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 发帖数: 3402 | 1 作者:张绍春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4期
五七干校是“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的产物之一,是1968~1979年期间在
贯彻落实毛泽东“五·七”指示的名义下举办的干部集中学习和劳动的学校。1966年5
月7日,毛泽东在一封信中提出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
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又能从事群众工作”,
“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1]这封信通常被称为“五·七”
指示。1968年5月7日,黑龙江省革委会在庆安县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五七干校——柳河五
七干校,将“五·七”指示确立为五七干校的办校方针。9月30日,毛泽东看过《柳河
“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走出条新路》一文后,作出了“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重
大指示。[1](p.573)10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
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一文,并在编者按中向全国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全国上下随
即掀起了下放干部、大办五七干校的风潮。中央机关在这场风潮中创办了106所五七干
校①,广东省创办了313所五七干校[2],黑龙江省创办了...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6101 | 2 我看过美国的一个纪实片,讲的是美国拳王泰森后来是怎样犯下强奸罪的。其中有一个
泰森的朋友,就说泰森成名之后,就没有人批评他了,越来越自大,结果后来导致牢狱
之灾。因此我就想,如果在泰森犯罪之前,能够把泰森送到五七干校学习一段时间,有
可能他就不会走向犯罪道路。
此外,虽然已经有过一些文艺作品丑化五七干校,但是毛泽东的女儿也是去五七干校的
,而且五七干校是人民内部矛盾,而且其中的人都是共产党员。其实在九大党章中,就
已经提出,党员丧失革命意志,可以劝其退党,退了党就不会去五七干校了,就在一边
自己生活了。但是当时大多数党员干部还是志愿地不退党而去五七干校学习的。虽然文
革是左的错误,但是文革初期是没有五七干校的。五七干校是怎样产生的?因为极左路
线,导致大批的干部被打成阶级敌人,走资派,反动的学术权威,但是上级也知道不可
能有这么多阶级敌人,但是这些人在本单位都名声挺臭的了,怎么办呢?总得给个出路
,由此才产生五七干校的想法,而且,五七干校里学习一段时间之后,经常有学员就被
派往其它地方工作。
因此我建议,党中央可以恢复五七干校,或者不取这个名字也行,只要做法相同即可。
就是说,对于所有...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6101 | 3 我看过美国的一个纪实片,讲的是美国拳王泰森后来是怎样犯下强奸罪的。其中有一个
泰森的朋友,就说泰森成名之后,就没有人批评他了,越来越自大,结果后来导致牢狱
之灾。因此我就想,如果在泰森犯罪之前,能够把泰森送到五七干校学习一段时间,有
可能他就不会走向犯罪道路。
此外,虽然已经有过一些文艺作品丑化五七干校,但是毛泽东的女儿也是去五七干校的
,而且五七干校是人民内部矛盾,而且其中的人都是共产党员。其实在九大党章中,就
已经提出,党员丧失革命意志,可以劝其退党,退了党就不会去五七干校了,就在一边
自己生活了。但是当时大多数党员干部还是志愿地不退党而去五七干校学习的。虽然文
革是左的错误,但是文革初期是没有五七干校的。五七干校是怎样产生的?因为极左路
线,导致大批的干部被打成阶级敌人,走资派,反动的学术权威,但是上级也知道不可
能有这么多阶级敌人,但是这些人在本单位都名声挺臭的了,怎么办呢?总得给个出路
,由此才产生五七干校的想法,而且,五七干校里学习一段时间之后,经常有学员就被
派往其它地方工作。
因此我建议,党中央可以恢复五七干校,或者不取这个名字也行,只要做法相同即可。
就是说,对于所有...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939 | 4 五七干校亲历——悲天恸地九月九
看了强坛一些网友关于五七干校的文章,深有感触。我曾是湖北省五七干校六期二队学
员,虽只半年,却终身获益。尤其令人久久不能莹怀的是,我在干校亲历了毛主席逝世
的日子,那是人生情感巅峰的记忆,33年过去了,那一幕刻骨铭心的镜头、那一幕幕悲
天恸地的镜头------仿佛是一种很神奇的信息能量,仿佛就在昨天。
队里的领导去开会后通知学员,有重要广播注意收听,表情特别凝重,什么内容没说。
我们二队是宣传部口的,湖北日报社的党委书记贾清波是我们队的队长兼临时支部书记
,会后在一个无人的偏僻处,悄悄地擦着眼泪,动作十分谨慎小心,脸上掠过一阵巨大
悲痛的表情。我恰恰看见了这一极其震颤的瞬间,心猛然一紧,鼻子一酸,感觉要出大
事了。
全队集合收听广播,一阵又一阵的哀乐,一阵又一阵地揪痛着大伙的心扉。一开始沉静
极了,不一会就有隐忍不住的抽泣声。人们脸上有的挂着晶莹的泪花,有的不断地擦拭
红肿的双眼,人们以罕见的表情强忍着悲伤,悲伤尚未化成力量,力量又变成了悲伤。
各队飞快地行动起来,办纪念墙报办悼念专刊。学员们仿佛找到了寄托哀思的渠道。做
黑纱,做白花,心灵手巧的女学员, |
|
b*******g 发帖数: 2175 |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yuhong (yuba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TG应该恢复五七干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7 19:38:34 2013, 美东)
自从邓公上台后,TG总是打着以法治国的名义,把大批体制内的政敌借公检法的手,送
入监狱。 从四人帮,两陈,薄厚再到如今的李天一案,Tg的手法都如出一辙, 从党和
国家的利益来考虑,本人认为这种做法非常不智。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正独立于政治之外的体系,不是政争的手段,社会的正常运转需要司
法机关的绝对公正的运行,任何力量影响了司法公正,就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性的后果,
最典型的就是南京老太案,此案一出,社会风气的恶化无再也无可避免,中华五千年敬
老的传统美德几乎荡然无存。
本人钓丝一名,对李双江之类的体制内的已得利益者本来也没什么好感,但是李案对社
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难以估价。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欠缺在本案的运做中暴露无遗,但
是整个社会却是视而不见。试想如果以后每个未成年人的案件都如法炮制,将会把未成
年人的利益置于何地?中华五千年爱幼的美德又将沦... 阅读全帖 |
|
b*******g 发帖数: 2175 |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yuhong (yuba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TG应该恢复五七干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7 19:38:34 2013, 美东)
自从邓公上台后,TG总是打着以法治国的名义,把大批体制内的政敌借公检法的手,送
入监狱。 从四人帮,两陈,薄厚再到如今的李天一案,Tg的手法都如出一辙, 从党和
国家的利益来考虑,本人认为这种做法非常不智。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正独立于政治之外的体系,不是政争的手段,社会的正常运转需要司
法机关的绝对公正的运行,任何力量影响了司法公正,就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性的后果,
最典型的就是南京老太案,此案一出,社会风气的恶化再也无可避免,中华五千年敬
老的传统美德几乎荡然无存。
本人钓丝一名,对李双江之类的体制内的已得利益者本来也没什么好感,但是李案对社
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难以估价。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欠缺在本案的运做中暴露无遗,但
是整个社会视而不见。试想如果以后每个未成年人的案件都如法炮制,将会把未成
年人的利益置于何地?中华五千年爱幼的美德又将沦为空谈... 阅读全帖 |
|
b*******g 发帖数: 2175 |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yuhong (yuba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TG应该恢复五七干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7 19:38:34 2013, 美东)
自从邓公上台后,TG总是打着以法治国的名义,把大批体制内的政敌借公检法的手,送
入监狱。 从四人帮,两陈,薄厚再到如今的李天一案,Tg的手法都如出一辙, 从党和
国家的利益来考虑,本人认为这种做法非常不智。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正独立于政治之外的体系,不是政争的手段,社会的正常运转需要司
法机关的绝对公正的运行,任何力量影响了司法公正,就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性的后果,
最典型的就是南京老太案,此案一出,社会风气的恶化再也无可避免,中华五千年敬
老的传统美德几乎荡然无存。
本人钓丝一名,对李双江之类的体制内的已得利益者本来也没什么好感,但是李案对社
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难以估价。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欠缺在本案的运做中暴露无遗,但
是整个社会视而不见。试想如果以后每个未成年人的案件都如法炮制,将会把未成
年人的利益置于何地?中华五千年爱幼的美德又将沦为空谈... 阅读全帖 |
|
b*******g 发帖数: 2175 | 8 自从邓公上台后,TG总是打着以法治国的名义,把大批体制内的政敌借公检法的手,送
入监狱。 从四人帮,两陈,薄厚再到如今的李天一案,Tg的手法都如出一辙, 从党和
国家的利益来考虑,本人认为这种做法非常不智。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正独立于政治之外的体系,不是政争的手段,社会的正常运转需要司
法机关的绝对公正的运行,任何力量影响了司法公正,就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性的后果,
最典型的就是南京老太案,此案一出,社会风气的恶化再也无可避免,中华五千年敬
老的传统美德几乎荡然无存。
本人钓丝一名,对李双江之类的体制内的已得利益者本来也没什么好感,但是李案对社
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难以估价。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欠缺在本案的运做中暴露无遗,但
是整个社会视而不见。试想如果以后每个未成年人的案件都如法炮制,将会把未成
年人的利益置于何地?中华五千年爱幼的美德又将沦为空谈。
但是,毛主席说的好“无帮无派, 千七百怪”; 我共就是在不断地与内与外的斗争中
茁壮成长的,这种优良作风当然是不能丢的,体制内的那些败贼总得找个地方处置,因
此,我认为当务之急是从新恢复五七干校,把薄厚,李双江之类习靠的政敌发配到此校
。他们反正... 阅读全帖 |
|
|
P**5 发帖数: 7467 | 10 五七干校的知识分子各级军官,挖土修小水库,又快又好。 |
|
发帖数: 1 | 11 这是五七干校的一些情况
這類幹校一般選址在偏遠、貧窮的農村。去幹校的人被稱為「學員」。無論資歷深淺、
品級大小,所有人都叫「五七戰士」。他們中間有機關幹部、大大小小的走資派、科技
人員、大專院校教師、反動學術權威……有的還拖家帶口,未成年的小孩被托給城裡或
家鄉的親友代管。在「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如中國作協、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
學部等單位,連老弱病殘除外的政策也被置於不顧,統統攆進幹校;年紀最長的有七十
(俞平伯)、六十(冰心、陳伯翰等)以上的人,喪失勞動力的、體弱的、深度近視的
人就更多了。他們被不分年齡、性別,統統按照軍隊編制,編到劃定的連、排、班去,
由軍宣隊的軍人或工宣隊師傅管理。
他們被規定過軍事化的生活,出工、收工,必須整隊呼口號,唱語錄歌;要「早請示、
晚匯報」,例行性地一日數次集體齊聲「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祝林副主席身體健康」
;甚至參加野營拉練。他們的學習內容是體力勞動:種田、挑糞、養豬、做飯、挑水、
打井、蓋房等,要求自食其力。有的因不堪重負,被勞累折磨誘發的疾病致死。
在各單位群眾中派性鬥爭嚴重的情況下,幹校被當作迫害異己、懲治走資派和知識分子
的場所。這裡... 阅读全帖 |
|
z*******r 发帖数: 415 | 12 五七干校也拿出来说事,当时机关干部有很大部分都去过,就是劳动而已.
br /> |
|
|
发帖数: 1 | 14 五七干校已过。
吃掉那几颗糖果的时候,的确很显形事情。之前有提醒。
还剩1颗。
过完这个周末,半夜吃掉。横竖,千军万马,只我一个人,谁怪谁? |
|
a***s 发帖数: 1084 | 15 楚明秋离开包家便直奔九中,正好是下班时间,下班的工人很多,不过,除了高音
喇叭的喧闹,其他人却很少说话,整个大街显得很沉闷,快到九中时,两边的墙上大字
报越来越多,到处是“打倒”“油炸”“狠批”之类的字眼,巨大的红色大叉,显得血
淋淋的。
楚明秋赶到学校时,朱洪刚刚结束了一次会议,几个原校领导正跟在他身后,他边
走边说着话,根本不用说明便能砍出他正处于得意之时,朱洪的大名传遍了整个燕京市
,造反兵团牢牢掌控了九中大权,支持他的学生组织掌控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大权,以前
那些高高在上的书记校长现在围在他身边转,没有他的命令,学校任何一件事都干不下
去。
“应该首先抓住阶级立场,对这些假左派,要坚决批判,坚决揭露.....”朱洪说
着,抬眼便看见楚明秋和陪着他的林百顺,俩人正在树下说着什么,神情都很轻松。
他怎么来了,朱洪心中闪过一道疑虑,对楚明秋,朱洪的感情很复杂,他朱洪能有
今天的辉煌,有大半功劳当归功于他,没有他的谋划调派之劳,绝没与他今天的辉煌。
可朱洪心里总有几分怪怪的,总觉着楚明秋正渐渐远离,他思考过原因,难道是自
己没有采纳与葛兴国联合的建议?葛兴国的实力并不强,到现在也...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21077 |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助纣为虐的后果 中共著名记者范长江自杀之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5 22:37:21 2017, 美东)
2017-1-6 00:10
历史嘲弄了他们,他们恐怕至死也想不清,悲剧是怎样发生的。其实,从范长江离开《
大公报》那一刻起,悲剧的帷幕就已拉开,一切都不可避免。
在范长江的生命中,记者的身分和新闻事业几乎贯穿了他整个人生岁月。在中共当代新
闻史上,有许多事情与他有直接关联,如他是第一个去中国大西北采访的记者、第一个
在报纸上公开称呼中国工农红军为“红军”的人、第一个只身到苏区采访的记者等。同
时,他还曾先后担任新华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
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秘
书长,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等要职。
以他名字命名的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已成为中共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但是,如
果要问范长江是如何去世的却没有人能够回...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7 2017-1-6 00:10
历史嘲弄了他们,他们恐怕至死也想不清,悲剧是怎样发生的。其实,从范长江离开《
大公报》那一刻起,悲剧的帷幕就已拉开,一切都不可避免。
在范长江的生命中,记者的身分和新闻事业几乎贯穿了他整个人生岁月。在中共当代新
闻史上,有许多事情与他有直接关联,如他是第一个去中国大西北采访的记者、第一个
在报纸上公开称呼中国工农红军为“红军”的人、第一个只身到苏区采访的记者等。同
时,他还曾先后担任新华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
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秘
书长,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等要职。
以他名字命名的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已成为中共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但是,如
果要问范长江是如何去世的却没有人能够回答清楚,至今新闻界和学术界也一直认为是
一个不解之谜。
吹鼓手变成苦劳力范长江被专人监管
从确山县城往西20公里到瓦岗乡;再从瓦岗乡向南8公里,来到一个丘陵环抱、两河相
交的小村庄——芦庄,这就是当年范长江劳动改造及投井自尽的地方,也就是那个动乱
的岁月“五七干校”所在地。... 阅读全帖 |
|
y*j 发帖数: 3139 | 18 还有一位歌颂共产党的名记者范长江的悲惨下场:
著名记者范长江自杀之谜
感悟苍穹
感悟苍穹
2017.01.06 14:23 转帖发表在 史海钩沉
范长江(右)与毛泽东在一起。(网络图片)
历史嘲弄了他们,他们恐怕至死也想不清,悲剧是怎样发生的。其实,从范长江离开《
大公报》那一刻起,悲剧的帷幕就已拉开,一切都不可避免。
在范长江的生命中,记者的身分和新闻事业几乎贯穿了他整个人生岁月。在中共当代新
闻史上,有许多事情与他有直接关联,如他是第一个去中国大西北采访的记者、第一个
在报纸上公开称呼中国工农红军为“红军”的人、第一个只身到苏区采访的记者等。同
时,他还曾先后担任新华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
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秘
书长,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等要职。
以他名字命名的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已成为中共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但是,如
果要问范长江是如何去世的却没有人能够回答清楚,至今新闻界和学术界也一直认为是
一个不解之谜。
吹鼓手变成苦劳力 范长江被专人监管
从确山县城往西20公里到... 阅读全帖 |
|
N*****e 发帖数: 1094 |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Note (新天地),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助纣为虐的后果 中共著名记者范长江自杀之谜(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6 10:05:50 2017, 美东)
范长江(右)与毛泽东在一起。(网络图片)
历史嘲弄了他们,他们恐怕至死也想不清,悲剧是怎样发生的。其实,从范长江离开《
大公报》那一刻起,悲剧的帷幕就已拉开,一切都不可避免。
在范长江的生命中,记者的身分和新闻事业几乎贯穿了他整个人生岁月。在中共当代新
闻史上,有许多事情与他有直接关联,如他是第一个去中国大西北采访的记者、第一个
在报纸上公开称呼中国工农红军为“红军”的人、第一个只身到苏区采访的记者等。同
时,他还曾先后担任新华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
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秘
书长,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等要职。
以他名字命名的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已成为中共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但是,如
果要问范长江是如何去世的却...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助纣为虐的后果 中共著名记者范长江自杀之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5 22:37:21 2017, 美东)
2017-1-6 00:10
历史嘲弄了他们,他们恐怕至死也想不清,悲剧是怎样发生的。其实,从范长江离开《
大公报》那一刻起,悲剧的帷幕就已拉开,一切都不可避免。
在范长江的生命中,记者的身分和新闻事业几乎贯穿了他整个人生岁月。在中共当代新
闻史上,有许多事情与他有直接关联,如他是第一个去中国大西北采访的记者、第一个
在报纸上公开称呼中国工农红军为“红军”的人、第一个只身到苏区采访的记者等。同
时,他还曾先后担任新华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
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秘
书长,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等要职。
以他名字命名的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已成为中共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但是,如
果要问范长江是如何去世的却没有人能够回...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1 红旗绣花厂(天津),1972年3月24日。
红旗绣花厂(天津),1972年3月24日。
地毯厂(天津)
地毯厂(天津)
地毯厂(天津)
地毯厂(天津)
地毯厂厂区(天津)1972年3月25日
医院厨房(天津精神病医院)1972年3月24日
医院厨房(天津精神病医院)1972年3月24日
天津精神病医院,医生正在为患者整理头发,1972年3月24日
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排球比赛,1972年3月24日(天津精神病医院)
拆洗被褥(天津精神病医院),1972年3月24日
医院宣传栏(天津精神病医院)1972年3月24日
看小人书(红色娘子军)的患者(天津精神病医院)1972年3月24日
音乐演出(天津工人文化宫)1972年3月25日
音乐演出(天津工人文化宫)1972年3月25日
音乐演出(天津工人文化宫)1972年3月25日
音乐演出(天津工人文化宫)1972年3月25日
音乐演出(天津工人文化宫)1972年3月25日
音乐演出(天津工人文化宫)1972年3月25日
音乐演出(天津工人文化宫)1972年3月25日
天津街景1972年3月
理发店(天津)天津尖山住宅小区。1972年3月25日
天... 阅读全帖 |
|
a*********3 发帖数: 660 | 22 南方周末长篇巨献:共和国总理朱镕基
2003年3月8日
目录
传奇身世
自幼失双亲 凄孤中度童年
求学生涯
中学时代:能背圆周率到100位的沉默少年
朱镕基和他的同学们:历经曲折坎坷始终心不能忘
负笈清华:“误入歧途”的学生会主席
朱镕基的清华情缘:十七年院长生涯永远的清华人
跌宕年代
朱镕基的跌宕年代:20年“右派”培养浓厚平民情结
朱镕基步入“高层”:幸遇伯乐不改直言本色
从右派到总理朱镕基“破格”晋升的“根据”
上海施政
甲肝没病死人 倒把市长快累死了
铁腕治吏:腐败分子的阎王爷
布衣市长:从不刻意掩饰感情是人性化的政治家
魅力市长:妙语连珠对“外”从不遮“丑”
浦东拓殖:12年走过发达国家100年的历程
“皇甫平”事件破除思想僵滞 支持者正是朱镕基
副总理时期
副总理时期:“朱老板”是一个真正懂经济的
朱镕基的1994改革年:“经济沙皇”捅了马蜂窝
朱镕基领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政策全面转向
总理时期
新任总理以悲壮开场:“我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惨烈图景决心排雷
闯两大雷区:一是国企改革一是机构改革
朱镕基:我不能接受“赤字总理”这个荣誉称号
朱镕基的“入... 阅读全帖 |
|
e*******o 发帖数: 382 | 23 第三章 五七干校
文化革命风雷激荡,举国山河红成一片。
随着文化革命的逐步深入,中共中央及国务院等国家机关在河南等18个省、区建立了
105所五七干校,遣送安置了十万多名下放干部、三万家属和五千名知识青年(子女)
。各省市地县办的五七干校接受改造的学员多于十万人。李惠芳也被列入了五七干校的
名单,实际上连主任到教工基本上全体被军宣队拉去了五七干校,日常教学处于停滞状
态。对于赵彪的安排,北京是靠不住了,上海外婆瘫痪在床,大舅家也为送哪一个孩子
插队落户闹心,惠芳也舍不得独自留下幼子。这样赵彪就成为最年轻的"五七战士"之
一,他们的目的地是江苏省大风县的五七干校。
去干校的路对赵彪来说是新奇的,也是挑战的。出发这天,教工队伍自带搪瓷脸盆、铺
盖、衣物等生活必需品,排队在十六铺码头登船。去宁波的航线算是海轮,起先在吴淞
口以内的航行象是"浦江游览",第一次坐船的赵彪兴奋不已,一会儿甲板一会儿船舱
好不热闹。等船出了海,景色也单调了,前后左右的摇摆也厉害了,晕眩的感觉自然也
就上来了。吐了两回之后,赵彪就只能闭眼躺在船舱里享受上铺一个老师时断时续的半
导体收音机节目了,只要歪头看一眼船舱外的... 阅读全帖 |
|
I********l 发帖数: 8702 | 24 五七干校诗歌选
藏学教授耿予方在1997年10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诗集《我心中的歌》中几首反映沙洋
“五七”干校生活的诗歌。
劳动快板
摘棉花
红太阳,高空挂, 今年灾情有多大,
金色的十月美如画。 艰苦奋斗制服了它。
千顷棉田银波起, 喜看面前丰收景,
五七战士来摘棉。 五七战士乐哈哈。
摘花大军把话啦, 咱们摘的是五七花,
七嘴八舌把花夸, 五七指示威力大,
身在棉田摘花忙, 毛主席指示记心中,
胸怀祖国和天下。 千难万难踩脚下。
咱们摘的是学工花, 咱们摘的是学农花,
工人阶级把帅挂。 学习老农种庄稼。
工人阶级是火车头, 方知粮棉不容易,
带领我们大步跨。 务农必须血汗洒。
咱们摘的是学军花, 咱们摘的是政治花,
学习解放军跨战... 阅读全帖 |
|
I********l 发帖数: 8702 | 25 在五七干校教书
□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曹翠云
1969年冬,为动员知识分子走“五七道路”,报纸上经常出现“我们也有两只手,
不在城里吃闲饭”等口号,看到这些,我已深深感到,大学已非久留之地了,我们这些
知识分子必须走了,而且晚走不如早走。但由于当时我已有4个小孩,两个大的已经上
初中,如果我走了,孩子就要停学。怎么办?我左右为难。学校工宣队考虑到我的实际
情况,安排我丈夫先走,让我带着4个孩子暂时留在学校,待丈夫回校后我再去。于是
我每天和学校的男同志们一道在学校“深挖洞,广积粮”,一天到晚挖防空洞,每天挥
汗如雨,累得腰酸背疼,但觉得自己没有在城里吃闲饭,心里仍感到安慰。
一天,听说学校又要安排人去“五七干校”,我急忙把两个大孩子托付给尚未离校
的韦星朗老师夫妇照看,并接他们来我家居住,我则带着两个3至7岁的小孩奔赴中央民
族学院位于湖北省潜江县的沙洋“五七干校”。一路上领导关心得很周到,老师们之间
也互相帮助,记得王炳煜教授还主动帮我抱孩子,使我轻松愉快地来到了“五七干校”。
我去“五七干校”的目的,本是相应毛主席号召,来参加劳动锻炼的,不料干校领
导却... 阅读全帖 |
|
z*******i 发帖数: 673 | 26 五七干校虽然是“劳改营”,但也要讲级别的。那些人都是拿着工资的“劳改犯”,劳
动结束后都按级别分配了工作。你要问农民,他们肯定都愿意去五七干校被“劳改”,
可惜他们都不够级别。
五七干校的所谓住牛棚也是个噱头,其实就是把牛棚或猪棚改造成宿舍,而不是跟猪牛
住在一起。国营农场的牛棚猪棚都是按标准修建的,不是农民那样简陋的猪圈牛圈。国
营农场也还是国营单位,职工都是拿工资的。生活条件不如大城市好,却是有国家统一
标准的。本人跟着母亲去五七干校生活了三年,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三年。每天照常上学
,回到家却可以漫山遍野地玩,比在城市里有趣多了。 |
|
I********l 发帖数: 8702 |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Irrational (Herzog),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施一公的文章也反映出文革期间小城镇和农村是不要肉票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6 00:58:14 2013, 美东)
文革期间,除了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不需要肉票之外,小城镇以及农村地区也是都不需
要肉票的。所以才会出现东北人跑到北京或者上海买几十斤猪肉回家,才会出现施一公
回忆的,“1971年的春节,我还不到四岁,父亲从镇上买来十多斤五花肉,做成一大锅
香喷喷的红烧肉,由我们几个孩子随便吃”。
当然,不要肉票并不意味着猪肉消费就能达到如今的水平。施一公文章也提到,“一年
多来第一次受到这样的款待,我们都不遗余力”,这就意味着平常不会这么敞开肚子吃
。这也和我们家的经历是一样的。当时我们家作为很普通的知识分子,70年代时每周买
一次猪肉,并不需要任何肉票。另外呢,过节时也会买个大猪头,猪耳朵当下酒菜。
施一公也提到,他父亲当时在公社里唯一的高中任教,教数学。从别的地方看到施一公
父母都是大学生,他父亲还是哈工大毕业的。在文...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8 “牛棚”,顾名思义是牛住的棚子也。本是名不见经传的农家专用词,不过近30年来却频频出现在文学作品和各类书籍中。为什么文化人对历来不屑一顾的牛棚热衷起来?这要从文革五七干校说起。
文革中,为了爱护干部和文化精英,使他们能了解工农的疾苦,时刻保持与人民鱼水关系,永远保持革命者的本色。毛主席针对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中说:“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 为此就有了五七干校,这里,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这种下放劳动(即去五七干校)是100%带原工资的。(这与监狱里接受改造的罪犯是根本不同的)
2.老弱病残者不去。(体现了对人的关怀之情)
3.除老弱病残者以外,所有干部都应参加劳动。(不只是惩罚所谓牛鬼蛇神的。)
前不久才去世的哲学老教授任继愈说过:在37年7.7事变后随大学奉命迁至大西南,这次旅行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态度。中国农村的荒凉破败、农民的贫穷困苦,强烈地敲击着这位年轻学子的心。他在《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一文中写到:“作为一个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者,不了解中国的农民,不懂得他们的思想感情,就不能理解中国的社会 |
|
c***s 发帖数: 70028 | 29 一座边疆城市的小小暗房,十万张隐藏地下的无名底片。四十年,一朝曝光,震惊世界的时代秘密。诸神默默,让照片说话。2006年春,哈尔滨极乐寺,一位老者远道赶来,专程看望这里的方丈,慈法大师时年93岁,已病重卧床七年。老者拿出一张照片,俯身在慈法大师耳边低语了几句,缠绵病榻的大师忽然激动起来。
凤凰卫视11月20日《冷暖人生》,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一座边疆城市的小小暗房,十万张隐藏地下的无名底片。四十年,一朝曝光,震惊世界的时代秘密。诸神默默,让照片说话。
2006年春,哈尔滨极乐寺,一位老者远道赶来,专程看望这里的方丈,慈法大师时年93岁,已病重卧床七年。老者拿出一张照片,俯身在慈法大师耳边低语了几句,缠绵病榻的大师忽然激动起来。
李振盛:别,别,别说了,别说了。我后来就说,我说大师说,我知道您内心和痛苦,不愿意回忆那段痛苦的事情,我说好了今天就到这了,我说我们就说到这儿。
解说:这位前来探视的老者名叫李振盛,是一名摄影师。四十年前的1966年,他在极乐寺门口拍下了这张照片,照片最右侧,手拿帽子的和尚就是后来的慈法大师。
李振盛:他是这里面最小的和尚,那个时候还53岁,他就领着红卫兵告...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30 于光远逆天言论:我们的政治体制出了问题
大中小2016-03-16 19:23:04
多维历史
回到北京不久,于光远身边就集合了一群老朋友、老同事,他们自发地重新开始研究因
为“文革”中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刘世定1975年在北京再见于光远的时候,发现
他又开始忙碌起来。于光远对刘世定说:去读读经典吧,读一读列宁,梳理一下他关于
国家的论述,看看苏维埃国家体制中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十月革命之前,列宁想得
很好,要建立一个比议会制民主更好的民主制度,把行政权和选举结合在一起。他认为
更好的做法是直接选,直接管。当然,今天来看,这种方法未见得好,因为没有制衡。
”没有制衡的体制必定要出问题,于光远对刘世定说:“为什么会出文化大革命?看来
是我们的政治体制出了问题!”本文摘自2013年10月9日《中国青年报》,原题为《大
玩学家于光远走了》。
2004年10月20日,于光远出席第四届中国上市公司百强高峰论坛(图源:VCG)
于光远,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1915年7月,出生于上海。1934年,转入清华大学
物理系。1935年底,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48年起,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 阅读全帖 |
|
x***u 发帖数: 6421 | 31 摘自《我所知道的李讷》
作为领袖的女儿,李讷曾经经历了一段很不幸也令人感慨不已的生活。1965年李讷大学
毕业,被分配到解放军报社工作,第
二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当时,李讷好像担负了一定的领导工作,但不久,我在一份
文件上得知她被任命为北京市委副书
记。后来她说,她从来没有去北京市委上过班,连办公室在哪里也不知道。
1969年1月,中央办公厅在江西省进贤县建立“五七干校”,这时,我们都到了那里。我在
1连参加围湖造田,种水稻。李讷在
12连,在一座叫做“红壤山”的地方种果树。那里的生活是相当艰苦的,不但吃得粗糙,
劳动强度很大,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是
作为“有问题”的人下放到那里进行“改造”。很多人承受不了那种艰难生活的折磨。
一个星期天,我到12连所在红壤山办事,在连队的黑板报前见到李讷。她正在看黑板报,
我没有打扰她。望着她的背影,我心
想:李讷已被任命为北京市委副书记了,为什么又到这里来和大家一起受罪?这种疑问,我
的一些同事也私下提过。可是,那
时对“五七干校”的宣传热度是相当高的,而且,媒体似乎在争着抢着拔高“五七干校”
的伟大。
不过,我想李讷舍了北京市委副书记的高位到这 |
|
x***u 发帖数: 6421 | 32 1965年李讷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解放军报社工作,第二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
当时,李讷好像担负了一定的领导工作,但不久,我在一份文件上得知她被任命为
北京市委副书记。后来她说,她从来没有去北京市委上过班,连办公室在哪里也不知道。
1969年1月,中央办公厅在江西省进贤县建立“五七干校”,这时,我们都到了那里。我在
1连参加围湖造田,种水稻。李讷在12连,在一座叫做“红壤山”的地方种果树。那里的
生活是相当艰苦的,不但吃得粗糙,劳动强度很大,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是
作为“有问题”的人下放到那里进行“改造”。很多人承受不了那种艰难生活的折磨。
一个星期天,我到12连所在红壤山办事,在连队的黑板报前见到李讷。她正在看黑板报,
我没有打扰她。望着她的背影,我心想:李讷已被任命为北京市委副书记了,为什么又到
这里来和大家一起受罪?这种疑问,我的一些同事也私下提过。可是,那
时对“五七干校”的宣传热度是相当高的,而且,媒体似乎在争着抢着拔高“五七干校”
的伟大。 |
|
I********l 发帖数: 8702 | 33 文革期间,除了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不需要肉票之外,小城镇以及农村地区也是都不需
要肉票的。所以才会出现东北人跑到北京或者上海买几十斤猪肉回家,才会出现施一公
回忆的,“1971年的春节,我还不到四岁,父亲从镇上买来十多斤五花肉,做成一大锅
香喷喷的红烧肉,由我们几个孩子随便吃”。
当然,不要肉票并不意味着猪肉消费就能达到如今的水平。施一公文章也提到,“一年
多来第一次受到这样的款待,我们都不遗余力”,这就意味着平常不会这么敞开肚子吃
。这也和我们家的经历是一样的。当时我们家作为很普通的知识分子,70年代时每周买
一次猪肉,并不需要任何肉票。另外呢,过节时也会买个大猪头,猪耳朵当下酒菜。
施一公也提到,他父亲当时在公社里唯一的高中任教,教数学。从别的地方看到施一公
父母都是大学生,他父亲还是哈工大毕业的。在文革时期,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除了
大批知青下乡任教,还有就是像施一公父母这样的知识分子,以及不少北京等大城市下
方的专家和干部,当时叫做“知识分子要走五七道路”,也就是到五七干校。改开后,
把五七干校称之为牛棚,说成是迫害知识分子,事实上呢,毛泽东女儿也是到牛棚住了
好几年,并且跟当地... 阅读全帖 |
|
w******z 发帖数: 1872 | 34 “文革”中三起高干自杀疑案:公安部长神秘死亡
2014年03月12日15:37 来源:老人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文革”爆发后,高层政治斗争激烈,很多人不堪受辱而自杀,在这些上层领导自杀案
件中,有几起疑云重重,至今找不到一个服众的说法。
“文革”爆发后,高层政治斗争激烈,很多人不堪受辱而自杀,在这些上层领导自杀案
件中,有几起疑云重重,至今找不到一个服众的说法。
公安部长午夜神秘死亡
李震,1938年参加革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6年,李震由沈阳军区副政委的任
上调公安部任常务副部长,实际主持公安部的日常工作,当时谢富治兼任部长。1970年
谢富治得癌症治疗,李震即接替了谢富治的工作。
1973年10月,李震被人发现吊死在公安部机关大院地下热力管道沟内。在当时条件下,
李震身亡的原因一时难以查清,北京形势紧张。中央政治局连续召开会议分析案情后,
认为李震在政治上中央是信任的,工作上中央是支持的,家庭生活是和睦的,没有自杀
因素,因此判断“他杀”的可能性大,委托华国锋负责破案工作。1974年1月,经侦查
人员大... 阅读全帖 |
|
o***o 发帖数: 11767 | 35 杨绛咬人钱钟书打人
1973年12月7日是一个黑暗的日子,我的丈夫林非被一根大棒毒打,我自己的手指也被
咬得鲜血淋漓。那打人的男子用力极狠,手中的大棒当即断成两截。那时正值隆冬季节
,林非身穿棉袄,挡住大棒的右臂还被打肿和打破,鲜血淤积,一片黑紫,让我深感恐
惧而又心疼不止。
我连忙领着林非去医院看病,接诊的医生一边立即替他敷药包扎,一边惊叹打人者的心
狠手毒,敷药包扎之后,她主动地开列了诊断证明书,嘱咐我们好生保存,以 防备对
方继续行凶,让我们有个准备,这份证明书至今还保存在我的手中。我忍受着手指的疼
痛,搀扶林非从医院回家,走进大门就瞧见公用的走廊里,堆积着许多 霉烂的垃圾—
—吃剩的鸡骨头、长绿毛的橘子皮、碎布条、碎纸片,而打人和咬人的这对夫妇已经走
掉了。第二天,在林非单位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宣队, 就找林非训话,斥责
林非怎么敢跟大有后台的那男子吵架,说是他已将我们告到自己一位声势显赫的同学,
当时炙手可热的一位高官那里。工宣队威胁林非说要遣送 他去北大荒继续劳动。他们
还派人上我教书的学校,找到了主持工作的一位领导人,要他来压制我。这位先生刚从
“牛鬼蛇神”的队伍中...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36 林辉
2018-05-21 12:31 PM
1949年中共窃取政权后,其对外传递的要建立民主国家的信息,吸引了大批在海外求学
或已经毕业的中国留学生。有着报国情怀的他们,遂放弃了国外的优越待遇,毅然回国
,希望参加国家的建设,为祖国献一份力量。
而中共能在建政后短时间内掌握“两弹一星”技术,除了有苏联的帮助外,还主要依靠
大多是从海外归来的23名科学家,当局将他们视为“两弹一星元勋”,这其中就有早期
毕业于清华的钱学森、邓稼先、赵九章、王淦昌、钱三强、郭永怀、彭桓武等。为中共
做出重大贡献的他们,在文革来临时,除了钱学森受到特别保护但不得不违心说假话外
,其他人和他们家人的命运都相当不堪。有些人还被迫害致死。
如果回国的理工科“海归们”因为中共的需要,还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中共的重视,个别
人受到保护,那么那些学文科的“海归们”的遭遇则令人扼腕。徐方撰写的《干校札记
》中就讲述了这样几位错信了中共而后悔不已的“老海归”。
哈佛经济学博士事业终结 文革被抄家
汪友泉是15岁的徐方和母亲1970左右在河南信阳“五七干校”时的室友,彼时五十出头
。据徐方描述,汪阿姨每天干完繁重的体力劳动,两只...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立即搬!浩劫与磨难:中科大南迁合肥始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1 07:35:22 2019, 美东)
原创:丁兆君 柯资能 科学春秋 微信号 kexuechunqiu
功能介绍
跨界论坛
导 读
“文化大革命”中,地处北京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辗转迁至合肥。作为全国最著名的大
学之一,该校的下迁备受社会关注,也在科技界、教育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分析
了导致科大下迁的历史背景与内外动因,指出在毛泽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感召
下创办教育革命试验基地的热情、中苏关系恶化导致的战备疏散、与中国科学院关系的
微妙变化、本校当权派的盲目等几个因素的合力作用促成了科大的下迁。
撰文 | 丁兆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史馆馆员)
柯资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教授)
● ● ●
创建于北京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八年间,培养出了一大批具
有扎实理工基础的优秀毕业生,在科技、教育界声名鹊起,受到广泛...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21641 | 38 【中国著名文字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今年已高寿一百零六岁,是身歷四个朝代、精通
四国语言的大学者。作家周素子和周有光张允和夫妇有五十年的交往。因此,本访问带
有聊天的形式。周先生一生不做官不搞政治,但是对政治问题仍有洞若观火的敏感。】
周有光张允和夫妇(左右)相敬如宾,也是学术上的知己。(本刊资料)
新俄国史:列宁是德国特务
现在俄罗斯出版一部俄罗斯的历史,叫作《二十世纪俄国史》,还没有中文的翻译本,
可是已经有中国学者介绍这本书,过去苏联的历史材料都是错误的,已经证明不是事实
。这本书组织了俄罗斯四十个很好的历史学家来共同写的,他们根据公开出来的苏联档
案。俄罗斯做了一件好事情,把苏联档案公开出来,莫斯科有三个档案图书馆,二十四
小时都开放。
介绍这部颠覆性的《二十世纪俄国史》的是一位女性历史学家(李玉珍)。首先讲列宁
是德国的特务,列宁从一九一五年开始,得到德国当局资助,在俄国进行革命活动,实
际上充当了德国的秘密代理人。德国人拨出五千万金马克,约合九吨黄金,资助列宁革
命,来破坏俄罗斯,这里面一件一件都是跟过去写法完全不一样,「十月革命」不叫「
十月革命」了,叫做「十月政变」,这个... 阅读全帖 |
|
w***s 发帖数: 4394 | 39 原来毛喜欢的艺术家就是好艺术家?毛喜欢的艺术就是好艺术?别钱钟书了,直接郭沫若好了。
1969年11月,钱锺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省罗山县的“五七干校”。不久,“五七干校”迁至淮河边上的河南息县。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在“五七干校”,钱锺书一度担任过信件收发工作。1970年6月,女婿王德一(钟书封于王之名,原名不详)被逼含冤自杀。 1972年3月回京,开始写作《管锥编》 。
艺术家被送去强迫体力劳动,叫做被重用?不写书却去收发信件,很好很强大。
!) |
|
e*******o 发帖数: 382 | 40 第二章 赤色童年
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
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
勇敢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生在红旗下,长在怀抱中。赵彪这一代人似乎是注定要接共产主义班的,他们从小就懂
得憎爱分明,他们的心灵深处应该是充满着对社会主义的无限热爱,对旧社会的无比痛
恨。那时候学习的榜样是罗盛教、邱少云、黄继光和欧阳海,是刘文学、戴碧蓉、草原
英雄小姐妹这样的一些英雄人物。
赵彪童年的记忆是破碎的,是因为太小还不能在头脑中形成对事件有效连贯的存储。赵
彪童年的生活是孤独的,是因为父母的两地分居和缺乏父亲的关怀。赵彪童年的时光仍
然是美好的,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无忧无虑,不需要太多的责任,也没有太多的需
求。
母亲惠芳是赵彪唯一的依靠,惠芳也是一边工作一边独立把这孩子拉扯大的。惠芳是家
中的小妹,爸爸走得早,妈妈又得了类风湿瘫痪在床。家里主要靠赵彪的大舅支撑,而
作为没有能力尽抚养义务的小女儿,惠芳每月还是要把自己收入分成两块,这每月20块
钱是一定要给大舅送去的。从...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41 ·杨东阁·
1950年,笔者在沈阳的一个国有企业任团委书记,曾组织团员观看大型歌剧《星星
之火》。
《革命人永远是年青》这首歌是其第二幕“穿过密密的黑松林”中的唱段。其成功
之处,不仅在简短歌词中反映革命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在音乐构思上也表现了革命乐观
主义情调,旋律起伏变化,亲切感人,采取二重唱形式,更增加其感染力。
歌剧之后,各文艺团体相继上演,《星星之火》先后演出400余场。后来歌剧停演
,这首歌却流传下来,久唱不衰。
《革命人永远是年青》的作曲者是劫夫,当时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1957年,我就
任共青团沈阳市委大学工作部部长,自此有了和劫夫谋面的机会。但那都是在市委高教
部召开的会议上,留下的印象是,他挺谦和,却没有交谈的机会。
1960年2月,中华全国学生第十七届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我和沈阳音乐学院团委
书记林良带领沈阳大专学校的学生代表出席。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到会讲话,全体代
表在中南海受到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返回沈阳后
,一天接到林良的电话,说他担心自己对耀邦同志的讲话理解得不够深刻,要向院领导
汇报,能否请我去参加一下。我爽快地答应了。音... 阅读全帖 |
|
g*******1 发帖数: 6009 |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oodegg01 (goodegg),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毛轮的言论自由&女演员反对陪舞被枪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2 18:50:32 2010, 美东)
http://fengning.678114.com/Html/shgc/lsjl/201007095DB8C48B.htm
文革时期女演员反对陪首长跳舞而被枪毙
2010-7-9 9:12:12 来源: 678114承德县网 跟帖已关闭
在“文化大革命”中期的清查“五?一六”运动中,许多无辜的人蒙冤受难,一些人因
刑讯逼供致死致残。更加骇人听闻的是竟有忠诚的共产党员,被胡乱加上罪名,被处以
极刑。
女演员李香芝,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李香芝,生于1930年,山东阳信人,1947年17岁时参军入伍,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1952年作为23军文工团成员,随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经历了血与火的严峻
考验。1955年归国后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任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文艺科科员,杭州
话剧团演员、副团长,南京歌舞团副团... 阅读全帖 |
|
D*V 发帖数: 3096 | 43 有不少新的发现,还有一个叫Diana Luo的傅苹发小。
http://fangzhouzi.blog.hexun.com/83077620_d.html
由于福布斯的报道《从劳改犯到高科技企业家:傅苹的人生路》引起我对美国杰魔公
司创始人、“奥巴马团队的人”傅苹在中国经历的注意,我根据她几年来接受美国媒体
的采访以及其新书《弯而不折》(Bend, Not Break)中的说法,写了一篇质疑文章。
很多中国读者纷纷在福布斯网站留言和在亚马逊写书评,指责傅苹是个骗子。傅苹新书
在亚马逊的评分一夜之间从5分降到1.5分,有趣的是华人都给它打最低分1分,美国人
都给它打最高分5分,并怀疑打低分的华人是被中国政府组织起来的五毛。
福布斯中文网站一度把《从劳改犯到高科技企业家:傅苹的人生路》删除,后来把
标题改成《从文化大革命到高科技企业家:傅苹的人生路》重新登出。但写该报道的记
者Jenna Goudreau从众多质疑中挑了三个问题给傅苹,傅苹做了回答,完全是狡辩。我
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傅苹文革期间,在她8~18岁时,是否在劳改队里呆了十年?傅苹
将这归为翻译的问题:
【傅苹告诉我,它直译成中...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8105 | 44 杨绛与丁子霖,都是走过艰辛岁月的高龄知识份子妈妈。
著名作家及翻译家杨绛先生近日以一百零五岁高龄辞世,引起海内外文化界的追念和哀
悼,其个性清淡简朴,性好读书而风雅,却在泯灭人性的政治运动岁月中,对一草一木
,甚至是一只小狗,都保留一份爱心与真诚,教人动容。
世人都说,杨绛先生乘黄鹤去,终于可以与其夫婿、鼎鼎大名的学者钱钟书及他们的女
儿钱瑗在天上重聚,完成《我们仨》的愿望。可惜的是,另一位尚在人间、年近八旬的
母亲丁子霖,却在病痛的折磨中,迎接过几天的“六四”廿七周年的伤痛纪念日。两位
走过艰辛岁月的高龄知识份子妈妈,原来有着几个共同点。
首先,不论是被夫婿钱钟书誉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的杨绛,还是在丈夫蒋培坤在
世时,总是与之出双入对的丁子霖,均出身自江苏无锡的书香门第。无锡是江南鱼米之
乡,自古以来都是文人辈出的地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
辛苦”,这首传诵千古的五绝讨《悯农》的作者、唐代大诗人李绅,就是无锡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作者,东林党
的领袖人物顾宪成,也是杨绛和丁子霖的同乡。此外,以游记名闻天下的明...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王立军在重庆:干部人人自危怕监听不敢接电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7 01:21:23 2012, 美东)
http://news.qq.com/a/20121217/000796.htm
财新网[微博]季天琴等2012-12-16 20:14
主笔季天琴、实习记者唐爱琳、徐雨雯、常晔、王皞
2008年6月30日,刚到任重庆的王立军在他人打量的眼光中,拜访了警察协会的老干部
。这是他在重庆的第一站。他感谢诸位老干部肩负了历史,称自己将继承他们的道路。
此后三年,王立军却走了一条跟历届前任迥然不同的道路。
作为一个经基层历练、拾级而上的官僚,王展现出治警的铁腕作风。当年8月5日的夏季
治安综治工作会上,他严厉批评了人浮于事的机关作风,称有人两脚搭在茶几上睡觉,
有人用电脑玩扑克,有人跟他握手掏出来的是麻将。针对警界的痼疾,他提出要形成“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闹者惩”的用人机制。
随后的打黑除恶,也被王赋予考核干部的功能。在打黑中,...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46 娱乐圈大院子弟
按照一些学者的定义,大院子弟是建国后在北京党政军机关大院长大的干部子弟,以50、60后为生力军,部分40后做补充,“文革”在京各大高校、中学的派系斗争在当代中国文化、政治版图上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落和现象,比如有考据派一直强调中国摇滚出自大院子弟,但是大院子弟崔健不是第一个组乐队的人,而是革命接班人林立果,他在60末、70初就接触了大量先锋音乐,并组建了乐队,在家中、军队里举办小型的摇滚派对,好事者还考据出他能听到的专辑。
最近因为冯小刚导演《私人订制》口碑和票房没达到预期,大骂给影片差评的影评人,宣称水火不容势不两立,并再接再厉大骂文艺青年聚集的豆瓣网装蛋,直到把自己和电影抬上各大娱乐头条为止。又把“大院子弟”这个尘封的旧概念提到台面让大家咀嚼,百味杂陈。追溯起来冯小刚顶多算半个大院子弟。他没成名之前的90年代初千方百计讨好正牌大院子弟王朔,像追求梦中姑娘那么死缠烂打,据说为了获得首肯,加入大院弟子圈子,在饭局上被撵来撵去敬陪末座,吃残羹冷炙都在所不辞,后来终于梦想成真,得到他们真传混成大腕了。
事实上认真说开来,这两天沸沸扬扬的“文革”道歉事件,也算大院子弟(高级进化...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47 中国两会期间,知名历史学者章立凡、维权律师浦志强在网上发表《关于尊重逝者生前志愿 火化毛泽东遗体实施迁葬的提案》,希望征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联署提交,引起轰动和争议。据时任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研究生王自勉于2001年在文章《中国一号工程:保存毛泽东遗体》中披露,“毛去世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要保护遗体,以供吊唁和瞻仰,时间定为15天。”“然而,仅仅过了不到一天,中共政治局又改变决定,要对毛尸作永久性的保存,并建立毛主席纪念堂,以供‘子孙万代永远瞻仰’。当时的中共政治局,包括了华国锋、叶剑英,也包括了江青四人帮,这班人究竟为何朝令夕改,内情尚待披露。”
毛泽东遗体
1979年,我刚到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当研究生。一天,见到办公室的墙上,高挂着一张大奖状。文字大意是:某某研究所在一号工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特颁此状,以资鼓励。我好奇地问办公室的人,“一号工程是什么?”对方惊讶地说:“你连一号工程都不知道?就是毛主席纪念堂呀。”我又问:“我们研究所为毛主席纪念堂做了什么贡献呢?”他的回答不那样爽气了:“是保存毛主席的遗体。”我再问:“我们这个研究所不是研究活体的吗,同遗体保...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48 中国两会期间,知名历史学者章立凡、维权律师浦志强在网上发表《关于尊重逝者生前志愿 火化毛泽东遗体实施迁葬的提案》,希望征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联署提交,引起轰动和争议。据时任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研究生王自勉于2001年在文章《中国一号工程:保存毛泽东遗体》中披露,“毛去世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要保护遗体,以供吊唁和瞻仰,时间定为15天。”“然而,仅仅过了不到一天,中共政治局又改变决定,要对毛尸作永久性的保存,并建立毛主席纪念堂,以供‘子孙万代永远瞻仰’。当时的中共政治局,包括了华国锋、叶剑英,也包括了江青四人帮,这班人究竟为何朝令夕改,内情尚待披露。”
毛泽东遗体
1979年,我刚到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当研究生。一天,见到办公室的墙上,高挂着一张大奖状。文字大意是:某某研究所在一号工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特颁此状,以资鼓励。我好奇地问办公室的人,“一号工程是什么?”对方惊讶地说:“你连一号工程都不知道?就是毛主席纪念堂呀。”我又问:“我们研究所为毛主席纪念堂做了什么贡献呢?”他的回答不那样爽气了:“是保存毛主席的遗体。”我再问:“我们这个研究所不是研究活体的吗,同遗体保...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49 秦城监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著名的监狱,现为唯一一座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的监狱和看守所,由公安部监所管理局管理。在这里关押的大都是高层干部或是地方大员。原秦城监狱监管处处长何殿奎曾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道出有关秦城监狱外界难以知晓的细节。
秦城监狱
“中国第一监狱”秦城监狱,是1950年代苏联援助新中国157项经济与国防建设的工程之一。高级别、高规格、高待遇,使得秦城监狱成为特殊监管的别名。而一部顺序记录下来的、发生在秦城监狱的故事,则成为历史的特殊佐证。
78岁的何殿奎住在北京市金融街旁一个老旧而安静的小区里。这里跟金融街近在咫尺,却完全是两个世界。
何殿奎离休前是秦城监狱监管处的处长,在秦城监狱及其前身功德林监狱担任监管员近40年。几乎没有第二个人能像他一样,阅尽了中国政坛高层人物的起伏面孔。
“我有这么个思想。这些老干部怎么能犯了罪呢?这我有怀疑。为什么产生怀疑呢?好多案子引起我的怀疑。‘青岛案’那么多干部被抓,都错了;‘广东案’更大,一二百人,都错了;五几年,内部肃反,弄来弄去又错了一批。对这些老干部,必须要保护好,服务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了。”何殿奎告诉《中国...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1503 | 50 李纳1940年生于延安。幼时由一位姓景的年轻保姆照管。当然,小保姆也是中共党员,
为毛和江带孩子也属于"革命工作"。战争年代,李纳也上过几天简易小学,直到中共进
入北平,才正式进入专为高干和烈士子女设立的寄宿制学校----北京育英学校。
中学起李纳就开始住校,周末才回中南海的家。由于江青的娇惯,从小就非常任性和固
执。
1959年,李纳进入北大历史系。可以想象,以毛之尊和江之骄,李纳在北大是个极其特
殊的人物,决非其他"中央首长"子女可比。但由于那时党风还够清正,李回家也都是自
己乘公交车,从不坐小车。因此,不少同学甚至不知道她就是中国第一号"公主"。但北
大校方却不敢怠慢,专门选派一名"又红又专"、正直可靠的郝老师全面负责她的学习和
生活。一次周末,李纳感冒发烧还要回家,郝老师本着"对党对毛主席负责"的精神,怕
她路上出差错,坚持不让她走。引得这位"公主"极不高兴。后来这位郝老师在文革中因
"迫害主席女儿"惨遭批斗,这是后话。
李纳的任性、固执甚至骄横突出表现在"四清"中的一个例子。一位"四不清"干部贪污了
数百斤玉米粒,玉米粒有黄有白。在核查贪污数额时,李纳坚持要把玉米粒分黄白两种... 阅读全帖 |
|