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心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4
发帖数: 335
1
看到了斑竹的置顶声明,但似乎这里最近还有不少有关法轮功的文章,所以冒昧一贴,
在此仅请斑竹谅解,这帖意在劝善救人,谢谢
更多真相, 请到真相之光俱乐部
http://www.mitbbs.com/club_bbsdoc2/everybodydeservestruth_0.htm
法轮大法是佛法
http://www.mitbbs.com/club_bbsdoc/FalunDafaistheBuddhaFa.html
http://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14/11/15/明慧法会--大法得/a>
【字号】大 中 小
明慧法会| 大法得人心
文/东北大法弟子 云真
【明慧网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梦想成真
我于一九九六年五月通过家人介绍喜得大法。刚看《转法轮》时,看看就睡,一睡就做
些特殊的梦。我梦见自己坐在一艘巨轮船头的边缘,双腿垂在船舷下,当我低头看时,
不由得惊呆了,那只船的高度有一栋摩天大楼那么高,下面的海水好似黑色的深渊。还
有一次梦见师父从远处走来,站在我的窗前默默的看着我,然后向西方飘然而去。
那时我还没有修炼的念头,对师父说的给修炼人... 阅读全帖
u*****a
发帖数: 9489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umutata (土著人),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孟子曰“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琐男之谓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30 22:18:16 2015, 美东)
“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孟子,梁惠王上)
从前在国内上学时,读这句话,一直没有真正明白。后来来了美国读了博士,见识了这
里的众多琐男,才算是明白了
孟子所说的“士”,这种没有恒产也能有恒心的人,放到今天就是琐男啊!所谓“民”
,就是普通人了。孟子说,普通人无恒产就无恒心,只有“士”才能即使没有恒产,也
一样能有恒心。也就是说,“士”的生活要求比正常人低,“恒心”也比正常人廉价。
这说的可不就是琐男嘛!正常人没钱花没逼操,早就想方设法挣钱搞女人去了,能合法
打工就去干活挣钱,否则甚至不惜去偷去抢,谁有那个耐性拿着比餐馆刷盘子还少的钱
,撸管撸得手都起老茧了,还不抛弃不放弃下定恒心为人类科学事业奉献啊?而琐男,
没钱没逼,过着偷厕所卷纸撸管的生活也要坚持学术理想不放弃,全神贯注搞科研!琐... 阅读全帖
u*****a
发帖数: 9489
3
“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孟子,梁惠王上)
从前在国内上学时,读这句话,一直没有真正明白。后来来了美国读了博士,见识了这
里的众多琐男,才算是明白了
孟子所说的“士”,这种没有恒产也能有恒心的人,放到今天就是琐男啊!所谓“民”
,就是普通人了。孟子说,普通人无恒产就无恒心,只有“士”才能即使没有恒产,也
一样能有恒心。也就是说,“士”的生活要求比正常人低,“恒心”也比正常人廉价。
这说的可不就是琐男嘛!正常人没钱花没逼操,早就想方设法挣钱搞女人去了,能合法
打工就去干活挣钱,否则甚至不惜去偷去抢,谁有那个耐性拿着比餐馆刷盘子还少的钱
,撸管撸得手都起老茧了,还不抛弃不放弃下定恒心为人类科学事业奉献啊?而琐男,
没钱没逼,过着偷厕所卷纸撸管的生活也要坚持学术理想不放弃,全神贯注搞科研!琐
男跟“士”一样,有低人权优势,搞科研的恒心比正常人廉价多了。
孟子的话放在现代,应该改成:
“无钱屄而有科学者,惟琐为能;若民,则无钱屄,因无科学。”
n*****g
发帖数: 4117
4
☆─────────────────────────────────────☆
JGG (三月的天真) 于 (Mon Mar 23 00:59:08 2009) 提到:
你是怎样的一个偷心者?
想要得到自己仰慕已久的人的青睐吗?那样的话就要运用各种手腕哦,对待不同的人要
运用不同的方法。爱情有很多种得手的方法,你是个怎样的偷心者?我们来测试一下吧
1.你认为自己的作息时间是完美无缺的吗?
是的————前进至问题3
不会,我喜欢赖床————前进至问题2
2.如果有人发短信给你,再忙也会回复吗?
是的————前进至问题3
懒得回就算了————前进至问题4
3.你的记事本上有属于自己的标记吗?
有————前进至问题5
跟普通记事本没两样————前进至问题4
4.你曾经为自己设计LOGO吗?
有,还到处留下这个符号————前进至问题6
从没做过这样的事——前进至问题5
5.你会因
g*********n
发帖数: 808
5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
觉悟无常 生厌离心
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
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
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
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
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
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
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心
问:【二、阿赖耶识是变异性、是生灭法,阿赖耶识里含藏著真如,此真如才是不
生不灭的。真如就像金矿中的黄金,黄金成分早已经决定,而阿赖耶识就像金矿中其他
的杂质。】
答:阿赖耶识心体,绝非变异性,绝非生灭法; 佛说阿赖耶识心体即是未来佛地
之真如心体无垢识故。然而 佛说阿赖耶识非断亦非常,此谓阿赖耶识心体虽然常住不
坏、性如金刚,体恒常住而自性恒不变易,永远显示其“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真如性
,然此真如性之心体中,却含藏著无始以来七识心王所造作之一切善恶业种,及所熏习
之邪见与无明种子,令诸业种、无明……种子等流注不断。由含藏如是善恶业种、无明
种子……等故,致令有情轮回生死,六趣受生、流转无尽,故名其第八识为流转真如、
邪行真如,即名此第八识心体为阿赖耶识。由于第八识心体有如是分段生死之业种等等
流注不断,由有七识心王及诸种子流注不断,故说阿赖耶识非常,即是《大乘起信论》
中一心二门所说之生灭门也!由是缘故施设第八识心体名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者即是执
藏分段生死种子而流注不断之意故,即是集藏、所藏、能藏之意故。
如是心体常住、性如金刚、永不能坏;乃至集十方诸佛威神之力为一力,亦不...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心的修法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居士)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曰:「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
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
生生有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
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又《安乐集》曰:「依天亲《
净土论》(即《往生论》)云,凡欲发心会无上菩提者,有其二义:一者,先须离三种
与菩提门相违法。二者,须知三种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
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方便门
,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顺菩提门者
,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即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一者无染清净
心。不为自身求安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违菩提门。是故无染清
净心是顺菩提门。二者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三者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
生得大菩提故。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菩提是毕竟常乐处,若不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
者,则违菩提门。...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2192
8
《大智度論》中四無量心的地位及修持
釋海實
大   綱
一、前 言
二、四無量心
(一)慈、悲、喜、捨義
(二)無量義
三、龍樹對四無量心的立場
(一)承續《阿含經》解脫的立場
(二)以三種緣明不共二乘之差別
四、四無量心的修習方法
五、結 論
【參考書目】
一、前 言
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在原始佛教中,本是佛陀所重視的修行法門之一。世
尊不但順應當時沙門、婆羅門等,希求生梵天而教授其法,[1] 更進而開示,修四無量
心能得無量心解脫的要義。但至部派時期、聲聞學者卻將四無量心視為是勝解觀(假想
觀)、一般的世俗定法,僅能降伏煩惱,不能依此引發無漏慧得証解脫。直至大乘佛法
的興起,龍樹菩薩以一切法無自性空的立場,來解說四無量心,這才又回復佛陀的本懷
,並以三種緣(眾生緣、法緣、無緣),來論述當時聲聞學者對四無量心的錯誤觀點。
此外,慈悲本是佛教的精髓,大乘行者無不以此為要著。而長養慈悲的方法,不外乎是
修習四無量心。那四無量心要如何修習才能與菩薩道相吻合呢?龍樹又如何解說四無量
心,如何會通原始佛教解脫的立場呢?今即對此等問題,以本文略加探討。
二、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又名四梵行...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9
中国哲学中的心物问题
张岱年
心物问题,亦即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在西方近代哲学
中,关于精神与物质的问题讨论较多。在中国先秦哲学中,对于心物问题已有所讨论。
到中国近古时代 (宋元明清时代),许多哲学家更对于心物问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争论
。所以,应该承认,心物问题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心亦即主体,物亦即客体。但是主体客体的名称是古代所未用的。在古代哲学中,
与主体相当的名词是“己”,与客体相当的名词是“物”。《中庸》云:“诚者非自成
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己与物即主体与客体,亦称为内外,《中庸》又说:“合外
内之道也”。外即客体,内即主体。近几年来,有些论者认为,中国哲学专讲“天人合
一”,而忽视“主客”之别,其实并不符合事实。中国哲学确实强调“内外”的统一,
但也承认内外的区别。
在西方哲学中,哲学史家常将精神与物质的问题与思维与存在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来
讲,或将精神与物质的问题归并到思维与存在的问题。这是因为,西方哲学中所谓“理
念”或“观念”往往是与思维有密切联系的,所以哲学史家将关于“理念”的问题归结
为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嗔心浅探 zt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最佳良方,修习之不仅是吾人处世之妙
方,也可成办吾人出世之事业,对吾人修行正法乃至究竟解脱皆具
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嗔心功德菩萨戒我执
作者简介:释圣醒,闽南佛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生。
佛法是...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嗔心浅探 zt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Thu Nov 3 20:00:40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解脱与慧解脱
(以下经文选自大正藏及庄春江南北阿含对照网站 http://agama.buddhason.org/SA/index.htm)
依杂阿含392经,心解脱、慧解脱显然不一样。
依杂阿含710、1027经,说的更明白「离贪欲者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
可心解脱,没特定指明,有时指整个十结解脱。
若有上下文,则依上下文中所指来说明心解脱。
如果上下文有谈到”喜贪尽”,”欲贪尽”
那心解脱应该只是指 断贪 而已。
(例如 杂阿含1、2、250、710经)
如果心解脱与慧解脱连用,我认为
心解脱指断欲界贪,有时又指断三界贪,或四果向
而慧解脱则指十结尽断,究竟涅盘。
依杂阿含1经,“喜、贪尽”就可以心解脱,
“喜、贪尽”依字面是断除欲界、色界、无色界之喜爱、贪,(没说 断无明)
如此就可以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也就是四果向,可以自证”我生已尽。…”
甚至,再更退一步,依杂阿含2、250经。”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依杂阿含2经,
也就是只要断欲界贪,就可以心解脱,可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
如此说来,三果就可心解脱。
心解脱看来有各种程度,从三果、四...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3
☆─────────────────────────────────────☆
Yisu (yisnotme) 于 (Wed Aug 11 11:49:22 2010, 美东) 提到:
为了表示对"初果解脱者"的尊敬和方便大家集中学习。 本线程为初果解脱者专用贴, 其
它人请不要跟贴。 以后所有的关于初果解脱者的言论都将被集中收集并转移到在这里。
任何自认已经证得初果的同学, 请到这里发贴。 其它地方的新贴我们将为您转到这里
来, 以方便我等末学的集中学习。
感谢开示
先听一段佛经, 中间休息我们会陆续放佛经。
白话大般涅槃经卷第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不肖弟子释净胜白话译
寿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与大比丘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后围绕。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以佛神力出大音声。其声遍满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今日如来应正遍知。怜愍众生覆护众生。等视众生如罗睺罗。为作归依屋
4缶跏雷鸾鶚劇R磺兄谏粲兴伞=裣た晌省N詈笪
这是我亲耳听佛所说的。
一天佛来到拘尸... 阅读全帖
j********0
发帖数: 47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禪宗的开悟明心如何印证?
前言:

禪宗的开悟明心之印证,必须经过三量的检验:也就是圣言量、比量、现量这三量来验
证。圣言量就是他的所悟必须符合 佛陀经典的开示和大菩萨论中的开示,乃至禪宗真
悟祖师的开示与公案,真悟者也必定能够理解。
然而其中不仅是智慧上的印证,开悟明心的菩萨必定也要先修行菩萨六度,要有菩
萨种性,也就是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禪定、般若等六度的修行与功德。
在上一篇「禪宗的开悟明心是什麼意思?」的文章中,( http://www.chinafowang.com/bbs/viewthread.php?tid=84358&extra=page%3D1 ) 我们提到开悟明心就是实证第八识如来藏,第八识如来藏有祂自己的功能体性,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能生万法的体性,是真实与如如的体性、是离见闻觉知的体性,这些在经典上都有说明。而六祖大师在开悟明心时也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由此证明开悟明心时必定要亲证如来藏的这些自性。
以下我们用「圣言量」(经典、论典和真悟祖师之开示)和「现量、比量」来说明开
悟...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5
心经略说
2011-08-22 21:23:0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98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这是先师夏莲老讲《心经》时的一句宝贵开示..... 正
是画龙点晴。修行无论那一宗,都必须以般若为导引,才能直趋觉岸......(以一九八
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
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
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
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
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
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婆伽...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心如狂象当调服:九住心(驯象)图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57:45 2014, 美东)
原文地址:心如狂象当调服:九住心(驯象)图解作者:德格宁玛嘉绒寺
[转载]心如狂象当调服:九住心(驯象)图解
从前,我的心四处攀缘,但现在我已经调御内心,如同驯象师制服狂象。飘浮的人,无
法证得究竟法喜。佛教中经常用驯象来喻示调心。在寺院的墙壁壁画上有幅《修定图》
描述修行者净化心灵成长之图。图用象来比喻学习佛法的几个阶段,意思是说人刚学佛
时就像那不羁不驯的黑象一样,思想不开悟,障碍重重,必须加以强制。猴子和火焰是
象征佛教哲理中所说的“心”。当M障和心灵得到了净化,由强制达到了自觉自愿,就
和那象的颜色由黑逐渐变白、脾气由暴躁变驯服一样,彻底开悟了。再看看那背景,山
脚下水浪翻滚,沿途风光枯燥;而山顶上却是花红柳绿、白云缭绕,星辰日月争辉。--
--主题推荐
出家人表用功...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音心咒转经轮功德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
妙相庄严普摄庶类
悲心恻怛广度群萌

大士现千手眼遍提普照
众生当一心志归命投诚
“现今之世,危险之极,倘能至心常念佛号,兼念观音圣号,则必能逢凶化吉,遇难成
祥。肯息心阅文钞等,则亦可以备知修持之道矣。”
“昨接来书,不胜慨叹。既知其病,又知其药,不肯即服,又复问药,岂非无事生事。
至于念佛也好,念观音也好,何必多此一种闲计较。光以末劫苦重,观音悲深,故每令
人兼念,以期速获慈护也。然念佛亦非无感通,而念佛亦非不可兼念观音也。专兼均可
,佛亦曾令人念,故知了无妨碍也。若念弥陀求生西方,又念药师求生东方,则不可。
弥陀,观音,同是一事。而观音悲深愿重,故当兼念,以期速得感通也。所有闲议论,
均用不著。古人云,遵其所闻,行其所知,此二句,乃真实修持之龟鉴也。观音乃过去
古佛,为弥陀辅弼。念观音求生西方,亦可如愿,有何不可。念观音,地藏,弥陀等功
德之校量,乃令人发决定念佛心,不可有游移之念而已。若死执其语,不会其意,则成
佛怨矣。现在大家通在患难中,当为一切人说解除患难之法,唯有改过迁善,敦笃伦常
,至诚恳切,称念观音名号,为唯一无二之妙法。...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智者大师论修禅的发心
有十种行人。发心修禅不同。多堕在邪僻。不入禅波罗蜜法门。何等为十。
一为利养故。发心修禅。多属发地狱心。
二邪伪心生。为名闻称叹故。发心修禅。多属发鬼神心。
三为眷属故。发心修禅。多属发畜生心。
四为嫉妒胜他故。发心修禅。多属发修罗心。
五为畏恶道苦报。息诸不善业故。发心修禅。多属发人心。
六为善心安乐故。发心修禅。多属发六欲天心。
七为得势力自在故。发心修禅。多属发魔罗心。
八为得利智捷疾故。发心修禅。多属发外道心。
九为生梵天处故修禅。此属发色无色界心。
十为度老病死苦疾得涅槃故。发心修禅。此属发二乘心。
就此十种行人。善恶虽殊。缚脱有异。既并无大悲正观。发心邪僻。皆堕二边。不趣中
道。若住此心。修行禅定。终不得与禅波罗蜜法门相应。
云何名菩萨发心之相。所谓发菩提心。
菩提心者。即是菩萨以中道正观。以诸法实相。怜愍一切。起大悲心。发四弘誓愿。
四弘誓愿者。一未度者令度。亦云众生无边誓愿度。
二未解者令解。亦云烦恼无数誓愿断。
三未安者令安。亦云法门无尽誓愿知。
四未得涅槃令得涅槃。亦云无上佛道誓愿成。
此之四法。即对四谛。
故缨络经云。未度苦谛令度苦谛。未解集谛令解集谛。未安道谛令
d*********d
发帖数: 192
19
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
——清华大学科技园演讲
(2010年6月25日晚上)
主持人致辞:
晚上好,非常感谢大家光临清华科技园!在讲座开始之前,首先,我对今天的主讲人—
—索达吉堪布作个简单介绍:
索达吉堪布,是喇荣五明佛学院汉僧部的主管大堪布,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曾
先后随晋美彭措法王前往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英国、日本、印度、泰国
、新加坡、马来西亚、不丹、尼泊尔等国家弘法,并被推任为美国纽约喇荣显密中心的
导师。
在著书方面,堪布的著作令人叹为观止,现已印刷出版的就有九十多本,累计字数超过
千万。
在学识方面,堪布对戒律、俱舍、中观、因明、般若等五部大论精通无碍,并通过现代
网络技术弘扬佛法,影响非常广泛。
在修为方面,堪布对时轮金刚、大幻化网、大圆满等,都证达了不可思议的境界。
在慈善方面,堪布从2007年起发起“启动爱心”的倡议,号召佛教徒在保护动物的同时
,也应关爱自己身边的可怜人。并身先士卒,先后在藏地建立了智悲小学、养老院、居
士林、小沙弥学院等;资助大量失学的高中生、大学生;在几所中学分别设立奖学金;
救济了很...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是谁伤了我们的心 (ZT)
☆─────────────────────────────────────☆
wisdomlover (一片冰心在玉壶) 于 (Fri Aug 12 14:13:32 2011, 美东) 提到:
是谁伤了我们的心
2011年6月21日 谭铭
我们内心的痛苦并不是外境造成的,而是内心生起的厌恶、痛恨、忧愁和畏惧等情
绪造成的。所以,心灵的一切痛苦,完全是心自己造成的,根本不是外境造成的!
心的这种“自我伤害”的秉性是一种病,这种病也被称为烦恼,去除存在于心灵之
上的这种病是修习佛法所要完成的根本任务。当我们将存在于自心之上的这种疾病去除
之后,我们的心就获得了自在。有时候,我们说外境系缚了自己的心,其实这也不是事
实,外境根本不会系缚我们的心,是我们的心以外境为缘,自己系缚了自己。当自心不
再被内在的烦恼习气所系缚,我们的心就获得了自由。
如何才能去除存在于心灵之上的这种“自我伤害”的疾病呢?要修习安忍!所谓安
忍,就是在六根感知不悦意的外境之后,内心学会如如不动,继续保持安乐与祥和,坚
决不让忧愁、痛苦、怨恨等负面的心态在心中生起来。...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1
☆─────────────────────────────────────☆
jazztech (铁爵士) 于 (Tue Oct 19 09:54:28 2010, 美东) 提到:
Thx.
☆─────────────────────────────────────☆
SeeU (See you) 于 (Tue Oct 19 12:54:20 2010, 美东) 提到:
心解脱 ceto-vimutti
杂阿含七一0经
贪欲染心者,不得、不乐;无明染心者,慧不清净。
是故比丘离贪欲者 ,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
若彼比丘离贪欲,心解脱,得身作证;离无明,慧解脱。
是名比丘断爱缚、结,慢无间等,究竟苦边」

☆─────────────────────────────────────☆
jazztech (铁爵士) 于 (Wed Oct 20 12:53:24 2010, 美东) 提到:
能展开解释一下“心”指的是啥?解脱总有个主体吧?
☆─────────────────────────────────────☆
bdbd (kakali) 于...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22
发菩提心在佛教中是非常根本和重要的事情。很多部佛经都有专门的“发菩提心品”。
对于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如何能发菩提心,作了详细的说明。
以下是《大方便佛报恩经》中的“发菩提心品”。这个比《庄严菩提心经》中讲得要好
懂一些。
《大方便佛报恩经》
http://www.qldzj.com.cn/htmljw/0427.htm
(失译人名出后汉录,乾隆大藏经,大乘单译部)
发菩提心品第四
尔时会中有一大菩萨摩诃萨。名曰喜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仰白如来
。而作是言。菩萨云何知恩报恩。
佛告喜王菩萨。善男子。谛听谛听。菩萨摩诃萨知恩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报恩者。亦当教一切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若发菩提心云何而发。菩萨因何事故。所以能发。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初发三菩提心时。立大誓愿作如是言。若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当大利益一切众生。要当安置一切众生大涅槃中。复当教化一切众生悉令具足般若
波罗蜜。是则名为自利。亦名利他。
是故初发菩提心者。则得名为菩提因缘。众生因缘。正义因缘。三十七助道法因缘。摄
取一切善法根本。是故菩萨名为大善。亦名一切众生善根。能破一切众生
S**U
发帖数: 7025
23
心解脱 ceto-vimutti
杂阿含七一0经
贪欲染心者,不得、不乐;无明染心者,慧不清净。
是故比丘离贪欲者 ,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
若彼比丘离贪欲,心解脱,得身作证;离无明,慧解脱。
是名比丘断爱缚、结,慢无间等,究竟苦边」
r*y
发帖数: 706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求教菩提心
像您这么说(或以前说)只能靠熏习,等心自己兴趣。。我觉得做不好
下面这段话好像指出一个行的方向,而且好像是只能如此行尽才能发心。。
您认为呢?而且看以前J文讲渴望心。这个和菩提心,您认为是一回事吗?
谢谢
*****引******
「善男子!若諸眾生不種善根,則不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要得普門善根光明
,具真實道三昧智光,出生種種廣大福海,長白淨法無有懈息,事善知識不生疲厭,不
顧身命無所藏積,等心如地無有高下,性常慈愍一切眾生,於諸有趣專念不捨,恒樂觀
察如來境界;如是,乃能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者。所謂:發大悲心,普救一切眾生故;發大慈心,等祐一切世間故;
發安樂心,令一切眾生滅諸苦故;發饒益心,令一切眾生離惡法故;發哀愍心,有怖畏
者咸守護故;發無礙心,捨離一切諸障礙故;發廣大心,一切法界咸遍滿故;發無邊心
,等虛空界無不往故;發寬博心,悉見一切諸如來故;發清淨心,於三世法智無違故;
發智慧心,普入一切智慧海故。
a*******g
发帖数: 867
25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简单地说,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心。
详细地解释,见华严经。
乾隆大藏经·大乘华严部·第0084部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时,海云比丘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
善财言:“唯!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海云言:“善男子,若诸众生不种善根,则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得普
门善根光明,具真实道三昧智光,出生种种广大福海,长白净法无有懈息,事善知识不
生疲厌,不顾身命无所藏积,等心如地无有高下,性常慈愍一切众生,于诸有趣专念不
舍,恒乐观察如来境界,如是乃能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者,
所谓发大悲心,普救一切众生故;
发大慈心,等祐一切世间故;
发安乐心,令一切众生灭诸苦故;
发饶益心,令一切众生离恶法故;
发哀愍心,有怖畏者咸守护故;
发无碍心,舍离一切诸障碍故;
发广大心,一切法界咸遍满故;
发无边心,等虚空界无不往故;
发宽博心,悉见一切诸如来故;
发清净心,于三世法智无违故;
发智慧心,普入一切智慧海故。”
另见《金刚经》:
乾隆大藏经·大乘般若部·第00
a**u
发帖数: 8107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如何发菩提心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Fri Aug 8 03:21:17 2008) 提到:
《庄严菩提心经》(乾隆大藏经,大乘华严部)
http://www.qldzj.com.cn/htmljw/0095.htm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人俱。菩萨万人。其名
曰智光菩萨。法光菩萨。月光菩萨。日光菩萨。无边光菩萨。跋陀婆罗等。十六正士。
如文殊师利本所修行。复有六十菩萨。如弥勒菩萨本所修行。此贤劫中菩萨摩诃萨等。
尔时世尊与无央数大众围绕。而为说法。
尔时会中有菩萨名思无量义。即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以种种宝华而
散佛上。散佛上已合掌白佛言。世尊。欲有所问。唯愿世尊。哀愍听许。佛告思无量义
菩萨。恣汝所问。思无量义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修菩提心。何者是菩提心。佛
告思无量义菩萨。菩萨修菩提心者非于众生。菩提心者不可得。此心非色非见。法亦无
有得者。何以故。众生空故。思无量义菩萨白佛言。世尊。法相如是甚深。菩萨当云何
修行。
j*******1
发帖数: 182
27
各位教授、各位老师:
晚上好!很高兴能在北京清华科技园,与在座的各位共同交流。今天的内容虽然不难,
但我从内心中祈愿:愿以此简单的语言,能给大家带来点滴的利益。
一、简单的际遇可以改变一生
在我们人生中,有时候简单的际遇,就可以改变一生的命运。佛教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两大弟子舍利子、目犍连,还没有出家前,是婆罗门教的领袖
。有一次,他们坐禅修行时,旁边有位沙门在念经,其中有一偈是:“诸法因缘生,诸
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听到这样的金刚语,两位尊者身心起了极大变
化,从此他们放弃自己的宗教,趋入佛门,获得证悟,并为佛教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
汉地也有类似的公案:唐朝丹霞大师,没有出家之前,本是个儒生。有一年他去长安赶
考,路上遇到一位出家人。出家人问他去干什么,他说自己去考官。出家人说:“考官
不如考佛,希求荣华富贵没多大意义,理应选择佛道为妙。”这句话让他受到很大启发
,此后他选择出家之路,终成为历史上一代高僧。
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也是借由父亲的1元钱,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他以这1元钱作
为起步资金,在此基础上慢慢积累,最终缔造了闻名遐迩的汽车帝国...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28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http://www.qldzj.com.cn/htmljw/0118.htm
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
净戒勿令毁犯。
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
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
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崖畔,不可
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坠于坑陷,
如被劫害,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
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
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
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喻如一人,手执蜜器,动转
轻躁,但观于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跳踯,难可禁制,当急挫
之,无令放逸。
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
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其心。
f*******e
发帖数: 5594
29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伤精者半月复原(转载)
伤精者半月复原----栽接续命法--- 行者精舍 - 民间中医网 - 中医养生,中医咨询
此法源于道藏,南怀瑾先生曾多次提及。经数位年轻患者修习,短期内可初至炼精化气
境界,然能持盈保泰者,终无一人。 体弱伤精,萌生道心者,年老衰迈,材力将尽者
可习此法。现简陈如下: 于室静卧,仰观百会穴上寸许处,有一团亮光,由百会经
头颈胸腹双足直贯而下,至涌泉穴而出。观想宜缓柔不宜紧急,如此九次,一日一炼,
一周之后自有消息,渐渐头顶光起,由头至足光明无碍,至此能持盈保泰者,可进一步
修止,因人而异。 此法对于伤精者恢复,其效甚速。常人习炼,其效更不可言。勿
忘勿助,绵绵不绝。生理压迫重的话,可以作"空观"。不能有房事,否则反受其害。萌
生道心一点,了却俗身半边。先要存想,先看看太阳或灯光以诱导,再观想。
1.开始身见粗重,观想体内之光如水之流.
2.几天后,观想体内之光如气之行,渐有轻安,暖象.
3.进一步,自觉光照周身,无处不耀,可进入安止的定境. 莫用眼看,要用心观。慢
慢来,水到渠成。不练一个月,不要评论。诸般经络气脉皆是身见,观想由头至足,不
需要形色的观念,直接转。观不...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0
来自主题: Piebridge版 - 是谁伤了我们的心 (ZT)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isdomlover (一片冰心在玉壶), 信区: Wisdom
标 题: 是谁伤了我们的心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2 14:13:32 2011, 美东)
是谁伤了我们的心
2011年6月21日 谭铭
我们内心的痛苦并不是外境造成的,而是内心生起的厌恶、痛恨、忧愁和畏惧等情
绪造成的。所以,心灵的一切痛苦,完全是心自己造成的,根本不是外境造成的!
心的这种“自我伤害”的秉性是一种病,这种病也被称为烦恼,去除存在于心灵之
上的这种病是修习佛法所要完成的根本任务。当我们将存在于自心之上的这种疾病去除
之后,我们的心就获得了自在。有时候,我们说外境系缚了自己的心,其实这也不是事
实,外境根本不会系缚我们的心,是我们的心以外境为缘,自己系缚了自己。当自心不
再被内在的烦恼习气所系缚,我们的心就获得了自由。
如何才能去除存在于心灵之上的这种“自我伤害”的疾病呢?要修习安忍!所谓安
忍,就是在六根感知不悦意的外境之后,内心学会如如不动,继续保持安乐与祥和,坚
...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2192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是谁伤了我们的心 (ZT)
是谁伤了我们的心
2011年6月21日 谭铭
我们内心的痛苦并不是外境造成的,而是内心生起的厌恶、痛恨、忧愁和畏惧等情
绪造成的。所以,心灵的一切痛苦,完全是心自己造成的,根本不是外境造成的!
心的这种“自我伤害”的秉性是一种病,这种病也被称为烦恼,去除存在于心灵之
上的这种病是修习佛法所要完成的根本任务。当我们将存在于自心之上的这种疾病去除
之后,我们的心就获得了自在。有时候,我们说外境系缚了自己的心,其实这也不是事
实,外境根本不会系缚我们的心,是我们的心以外境为缘,自己系缚了自己。当自心不
再被内在的烦恼习气所系缚,我们的心就获得了自由。
如何才能去除存在于心灵之上的这种“自我伤害”的疾病呢?要修习安忍!所谓安
忍,就是在六根感知不悦意的外境之后,内心学会如如不动,继续保持安乐与祥和,坚
决不让忧愁、痛苦、怨恨等负面的心态在心中生起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语:“你说的话伤了我的心!”“
你的行为伤了我的心!”“我的心被这件事伤害了!”……。说这些话的人显然内心正
处在痛苦的状态之中,而且他们认为内心的痛苦是外...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41
3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心轻万事如鸿毛 (转载)
先不要回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相信你父母也更关心你的学业和工作,和父母沟通一下,见面总是有机会的。不要小不忍则乱大谋。郁闷的时候可以去去风景好的地方从新摆正自己的心境。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其实一个人的幸福和烦恼,都是由他自己的心态所决定的。人世间一切的痛苦,都源自于心灵的不满足。
坚守信念,锲而不舍,志在必得者才能登上辉煌的顶峰,到时候再回去吧。

2
q****u
发帖数: 1421
33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Re: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Re: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13 05:11:55 2013, 美东)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请教大家qxc,j,max,oops....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un Jun 29 21:54:08 2003) WWW-POST
可住中 "念佛号", 住而念, 念而住, 直至极处时, 然后你会发现业识与心识之别, 业
识心识会分家, 此时需继续念佛号, 然后你会发现业识, 心识与心之别, 心者决定也
, 心识, 依相之拘策行也, 业识, 因心而非策而运转也. 即心一决定, 万法即运行,
根本不用多此一举, 还继续不断策其行(心识即策其行), 无策而业识(念佛号)亦继续
运行, 策? "能" 也, 运行? 所也, 惑时则以 "心识" 为 "心" 立能所而堕两边, 悟时
则"心" 一立, 即不用能(破除...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34
敬錄自《佛子行》講記 無著菩薩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83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zhengfatihu.pdf
戊三、修學斷煩惱之理:
煩惱串習難對治,執持正知正念劍,
貪等煩惱初生時,立即鏟除佛子行。
眾生具有貪嗔癡等八萬四千煩惱,在分別念的誘導下,逐漸在相續中串習成熟
,積習難改。因而,一定要執持不能忘記善法的正念、經常觀察三門的正知之寶劍,一
旦煩惱剛開始萌生,馬上用這種武器斬草除根,阻止它在相續中繼續蔓延,毀壞自他的
善根。所以,立即鏟除一切煩惱,就是大乘佛子的行為。
一個凡夫人,沒有煩惱是不可能的,無論你是出家人、在家人,肯定都有貪心
嗔心。其實這只是你不用竅訣而已,真正用竅訣的話,每一個煩惱都可以對治。以前成
千上萬的修行人,都是通過...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35
香港多所大学频现“港独”横幅 播“独”者可判2年
海外网9月6日电日前,香港校园播“独”歪风频现,遭外界怒批。据香港文汇网消息,
4日,有人趁香港中文大学的开学礼,在校园多处悬挂“港独”宣传品,随即被校方拆
除,但别有用心者昨日(5日)再次在中文大学重施故伎,甚至企图阻止校方清理现场
。同时,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及香港教大(教育学院)也分别出现“港独”横幅。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悬挂“港独”横幅或涉违《刑事罪行条例》,首次定罪可判入狱两
年。社会各界则批评滋事者冥顽不灵,促请受害大学彻查事件及惩处搞事者。
香港校园出现播“独”
校方强调此举违法须禁
中大(香港中文大学,下同)前日举行本科生开学礼,有人未经校方许可,私自于校园
多处地方悬挂“港独”宣传品,大学的保安人员遂将之拆除。昨日,中大又挂出了“港
独”横幅。中大学生会下午3时在其facebook主页称,中大将派保安拆除横幅,别有用
心者又企图阻止校方行动。至昨晚(5日)约9时半,有关横幅仍未被拆除。学生会在5
日晚的记者会上则称,有中大生申请取回开学礼当日悬挂的横幅,但未知有关学生是否
就是悬挂“港独”宣传品者。
中大发言人强调,...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66
36
我是女人,近来喜欢反思生活,发现自身很多时候都是口部从心,把时常口不从心的情
况列出来,问答其它女孩,还真发掘,多数女人真如我一样“口不从心”,以下就是答
卷上的女人“口不从心”的几个例子!
1、嘴上抹的几百块钱的高级口红,却把臭烘烘的臭豆腐装进去
2、看见网上有人踩猫掉下几滴眼泪,吃起野味来夹的比谁都快
3、一边痛骂男人没一个好人,一边跟网上的野哥哥打情骂架
4、看着别的女人高耸的胸心里直骂狐狸,一边在出门前特意把沟沟挤出来
5、一边大呼男人有车有房是中国传统,一边又说媳妇不孝敬公婆是跟世界接轨
6、穿个低露,如果男人不看她是没长眼睛,如果看她则是大色人
7、30多岁了还喜欢自称女孩,十六七岁的偏喜欢自称老狼
8、平时喜欢宣称男女平等,一旦男女吃饭AA制则痛骂男人小气
9、男人图安稳过小日子是没有上进心,男人忙于工作则说没有安全感
10、一边大玩一夜事,一边骂男人不负责,好象是男人跟自己在玩一夜事。
问12个女人,“口不从心”者为90%,这其中两个特别的:
有一个特会装的女人。
有一个自认为这辈子是女人的男同胞。
有没有哪位帅锅也总结下男人“口不从心”啊。
G**W
发帖数: 1865
37
您的意思是说印顺老法师是簫平实的弟子,所以法师也破斥双身法 ?
印顺法师著《佛教史地考论》( Y 22p.309~310 ):
【如罽宾比丘的作风,却是西藏喇嘛式的,把此男女情欲神秘化,把他作為修行佛法看
的。他们公然的拿佛法作淫乱的媒介,掩护他们的罪行,竟然向女人要求:「彼应与我
」,要女人将身体贡献给他们,因為这是「如来付嘱汝」。他们偽造佛说,以為佛要女
人将身体供养他们。女人在信仰佛教的热情下,听说这是佛说的,这是无边功德的大供
养,又是顶好的佛法,于是乎上当了。 「如己家无异」,即是儼同夫妻。 「我住于此
十年勤求,犹尚不能得是诸法;如汝今者,于一夜中已得是法」。这是什麼?这就是七
世纪以后,印度佛教公开而冠冕堂皇的无上瑜伽──双身法、欢喜法。从前,元顺帝的
太子,起初对于顺帝在宫中,男女裸居的实行演揲儿法──秘密的双身法,不以為然。
顺帝劝他,「秘密佛法可以益寿」,于是派西番僧教他。太子试验一番说:「李先生教
我读儒书,许多时,我不省书中何意。西番僧教我佛经,我一夕便晓」(见元权衡庚申
外史下)。这一夕便晓的秘密佛法,即是「如汝今者于一夜中已得是法」。这种男女交
合的欢喜法─... 阅读全帖
z****u
发帖数: 2629
38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心轻万事如鸿毛 (转载)
哭啊,苦啊。
虽然说起来是“小不忍”,但这种n年都没有正常人的休息,润滑,我感觉都快疯了。
呵呵。 一个机器转一年,加油修整一下才能继续运转。人么,硬撑个几年还行,但我
觉得mentally都有伤害了。:(((

母沟通一下,见面总是有机会的。不要小不忍则乱大谋。郁闷的时候可以去去风景好的
地方从新摆正自己的心境。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
心生。其实一个人的幸福和烦恼,都是由他自己的心态所决定的。人世间一切的痛苦,
都源自于心灵的不满足。
r*y
发帖数: 706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求教菩提心
如果自己没有发心,自己是明白的,对吧?
发(菩提)心者,应该是‘可以还不明心的对吧?
这些都与你的问题不冲突,而是引申出来的,想确认一下。谢谢
Y**u
发帖数: 5466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善恶由心
每件事都是短暂的,在总是无常这点上,它是常的。只要了解这么多,就是了解法 —
—真实法——的心要。
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
说真常之道也。
Y**u
发帖数: 5466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善恶由心
I get your points, just hope to hear more be specific on this:
每件事都是短暂的,在总是无常这点上,它是常的。只要了解这么多,就是了解法 —
—真实法——的心要。
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
说真常之道也。
"不当机"具体这里如何讲呢?
r*y
发帖数: 706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求教菩提心
这里不论何教何派修证高低,可有自认发菩提心者,某甲愿求教。谢谢
i*******e
发帖数: 50
43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O*********9
发帖数: 552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最初之决定---ZT--GS
学佛最初之决定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
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自知,设有
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信
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疑之劣性不除,转因
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甚矣
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转辗自误,更以误人。此佛菩萨大悲心之所由启发欤?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法门,一言以蔽之曰“为人决定”。惟菩萨每度人于未信入
之始,或勉强而行之,佛则度人于合机之时,不必徒劳白费,亦无丝毫得失成败之见,
随缘启之而已。
学佛伊始,人不独应求善知识为之决定,亦当自己一决定也。先问自己究为何事学
佛?曰为求究竟。问云何谓究竟?则曰世间一切一切,如苦乐事,如妻财子禄,终究不
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终归生灭,痛苦竟无了期。如此有也苦,无也苦。若云一切
不要,又是落于断灭,佛所不许。若云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著,佛又不许。因此世间
愉乐,纵使十分满足,亦只暂时的空喜,不是究...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ZZ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
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
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
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
。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
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
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一或两个卫星月球。这与...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6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何谓名色?
☆─────────────────────────────────────☆
cpath (秋十三) 于 (Fri Sep 28 05:44:13 2012, 美东) 提到:
何谓名色?
我不懂,谁给我离清一下。
请举个例子。
(且为何不说五蕴就好,要说名色?)
☆─────────────────────────────────────☆
lila (不要昵称) 于 (Fri Sep 28 10:22:31 2012, 美东) 提到:
我理解,色就是物质.所以其特性就是应该有生有灭的.
名么,就是概念.所以特性就是并非真实存在的,而是借助精神存在的.
☆─────────────────────────────────────☆
qxdren (净心婆罗门) 于 (Fri Sep 28 10:58:46 2012, 美东) 提到:
色,就是有质碍的东西,名,就是涵盖其它东西(心中有名称而无实体的东西),“心
但有字,故曰名也”。
名、色,合起来,就包括了一切法。打个比喻,如我们说精神和物质,就包含了所有的
东西。但这里的物质,不是只指色(有质碍的...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48
天台智顗一心具足說之理論意涵
林志欽
真理大學宗教系助理教授
壹、前言
天台宗之立宗大師智顗(A.D.538-597)以其博聞強記,高超之思辨抉擇與綜攝能力[1],
統合當時傳至中國之諸大小乘佛教經典[2],構築成理論周備、層次井然之整體佛教思
想體系。智顗之思想分教、觀二門,即教相理論與觀行實踐兼備而並舉。其中又以圓教
、圓觀之提出最為殊勝。圓教思想由智顗之師慧思(A.D.515-577)所奠基,圓觀(一
心三觀)則源自天台宗二祖慧文禪師。但二者詳細內容之闡述、演發以至周備者,則是
由智顗所完成。依智顗之說,圓教理論由「一念三千」說獲得具體之說明與論立;圓觀
法門則以「一心三觀」為修法之中心。由此一念三千與一心三觀,可以發現二者終歸於
「一心」,由一心(以至於一念、念念)而具足萬法、萬行,成為最圓極、究竟之教理
與觀法,本文乃稱之為「一心具足說」。無論是就教理或觀行兩方面來說,一心具足說
即是智顗思想理論最高處,亦即圓教、圓觀說之核心。本文之目的即在就此一念三千思
想所展現的一心具足義,闡釋其理論意涵,探討其如何在思想上論立,又何以證成。
貳、化法四教說
智顗綜攝佛陀之教[3...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9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論明心見性
元音老人著
連載於《禪》刊 1991 年 1~4 期
緒說
(甲)明心見性之意義
明心見性者,明心虛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見真性也
明心見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體而起;從用見體,從流得源也
明心見性者,明心本無,見性本有也
明心見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見性者,明心性無住,一物不立,歸無所得也
(乙)明心見性之證成
禪宗
淨土宗
密宗
(丙)悟後真修
(丁)證體啟用
(戊)歸宿問題
(己)結 論
緒說
我等眾生,從無始曠劫以來,迷失自己本來面目,認妄為真,喚奴作郎,妄起貪嗔,造
業受報,如春蠶作繭,自纏自縛,無解脫時。愚者無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脫;智者雖
知生死事大,苦海無邊,欲求解脫而苦無其門。如古之外道六師,探宇宙萬有之緣起,
不曰神我,即謂冥諦、斷滅;今之科學、哲學,究人生萬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雖各言之鑿鑿,極盡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無有是處。
釋迦文佛,悲憫眾生,出苦無由,應現世間,教化眾生。四十九年隨順時節機宜,說大
、說小,說偏、說圓,說頓、說漸,披肝瀝膽,委曲開示二種根本:一者無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淨體,以闡明人生宇宙之奧秘,揭示生死...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