的成长、南开大学的发展,源于早期严修、张伯苓在“教育救国”潮
流中的理性思考与执着追求。严修、张伯苓早期先后考察过日本大中小学教育、美国的
大学教育,特别强调大学对于近代中国崛起的使命,当年在南开所提倡的“文以治国、
商以富国、理以强国”的学科布局正源于此。此外,张伯苓又把对人精神...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9
江沛:蒋介石与张伯苓及南开大学
来源: 《民国档案》 2011年01期  发稿时间: 2013-03-29 18:03
江沛
《民国档案》 2011年01期
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南开大学算是一个“异类”。不仅在于它是民国时期
私立大学中的佼佼者,名师集合,人才辈出,更在于其虽于抗战炮火中毁于一旦,却又
能依赖舆论及政治力量的运作得与北大、清华联合并肩且跻身国立,摆脱办学困窘并时
来运转。其实,南开命运转机的背后,既有蒋介石欣赏、尊重张伯苓执掌南开的教育理
念和利用张氏树立政府形象的政治意图,有校长张伯苓对蒋介石主导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及由此对蒋介石所发挥的影响力,有蒋介石视南开大学为战时中国文化不屈标志的态度
,当然也有蒋介石与张伯苓长期相交相知而日见加深的友情。
一、教育理念近似而惺惺相惜
私立南开学校的成长、南开大学的发展,源于早期严修、张伯苓在“教育救国”潮
流中的理性思考与执着追求。严修、张伯苓早期先后考察过日本大中小学教育、美国的
大学教育,特别强调大学对于近代中国崛起的使命,当年在南开所提倡的“文以治国、
商以富国、理以强国”的学科布局正源于此。此外,张伯苓又把对人精神...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094
10
1948年3月25日至27日,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代院长兼评议会议长朱家骅在南京主持召
开了最后一轮院士选举会。经过与会者五轮无记名投票,原定要选出的100名院士最后
只有81人通过。这81人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批院士。
在国民政府1948年3月选出的81名院士中,1949年后,到台湾的只有9位,占院士总数的
11.9%;去美国的有13人,占院士总数的15%;而留在大陆有59人之多,占院士总数
的74%。
当时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之所以选择留在大陆,以及后来大批留学欧美的科学家放弃
舒适的环境和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其原因很多。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都满怀着对这片
苦难深重的土地无法自拔地爱,都怀抱着对国计民生地殷切关怀,或是深深眷恋着这片
土地,或是对国民党统治感到失望等。但是,促成他们留守大陆或是回国的一个很大的
原因,就是他们相信了共产党的宣传,对共产党的统治抱有希望和幻想。
下边就是部分留在大陆的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的大结局:
30:汤用彤
汤用彤(1893年8月4日-1964年5月1日),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学贯中西、
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学术著作... 阅读全帖
k*s
发帖数: 157
11
第十九号战犯
张厉生:终遭遗弃
张厉生1900~1971,字少武。河北乐亭人。曾任GMD中央执行委员、中央
组织部长、行政院秘书长、内政部长等职。1949年去台湾后,历任行政院副院长、
GMD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驻日“大使”等职。在台期间,他与陈诚配合,共同经营
台湾,政绩突出,一度深得蒋介石垂青。不久,出任“驻日本国大使”。在日本与台湾
关系疏远后,蒋归咎于张厉生“工作不力”,从此不再任用。他不禁心情黯淡,身体也
每况愈下。张厉生虽多年官高位显,但清廉自律,一心于“党国事业”,最终晚景凄凉
。1971年4月21日,病逝于台北家中,享年72岁。
第二十号战犯
朱家骅:苦守学术
朱家骅1893~1963,字骝先,浙江吴兴人。历任国民ZF教育部长、交通部
长、浙江省主席,1940年任中央研究院代理院长。去台湾前,时任中央研究院代理
院长与教育部长的朱家骅负责将故宫、中央博物院的文物及书籍运往台湾,为中央研究
院迁台做准备,同时收容国内各地有名望的教授,成为中央研究院在台发展的基础。他
为在台重振中央研究院煞费苦心,最后却于1957年不得不黯然告退,让位于对中央
研究院无尺寸之功、由蒋介石...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094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Note (新天地),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留在大陆的中华民国院士之大结局(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13 16:35:45 2017, 美东)
1948年3月25日至27日,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代院长兼评议会议长朱家骅在南京主持召
开了最后一轮院士选举会。经过与会者五轮无记名投票,原定要选出的100名院士最后
只有81人通过。这81人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批院士。
在国民政府1948年3月选出的81名院士中,1949年后,到台湾的只有9位,占院士总数的
11.9%;去美国的有13人,占院士总数的15%;而留在大陆有59人之多,占院士总数
的74%。
当时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之所以选择留在大陆,以及后来大批留学欧美的科学家放弃
舒适的环境和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其原因很多。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都满怀着对这片
苦难深重的土地无法自拔地爱,都怀抱着对国计民生地殷切关怀,或是深深眷恋着这片
土地,或是对国民党统治感到失望等。但是,促成他们留守大陆或是回国的一个很大的
原因,就是他...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094
13
1948年3月25日至27日,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代院长兼评议会议长朱家骅在南京主持召
开了最后一轮院士选举会。经过与会者五轮无记名投票,原定要选出的100名院士最后
只有81人通过。这81人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批院士。共分为三个组:数理组、
生物组、人文组。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
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
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
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
陆的高级知识分子;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贡献者等等。于是,一份经傅斯年、陈
雪屏和蒋经国三人共同商议拟定的“抢救”的名单很快出炉了,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色
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分子。
在国民政府1948年3月选出的包括郭沫若在内的81名院士中,1949年后,到台湾的只有
凌鸿勋、林可胜、傅斯年、董作宾、李济、王世杰、吴稚晖、朱家骅、...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4
转贴:几代大师前辈的简单故事
(相信这里有不少朋友读本文时会感到格外亲切。即使不是与中关村有过比较紧密联系
的朋友,读来也会唏嘘不已。虽然本文谈到了许多前辈大师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贡献和
不公的遭遇,更可以联想到整整几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整体的牺牲奋斗。他们应
该但是未必都被大家所记得,可是他们的努力绝没有白费!我们衷心地感谢他们!)
中关村回顾
蔡恒胜
(中国知识分子在毛泽东统治下的一部血泪史)
中关村是我青少年时代成长的地方,1953年我随父母从杭州迁往北京后,不久就住进中
关村,直到1984年远赴加拿大,近三十年几乎就沒离开过这塊土地。
2006年5月,与1953年相距整整五十三年,我又回到了这里,回到了15楼前。多巧的是
二个“53”的数字呀,它们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吗?触景生情,一幕幕往事呈现在眼前。
父母亲人,叔伯邻里一个个音容笑貌浮现在脑海里,仿佛我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往事
如烟,真是弹指一挥间。
回到北美后,总是不能忘怀以往的一切。我决定写点中关村的事和人,抒发自己思乡的
情感,也愿与所有海外的中关村游子和关心中关村的人们共享。
中关村回顾(一) - 中关村的狼圈
上个世...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12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国内常粉不是一般的多哟
女党员潜伏蒋介石身边十年 如厕记录最高机密
今年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百年风云激荡中,重庆有哪些女性算得上影响历
史的巾帼英雄?市妇联经长期调研、精心筛选,推出了20位重庆历史上的 “百年巾帼
”。
今天,本报特别讲述这些巾帼女英雄的传奇故事,纪念她们为这座城市播撒的热血
和汗水,激励巾帼不让须眉的信念和干劲。
沈安娜:蒋介石身边的女卧底
抗战时期,延安窑洞里的中共中央总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蒋介石在政治、军事上的种
种企图;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北各地转战的中共中央对蒋介石的军事部署更是了如指掌
:蒋介石上午在重庆开会骂了娘,毛泽东晚上在延安窑洞里就能知道。
蒋介石身边的卧底到底是谁?她就是潜伏蒋介石身边10余年的美女速记员沈安娜,
被称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特别入党”打入国民党心脏
1938年初,一位年轻漂亮的小姐找到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朱家骅,这位只有23岁
的女孩就是沈安娜。原来,朱家骅曾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沈安娜曾在他手下当速记员。
但朱家骅并不知道,这位他认为安分守己的女职员,已为共产党做过3年的情报员。
女党员潜伏蒋介石身边十年 如厕记录最高机密 - 第五千秋 -
h*****9
发帖数: 6643
16
扎入蒋介石怀抱:张国焘在军统的日子
张国焘于1938年叛变投靠国民党,在蒋介石的要求下,张国焘正式加入了“国民政府
军事委员会调
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任特种政治问题研究所主任,少将军衔。在军统局里,
这可是—个不小
的官职。所以,不少原国民党特务都对张国焘嫉妒得要命。因为当时在军统局里,只有
戴笠和郑介民
是中将级,其他最多也只是少将。张国焘也确实十分得意,由于蒋介石还给了他一个军
委会中将委员
的空头衔,所以,他去军委会开会时,便穿上军服,挂上中将领章。但他也挺知趣,到
军统局工作
时,特别是去见戴笠时,大都穿便服。据曾任军统局七处处长的沈醉回忆说:“有一次
,戴笠约了几个
处长去吃饭,也邀了他,我们都是挂少将领章,只有他一个人挂中将领章,他便感到有
点尴尬,因为
别人虽只挂少将,但权力都比他大,他只是限于研究范围,所以大家在谈日常工作时,
他一言不发。”
张国焘在中共党内近18年,对于中共的所有内情基本掌握。对此,沈醉回忆说:“
戴笠企图利用
张国焘过去在中共的地位和关系,大搞对中共组织内部进行打入拉出的阴谋活动。最初
对张国焘寄以
极大的希望,满以为只要他能卖一...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763
17
81位民国院士近60人1949年后留在大陆:部分人的命运】
1948年,中国的内战正酣之际,第一届院士共81人诞生了,在 那个决定中华民族未来
命运同时也决定这些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精英的历史时刻,他们何去何从,陷于了痛苦之
中,有今日学者专门写下了他们的选择——《1949 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傅
国涌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选择呀!有的并不赞成共产主义但不想没有国家的流浪
留下了,有的认为自己并没做错什么大不 了钻到故纸堆里留下了,有的害怕台湾还是
不保留下了,当然也有毅然决然离开的,相当部分则是怀有极大的希望留下了,一如胡
风的伟大献词《时间开始了》,他 说的是伟大的新时代的时间开始了。中共接管政权
前后,共有22位院士离开大陆,28位人文组院士中留在大陆的18位(考古学家都在这个
组)。他们,除了那 个没有人格的郭沫若外,其他一律遭到改造、整肃、批判,更有
不堪忍受身心摧残与人格凌辱而自杀的。这里没有总结多少自杀的,下面转载的是一个
基本介绍,读后只有无语的份。
一、民国时期81位院士中离开大陆的22位院士
中研院院里14个单位,成建制 迁台的只有管理机构中央研究...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18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不过是老蒋的尾巴
分享到:
时间:2017-12-21 18:34
•来源: 察网
•作者: 鹿野
•浏览:317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所谓“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不仅不能代表朝鲜民族独立运动的正统或曰主流,而且恰恰
是在华朝鲜民族独立运动当中在朝鲜境内影响力最弱的一派。更有甚者,其存在的20多
年里除了跟随蒋介石支持皖南事变,就是清洗攻击独立运动内部的“朝鲜共产主义分子
”,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抗日行动特别是武装斗争。不但世界范围内没有一个国家承认
它,甚至将其视为宣传工具的蒋介石集团也因为其表现太差不好意思承认。近年来的相
关炒作恐怕不过是媒体舆论的“民国范儿”与极端“果粉化”的一个侧面罢了。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
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不过是老蒋的尾巴
近年来,随着朴槿惠到文在寅等韩国领导人访华时往往都要参观一下在华的“大韩民国
临时政府”,国内也出现...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094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Note (新天地),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留在大陆的中华民国院士之大结局(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0 13:38:21 2017, 美东)
1948年3月25日至27日,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代院长兼评议会议长朱家骅在南京主持召
开了最后一轮院士选举会。经过与会者五轮无记名投票,原定要选出的100名院士最后
只有81人通过。这81人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批院士。共分为三个组:数理组、
生物组、人文组。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
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
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
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
陆的高级知识分子;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贡献者等等。于是,一份经傅斯年、陈
...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78
20
【81位民国院士近60人1949年后留在大陆:部分人的命运】
1948年,中国的内战正酣之际,第一届院士共81人诞生了,在那个决定中华民族未来命
运同时也决定这些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精英的历史时刻,他们何去何从,陷于了痛苦之中
,有今日学者专门写下了他们的选择----《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傅国
涌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选择呀!有的并不赞成共产主义但不想没有国家的流浪留
下了,有的认为自己并没做错什么大不了钻到故纸堆里留下了,有的害怕台湾还是不保
留下了,当然也有毅然决然离开的,相当部分则是怀有极大的希望留下了,一如胡风的
伟大献词《时间开始了》,他说的是伟大的新时代的时间开始了。中共接管政权前后,
共有22位院士离开大陆,28位人文组院士中留在大陆的18位(考古学家都在这个组)。
他们,除了那个没有人格的郭沫若外,其他一律遭到改造、整肃、批判,更有不堪忍受
身心摧残与人格凌辱而自杀的。这里没有总结多少自杀的,下面转载的是一个基本介绍
,读后只有无语的份。
一、民国时期81位院士中离开大陆的22位院士
中研院院里14个单位,成建制迁台的只有管理机构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和...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张国焘在武汉宣布脱离共产党,各报刊着实热闹了一阵之后,渐渐平静下来。蒋介石对
张国焘的投靠,开始也高兴了一阵,他嘱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
“军统”)副局长戴笠照料一切。戴笠把张国焘安置在武昌的一座小洋楼里,并委托张
国焘的同乡、武昌警察局长蔡孟坚负责“保护”他。
大约在1937年五六月间,杨子烈和妹妹杨子玉带着张海威从延安来到武汉,全家再
次团聚了。
张国焘逃离陕北时,没有告诉杨子烈。当杨子烈得知张国焘在武汉脱离中共的消息
后,向中共中央组织部和毛泽东提出要求,要到武汉找张国焘。在得到批准后,杨子烈
一行先从延安到西安。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杨子烈痛哭流涕,声言要去劝说张国焘回
来。办事处的同志还想多做做她的思想工作,林伯渠说,没什么可做的了,她连孩子、
行李都带上了,要去武汉劝说,何必带这些呢-明摆着要走嘛!杨子烈来到武汉八路军办
事处后,周恩来同她谈话,希望她劝说张国焘,不要对党做得太绝了。杨子烈表示同意
。周恩来派邱南章把杨子烈姐妹和张海威送到了张国焘的住处。从此,杨子烈也是一去
不复返了。
过了不久,张国焘托人捎口信到江西萍乡家中,要其母亲到武汉来团聚。在其四弟...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22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苏联怎样帮中共夺取东北(2)
“记者”不是“作家”
我在中正日报做采访主任那一年,仅廿六岁,每天可以连续工作十六小时,不知疲倦,
那时白天出去采访,晚上回来看稿、写稿,仿佛混身是劲。那时各报所重视的是军事新
闻,吉普车开到第四绥靖区司令部和各地的师部,因为穿的是军官的服装,车子一开进
大门,卫兵便喊“敬礼”。采访上十分方便。
不久长春大学开学了,我是专任讲师,开的课程是国际公法、刑法和社会学,而不是新
闻。那时我写的新闻稿文艺气息很重,常受到张知挺先生的警告,他说:“记者不是作
家”,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就够了,不必用文学笔法去描绘,更不可像写小说般来写等写
。这些毛病,以后逐渐改正过来。与我受大学教育无关,因为我在大学时读的是法律。
而对国际公法,特感兴趣。
教书时讲法学方面的课程,虽是我的本行,但我真正的兴趣仍是文学,我在高中时代,
是一个文学迷,一心想成为作家,这倒和我的家世有些关连。因为我的伯父是个秀才,
他下关东,比我父亲早了几年,是个私塾先生,他的书桌上摆 红楼梦、西游记、三个
演义、水浒传等闲书,但他不许我们看,他要我们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和
易经以及全本古文观止。甚至连大学的注解“此章言天道也...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3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中国秘密战-6
第六章 反间谍与反间计延安公审汉奸连载: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作者:郝在今“特务
”,“侦探”,“奸细”,“间谍”。
非专业人士,有谁能够弄清这些专有名词的区别?反正这些人都是保卫部门“反”的对
象,于是有了“反特”、“反探”、“反奸”、“反谍”。
如果查阅字典,你会发现这几个词义在循环解释,还是区分不清。依照惯例,“特务”
的工作内容比较宽泛,从事情报、行动等秘密工作,包括保卫工作,都可算特务。侦探
的工作主要是刺探敌人的军情,可以临时使用平民充任,不像特务那样专业。奸细,则
特指背叛自己本来所属阵营而为敌方进行情报服务的人,属于政治定义而非专业定义。
间谍的定义最为严格,专指打入敌方阵营从事情报、行动工作的人,不像特务那样包括
在本机关从事的工作。在中共保卫系统中,战争年代经常要“反侦探”,抗日战争叫“
锄奸”,建国初期称“反特”,现在的标准说法是“反间谍”。
保卫工作有多项任务,反间谍,始终是最为重要的核心工作。
抗日战争的时候,反间谍叫做“锄奸”——铲锄奸细——为日本人服务的中国人是“汉
奸”呀!
中国不乏亡国灭种的历史,最为沉痛的教训之一是:强敌不可怕,更为危险的敌人还是
出卖...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568
24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人民无罪?
lz有些话过头了。tg虽然现在问题很大,但是当年的国府更是烂泥扶不上墙。给你看看
第一届中研院院士49年后的去留。
数理组 (27位)
姜立夫、许宝騄、陈省身、华罗庚、苏步青、吴大猷、吴有训、李书华、叶企孙、赵忠
尧、严济慈、饶毓泰、吴宪、吴学周、庄长恭、曾昭抡、朱家骅、李四光、翁文灏、杨
钟建、谢家荣、竺可桢、周仁、侯德榜、茅以升、凌鸿勋、萨本栋。
赴美:陈省身,李书华,吴宪
去台:吴大猷,朱家骅,凌鸿勋
病逝:萨本栋
生物组(25位)
王家楫、伍献文、贝时璋、秉志、陈桢、童第周、胡先驌、段宏章、张景钺、钱崇澍、
戴芳澜、罗宗洛、李宗恩、袁贻瑾、张孝骞、陈克恢、吴定良、汪敬熙、林可胜、汤佩
松、冯德培、蔡翘、李先闻、俞大绂、邓叔群。
赴美:陈克恢,汪敬熙,林可胜
去台:袁贻瑾,李先闻
人文组(28位)
吴敬恒、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余嘉锡、胡适、张元济、杨树达、柳诒徵、陈垣、
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李方桂、赵元任、李济、梁思永、郭沫若、董作宾、梁思成
、王世杰、王宠惠、周鲠生、钱端升、萧公权、马寅初、陈达、陶孟和。
赴美:李方桂,赵元任,萧公权
去台:吴敬恒,胡适,傅斯年,李济,
c*****3
发帖数: 1141
25
不少描述民国时期的书籍或文章都慨叹那个时期的知识份子,是一批有“骨气”而又“
好玩”、“有趣”且学问深厚之人。他们有时如孩童般天真,而且对于世事,亦常有惊
世骇俗的作为。显而易见,他们可以如此恣意妄为正是得益于民国政府的宽容。民国时
期,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蒋介石治下的南京、重庆国民政府,不仅礼遇知识份子,使其
成为高收入阶层,而且对于那些冒犯自己的知识份子也尽量包容。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开启了北洋军阀统治时代。当时,虽然军阀间混战不断,北
京政权更迭频繁,但除了土匪出身的张作霖,其他军阀都表现出对民国共和政体的尊重
。他们不管如何霸道,对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学校自治都不过多干涉,而且承认宪法
,敬畏法律程序,甚至对于公共舆论也十分忌惮。比如段祺瑞,当总理时就主张新闻自
由,后来虽然受到舆论强烈批评并最终下野,也依旧没有控制媒体。
还有袁世凯对待国学大师章太炎的态度也甚为有趣。1914年,民国最牛的大师之一章太
炎,因不满袁世凯的独裁统治,遂前往总统府去叫骂,并砸了总统府的家具。袁世凯只
是将其软禁在龙泉寺,并每月提供五百大洋作为生活费用,同时亲自手书下人八条保护
准则,其中包...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9677
26
新华社国民党战犯:
李宗仁
陈诚
白崇禧
顾祝同
朱家骅
顾维钧
薛岳
卫立煌
胡宗南
傅作义
孙立人等等
你说把军人列上罢了,连朱家骅、顾维钧都列上,恬不知耻
s*******w
发帖数: 2257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 刘云枫:傅斯年何许人也?
刘云枫:傅斯年何许人也?
送交者: 刘云枫 2014年08月15日21:46:02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傅斯年是谁?
为一个人,在新年的第一天,独自去看他的陈列,在我,是第一次。在他人,可能是去
看远在异乡的情人,比如网友之类。
这个人,叫傅斯年;这个地方,叫聊城。本来他是中国近代数一数二的人物,和胡适之
博士不相伯仲,可是,我们的教育卓有成效。我到聊城,入住如家酒店的时候,问服务
生:知道傅斯年纪念馆在哪儿吗?他说,没听说有这个纪念馆。但他非常热心,说问问
周围同事,再告诉我。但终究没有下文。
我怕他不是本地人,他又坚持说自己是本地的。
如果,聊城人都不知道傅斯年何许人,其他地方,还有几人能知道他呢?
所以,本文名为傅斯年是谁,以提醒国人,千万不要忘记那些为民族、国家争自由的伟
大先驱,不要忘记这位学贯中西的学者,不要忘记这位曾经的北大代校长,这位著作等
身的思想家,这位49年之后“逃到”台湾的学人,这位台湾大学校长。他在生命最后一
刻依然说:将没有钱上不起学的学生,拒之门外,是不近人情的。
祖上:七世祖傅以渐,是大清顺治朝第一任状元。康熙为傅家书写了“状元府第”的匾
额,...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8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来源: 千里 于 2016-03-29 11:24:30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
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
‘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
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
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
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
体操作。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指派的飞机也冒着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
等待被“抢救者”登机南飞。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
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
陆高级知识分子;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贡献者,等等。于是,一份经傅斯年、陈
雪屏和蒋经国三人共同商议拟定的“抢救”的名单很快出炉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陈寅恪辉煌的清华时代
1925 年2月,清华研究院筹备委员会成立,制定了相关章程,决定先开国学门一科。清
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又称清华研究院国学门,是清华大学为大学毕业和有一定国学根柢
者专设的学术研究机构。清华国学研究院自筹建之日起,便委托有关人士自国内外网罗
寻求国学界德高望重的学术泰斗来担任研究院导师。“导师”是当时中国二、三十年代
清华教职中一个特殊的称谓,这使它有别于其他一般教授。当时的校长梅贻琦先生在就
职演说中就曾说过这样的话: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这句话至今也是至理名言。
拥有一批高质、稳定的一流教师队伍,是一所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清
华国学研究院自筹建之日起,便委托有关人士自国内外网罗寻求国学界德高望重的泰山
北斗来研究院担任教职,专门聘为导师。
同年3月,经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先生特别推荐,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正式聘
请陈寅恪先生回国,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三先生一起出任国学研究院教授。
关于聘请陈寅恪先生为国学研究院一事,以前大家过分相信陈哲三先生文章中的那段“
传说”。在陈哲三先生的《陈寅恪先生轶事及其著作》一文中,自...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1948年学人抢救计划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
岳南
1948年11月29日,共产党所属东北野战军会同华北军区主力共100万人,在北平、天津
、张家口地区联合发起平津战役,与国民党军傅作义部60万人展开决战。12月12日,北
平城被解放军包围,南苑机场失守,国民党军气脉已竭,力不能支,平津即将陷落。蒋
介石急派飞机空投手谕致平津守军各军长,以鼓舞士气。手谕末尾以悲壮无奈的口气道
:“固守待援,不成功,便成仁。”13日,北平西效炮声隆隆,解放军发射的弹片从清
华园上空“嗖嗖”掠过,校内师生及家属大为惊恐,纷纷逃跑躲避,清华陷入混乱。鉴
于此情,校方只好宣布停课,师生员工自寻出路。
在国民政府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危急时刻,朱家骅、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
陈雪屏等在蒋介石授意下,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划”
细节办法,很快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名单包括四类:
(一)各院校馆所行政负责人;
(二)因政治关系必离者;
(三)中央研究院院士;
(四)在学术上有贡献并自愿南来者。
计划既定,立... 阅读全帖
p********7
发帖数: 18007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沈安娜
沈安娜曾在上海学习速记,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特别行动科”。1935年1月,沈
安娜前往杭州,凭借记录速度每分钟200字和一手好字,在浙江省政府担任机要速记员
,同年与浙赣铁路局职员华明之结婚(也是中国共产党情报员),很快得到浙江省政府
主席朱家骅信任。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她一度随浙江省政府西撤。1938年沈安娜辞职,准备经汉口前
往延安。在汉口,周恩来示意她通过朱家骅(时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之关系
,进入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当机要速记。时任中国国民党总裁之蒋介石,也想不
到身后之速记员是中国共产党卧底。[1]此后,沈安娜在中国国民党历次中央党、政、
军高层会议上担任速记,并通过丈夫华明之送出大量机密军事战略情报,从未暴露。直
至1949年5月上海易手,沈安娜才结束谍报工作,获中共集体通令嘉奖。此后,沈安娜
和丈夫在北京国家安全部工作,直至离休[2],曾任国家安全部咨询委员;1989年获颁
荣誉奖章及荣誉证书。[3]
2001年,中国共产党举行建党80周年纪念活动,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浙江嘉
兴南湖广场演出,沈安娜在公众场合首次现身。2010年6月16日...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3735
3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记念刘和珍君
断碑 - 三一八断碑
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国民军与奉军作战期间,两艘日本军舰护卫奉系军阀军舰
进入大沽口,并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开炮自卫还击,将日本军舰逐出
大沽口。事后,日本认为国民军破坏了《辛丑条约》,与英、美、法、意、荷、比、西
等8国公使,于16日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拆除大沽口国防设施
的要求,并限令48小时内答复,否则以武力解决。同时各国派军舰云集大沽口,用武力
威胁北洋政府。 1926年3月16、17日,在北京的国共两党开会,徐谦以中国国民党执行
委员会代表的身份同李大钊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决定,组织各学校和群众团体在
天安门集会。3月18日,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北京市党部、中共北方区委、北京市委、
北京总工会、学生联合会等团体,与80多所学校共约5000多人,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
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广场北面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和
他撰写的对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台前横幅上写着“北京各界坚决反对
八国最后通牒示威大会”。 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李大钊、赵世炎、陈乔年参加了大会
,大会主席、中俄大...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33
作者:张东园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
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
『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
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
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
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
体操作。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指派的飞机也冒着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
等待被「抢救者」登机南飞。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
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
陆的高级知识分子;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贡献者,等等。于是,一份经傅斯年、
陈雪屏和蒋经国三人共同商议拟定的「抢救」的名单很快出炉了,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
色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 阅读全帖
c*********e
发帖数: 16335
3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上个海归热潮的学人的结局。zz
蒋介石没抢救出去的大师们,文革期间一个不剩?
文章来源: 微信头条 于 2016-10-01 13:30:5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不代表本网立场!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
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
‘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
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
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
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
体操作。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指派的飞机也冒着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
等待被“抢救者”登机南飞。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
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
陆的高级知识分子;四是...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5
天下谁人不通共——笑侃中共地下党情报史
2016-12-15历史树 微信号lishishu888
功能介绍
这世间,没有哪一棵树比历史树更繁华。
历史树下,别说你看尽繁华。还没关注此号?很简单的,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后即可
加关注:
作者:黄河故人
来源:作者博客
天下无谍1.0版
把原来的帖子整理了一下,再加上一些别的网站转帖之后的跟帖爆料。1921年之后中国
情报史。基本上就是共产党、前共产党、潜在共产党同情者之间的明争暗斗。
▲《潜伏》剧照
共军就不说了,军统那里被共党渗透的一塌糊涂,中统那里颇有一批得力的人是前共产
党,能力最强的张冲成了中共同情者,要不是死得早,可能就被周公给招入麾下了(张
冲托孤周公,其子女都是中共)。
蒋介石到了台湾,带头扑灭共产党在台地下力量的,还是两个共党叛徒,一个是蔡孝乾
,一个是抓住蔡孝乾的谷正文。汪精卫那里,特务头子周佛海是中共创始人,党龄比共
党特务头子周公还长,而且没去苏联进修过,纯土产。手下几员大将丁默邨、李世群、
胡均鹤都是共党叛徒,胡均鹤还是赵尚志的亲妹夫。
汪精卫那里,身边的秘书有中共,76号的顾问有中共,军法处有中共,梅机关有中共,...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功能介绍 短史记栏目
原创2017-12-05杨津涛短史记微信号tengxun_lishi
功能介绍
短史记栏目。
文|杨津涛
考察“蒋介石有多少钱”,首先当然是要厘清他有多少私人财产。
炒股收入
蒋介石家境普通,早年参加革命,不事生产,自然没什么积蓄。1920年,蒋与陈果夫等
人筹组上海证券交易所五十四号经纪人号,取名“茂新公司”。生意差的时候,一天能
赚佣金三十多元,生意好的时候,能超过两千元。
因炒股收入,蒋介石一度生活奢侈。1920年岁末时,蒋介石核查账目,发现全年花费达
七八千元,于是在日记中写道:
“奢侈无度,游堕日增,而品学一无进步,所谓勤、廉、谦、谨四者,毫不注意实行,
道德一落千丈,不可救药矣!”
1922年,上海股市崩盘,蒋介石也没法再维持从前奢侈生活。
1924年,因葬母等原因,蒋介石欠下一大笔债务。他写信给张静江,希望以其“个人亏
空名义报销”债务。信寄出后,蒋介石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做了“自我批判”:
“今日为企图经济,踌躇半日。贪与耻,义与利四字,不能并行而不悖,而为我所当辨
。如能以耻字战胜贪字,此心超然于利义之外,岂不廉洁清高乎!一身之荣辱生死,皆
为意中事,安有顾虑余地乎!”...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etective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Detective
标 题: 谈中共地下党情报史——“不是我军太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2 11:32:25 2018, 美东)
怒狮之声2018-04-30
天下无谍 1.0版
把原来的帖子整理了一下,再加上一些别的网站转帖之后的跟帖爆料。1921年之后中国
情报史。基本上就是共产党、前共产党、潜在共产党同情者之间的明争暗斗。
共军就不说了,军统那里被共党渗透的一塌糊涂,中统那里颇有一批得力的人是前共产
党,能力最强的张冲成了中共同情者,要不是死得早,可能就被周公给招入麾下了(张
冲托孤周公,其子女都是中共)。
蒋介石到了台湾,带头扑灭共产党在台地下力量的,还是两个共党叛徒,一个是蔡孝乾
,一个是抓住蔡孝乾的谷正文。汪精卫那里,特务头子周佛海是中共创始人,党龄比共
党特务头子周公还长,而且没去苏联进修过,纯土产。手下几员大将丁默邨、李世群、
胡均鹤都是共党叛徒,胡均鹤还是赵尚志的亲妹夫。
汪精卫那里,身边的秘书有中共,7...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蒋介石无法抢救出境的大师们 文革期间一个不剩!(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8 14:06:27 2016, 美东)
1954年3月25日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蒋介石为第二任总统,胡适与锺莫德惠
(左一)、国大秘书长洪兰友(右一)代表国民大会致送总统当选赠书。(网络图片)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
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
‘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
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
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
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
体...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6566
39

[导读]近一二十年,广州不是中国最吸引眼球的城市,但这个城市却是真正的静水流深
,政府的相对节制,以及市民社会的茁壮成长。温和,包容,自由,平等,平民,是广
州的城市精神。
广州 只相信改变
从赵佗建城到“番鬼望波罗”
一座建城两千余年的南中国大都会,既古老又时尚。她的肩上,曾经背负着历史的光荣
与沉重,又不时装载进新的时尚和活力;很老,又很年轻;很传统,又很新潮;很驳杂
,又很纯真,这就是广州。
两千二百年前,一个名叫赵佗的龙川县令的营造,令这座城市有了雏形。之后的一千年
,在以北方为政治中心的好几个朝代,广州一直是一个不太显眼的角色,直到唐朝,广
州才迎来她最初的辉煌:因为这座城市建在珠江边——珠江是通向南中国海和世界所有
大洋的出口,于是广州成为中国一千年里对外国外洋最重要的贸易窗口、文化输出和输
入基地,唐玄宗特地在广州设立了一个叫“市舶司”的管理商船贸易的机构。
南宋时,广州港已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那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
帝国,当时中国的铜钱,就像今天的美元一般通用,外国商人会随船带走大量中国铜钱
,所以朝廷驻广州的贸易官员有一个特别的任务:上外国...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马英八:我弟弟要滚蛋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鲜为人知的蒋介石和中共「抢人计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29 22:05:33 2016, 美东)
作者:张东园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
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
『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
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
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
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
体操作。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指派的飞机也冒着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
等待被「抢救者」登机南飞。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1
我回去与否呢?最后我决定了,中国是我的祖国,我的家乡,我是穷人出身,革命有利
于穷人。而且,我想我可以做一些对于中国数学来说是重要的事情。——华罗庚
1950年3月27日,中国各大城市的报纸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条新闻:“闻名全世界的我
国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已于本月16日自美国返抵首都北京,并已回清华大学任教。华氏
系于1946年应美国伊利诺大学之聘,前往讲学。华氏回到清华大学以后,受到该校学生
的热烈欢迎。华氏在回国途中曾发表一封信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号召留美学生回国为
伟大的祖国建设和发展而努力。”
这则新闻中的一句话与史实不符:“华氏系于1946年应美国伊利诺大学之聘,前往讲学
”。真实的情况是:1946年7月,华罗庚和曾昭抡两位教授,带领孙本旺、唐敖庆、朱
光亚、王瑞駪等学生一行7人,从上海登船前往美国,并非讲学,而是受民国政府派遣
,赴美考察原子能科学。
1950年3月11日,新华社向全世界播送了华罗庚在归国途经香港时写下的《致中国全体
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写道:“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这句话在当
时的留学生中引起相当共鸣,余音绕梁,回荡至今。
如今,我看见:历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陈寅恪辉煌的清华时代
1925 年2月,清华研究院筹备委员会成立,制定了相关章程,决定先开国学门一科。清
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又称清华研究院国学门,是清华大学为大学毕业和有一定国学根柢
者专设的学术研究机构。清华国学研究院自筹建之日起,便委托有关人士自国内外网罗
寻求国学界德高望重的学术泰斗来担任研究院导师。“导师”是当时中国二、三十年代
清华教职中一个特殊的称谓,这使它有别于其他一般教授。当时的校长梅贻琦先生在就
职演说中就曾说过这样的话: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这句话至今也是至理名言。
拥有一批高质、稳定的一流教师队伍,是一所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清
华国学研究院自筹建之日起,便委托有关人士自国内外网罗寻求国学界德高望重的泰山
北斗来研究院担任教职,专门聘为导师。
同年3月,经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先生特别推荐,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正式聘
请陈寅恪先生回国,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三先生一起出任国学研究院教授。
关于聘请陈寅恪先生为国学研究院一事,以前大家过分相信陈哲三先生文章中的那段“
传说”。在陈哲三先生的《陈寅恪先生轶事及其著作》一文中,自...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turnee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王丹红:1950年代华罗庚回国前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2 09:26:57 2017, 美东)
我回去与否呢?最后我决定了,中国是我的祖国,我的家乡,我是穷人出身,革命有利
于穷人。而且,我想我可以做一些对于中国数学来说是重要的事情。——华罗庚
1950年3月27日,中国各大城市的报纸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条新闻:“闻名全世界的我
国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已于本月16日自美国返抵首都北京,并已回清华大学任教。华氏
系于1946年应美国伊利诺大学之聘,前往讲学。华氏回到清华大学以后,受到该校学生
的热烈欢迎。华氏在回国途中曾发表一封信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号召留美学生回国为
伟大的祖国建设和发展而努力。”
这则新闻中的一句话与史实不符:“华氏系于1946年应美国伊利诺大学之聘,前往讲学
”。真实的情况是:1946年7月,华罗庚和曾昭抡两位教授,带领孙本旺、唐敖庆、朱
光亚、王瑞駪等学生一行7人,从上海登船前往美国,并非讲学,而是...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4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1948年学人抢救计划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1948年学人抢救计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9 08:43:59 2013, 美东)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
岳南
1948年11月29日,共产党所属东北野战军会同华北军区主力共100万人,在北平、天津
、张家口地区联合发起平津战役,与国民党军傅作义部60万人展开决战。12月12日,北
平城被解放军包围,南苑机场失守,国民党军气脉已竭,力不能支,平津即将陷落。蒋
介石急派飞机空投手谕致平津守军各军长,以鼓舞士气。手谕末尾以悲壮无奈的口气道
:“固守待援,不成功,便成仁。”13日,北平西效炮声隆隆,解放军发射的弹片从清
华园上空“嗖嗖”掠过,校内师生及家属大为惊恐,纷纷逃跑躲避,清华陷入混乱。鉴
于此情,校方只好宣布停课,师生员工自寻出路。
在国民政府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危急时刻,朱家骅、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
陈雪屏...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5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国民党去台高官大结局
2013年10月21日18:03
蒋介石在台湾生活了20多年后,带着“反共复国”的梦想去了另一个世界,那些跟随蒋
介石赴台的文臣武将们,也都在海峡彼岸相继作古。
何应钦(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字敬之,中国贵州兴义人,在蒋介石统治
大陆20多年中,何应钦可谓位极人臣。他与蒋介石既是校友又曾共事,虽未结金兰却有
知遇之恩。但两人既有权力之争,又要互为利用,关系极为微妙。
诚如老蒋所说:“没有我蒋中正,绝不会有何应钦。”赴台之后,何应钦非常识趣地做
了顺民。并为黄埔军校校旗设计者,也是中华民国国徽设计者(因青天白日圆形体第一
次出现在黄埔军校校旗中)
白崇禧(1893年-1966年),字健生,广西临桂县人,回族,属国民党桂系中心人物,
地位仅次于李宗仁,与李宗仁合称“李白”。系陆军一级上将,有“小诸葛”之称。国
共内战,从武汉与四野周旋,终不剩一兵一卒,退撤台湾。1966年在台湾去世,安葬于
台北六张犁回民公墓。
白崇禧的儿子为知名作家白先勇
陈诚(1898年1月4日-1965年3月5日)前中华民国副总统,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
将,历任台湾省政府主席,中国国民党副...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46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马共陈平总书记在中国
马共陈平总书记在中国
2017-09-27 09:22:56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张泰永
点击:2015 评论: 0(查看)
0
作者按:为了纪念和缅怀我们敬爱的领袖陈平总书记逝世4周年,请允许笔者把去
年编译的《陈平总书记在中国》(全文),经整理后重发给感兴趣的读者参阅,读者将
看到,这是总书记在为党为人民而奋斗的一生中,既神秘和充满传奇色彩而又既复杂无
奈和需要机智应对局面剧变的一段宝贵经历。 另外,感谢一位热心网友寄来一篇昆仑
策网发表的介绍中共在隐蔽战线上斗争经验的文章:《漫谈中共地下党情报史》,愿与
大家分享。
陈平总书记在中国(全文)
张泰永编译
1955年12月底,轰动一时的华玲和谈失败后,国内外形势继续发展,但马共进行的
抗英战争,由于敌我军事力量对比异常悬殊,兵员伤亡惨重,环境越来越险恶,而走向
低潮。在这种形势下,马共中央于1959年10月召开了第十一届扩大的中央全会,决定采
取偃旗息鼓、等待时机、转变斗争方式的方针,同时决定派马共总书记陈平以及李安东
、陈田等中央领导人出国,研究马来亚革命问题,开展国际活动,加强与各国兄弟党的
联系,以争取国际援...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大陆时期,蒋介石有多少钱?|短史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24 08:35:15 2018, 美东)
原创2017-12-05杨津涛短史记微信号tengxun_lishi
功能介绍
短史记栏目。
文|杨津涛
考察“蒋介石有多少钱”,首先当然是要厘清他有多少私人财产。
炒股收入
蒋介石家境普通,早年参加革命,不事生产,自然没什么积蓄。1920年,蒋与陈果夫等
人筹组上海证券交易所五十四号经纪人号,取名“茂新公司”。生意差的时候,一天能
赚佣金三十多元,生意好的时候,能超过两千元。
因炒股收入,蒋介石一度生活奢侈。1920年岁末时,蒋介石核查账目,发现全年花费达
七八千元,于是在日记中写道:
“奢侈无度,游堕日增,而品学一无进步,所谓勤、廉、谦、谨四者,毫不注意实行,
道德一落千丈,不可救药矣!”
1922年,上海股市崩盘,蒋介石也没法再维持从前奢侈生活。
1924年,因葬母等原因,蒋介石欠下一大笔债务。他写信给张静江,希望以...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30谌旭彬 短史记
原创2017-12-30谌旭彬 短史记 微信号tengxun_lishi
功能介绍
短史记栏目。
文|谌旭彬
1960年初,由“中国男星第一人”赵丹主演的大型历史纪录片《鲁迅传》,正式启动。
传主之身份、演员之规格与高层之关注,让这部影片理所当然地成了当时文艺界万众瞩
目的对象。
然而,折腾了三年之久,《鲁迅传》只留下了一部蹩脚的上集剧本……
献礼片
关于拍摄《鲁迅传》的缘起,按当年参与其事的沈鹏年的说法,与周恩来的指示有重要
关系。在《行云流水记》中,沈鹏年写道:
“(两年前)叶以群根据周总理的创议,写了《艰难时代——鲁迅在上海》的电影文学
剧本。那时正处于‘大跃进’的高潮,负责上海市委领导工作的那个‘好学生’,提出
要‘超越鲁迅’。他的文章在《红旗》杂志上发表后,周总理认为,要‘超越鲁迅’首
先应该了解和学习鲁迅。为此,他希望上海能够拍摄一部关于鲁迅的故事影片,更好地
帮助群众了解和熟悉鲁迅。于是,叶以群在石西民的支持下,在1958年12月写出了电影
文学剧本的初稿;1959年3月又印出了剧本的修改稿。九个月过去了,上海方面意见不
一。他很想听听总理的意见……”
叶以群... 阅读全帖
h*d
发帖数: 19309
49
来自主题: THU版 - 叶企孙与清华大学 ZZ
发信人: whose (张德平), 信区: TsinghuaCent
标 题: 叶企孙与清华大学 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May 4 21:56:56 2011), 站内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大会,隆重表彰研制“两弹
一星”的功臣,共有23位科学家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勋章”。分别是:于敏、王大珩、
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
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
钱骥、钱三强、郭永怀。其中王淦昌、赵九章、钱三强、王大珩、彭桓武、屠守锷、邓
稼先、朱光亚等最著名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是叶企孙曾亲自指导过的学生。
而周光召、程开甲、钱骥、于敏等,则是叶企孙学生的学生。

生于上海的叶企孙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18年清华学校毕业,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
系就读。1920年获硕士学位,转赴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实验物理。1923年获哲学博士学
位,旋即旅游考察欧洲各国的著名大学,并寻访与国际一流大师交流。1924年,叶企孙
回国,应东南大学之聘,...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电影《鲁迅传》胎死腹中之谜|短史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 20:23:02 2018, 美东)
原创2017-12-30谌旭彬 短史记 微信号tengxun_lishi
功能介绍
短史记栏目。
文|谌旭彬
1960年初,由“中国男星第一人”赵丹主演的大型历史纪录片《鲁迅传》,正式启动。
传主之身份、演员之规格与高层之关注,让这部影片理所当然地成了当时文艺界万众瞩
目的对象。
然而,折腾了三年之久,《鲁迅传》只留下了一部蹩脚的上集剧本……
献礼片
关于拍摄《鲁迅传》的缘起,按当年参与其事的沈鹏年的说法,与周恩来的指示有重要
关系。在《行云流水记》中,沈鹏年写道:
“(两年前)叶以群根据周总理的创议,写了《艰难时代——鲁迅在上海》的电影文学
剧本。那时正处于‘大跃进’的高潮,负责上海市委领导工作的那个‘好学生’,提出
要‘超越鲁迅’。他的文章在《红旗》杂志上发表后,周总理认为,要‘超越鲁迅’首
先应该了解和学... 阅读全帖
1 2 3 下页 末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