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 发帖数: 4889 | 1 [abada] 于 2002-11-26 14:53:16 加贴在 爱乐在线
和声学、对位法的繁文缛节成百上千条,其目的无非有两个,现概括如下:
1、在频繁的转调中保持各调式的明确清晰;
2、在众多的声部中保持各声部的独立清晰。
只为着这两条客观明确的目的,就产生了几百条规则,每一条规则都是为这两条明确的目
的服务。触犯了任何一条规则,则必使上述目的得到不良影响。
赋格难就难在这里,你不是触犯了这一条,就是触犯了那一条。当你触犯某一条的时候,
感到不对劲,于是修改。可是当你第二天一听,又有问题,一查原因,是因又触犯了另一
条;一改,好一点了,但一回忆,只是又回到了原来的错误上去了。
如果否认上述两条目的,则会产生无数的现代音乐。
否认调性(如勋伯格一派);否认调式,如德彪西、亨德密特等;否认频繁转调与多声部
(如通俗音乐);大量的和声学、对位法的繁文缛节就可避免,作曲就变得主观,代价是
作品就难以认定好坏难易,而陷入无尽的争议。
巴赫之所以只采用自然大调、和声小调、和声大调,而禁用自然小调、中古调式等民族民
间调式或传统教会调式,无非是上述两个目的。
汉民歌不适合做赋格,原因是旋律片段 |
|
c*********e 发帖数: 16335 | 2 对位法 和 和声,到底是不是类似的?有人说一個是横向,一個是纵向?
作曲用對位法,是增加了长度,还是粗度? |
|
c*********e 发帖数: 16335 | 3 哪个音乐大牛通俗地讲一下 对位法。并举几个例子,最好在youtube等网站上能直接听
的。 |
|
|
w***s 发帖数: 4394 | 5 你发的那些视频,绝大多数就是平行。还有一种是一声部一直不动,只有另外一个声部
在动。这种进行叫“斜向”。器乐的双声部大部分都是这种平行和斜向,很容易写。而
人声的就比较复杂了,很多时候作曲的人就是凭经验和感觉。
还有一种情况是两个声部完全独立,音高和节奏都不同,这种情况叫复调,[注意,这
种情况和你发的视频风格已经非常不同了],写这样的双声部或多声部的技法叫做对位
法。古典对位法很严格,分为16世纪和18世纪(以巴赫为代表)两种,写古典对位法的书
很多。现代对位法很灵活,很多古典对位法的规矩不一定遵守,也没有太多的权威性理
论指导。 |
|
w***s 发帖数: 4394 | 6 这些是和声学的内容。乐理是进科班以前学的,入学考试的时候是重点,进了科班就没
乐理课了。乐理是指最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然后就是和声学,再然后是对位法,作品
分析和配器。和声学,对位法,作品分析和配器被称为四大件,是作曲必修的功课。
和声学主要讲和弦,以及如何写四部和声,声部如何进行。针对的是主调音乐,也就是
有一个主要声部,其他声部是伴奏。
对位法是讲如何写复调音乐,也就是各个声部地位平等的音乐。
作品分析是详细讲解曲式结构。
配器是讲解各种不同乐器的特点,用法,以及在交响乐队中如何配合使用。 |
|
c*********e 发帖数: 16335 | 7 那古典音乐的对位法呢?对位法大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连mozart都是学的他的
皮毛。 |
|
g*******s 发帖数: 2828 | 8 Julio Julio Julio: 威震天退役,巨汉伤病,说狐狸奥是联盟第一杀器应该没有人有
异议,如果没有脚趾脚踝的老毛病,恐怕去年就破了单季接球的记录。虽然是诸多
fantasy玩家的挚爱,但狐狸奥究竟如何豪取变态的数据呢?6尺3,4.39的40码,惊人
的臂展,一定是类似于威震天/呆子/小绿之类的deep threat X WR吧?几乎每场(包括
NFCC)都有人头上摘跳球的高光嘛。但根据我的观察,那些高光有点误导--胡里奥有几
个特点1)将近一半snap在slot里,2)最爱crossing route,3)YAC恐怖。
1)把WR1放到slot很寻常,摆脱对位的CB1,寻求对slot CB的mismatch。但胡里奥是经
常在slot里,不清楚这个是不是去年开始对Norman连续几场shutdown的调整,不过非常
有效。在2/3档狐狸奥的角色酷似妃子姐,两步就是一个quick slant,由于CB必须尊重
往外的速度,通常都会选择放狐狸奥往中间搞个短的。2)一般的高大X WR都会跑些
crossing/dig route来set up go route,而狐狸奥相反,他有... 阅读全帖 |
|
w***s 发帖数: 4394 | 9 这个是即兴伴奏不是编曲,而且是面对初学者,所以第二旋律恐怕不合适。
你的理解,只要不是小二度就可以配成和弦是错的,和弦不是这么简单,而且小二度完
全可以配成和弦,jazz里面很多。
12平均律是用对位法写的复调音乐,我最开始就说了,是面向主调音乐。这个年代,没
有人即兴弹复调音乐的,再说,对位法,对于业余的人来说,太难又不实用。 |
|
l*****l 发帖数: 5909 | 10 主持人于文:每个人都可以生活在穿着一件隐身衣的生活之下?
格非:你这么说是对的,每个人可能都穿着隐身衣,我们有很多私密的空间,杨绛
先生也说过这个意思,我们可能在生活中默默无闻,这样的人甘于寂寞穿是一件隐身衣
。现在所有东西都可以被知晓,最私密的东西都可以拿出来展览。那天在新闻发布会的
时候,很多读者讨论这个标题是什么意思。我当时也提到,古典音乐本身听音乐的人来
讲它可能就是一件隐身衣。很多爱乐的人所谓发烧友,他们在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很多的
烦恼,我遇到的这些发烧友可能都是比较特别痴迷的这么一批人,世界各地都有。他们
觉得我在听音乐的时候,这个世界跟我没有什么关系了,这个世界是丑恶也好肮脏也好
,至少我在听音乐的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当中可以忘掉这一切,音乐可以让你隐身有这样
一层含义。
主持人于文:您刚才提到了,您刚才的话中说明您自己也是一位古典音乐的发烧友
,而且从书当中一开始也有这样的一句话,您引用了尼采的这样一句话,“没有音乐生
活就是一个谬误”,我在想这本书当中小说的一些情节,会不会有时也是您生活的一个
经历?
格非:尼采的话,斯克劳斯也说过类似的话,尼采最早歌剧当中有合唱队,歌剧是... 阅读全帖 |
|
o***e 发帖数: 3526 | 11 老肖说过,看不起老柴的应该被鄙视。我认为同样的,以为老柴就是巅峰的一样该被鄙
视。音乐这个东西,只有你喜不喜欢,没有谁比谁强。比如俺很喜欢的萨蒂,年纪一大
把了突然回炉去学对位法。你可以鄙视一下他的对位技术,但你不可以鄙视他的音乐。 |
|
w***s 发帖数: 4394 | 12 一般指挥家小时候学乐器的时候,并不是以指挥家为目标培养的。
这点上,作曲家,指挥家,音乐学及音乐理论家,基本上类似。绝大多数是从小学乐器
开始,然后逐渐转成这些家。这之中,作曲家往往开始的比较早,其他几行会比较晚一
些,但是这期间,还是会一直学习乐器。
比如在中国,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例,比较典型的路线是,从小学习钢琴小提琴或其他乐
器,通常是学龄前就开始。到了一定年龄,比如小学或初中,如果对作曲指挥理论等专
业有兴趣,就可以同时学习这些专业。到了初三,可以准备考音乐学院附中。高一有专
门的理论专业,包含作指理三个方向。考入音乐学院附中以后,培养的方向和乐器专业
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视唱练耳课,和声课,音乐史等课都会加重。到了高二可以
选自己喜欢的方向。选中方向以后开始选专业老师,正式在学校学习作曲指挥或音乐理
论,这些主课老师教学生都是采取1对1的方式。到了大学,这三个方向分为三个不同的
系,作曲系,指挥系和音乐学系。这三个系比乐器专业多学很多理论课程,比如“四大
件”:和声,对位法,曲式学和配器法。其中配器法就是讲在交响乐队中,乐器是如何
协调的。其中包括乐器法知识,乐器法是每种乐... 阅读全帖 |
|
w***s 发帖数: 4394 | 13 一般指挥家小时候学乐器的时候,并不是以指挥家为目标培养的。
这点上,作曲家,指挥家,音乐学及音乐理论家,基本上类似。绝大多数是从小学乐器
开始,然后逐渐转成这些家。这之中,作曲家往往开始的比较早,其他几行会比较晚一
些,但是这期间,还是会一直学习乐器。
比如在中国,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例,比较典型的路线是,从小学习钢琴小提琴或其他乐
器,通常是学龄前就开始。到了一定年龄,比如小学或初中,如果对作曲指挥理论等专
业有兴趣,就可以同时学习这些专业。到了初三,可以准备考音乐学院附中。高一有专
门的理论专业,包含作指理三个方向。考入音乐学院附中以后,培养的方向和乐器专业
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视唱练耳课,和声课,音乐史等课都会加重。到了高二可以
选自己喜欢的方向。选中方向以后开始选专业老师,正式在学校学习作曲指挥或音乐理
论,这些主课老师教学生都是采取1对1的方式。到了大学,这三个方向分为三个不同的
系,作曲系,指挥系和音乐学系。这三个系比乐器专业多学很多理论课程,比如“四大
件”:和声,对位法,曲式学和配器法。其中配器法就是讲在交响乐队中,乐器是如何
协调的。其中包括乐器法知识,乐器法是每种乐... 阅读全帖 |
|
g****g 发帖数: 1828 | 14 歌剧(意大利语:opera)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
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也即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戏剧。[1]歌剧首先出
现在17世纪的意大利,源自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歌剧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样,都
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一般而言,较之其他戏剧不同的是
,歌剧演出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传统声乐技巧等音乐元素。歌手和合唱团常有一队乐器
手负责伴奏,有的歌剧只需一队小乐队,有的则需要一团完整的管弦乐团。有些歌剧中
都会穿插有舞蹈表演,如不少法语歌剧都有一场芭蕾舞表演。歌剧被视为西方经典音乐
传统的一部分[2],因此和经典音乐一样,流行程度不及当代流行音乐,而近代的音乐
剧被视为歌剧的现代版本。
歌剧最早出现在16世纪的意大利,既而传播到欧洲各国,而德国的海因里希·许茨、法
国的让-巴普蒂斯特·吕利和英格兰的亨利·珀赛尔分别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开创了17
世纪歌剧的先河。一直到18世纪,意大利歌剧依然是欧洲的主流,纵然巴黎吸引了不少
外国作曲家到法国谋生,韩德尔也最终落脚英伦。
而意大利歌剧的主流一直是正歌剧,直至格鲁克在1760年...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9589 | 15 莫札特於1756年出生於薩爾斯堡,在當時這是薩爾斯堡总教区(Archbishopric of
Salzburg)的首府,属于神聖羅馬帝國。父親列奧波爾德·莫札特(1719年—1787年)
是薩爾斯堡大主教教廷交响乐队的演奏员和作曲家,母親為安娜·瑪麗亞·波特爾(
Anna Maria Pertl)(1720年—1778年)。身為家中第七個小孩,在他姊姊瑪利亞·安
娜(Maria Anna,暱稱南妮兒(Nannerl))1751年出生之前,以及之後至他出生之間
的這段時間,分別有三位及兩位不幸夭於年幼。
出生受洗時,他被命名為「Joannes Chrysostomus Wolfgangus Theophilus」(約翰尼
斯·克魯索斯多穆斯·沃爾夫岡格斯·泰奧菲盧斯)。「Theophilus」意為「天主之愛
」,這個名字相當於德語的「Gottlieb」、義大利文「Amedeo」以及拉丁文「Amadeus
」,但生前卻從未有人以此名號稱呼他。現在,我們所認識莫札特的名字Wolfgang
Amadeus Mozart 為莫札特在正式場合用的名字。
莫札特三歲便展現出他音樂奇特才能,他不僅具備... 阅读全帖 |
|
w***s 发帖数: 4394 | 16 不可能按照传统的路继续走下去,严肃艺术就是更加着重于创造力,历史上,古典音乐
几十年就有小的进步,100年肯定是个新流派。现在的教科书也是19世纪才定下来的,
比这之前的理论要进步很多。现在是21世纪了,不能再继续19世纪的东西了。流行音乐
接受了大部分古典音乐19世纪的理论,加了一些流行的元素。而古典音乐必须往前走。
古典体系是来自教会音乐体系,从来就是教会,贵族,后来国家或基金会资助的。从来
都是在小范围内欣赏。大众那时候是听民歌民间音乐的,比如苏格兰民歌,农民舞蹈,
走街串巷的吟唱诗人之类的。而古典音乐对于音乐理论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没有古
典音乐,不会研发出严格的记谱法,和声学,对位法,大型乐队配器,现在的计算机音
乐等等。音乐发展史上,民间音乐理论总是要落后于教会音乐,当教会音乐已经发展成
多声部,民间音乐还是单声部。当教会音乐开始记谱,民间还是口传心授。
现在正处于旧的体系被打破,新的体系还没建立起来的时候,这种情况古代也出现过,
比如13世纪复调音乐达到了一个顶峰,音乐复杂之极,但是却很难欣赏。恰恰是这些晦涩的研究性的音乐,把人类的音乐体系推向了更高的层次。而,如果没有... 阅读全帖 |
|
w***s 发帖数: 4394 | 17 其实网上一般提到的乐理,通常泛指所有的音乐理论部分。这部分在音乐学院里面包括
好几门功课。有不少学校把音乐理论划到一个专门的专业,有些学校音乐理论和作曲专
业是在一起的。当然,科班院校里面,所有的专业都要学音乐理论,尽管要求不同。理
论专业的学生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理论老师。
音乐理论通常包含这几门课,音乐基本理论:比如什么是音程,什么是和弦,什么是调
性调式,几个升降号是什么调等等。这部分知识每个学音乐的学生都应该掌握,包括业
余的学生。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知识,对音乐的理解是会有很大的欠缺。
然后就是和声学,这部分主要是讲主调音乐中,和弦之间的关系和连接,声部如何进行
。古典的和声学特别强调的是声部进行,而什么样的旋律配什么和弦好听,这个问题不
是古典和声的重点。这是为什么很多音乐学院的学生,学完古典和声以后,并不怎么会
给流行音乐配和弦,因为方向侧重点很不同,风格也很不同。这门课在国内大学里面是
一年半,高中的时候还有两年。所有科班学生都要学这门课。
对位法,是讲如何写作复调音乐,主要讲声部如何运行,和主调音乐有一定相似性,但
是又很不同。这门课在国内大学里面是一年半。结业的时候需要当堂... 阅读全帖 |
|
j*******7 发帖数: 6300 | 18 提到欧洲中世纪,大多数人会立刻联想起教皇、骑士、冰冷厚实的城堡、深受迫害的伽
利略,被烤焦的布鲁诺。“黑暗的中世纪”便成了罗马帝国之后,文艺复兴之前,那段
欧洲历史代名词。但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中世纪不可能孕育出灿烂的现代文明。
中世纪真的黑暗吗?有学者认为,中世纪的野蛮形象其实是17世纪晚期的科学家和思想
家,为了同“蒙昧的世纪”划清界限,竭力在人们心目中营造出来的。真实的欧洲中世
纪,其实是罗马帝国在5世纪解体后,经过极其困难的阶段后,发展出的一个新的文明。
有文化的中世纪
中世纪的文学作品相当丰富,各种人物和神话激发了当时人们的想象力,关于亚历山大
大帝的宏大史诗,《玫瑰浪漫史》、《伯莎大脚》等等不一而足。从流传至今的中世纪
文学中可以看到,贯穿作品的基调并非全是哀伤与恐惧,更多的则是欢乐。
在中世纪,音乐由于基督教而取得了不寻常的发展。从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中可知道基
督教远自犹太王国时期,就是最重视音乐的宗教。最初印刷乐谱,就是为了用于教会作
弥撒的。那些修道士制定了音乐的体制并对乐谱加以研究,而且也正是教会音乐,开创
了复调音乐的形式并完成了对位法。从音乐的全部理论到记谱法,以... 阅读全帖 |
|
|
|
|
|
m***a 发帖数: 2262 | 23
主要是粗度,但讲究不同旋律在时间轴上的前后呼应
多条旋律,复调音乐 |
|
c*********e 发帖数: 16335 | 24 nm,可以用电脑编程来做曲了,然後作曲家只要稍微改改就成新曲。这样就能大批量工
业化流水线生产曲子了。 |
|
c*********e 发帖数: 16335 | 25 比较了bach和mozart的音乐,mozart的更活泼鲜明一些,bach的更安详适合教堂演奏。
mozart的音樂真是华丽,活泼。 |
|
|
|
c*********e 发帖数: 16335 | 28 记得高中音樂老师说,听这些曲子,能听到在森林里走的感觉。你有這種感受吗?怎么
听出来的?我怎么没有這種明确的感觉?只是有的部分听着恐怖,有的听着高亢,但是
对细腻的部分不知所云。 |
|
t******l 发帖数: 10908 | 29 那个巴赫古诺的圣母颂非常打动人。
我觉得是因为钢琴是 “crystal beautiful interstellar (life-less), yet such
a coldness”,而大提是 “two human spouse (life) spoon-sex in old dark cave,
on the earth orbiting the sun, which orbiting the milky-way galaxy. The two
life cannot even predict their own live or death tomorrow, yet so warmth”。
It is a story of "life-less beauty" vs "life-ful beauty".
这首曲子叫圣母颂,但名字是人为加上的。 |
|
c*********e 发帖数: 16335 | 30 据说这些曲子,每一个调调都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听完一个曲子,就能写下一个故事。
是这样的吗?
cave |
|
t******l 发帖数: 10908 | 31 这不是有情节的故事,这更多是一个气氛,atmosphere which not meant to be air. |
|
c*********e 发帖数: 16335 | 32 怎么欣赏一个曲子啊?就象欣赏一个女人一样,三维好胸,有容奶大。这些曲子,怎么
欣赏呢?2个曲子放一起,哪个比哪个更好呢?怎么比较呢? |
|
T****t 发帖数: 11162 | 33 越来越崇拜时崩了, 你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吗?
除了不会怀孕生孩子,这点比不上弃婴外,你还有什么不会的吗? |
|
发帖数: 1 | 34 这位网友,不要乱说话。
时崩是个女的,怎么可能不会怀孕生孩子? |
|
|
e**n 发帖数: 478 | 36 counterpoint 是对位法把
Fugue |
|
w***s 发帖数: 4394 | 37 探索都是学院派的功劳,没错,18世纪以前都是教会资助音乐,有了教会的资助,作曲家
可以独立创作音乐,不会为了吃喝发愁,才有了各种实验,那时候学院派音乐都是在修道
院里面学习,创作的。后来教会势利逐渐减弱,音乐家变成贵族资助,开始有了音乐学院
,再后来,音乐家开始独立谋生,经过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到了20世纪,音乐家又变成依
靠国家资助,基金会资助和学校任教这几种方式。
每一次革新,都需要很长久的实践,比如单声音乐到复调音乐,复调到主调音乐,过度阶
段的音乐听起来很古怪。经过了很多不成功的实践,经验总集到一定程度,出现了对位法
,和声学,配器法,古典音乐形式才固定下来,20世纪又是一个探索的世纪。
如果按照好听不好听来划分,很可能就不会出现那些革新了,也就没有后来的丰富多彩的
音乐了。
好听
乐学
。正
声, |
|
h*****T 发帖数: 279 | 38 【News】2009年12月12日 罗忠镕艺术歌曲音乐会(专场)详情
如对此音乐会感兴趣,请将该贴转到音乐群 或 音乐性的论坛。
龚琳娜将于本周六(12月12日),晚7点,在北京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罗忠镕艺
术歌曲音乐会(专场),此专场为学术交流,歌曲以难度较大的新艺术歌曲为主。
注意事项:
1、可以带上摄像机/相机(音乐会时请不要用闪光灯)
2、请准时到达,不要迟到。
中国音乐学院地址:朝阳区安翔路甲1号(近健翔桥、鸟巢)
罗忠镕简介:
http://baike.baidu.com/view/362981.htm?fr=ala0
罗忠镕,男,中国著名作曲家、理论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24年生于四川省三台县
,1942年在成都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开始学音乐,主修小提琴,1944年, 转入国立
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继续学小提琴,这时期,还同时师事谭小麟教授学作曲。谭是作曲大
师保罗·兴德米特(Paul Hindemith)的学生。1949年,他又师事丁善德教授学习对位
法,并自修了作曲理论和相关技术。1947年,罗忠镕创作了他的第一首作品,歌曲《山
那边哟好地方》。这支歌很快就传遍 |
|
w***s 发帖数: 4394 | 39 对于业余学琴,可以省略巴赫。
但是如果特别喜欢巴赫,可以从易到难的选择一些作品来弹。
科班必弹巴赫的主要原因是,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不同,同时间有很多旋律在流动
,需要训练同时控制若干旋律的技巧。当然,复调音乐不仅限于巴赫。科班有时也会选
择其他作曲家的复调作品,比如现代的肖斯塔科维奇,亨德米特等。
巴赫很多作品分为前奏曲和赋格两部分,前奏曲往往以主调音乐为主,和巴赫的各种舞
曲组曲,比如法国组曲,小步舞曲等差不多。只要弹的符合那个时代的风格即可。
而赋格则不同,赋格是一种非常严谨复调体裁。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主题在各个声部不
断出现。赋格的创作过程是这样的,以四声部赋格为例。先定一个主题,可以在四声部
中的任何一个声部开始,这时其他声部都休息。然后把这个声部在其5度或4度上抄在另
外一个声部,称为答题。而原先那个声部继续进行,和答题重叠的部分,称为对题,写
对题声部,需要运用对位法的技巧,让两个声部保持和谐。
如下所示:
答题-------
主题-----对题-------
(对题和答题是同时出现的,这个文本框经常对不齐,大家凑合看)
然后两个声部继续进行,这时第三个... 阅读全帖 |
|
w***s 发帖数: 4394 | 40 对于业余学琴,可以省略巴赫。
但是如果特别喜欢巴赫,可以从易到难的选择一些作品来弹。
科班必弹巴赫的主要原因是,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不同,同时间有很多旋律在流动
,需要训练同时控制若干旋律的技巧。当然,复调音乐不仅限于巴赫。科班有时也会选
择其他作曲家的复调作品,比如现代的肖斯塔科维奇,亨德米特等。
巴赫很多作品分为前奏曲和赋格两部分,前奏曲往往以主调音乐为主,和巴赫的各种舞
曲组曲,比如法国组曲,小步舞曲等差不多。只要弹的符合那个时代的风格即可。
而赋格则不同,赋格是一种非常严谨复调体裁。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主题在各个声部不
断出现。赋格的创作过程是这样的,以四声部赋格为例。先定一个主题,可以在四声部
中的任何一个声部开始,这时其他声部都休息。然后把这个声部在其5度或4度上抄在另
外一个声部,称为答题。而原先那个声部继续进行,和答题重叠的部分,称为对题,写
对题声部,需要运用对位法的技巧,让两个声部保持和谐。
如下所示:
答题-------
主题-----对题-------
(对题和答题是同时出现的,这个文本框经常对不齐,大家凑合看)
然后两个声部继续进行,这时第三个...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0658 | 41 不是谬赞啊。好听就行了,老实说真的要看乐理学对位法和声学什么才作曲也很死板的。
我大伯父是专业音乐作曲家,我以前上高中的时候喜欢作作曲改编改编什么的,给他听
他就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对的,比如说落音不能在那个和弦上面,结构要对称什么的,给
我推荐很多枯燥乏味的乐理书看。反而把我的兴趣全浇灭了。 |
|
n****n 发帖数: 492 |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er 讨论区 】
【 原文由 njas 所发表 】
发信人: samse (沙门~秘密情人), 信区: Reader
标 题: 露出你的下体(6) (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Jun 27 14:49:15 1999)
“晚宴”规模宏大,汉娜·威尔克的微型阴唇雕塑则形成
对位法,这种小雕塑用胶泥捏成,非常简单、非常直接,
然后成十成十地贴在带现成图画的木板上,感觉象蝗灾,
天空上、大地上、广场上,到处都是,弥漫而悲哀,一点
不引起暇思(我个人的感觉)。
比这两位更酷的还有人在,那就是一向重视感官之美的日
本人,寺冈政美。这位大牛最惊世骇俗的作品是一系列描
绘“塞入体内的卫生棉条”。。。。恶心吧?听起来,也
许。看起来却未必,我没见过这个“系列”,见过“女人
与鸢尾”,描绘一名艺伎撩起裙子,从赤裸的下体生长出
一株美丽的鸢尾花,用花朵来象征阴器,含蓄而优美,没
有任何生理细节,仅仅是其寓意令人心摇神旌。
还有一位自恋狂女摄影家,美国人,辛迪·舍曼就比较卑
鄙了,竟然用假屁股来欺骗革命群众。原来这丫头有自恋
狂和装扮癖,所以她几乎所有的作 |
|
c*****g 发帖数: 1856 | 43 1759年春,74岁的大师照例指挥了演出,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
老人倒下了。几天以后,这位乐坛上的巨星陨落了。 亨德尔享
受了国葬的待遇,长眠在历代国王圣贤下葬的威斯敏斯特教堂
墓地,在那里有一座亨德尔纪念像耸立至今。
回顾亨德尔的一生,他确实是乐坛上的常青树和多面手:
他一生近60年的音乐生涯中,在德、英、意三国乃至全欧洲都
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法、意大利的
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
他同巴赫、维瓦尔第一起,为辉煌的巴罗克时代画上了一个圆
满的句号。 |
|
c*****g 发帖数: 1856 | 44 阿瑟·奥涅格
(Authur Honegger,1892-1955)
瑞士作曲家,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过小提琴、对位法、赋格与
指挥。他的创作同时受到了近代法国音乐和德国音乐这两种气
质不同的文化影响。作品数量庞大,体哀告裁面也很广。成名
之作是交响诗篇《大卫王》,代表作有清唱剧《火刑堆上的贞
德》,交响乐《太平洋231》和电影配乐《拿破仑》, 《悲惨
世界》,《罪与罚》,《沉默之战》,《福勒克斯船长》,
《鲍而 库劳迪尔》等。 |
|
s*******e 发帖数: 326 | 45 伴奏不全是,更多的是平衡
赋格是相互追逐的,对位法作曲的主要形式 |
|
M*********m 发帖数: 2024 | 46 嗯,不过音乐有音高,音长,对比,色彩,对位法,变奏,和弦,你说的格律是里面的
什么呢?对应的太多了。 |
|
n**s 发帖数: 7 | 47 发信人: samse (沙门~秘密情人), 信区: Reader
标 题: 露出你的下体(6) (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Jun 27 14:49:15 199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TS 讨论区 】
【 原文由 samse 所发表 】
“晚宴”规模宏大,汉娜·威尔克的微型阴唇雕塑则形成
对位法,这种小雕塑用胶泥捏成,非常简单、非常直接,
然后成十成十地贴在带现成图画的木板上,感觉象蝗灾,
天空上、大地上、广场上,到处都是,弥漫而悲哀,一点
不引起暇思(我个人的感觉)。
比这两位更酷的还有人在,那就是一向重视感官之美的日
本人,寺冈政美。这位大牛最惊世骇俗的作品是一系列描
绘“塞入体内的卫生棉条”。。。。恶心吧?听起来,也
许。看起来却未必,我没见过这个“系列”,见过“女人
与鸢尾”,描绘一名艺伎撩起裙子,从赤裸的下体生长出
一株美丽的鸢尾花,用花朵来象征阴器,含蓄而优美,没
有任何生理细节,仅仅是其寓意令人心摇神旌。
还有一位自恋狂女摄影家,美国人,辛迪·舍曼就比较卑
鄙了,竟然用假屁股来欺骗革命群众。原来这丫头有自恋
狂和装扮癖,所以她几乎所有的作品 |
|
T********N 发帖数: 1507 | 48 中国人的音乐能力差到什么程度呢?目前在世界上也就和足球差不多。这一点别不服
气,说个最简单的证据:中国的音乐团体,音乐家,他们的唱片出了国门,基本一张也
卖不动。
汉人历史上就不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汉人的日常生活中,音乐和舞蹈基本是零。
对绝大多数汉人,音乐只在一点典礼性场合作为点缀,或者娱乐场合,作为戏剧和
舞蹈的附属品,只是一种礼仪性质、娱乐性质,而不是生活必需品。
对于少数士大夫,日常也会弹弹琴,吹吹箫什么的,也是为了体现所谓高雅,重要
性很低,不是必须品。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会演奏乐器的属于凤毛麟角,但是
会画两笔的则占多数。
中国音乐的律制,被认为是独特的,其实就是最简单的五声律制,这也证明中国音
乐的落后。其他民族都比中国复杂,中国这种落后反而被吹捧成一种特色。而西方发展
出了12平均律,阿拉伯人和印度人还有更加复杂的律制。
在中国,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中,最弱的就是音乐。其他门类如视觉艺术—书法、
篆刻、绘画、建筑、工艺美术等,文学艺术、味觉艺术—中餐,形体艺术—舞蹈和武术
、杂技等,都高度发达。
汉人的主要乐器,只有琴瑟可能是自己发明的,其他的琵琶、二胡、笛子、箫、... 阅读全帖 |
|
|
f*o 发帖数: 185 | 50 http://www.aif.cn/Article/Class13/200509/1315.html
第一章 (1908--1941)俄罗斯电影诞生;苏联蒙太奇学派崛起;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
影的辉煌成就
1908年俄罗斯电影诞生 ,《斯捷潘.拉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二月革命后的俄
罗斯军事题材电影
1917年十月革命, 电影产业国有化,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鼓动电影”
20年代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形成,三位大师的先锋主义理论及其代表作:
爱森斯坦 杂耍蒙太奇与理性蒙太奇 《战舰波将金》
普多夫金 蒙太奇叙事 《成吉思汗的子孙》
杜甫仁科 银幕上的诗 《兵工厂》
声音的出现与“音画对位法”
1934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确立
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里程碑之作:《夏伯阳》(1934)
30年代中后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高潮:
《马克辛三部曲》
《我们来自喀琅施塔得》
《十三人》
《带枪的人》
蒙太奇大师将艺术探索精神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思想相结合的作品:
《肖尓斯》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第二章 (1941-1956) 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苏联电影;战后初期的战争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